稠油出砂冷采过程学模型研究
- 格式:pdf
- 大小:155.47 KB
- 文档页数:2
浅析稠油出砂冷采技术
付文畅
【期刊名称】《内江科技》
【年(卷),期】2012(000)001
【摘要】目前国际上针对稠油的开发主要是采用蒸汽热采的方法,但是普遍面临着采油成本高、出砂和气窜等问题。
对于较薄的稠油储层,无法满足热采技术的筛选标准致使相当数量的稠油储量难以得到有效的利用。
出砂冷采技术属于一次采油的范畴,其投资成本远低于热采技术,且适宜于较薄的稠油储层。
它通过刺激油层大量出砂形成蚯蚓洞网络以及稳定的泡沫油从而获得较高的原油产量。
本文主要从该项技术的机理、应用范围及开采特征几个方面对该技术进行阐述,并介绍目前该技术在国内外的应用现状。
【总页数】2页(P125-126)
【作者】付文畅
【作者单位】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黑龙江大庆1630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E345
【相关文献】
1.稠油油藏出砂冷采关键技术分析 [J], 刘一波
2.套保稠油油藏出砂冷采技术研究 [J], 杨立博
3.稠油出砂冷采工艺技术 [J], 何术华;姚宏斌
4.套保稠油油藏出砂冷采后提高采收率技术 [J], 谷武;林雨凤;李旭东;邓涛;刘杨
5.稠油出砂冷采激励地层出砂技术 [J], 林景禹;陶良军;黄青松;李学义;余朝斌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稠油开发主导技术之一—出砂冷采
S.Chugh;刘新福;等
【期刊名称】《石油勘探开发情报》
【年(卷),期】2001(000)002
【摘要】制约稠油开发的五个关键因素包括:(1)降低操作费用,提高开发效益,(2)通过工艺技术进步,提高原油产量,(3)有巨大的资源量作为基础,(4)地质上风险性不,(5)投资少,尽量采用非热力采油方法,此外,诸如油砂处理和气
体管外窜流等环保问题也是令人关注的,关键性的风险因素依然是油气价格,地价以及经济可行的油砂处理方法,稠油出砂冷采和蒸汽辅助重力泄油(SAGD)是两项最有吸引力的稠油开采新技术,本文对稠油出砂冷采技术进行了系统总结,阐述其开采机理,典型矿场实例和开采动态特征以及相关的技术策略,作者以后还有专门文章介绍蒸汽辅助重力泄油技术。
【总页数】13页(P52-64)
【作者】S.Chugh;刘新福;等
【作者单位】不详;不详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E345
【相关文献】
1.稠油油藏出砂冷采关键技术分析 [J], 刘一波
2.套保稠油油藏出砂冷采技术研究 [J], 杨立博
3.稠油出砂冷采工艺技术 [J], 何术华;姚宏斌
4.稠油出砂冷采激励地层出砂技术 [J], 林景禹;陶良军;黄青松;李学义;余朝斌
5.稠油出砂冷采过程中出砂量的确定 [J], 刘彦成;李云鹏;蒋曙鸿;张彩旗;张雷;江聪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文章编号:100020747(2005)0620105204SZ 3621油藏出砂对渗透率影响及出砂规律实验模拟曾祥林1,2,何冠军3,孙福街1,王平双1(1.中国海洋石油研究中心;2.北京大学;3.西南石油学院)基金项目:“十五”国家项目“渤海稠油油田少井高产开发可行性研究”部分内容(海总科[2001]194号)摘要:油井出砂给油田生产带来消极影响,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油层渗透率,从而提高油井产能。
为深入认识适度出砂提高油井产能机理并为现场实施提供理论依据,通过物理模拟实验研究出砂对储集层渗透率的影响和出砂规律。
以渤海SZ3621油藏砂样为研究对象,进行砾石充填和金属筛网防砂实验,分析不同完井方式下压差、出砂与产能之间的关系以及蚯蚓洞及其网络形成情况。
