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新剂型应用前景展望
- 格式:pdf
- 大小:265.83 KB
- 文档页数:2
中药超微粉技术应用及前景摘要中药现代化技术基础的研究热点之一是中药饮片的超细粉。
本文通过介绍中药传统剂型与超微粉碎相关名称与概念对二者进行对比,阐述了超微粉碎技术在单味中药、复方中药的应用研究进展,概述了常用超微粉碎设备和工作原理,以及中药超微粉碎的特点,以这些对中药超微粉碎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中药;超微粉;应用前景II目录中文摘要 (I)英文摘要 (Ⅱ)1. 前言 (1)2. 中药超微粉相关概念及讨论 (2)2.1 中药超微粉的概念 (2)2.2 中药材的超微粉碎 (2)3. 中药超微粉碎的优势 (4)3.1 提高生物利用率 (4)3.2 提高疗效 (4)3.3 微细粉碎的匀化作用 (4)3.4 提高中药的质量管理 (4)3.5 节省药材 (4)3.6 便于携带 (5)3.7 易于服用 (5)3.8 丰富和完善中药炮制技术 (5)3.9 改进中药制剂工艺 (5)3.10 开发中药新剂型 (5)4. 中药超微粉碎的前景 (6)3.3 市场的需要 (6)3.1 消费者与养殖者共赢的需要 (6)3.2 兽用中药现代化的需要 (6)5. 结论 (8)参考文献 (9)I1.前言超微粉碎技术是近20年来迅速发展起来的一项跨学科、跨行业的高新技术,它在中药领域的应用,对提高中药疗效、药品质量、生物利用度和降低中药资源的浪费与损耗,以及提高社会效益、经济效益,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实用价值。
中药超微粉碎技术又称中药细胞级微粉碎技术或中药细胞破壁技术。
所谓中药细胞级微粉碎,是指以中药材细胞破壁为目的的粉碎作业,粉碎后粒子的中心粒径为10~75μm,经细胞级微粉碎作业所获得的中药微粉,称为“细胞级中药微粉”,以细胞级中药微粉为基础生产的中药制剂,称为“细胞级微粉中药”,简称“微粉中药”。
中药绝大多数的品种是来源于动植物的生物体,其基本组成单元是细胞,药效成分通常分布于细胞内或细胞间质中,且以细胞内为主。
新形势下中药制剂在院内制剂的发展方向分析研究李美芬,张文金,何水平*(广东省妇幼保健院药学部,广东广州510010)摘要为了满足医院在医疗㊁保健㊁科研等方面的需求,医院中药制剂逐渐应用于医疗实践中且广泛推广应用,充分弥补了中药市场的供应不足,并且更完整地展示出了医院的特色㊂但近年来,随着全球药物研发技术的持续更新和发展,对医院内中药制剂的使用情况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其无明显的发展,目前处于停滞不前的状态,甚至慢慢呈现萎缩的局面㊂因为中药新药研发期间的重要平台和捷径之一为医院中药制剂,所以医院中药制剂发展处于糟糕现状时,应该坚决放弃传统的发展道路,要走科学化发展的特色制剂道路㊂所以,文章研究分析了新形势下医院中药制剂的发展方向㊁发展策略,主要目的是促进医院中药制剂的持续健康发展,从而进一步促进医院中药事业的顺利开展㊂关键词中药制剂;现状;发展方向中图分类号:R283.6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8351(2020)12-0184-03医院中药制剂是患者自用的一种特殊固定处方制剂,是根据临床需要由医疗机构常规配制而成㊂临床上的医院中药制剂生产均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的相关规范实施,首先经研制的所属医院将申请提出,再通过医疗机构所属的地区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进行批准,在政府批准后方可正式执行,也是医院药学发展和运营中的关键部分,具有保障临床用药安全和满足临床医疗科研需要的作用,具有比较高的经济性和公益性㊂但随着我国国内中药管理政策法规持续完善和规范,尤其是随着GM P认证的持续深入,大多数医院中药制剂已逐渐转向工业化生产,对中药制剂的生存㊁发展产生了极大的威胁㊂特别是针对部分由具有丰富经验的老中医长期经验总结产生㊁具有明确疗效㊁安全且可靠的中药制剂而言,其作用是无可替代的㊂因此,本文研究分析新形势下医院中药制剂在院内制剂的发展方向,报告如下㊂1中药制剂的地位和作用中医中药是五千年中华民族文化长河中绚烂的一笔,其地位和作用不可忽视,在防病治病㊁康复保健方面具有自身独特的优势㊁魅力,逐渐广泛得到国内外医药学界学者的重点关注[1]㊂医院中药制剂主要是根据各级法定处方,按照完整的中医理论建立起来的,其中包括理㊁法㊁方㊁药4项药剂理论,也是中药制剂满足临床治疗和保健需求的基础㊂中药制剂的发展前景和临床学术水平的高低对满足人们的用药要求和提高药剂的防治效果起到决定性的作用㊂临床采用正宗的中药材,以科学有效的方剂为基础,医院配制的理论基础