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提纲2011[1].11.18
- 格式:docx
- 大小:25.24 KB
- 文档页数:1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纲要1、什么是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的创立与发展;马克思主义的鲜明特征:马克思主义的当代价值。
2、什么是哲学;哲学基本问题及其内容:哲学的基本派别及其历史形态。
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观:运动和静止,时间和空间。
实践是自然存在与社会存在区分和统-的基础: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及其意义。
3、联系及其特征:发展的实质。
4、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矛盾的同性和斗争性原理及其意义: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原理及其意义:辩证思维方法与思维能力。
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及其意义:辩证的否定观及其意义。
5、实践的本质和基本特征;实践的基本结构和基本形式。
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认识的本质。
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的辩证关系:实践与认识的辩证运动及其规律。
6、真理及其客观性: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的辩证关系及其意义:实践是6、真理及其客观性: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的辩证关系及其意义: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标准。
7、唯物史观与唯心史观的对立;自然地理环境、人口因素和生产方式对社会发展的不同作用: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及其意义:生产力与生产关系辩证关系原理及其意义:科学技术是生产力中的重要因素: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辩证关系原理及其意义;8、社会基本矛盾是历史发展的根本动力社会主要矛盾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阶级斗争、革命、改革的历史作用:正确把握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9、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本质的学说。
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与党的群众路线。
10、商品经济产生的历史条件:商品的二因素、劳动的二重性:价值规律的内容、表现形式和作用:私有制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
马克思劳动价值论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意义。
11、劳动力成为商品与货币成为资本;劳动力商品的价值和使用价值;资本主义工资的本质。
12、什么是剩余价值;资本的本质;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划分及其意义: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的两重性。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一、辩证唯物论。
包括:实践是人类世界的基础;世界统一于物质;物质确定意识;意识对物质有反作用;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辩证统一;一切从实际动身。
1.实践是人类世界的基础社会生活本质上是实践的A.实践是人类能动地改造世界的感性物质活动(也就是把思想变为现实的过程)。
实践的基本特征:客观物质性(具有干脆现实性)、自觉能动性、社会历史性。
B.社会生活本质上是实践的,表现为:第一,实践是社会关系形成的基础。
其次,实践形成了社会生活的基本事域,即社会的物质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领域第三,实践构成了社会发展的动力。
2.物质确定意识意识是人脑的机能和属性,是客观世界的主观映像。
物质对意识的确定作用表现在意识的起源、本质和作用上。
意识是物质的产物,但又不是物质本身。
马克思指出:“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的头脑并在人的头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
这表明,物质确定意识,意识依靠于物质并反作用于物质。
3.意识对物质有反作用这种反作用就是意识的能动作用,即人特有的主动相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实力和活动。
主要表现在:第一,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支配性。
其次,意识活动具有创建性。
第三,一是具有指导实践改造客观世界的作用。
第四,意识具有指导、限制人的行为和生理活动的作用。
4.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辩证统一首先,敬重客观规律是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
人们只有在相识和驾驭客观规律的基础上,才能达到相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目的。
其次,只有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才能正确相识和利用客观规律。
承认规律的客观性,并不是说人在规律面前是无能为力的。
人们要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要留意:第一,从实际动身,努力相识和把握事物的发展规律。
其次,实践是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基本途径。
第三,主观能动性的发挥,还依靠于确定的物质条件和物质手段。
5.世界统一于物质世界的物质性首先体现在:(1)意识统一于物质:意识起源: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意识本质: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像意识作用:意识能动性以敬重物质世界客观规律为前提(2)世界的物质性还体现在:人类社会也统一于物质。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提纲一、马克思主义的实质: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1.马克思主义的实质是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
从它的阶级属性讲,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科学理论,是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
2.马克思主义具有科学性:体现在辨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科学性上,是对客观世界特别是人类社会本质和规律的正确反映。
3.马克思主义具有革命性:体现在其政治立场上,是无产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推翻旧世界、建立新世界的理论。
4.马克思主义在实践的基础上实现了科学性和革命性是统一的。
科学性并不意味着价值中立和没有立场,革命性也并不意味着缺乏客观态度和科学精神。
这种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的关键,就在于无产阶级的先进性。
5.马克思主义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特征哲学基础、政治立场、理论品质和社会理想上得到了集中的体现。
