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案苏教版
- 格式:doc
- 大小:146.50 KB
- 文档页数:35
三年级上册科学教案(苏教版)第一单元1.1科学是……A.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肥皂泡,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
2、学会归纳、总结,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学科学、用科学、做科学的科学志趣。
3、小组合作,运用探究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
4、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B.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确定自己小组研究的问题并知道如何去研究。
教学难点:用自己准备的材料进行合作性的研究。
C.教学准备“七彩”(吹肥皂泡的器具)、肥皂泡的相关资料、录像(彩虹的形成和各种肥皂泡)D.教学时间:第一课时E.教学活动过程(一)教学导入,激发学生研究肥皂泡的兴趣1、谈话:课间我看到有的同学在玩肥皂泡,同学们兴趣很浓,我们这节课就来研究一下它,好吗?2、生回答。
(好!)(二)自主学习,研究肥皂泡1、教师:请带了“七彩”的同学吹一吹,大家仔细观察:你看到了什么现象?你能提出关于肥皂泡的哪些问题?(1)学生活动。
(2)学生回答问题。
(鼓励学生大胆提)2、教师:同学们观察得非常仔细,提出了很多问题。
请思考一下,这些问题归纳起来有哪几个方面?3、生回答。
(颜色、形状、大小、弹性)4、教师:请你选择一下最感兴趣而且是你可以研究的问题来研究。
</P><P>(学生选择问题)请大家按选定的问题自由结组。
(学生自由结组)5、教师:每组同学对你们的问题先进行一下讨论,你认为这个问题是怎样的,准备怎样研究?(学生讨论)6、教师:请各组选一位代表,汇报一下你们的研究方案,其他同学可以给他们提出建议和意见。
(生汇报方案)(三)观看录像,改进自己的方案1、教师:老师也准备了一些资料,看完后,也许对你们的研究有所帮助。
2、学生观看录像,改进研究方案。
(可与学生先探讨一下)(四)扩展1、教师:同学们的想法非常好,下课后,请同学们努力搜集有关资料,继续丰富完善你们的研究方案,分工合作,准备研究所需的各种材料,也可以请老师、家长帮忙。
苏教版科学三上1.1空气占据空间吗教案苏教科学三上1.2《空气有质量吗》教案苏教科学三上1.3《热空气和冷空气》教案较快提高室内气温。
空气受冷向下流动,冷空气下降。
所以冷藏可以不加盖子。
根据冷空气和热空气的流动规律,结合下面的图,说一说大自然中的风是怎样形成的?空气总是在循环运动的,流动的空气就是风。
因为地球是一个球体,所以地面上各个地方受到太阳照射的情况就不同,各地的冷热程度也就不一样,温度的差异造成了空气的流动就形成风。
想一想,生活中还可以用哪些方法制造风?扇扇子、吹头发、吹风车、挤袋子等。
形成的原因。
课堂练习一、判断1.空气的流动是不会形成风的。
()2. 暖气片应该在房间的最上方。
()二、选择1.空气加热后会()。
A.上升B.下降C.没有变化2.受热的的空气比冷空气()。
A轻 B.重 C.没变化课堂巩固练习,加深对课堂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的练习习惯,不断巩固所学。
作业布置回家自己做一只热气球或者孔明灯。
课堂小结通过本课的学习我们的懂得:热空气向上运动;等体积的热空气比冷空气轻;冷热空气的对流形成风。
思考小结内容,巩固学习知识。
总结课堂内容,使学生加深理解。
板书 1.3热空气和冷空气热空气向上运动等体积的热空气比冷空气轻冷热空气的对流苏教版科学三上2.1《土壤的成分》教案苏教版科学三上2.5《土壤的类型》教案苏教版科学三上2.6《肥沃的土壤》教案苏教版科学三上2.7《保护土壤》教案苏教版科学三上3.8《认识固体》教案苏教版科学三上3.9《认识液体》教案苏教版科学三上3.10 固体的混合与分离教案苏教版科学三上3.11 把盐放到在水里教案苏教版科学三上4.12河流与湖泊教案苏教版科学三上4.13地下水教案苏教版科学三上4.14 海洋教案。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三年级上册教学设计
执教教师:
课题:1、科学是……
主备教师:使用教师:
课题:2、做一位小科学家
主备教师:使用教师:
课题:1、寻找有生命的物体
主备教师:使用教师:
课题:2、植物的不同与相同
主备教师:使用教师:
课题:3、动物的不同与相同
主备教师:使用教师:
课题:4、植物·动物·人
主备教师:使用教师:
课题:1、生命离不开水
主备教师:使用教师:
课题:2、观察水
主备教师:使用教师:
课题:3、神奇的水
主备教师:使用教师:
课题:4、地球上的水
