饲料与饲养学的论文
- 格式:doc
- 大小:25.50 KB
- 文档页数:4
养兔学论文我自己家中也有养兔子,所以我对养兔学这门课是极有兴趣的。
我上网搜索查找了我对家兔感兴趣的内容:家兔的基本型常识、投资家兔项目前期准备工作、饲养管理家兔的基本知识、兔子的食物和养兔子要小心的地方。
许多的人都喜欢这个温和又可爱的小宠物,我希望大家都能了解家兔的各方面,照料好这毛茸茸的小动物。
家兔的基本型常识:一、夜食性:家兔具有昼静夜动的特点。
白天无精打采,闭目养神,采食量很少;夜间精神旺盛,采食、饮水增加,约占全日的70%以上。
因此在晚上要喂足草料,饮足水,有条件的饲养户可在深夜加喂一次。
二、嗜眠性:家兔在白天常闭目养神,呈静伏或睡眠状态。
这时除听觉外其他刺激不易引起兴奋。
根据这一习性,饲养员在保证正常喂料、饮水及日常管理工作外,应保持兔舍及周围环境的安静,白天尽量不要妨碍家兔睡眠。
三、胆小性:兔子是胆小动物,遇有敌害时,能借助敏锐的听觉做出判断。
突然的声响、生人或陌生的动物,如猫、狗等都会使家兔惊恐不安,并影响周围家兔。
因此在饲养管理中,动作要尽量轻稳,同是防止生人或其他动物进入兔舍。
四、喜洁性:家兔喜爱清洁干燥的生活环境。
潮湿污秽的环境,易造成家兔传染病的寄生虫的蔓延。
所以在兔舍及日常管理中,要保证圈舍清洁干燥,冬暖夏凉,通风良好。
五、独居性:家兔虽有群体,但很差。
群养时不论公、母及同性别的成年家兔经常发生互相争斗现象,以公兔为甚。
对新购进的更要引起注意。
因此,成年兔要单笼饲养。
六、啃咬性:家兔的第一对门齿是恒齿,出生时就有,永不脱换,而且不断生长。
家兔必须借助采食和啃咬硬物,不断磨损,才能保持其上下门齿的正常咬合。
因此,在养兔中要注意笼舍的建设,尽量使用家兔不爱啃咬的材料,以便延长兔笼的使用年限。
另外要经常给家兔提供磨牙的条件,如把复合饲料加工成硬质颗粒饲料,或者在笼舍内多投放树枝或木棒供兔啃咬,以利门齿的磨蚀,促进饲料的咀嚼和消化。
七、穴居性:穴居性是指家兔具有打洞并在洞内产仔穴居的本能行为。
动物饲养学科知识点深度解析饲养营养与饲料质量控制技术一、引言动物饲养作为农业生产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既关乎到农民的生计,也与国家的粮食安全息息相关。
要想实现高效的养殖业务,不仅需要了解动物的基本生理特点,还需要掌握饲养营养与饲料质量控制技术,以确保动物能够获得全面均衡的营养,提高养殖效益。
本文将对动物饲养学科的知识点进行深度解析,重点探讨饲养营养与饲料质量控制技术相关内容。
二、饲养营养的基本原理1. 动物饲养的能量需求动物饲养过程中,能量是营养的基础。
不同种类的动物对能量的需求有所差异,而能量主要来源于饲料。
通过评估动物的生产性能和代谢特征等因素,确定科学合理的能量供给量,可以提高动物的生长发育和养殖效益。
2. 蛋白质的饲养要求蛋白质是体内组织和器官的基本构成成分,对动物的生长发育起着重要作用。
饲养过程中,蛋白质的供给要充分满足动物的需求,同时还需要注重蛋白质的氨基酸组成,以保证动物能够获得全面均衡的营养。
3. 矿物质与维生素的合理补充矿物质和维生素是动物饲养中不可或缺的营养物质。
饲养过程中,应根据动物的特殊需求,合理补充矿物质和维生素,以维持动物的生命活动和健康状态。
三、饲料质量控制技术1. 饲料采购与贮存饲养业务中,合理采购和贮存饲料是保证饲养效益的重要环节。
选购饲料时,应注重饲料的营养成分和品质,并购买正规渠道的产品。
在贮存过程中,要注意饲料的干燥、卫生和防虫防潮等措施,以确保饲料的质量。
2. 饲料成分的分析与评估饲料成分的分析与评估是控制饲料质量的关键。
通过化验和测定饲料中的主要成分含量,可对饲料的质量进行准确评估,进而合理调整饲料配方,提高动物的饲养效益。
3. 饲料加工技术饲料加工技术是提高饲料质量的重要手段。
通过合适的加工工艺,能够改善饲料的口感和消化率,提高饲料中营养物质的利用效率,同时也能降低饲料中的抗营养物质含量,提高动物的健康程度。
4. 饲料的合理搭配与配方设计饲料的合理搭配和配方设计是保证动物获得全面均衡营养的关键。
技术学堂口TECHNOLOGY FORUM膨化配合饲料和天然饵料对拟穴青蟹育肥的影响■黄莹4李长举4林志财2娄格格1黄贞胜彳谢敬光“何亮华丁(1福建农林大学动物科学学院福州350002;2福州君盛源农业开发有限公司350500;3福建大昌生物科技实业有限公司350000)拟穴青蟹{Scylla paramamosain)隶属节肢动物门{Arthropods)、甲壳纲JCrus t&cea)、十足目(Decapoda)、短尾亚目{Brachyura)梭子蟹科(Portunidae)青蟹属{Scylla),是我国传统珍贵海产品(林琪等,2007)0拟穴青蟹作为一种我国南方沿海主要的海水捕捞和养殖的对象,具有食谱广泛、生长繁殖快、适应性和抗病能力强等特点。