实验结论是:适度出砂开采时宜采用筛管或割缝管完井方式;出砂提高了地层渗透率并形成蚯蚓洞网络,能提高油井产能;压力扰动对出砂有显著影响,出砂量与产油量相互依存,随着砂粒不断采出,原油产量不断增加。
图5参8关键词:疏松砂岩;出砂;渗透率;模拟实验中图分类号:TE345 文献标识码:A SZ3621油田位于渤海辽东湾的辽西低凸起,皇岛市102km 。
该油田储集层为东营组下段,主体部位厚达200m 以上,层数多,岩石结构疏松,油黏度大,地层微粒运移和油井出砂是该油田开采过程中的主要矛盾。
为深入认识适度出砂提高油井产能机理,本文通过物理模拟实验,研究出砂对储集层渗透率的影响和出砂规律。
实验内容包括:人造岩样制作,砾石充填防砂效果评价实验以及简易防砂条件下岩样出砂规律实验。
1实验设计在研究国内外出砂模拟实验的基础上,研制了岩样出砂模拟实验装置,该仪器主要由长岩心多点夹持器系统、流动及回压系统、控制采集系统、操作面板集成等,实验装置见图1。
设计的出砂模拟管长2.3m ,岩心最长可达2m ,上有多个测压管,可在实验模拟井底地应力下的出砂情况过程中实时监测压力分布情况,研究出砂造成的距井眼不同位置的储集层渗透率变化,模拟多种防砂方式下出砂对渗透率的影响。
油层出砂预测及其发展趋势研究刘新锋,楼一珊,朱 亮,李威明(长江大学石油工程学院,湖北荆州434023)摘 要:总结了不同完井方式下的出砂预测模型,对于弱胶结稠油油藏,广泛采用“稠油冷采”技术,允许一定量的砂砾随着流体流向井底,从而改善渗流条件,提高产量,结合蚯蚓洞模型出砂量预测和现实生产工矿特征,给出了研究适度出砂量的方法步骤。
随着科技的进步,人们逐渐认识到出砂是渗流场和应力场耦合作用的结果,所以,流固耦合成了出砂预测的一个研究方向。
关键词:出砂预测;蚯蚓洞模型;适度出砂量;流固耦合中图分类号:TE358.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5716(2007)01—0056—03 在油气开采过程中,出砂是油田面临的严重问题,不但缩短油井的寿命,磨蚀井下、地面设备,桥堵或堵塞井眼,而且降低油井的产量或迫使油气井停产,严重影响了油田的正常生产。
出砂受多种因素的综合影响,准确预测并有效的加以防止,不仅能延长油井的生产年限,而且也可以产生良好的经济效益。
1 出砂预测发展概况出砂预测是一项复杂而又困难的工作,涵盖了岩石力学、弹塑性力学、流体力学、渗流力学等多学科领域理论,且受地层力学性质、流体性质、完井及开采工艺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所以,出砂预测是多学科的组合。
出砂预测方法大致经过以下发展历程:1972年Stein首次将地层出砂与岩石强度相联系,提出了预测出砂的理论模型,但他未考虑到油藏压力的衰减及含水的影响;1975年,Tixier等人提出了应用测井资料判断油井是否出砂,但该方法不能计算最大无砂产油速率;1981年Coates等人提出了应用莫尔圆应力分析法将出砂与井眼周围应力状态相联系;近年来,H oek(2000年)、Sam-suri(2000年)对出砂量与油井产液量间的关系进行了实验和理论研究,得到了一些可以借鉴的结果。
(3)钻探漂浮平台上的所有部件应连接稳固,无架空部件,平台四角用12.5mm的钢绳固定在岸上,用手拉葫芦绷紧。
河南油田稠油出砂冷采几个重要问题探讨
李琳;马超;刘新福;王琦;卢春宝;焦瑞琴
【期刊名称】《石油地质与工程》
【年(卷),期】2001(015)005
【摘要】在根据现场资料分析研究的基础上,结合河南油田稠油油藏特点,对影响稠油出砂冷采技术发展的4个主要问题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稠油出砂冷采井必须采用大孔径、深穿透、高密度射孔技术;采用适应高含砂量和高原油粘度的高转速螺杆泵,且螺杆泵下入油层底部;特、超稠油是出砂冷采技术的主要应用领域,现场试验必须有足够的时间,并采取相应的技术措施;对受断层控制的窄条状多层稠油油藏,宜采用丛式定向井进行开发.