二、物质与意识的问题:本体论问题①物质决定意识。
马克思指出:“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的头脑并在人的头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
”这表明,世界的本源是物质,物质决定意识,意识依赖于物质并反作用于物质。
②意识对物质的反作用。
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是人脑的机能和属性,除此之外它还是社会历史的产物。
意识对物质的反作用是意识的能动作用,即人特有的积极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和活动。
③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的统一。
人们发挥主观能动性十分重要,但不可违背客观规律,需要正确认识和把握物质的决定作用和意识的反作用。
尊重客观规律是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同时,只有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才能正确认识和利用客观规律。
此外,人们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要从实际出发,努力认识和把握事物的发展规律,依赖于一定的物质条件和物质手段,基本途径是实践。
三、联系与发展问题:辩证法总特征问题(世界如何联系在一起并发展、普遍联系、永恒发展、用联系观点看待社会)1.联系和发展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总观点,体现了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提纲一、哲学的基本问题是什么,阐述其内容哲学基本问题又称哲学的根本问题、哲学的最高问题,是指思维和存在、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
恩格斯在1886年写的《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一书中第一次对此作出了明确表述。
它的提出,为区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种对立的哲学体系、哲学派别以及对它们的客观评价提供了正确的标准,指导人们掌握哲学发展的普遍规律,具有重要的意义。
哲学基本问题有两方面的内容:第一方面是思维和存在、意识和物质何者为本原的问题。
对这一方面的问题历来有两种根本不同的回答,由此在哲学上形成了唯心主义和唯物主义两大阵营、两个基本派别、两条对立的路线。
凡是认为意识是第一性的,物质是第二性的,即意识先于物质,物质依赖意识而存在,物质是意识的产物的哲学派别属于唯心主义;凡是认为物质是第一性的,意识是第二性的,即物质先于意识,意识是物质的产物的哲学派别属于唯物主义。
除了这两种根本对立的回答外,还有一种回答,认为物质和意识是两个独立的、互不依赖的本原。
持这种观点的哲学流派称为二元论,它是动摇于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之间的不彻底的哲学,最终往往倒向唯心主义。
哲学基本问题的另一个方面是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问题。
对这一方面的问题,绝大多数哲学家,包括唯物主义哲学家和一些唯心主义哲学家都做了肯定的回答。
但是,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对这个问题的解决在原则上是不同的。
唯物主义是在承认物质世界及其规律的客观存在,承认思维是存在的反映的基础上,承认世界是可以认识的;唯心主义则把客观世界看作思维、精神的产物,认为认识世界就是精神的自我认识。
也有一些哲学家如休谟、.康德,否认认识世界的可能性,或者否认彻底认识世界的可能性,他们是哲学史上的不可知论者。
哲学基本问题的两个方面是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
只有从唯物主义观点出发,才可能科学地解决世界的可知性问题,也只有坚持世界的可知性,才可能把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贯彻到底。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期末复习2011.5一、复习要求:全面复习,抓住重点,适当练习。
识记、理解、应用。
二、答题要求1、单项选择题:选择题覆盖面广,随机性强,必须按照考纲要求和考纲规定的知识点,全面、系统地掌握有关的知识内容。
对一些重要的概念,不要简单地记忆、背诵,而要在理解的基础上,把不同章节的概念、观点综合起来把握。
选择题大量考查的是概念、观点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选择题是客观性试题,实质是判断题,主要是考查对基本理论、基本知识的记忆与理解。
可直接从题肢即备选项中选出正确答案,其他选项就不必考虑。
2、多项选择题:明确题干对题肢的要求,判断题干的说法是全对的还是全错的,或者是正误混杂的;它对题肢选择的要求是相关的还是无关的。
理解题干的要求是作对题的前提和关键。
审查题肢和题干之间的关系:如果题干本身表述正确,且在正向选择的前提下,有以下几种方法:1.排谬法:排除本身表述错误的题肢。
2.排异法:题肢尽管正确,但与题干毫无关联,须排除掉。
3.排重法:题肢的观点不是回答题干的问题,而是对题干意思的变相重复,须排除掉。
4.题肢中概念的外延大于或小于题干的规定性,须排除。
3、辨析题:在解答辨析题时,注意以下三点:第一,辨析题的题干给出的材料和观点涉及到的重要名词概念,要在答案中加以解释说明。
第二,回答辨析题时要加以判断。
在回答辨析题的时候,思路要广一些。
第三,解答辨析题时,要把重点放在问题的分析上,而不是判断上。
4、简答题:简答题的答题要求是"简明扼要","问什么,答什么",无须作过多的扩展和引申、演绎。
有简答、简述、简评三种基本类型。
5、论述题:能围绕论点展开论述,论述较为全面深入;能根据论题要求,运用相关材料,理论联系实际加以论证;条理清晰,语言流畅。
6.材料分析题分析题主要是考察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去分析、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
此类试题具有要求全面、突出能力考查、难度较大的特点。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期末考试复习提纲一、马克思主义的鲜明特征答:马克思具有鲜明的科学性、革命性、实践性、人民性和发展性。
二、社会发展动力及改革在社会历史发展中的作用答:社会发展动力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1.社会基本矛盾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①首先生产力是社会基本矛盾运动中最基本的动力因素,是人类社会发展和和进步的最终决定力量。
②其次,社会基本矛盾特别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决定着社会中其他矛盾的存在和发展。
③最后,社会基本矛盾具有不同的表现形式和解决方式,并从根本上影响和促进社会形态的变化和发展。
2.社会主要矛盾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①正确认识和把握社会主要矛盾,是无产阶级政党正确判断形势和确立工作重心的客观依据。
三、哲学的基本问题及物质的两种存在形式答:(一)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简单地说,就是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它包括两方面的内容:内容1.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内容2.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即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二)存在形式:物质和运动及其存在形式理解1.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形式客观实在性是物质的根本特性,是物质的共同、一般本质,它通过运动表现出来,人们通过认识物质的运动而认识物质本身。
运动是最高程度抽象的哲学范畴,它概括了一切变化和过程的一般本质,包括自然界、人类社会以及人类思维的变化在内。