㊁生产技术高低和配置的质量控制情况等因素均会对中药制剂的有效性造成直接影响㊂但是,临床对中药制剂的应用基础研究比较薄弱,为了促进中药制剂的发展,必须加速现代化进程,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㊂因此,以中医药理论为指导,对现代化科技和方法合理化运用,努力研制出防治各项重大疾病或具有医疗保健效果的新制剂,使研制出的中药新药不但具有传统的中药特色,也能适应现代制药技术的进步与发展,这也是中药新药在21世纪的开发方向,能够从根本上改变医院中药制剂的落后局面,使中药的整体水平得以提高,确保中药制剂的药物质量与治疗效果,从而实现中药现代化的目的,为中药制剂走向国际奠定坚实的基础㊂2医院中药制剂现状分析现阶段,中药制剂学主要以 古为今用,洋为中用 为发展方针,近年来在此方针的指导下,我国的中药制剂学已经有了长足的发展㊂ 煎㊁炒㊁蒸㊁煮 ,古代医药家通过这四种方法处理中药材,现阶段中药制作方法和理论体系已逐步趋向系统化,且至今沿用㊂中药的制作十分简便,具有运用灵活的特点,也比较贴近临床的需要,仅需要花费较少的成本就能满足患者的各项需求,具有非常高的存在价值㊂随着中西方文化交流的逐步深入,为适应企业的产业化需要,改善传统制剂中存在的问题,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将中药制剂和现代科学技术相结合后,医院中药制剂形成了独具中国特色的医院医药,也成为重要的医院药学组成部分㊂目前大部分医院内的中药制剂主要来源于医院名医的经验方,其自身优势非常突出㊂首先,中药制剂历经多年的临床使用沉淀,疗效确切,具有非常巨大的临床资料支持,可为后续新药的研发奠定良好的基础;其次,医院中药制剂能够灵活补充药品市场的新药空缺情况,很好地解决了很多制药企业不愿投资研制新药和生产的问题,正如历史上著名的 中草药运动 ,将医院的中药制剂生产规模逐渐扩大,有效缓解了药品市场上药品供不应求的现象,还有部分药品因适用的范围和数量无法让制药企业大规模地生产制作,但这部分药品又是临床治疗不可缺少的药物,只能通过医院的制剂室来配制,其所具备的灵活性㊁方便性等优势较大程度上填充了药品市场的空缺㊂但对医院中药制剂自身的优势进行全方位研究,同时其目前也存在着一定的不足[2]㊂例如,长期以来,医院内无充足的医院中药制剂的软硬件投入,由于医院的规模㊁医院的科研条件㊁经济效益等方面极易制约医院中药制剂的发展,因此不同地区的医院中药制剂存在较大的发展差异㊂另外,部分医院将重视度偏向生产的配制条件方面,忽略了对自配制剂的质量控制㊂对于目前处于持续健康发展的医药工业,国家应逐渐重视医院中药制剂且同时增加其监管力度,对医院中药制剂的发展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和限制㊂例如,换发医疗机构制剂许可证时,大部分医疗机构制剂室因不符合要求而被淘汰;医院将制剂的批准文号进行换发时,中药制剂室的生产品种㊁产值极低,无法满足临床的需求;国家要求提高制剂质量标准,按新的标准执行,持续大幅度降低了医院中药制剂㊂虽说监管力度的加大可以使制剂生产标准不断完善,极大地保障了患者在使用医院中药制剂时的用药质量㊁安全,但同时对医疗机构的中医药特色㊁优势的日渐弱化产生直接影响㊂因此,在新形势下,应该抓住时机,在全面贯彻实施新医改方案的过程中,应将医院中药制剂的发展方向纳入日程㊂3新形势下医院中药制剂的发展方向中药制剂的现代化主要以通过现代科学技术使中医理论得到升华,通过辩证唯物主义哲学与现代化的语言来阐述和解释我国的中医学等主要内容为核心,未来经过医学革命对整个科学的面貌进行全面改变,是一项光荣㊁艰巨又漫长的任务,需要几代医务工作者的不懈努力㊂而新形势下医院中药制剂持续发展,应该依据客观事物自身所具备的发展规律制定具有针对性且合理的目标,同时应该注意在选题㊁处方和原料质量㊁制备工艺以及剂型等选取方面所存在的问题,从而坚定未来的发展方向㊂3.1注意问题中药新药的选题应该保障其具有科学性㊁创新性等特点,还要注重可行性和效益性,力求选择有较大社会效益㊁经济效益的制剂;处方上,包含古方㊁验方㊁秘方等,科学合理的处方对中药医院制剂质量产生直接的影响;原料质量上,应该增强原料质量控制力度,严格把控和管理原料药的质量,尽可能避免原料药发生质量问题,进一步保障制剂产品的高质量;制备工艺方面,由于利用不同的制剂工艺所生产的产品药性具有明显差异,甚至相悖,因此制备工艺也属于一种影响制剂质量的重要因素㊂临床根据患者的不同需求通过不同的工艺制备出不同制剂,从而满足临床需求;剂型选择上,应根据需要选择剂型,使各类剂型的特点得到充分发挥,临床应用应该更偏向选用新剂型,使采用较少的剂量就能达到更高的疗效,还不会给患者带来大的毒副作用,保证患者使用更加方便㊂3.2发展方向首先,开发具有中药特色的中药制剂㊂医院需要系统地㊁深入地挖掘整理各种特色制剂,特别是部分具有地区特点㊁明确疗效且副作用小的协定方㊁验方和秘方等制剂,对其加以开发再利用㊂其次,由生产转向技术开发是未来㊂简单的生产加工已经无法促进医院中药