全国养殖面积3余万hm2,年产量15.19x1041(中国渔业统计年鉴,2018)o拟穴青蟹传统模式育肥所用的饲料主要仍是天然小鱼、小虾和贝类等天然的饵料。
而这些饵料通常存在来源不稳定、污染水质、易带致病菌、投喂储藏不便、价格高等缺点(邵路畅,2012),制约了青蟹养殖业的健康发展。
同时随着拟穴青蟹的人工养殖面积和产量不断扩大,日益凸显出拟穴青蟹饲料的供求矛盾和养殖环境的矛盾。
本论文比较了膨化配合饲料和天然饵料对于拟穴青蟹育肥的影响,目的是为了提升与完善目前仍处于起步阶段的拟穴青蟹人工配合饲料开发水平,验证使用膨化人工配合饲料代替天然饵料对青蟹育肥的可能性,也为拟穴青蟹人工配合饲料的开发的可行性提供科强考和理论依据。
1材料与方法1.1赞体消毒及实验分组将运回的拟穴青蟹先放入淡水中浸泡5min,再放入高猛酸钾(浓度为30~50ppm)的海水中,浸泡lOmin,然后用淡水冲淋数次,检查附肢是否完整,测量甲壳长,甲壳宽,甲壳高,重量以及雌雄。
挑选符合实验规格的拟穴青蠻共60只,其中雌蟹30只,雄蟹30只。
要求青蠻肢体完整、无外伤、活力强、体重均匀,测量体重、体长、体宽,然后随机分为2个处理组,每个处理组30只青蟹,其中雌雄各15只。
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研究一、动物营养学介绍动物营养学是一门研究动物饲料和饲养技术对动物体内代谢和营养需求的影响的学科。
其研究主要包括饲料原料的分类、饲料成分的分析、饲料的设计和营养需求的研究等。
它对人类生产和消费动物产品的质量和数量都有着很重要的影响。
二、动物营养学的意义研究动物营养学对于改善动物生产效率、提高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和保护环境都具有很大的意义。
另外,动物营养学还可以为人类提供更加健康、营养丰富的动物产品,这对于人类的健康也非常重要。
三、动物饲料科学研究动物饲料科学研究是一门研究如何使用正确的饲料来满足动物营养需求以提高动物生产性能和减少环境影响的学科。
其研究内容包括饲料生产工艺、饲料成分、饲料添加剂、饲料安全等诸多方面。
饲料研究的发展可以使得动物吸收更多的营养素,从而提高生长和生产效率,并减少动物的疾病和死亡率。
四、饲料成分和营养需求的研究饲料成分是饲料中的原料与其所含营养成分的总称。
饲料成分的选择直接影响到动物吸收的营养成分。
营养需求是指动物生长、生产过程中的营养需求。
这包括它们各个阶段的生长、仔猪、青年禽鸟和成年动物等各个时期的营养需求。
学者们会根据动物的营养需求来研究饲料成分的搭配和比例,从而制造出更加适合的饲料。
五、饲料添加剂的研究饲料添加剂是指在动物日常饲料中添加的一些辅助营养成分。
选择正确的饲料添加剂可以补充动物体内所缺乏的营养成分,从而促进动物的生长和生产。
目前常用的饲料添加剂包括氨基酸、酶制剂、微生物、维生素和矿物质等。
饲料添加剂的研究旨在提高动物饲料的质量,以达到降低饲料成本、提高动物生产效率和减少环境污染的目的。
六、饲料安全的研究饲料安全是指饲料中没有危害人畜健康的成分。
为了防止食品安全问题,现在的饲料中不含抗生素、荷尔蒙和其他添加剂,如此一来,养殖出来的动物食品将更加健康安全。
目前,研究人员正在探索用天然饲料或者其他替代方案来减少食品安全问题。
七、结论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的研究在提高养殖效率、改善食品质量和保障环境方面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动物科学中的动物营养学动物营养学是研究动物饲料和饲养方式对动物生物能量转化、诸多代谢过程、生长发育、繁殖性能、产汁产蛋等经济和生态指标的影响,以达到优化饲养效果和生产性能的一门学科。
在动物科学中,动物营养学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动物的营养需要得到良好的满足,才能保持身体的稳定和正常的生理代谢,才能产生更多的肉、蛋以及奶制品。
为了达到这个目标,人们研究饲料的种类和制备方法,以及不同动物代谢的特点。
所以,动物营养学是动物学一个绝不可忽视的分支。
动物营养学的研究涉及到生物化学、微生物学、生理学、遗传学、环境科学、农业科学以及饲养学等方面的知识。
因此,动物营养学的学问面较广,不论是从基础研究,还是从应用研究的角度来看,这个领域中的许多研究都是非常重要的。
动物饲养以获得最大的收益是动物营养学的主要目标之一。
饲养效率的提高能够降低动物饲养成本,生产出更为优质的肉类、禽蛋、乳制品等,从而带来更高的经济效益。
在动物营养学中,选择合适的饲料能够提高动物的生产性能,为农业生产提供有力的支持,同时也可以为人们提供各种健康的动物产品。
动物营养学的主要任务之一就是研究不同类型动物对各种饲料的代谢性状和营养需求。
人们需要探索出适宜的,能满足符合动物营养需求和健康生长的饲料配方。
