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对嵌入式系统的理解
- 格式:docx
- 大小:18.09 KB
- 文档页数:3
嵌入式系统设计的基础知识嵌入式系统是指嵌入到其他设备中,完成特定功能的计算机系统。
常见的嵌入式系统包括智能手机、数字电视机顶盒、汽车电子、工业自动化等领域。
因为嵌入式系统通常空间、能耗、成本要求都非常严苛,所以它们和通用计算机相比有很多不同之处。
本文将从嵌入式系统设计的角度,介绍嵌入式系统设计的基础知识。
一、嵌入式系统的硬件设计基础知识嵌入式系统的硬件设计是指对嵌入式系统的各个硬件组成部分进行设计、选型、集成、排布的过程。
嵌入式系统的硬件设计必须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1.芯片选型单片机(MCU)是嵌入式系统常用的芯片,由于嵌入式系统对芯片的集成度要求很高,常用的MCU都集成了很多模拟和数字外设如模数转换器(ADC)、通用异步收发器(UART)、同步串行收发器(SPI)、I2C接口等,可以很方便地与外部设备进行通讯。
当然,其他器件如FPGA、DSP等也可以作为嵌入式系统的芯片。
2.电源选择嵌入式系统的电源选择不仅要考虑芯片的输入电压特性,还要考虑嵌入式系统的整体功耗和稳定性,特别是对于多电压需求的系统更要注意电源的设计。
3.尺寸和布局嵌入式系统的尺寸和布局既要考虑外部尺寸限制,又要考虑内部线路的布局和信号的传输特性。
因为一旦系统原型被制作出来,改动就会变得十分困难,这就要求硬件设计人员对布局的精确把握和对参数的准确计算。
4.时钟电路嵌入式系统内的各个部件需要同步,通常需要一个精确的时钟电路驱动。
在时钟电路的设计中,要考虑功耗、抗干扰性等因素。
二、嵌入式系统的软件设计基础知识嵌入式系统的软件设计是指嵌入式系统的固件设计、操作系统选择和软件架构的设计等多个方面。
在开发嵌入式系统时,软件设计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
1.固件设计在开发嵌入式系统时,需要编写固件程序,这是嵌入式系统的基础软件。
固件程序通常被编写在C语言或某些汇编语言中。
编写固件程序时,需要考虑程序的规模、执行速度、可维护性、代码安全性等多重因素。
嵌入式工作原理
嵌入式系统是一种专门设计用于执行特定任务的计算机系统。
它通常被嵌入到其他设备或系统中,以控制和监测其操作。
嵌入式系统的工作原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硬件设计:嵌入式系统的硬件设计是基于特定需求和功能进行的。
它通常包括中央处理器(CPU)、存储器、输入输出接口、传感器等组件。
硬件设计的目标是满足系统的性能、功耗和成本等要求。
2. 软件开发:嵌入式系统的软件开发包括编写应用程序和驱动程序。
应用程序是实现特定功能的代码,驱动程序用于控制硬件设备和与外部设备的通信。
软件开发的过程中需要考虑系统的实时性、稳定性和资源利用效率。
3. 实时操作系统(RTOS):嵌入式系统通常需要实时响应外
部事件,并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
为了满足这一要求,常使用实时操作系统来管理系统资源和任务调度。
实时操作系统在多任务环境下,通过任务优先级、中断处理和时间片轮转等方式,确保任务能够按时完成。
4. 通信与接口:嵌入式系统通常需要与外部设备或其他系统进行通信。
这可以通过串口、以太网、无线通信等方式实现。
接口的设计需要考虑通信协议、数据传输速率、数据完整性等因素。
5. 电源管理:嵌入式系统通常需要工作在低功耗状态下,以延长电池寿命或降低能耗。
因此,电源管理是嵌入式系统设计中的重要考虑因素。
电源管理技术包括动态电压调整、功耗优化和睡眠模式等方法。
总体而言,嵌入式系统的工作原理是硬件和软件之间密切配合,根据特定需求和功能设计,通过实时操作系统控制和调度任务,与外部设备或系统进行通信,并采用电源管理技术降低能耗。
来,嵌入式系统的发展在国内可谓如火如荼,很多公司都急需嵌入式系统方面的开发人员。