制剂的持续发展,反而应该立足临床现状,二次开发部分优质的中药制剂,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将部分珍贵中药制剂的实用价值最大化㊂最后,使其朝中药新药开发方向迈进㊂医院中药制剂属于具有继承性㊁创新性的一种重要物质载体,对于那些使用多年且安全㊁疗效高的药物,必须系统化地开发,从而研制成新药,这些使用多年的药物研发可以极大程度地缩短研究的周期,还有助于降低开发的成本,可以减少研发的弯路,是中药制剂新药研发的便捷之路[3-4]㊂4新形势下医院中药制剂的发展策略明确医院中药制剂未来的发展方向后,回到实际中,各大医院均应该切实分析自身中药制剂的现状,制定具有针对性的发展策略,其共性的地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㊂第一,在质量标准上,适当降低质量标准㊂应该注意随意将国家新药标准应用于医院中药制剂中明显不符合现状,因为其是介于传统汤剂和新药之间的一个独立体系㊂采用高效液相进行含量测定的方法耗时长,且硬件要求高,很难在医院进行全面推行,而又有研究表示,测定质量标准制定浸出物的结果已经将中药制剂的整体质量基本反映出来㊂因此,中药制剂发展应该从实际出发,始终秉承实事求是的原则,在保障医院中药制剂质量的基础上,将标准适当降低,从而促进其快速发展㊂第二,在批准文号管理上,建议不要将医院配剂纳入制剂的批准文号管理中㊂因为配剂通常只需要简单器具和操作就能完成,且经常临时进行调配,且效期很短,只能由使用单位新鲜配制㊂加之这一类配剂因工艺简单,用量少,价格便宜,一般药厂也不会生产,而又是临床所必需的㊂因此,建议不要将其列入医疗机构制剂的批准文号管理,最好直接通过省级药监部门来制定目录和备案登记,然后由医院药检室监控配制的质量情况㊂第三,在区域控制和分布上,建议设立省级的区域医院中心制剂室㊂考虑到不同医院的综合实力不一致,由各自进行中药制剂的生产也不实际㊂因而,省级药监管理部门应该将部分医院中药制剂室选拔为区域医院中心制剂室,必须在软硬件㊁科研以及管理等方面均具有明显优势的医院中药制剂室,这样一方面能够满足本院的中药制剂生产使用需求,另一方面也可以以最优的价格调拨给其他的医疗单位㊂这样不但可以使制剂质量安全得到保证,经济效益有效提高,将制剂品广泛推广于使用制剂少㊁开发医院中药制剂能力低的小型医院,而且质优价廉,大大降低了成本,最大限度地满足了临床患者的需要,有利于生产㊁使用医院中药制剂的医疗机构的健康发展和扩大㊂综上所述,医院中药制剂填充了目前药品市场的空缺,其自身具有很多优势,不但研究条件和技术力量得到发展,而且新药开发和工业生产方面也有着突飞猛进的发展,进一步促进了患者的康复和医院的健康持续发展㊂但目前来看,要达到中药现代化的要求,任重而道远㊂因此,针对具有特色的中药制剂,面对中药药剂发展的现实,提高对中药制剂特点的充分认识,并顺应市场的要求,严格遵循中药制剂学的自身发展规律,时刻坚持医院制剂发展原则,相信未来中药制剂将得到更好的发展㊂参考文献[1]李卫敏,车晓平,李洋.医院中药制剂的作用和地位探讨[J].中国药房,2008,19(6):475-476.[2]王曙东.浅谈医院制刺对临床医疗的作用及当前存在的问题与建议[J].医学研究生学报,2010,23 (1):72-73.[3]刘起华李,冀湘,文谨.浅谈医院中药制剂的研究与开发[J].改革与管理,2008,15(8):12-15.[4]吕沅珊,李棣华,刘俊红.加快医院中药制荆向中药新药开发转化,促进中西医结合发展[J].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2010,16(2):110-111.作者简介:李美芬(1985-),女,汉族,广东人,副主任中药师,研究方向为中药学及中药临床药学㊂*通讯作者:何水平,广东省妇幼保健院药学部㊂(上接第181页)[4]杜剑,高文斌.山区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症状评估与氨基末端脑钠肽检测值的关系[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8,25(1):26-28.[5]郭钰,张丽华.美托洛尔㊁卡维地洛分别用于慢性心力衰竭治疗的临床效果对比[J].智慧健康, 2019,5(19):62-63.[6]孙明宇,李敬,梅峒,等.β-肾上腺素受体阻断药在心血管疾病中的临床应用[J].养生保健指南, 2019(42):11.[7]张楠,李铁军,李鲲鹏,等.β受体阻滞剂卡维地洛㊁美托洛尔对心力衰竭大鼠体液因子及A N P㊁T N F-α㊁I L-6㊁N E的影响[J].中国老年学, 2018,38(24):6072-6074.[8]高庆.美托洛尔和卡维地洛对慢性心力衰竭的治疗效果对照分析[J].临床研究,2018,26(12):69-70.[9]胡军.卡维地洛与美托洛尔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9,11(12): 126-128.