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蓟的化学成分综述
- 格式:pdf
- 大小:276.27 KB
- 文档页数:3
大蓟的药用价值大蓟,中药名,为菊科植物蓟的干燥地上部分。
以下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大蓟的药用价值,供大家参考!大蓟的药用价值【药名】大蓟【别名】马蓟、虎蓟、刺蓟、山牛蒡、鸡项草、鸡脚刺、野红花、茨芥、牛触嘴、鼓椎、鸡姆刺、恶鸡婆、大牛喳口、山萝卜、猪姆刺、六月霜、蚁姆刺、牛口刺。
大刺儿菜、大刺盖、老虎脷、山萝卜、刺萝卜、牛喳口、鸡母刺、大恶鸡婆、山老鼠簕。
【入药部位】植物的干燥地上部分或根。
【炮制方法】除去杂质,抢水洗或润软后,切段,干燥。
【性味】甘、苦,凉。
【归经】归心、肝经。
【功效】凉血止血,祛瘀消肿。
【主治】用于衄血,吐血,尿血,便血,崩漏,外伤出血,痈肿疮毒。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5~3钱(鲜者1~2两),捣汁或研末。
外用:捣敷或捣汁涂。
【禁忌】脾胃虚寒而无瘀滞者忌服。
脾胃虚寒、无瘀滞、血虚极者不宜使用。
大蓟的相关配方1、心热吐血口干:用刺蓟叶及根,捣绞取汁,每顿服二小盏。
(《圣惠方》)2、舌硬出血不止:刺蓟捣汁,和酒服。
干者为末,冷水服。
(《普济方》)3、崩中下血:大、小蓟根一升,酒一斗,渍五宿,任饮。
亦可酒煎服,或生捣汁。
温服。
(《千金方》)4、小便热淋:马蓟根,捣汁服。
(《圣惠方》)5、小儿浸淫,疮痛不可忍,发寒热者:刺蓟叶新水调敷疮上,干即易之。
(《简要济众方》)6、癣疮作痒:刺蓟叶,捣汁服之。
(《千金方》)大蓟的生理特性本品茎呈圆柱形,基部直径可达1.2cm;表面绿褐色或棕褐色,有数条纵棱,被丝状毛;断面灰白色,髓部疏松或中空。
叶皱缩,多破碎,完整叶片展平后呈倒披针形或倒卵状椭圆形,羽状深裂,边缘具不等长的针刺;上表面灰绿色或黄棕色,下表面色较浅,两面均具灰白色丝状毛。
头状花序顶生,球形或椭圆形,总苞黄褐色,羽状冠毛灰白色。
气微,味淡。
⼤蓟的功效与作⽤ ⼤蓟,中药名。
为菊科植物蓟Cirsium japonicum Fisch. ex DC.的⼲燥地上部分。
夏、秋⼆季花开时采割地上部分,除去杂质,晒⼲。
下⾯就由店铺为⼤家介绍下⼤蓟的功效和作⽤,希望可以帮到⼤家哦。
⼤蓟的功效和作⽤ 清热凉⾎ ⼤蓟具有凉⾎⽌痛的功效,治疗疮疡肿痛。
⽌⾎ ⼤蓟有快速⽌⾎的作⽤,⽤于吐⾎,咯⾎,衄⾎,便⾎,尿⾎,妇⼥崩漏,外伤出⾎等出⾎疾病。
⾏瘀消肿 治疗痈肿疮毒疮痈久不收⼝者,具有⽣肌排脓作⽤。
抗菌消炎 主要对肝炎,肾炎,前列腺炎,肺热咳⾎,热结⾎淋,疔疖疮癌,漆疮,汤⽕烫伤等有很好的疗效。
⼤蓟的相关配伍 1、⼼热吐⾎⼝⼲:⽤刺蓟叶及根,捣绞取汁,每顿服⼆⼩盏。
(《圣惠⽅》) 2、⾆硬出⾎不⽌:刺蓟捣汁,和酒服。
⼲者为末,冷⽔服。
(《普济⽅》) 3、崩中下⾎:⼤、⼩蓟根⼀升,酒⼀⽃,渍五宿,任饮。
亦可酒煎服,或⽣捣汁。
温服。
(《千⾦⽅》) 4、⼩便热淋:马蓟根,捣汁服。
(《圣惠⽅》) 5、⼩⼉浸淫,疮痛不可忍,发寒热者:刺蓟叶新⽔调敷疮上,⼲即易之。