然而,在高校中,嵌入式系统的教学却较为滞后,很多高年级的本科生和刚入学的研究生都苦于不知从何学起。
在本文中,笔者将根据自己的嵌入式系统开发和教学经验,简要介绍嵌入式系统的学习方法,力求能帮助初学者找到一条入门之路。
什么是嵌入式系统?学习嵌入式系统,首先应该明确什么是嵌入式系统,否则费力去学,却不知所学为何物,岂不惘然?嵌入式系统的定义很多,这也是困扰嵌入式系统学习的一个因素。
笔者根据自己开发和教学过程中的理解,以及对各种嵌入式系统的应用进行总结,提出了嵌入式系统的简单定义:嵌入式系统是嵌入式计算机系统的简称,这个定义突出嵌入式计算机系统和普通计算机系统的共性。
下表列出了嵌入式系统的一些典型的应用:智能机器人(S D R 4,火星登陆车)娱乐和消费电子(Gameboy Advance,Sony PSP)网络通信产品(Smartphone)军用设备(军用PDA )汽车(车载导航,自动驾驶,娱乐系统)智能仪器(虚拟仪器)安全防护(防火,防盗)环境保护(探空气球)银行和商业消费(ATM)以火星登陆车为例来分析一下嵌入式系统的定义。
火星登陆车虽然听起来感觉在技术上有些高不可测,但是本质就是嵌入式计算机系统的应用,其核心就是一个计算机系统,而这个计算机系统的组成同传统的计算机系统在本质上没有什么差别。
两者的显著不同之处就在于,用于火星登陆车的计算机系统被安装到了火星登陆车上。
当然,一个计算机系统能够被安装在火星登陆车上,是需要进行很多特殊设计的。
但是从本质上讲,嵌入式系统的核心概念还在计算机系统。
嵌入式系统学习的重点也在计算机系统上。
一方面,学习者需要牢固掌握计算机系统本身的概念,更重要的是学习嵌入系统的开发过程同传统计算机系统开发过程的差别。
这里需要指出的是,很多学习者本来就没有从事过完整计算机系统的开发,高校的教学是以程序设计为中心的,计算机系统的构成,操作系统的原理,编程语言等课程都是为了能够让学生更好的使用计算机系统进行程序设计,在现有的计算平台上来设计实现各种应用,学生一般没有机会学习一个完整的计算机系统是如何构建,并亲身参与到构建的每一个过程。
嵌入式系统应用技术的研究与开发嵌入式系统是一种电子计算机系统,它是特别设计用于执行特定功能的计算机系统。
这种系统常用于控制和监视系统,如智能手机、数字相机、车载音频系统等。
为了实现嵌入式系统的工作,需要使用一系列技术和工具来进行开发和应用。
本文将探讨嵌入式系统应用技术的研究与开发,包括嵌入式系统基本原理和常用技术,以及嵌入式系统应用开发的方法和工具。
一、嵌入式系统基本原理嵌入式系统本质上是一个计算机系统,它具有计算、存储、控制和通信等功能。
由于嵌入式系统的特殊应用环境,它的体积、功耗、成本和性能等方面都有较高的要求。
嵌入式系统通常由下列组成部分组成:1. 主处理器/控制器主处理器/控制器是嵌入式系统的核心,负责计算、控制和管理系统的硬件和软件资源。
主处理器/控制器的类型和性能直接决定了系统的功能和性能。
常见的主处理器/控制器有ARM Cortex系列、Intel x86系列、MIPS系列等。
2. 存储器存储器用于存储系统程序和数据。
由于嵌入式系统的体积和功耗都有限制,因此存储器通常采用闪存、EEPROM、SRAM等低功耗、小体积的型号。
3. 输入/输出设备输入/输出设备用于与外界进行数据交换,如键盘、鼠标、显示屏、声卡、网卡等。
嵌入式系统通常使用专用的输入/输出设备,以满足应用需求和耗能要求。
4. 网络设备网络设备负责系统与外部网络通信,如以太网卡、无线网卡、蓝牙模块等。
网络设备的选择和配置决定了系统的通信速度和稳定性。
二、嵌入式系统常用技术1. 硬件设计嵌入式系统的硬件设计主要涉及主处理器/控制器的选择、连通性设计、电源管理等方面。
硬件设计的质量和性能直接决定了嵌入式系统的稳定性和能耗水平。
2. 软件开发嵌入式系统的软件开发主要涉及核心程序设计、驱动程序编写、通信协议实现等方面。
软件开发的质量和可靠性直接决定了嵌入式系统功能的实现和应用效果的稳定性。
3. 中间件中间件是嵌入式系统开发中常用的技术。
嵌入式课后答案第一章1. 什么是嵌入式系统?请列举几个常见的嵌入式系统。
