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初中生学会阅读和运用历史地图-模板

  • 格式:doc
  • 大小:30.50 KB
  • 文档页数:5

下载文档原格式

  / 5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初中生学会阅读和运用历史地图

人曰“左图右史”,足见对历史地图的重视。确实,在学习历史的过程中,当遇到疆域、重大历史事件和战役等方面的内容时,历史地图与抽象、枯燥的文字叙述比起来,具有形象、直观的特点,正所谓“即书而求难”“即图而求易”。作为历史老师,在实际历史教学当中,应当积极鼓励学生多运用历史地图这种形象、直观的表现形式,加强他们对所学历史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以求事半功倍。初中是中学生开始学习阅读和运用历史地图的重要阶段,我认为老师在教学中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培养学生掌握阅读历史地图的基本知识

初中生在初期很少或根本没有接触过历史地图,因此,要使他们学会运用历史地图学习历史,首先要做的便是要让他们学会如何阅读历史地图,所谓“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首先,要让学生知道阅读的基本要素。历史地图的基本要素与普通地图大致相同,只是更多地被赋予了历史特征。历史地图有图例和注记,历史地图上的方向基本上也是“左西右东,上北下南”。同样,历史地图也有比例尺,只是教学用历史地图由于对地图的精确度要求不是太高,因此大多省略了。

其次,要培养学生熟练掌握图例,养成读图先读图例的习惯。历史地图的图例在阅读历史地图的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如果把历史地图比喻为一个蕴藏着丰富资源的宝库,那么,历史地图的图例就是打开这所宝库的钥匙。只有先熟练地掌握图例,读起历史地图来才会得心应手。所谓图例,通俗地说,就是地图中各种符号的简单说明。历史图例可分为两类:一类是统一图例,它与普通地图上的常用图例基本相同,只是被赋予了一些历史地图特有的概念,一般对首都、重要居民点,岸线、河流、运河、国界、地区界、长城、山脉、铁路等符号作统一规定;有关中国历史的地图中,对诸侯国、郡、州及省级驻地以及政权部族界等也会做出统一规定。另一类是分幅图例,即各历史地图中所用特殊符号的简单说明,这类图例与所要表示的历史内容有密切关系,且不具有同一性,因此往往会在相应的历史地图中单独表示出来,例如战役图中的军队进攻和退却路线、防御阵地等等。

再次,要培养学生学会充分运用历史地图中的古今对照功能。由于历史地图中表示的某些自然要素,特别是某些社会要素,与今天相比变化较大,因此学生

不容易弄明白。这时,在地图上提供学生们熟悉的与古内容相对应的今内容,就为他们阅读历史地图提供了明确的参照,帮助他们更方便、更清楚地理解历史地图所表示的主要内容。古今对照功能在课本历史地图中最大的应用就是历史地名的古今对照,即在每一幅历史地图下面提供了重要历史地名的古今对照表,通过古地名相对应的今天的方位,学生们就能对历史地图中表示的古地名的确切位置有个明确的概念。在与课本配套的历史地图册中,由于采用四色印刷,古今对照功能得到了充分发挥。地图册不但提供了地名的古今对照,而且也提供今岸线,今国界、省界,重要水系(河流、湖泊、海洋)的今名等内容,以帮助学生更好地阅读和理解历史地图。例如,在中国地图出版社《中国历史地图册》(一)的《西汉时期全图》一图中,通过地图中蓝色和灰色古今岸线的对照,学生们就会明白西汉时的海岸线与现在的海岸线原来并不是完全相同的;通过地图中给出的灰色今国界和当时的政权部族界的比较,也使学生们能很容易地对西汉时的疆域有个相对明确的概念;而长安下面相对应的今位置“西安西北”和南海郡左上角的今名“广州”,就是要让学生们明白西汉时长安的具体位置,知道西汉时的“南海郡”原来就是今天的“广州”。今内容在历史地图册中一般用灰色来表示。