(《简要济众⽅》) 6、癣疮作痒:刺蓟叶,捣汁服之。
(《千⾦⽅》) ⼤蓟的⽤法⽤量 煎服,9~15g,鲜品可⽤30~60g。
⼤蓟的相关论述 1、《别录》:⼥⼦⾚⽩沃,安胎,⽌吐⾎⿐衄,令⼈肥健。
2、《本草纲⽬》:作晕扑损,⽣研,酒并⼩便任服。
⼜恶疮疥癣,同盐研之(⼤明)。
⼤蓟的附⽅ 1、⼤蓟治⼼热吐⾎、⼝⼲:刺蓟叶及根,捣,绞取汁,每服⼀⼩盏,频服。
(《圣惠⽅》) 2、⼤蓟治带状疱疹:⼤蓟、⼩蓟、鲜⽜奶各适量。
将⼤、⼩蓟放在鲜⽜奶中泡软后,捣成膏,外敷。
(内蒙古《中草药新医疗法资料选编》) 3、⼤蓟治吐⾎衄⾎,崩中下⾎:⼤蓟⼀握。
捣,绞取汁,服半升。
(《本草汇⾔》) 4、⼤蓟治副⿐窦炎:鲜⼤蓟根三两,鸡蛋⼆⾄三个。
⼆味同煮,吃蛋喝汤。
忌吃⾟辣等刺激性⾷物。
(《全展选编•五官科》) 5、⼤蓟治肺热咳⾎:⼤蓟鲜根⼀两。
认识大蓟,苦苣菜,苣荬菜,续断菊,蒲公英,小蓟1. 大蓟:多年生草本,有长匍匐根。
茎直立,上部分枝,高50-100厘米,被蛛丝状毛。
叶互生,具短柄或无柄;叶片长圆形,边缘有缺刻状齿或羽状浅裂,具细刺,叶面无或有蛛丝状毛,叶背毛较密。
头状花序较小,数朵集生于茎的上部;单性,雄花序较小,总苞长约13毫米,雌花序总苞长16-20毫米;总苞片多层,外层短;花冠淡红紫色,全部为筒状花。
瘦果长圆形,黄白色或淡棕色;冠毛羽。
根芽种子繁殖。
性味: 性凉,味甘、苦。
功能主治: 凉血止血,祛瘀消肿。
用于衄血、吐血、尿血、便血、崩漏下血、外伤出血、痈肿疮毒;肝炎;肾炎。
2. 苦苣菜苦苣菜,又称苦荬菜,属常见野生菊科植物,开黄花,茎中空,折之有白色浆液流出,是一种食用蔬菜。
取其白色浆液涂在被黄峰、毒蝎之类毒虫蛰过的皮肤上以消炎、止痛。
水煎内服痈疮和急性呼吸道感染(如急性咽炎、扁桃体炎等等),与白酒同煮治疗产妇急性乳腺炎。
常食含苦苣菜的食品可防治多种细菌或病毒引起的感染症以及提高人体免疫能力。
3. 苣荬菜苣荬菜属菊科苦苣菜属多年生草本植物,含白色汁液,高20~70cm。
茎直立,单叶互生,茎生叶基部渐狭成柄,边缘具疏浅裂;茎生叶无柄,基部耳状抱茎。
头状花序单一或2~8个于茎顶排成伞房状。
花两性,皆为黄色舌状。
瘦果长圆形,冠毛白色。
开花期在6~9月。
苣荬菜嫩茎叶含水分88%,蛋白质3%,脂肪1%,氨基酸17种,其中精氨酸、组氨酸和谷氨酸含量最高,占氨基酸总量的43%。
这3种氨基酸都对浸润性肝炎有一定疗效。
精氨酸还具有消除疲劳,提高性功能的作用;谷氨酸能在体内与血氨结合,形成对机体有益的谷氨酰胺,解除组织代谢过程中产生的氨的有害作用,并参加脑组织代谢,使脑机能活跃。
苣荬菜还含有铁、铜、镁、锌、钙、锰等多种元素。
其中钙锌含量分别是菠菜的3倍、5倍,是芹菜的2.7倍、20倍。
而钙锌对维持人体正常生理活动,尤其是儿童的生长发育具有重要意义。
大蓟的根部功能主治是根部功能主治大蓟(Silybum marianum)的概述大蓟,又名水飞蓟,属于菊科植物,在中药学中有广泛的应用。
大蓟的根部被认为具备多种功能主治,主要包括: - 保肝护肝 - 解毒清热 - 利尿通淋 - 调节血糖保肝护肝大蓟的根部富含一种特殊的活性成分,称为水飞蓟素(Silymarin)。
水飞蓟素被广泛研究并证实具有卓越的保肝护肝作用。