主备教师:使用教师:
课题:1、常见材料
主备教师:使用教师:
四、合作学习
课题:2、纸
主备教师:使用教师:
课题:3、纺织材料
主备教师:使用教师:。
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第一单元我们都是科学家
单元分析
本单元教学内容涉及到课程标准的相关要求有:
1 能从“这是什么”“为什么会这样”等角度对周围事物提出问题。
2 理解科学是什么。
3 能选择适合自己探究的问题。
过程与方法:
1.能够从“玩”中提出问题。
2.能够想办法去寻求问题的答案。
科学知识:
1 知道科学探究是为了解决与科学有关的问题而开展的一系列活动。
2 知道科学是什么,知道生活中出出有科学。
3 找出与科学家发明创造的相似之处,认识科学是什么。
4 知道有很多办法能使物体(纸鹦鹉、三角形和拱形纸片、铅笔)保持平衡。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对科学课的学习产生兴趣。
完整教案请浏览:。
苏教版-2022三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整套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2022三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整套教学设计,以新课程标准为依据,遵循学生认知规律,从生活实际出发,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教材内容丰富,涵盖了自然界、生活中的科学现象和科学知识,通过观察、实验、探究等活动,引导学生主动获取科学知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学生具有一定的科学基础知识,好奇心强,求知欲旺盛,活泼好动,善于模仿。
但部分学生科学思维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较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给予引导和培养。
此外,学生的个体差异较大,学习程度参差不齐,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关注全体学生,尽量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掌握教材中所涉及的科学知识,提高科学素养。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观察、实验、探究等科学方法,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科学、勇于创新的精神,增强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教材中所涉及的科学知识、科学方法。
2.教学难点:学生对科学知识的理解和运用,以及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
五. 教学方法1.启发式教学:教师通过提问、引导,激发学生的思考,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
2.实验法:教师学生进行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科学现象,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3.小组合作学习:教师学生分组讨论、合作完成任务,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4.情境教学:教师创设情境,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感受科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 教学准备1.教材、教学参考书。
2.实验器材:如显微镜、试管、酒精灯等。
3.教学课件、教学素材。
4.学生分组安排。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一个生动有趣的科学小故事,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讲解、展示课件等方式,向学生呈现本节课的主要知识点,让学生对所学内容有一个整体的认识。
新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教案三年级科学上册教案全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基本的科学知识,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
