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学复习资料

  • 格式:doc
  • 大小:47.50 KB
  • 文档页数:8

下载文档原格式

  / 17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名词解释

1.书院:(导P11+P28):书院是我国古代特有的高等教育机构,它以私人创办为主,积聚大量图书,将教学活动与学术研究结合在一起,从唐代至清末,存在了一千年之久。

2.大众化(导P26+P62):高等教育大众化是一个量与质统一的概念,量指的是适龄青年高等学校入学率要达到15%——50%;质的变化包括教育理念的改变、教育功能的扩大、培养目标和教育模式的多样式、课程设置、教学方式与方法、入学条件、管理方式以及高等教育与社会的关系等一系列变化。

3.民主化(导P27+P63-64):高等教育民主化包括两个方面的含义。一个是涉及接受高等教育的权利和教育机会均等的问题。高等教育民主化的另一层含义体现在高等教育管理上。

4.社会本位(导P36+P83):社会本位,主张根据国家利益与社会需要来制定教育目的和进行教育,是以教育的社会价值为取向的。

5.个人本位(导P36+P83):个人本位则与社会本位相对立,主张根据个人发展的需要确定教育目的和进行教育,是以教育的个人价值为取向的。

6.高等教育结构(导P43+P100):指高等教育系统内各组成部分之间的联系方式和比例关系,它是一个多维度多层次的复杂的综合结构,大致可分为宏观结构和微观结构两大部分。宏观高等教育结构主要包括:层次结构、科类结构、形式结构、能级结构、地域结构(即布局)、管理体制结构等;微观高等教育结构主要指高等学校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组合构成状态,包括:学科专业结构、课程结构、教材结构、队伍结构、各类人员的知识结构等。

7.院校研究(导P57+P139-140):院校研究是把现代管理科学和高等教育科学研究成果应用于高等学校管理,旨在提高高校管理水平的一门学科和一个实践领域,院校研究协会于1964年成立,院校研究协会确定了院校研究的五个领域,包括学生事务、教学事务、教师事务、资源事务、计划政策与管理等。①高校多样化、个性化发展是院校研究的现实基础和需要;②高校自主权的扩大为院校研究提供了可能;③高等教育市场竞争为院校研究提供了强大的动力;④高校教师和管理干部在院校研究中大有用武之地。

8.教学(导P59-60+P146):教学的基本内涵①教学是教师指导下学生的学习活动;②教学是教育的基本途径;③教学是一种人为的可以控制的系统。综合以上分析,教学是教育的基本途径,是教师指导下学生的学习活动,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进行的人为的可以控制的系统。

9.课程(导P74+P185):课程是一个复合概念,包含两层意思,一是课,指的是教学内容,是教学科目的总合,二是程,即教学过程的顺序与进程。从整体上讲,课程即“教学内容和进程的体系”,是空间(内容)与时间(进程)的统一。对课程的理解,有狭义与广义之分。

10.显性课程(导P74+P185):显性课程也称为狭义课程,是经过组织的教学内容,是有目的有计划实施的课程,目前在教学计划中所安排的课程即是这种课程。

11.隐性课程(导P74+P185):隐性课程称为广义课程,除包括计划课程外,还包括非计划课程,包含学生在计划的教学内容之外,通过课外活动,校园文化,人际关系等各种渠道所获得的知识、经验、情感、态度等,对学生的成长具有重大的影响。

12.大科学(导P120+P305-306):1963年美国科学史家普赖斯在其名著《小科学大科学》一书中对大科学概念作了明确阐述。他指出:“现代科学不仅硬件如此璀璨,堪与金字塔和欧洲中世纪大教堂媲美,而且国家用于科学事业人力和物力的支出也使科学骤然成为国民经济的主要环节。现代科学的大规模性,面貌一新且强而有力使人们不得不以‘大科学’一词来美誉之”。相对于传统的小科学而言,大科学科研难度大,需要复杂的实验仪器设备和庞大的信息支持系统,依赖国际间的技术合作与资金资助,表现出鲜明的特点。①高度的创新性;