一旦掌握了适宜的饲料和营养需求,就可以有效的提高养殖动物的生产性能和饱食量。
在这个基础上,人们还可以更加有效地提高动物的繁殖能力,保障动物和特定人群的饮食健康。
当然,适当的饲养管理对于动物的健康发展也非常重要。
相对于肉食动物,植食动物需要消耗更多的饲料来维持生存和生产能力。
因此,养殖人们需要根据动物的饮食和生活习性,以及饲料的成分、制备技术、储藏条件和供应量来选择合适的管理方法。
除此之外,动物营养学还涉及到人们对肉类、奶制品和禽蛋这样的肉类副产品的需求。
人们希望培育出更有营养价值的动物产品,例如高蛋白质、低脂肪的奶制品。
在这种情况下,饮食结构和营养成分配比将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因为它将直接影响到动物生产的肉和其他可食用的动物农产品的品质。
动物饲养学掌握动物的饲养管理技巧动物饲养学是一门研究人类如何合理饲养动物的学科,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在现代社会,动物饲养不仅用于食品生产,还用于宠物养殖、保护动物饲养等方面。
为了良好的养殖效益和动物福利,掌握动物的饲养管理技巧是必不可少的。
一、合理的饲养环境动物的饲养环境直接影响它们的生长发育和健康状况。
饲养箱、栏舍或饲养场的建设要考虑到动物的习性和需求。
例如,禽类需要充足的空间、适宜的温度和湿度,而哺乳动物需要干燥、清洁和隐私的环境。
此外,合理的通风和排泄物处理也是保证饲养环境良好的重要因素。
二、科学的饲料配方合理的饲料配方对于动物的生长和生产具有重要意义。
不同动物对营养需求的差异需要在饲料中得到充分满足。
动物饲料可以包括各种粮食、饲草、鱼粉、虫子等,其配比应根据动物的品种和生长阶段进行调整。
科学的饲料配方可以提高动物的生产性能、降低饲料成本,同时还可以减少环境污染。
三、规律的饲养管理规律的饲养管理是确保动物健康和养殖效益的重要措施。
定期给予动物饲料、水和药物,管理动物的生产性能和疾病防治等是必需的。
此外,合理的饲养时间表和工作制度也是保证饲养管理顺利进行的关键。
四、疫病防控措施保持动物健康是动物饲养管理的首要任务。
饲养过程中,动物易受到各种疫病的威胁,因此合理的疫病防控措施是不可或缺的。
定期的疫苗接种、卫生消毒、环境改善等都是常见的防疫措施。
另外,及时诊断和治疗动物的疾病也是重要的措施,可以减少动物饲养中的经济损失。
五、关注动物福利动物福利是现代动物饲养不可缺少的考虑因素。
对动物福利的关注包括提供合适的栖息环境、适宜的饲养条件、合理的运输和宰杀等。
了解和满足动物的行为需求,减少对动物的痛苦和压力,是动物饲养管理中不可忽视的方面。
在动物饲养学的背景下,掌握动物的饲养管理技巧是确保养殖效益和动物福利的关键。
通过提供合理的饲养环境、科学的饲料配方、规律的饲养管理、疫病防控措施和关注动物福利,我们能够使动物的健康和生产达到最佳状态。
名词解释饲料与营养学的关系饲料和营养学是农畜牧业中两个重要的概念,它们之间存在着紧密的联系和相互依存的关系。
饲料是指供给动物的食物,而营养学则是研究动植物的营养需求、吸收利用以及营养与健康之间关系的学科。
本文将探讨饲料与营养学之间的关系,并简要介绍它们对农畜牧业发展的重要意义。
首先,饲料与营养学之间的联系在于营养补给。
饲料是动物生长、繁殖和健康发育所必需的营养物质的主要来源。
通过了解动植物的营养需求,营养学家设计合理的饲料配方,以满足动物不同生理阶段和生长需求的营养要求。
饲料中的能量、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等营养成分的合理组合对于动物的生长、免疫功能、繁殖能力等方面起着重要的调控作用。
其次,饲料与营养学之间的联系在于提供了科学的喂养管理方法。
营养学的研究成果为农畜牧业提供了科学的喂养指导原则和方法。
例如,科学家们通过研究不同动物品种的营养需求和饲料成分的适宜比例,制定出了科学的饲养标准和饲养方案。
这些标准和方案有助于提高农畜牧业的生产效率和质量,减少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进而推动农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
第三,饲料与营养学之间的联系在于解决动物营养问题。
营养学研究的目标之一就是探索和解决动物营养问题。
动物的营养需求与其生理特点、品种、性别、生长阶段、环境条件等因素息息相关。
因此,了解动物对不同营养物质的需求,研究饲料中营养成分的功能和相互关系,是解决动物营养问题的关键。
通过研究动物的饲养和饲料方面的问题,营养学家能够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调整和改良,从而解决动物营养不良、生长发育不正常等问题,提高动物的健康水平和产品质量。