[10]荣柏洋.美托洛尔与卡维地洛治疗慢性心力衰竭临床效果分析[J].现代医学与健康研究,2018 (2):28.[11]胡波.卡维地洛与美托洛尔治疗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对比分析[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20,7(30):158-159.[12]杨威,孙芳,夏晓辉,等.美托洛尔与卡维地洛联合治疗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及血液流变学的影响[J].中国卫生工程学,2018,17(1): 121-123.作者简介:汪爱琴(1978-),女,甘肃省武威市天祝县人民医院,本科学历,心内科主治医师,研究方向:心衰的药物治疗㊂。
中药制剂发展现状与新技术学生姓名郑国牛班级中药1202专业名称中药制药技术系部名称制药工程系指导教师提交日期2014年12月30日答辩日期2014年12月30日河北化工医药职业技术学院2014年12 月中药制剂发展现状与新技术摘要优统中医药最大的优势在临床,多年的临床实践是对中药方剂的最好筛选。
很多精典名方之所以久用,是因为安全有效。
中药制剂长期存在的一些技术问题尚未解决,如中药液体制剂稳定性较差,固体制剂吸湿性强的问题,中药新剂型制剂仍很少,中药制剂体内代谢规律掌握太少,使中药制剂体内过程的评价和给药方案的制定缺乏依据。
中药复方研究需要物理学、植物化学、分析化学、统计学、分子生物学等多种学科的交叉渗透。
中药剂型取决于中药复方的体内外物质基础和药效学,基础与中药理论的有机结合。
应用分子生物学相关技术及现代分离分析技术等技术手段,中药的组合效应,中药的物质基础研究,是基于中药组合基础上的,即2个以上中药组方后,产生一种或几种原单药所不具备的效能,而这正是中药治病达到有效性的关键所在,中药方剂用水煎煮时,由于方剂和煎煮时的高温以及溶液中复杂的化学环境,可能在溶液中发生固有物质间的络合、水解、氧化、还原等反应,从而生成溶液中原来没有的某些新物质。
关键词:中药制剂,新技术,发展现状目录前言 (1)第一章中药制剂发展历史1.1概述 (2)1.2中药制剂的古代发展历史 (2)1.3中药制剂现代化发展 (3)第二章中药制剂剂型的发展2.1 中药制剂已有剂型的发展 (5)2.1.1片剂 (6)2.1.2口服液 (6)2.1.3滴丸剂 (5)2.1.4颗粒剂 (6)2.1.5 胶囊剂 (6)2.1.6雾剂 (6)2.2 中药制剂新剂型的发展 (6)2.2.1注射给药剂型 (6)2.2.2透皮给药剂型 (7)2.2.3粘膜给药剂型 (7)2.2.4中药 (8)第三章中药制剂的新技术3.1 包合物技术 (9)3.2 固体分散技术 (9)3.3 膜分离技术 (10)第四章展望和总结 (11)参考文献: (12)致谢 (13)1.前言中药制剂学是以中医药理论为指导,既继承了传统的中药制剂的方法,又用现代科学的理论技术,来研究中药剂型、制剂的配制理论、生产技术、质量控制和临床药效学的科学。
中药滴丸剂工艺质量及发展现状中药滴丸剂以其基本能符合现代制剂“三效”(高效、速效、长效)、“三小”(毒性小、反应小、用量小)、“五方便”(生产、运输、使用、携带、保管)的发展方向,故发展非常迅速并在医药及食品等行业得到广泛应用。
本文就近年来中药滴丸剂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1. 概述滴丸剂系指药材提取物与基质用适宜方法混匀后,滴入不相混溶的冷凝液中,收缩冷凝而制成的制剂。
滴丸剂的制备具有设备简单,易操作,生产周期短,生产过程简单,成本低,无粉尘污染,节约原材料和辅料等许多优点;其质量稳定,均一一致;含量准确;溶出快,高效速效;生物利用度高,局部给药有长效作用;可减少药物的挥发,增加药物稳定性;便于携带,贮存,服用。
滴丸的研究始于20世纪50年代,1956年有用聚乙二醇4000为基质,以植物油为冷凝剂制备苯巴比妥钠滴丸的报道,1958年国内有人用滴制法制备了地锑钾滴丸[1],1968年我国芸香油滴丸的试制成功揭开了中药滴丸的序幕[2]。
近年来,随着中药剂型的不断发展,滴丸在中药剂型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引人注目,成为一种很有发展前途的中药新剂型。
滴丸剂是采用滴制法制成的丸剂,过程实际上是将固体分散体制成滴丸。
上海医药工研院等单位对苏和香丸进行研究,其利用非离子表面活性剂PEG与药物形成固体分散体系,药物主要呈胶体、分子、或微晶状态分散于基质中,使药物总表面积增大,从而溶出速率加快,吸收完全,提高了生物利用度。
因剂量小,起效快,可发挥高效、速效作用。
主药在基质中分散均匀,剂量准确,药物稳定性高,不易水解、氧化。
又因滴丸剂既可口服给药又可舌下含服,这就克服了一些同类口服剂型,如片剂、冲剂、胶囊等起效慢,肝首过效应和胃肠反应等缺点,也避免了注射剂在使用中可能出现的急性中毒反应、过敏反应,使其成为稳定性好、易于储藏携带、服用方便、不良反应少、安全、高效、速效为一体的现代新制剂。