它可以促进肝细胞再生,增强肝功能,减轻肝脏损伤,并对肝炎、肝硬化等肝脏疾病产生显著的疗效。
解毒清热大蓟的根部内还含有多种生物活性成分,具备良好的解毒清热作用。
它可以通过增加氧化酶的活性,增强细胞的自由基清除能力,降低毒素对机体的损害。
此外,大蓟还具有镇痛、抗炎和抗氧化等作用,有助于缓解体内毒素引起的疼痛和发炎。
利尿通淋大蓟的根部被认为是一种天然的利尿剂,可以增加尿量,促进尿液的排除,从而起到通淋作用。
这对于治疗水肿、尿路感染和尿酸结石等疾病非常有效。
调节血糖研究表明,大蓟的根部具有降低血糖的作用。
它可以通过抑制糖类的吸收和代谢,促进胰岛素的分泌,提高胰岛素的敏感性等途径,有效地控制血糖水平。
因此,大蓟的根部对于调节血糖、预防和治疗糖尿病具有一定的疗效。
总结:大蓟的根部具备保肝护肝、解毒清热、利尿通淋和调节血糖等多种功能主治。
作为一种传统中药,大蓟的根部在临床应用中得到广泛的认可和应用。
然而,需要注意的是,针对上述主治,大蓟的根部也存在一些适应症和禁忌症。
在使用大蓟的根部前,最好咨询医生或中药师的建议,以确保正确使用并避免潜在的不良反应。
大蓟的药用价值【药名】大蓟【别名】马蓟、虎蓟、刺蓟、山牛蒡、鸡项草、鸡脚刺、野红花、茨芥、牛触嘴、鼓椎、鸡姆刺、恶鸡婆、大牛喳口、山萝卜、猪姆刺、六月霜、蚁姆刺、牛口刺。
大刺儿菜、大刺盖、老虎脷、山萝卜、刺萝卜、牛喳口、鸡母刺、大恶鸡婆、山老鼠簕。
【入药部位】植物的干燥地上部分或根。
【炮制方法】除去杂质,抢水洗或润软后,切段,干燥。
【性味】甘、苦,凉。
【归经】归心、肝经。
【功效】凉血止血,祛瘀消肿。
【主治】用于衄血,吐血,尿血,便血,崩漏,外伤出血,痈肿疮毒。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5~3钱鲜者1~2两,捣汁或研末。
外用:捣敷或捣汁涂。
【禁忌】脾胃虚寒而无瘀滞者忌服。
脾胃虚寒、无瘀滞、血虚极者不宜使用。
大蓟的相关配方1、心热吐血口干:用刺蓟叶及根,捣绞取汁,每顿服二小盏。
《圣惠方》2、舌硬出血不止:刺蓟捣汁,和酒服。
干者为末,冷水服。
《普济方》3、崩中下血:大、小蓟根一升,酒一斗,渍五宿,任饮。
亦可酒煎服,或生捣汁。
温服。
《千金方》4、小便热淋:马蓟根,捣汁服。
《圣惠方》5、小儿浸淫,疮痛不可忍,发寒热者:刺蓟叶新水调敷疮上,干即易之。
《简要济众方》6、癣疮作痒:刺蓟叶,捣汁服之。
《千金方》大蓟的生理特性本品茎呈圆柱形,基部直径可达1.2cm;表面绿褐色或棕褐色,有数条纵棱,被丝状毛;断面灰白色,髓部疏松或中空。
叶皱缩,多破碎,完整叶片展平后呈倒披针形或倒卵状椭圆形,羽状深裂,边缘具不等长的针刺;上表面灰绿色或黄棕色,下表面色较浅,两面均具灰白色丝状毛。
头状花序顶生,球形或椭圆形,总苞黄褐色,羽状冠毛灰白色。
气微,味淡。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大蓟炮制方法与标准中药饮片炮制大蓟炮制方法与标准【药材来源】大蓟为菊科植物蓟Cirsium jaPonicum Fisch.ex DC.的干燥地上部分或根。
夏、秋二季花开时采割地上部分,或秋末挖根,除去杂质,晒干。