最后,饲料与营养学之间的联系在于推动农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
饲料和营养学的研究不仅有助于提高动物生产的效益,还能够促进农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
通过科学合理地配置饲料,可以提高饲养动物对营养物质的利用率,减少饲料的浪费和生产成本。
同时,通过研究新型饲料原料、利用农业副产品和生物资源等方式,还能够降低饲料生产对环境的污染,促进资源的循环利用和能源的节约利用,实现农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
动物医学专业的动物营养学与饲料研究动物医学专业的动物营养学与饲料研究一直是动物健康管理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领域。
通过了解动物的营养需求和合理的饲料配方,我们可以提供给动物最适宜的营养和膳食,从而维持其健康和生产性能。
本文将介绍动物医学专业中动物营养学与饲料研究的重要性和相关研究方向。
一、动物营养学的意义动物营养学是研究动物对营养物质的需求及其在机体内利用的科学。
不同的动物种类对营养物质的需求不同,因此了解每个动物种类的特殊需要是非常重要的。
通过深入了解动物的营养需求,我们可以为其提供适当的膳食,以维持其正常生长和健康状态。
同时,营养不良会导致动物免疫力下降、生产性能下降等问题,因此动物营养学研究对于预防和处理这些问题至关重要。
二、动物饲料研究的内容1. 饲料成分研究动物的食物来源主要是饲料,因此了解不同饲料成分的特点对于合理配制膳食非常重要。
动物饲料中包括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维生素、矿物质等各种成分,这些成分的比例和含量直接影响动物的生长与发育。
研究人员通过精确测量和分析饲料成分的含量,可以为不同的动物种类提供合适的饲料,满足其营养需求。
2. 饲料添加剂研究饲料添加剂是指为了改善动物饲料的质量和保护动物健康而添加的物质。
常见的饲料添加剂包括抗生素、预防寄生虫药物、酶类等。
研究饲料添加剂的种类、剂量和效果,可以提高饲料的营养价值和功能,改善动物的免疫力和生产性能。
3. 饲料加工技术研究饲料加工技术是将原料加工为成品饲料的过程。
不同的加工方法和工艺会对饲料中的营养成分和生物活性物质产生影响。
研究饲料加工技术可以提高饲料的品质,增强其对动物的适宜性和可利用性。
4. 饲料安全研究饲料安全是指在饲料生产、贮存和使用过程中,保障饲料不含有对动物和人类健康有害的物质。
研究饲料中可能存在的毒素、重金属等有害物质的来源和防控措施,可以保障动物的饮食安全,减少饲料相关的疾病和问题。
三、动物医学专业的发展前景随着人们对动物健康和产品质量要求的不断提高,对动物营养学和饲料研究的需求也越来越大。
动物营养学的基本原理与饲养管理动物营养学是研究动物摄入、消化、吸收和利用食物中的营养物质的科学。
通过了解动物的基本需求和饲养管理,可以有效地提高动物的生产力和健康状况。
本文将介绍动物营养学的基本原理以及相关的饲养管理方法。
一、动物营养学的基本原理1.1 营养物质的分类动物所需的营养物质可分为宏量元素和微量元素两类。
宏量元素包括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质和纤维素等;微量元素包括维生素和矿物质等。
1.2 营养物质的消化与吸收动物通过消化系统将食物分解为可吸收的营养物质,其中胃酸和酶的作用起关键作用。
各种营养物质在小肠内被吸收,并通过血液分配到身体各个部位。
1.3 营养物质的利用消化后的营养物质在动物体内经过各个器官的协作作用,包括代谢、蓄能和分泌等,最终转化为动物体内所需的能量和养分。
二、饲养管理方法2.1 合理的饲料搭配饲养管理中,一种主要的策略是合理的饲料搭配。
根据不同动物的需求,选择适宜的饲料并进行合理的比例配比,以满足其所需的营养需要。
2.2 精确的饲养量控制适当控制动物的饲养量对于保持其健康和生产力至关重要。
过多或过少的饲养量都会对动物的生长和发育产生负面影响。
因此,精确的饲养量控制是饲养管理的关键。
2.3 定期的体检和疫苗接种定期对动物进行体检,以及按时给予疫苗接种是预防动物疾病的重要措施。
通过及时发现和预防病害,可以保持动物的健康状态。
2.4 提供良好的饮水条件动物对水的需求非常重要,良好的饮水条件能够满足动物的日常生活需求,并促进其正常的生长和代谢。
2.5 创造良好的饲养环境饲养环境对动物的健康和生产力也起着重要的影响。
为动物提供洁净、干燥、通风和安全的饲养环境能够减少病害的发生,提高动物的舒适度。
结语动物营养学的基本原理是了解动物的营养需求和理解其对各种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和利用过程。
通过合理的饲养管理方法,可以满足动物的生长需求,保持其健康状态。