中药滴丸可用于全身用药也可用于局部治疗。
中药配方颗粒发展概况中药配方颗粒是一种新型的中药剂型,它是在传统中药制剂的基础上,通过将中药饮片先研磨成颗粒状,再进行包装封装而成的中药制剂。
中药配方颗粒的研发和应用,为中医药的现代化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下面将对中药配方颗粒的发展概况进行详细介绍。
中药配方颗粒的发展可以追溯到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的时间。
当时,随着中医药的开放和现代化进程,中药的制剂形式也开始发生变化。
传统的中药制剂如汤剂、丸剂等面临着剂型不方便、保质期短、服用不便等问题,因此需要一种新的剂型来满足市场需求。
中药配方颗粒的出现正好解决了这些问题。
中药配方颗粒通过将中药饮片研磨成颗粒状,不仅降低了中药制剂的体积和重量,便于携带和保存,还能有效地维持中药饮片的药效,方便患者服用。
此外,中药配方颗粒还能够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剂量的调整,增加了个体化的治疗效果。
随着中药配方颗粒的应用逐渐扩大,人们对其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开发。
目前,已经形成了一整套的中药配方颗粒制备技术和质量控制标准。
中药配方颗粒的制备过程主要包括原料选择、饮片研磨、颗粒制备、包装封装等环节。
同时,针对中药配方颗粒的质量控制也进行了相应的标准化研究,例如颗粒的颗粒度、含量测定、溶解度等指标。
中药配方颗粒的应用范围也逐渐扩展。
目前,中药配方颗粒已经广泛应用于临床各个科室,如内科、妇科、儿科、肿瘤科等。
它可以作为单方使用,也可以作为复方使用,满足不同患者的治疗需求。
中药配方颗粒的优点在于易于服用、药效迅速、疗效显著,适合临床中急、慢性疾病的治疗和预防。
总的来说,中药配方颗粒作为一种新型的中药剂型,已经在临床中得到广泛应用。
它的出现不仅方便了患者的用药,还提高了中药的疗效和临床应用水平。
随着中医药的现代化进程的推进,相信中药配方颗粒会有更广阔的发展前景,为中医药事业的繁荣做出更大的贡献。
1.1类中药新药开发方案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提高和传统中医药的复兴,中药市场的需求不断增长。
然而,许多中药处方和制剂的疗效和安全性仍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
因此,开发新的中药药物成为了当前医药行业的一个重要课题。
本文将就1.1类中药新药的开发方案进行探讨。
一、市场需求分析中药作为我国独特的药物资源,具有广泛的市场潜力。
根据统计数据显示,中药市场每年的增长率超过10%,其中1.1类中药的市场份额约占中药市场总体的30%。
这使得1.1类中药新药的开发成为了关注焦点。
二、药物研发流程1.1类中药新药的开发过程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主要环节:1. 目标确认:明确所要开发的中药的疾病治疗目标,并确立研发方案的科学性和可行性。
2. 药物筛选:通过现代科学技术手段,对潜在的中药成分进行筛选和评估,选择具有治疗潜力的活性成分。
3. 药效验证:进行体内和体外的药效验证实验,评估候选活性成分的疗效和安全性。
4. 临床试验:根据国家药监局的相关规定,开展不同阶段的临床试验,评价新药的疗效和安全性。
5. 注册和上市:根据相关法规和规定,完成新药的注册申请并通过审批,最终成功上市。
三、技术手段应用1. 中药经典处方的优化基于中医经典理论,结合现代科技手段,对中药经典处方进行优化。
通过系统的药理学和毒理学研究,挖掘中药复方的活性成分,优化剂型和剂量,提高药物的疗效和安全性。
2. 药物化学分析技术应用现代分析技术,如高效液相色谱、气相色谱、质谱等,对中药新药的化学成分进行分析和鉴定,确保药物的质量和纯度。
3. 细胞和分子生物学技术通过细胞和分子生物学技术,评估中药新药的药效和毒性。
例如,通过体外细胞试验和动物模型,评估药物对肿瘤细胞的抑制活性和对正常细胞的毒性。
四、挑战与对策1. 中药复杂性中药的复杂性给新药研发带来了困难,因为中药中含有大量的化合物,并且相互之间的作用机制复杂。
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是结合中医药理论和现代技术手段,进行系统的研究和分析。
纳米中药“纳米中药”是指运用纳米技术制造粒径小于100纳米的中药有效成分、有效部位、原药及其复方制剂。
“纳米中药”不仅可以提高药物的生物利用率,有效降低中药的毒副作用,增强临床疗效,而且更方便、更经济。
如可将不易被人体吸收的药物或食品做成纳米粉或悬浮液,使其更容易被吸收;有纳米药物做成的药膏,也可直接通过皮肤吸收而无需注射。