答:根据国际电气和电子工程师协会(IEEE)的定义,嵌入式系统是控制、监视或者辅助设备、机器和生产线运行的装置(Devices used to control, monitor, or assist the operation of equipment, machinery or plants)。
这主要是从产品的应用角度加以定义的,由此可以看出嵌入式系统是软件和硬件的综合体,可以涵盖机械等附属装置。
目前被我国科学家普遍认同的定义是:嵌入式系统是以应用为中心,以计算机技术为基础,软硬件可裁减,对功能、可靠性、成本、体积、功耗要求严格的专用计算机系统。
常见的嵌入式系统:手机,DVD,路由器,核磁共振仪,全自动洗衣机。
2.嵌入式系统与通用计算机有哪些区别?答:(1) 以应用为中心;(2) 以计算机技术为基础(3) 软件和硬件可裁减(4) 对系统性能要求严格(5)软件的固件化(6)需要专用的开发工具3.嵌入式系统的发展分为哪几个阶段?答:第一阶段:无操作系统的嵌入算法阶段。
第二阶段:以嵌入式CPU为基础,以简单操作系统为核心的嵌入式系统。
第三阶段:以嵌入式操作系统为标志的嵌入式系统。
第四阶段:以基于Internet为标志的嵌入式系统。
4.请列举嵌入式系统的主要应用领域。
答:(1)工业控制领域(2)交通运输领域(3)消费电子产品(4)家电领域(5)通信领域(6)商业和金融领域(7)环境监测领域(8)医疗领域(9)建筑领域(10)军事国防领域(11)航天航空领域第二章1. 简述简单嵌入式系统与复杂嵌入式系统的主要区别。
答:简单嵌入式系统很早就已经存在,这类嵌入式系统因为软硬件复杂度都很低,一般不使用操作系统,例如常用的单片机系统。
对于复杂的嵌入式系统,它的开发模式发生了极大的改变。
一个复杂的嵌入式系统不仅硬件系统的开发比单片机复杂了许多,更重要的是在该系统中采用了嵌入式操作系统,其应用软件的开发转变为使用操作系统标准接口的计算机工程领域的应用软件开发。
第1篇一、引言嵌入式系统作为一种重要的计算平台,广泛应用于各种领域,如工业控制、消费电子、通信设备等。
为了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嵌入式系统的开发与应用,我们进行了嵌入式基础实践课程的学习。
本文将详细介绍本次实践课程的学习内容、实践过程及心得体会。
二、实践内容1. 嵌入式系统概述通过学习嵌入式系统的基本概念、发展历程、应用领域等,使我们对嵌入式系统有了初步的认识。
2. 嵌入式处理器了解嵌入式处理器的分类、性能特点、应用场景等,掌握常见的嵌入式处理器,如ARM、MIPS等。
3. 嵌入式操作系统学习嵌入式操作系统的基本概念、工作原理、常见类型(如实时操作系统、嵌入式Linux等),掌握嵌入式操作系统的应用开发。
4. 嵌入式开发环境熟悉嵌入式开发环境,包括集成开发环境(IDE)、编译器、调试器等,掌握嵌入式系统开发的基本流程。
5. 嵌入式系统编程学习C语言在嵌入式系统中的应用,掌握嵌入式系统编程的基本技巧,如中断、定时器、I/O操作等。
6. 嵌入式系统调试了解嵌入式系统调试的基本方法,如逻辑分析仪、示波器等工具的使用,提高嵌入式系统调试能力。
三、实践过程1. 实践环境搭建在课程开始前,我们首先搭建了嵌入式实践环境,包括开发板、计算机、调试器等设备。
我们选择了基于ARM Cortex-M3内核的STM32F103系列开发板,并配置了Keil MDK作为集成开发环境。
2. 嵌入式系统编程实践在实践过程中,我们首先学习了C语言在嵌入式系统中的应用,通过编写简单的程序实现LED灯控制、按键扫描等功能。
随后,我们学习了中断、定时器等高级编程技巧,实现了更复杂的嵌入式系统功能。
3. 嵌入式系统调试实践在编写程序过程中,我们遇到了各种问题,如程序运行异常、代码优化等。
通过使用调试器,我们逐步定位问题并解决。
同时,我们还学习了使用逻辑分析仪、示波器等工具进行系统调试。
4. 嵌入式操作系统实践在嵌入式操作系统方面,我们学习了实时操作系统FreeRTOS的基本使用方法,并通过实践掌握了任务创建、任务调度、互斥量等操作。
浅谈DSP与嵌入式系统作者:周军晓崔莹超来源:《消费电子·理论版》2013年第06期摘要:科学技术飞速发展,数据采集技术开始向着更高层次发展,逐渐发展为具有高速度、高精度、高靠性、高稳定性且易模块化集成的特点。