因此,在动物饲养过程中,我们应该重视动物营养学原理,合理搭配饲料,控制饲养量,定期体检和疫苗接种,提供良好的饮水条件,创造良好的饲养环境,以确保动物的健康和生产力。
动物饲养学科知识点探讨饲养营养与饲料质量控制方法动物饲养是农业生产中重要的一环,饲养营养与饲料质量控制是确保动物健康与生产效益的关键因素。
本文将探讨动物饲养学科的相关知识点以及饲养营养与饲料质量控制的方法。
一、动物饲养学科知识点1. 动物生理与解剖知识了解动物的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等生理机能以及各个器官的特点和功能,有助于合理调控动物的饲养环境和饲料配方,提高饲养效益。
2. 饲料科学与营养学知识学习饲料的成分与营养价值,了解饲料中各种营养物质的作用和相互关系,有助于制定科学的饲养方案,满足动物的生长和发育需求。
3. 养殖环境与疾病防控知识了解动物饲养环境对动物生长的影响,掌握预防与控制动物疾病的方法,可以减少养殖过程中的损失,提高养殖效益。
二、饲养营养与饲料质量控制方法1. 饲料成分与营养需求匹配根据不同动物的种类、品种、生长阶段和生理特点,合理配制饲料,并确保饲料中的各种营养物质能够满足动物的需求。
例如,对于猪的饲养,需要注意控制饲料中的粗纤维含量和赖氨酸水平,以提高饲料的利用率和猪的生长速度。
2. 饲料加工与质量检测选择适当的饲料加工方法,使饲料更易消化吸收,并保持其营养成分的稳定性。
对于饲料质量的控制,应进行常规的质量检测,包括饲料的水分、粗蛋白、粗脂肪、粗纤维、灰分等指标的测定,确保饲料质量符合饲养需求。
3. 饲料供应与饲喂管理确保饲料供应的及时性和充足性,避免动物因饥饿或过度喂养而引起的健康问题。
合理安排饲喂时间和饲喂量,注意动物的进食行为,提供合适的饲喂设备,以提高饲料利用率和动物的生长效益。
4. 环境卫生与疾病预防维持养殖场的环境卫生,防止污染和病原体传播。
采取合理的疫苗接种和驱虫方法,定期检查动物的健康状况,并及时治疗疾病,以保证养殖环境的稳定和动物的健康成长。
三、总结动物饲养是一个涉及多个学科知识的综合性领域,掌握饲养营养与饲料质量控制的方法,对于提高动物饲养效益和保障农业生产具有重要意义。
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专业课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是一门研究动物的营养需求和饲料配方的学科。
它旨在培养学生对动物的饲养、营养需求和饲料配方等方面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本文将从动物营养和饲料科学两个方面进行探讨。
动物营养是研究动物对营养物质的需求及其消化、吸收、利用等过程的科学。
动物的营养需求包括能量、蛋白质、脂肪、维生素、矿物质等多个方面。
不同种类的动物对这些营养物质的需求量和比例也有所差异。
通过研究动物的营养需求,可以为动物饲养提供科学的依据,确保动物获得足够的营养,保持良好的生长发育和健康状态。
在动物营养学中,还有一个重要的概念是饲料消化率。
饲料消化率是指动物对饲料中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和利用的效率。
通过提高饲料消化率,可以减少饲料的浪费,降低饲料成本,提高养殖效益。
因此,研究饲料消化率的影响因素和提高方法是动物营养学的重要内容之一。
饲料科学是研究饲料的制备和配方的科学。
饲料是动物饲养过程中提供的一种特定的食物。
通过合理的饲料配方,可以满足动物的营养需求,促进其生长发育和健康。
饲料科学研究的目标是制定适宜的饲料配方,提高饲料的营养价值和利用率。
在饲料科学中,常用的方法是通过化学分析来确定饲料中各种营养物质的含量。
这些数据可以用于制定饲料配方,确保饲料中各种营养物质的比例适宜。
此外,还可以通过添加饲料添加剂来改善饲料的质量和营养价值。
饲料添加剂可以增加饲料的营养价值、促进动物生长和健康,提高饲料的利用效果。
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专业课的学习内容主要包括动物营养学基础、饲料科学基础、饲料加工技术、饲料质量控制等方面的知识。
学生需要学习动物的消化吸收过程、营养物质的功能和作用、饲料中各种营养物质的含量和比例等内容。
同时,还需要学习饲料配方的原则和方法、饲料添加剂的种类和应用、饲料加工技术的流程和操作等知识。
通过学习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专业课,学生可以掌握动物的饲养管理和营养需求的基本知识,具备饲料配方和饲料加工技术的能力,为动物饲养和养殖业的发展做出贡献。
关于奶牛全混合日粮(TMR)饲养技术的探讨作者:潘兴翠来源:《农业工程技术·综合版》2017年第03期摘要:奶牛TMR饲养技术是规模化养殖场应用比较广泛的一种饲养技术,是奶牛养殖产业走向集约化、规模化和现代化的必由之路。