运用纳米技术发展中药,不仅可以大大提高中药的现代化和标准化,加速中药向国际市场进军的步伐,而且还可以对中药的发展产生革命性的影响。
1.纳米中药的优势中药的药效源于药物的特有化学成分,又与药物在体内代谢过程密切相关,药物进入机体经历了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的过程,血药浓度逐渐降低。
如何提高药物的生物利用度是医药界关注的问题。
由于药物的理化性质直接影响药物的吸收,可以考虑改变药物的物理状态,将中药粒径纳米化,提高药物的生物利用度进而增强疗效并节约资源、便于应用。
纳米粒子作为新型药物载体,使其在药物输送方面具有许多优越性:可缓释药物,延长作用时间,可以达到靶向输送的目的,从而显著提高疗效,降低毒副作用,提高药物稳定性,有利于贮存,也可用于建立一些新的给药途径。
纳米技术由于使药物的物理空间发生了变化,药物的理化性质、生物学特性也发生了令人惊奇的变化。
现将纳米技术对药效学的影响介绍如下:①纳米技术使药物粒子溶解度增大:将水溶性不佳或难溶药物的分子制成纳米颗粒,增大了药物的溶解度,从而大大提高某些药物的生物利用度。
②增加口服药物的吸收和生物利用度:纳米粒子避免了被包裹的药物受到胃酸和分解蛋白酶的降解作用,而且纳米粒子能够促进那些被包裹的吸收性很差的药物在肠道的传递,这样被纳米粒子包裹的药物就可以作为持久的口服药物载体,从而提高生物利用度。
③使药物通过血脑屏障定向作用于中枢神经:许多药物很难通过血脑屏障,适当经过改进的纳米粒子能够通过血脑屏障,把药物定向地输送到中枢神经系统而发挥作用。
④穿透表皮而加强对制剂的吸收:纳米粒子作为药物载体直接作用于表皮,加强了药物对制剂的吸收。
中药的新剂型与制剂技术研究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中药领域也在不断创新与进步。
传统的中药饮片和中药颗粒在制备和使用过程中存在一些不便之处,比如煎煮时间较长、口感苦涩等。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中药的新剂型与制剂技术应运而生。
本文将介绍中药的新剂型与制剂技术的研究进展。
一、中药口服溶出缓释剂型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越来越多的人由于忙碌而忽视了对中药的正确使用。
为了提高患者的依从性和治疗效果,就出现了中药口服溶出缓释剂型。
这种剂型通过控制中药在胃肠道的释放速度,延缓其溶出时间,使药物能够持续释放,从而提高药效。
此外,中药口服溶出缓释剂型还可以减少不良反应,提高药物的稳定性。
二、中药外用凝胶剂型中药外用凝胶剂型是将中药药物与凝胶基质结合制成的一种剂型。
它具有质地均匀、不挥发、易于涂抹等优点,可以使药物在治疗部位形成持久的药物释放,提高药物在局部的疗效。
同时,中药外用凝胶剂型还能够减少药物的皮肤刺激性,改善患者的使用体验。
三、中药颗粒分散剂型中药颗粒分散剂型是将中药颗粒与分散剂相结合制成的一种剂型。
它可以在水中快速分散,方便患者服用。
中药颗粒分散剂型具有剂型稳定、药物释放均匀等优点,同时还可以增加药物的溶出速度,提高药物的生物利用度。
四、中药贴剂剂型中药贴剂剂型是将中药药物与贴剂片材相结合制成的一种剂型。
它具有无需煎煮、方便携带、长效持续等特点,可以提高药物在局部部位的疗效。
中药贴剂剂型还可以通过贴敷部位的温热作用,增加药物的渗透性,加速药物的吸收。
综上所述,中药的新剂型与制剂技术的研究为中药的应用提供了新的途径。
中药口服溶出缓释剂型、中药外用凝胶剂型、中药颗粒分散剂型和中药贴剂剂型等新剂型的出现,不仅方便了患者的使用,提高了药物的治疗效果,还使中药更加符合现代人的需求。
随着中药新剂型与制剂技术的不断发展,相信中药的应用前景会更加广阔。
2023年安宫牛黄丸行业市场前景分析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健康和养生的关注度越来越高,中药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安宫牛黄丸作为一种中药,因其优异的疗效和广泛的应用而备受市场青睐。
本文将从市场需求、发展趋势、竞争形势和政策支持四方面对安宫牛黄丸的市场前景进行分析。
一、市场需求安宫牛黄丸是一种具有明显清凉解毒、活血化瘀、清心安神等功效的中药。
它广泛应用于中风、昏迷、血脉不畅、神经衰弱、焦虑失眠、癫痫等疾病的治疗。
随着现代生活方式的改变和生活压力的增加,这些疾病的发生率不断上升,因此对该药的需求也越来越多。
同时,安宫牛黄丸具有儿童安神的功效,也受到父母的青睐,在儿童药市场上也有一定的市场份额。
二、发展趋势1. 个性化需求增加。
随着社会的发展,消费者的消费需求呈现出越来越多元化、个性化的趋势。
安宫牛黄丸在口味、剂型、包装等方面都需要不断创新,以迎合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