【总页数】4页(P25-28)
【作者】李琳;马超;刘新福;王琦;卢春宝;焦瑞琴
【作者单位】河南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河南南阳,473132;河南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河南南阳,473132;河南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河南南阳,473132;河南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河南南阳,473132;河南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河南南阳,473132;河南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河南南阳,473132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E345
【相关文献】
1.稠油油藏出砂冷采关键技术分析 [J], 刘一波
2.稠油出砂冷采技术在河南油田的应用 [J], 胡常忠;刘新福;杨志斌;陈晓喜
3.河南油田薄层稠油出砂冷采可行性分析及矿场试验 [J], 胡常忠;杨晓蓓;杨志斌;刘新福;宋鹏瑞;陈□
4.稠油出砂冷采激励地层出砂技术 [J], 林景禹;陶良军;黄青松;李学义;余朝斌
5.稠油出砂冷采过程中出砂量的确定 [J], 刘彦成;李云鹏;蒋曙鸿;张彩旗;张雷;江聪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疏松砂岩稠油油藏适度出砂开采方式研究
田刚;唐洪明;王春华
【期刊名称】《新疆石油地质》
【年(卷),期】2007(028)002
【摘要】针对疏松砂岩稠油油藏的实际情况,在常规防砂和出砂冷采的基础上,提出了适度出砂开采方式.论述了适度出砂开采技术的增产原理,以及适合适度出砂开采方式的油藏条件.列举了一些国外油田的应用实例,进一步证明了适度出砂开采可以大幅度地提高油井产量.最后讨论了应用适度出砂技术应解决的几个关键问题.【总页数】3页(P197-199)
【作者】田刚;唐洪明;王春华
【作者单位】西南石油大学,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成都,610500;西南石油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成都,610500;西南石油大学,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成都,610500;西南石油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成都,610500;西南石油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成都,6105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E345
【相关文献】
1.疏松砂岩适度出砂开采效果影响因素分析 [J], 姜茜
2.疏松砂岩稠油油藏水平井临界出砂量数值模拟 [J], 张建;汪志明;李帮民
3.疏松砂岩油藏水平井适度出砂开采携砂计算模型 [J], 王洪;李春兰;黄世军;程林
松
4.压实与出砂双重作用下疏松砂岩稠油油藏产能变化实验 [J], 熊钰;李航;耿站立;王守磊;朱英斌
5.疏松砂岩稠油油藏出砂冷采机理及配套技术研究 [J], 马超;李琳;鲁春宝;李少凡;刘铁立;赵淑范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稠油冷采开发技术对于稠油油藏来讲,排砂冷采是指在没有人工能量补充的条件下,依靠天然能量,并通过调节压差使地层达到出砂,同时又保持地层骨架不被破坏,从而大幅度改善地层的渗透率,达到提高产量的过程。
此过程由于有少量天然气的存在,通常伴随着泡沫油的形成,泡沫油在排砂采油的过程中起到了提供能量、降低粘度和携砂的作用。
稠油冷采的主要做法是,不注蒸汽,也不采取防砂措施,而是在射孔后直接应用螺杆泵进行采油。