最近几年,奶牛TMR饲养技术在国际和国内取得了突出的成就,奶牛养殖效益进一步提升,取得了很好的应用效果。
该文主要结合实际情况,就奶牛TMR饲养技术进行了分析,希望通过该次研究对更好推广该项技术应用和发展有一定助益。
关健词:奶牛; TMR饲养技术;探讨;章丘市潘兴翠. 关于奶牛全混合日粮(TMR)饲养技术的探讨. 农业工程技术,2017,37(08):60.进入21世纪以来,全国加快了对农业产业经济结构的调整,奶牛养殖产业取得了空前的发展,奶牛传统饲养模式已经不能适应全新的饲养要求。
近些年,全国积极推广规模化奶牛养殖技术,但是一直以来都是以散养为主,科学饲养管理技术相对比较落后,经济效益难以提升。
TMR是全混合日粮(Total Mixed Rations)的英文缩写,是一种将粗料、精料、矿物质、维生素和其他添加剂充分混合,能够提供足够营养以满足奶牛需要的饲养技术。
而目前,奶牛养殖业发达的国家普遍采用了奶牛TMR饲养技术,应用先进的机械和控制技术,对奶牛精饲料和粗饲料进行搅拌和混合,形成饲喂一体化,实现了针对不同时期奶牛饲喂的科学化和自动化。
一、奶牛TMR饲养技术分析1、奶牛科学分群首先,对于规模化养殖场来说,泌乳奶牛根据泌乳阶段分为早期泌乳奶牛、中期泌乳奶牛和晚期泌乳奶牛、干奶早期奶牛和干奶后期奶牛群。
对于处于泌乳早期的奶牛群,不管其产量如何都应该显著提升奶牛干物质采食量。
对于家庭散养或者小规模饲养模式就不需要进行上述详细的分群,主要结合奶牛群的产奶量将奶牛群分为产奶高峰期、低产期和干奶期奶牛群,按照高产期奶牛群增加日采食量的要求进行饲喂。
2、奶牛群干物质采食量预测结合实理论计算公式,计算出不同奶牛群体的干物质采食量理论值,并结合实际,依据不同产奶群体的年龄、胎次、产奶量、泌乳期和乳脂率以及体重计算出不同奶牛群众的预测采食量。
饲养场牲畜的出售时机数学建模毕业论文摘要:饲养场饲养的牲畜出售时机的决策对于饲养场的盈亏影响很大。
本文通过建立数学模型,在分析饲料成本、市场情况、生长周期等因素的基础上,探究了饲养场牲畜的最佳出售时机,并通过实例验证了模型的可行性和准确性。
关键词:饲养场,牲畜,出售时机,数学模型第一章前言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畜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日益重要,饲养场成为了畜牧业发展的重要力量。
饲养场在饲养过程中需要考虑很多因素,其中牲畜出售时机的决策对于饲养场的盈亏影响很大。
因此,如何选择合适的出售时机,成为了饲养场必须面对的问题。
本文在饲养场牲畜出售时机的问题上展开研究,并通过建立数学模型,分析饲料成本、市场情况、生长周期等因素,探究了饲养场牲畜的最佳出售时机,并通过实例验证了模型的可行性和准确性。
第二章相关研究牲畜的出售时机问题在畜牧业的发展中一直是一个关注的问题。
在国内外对牲畜出售时机问题的研究中,许多学者通过建立模型,分析市场环境、生长周期和饲料成本等因素,提出了不同的决策方案。
例如,曹志强等人(2013)通过建立数学模型,综合考虑生产成本、市场价格、还贷周期等因素,提出了一套系统的牛出售时机决策模型。
此外,王吉平等人(2017)也建立了一个数学模型,通过分析市场需求和饲料成本等因素,提出了合适的出售时机。
以上研究表明,建立数学模型对牲畜出售时机的决策具有很大的帮助。
本文将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分析饲养场牲畜出售时机的最佳决策,并建立数学模型进行验证。
第三章模型建立3.1 模型假设1. 假设牲畜饲养周期为T个单位时间。
2. 假设饲养场每单位时间需要支付k元饲料基础成本。
3. 假设每单位时间出售一头牲畜可以获利p元。
4. 假设饲料价格不受外部因素影响。
3.2 模型建立根据以上假设,我们可以建立如下的决策模型:首先,我们可以用C(t)表示第t个单位时间时,一头牲畜饲养的成本。
由于每单位时间需要支付k元基础成本,因此可以得到:C(t) = k * t其次,每单位时间出售一头牲畜可以获利p元,因此我们可以用P(t)表示第t个单位时间时,出售一头牲畜的收益。
家兔繁殖摘要:兔群数量的扩大和质量的改善都依赖于繁育,通过繁殖技术的应用,提高兔的繁殖力和仔兔的成活率.家兔的育种就是通过系统的选择,选配和繁殖方法等综合措施,使种兔的品质提高,增加良种兔的数量。
做好兔的繁育工作也是提高养兔经济效益的关键技术组成部分。
家兔一年四季都可以进行繁殖,而春季繁殖子兔成活率高,疾病少,是最佳的时机.关键词:繁殖饲养管理配种技术产前产后1。
家兔的繁殖现象与规律1.1发情性成熟母兔在没有妊娠的情况下,间隔一定时间发情一次,成为发情周期。
家兔全年都有发情表现,但发情季节以春秋两季为主。