2. 健康意识不断提高。
近年来,人们越来越注重健康,尤其是对于中老年人来说,他们更倾向于选用安全、有效的中药治疗各种疾病。
因此,安宫牛黄丸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将会更广泛。
3. 电商渠道销售逐渐增长。
随着电子商务的迅速发展,越来越多的消费者选择通过网络平台购买中药,这也为安宫牛黄丸的市场发展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
三、竞争形势安宫牛黄丸市场竞争形势逐渐激烈。
当前市场上主要竞争对手有两大类:一是各大制药厂商,二是传统中成药生产厂商。
1. 制药厂商。
随着制药技术的不断提升,制药厂商生产的安宫牛黄丸质量更为稳定,且品牌知名度更高,价格也相对高于传统中成药生产厂商的产品。
2. 传统中成药生产厂商。
传统中成药生产厂商的安宫牛黄丸产品制造工艺成熟,且价格相对较低,但品牌影响力较弱。
四、政策支持国家对中药产业发展提出了各项政策扶持和鼓励。
2016年中央财政已出台《国家中医药产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预计到2020年中药销售额将达到1.5万亿,其中包括安宫牛黄丸在内的中成药市场需求也会随着中药产业健康快速发展而不断增长。
0辫 |饕 _霄 2002年第5期总第73 3.2手术后的健康教育 3 2.1饮食指导 术后第一天进食半流质饮食 2~3天 后逐渐过渡到普食。叮嘱病者进食速度 定要慢 防止唼 嗽,避免食物误啦入肺内引起肺部感染。 3.2.2活动指导 术后! 天完全卧床,6小时后取半卧 位 术后第 天开始坐位。经常转身,抬臂平肩,伸屈关 节,高举手过头、按术前练习的方法咳嗽、咳姨、深呼吸 等康复锻炼。避免侧肩关节缰直;促进肺复张,排出胸腔 积血 防止肺iiE感染 拔除胸管后即可卜床活动以促进康 复。术后仍然要 持心理指导 因病者的情绪直接影响到庆 病的恢复。 3.2.3停囝管道的指导 胸科术后病者最大的特点之一 就是停留1--2条胸腔弓I流管接水封瓶行闭式引流 排出胸腔 积气、积液 向病肯说明停留胸管时可以带来的不适 胸 管的重要性及脱落后可能带来的生命危险。在无气体排出或 液体排出每2 4小时少于1OOm1 照胸片示肺部复张情况良 好:无明显积气积液即可拔除脚管 尿管一般停留2~3天, 要在硬膜外镇痛管拔除后,夹闭尿管定时开放锻炼膀胱{丰尿 反射后予以拔除。 3 2.4出院前指导 嘱患者仍要坚持呼吸训练,戒烟、 滔、平衡饮食 少吃腌制食物 加强营养,提高机体的耐 受力和抵抗力,为口后进行化疗打下良好基础。注意劳逸结 台,适当进行锻炼,短期内不要进行体力劳动,教会患者 如何节省体力。如有不适及时回院检查。 4效果 4.1病人的满意度提高 在胸外科开展健康教育1年以 来 医生与护士相互协作,密切配合,共同努力使健康教 育得到满意效果。通过与病人的交流,反馈满意度调查,结 果令我们感到欣慰。2000年4个季度痛人满意度均达985咀 L 科室连续2个季度夺得医院优质服务的流动红旗 4.2密切了护患关系 取得病人对护士的信任,通过健 康教育使病人认为护士的疾病知识丰富。有问题、心里话、 感想都愿意向护士反映。护士也热情尽力为病人解决问题, 并随时接收编者的反馈信息 改进护理措燕,最大限度满足 病人的要求 进一步融浩了护患关系.使护患关系建立在相 互信任、相互尊重的基础上。护士主动关心、体贴病人的 心理、生理问题,提高了病人及家属对护士工作的满意度。 4 3提高护士学习的自觉性 为了做好健康教育工作, 提高整个病房的护理质量 在护士长的带领下,经常利用休 息时问开展讲小课、护理查房活动 并请主任、医生为护 士介绍胸外科的专科知识,增加护士的知识广度。护士也主 动看专业书籍、查资料、参与业余学习 病人的信任和出 院时对护士衷心的感谢就是最好的回报,体现了护士的自身 价值。随着护理观念的转变,整体护理的广泛开展 健康 教育的内容 断丰富 护理工作者要担负起适应新医学模式 的护理职责,必须要努力成为一个合格的健康教育者
中药新剂型应用前景展望
发表时间:2018-05-10T15:22:00.400Z 来源:《医药前沿》2018年5月第14期作者:李胜陶
[导读] 中药传统是以汤剂、丸剂、散剂等形式存在。
传统中药剂型剂型研究随着我国医药制剂工业发展而逐步得到提升李胜陶
(辽宁锦州医科大学辽宁锦州 121000)
【摘要】中药传统是以汤剂、丸剂、散剂等形式存在。
传统中药剂型剂型研究随着我国医药制剂工业发展而逐步得到提升,逐渐变得更加方便、高效、精细等优点存在,更适应现代社会发展。
新型口服剂量有片剂、口服液、胶囊等,本文就其中药剂型转变以及发展前景进行叙述,具体如下。
【关键词】中药;剂型;前景;展望
【中图分类号】R2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8)14-0328-01 随着我国中药剂型不断发掘转变为现代化捷径,并根据现代技术加以研究,从而不断开发新型技术,去除传统中药起效慢、使用不便以及疗效不稳定缺点,并使传统中药应用于临床中[1]。
