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朝的武官等级制度

  • 格式:docx
  • 大小:38.39 KB
  • 文档页数:15

下载文档原格式

  / 8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

元朝的武官等级制度

篇一:元朝为什么实行行省制度

元朝为什么实行行省制度

元朝实行行省制度,有两方面原因。

第一:唐朝实行的节度使导致权利的分散国家动乱、宋朝时期彻掉所有武官官职全部由文官担任又太过绝对。总结历史经验元朝实行了行省制度。

第二就是:符合当时的历史条件,元朝时期我国疆域空

前辽阔,为了更好地管理国家、处理地方与中央的关系,使大权收归中央。权利不分割,维护国家平稳元朝实行了行省制度。进而更好地对国家进行控制管理。

行省制度的影响

元朝的行省制度是秦以来郡县制的一大发展,它有利于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对明清以及后来政治制度有深远影响,行省从此成为我国的地方行政机构,一直保留至今天。在统一的多民族国家里,各民族的接触和联系进一步加强,

出现了我国历史上又一次民族融合的局面。

行省制度的特点

一是行省的双重性,既是朝廷的派出机构,又是地方的最高行政机构,有利于加强中央与地方的联系,巩固了国家的统一和民族的融合;

二是行省制度既有利于中央收集,又给地方留出了部分权力,达到中央与地方势力的平衡。

三是行省的领导体制是一署多员与长官节制相结合,有利于官员的相互制约,也即可以说是实行集体领导与民主集中相结合的领导方式。

四是行省权力大而不专,较成功地解决了地方势力坐大的积习。

篇二:元朝政治制度

略论元朝的政治制度与少数民族统治国家的文化融合

13级行政管理2班王禹博130302201

1.元朝政治制度的建立与发展

蒙元时期政治制度既是前代的延续,又具有明显的不同于以往朝代的特色。中原王朝在长期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一整套系统的以皇帝为中心、以官僚为支柱的政治制度。兴起于草原、与游牧生活方式相适应的大蒙古国,则实行以大汗为中心,以各部贵族、军事将领为支柱的政治制度,两者的区别是很大的。元朝是从大蒙古国演变而成的,忽必烈在推行

“汉法”的基础上改换了国号,但没有完全摆脱蒙古传统的影响,元朝的政治制度基本上是中原王朝“汉制”的延续,元朝的统一,使我国历史上长达数百年之久的分裂割据局面得以结束,并使许多边疆地区首次处于同一中央政权的管辖之下,是前所未有的。

元朝建立后,有意识地保留了中原的一些封建制度,但

关于采用什么政策来统治汉地的问题,从蒙古建国之初就有争论.元世祖即位后,围绕着采用汉法问题,斗争更为激烈.

当时蒙古已统治中原地区,为了加强中央集权,巩固其统治,忽必烈不得不大量任用汉人,采用汉法.所谓汉法,不仅仅是指中国传统的封建剥削方式,更主要的是它包括一整套先进的生产方式和与之相适应的全部上层建筑.它是与保守落后的蒙古“旧俗”相对立而存在、相比较而产生的一个概念.

行省制是蒙元统治者在行政区划和政治制度方面留给

后世的一份重要遗产.自元行省始,行省三司督抚的高层督

政区体制较稳定地确立了下来.然而,元代行省制的特点与

历史作用究竟如何人们的看法不尽相同.笔者认为,元行省

制是古代多民族统一国家发展壮大过程中中央与地方权力

结构不断调整、完善的产物.它并非单纯的中央集权或地方分权.元行省制的历史价值在于:它创立了一种以行省为枢纽,以中央集权为主,辅以部分地方分权的新体制.该体制有三个特点:行省性质具有两重性又长期代表中央分驭各地,

主要为中央收权兼替地方分留部分权力,所握权力大而不专.元行省制引起了13、14世纪中央与地方权力结构的较大变动,对元代社会和后来的明清、近代影响至深.

汉法的采用,反映着当时蒙汉民族之间的相互影响达到的新高度.汉法的采用进一步促进了

蒙古族封建化的速度,并使元王朝的统治取得了汉族地主阶级的支持.

元之南而官制,于传统之说法,金因辽制,元复袭金制.

实则辽之北南面官制,系因袭北魏之北南部大人官制,因为

贺氏为拓跋氏之东部大人,辽之尚书省,下统之六部尚书,恐亦袭北魏之尚书省制度,而北魏则因晋制.金之尚书与元之

中书省名虽异,而实则相同,其始源于北魏之尚书制度.元自中书令至参知政事,其设官全仿金制,惟在金属尚书省,而在元则改归中书省.世祖立尚书省后罢中书.武宗至大二年(公元1309)复置尚书省,四年仍归中书省.因之则知元之尚书与中书是一而二,二而一.

甲、中书省:太宗三年(公元1231)八月始立中书省,改侍从官名、以耶律楚材为中书令,粘谷重山为左丞相,镇海为右丞相,『楚材卒,杨惟中代之,惟中卒,不复置令.』右左丞相统六官(右丞相统吏、户、礼,左丞相统兵、刑、工),蒙古尚右,右丞相之职不轻易授人.丞相合散怕世勋,不可居右相,举铁木儿自代.铁木儿居数月,复拜中书右丞相,合散为左丞

相.成宗定元中书省置左右丞相,左右丞,平章政事二员、参知政事二员为八府.自此之后,虽有增益,祖宗之制,不敢逾越.至顺帝多至三四十人,仍以八府为主.八府为实际之宰相,握有实权.总之元中书省其优点有三:

1.八府为宰相会议由录军国事,以总其成,辅弼皇帝.

2.元代宰臣非一,宰臣不能专擅.

3.中书省权伸向地力,为行中书省,如臂使手,表里如一

其缺点亦有三:

1.机关太多,冗员俸滥.

2.用吏重于用官

3.中书省不用汉臣、惟刘秉忠、杨惟中、史天择、杨惟一为例外.不置谏院,而宰臣左右人主.对汉人、南人中一般的中小地主也采取笼络的办法.元世祖时,蠲免兵赋的儒户,多数是汉族地主阶级分子.通过汉族大地主的投靠,又笼络

了一大批地主阶级的知识分子,重用了当时

的名臣窦默、姚枢.姚枢又推荐了许衡.这样,汉族地主在元朝政府里形成一支不容忽视的力量.元朝统治者不仅对汉族地主如此优容,对其他各族的上层,也都采取笼络的手段.早在蒙古国时期,成吉思汗就注意争取他们,如契丹旧族耶律楚材每天在成吉思汗左右,参与决策大政.按民族等级

的规定,只有蒙古人才能担任达鲁花赤,而实际上畏兀人的

世家子弟们任达鲁花赤的不少.李祯和高智耀都是西夏的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