家兔发情周期变化较大,一般8至15天,发情持续期为3至4天。
饲料和营养状况对发情周期有明显影响,当营养不良及每年春、秋两季换毛期,母兔表现出发情不明显。
季节也是影响发情周期的重要因素,4至5月份时,发情较集中,发情症状明显,配种受胎率也高,发情周期较有规律。
而夏季炎热不利于母兔发情和受胎.1。
2初配年龄小型品种兔的初配年龄为4月龄至5月龄,中型品种5—6月龄,大型品种7—8月龄,皮用和肉用兔的母兔5至6月龄,体重3。
0-3.5kg以上;公兔6-7月龄,体重3.5kg以上。
毛用兔生长发育慢,其初配年龄比肉用兔推迟1至2个月。
1。
3科学配种在家兔配种时,切忌众人围观,大声喧哗,以免影响配种效果,甚至引起公母兔不愿配种、不欢而散的现象。
母兔对公兔具有选择性,如果母兔送入公兔笼后长时间奔跑,拒绝交配,甚至发生咬斗,应及时取出母兔,另换公兔交配。
听到公兔发出”咕咕"的叫声及顿足声后,表示配种已顺利完成,应及时取出母兔,检查有无假配,如无假配应提举臀部,轻拍数下,以防精液倒流。
对拒绝配种的母兔可进行强迫配种,方法是用右手抓住母兔颈部的颈皮和双耳,左手插入母兔腹下托起臀部,高举尾部,便于公兔交配.实行双重配种是一个非常好的办法,具体办法是1只母兔与1只公兔配种后10分钟至20分钟再与另1只公兔交配,则产出的后代适于商品兔用;也可实行重复配种,第一次配种后6小时~8小时再用同1只公兔重配,后代可选留种用。
饲料与饲养学
课程论文
题目:
关于秸秆青贮饲料种类及制作方法的研究
班级 10级生物科学(2)班
姓名 何宇晴
学号 10223067
日期:2013 年 1 月 1 日
关于秸秆青贮饲料种类及制作方法的研究
摘要 :
介绍了玉米秸秆青贮饲料的原理、种类与特点、制作方法、利用等内容,以供养殖
户参考。
关键词 :
秸秆;青贮饲料;原理;种类;特点;制作方法
品质优良的秸秆青贮饲料的主要营养品质与青贮原料相接近,主要表现为青贮饲料具有
良好的适口性,其反刍动物的采食量、有机物质消化率和有效能值均与青贮原料相似;青贮
饲料的维生素含量和能量水平较高,营养品质较好。但是,青贮饲料的氮利用率常低于青贮
饲料或同源干草。青贮饲料是草食动物的基础饲料,其喂量一般以不超过日粮的30%~50%
为宜。
1 青贮原理
秸秆青贮饲料经过压实密封,内部缺乏氧气。乳酸菌发酵分解糖类后,产生的二氧化碳
进一步排除空气,分泌的乳酸使得饲料呈弱酸性(pH值3.5~4.2),能有效抑制其他微生物
生长。最后,乳酸菌也被自身产生的乳酸抑制,发酵过程停止,饲料进入稳定储藏。
2 青贮的种类与特点
2.1 种类
2.1.1 一般青贮。也称普通青贮,即对常规青饲料(如青刈玉米),按照一般的青贮原理
和步骤使之在厌氧条件下,进行乳酸菌发酵而制作的青贮。
2.1.2 半干青贮。也称低水分青贮,具有干草和青贮料两者的优点,是近20年来在国外
盛行的方法。它将青贮原料风干到含水量40%~55%时,植物细胞渗透压达到5 500~6 000
千帕。这样便于使某些腐败菌、酪酸菌LK至乳酸菌的生命活动接近于生理干燥状态,因受
水分限制而被抑制。这样,不但使青贮品质提高,而且还克服了高水分青贮由于排汁所造成
的营养损失。
2.1.3 特种青贮。指除上述方法以外的所有其他青贮。青贮原料因植物种类、生长阶段
和化学成分不同,青贮程度亦有不同。对特殊青贮植物如采取普通青贮法,一般不易成功,
需进行一定处理,或添加某些添加物,才能制成优良青贮饲料,故称之为特种青贮。
2.2 特点
2.2.1 可以最大限度地保持秸秆饲料的营养物质。一般秸秆饲料在成熟和晒干之后,营
养价值降低30%~50%,但在青贮过程中,由于密封厌氧,物质的氧化分解作用微弱,养分
损失仅为3%~10%,从而使绝大部分养分被保存来,特别是在保存蛋白质和维生素(胡萝卜
素)方面要远远优于其他保存方法。
2.2.2 适口性好,消化率高,鲜嫩多汁,青内使水分得以保存。青贮料含水量可达70%,
同时在青贮过程中由于微生物发酵作用,产生大量乳酸和芳香物质,更增强了其适口性和消
化率。此外,青贮饲料对提高家畜日粮内其他饲料的消化性也有良好作用。
2.2.3 可调济青饲料供应的不平衡。由于青饲料生长期短,老化快,受季节影响较大,
很难做到一年四季均衡供应。而青贮饲料一旦做成可以长期保存,保存年限可达2~3年或更
长,因而可以弥补青饲料利用的时差之缺,做到营养物质的全年均衡供应。
2.2.4 可净化饲料,保护环境。青贮能杀死青饲料中的病菌、虫卵,破坏杂草种子的再
生能力,从而减少对畜、禽和农作物的危害。另外,秸秆青贮已使长期以来焚烧秸秆的现象
大为改观,使这一资源变废为宝,减少了对环境的污染。基于这些特性,青贮饲料作为牛、
马的基本优质饲料,已越来越受到各国重视。
3 青贮饲料配方及制备
3.1
一种青贮饲料制备方法及由该方法制备的青贮饲料配方
青贮饲料的制备方法及由该方法制备的青贮饲料,该制备方法是将青绿饲用植物制成丝
状料后,发酵制成青贮饲料。采用本发明方法制备的青贮饲料不仅有效地保存青绿植物刺槐,
