髋关节脱位
- 格式:doc
- 大小:32.00 KB
- 文档页数:2
髋关节脱位
一、 概述
髋关节是全身最大的杵臼关节,结构最稳定,一般不容易发生脱位,只有在受到强大暴力时才会发生脱位,多见于男性青壮年。
二、 临床表现:
1. 髋关节后脱位时患肢疼痛、活动受限,髋部明显肿胀;患髋呈屈曲、内收、内旋或缩短畸形;患侧臀部及股骨大转子间较健侧为高,臀皱襞比健侧高。
2. 髋关节前脱位时患肢呈轻度屈髋、过度外展、外旋畸形;耻骨部脱位时患肢极度外旋90°畸形,髋外侧较平,患肢屈髋15°--20°外展畸形;会阴部脱位时在会阴部可触及股骨头。
3. 髋关节中心脱位时如股骨头移位不多者只有局部疼痛、肿胀及活动障碍,无特殊体位畸形;股骨头移位严重者患肢有轻度缩短畸形,大转子因内移而不易摸到。
三、 护理要点
(一) 术前护理
1. 心理护理 要有针对性给患者以精神安慰,树立对疾病治疗的信息
2. 特殊准备
(1) 制定功能锻炼的计划,循序渐进的进行功能训练。
(2) 术前训练患者深呼吸、有效咳嗽、床上大小便,有助于避免术后坠积性肺炎、尿潴留、便秘等发生、。
3. 一般准备
(1) 根据患者情况,做好常规检查。
(2) 常规术前准备 备皮、备血等
(3) 围手术期用药 根据医嘱术前半小时使用抗生素一次。
(二) 术后护理
1. 生命体征的观察 由于手术创伤较大,术后24小时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给予心电监护及吸氧,防止窒息、失血性休克的发生。
2. 切口引流管的观察 密切观察切口敷料的 渗血情况和引流液的色、量、质,保持引流管通畅,每30分钟挤压记录一次,如发现引流液流速过快>100ml/h时,应及时通知医生,必要时夹管30分钟后放开。
3. 术后体位 平卧位,患肢保持于轻度外展中立位皮肤牵引6—8周。
4. 患肢肢端血运的观察 密切观察患肢感觉、活动和肢端皮温、肤色情况,如有异常及时通知医生处理。
5. 并发症的护理 髋关节后脱位容易并发生神经和血管的损伤,特别是坐骨神经的损伤,注意观察患者的肢体感觉、足背伸情况,发现异常及时通知医生。对严重的坐骨神经损伤患者,要对患肢行被动功能锻炼、理疗等,以防止肌肉萎缩和足下垂的发生。
四、 健康教育
(一) 功能锻炼
1. 术后早期(一周内),开始指导患肢进行股四头肌等长收缩锻炼和踝关节的背伸、活动。
2. 关节活动适应期 术后第二周开始,指导患者在牵引过程中进行髋关节主被动活动,以利于髋臼的塑形。
3. 步态训练期 8—10周,复查X线骨折线已模糊,准备下床,进行步态训练,指导扶双拐下地,循序渐进,从不负重到部分负重到完全负重。
(二) 出院指导
1. 休息 3个月内以卧床休息为主,避免患肢过度内收、外旋,防止髋关节再脱位;一年内避免参加剧烈运动。
2. 饮食 加强营养,多进含蛋白质、维生素、钙、铁丰富的食物。
3. 复查 术后3个月内,每月复诊一次;1年内,每2个月复诊一次;以后每6个月复诊一次,至少观察5年以上,预防创伤性股骨头坏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