培养学生阅读和运用历史地图的兴趣

初中时期,学生的求知欲特别强,但他们的强烈求知欲是建立在自己的兴趣之上的,因为他们正处在理性思维开始形成、感性认识还特别强烈的阶段,往往只对自己感兴趣的事情特别执着,而对那些他们不感兴趣的东西,容易应付了事,这也就是为什么有许多初中学生经常偏科的根本原因。因此,老师如果想引起学生对历史地图的重视,就应该从一开始起就培养他们阅读和运用历史地图的兴趣,并贯彻始终。要做到这一点,必须注意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积极引导。中国有句俗话,叫做“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说的是个人修行与师傅积极引导,都很重要。这里我强调的是,学生学习阅读和运用历史地图,老师要积极引导。例如,学习中国历史的第一课“祖国境内的远古人类”,涉及主要遗址的分布时,老师可以引导学生打开相配套的《中国历史地图册》(一),翻到“中国远古人类主要遗址”一图,学生们通过图中醒目的大红点,很快就会发现,原来我国远古人类主要遗址除了元谋人、北京人和山顶洞人之外,比较重要的还有课本中未提及的丁村人、蓝田人、巫山人、马坝人等其他主要人类遗址,而且通过形象地表示中国地貌的晕渲图及其中表示出来的各省省界,学生们很快地就能明确各主要远古人类遗址所在的较精确的地理位置及周围环境。可是,“图中许多的小红点又表示什么意思呢?”此时,老师不妨反问学生,引起他们的注意与兴趣,通过图例学生不难知道,这些小红点表示的是我国境内的其他一些重要的远古人类遗址。这时,可以再告诉学生我国的远古人类遗址分布非

常广泛,可用“满天星”形容。这样,学生们就会对课本中提到的“我国是世界上目前发现远古人类遗址最多的国家”这句话有一个更深刻的理解,而不只是对文字简单、机械的记忆。最后,如果老师再加上一句:“如果同学们还知道哪些地图中没有表示的重要远古人类遗址,你不妨动手在地图中标出来”,或许引起的不单单是学生们阅读和运用历史地图的兴趣,恐怕也会引起他们学习和探索新知的渴望。

第二,充分调动和发挥

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对于重要的、比较复杂而不易理解和记忆的地图,就得调动主观能动性。例如,《中国历史》第三册中“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示意图”路线和过程比较复杂,要弄清楚不太容易。此时,老师不妨设计一个“重走长征路”的活动课,让学生们课后自己动手收集有关红军长征的历史资料,并参照示意图,绘制出一幅中国工农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路线图,也可作“重走长征路”的旅游地图,再把与长征有关的重要地点、战役、会议及重要历史事件等写下来,并适当让一部分学生在课堂上展示他们的成果,条件允许的话,还可适当给予一定的物质和精神奖励。这无疑会大大地调动并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结果既加深了对长征这一伟大历史事件的了解,也学会了一些绘制地图的知识和技巧,并激发了学习和运用历史地图的兴趣。

第三,应当对学生的疑问予以妥善回答,以保护学生学习历史地图的兴趣。古人云,“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解答学生的问题当然是老师的天职。能够提出问题、思考问题,这对一个初中生来说是相当不容易的。虽然这些问题在老师看来或许已经超纲,或许根本就不是什么问题,但请不要嘲笑或拒绝回答,因为如果老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解答得巧妙,并且在阅读方法上加以引导,无疑会增加学生对历史地图的兴趣、引发他们更强烈的求知欲,而嘲笑或不予理睬,对学生无疑有很大的副作用,如果这类事情经常发生,轻则会使学生丧失对学习历史地图的兴趣,重则会使学生对阅读历史地图产生畏难、厌倦情绪。例如,有些细心的学生在看完《西汉疆域》图和《东汉疆域》图后,会向老师提出一个问题,“为什么黄河下游河道和入海口在西汉和东汉时不一样?是不是地图上出现了错误?”这一问题对学生来说已经超纲,但如果这时老师能简单地告诉学生,课本中提到的东汉明帝时王景主持修治黄河与东汉黄河下游改道有直接关系,并鼓励他们查阅相关资料,相信学生们通过寻找这个问题的答案,不仅牢牢掌握了东汉王景主持修治黄河的史实和黄河下游改道的原因,同时也明白了原来在一幅简单的历史地图里面同样还隐含着丰富的历史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