柠条和紫穗槐原来枝叶的营养成分,扩大饲料来源,而且制备的青贮饲料达到优质青贮饲料
标准。
3.2
农作物秸秆的青贮方法
农作物秸秆的青贮保存方法,是在农作物的收割季节,将新鲜的农作物的秸秆切碎后,
运输到储存仓内,堆积,压实,用EPDM橡胶布密封,使其在密闭缺氧的条件下,通过厌
氧乳酸菌的发酵作用,抑制各种杂菌的繁殖,从而得到保鲜贮存。青贮农作物秸秆,可保持
90%以上的新鲜度和80%~90%的营养成份,且能存放2~3年。由于气味酸香,柔
软多汁,作为冬春季节牲畜的优质青贮饲料;采用青贮或新鲜的农作物秸秆发酵比选择自然
堆放枯萎的农作物发酵产生的沼气率高25~30%左右,因此青贮农作物秸秆,可作为良
好的发酵材料
3.3
青贮饲料的制备方法
青贮饲料的制备方法,在制备含有来自桑叶的矿物质成分的青贮饲料时,将5重量份~
50重量份研碎的桑叶与95重量份~50重量份剪断的一种或者多种粗饲料进行混合,调
整水分并使其进行发酵,由此制备青贮饲料。上述粗饲料最好使用剪断的玉米植株,或者剪
断的玉米植株和玉米穗。本发明提供一种能够使来自桑叶的矿物质成分均匀地分散,由此制
备匀质青贮饲料的青贮饲料制备方法。
3.4
玉米青贮饲料
玉米青贮饲料菌剂,该菌剂是将饲料用青玉米全植株,粉碎,喷雾接种,每1000克
青玉米全植株,共接种已知的三株乳酸菌有效活菌数1×10↑[8]-1×10↑[9]个,
经过大量的试验证明:该菌剂乳酸菌相对数量增加,产乳酸速度加快,pH值迅速下降,抑
制发酵初期有害微生物的生长,降低青贮作物中的营养损失。
4 制作方法
4.1
青贮场地的选择
不论哪种建筑形式的青贮设施,都应选地势较高、地下水位低的地方,以免雨季被水淹
没或被污水污染。距厩舍要近,以免浪费人力、物力。土质要求紧密,以防下沉,对土窖尤
为重要。距池塘、粪池、厕所等要远,以保证青贮质量。
4.2 修建青贮窖
青贮窖样式很多,有圆、方、长方、马蹄等形状,根据地下水位高低,分别建成地下窖、
半地下窖和地上窖。容量大小随牲畜的数量而定,最好建成砖石水泥结构的永久窖。临时的
平地青贮容易使四周的青贮饲料霉烂,营养也容易损失。青贮窖的形状:青贮量少可建成圆
形;青贮量大可建成 长方形。根据原料多少计算窖的体积,一般1m3可青贮500kg。
4.3 制作
当使用旧窖时,要将窖底和四周清理干净。同时组织好人员、运输工具及切割机械等。
应避开下雨天气,使青贮制作过程不中断,一次完成。玉米在乳熟期或在完熟期提前15d
后收割。首先将青贮原料用青饲切割机切成3~5cm长,然后装窖。装窖前可在窖底铺1层
10~15cm的碎蒿秆、软草或秕糠,以防止底部潮湿并可吸收由上部压下来的汁液。原料随
切随装窖,装一层压紧一层。小窖可由人踩实。大窖可用链轨拖拉机压实。青贮窖的边缘部
分更要注意压紧。压紧的目的是排除空气,压得实不实是制做青贮的关键。当窖边原料与窖
口相平,窖的中间高出60~100cm时可以封窖。封窖前先将青贮原料上盖30~50cm厚草,
然后加上50cm以上,将整个窖顶封好压实。封窖后要经常观察,当原料下沉,窖顶和边缘
出现裂缝时要及时用湿土填实。待下沉稳定后,再在顶上加1层湿土压紧。青贮窖周围必须
挖好排水沟,以免雨水渗入。
5 应用
取料应从一角开始,自上而下,取用量以满足当天采食为准,用多少取多少,以保证青
贮料新鲜,取后仍要注意密封。开始饲喂时家畜不太喜欢吃,要进行调教,可以撒一些牛羊
爱吃的草料,让牛羊慢慢适应。喂量要由少到多,逐渐增加,一般情况下每头牛最多每天采
食20kg,羊3~5kg。不可单喂青贮料,应与牧草或与其他干草搭配饲喂。冬季如果饲料结冰,
应溶化后再喂。
参考文献
[1] 郝力壮,崔古鸿,柴沙驼,等.青贮料的制备及应用技术[J].畜牧与饲料科学,2007
(5):60-61.
[2] 吴景刚,冯源,黄庆辉.饲料青贮技术与设施[J].农机化研究,2006(7):44-45.
[3] 郭海燕,赵永秀,李树生.玉米青贮饲料制作技术[J].内蒙古农业科技,2006(S1):
150,152.
[4] 朱钱龙,黄雪加.饲料青贮技术[J].江西农业科技,2003(12):33-34.
[5] 陈艳,杨洁,李艳军,等.青贮饲料的生产制作技术规范[J].畜牧与饲料科学,2008
(2):26-27.
[6] 刘将军,胡源胜.优质青贮饲料制作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08(1):180-181.
[7] 宋红军,代凤,王广奎.青贮饲料制作的技术要点[J].养殖技术顾问,2009(1):45.
[8] 黄基萍,余海军,阿西铁哈.青贮饲料制作的技术要点[J].草业与畜牧,2006(3):
60-61.
[9] 朱碧毅,张恒.青贮饲料制作技术要领[J].畜牧兽医杂志,2008(6):95.
[10] 王富勇,曹朝峰,董红燕,等.制作优质青贮饲料的技术要点[J].河南畜牧兽医(综
合版),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