②高度的探索性;③高度的综合性;④高度的组织性;⑤高度的风险性。

13.集权与分权(导P126+P316-317):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是指体系化的高等教育管理组

织制度。中央集权型号的高等教育管理体制第一个特征是权力集中;第二个特征是自我封闭;第三个特征是一元化。权力分散型的高等教育管理体制与之正好相反,一是权力分散;二是开放性;三是多样化。集权与分权相结合的管理体制不是二者简单的相加,是由中央和地方政府或政府与高等教育部门承担高等教约翰逊育管理职能的管理体制。结合型管理体制体现了国家、地方和高校分享高等教育管理权力,各自在不同层次行使不同职能、并满足各方利益需要的宏观管理特征,有利于调动多方的积极性。

14.学术权力与行政权力(导P130+P327):高校内部事务可以分为学术事务和非学术事务(或行政事务)。与此相对应,大学内部存在着两大并行的权力系统。一种是以高校管理机构为网络的行政权力系统,一中是以教授、专家、学者为核心,以“学术委员会”、“学位委员会”、“教学指导委员会”、“教授委员会”等学术组织为主体的学术权力系统。

二、简答题

1、简述高等教育的主要任务。(导P8-9+P20-24)

答:高等教育的主要任务有三点:①培养高级专门人才;②推进科学技术发展(首先,高等到教育是科学知识和技术再生产的主要途径;其次,高等教育是发展科学知识和技术的重要手段);③服务社会发展需要。

2、欧洲中世纪大学有何特点?(导P11-12+P31-32)

答:欧洲中世纪大学具有行会性、自治性、国际性和宗教性等特点:①所谓行会性是指大学起初为学生与老师结合的“组合”或“行会”的团体,后来才成为学习和研究的组织;

②所谓自治性是指这种行会性组织在与宗教和世俗政权的周旋中,为自己取得许多特权;③所谓国际性是指中世纪大学的教学和研究均以拉丁语为共同语言,可以不分国别、种族招收学生和聘请老师,来自欧洲各国的师生可以来去自由;④所谓宗教性是不少大学是在座堂或寺院学校基础上建立的,新建立的学校也多受教会的控制,神学在中世纪大学中地位最高。中世纪大学虽然没有摆脱宗教束缚,教学内容渗透了神学精神,但它研究和传授世俗科学知识,重视人们的理解能力,启迪辨论的风气,不但为科学的繁荣创造了客观条件,为当时一流学者提供活动舞台,同时也成为培养新一代学者的苗圃。其传播的学术自由、学术自治、教授治校等办学理念为欧洲近代大学的崛起准备了精神条件。

3、简述教育目标与教育目的的关系。(导P30+P69)

答:教育目的与教育目标在涵义上既有共同点也有区别。其共同点都是对学生发展预期结果的规定;而区别在于,教育目的是对学生发展终极结果的原则规定,教育目标则是根据国家总的教育目的,结合各级各类教育的特定任务,在培养时间与学生发展状态上作出的具体规定,教育目标与教育目的是紧密的,但不能相互取代。

4、简述社会发展与人的发展的关系。(导P33+P77)

答:从总体上讲,在现有社会历史条件下,两者的关系是既相一致又相矛盾的,而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将日趋走向统一:

(1)社会发展与个体发展的一致性:其一是两者互为存在的条件;其二是两者互为发展的条件;其三是两者是在互动中发展的;其四是使每个个体获得充分而自由的发展,是社会发展的终极目的,这是认识两者一致性的根本出发点和归宿。

(2)社会发展与个体发展的矛盾性:一是发展机会的矛盾,即机会不均等;二是发展取向上的矛盾,即社会出于分工的需要与整体发展的需要对个体发展提出的要求,与个体个性自由发展的要求之间所产生的矛盾。

5、影响高等教育结构的因素有哪些?(导P44+P103)

答:影响高等教育结构的因素有5点:①经济因素,经济因素的作用是基础的;②文化传统因素,是为高等教育的结构调整提供价值导向的主要原因;③科学技术因素,科学的学科门类是高等教育专业设置的基本理论依据,因此学科的发展必然影响到专业的发展;④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