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观察、记录和分析的能力。
3.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激发学生探究欲望。
二、教学内容1.第一单元:我们的身体第1课:认识我们的身体第2课:眼睛和耳朵第3课:手和脚2.第二单元:植物第4课:认识植物第5课:种子的秘密第6课:植物的生长3.第三单元:动物第7课:动物的家第8课:动物的食物第9课:动物的行为4.第四单元:天气和季节第10课:天气的变化第11课:季节的变化第12课:气候的影响5.第五单元:水和水的故事第13课:水的三态第14课:水的循环第15课:水的作用6.第六单元:有用的材料第16课:认识材料第17课:材料的用途第18课:材料的性质三、教学过程1.第一单元:我们的身体(1)第1课:认识我们的身体教学过程:引导学生观察自己的身体,了解身体的基本构造。
通过游戏让学生认识身体的各个部位。
讲解身体各个部位的作用。
(2)第2课:眼睛和耳朵教学过程:引导学生观察眼睛和耳朵的构造。
讲解眼睛和耳朵的作用。
进行视力、听力测试,让学生了解自己的视力、听力状况。
教学过程:引导学生观察手和脚的构造。
讲解手和脚的作用。
进行手和脚的协调性测试。
2.第二单元:植物(4)第4课:认识植物教学过程:引导学生观察植物的形态。
讲解植物的基本构造。
介绍植物的生长环境。
(5)第5课:种子的秘密教学过程:引导学生观察种子。
讲解种子的构造和作用。
进行种子发芽实验。
(6)第6课:植物的生长教学过程:引导学生观察植物的生长过程。
讲解植物生长的条件。
进行植物生长实验。
3.第三单元:动物教学过程:引导学生观察动物的家。
讲解动物的家对动物生活的作用。
进行动物家的模型制作。
(8)第8课:动物的食物教学过程:引导学生观察动物的食物。
讲解动物的食物来源和食物链。
进行动物食物的实验。
(9)第9课:动物的行为教学过程:引导学生观察动物的行为。
第一单元我们都是科学家1.1科学是……A.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肥皂泡,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
2、学会归纳、总结,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学科学、用科学、做科学的科学志趣。
3、小组合作,运用探究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
4、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B.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确定自己小组研究的问题并知道如何去研究。
教学难点:用自己准备的材料进行合作性的研究。
C.教学准备“七彩”(吹肥皂泡的器具)、肥皂泡的相关资料、录像(彩虹的形成和各种肥皂泡)D.教学时间:第一课时E.教学活动过程(一)教学导入,激发学生研究肥皂泡的兴趣1、谈话:课间我看到有的同学在玩肥皂泡,同学们兴趣很浓,我们这节课就来研究一下它,好吗?2、生回答。
(好!)(二)自主学习,研究肥皂泡1、教师:请带了“七彩”的同学吹一吹,大家仔细观察:你看到了什么现象?你能提出关于肥皂泡的哪些问题?(1)学生活动。
(2)学生回答问题。
(鼓励学生大胆提)2、教师:同学们观察得非常仔细,提出了很多问题。
请思考一下,这些问题归纳起来有哪几个方面?3、生回答。
(颜色、形状、大小、弹性)4、教师:请你选择一下最感兴趣而且是你可以研究的问题来研究。
</P><P>(学生选择问题)请大家按选定的问题自由结组。
(学生自由结组)5、教师:每组同学对你们的问题先进行一下讨论,你认为这个问题是怎样的,准备怎样研究?(学生讨论)6、教师:请各组选一位代表,汇报一下你们的研究方案,其他同学可以给他们提出建议和意见。
(生汇报方案)(三)观看录像,改进自己的方案1、教师:老师也准备了一些资料,看完后,也许对你们的研究有所帮助。
2、学生观看录像,改进研究方案。
(可与学生先探讨一下)(四)扩展1、教师:同学们的想法非常好,下课后,请同学们努力搜集有关资料,继续丰富完善你们的研究方案,分工合作,准备研究所需的各种材料,也可以请老师、家长帮忙。