【古代炮制方法】唐代有切制(《千金翼》)、捣汁(《食疗》)、酒渍(《外台》)等炮制方法。
宋代增加了焙制(《总录》)。
金元时期增有烧炭(《十药》)。
明代有剉碎(《品汇》)和童便制(《奇效》)。
清代新增了酒洗法和酒洗童便复制法(《本草汇》)。
此时,其炮制方法已达10多种。
【现代炮制方法】1.大蓟:取原药材,除去残根等杂质,抢水洗净,润透,切段(全草),或切薄片(根部),干燥。
2.大蓟炭:取大蓟段或根片置炒药锅内,用武火加热,炒至表面黑褐色,喷淋清水少许,灭尽火星,取出凉透。
【饮片性状】大蓟为不规则的小段,茎、叶、花混合;茎圆柱形,直径3~10毫米,表面绿褐色或棕褐色,有数条纵棱,被丝状毛,切面灰白色,髓部疏松或中空;叶片褐绿色,多皱缩或破碎,具针刺,叶两面均具灰白色丝状毛;头状花序,球形或椭圆形,总苞黄褐色,羽状冠毛灰白色;气微,味淡。
大蓟片为椭圆形厚片,表面灰白色,周边黯褐色,有纵皱纹;质硬而脆;气微,味甘、微苦。
大蓟炭形如大蓟段或片,表面黑褐色,质松脆,具焦香气,味苦。
【质量标准】大蓟含杂质不能过2%,醇溶性浸出物含量不得低于15%,含柳穿渔叶苷不得少于0.20%。
【炮制目的】大蓟味甘、苦,性凉。
归心经、肝经。
具凉血止血,祛瘀消肿作用。
大蓟生品以凉血消肿力胜,常用于热淋、痈肿疮毒及热邪偏盛出血证。
炒炭后凉性减弱,收敛止血作用增强。
用于吐血、呕血、咯血、嗽血等出血较急者。
【应用选择】1、生用(1)血热吐血:用刺蓟叶及根,捣,绞取汁,每服一小盏,顿服(《圣惠方》)。
(2)热结血淋:大蓟鲜根30~90克,洗净捣碎,酌冲开水炖1小时,饭前服,日服3次(《福建民间草药》)。
(3)肺热咳血:大蓟鲜根30克,洗净后杵碎,酌加冰糖15克,和水煎成半碗,温服,日服2次(《福建民间草药》)。
大蓟,一味你可能没听过但一定见过的止血良药遍身芒刺显张狂,胸有纤丝具侠肠。
本应男儿成大蓟,琴心剑胆慨而慷。
这是一首七绝,《咏大蓟》大蓟是中药中一味凉血止血,祛瘀消肿的中药,药名你可能没听过,但是她的植株却很常见。
大蓟大蓟花她的花长这样。
是不是很熟悉,她广泛生长于全国南北各地均有分布。
主产于江苏、浙江、四川等地。
大蓟药用部位为干燥地上部分。
这种花可是伴着我长大的,只是学医之前并不知道它是一味草药。
熬药大蓟的功效:大蓟药性甘、苦,凉。
归心、肝经。
《日华子本草》记载其:“叶,治肠痈,腹藏瘀血,血运扑损”。
《新修本草》:“大、小蓟皆能破血,但大蓟兼疗痈肿,而小蓟专主血,不能消痈肿也。
通俗点讲大蓟的功效凉血止血,散瘀消痈。
主治血热导致的便血,尿血,崩漏,吐血,咯血,又能散瘀消肿治疗肠痈,痔疮出血,局部红肿热痛。
让我们来看看它都被用到哪些药方中吧。
1. 大蓟饮子用于养阴止血,主治吐血呕血。
来自于宋代《严氏济生续方》。
方中用大蓟和生地黄煮汁加姜汁,蜂蜜服用。
2.十灰散用于凉血止血,主治血热妄行之上部出血。
来自元代的《十药神书》。
方用大蓟、小蓟、荷叶、侧柏叶、茅根、茜根、山栀、大黄、牡丹皮、棕榈皮烧灰研磨调服。
3. 另外因血热妄行或者湿热下注引起的便血,尿血,也可在方中加入大蓟,地榆,槐花等药,以凉血止血,消肿化瘀。
用药禁忌:大蓟脾胃虚寒而无瘀滞者忌服。
另外,①《品汇精要》:'忌犯铁器。
'②《本草经疏》:'不利于胃弱泄泻及血虚极,脾胃弱不思饮食之证。