因此它具有开采工艺简单、生产成本低、适用范围广的优点,根据加拿大和河南油田的实践经验,一般单井日产油可达8t以上,采收率可达8%~15%。
1 提高采收率机理多数稠油排砂冷采的实践者认为,冷采之所以能够大大地提高单井产量,主要依赖以下机理:(1)大量出砂形成“蚯蚓洞网络,使油层孔隙度和渗透率大幅度提高,极大改善了油层的渗流能力;(2)稳定的泡沫油使原油密度变得很低,从而使粘度很大的稠油得以流动;(3)由于油层中产出大量砂粒,使油层本身的强度降低,在上覆地层的作用下,油层将发生一定程度的压实作用,使孔隙压力升高,驱动能量增加;(4)远距离的边底水可以提供一定的驱动能量。
该技术最好应用于未开发过的新区,但也有许多在老区应用并取得成功的实例。
如加拿大的Husky石油公司和PanCanada石油公司,同时在常规采油的老井中引入冷采技术,在冷采的区块中钻加密井继续进行冷采,结果产量提高幅度达1~6倍(加密井产量达8m3/d),含水下降10~40个百分点。
河南油田在注蒸汽热采的老区钻加密井进行冷采也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表现出该技术在老区也具有较好的适应性。
2 出砂冷采主要影响因素(1)出砂的影响一般来说,在生产初期含砂量会很高,通常在20%以上,有的甚至达到40%以。
但在半年至一年后,含砂量会逐渐减少,并趋于稳定,一般为1~3%,而原油产量则稳步上升。
因此要想得到较高的产能,就要做到诱导出砂,激励出砂。
(2)螺杆泵的影响适用于高含砂量和高原油粘度的大排量螺杆泵的应用,是稠油出砂冷采取得成功和高效的最关键因素。
石油天然气学报(江汉石油学院学报) 2010年2月第32卷第1期 Journal of Oil and Gas Technology(J.JPI) Feb.2010 Vo1.32 No.1
胜利油田疏松砂岩稠油冷采开发技术研究 与应用
苎坚 , ,于昭东 (胜利油田有限公司采油工艺研究院,山东东营257o00) 刘玉国,曾凡春 (胜利油田有限公司采油工艺研究院,山东东营 。00)
鲁东利 (胜利油田有限公司东辛采油厂,山东东营257094) 沈 盛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石油工程学院,LUg,东营257061)
[摘要]永8块是胜利油田典型的疏松砂岩稠油油藏,针对该油藏开发过程中存在油层砂埋、稠油结蜡、 系统效率低等问题与难点,研究应用了防砂优选、举升优化、降粘技术、防蜡清蜡、聚合物驱和集输降 压等6大工艺为一体的疏松砂岩稠油油藏冷采开发及配套技术。矿场应用效果表明,该配套技术成熟, 开发成本低,为解决类似疏松砂岩稠油油藏的开发提供了可供借鉴的经验。 [关键词]疏松砂岩;稠油油藏;冷采;效果评价;胜利油田 [中图分类号]TE3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9752(2010)01—0315—03
胜利油田永8块油藏含油面积1.3kin ,地质储量1267×10 t,地质构造主要受北部2个断层的影 响,内部被几个小断块分成6个小块,油层埋深1840 ̄2100m。油藏地面原油粘度875 ̄4660mPa・S, 地面原油密度0.9029 ̄0.9661g/cm。,油层压实性差,胶结疏松,孔隙度较高,是典型的高含硫、高胶 质、高粘度、胶结砂岩层状、块状疏松砂岩稠油油藏 。
1油藏开发中存在的问题与难点 由于胜利油田永8块特殊的地质特点,稠、砂、蜡齐全,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给管理上带来了一 系列的困难。由于该断块一直采用稠油冷采方式开发,开发初期因油稠经常造成光杆下不去、不出油、 地层出砂卡泵,砂埋油层,蜡卡泵等问题,疏松砂岩稠油油藏开发极为复杂[3]。断块实施管网密闭集输 初期,生产的油、砂、水、气混合液直接利用抽油系统的泵压输送到首站,造成干线的回压升高,最高 干线回压达到2.5MPa,从而引起抽油系统泵效降低、检泵周期缩短、管线穿孔次数增多等一系列问 题,严重影响了油田的正常开采。因此,需要根据永8块疏松砂岩稠油油藏的特点,加强油藏工程研 究、配套推广应用新工艺、新技术,强化地面管理,确保油田疏松砂岩稠油油藏产量的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