三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案(苏教版) 第一单元 1.1科学是„„ A.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肥皂泡,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 2、学会归纳、总结,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学科学、用科学、做科学的科学志趣。 3、小组合作,运用探究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 4、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B.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确定自己小组研究的问题并知道如何去研究。 教学难点:用自己准备的材料进行合作性的研究。 C.教学准备 “七彩”(吹肥皂泡的器具)、肥皂泡的相关资料、录像(彩虹的形成和各种肥皂泡) D.教学时间:第一课时 E.教学活动过程 (一)教学导入,激发学生研究肥皂泡的兴趣 1、谈话:课间我看到有的同学在玩肥皂泡,同学们兴趣很浓,我们这节课就来研究一下它,好吗? 2、生回答。(好!) (二)自主学习,研究肥皂泡 1、教师:请带了“七彩”的同学吹一吹,大家仔细观察:你看到了什么现象?你能提出关于肥皂泡的哪些问题? (1) 学生活动。 (2) 学生回答问题。(鼓励学生大胆提) 2、教师:同学们观察得非常仔细,提出了很多问题。请思考一下,这些问题归纳起来有哪几个方面? 3、生回答。(颜色、形状、大小、弹性) 4、教师:请你选择一下最感兴趣而且是你可以研究的问题来研究。
(学生选择问题)请大家按选定的问题自由结组。 (学生自由结组) 5、教师:每组同学对你们的问题先进行一下讨论,你认为这个问题是怎样的,准备怎样研究? (学生讨论) 6、教师:请各组选一位代表,汇报一下你们的研究方案,其他同学可以给他们提出建议和意见。 (生汇报方案) (三)观看录像,改进自己的方案 1、教师:老师也准备了一些资料,看完后,也许对你们的研究有所帮助。 2、学生观看录像,改进研究方案。(可与学生先探讨一下) (四)扩展 1、教师:同学们的想法非常好,下课后,请同学们努力搜集有关资料,继续丰富完善你们的研究方案,分工合作,准备研究所需的各种材料,也可以请老师、家长帮忙。 2、学生准备。
本教学设计的指导思想:科学课程面向全体学生,学生是科学学习的主体,科学学习要以科学探究为核心。一般而言,小学生的科学学习主要包括3个方面的内容:一是科学知识的获取;二是科学技能的掌握;三是有关科学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发展。科学探究的基本特征大致可以归纳如下:(1)目标的双重性;(2)活动的过程性;(3)方法的针对性;(4)工具的有效性;(5)证据的重要性;(6)结果的可重复验证性;(7)结论的开放性。 为此,我设计了这个方案:从亲近自然、靠近自然出发,以学生身边的科学问题着手,选择研究对象。通过实验,学生观察和发现问题,有意识地发散学生的思维,促使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来。精心提供材料,创设一种能把学生的注意力和积极性吸引过来、调动起来的氛围,引导学生从真实材料中发现问题,促进科学探究活动的开展。让学生运用经验大胆推想,通过观察进行研究,在推理的基础上进行归纳,找出规律,从事实中得出结论。只有通过实验证明了的假设,才是真正解决了问题。通过观看录像,纠正一些认识,改进一些方法,既培养了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又扩展了学生的知识面。师与生的讨论、小组内的合作、小组间的交流,是真正提升学生认识的重要举措,运大家之脑,动大家之手,集大家之智慧,得出的结论才更为可靠,更具说服力。
1. 2做一位小科学家 一.教学目标 1.过程与方法 (1)能够从“玩”中提出问题。 (2)会提问题。 2.知识与技能: 找出与科学家发明创造的相似之处,认识科学是什么。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树立起我们也能做科学的信心,立志做一位小科学家。 二.教学准备 学生自备:自带各种玩具。 三.教学过程: (一)导课: 今天,我们来认识一位伟大的科学家、发明家爱迪生。 (二)自主学习: 1.讲科学家的故事: (1)同学们相互讲; (2)学生阅读P5的爱迪生发明电灯的故事; (3)老师讲青霉素的发现和滤毒罐的发明故事。 2.将爱迪生发明电灯的过程与我们吹泡泡的游戏比较,有什么相似的地方?把它记在书后的活动记录上。 (1)学生比较并记录; (2)学生相互交流; 3.玩自己带来的玩具。 (1)玩一玩从自己家里带来的玩具,能提出什么问题呢? (2)学生分组研究; (3)汇报交流; (4)得出结论。科学就是这样的。原来科学离我们这么近。我们也能做科学家。 4.看P6上的一幅图,说一说科学是什么? (1)学生观察研究; (2)师生讲座后得出: 自然界→提出问题→观察测量 查问资料→思考→得出结论。 5.观察我们周围的事物,每个小科学家提出10个科学的问题,记在书后P74页的表格里。提出后最好能够想办法解决这些问题。
附板书: 2.做一位小科学家
自然界→提出问题→观察测量 查问资料→思考→得出结论 第二单元 2.2寻找有生命的物体