'此外除了大蓟还有一味药叫小蓟,小蓟长这样小蓟大蓟和小蓟,蕞早记载于《名医别录》,均为凉血止血药,均能凉血止血,广泛用治血热出血诸证及热毒疮疡。
大蓟凉血止血,散瘀消痈力强,多用于吐血、咳血及崩漏下血;小蓟兼能利尿通淋,故以治血尿、血淋为佳,其散瘀、解毒消肿之力不如大蓟。
大蓟的研究进展综述
符玲;龚千锋;钟凌云
【期刊名称】《江西中医药》
【年(卷),期】2003(034)010
【摘要】@@ 大蓟为菊科管状花亚科菜蓟族蓟属植物cirsi-umjaponicum DC.的干燥地上部分或根[1],我国各地均产.大蓟性凉,味甘、苦,归心、肝经,功效为凉血止血、祛瘀痛,主治吐血、衄血、尿血、血淋、血崩、带下、肠风、肠痈、痈疡肿毒、疔疮、高血压及肝炎等.
【总页数】2页(P42-43)
【作者】符玲;龚千锋;钟凌云
【作者单位】江西中医学院,南昌,330006;江西中医学院,南昌,330006;江西中医学院,南昌,330006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82.71
【相关文献】
1.国内精品酒店研究进展综述国内精品酒店研究进展综述 [J], 丁乙欣
2.山东地区习惯用药的研究〈一〉:大蓟与飞廉的生药学研究 [J], 陈永林;许欣荣
3.大蓟不同药用部位的HPLC特征图谱与化学模式识别研究 [J], 谢明晏; 张正; 黄瑶; 张志鹏; 胡瑶; 程学仁
4.大蓟紫外光谱鉴别特征的初步研究 [J], 张家源;王晓宇;毕琴琴;刘智勇;车苏容
5.豆大蓟马在海南发生及防治的研究进展 [J], 潘雪莲;杨磊;金海峰;陆容材;李芬;曹凤勤;吴少英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大蓟的药理作用与应用
大蓟是一种药用价值很高的中药药材,不但可以凉血,还能起到止血的作用。
那么大蓟在医学上究竟有哪些具体的功效和作用呢?在中医中又有哪些方剂需要用到它呢?今天
三九小编就和大家一起来详细的学习一下止血药中关于大蓟在医学上应用的相关知识。
大蓟
药用
本品为菊科植物的全草。
性味与归经
甘,凉。
入肝经。
功效
凉血,止血。
临床应用
用于咯血、衄血、崩漏、尿血等症
本品有凉血止血的功效,对咯血、衄血、崩中下血、尿血等症,常与小蓟、生地、蒲黄、藕节等药配伍应用。
此外,大蓟鲜草,又可用于疮痈肿毒,无论内服、外敷,都有散瘀消肿的功效。
处方用名
大蓟草、大蓟(洗净,晒干,切碎用)
一般用量与用法
三钱至五钱,鲜草可用一两至二两,煎服。
外用适量。
附药
小蓟:为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刺儿菜或刻叶刺儿菜的全草。
性味甘凉。
入肝经。
功能凉。
大蓟—魁蓟—覆瓦蓟的蒙花苷和大蓟苷含量比较目的:通过对大蓟与主要类似品魁蓟、覆瓦蓟的性状与蒙花苷、大蓟苷含量比较,为研究药材大蓟的质量控制方法奠定基础。
方法:实地采样并购买对口药材,将样本分为根、茎、叶、花与花序4部分,用HPLC测定蒙花苷、大蓟苷含量;色谱柱Waters Xbridge C18 (4.6 mm×250 mm,5 μm);流动相甲醇-水(45∶55);检测波长326 nm;流速0.8 mL·min-1;柱温30 ℃。