中药复方是属于中医中合理应用,并且多靶点发挥其药效,是属于对症治疗主要手段。
随着科学技术不断发展,为适应时代发展,中药剂型在其方面需要作出相应改变顺应时代,现临床主要中药制剂为滴丸、注射剂、软胶囊等。
1.中药滴丸
滴丸剂主要是从中药药材中将所提取提取物与基质相结合,并加以混匀,在其中加入不相混溶冷凝液,最后使其收缩冷凝制成,滴丸发展是在传统基础上中药药丸上发展而来,不仅保留原来剂型,并在传统模式上加以创新改正。
复方丹参滴丸主要是由丹参、三七以及冰片所制成,现在此药物在临床上广泛应用,在心血管病人中应用广泛,用于临床急救以及治疗中。
此药物主要是在骤冷环境中所制成,以小颗粒形成存在,便于患者舌下含服,直接进入循环中,药效起效快,能缓解患者临床症状。
2.中药注射剂
在中医理论以及以往经验上加以创新纠正,并采用现代科学技术发展,并将中药以及其他中草药进行提取。
现临床中主要采取形式以粉针、混悬剂以及乳剂为主。
临床上使用中药注射剂主要优势为其用药迅速并且作用可靠,成分较明确质量可以有效控制。
此类药物可以定位以及定向给药,适用于不能口服药物以及不适宜口服用药患者,中药注射剂主要应用于心血管疾病、肿瘤以及细菌病毒等方面[2]。
由于对于中药提纯水平限制,会使存在杂质中药溶解困难,使用不便,其临床过敏反应较多。
3.软胶囊
软胶囊是属于一类重要新型制剂,在临床上应用广泛,此类药物中有具有挥发性成分较多重要所组成的复方大蒜软胶囊,此类药物使用在临床上有明显降低血脂作用,并且能有效降低人体中胆固醇以及甘油三酯,并使患者体内低密度脂蛋白水平有所上升。
使出血时间延长,缩短凝血时间,防止血栓形成,同时还具有一定抗疲劳以及抗衰老作用,能有效掩盖大蒜不良气味。
根据成分使用大孔树脂吸附剂能够有效清除大量分散剂,并有效将其中活性成分保留。
4.膜剂
膜剂是属于现国内外应用进展较快一类剂型,其优点为体积小、重量轻,携带方便,可以服用,同样也可以应用其他科局部用药,同时还可以起到全身作用。
临床上以复方甲硝唑牙片应用较为广泛,此药物是属于膜最高分子载体,并有效制成甲硝唑一类为主药可吸收药膜,能迅速在患者牙周围作用,并且可以有效缓解患者症状,其治疗疗效短、不良反应少以及药膜释放速度快等优点存在[3]。
5.中药缓释、控释制剂
缓释制剂可以在其规定范围内将介质进行释放,同时可以按照恒定速度进行药物释放,相比较其他制剂,能缩短给药频率,同时增加缓和顺应性制剂。
并使控释制剂在其规定范围内释放介质,并逐渐缓慢接近恒速释放药物,与普通制剂比较,其血药浓度能更加平稳,增加患者顺应性制剂。
易被患者所接受,并且可以提高临床上患者治疗效果以及安全性[4]。
现市场中中药缓释制剂较多,若雷公藤缓释片、青藤碱缓释片等。
6.中药靶向制剂
主要是通过局部给药方式,使患者全身血液聚集并选择于靶组织以及靶器官位置。
目前,根据靶部位置进行区分,主要集中于肝、脾、肺以及淋巴和骨位置。
其制剂在抗癌方面取得较大发展,由于其制剂缓慢释放药物,对癌细胞能有效进行攻击,同时避免伤害正常细胞,可以有效减少药量以及毒性,提高治疗效果[5]。
7.中药口服液
中药汤剂属于临床上发展基础,是属于一类口服灭菌液体制剂,但是随着临床上中药提浸技术发展,使此制剂更方便与患者使用,并且质量稳定,能够包容溶液、胶体溶液等多种形式分散体系,适用于剂量较大中药复方制剂特点,现已经成为中药口服制剂主要类型。
如双黄连口服液、阿胶补血口服液等。
8.讨论
中药是属于我国文化遗产,对于其剂型研究是属于一个古老有前途学术研究,近年来,在我国医药科研羡慕中,新型剂型改革占第四类新药40%,除古老栓型以外,现已经研究了多种新药剂型。
对于新剂型开发研究较新药相比较简便,并且可以带来较为客观经济效益。
为此,有相关专家提出,要以制剂为依托,开发名牌药物,以争夺市场中主导地位。
但是随着世界医药模式不断改变以及人类“回归自然”理念兴起,理想中中药剂型应当明确相关中药成分,并且使可重复药理并联合临床数据,已建立客观质量检测指标,使制剂生产研究与世界研制相接轨,是属于今后中药研究重点。
【参考文献】
[1]任瑾,杜倩,艾凤伟,等.药物新剂型与新技术在中药制剂中的应用开发[J].中成药,2015,37(2):392-396.
[2]白镇亚,邵思颖,徐晓玉,等.渗透泵技术在中药制剂领域的应用进展[J].中草药,2016,47(9):1619-1624.
[3]张恒,普俊学,王乙鸿,等.中药栓剂的临床应用及其新剂型[J].安徽医药,2015,19(10):1841-1844.
[4]邱金双,李陈雪,牟景龙,等.中药微囊制剂研究进展[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15,22(8):129-132.
[5]范凯燕,杨帆,林启凤,等.3D打印在中药制剂研究中的应用[J].广东药学院学报,2015,31(5):688-6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