[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1)能够运用多种感官去观察我们周围的世界。 (2)能够运用文字、图表等记录观察、调查的结果。 (3)能够有目的地交流研究活动的方法与结果。 知识与技能: (1)知道大自然中有种类繁多的有生命的物体,认识常见的动物和植物。(2)知道生物体的基本特征和要求。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体会到对有生命物体进行探索的兴趣。 (2)意识到生命是多种多样的。 (3)意识到生命是宝贵的,要珍爱生命。 [教学准备] 寻找一个合适的地点,准备调查用的工具材料等。 [教学重点、难点] 让学生获得关于生物的亲身感受是本课重点。讨论这些物体为什么是有生命的是本课难点。 [教学过程] 教 学 内 容 寻找有生命的物体 教 学 环 节 教 学 活 动 技 术 平 台 目 标 检 测 一、寻找有生命的物体。 1、谈话:今天老师想和同学们一起去校园里寻找有生命的物体。 2、室外活动:寻找有生命的物体。 (注)放手让自己去寻找,不要有引导,让学生凭自己已有经验去感知“有生命”。 能够运用多种感官去观察我周围的世界,认识常见的动物和植物,体会到对有生命的物体进行探索的兴趣。 教 学 环 节 教 学 活 动 技 术 平 台 目 标 检 测 二、记录有生命的物体。 1、谈话:在刚才的活动中,你寻找到有生命的物体了吗? 2、小组讨论,交流。 3、将发现记录在课本74页的活动记录中。(可以用文字形式,对不认识的也可把它画下来。) 4、全体汇报、交流。(用实物投影展示学生的记录) 实物投影 能够用文字、图表等记录观察的结果;能够有目的地交流研究活动的方法与结果。 三、交流讨论“为什么说它们是有生命的” 1、提问:为什么说它们是有生命的? 2、小组讨论。 3、汇报。 4、小结。 知道生物体的基本特征和基本需求;意识到生命是多种多样的;意识到生命是宝贵的,要珍爱生命。 教学札记: 板书: 附表: 名 称 蚱蜢 蚯蚓 „„ 发 现 地 点 草丛 泥土 „„ 2.植物的不同与相同 [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1)会对各种各样的植物进行观察比较。(2)能描述一些常见植物的不同特征。(3)能找出不同植物的相似处。 知识与技能:(1)知道大自然中有种类繁多的植物。(2)认识到植物是各不相同的。(3)知道植物都有相似的形态构造,有共同的需求。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体验到认识植物的乐趣,感受到植物的美,产生亲近自然的感觉。(2)意识到植物也是有生命的,应该珍惜,不损伤一草一木。 [教学准备] 学生准备:各种盆栽植物、植物挂图或投影或录像资料、植物卡。 [教学重点、难点] 比较植物的不同与相同既是本课的重点也是难点。 [教学过程] 教 学 内 容 植物的不同与相同 教 学 环 节 教 学 活 动 技 术 平 台 目 标 检 测 一、认识多种多样的植物。 1、出示植物卡(学生常见的植物)。(有条件可以播放常见植物的录像资料或带学生走入校园认识常见的植物) 2、提问:你们认识这些植物吗? 3、学生回答。(苹果、小麦、菊花、玉米、西瓜、甘蔗、柳树„„) 实物投影 多媒体 知道大自然中植物的种类是多种多样的。 教 学 环 节 教 学 活 动 技 术 平 台 目 标 检 测 二、描述植物。 1、谈话:你家养花吗?或种有什么植物吗? 2、谈话:你能用图画或语言来描述你家的植物是什么样的吗? 3、学生在小组中讲述。 4、集体交流。 实物投影 能描述常见植物的特征。 三、比较各种植物的不同与相同。 1、出示投影:桃树与向日葵。 2、提问:你能找出它们的不同和相同的地方吗? 3、小组讨论并记录(写下或者画下) 4、交流: 1) 不同的地方:叶子形状不一样、果实不一样„„ 2) 相同的地方:都有根、茎、叶、花、果实、种子、都种在土里、都需要阳光和水„„ 5、板书学生发言。 6、讲述:现在,老师想请同学们任意选两中植物,比较它们的不同和相同的地方。(发给学生植物卡) 7、学生分组讨论。 8、小组交流。 9、将交流结果记录在课本75页活动记录中。 实物投影 植物卡 能找出植物的不同与相同;知道植物都有相似的形态结构,有共同的需求;感受到植物的美,珍惜植物的生命。 四、布置作业。 1、任选家中的两种植物,比较它们的不同与相同,并把结果记录在课本76页的活动记录上。 会对各种各样的植物进行观察比较,找出它们的不同与相同。 教学札记: 3.动物的不同与相同 [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1)会观察、比较和描述狗、兔等动物的不同和相同。(2)能够通过画图和文字表述、交流狗、兔等动物的异同。(3)学会按不同的标准给动物分类。 知识与技能:(1)知道动物的多样性。(2)知道动物有相同之处,如都有运动的能力,都由小长大,繁殖后代,都有对食物、水、空间等的需求。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喜欢小动物,与动物有亲近感。 [教学准备] 动物卡、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