结果:蒙花苷的标准曲线方程为Y=74 064X-47 748,R2=0.991,大蓟苷的标准曲线方程为Y=171 164X-180 707,R2=0.999,线性关系良好。
大蓟叶蒙花苷质量分数为1.987 3%、魁蓟叶为1.412 2%、覆瓦蓟叶为0.149 2%,大蓟与魁蓟的根、茎中蒙花苷质量分数均较低,覆瓦蓟根未检出蒙花苷。
大蓟苷在大蓟与魁蓟各部位均未检出,覆瓦蓟各部位中以叶的质量分数最高为0.069 0%。
结论:大蓟,魁蓟,覆瓦蓟均为菊科蓟属植物,药材性状十分相似,覆瓦蓟在四川做大蓟用可能与叶缘、叶面有针刺并能检测出大蓟苷(柳穿鱼叶苷)有关。
魁蓟在陕西,四川、河南部分地区做大蓟用,可能与叶色、被毛、叶缘针刺以及粉末特征与大蓟药材记述相似有关。
标签:大蓟;类似品;性状鉴定;蒙花苷;大蓟苷大蓟药材在《神农本草经集注》中记述为:“大蓟是虎蓟,小蓟是猫蓟,叶并多刺,相似”[1],表明其叶有针刺扎手,蓟Cirsium japonicum Fish ex DC为2010年版《中国药典》[2]收载的大蓟药材的基原植物,该种植物由于分布范围广,生态环境多变,为一个典型的多型种,其叶深裂至近全裂、叶缘针刺为2~6 mm、叶被毛从稠密至稀疏等[3],造成同属植物混淆而错用与混用现象严重[4]。
经2010—2012年对全国大部分地区的大蓟属植物进行调查,现民间做大蓟代用品的多达4属13种;其中大蓟、魁蓟、覆瓦蓟、火媒草(鳍蓟)及苣荬菜有商品药材交易。
.中医中药・ 的项下,又明确了应掌握加热温度、炒制时间及程度要求” , 这也存在相互矛盾。 2.2检验标准的专属性较差 中药饮片的检验标准大多较为简单,只有少数品种有含量 测定检测项目,大多“性状”、“鉴别”为主,但是由于受到加 工、人工栽培、土壤、环境等因素的影响,饮片的性状存在着 不同程度的变化,因此,以现行标准难以对其做出准确判断。 另外,对饮片中存在的霉变、虫蛀、杂质应占比例标准亦没有 明确规定,既给检验者带来了困难,又给不法分子可乘之机。 2.3检验标准的概念模糊 《中国药典》2005年版对中药饮片的概念仅在药材通则中 有简单的描述(系指药材经净制、切制、炮炙处理制成) , 以致有些品种究竟是中药材还是饮片难以分清,如枸杞子,在 《中国药典》2005年版和《安徽省中药饮片炮制规范》中都有 收载,并且描述基本相同,若是算中药材就应该执行《中国药 2007年9月第4卷第9期WorldHealthDigest 典》2005年版,如算中药饮片就要执行《安徽省中药饮片炮 制规范》。 3建议 要实现我国中药产业现代化,就必须要加强中药饮片的管 理。第一,要从源头抓起,尽快推行中药材GAP进程,并组织 相关单位派驻有专业知识和经验的人员到原产地指导采收加 工;第二,大力推进中药饮片生产企业GMP认证,规范生产企 业的行为;第三,对中药饮片的经营、使用单位加大监管力度, 通过查账目、查价格、查仓储来规范其进货渠道和改进仓储条 件;第四,进一步完善标准,明确定义,使炮制人员和检验人 员有据可查,有据可依。 参考文献 …1安徽省中药饮片炮制规范[J】.2005,318. 【2】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s】.北京:化学工 业出版社,2005,附录,18.