物质是运动的。
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是一切运动和发展的实在基础;运动是物质所固有的根本属性,是一切物质形态的存在方式。
理解2.物质和运动是不可分割的。
一方面,物质是运动的物质,没有不运动的物质。
运动是物质所固有的根本属性和一切物质形态的存在方式。
设想有不运动的物质是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特征。
另一方面,运动是物质的运动,没有无物质的运动。
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是一切运动和发展的实在基础,运动的原因也在物质自身。
马克思主义复习提纲(详细).txt 马克思主义复提纲(详细)
一、马克思主义概述
- 马克思主义的定义和起源
- 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
- 马克思主义在不同国家的发展和应用
二、马克思主义哲学
-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 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类思维和社会的分析
- 马克思主义与其他哲学思想的比较
三、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 剩余价值理论与资本主义经济的剥削
- 马克思主义对社会主义经济的设想和批判
-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在当代的意义
四、马克思主义历史观
- 马克思主义关于历史的发展规律
- 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与其他历史理论的比较- 马克思主义对历史研究的影响和启示
五、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主义
- 科学社会主义的定义和特征
- 马克思主义对社会主义建设的指导作用
- 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主义的当代意义
六、马克思主义与传统文化的对接
- 马克思主义与传统文化的矛盾与融合
- 马克思主义对传统文化的批判与启示
- 马克思主义在当代文化建设中的角色和挑战
七、马克思主义在中国
- 中国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继承与发展
-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实践与应用
- 马克思主义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影响和贡献
以上为马克思主义复习提纲的详细内容,请根据提纲对相关知识进行系统的复习。
绪论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1、什么是马克思主义? P32、马克思主义三个主要组成部分及其来源。
P33、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产生的历史必然性?P5~P64、马克思一生中两个最伟大发现。
第一章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1、简述哲学基本问题及其两个方面内容。
P28~P292、什么是辩证法?什么是形而上学?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是什么?P293、简述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观及其理论意义。
P314、如何理解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P325、简述实践及其基本特征和基本形式。
P356、为什么说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P397、什么是联系?联系有哪些特点?P408、发展的实质是什么?为什么说新生事物不可战胜?P419、什么是矛盾?简述矛盾的两个基本属性及其对立统一关系。
P4310、如何理解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P4311、简述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及其辩证关系。
P4512、简述量变和质变及其辩证关系。
P4613、简述辩证否定观的基本内容及其意义。
P4714、简述规律及其特点。
P5415、简述意识的能动作用及其表现?P5616、如何正确认识和处理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的辩证关系?P58第二章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1、简述主体和客体及其相互关系。
P632、为什么说实践是认识的基础?P643、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关于认识的本质的回答。
P664、简述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在认识论上的区别。
P665、简述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与旧唯物主义认识论的区别?P666、认识过程的两次飞跃分别是什么?为什么说认识过程的第二次飞跃意义更为重要?P68~P707、简述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及其辩证关系。
P688、认识发展的总规律是什么?为什么说认识运动是不断反复和无限发展的?P709、什么是真理?如何理解真理的客观性?P7210、简述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及其辩证统一关系原理。
这一原理对正确认识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有何指导意义?P7411、为什么说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如何理解实践标准是确定性和不确定性的统一?P77第三章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1、历史观的基本问题是什么?认识两种根本对立的历史观。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提纲
1. 什么是马克思主义?
2. 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最崇高的社会理想分别是什么?
3. 矛盾的斗争性与同一性在事物发展过程中的作用,并举例说明。
4.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之间的关系?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体现在哪些方面?
5. 绝对真理、相对真理及其统一,并灵活运用这一理论。
6. 为什么是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7. 唯物辩证法的三大规律是什么?
8. 生产力生产关系相互作用规律、经济基础上层建筑相互作用规律的内容及灵活运用?
9. 感性认识的三种形式及其区别
10. 货币的职能有哪些?并能举例说明。
11. 商品的二要素与劳动的二重性及其关系?
12. 剩余价值率与利润率的区别。
13. 剩余价值的分割
14. 价值规律的内容及其表现形式是什么?
15. 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及其实质
16. 金融资本的形成及概念。
17. 什么是资本有机构成,为什么它的提高会导致失业?
18. 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19.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展望未来的立场方法?
20. 共产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是什么?你怎么看待“各尽所能,按需分配”?
闭卷考试,考试时间90分钟。
以上提纲,只是基本内容,并不涵盖考试所有内容,应以其为主线,进行全面复习。
以上提纲所列各点,只是考点,并不保障原题出现,请各位同学复习时灵活运用为上。
2011/1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