不同产地中药大蓟黄酮类化学成分的HPLC分析
李志成徐玉珍 (广东省江门市新会区中医院529100)
[摘要】目的测定不同产地中药大蓟中蒙花苷、木樨草素、芹菜素三种黄酮的含量。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ZORBAX sB—C。。拄,流动相为乙腈一2%冰醋酸。梯度洗脱,检测波长330nm。结果 蒙花苷、木樨草素、芹菜素三种黄酮在1~30 g mL 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加样回收率分别为99.4%(n=5)。KSD=O.3%;102.2%(n=5)。RSD=I.5%; 100.5%(n=5),KSD=2.5%。结论该方法简便、准备、重复性好,可用于测定大蓟中蒙花苷、木樨草素、芹菜素三种黄酮的 含量。 关键宇:HPLC大蓟蒙花苷木樨草素芹菜素 中图分类号:R927.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5085(2007)9—0160-02
朝鲜蓟的化学成分和功能成分分析朝鲜蓟,学名Cynara scolymus,是一种常见的食用植物,被广泛种植和食用于世界各地。
它被认为具有丰富的营养价值和医疗功效,因此备受青睐。
首先,我们来看朝鲜蓟的化学成分。
朝鲜蓟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包括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纤维、维生素和矿物质。
其中,主要的化学成分包括:1. 类黄酮:朝鲜蓟富含类黄酮化合物,如芦丁、异鳞毛茛苷和芫香苷等。
类黄酮是一类强效的抗氧化剂,可以帮助减少自由基产生,预防细胞的氧化损伤,并减少慢性疾病的风险。
2. 茄碱:朝鲜蓟中含有茄碱,这是一种具有镇静和利尿作用的碱性物质。
茄碱能够舒缓神经系统,促进血液循环,帮助消除体内废物和毒素。
3. 甾醇:朝鲜蓟中含有β-谷固醇,它是一种与胆固醇类似的物质。
β-谷固醇能够降低血胆固醇水平,减少心脏疾病和动脉硬化的风险。
4. 多酚:朝鲜蓟富含多酚化合物,如儿茶素和花青素。
多酚具有抗氧化和抗炎作用,可以帮助预防癌症、心血管疾病和糖尿病等慢性病。
接下来,我们将分析朝鲜蓟的功能成分。
1. 保护肝脏:朝鲜蓟含有丰富的天冬氨酸和硫化物,这些成分可以帮助肝脏排毒和修复损伤。
研究表明,朝鲜蓟能够增加肝脏中谷胱甘肽的合成,提高解毒能力,并减轻肝脏炎症和纤维化。
2. 降低胆固醇:朝鲜蓟的茄碱和β-谷固醇可以减少体内的胆固醇吸收和合成,从而降低血液中的胆固醇水平。
这对于预防心脏病和动脉硬化非常重要。
3. 改善消化:朝鲜蓟富含纤维,特别是果胶和木质素。
这些纤维可以促进胃肠蠕动,增加食物的体积,帮助预防便秘和促进消化。
4. 控制血糖:朝鲜蓟中的多酚和类黄酮成分能够降低血糖水平,提高胰岛素敏感性,从而对糖尿病患者有益。
5. 抗氧化作用:朝鲜蓟富含的抗氧化剂可以中和自由基,降低氧化应激,保护细胞免受损伤。
这对于预防癌症、心血管疾病和衰老有重要作用。
综上所述,朝鲜蓟富含多种营养物质和医疗功效。
通过了解其化学成分和功能成分,我们可以看到它对于保护肝脏、降低胆固醇、改善消化、控制血糖和具有抗氧化作用的重要作用。
大蓟的原理大蓟,也称作刺蓟,是一种野生植物,属于菊科蓟属植物。
它通常生长在富含养分的土壤中,喜欢阳光充足且排水良好的环境。
大蓟的原理主要包括其生长习性、营养代谢和生态功能等方面。
首先,大蓟的生长习性是其原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大蓟是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它具有发达的根系,能够深入土壤中吸收水分和养分。
它的茎直立生长,通常高度在1米以上,有时甚至可以达到2米。
叶片呈羽状深裂,边缘具有锐利的刺,因此得名刺蓟。
大蓟喜欢生长在温暖湿润的气候条件下,通常在夏季生长旺盛,秋季结果实。
它的生长周期可以达到数年甚至更长时间,具有较强的生命力和耐旱耐寒能力。
其次,大蓟的营养代谢也是其原理的重要方面。
大蓟能够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并将阳光能量转化为化学能,用于合成有机物质。
同时,大蓟还通过根系吸收土壤中的水分和养分,包括氮、磷、钾等元素,用于生长和代谢。
大蓟的根系还能够分泌出一些物质,对周围土壤起到改良和增肥的作用,有利于其他植物的生长。
此外,大蓟的种子含有丰富的油脂和蛋白质,可以作为营养丰富的食品或动物饲料,具有一定的经济价值。
另外,大蓟在生态系统中具有重要的生态功能,这也是其原理的重要体现。
大蓟的茂密生长可以形成一定的植被覆盖,有助于保护土壤,减少水土流失,改善周围的生态环境。
同时,大蓟的花朵能够吸引蜜蜂等昆虫,有利于传粉和繁殖,促进生态系统的平衡和稳定。
另外,大蓟还能够释放出一些挥发性化合物,对空气中的有害物质起到吸附和净化作用,改善空气质量。
此外,大蓟在一定程度上还对周围的杂草进行抑制,有利于农田的管理和作物的生长。
总的来说,大蓟的原理主要包括其生长习性、营养代谢和生态功能等方面。
通过对大蓟的原理进行深入的了解和研究,可以更好地利用其潜在的生态和经济价值,促进其在农业、生态环境保护等领域的应用和推广。
大蓟、小蓟1《本经逢原》花甘温,根微凉,无毒。
发明大蓟、小蓟皆能破血,大蓟根主女子赤白沃下,止吐血鼻衄,凉而能行,行而带补,兼疗痈肿。
小蓟根专于破血,不能消肿,有破宿生新之功,吐血血崩之用,但其力微,只可退热,不似大蓟能破瘀散毒也。
《丹方》治吐血不止,用小蓟、山楂、生地一服即止,止中寓泻,劫剂中之良法。
近世医师咸用其花,总取散血之义。
然其性皆下行,故脾胃虚弱,泄泻少食者忌用。
2《本草新编》大、小蓟,味甘、苦,气凉,无毒。
入肺、脾二经。
破血止血甚奇,消肿安崩亦效,去毒亦神,但用于初起之血症,大得奇功,而不能治久伤之血症也。
盖性过于凉,非胃所喜,可以降火,而不可以培土故耳。
或问大、小蓟,皆是止血圣药,一时急症,用鲜尤佳。
倘无鲜者,干者亦可用乎?夫鲜者难遽得,势必用干者矣。
但必须将大、小蓟用水先煎取汁,然后煎补血、生血、止血之药,同饮才妙,不比鲜者,捣汁即可用也。
或问大、小蓟同是血分之品,毕竟何胜?二者较优劣。
大蓟不如小蓟之佳。
小蓟用一两者,大蓟必须加五钱,其功用实未尝殊也。
或问大、小二蓟,北人以之治吐血多功,南人以之往往鲜效,何也?盖二蓟过于寒凉,北人秉性刚强,非患热症,不易吐血;南人柔弱,不必犯热,即能吐血也,故宜北而不宜于南。
然而,北人不因热而致吐血者,服之未必相宜;南人偶因热而致吐血者,服之未必不相宜也。
或问大、小蓟,即分大小,毕竟功效亦别,岂尽同而无异乎?曰∶同者止血,异者止热也。
大蓟止热,而小蓟则力不胜。
故遇热症,不妨用大蓟一二钱,使热退而不动血耳。
3《本草纲目》「释名」亦名虎蓟(大蓟)、猫蓟(小蓟)、马蓟、刺蓟、山牛蒡、鸡项草、千针草、野红花。
「气味」甘、温、无毒。
「主治」1、心热吐血。
用小蓟叶和根,捣烂压汁,每次服二小碗。
2、七窍出血。
用刺蓟捣汁和酒服。
或取干蓟研细,冷水送服。
3、崩中下血。
用大、小蓟根一升,泡在酒一斗中,经过五天,取酒常饮适量。
亦可用酒煎蓟根服或用生蓟捣汁温服。
又方:小蓟茎、叶,洗净,切细,研汁一碗,加生地黄汁一碗,白术半两,共煎到五成汁,温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