本文据此,对DSP与MCU进行了比较,并将DSP技术在各种产业尤其是信息业、工业等方面的应用加以探讨。
并据DSP技术在现阶段发展中具有的速度快、功耗低、方便开发的一些优势的基础上展望了其发展趋势。
关键词:数字信号处理(DSP);模块化;微程序控制器(MCU)中图分类号:TP3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7712 (2013) 12-0000-01一、DSP与MCU的比较DSP即我们所谈到的数字信号处理。
数字信号处理一般分为:时域分析与频域分析。
时域的又分为的IIR及FIR,频域则有FFT。
时域与频域的数字信号处理,最终归于数学中的加乘运算。
DSP包含于微程序控制器(MCU)中。
但相比MCU,DSP的运算处理速度显然较MCU 快许多。
原因就在于,DSP内部结构设计远远优于MCU。
DSP的特点明显在于下几点:DSP中CPU的处理能力较高,因内部含有多个内存地址,且控制总线也为多条,因此,可分别同时控制多个运算部件工作;DSP中的乘法器与加法器与控制总线性质相同,同样可以同时工作,互不影响,显然为DSP熟悉信号处理运算速度做出了较大贡献;DSP提高CPU速度,还有一个巨大优势,即其中的一些指令可在一个周期完成多种运算,节省处理时间,明显加快了信息处理速度。
DSP在软件开发方面比起MCU,其更易集成化。
DSP自身所具有的易模块化处理的特点,应用起来更加便于工程化管理。
相比之下,MCU则并不具有优势,因其自身特点,导致编程人员必须在编程时与系统的硬件资源相匹配才能进行编程要像DSP一样实现工程化管理则并不是那么容易。
DSP与MCU在调试方面也不尽相同。
MCU的软/硬件调试并不以目标系统的硬件时序相同,而采用仿真器的硬件时序,这样就会造成内存单元资源的一定占用。
1.什么是嵌入式系统?嵌入式系统是嵌入式计算机系统的简称,是一种嵌入在设备(或系统)内部的特定应用而设计开发的专用的计算机系统。
英国电气工程师协会(IEE)从应用角度定义嵌入式是“控制、监视或协助设备、机器、工厂运行的装置”。
从技术角度看,国内普遍认为:嵌入式系统是以应用为中心,以计算机技术为基础。
软硬件可裁剪、适应应用系统对功能、可靠性、成本、体积、功耗严格要求的专用计算机系统。
2.嵌入式系统的特点:专用性、隐蔽性、资源受限、高可靠性、实时性、软件固化专用性:嵌入式系统与具体应用紧密结合,具有很强的专用性。
隐蔽性:嵌入式系统通常总是非计算机设备(系统)中的一部分,它们隐蔽在其内部,不为人知。
资源受限:嵌入式系统通常要求小型化、轻量化、低功耗及低成本。
高可靠性:嵌入式系统大多面向控制应用,系统的可靠性十分重要。
实时性:嵌入式系统广泛应用于过程控制、数据采集、通信传输等领域,承担着测量、报警、控制、调节等任务。
软件固化:嵌入式系统是一个软硬件高度结合的产物。
3.嵌入式系统的组成和分类:嵌入式系统的逻辑组成:嵌入式系统与通用计算机一样,也是由软件和硬件组成,硬件的主体由中央处理器和存储器组成。
它们通过输入/输出(I/O)接口和输入输出设备与外部世界联系,并借助总线相互连接,这些硬件连同嵌入式软件一起构成完整的嵌入式系统。
1)处理器能按照指令的要求高速度完成二进制数据算术和逻辑运算的部件称为“处理器”。
处理器又称为计算引擎,由运算器、控制器、寄存器、高速缓冲存储器等部件组成。
由于采用微米级的半导体加工工艺,人们又称为微处理器,目前所有的处理器都是微处理器。
有些嵌入式系统会包含多个处理器,它们各有其不同的任务,负责运行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的主处理器称为中央处理器(CPU),其余的都是协处理器,如数字信号处理器(DSP)、图形处理器、通信处理等嵌入式系统CPUCPU的子长有4位、8位、16位、32位、64位之分。
浅谈对嵌入式系统的理解
信息学院16级计算机应用技术研究生 陶金洪 学号:1623100005
摘要:嵌入式系统在日常生活中已得到广泛的应用,本文从嵌入式系统的概念、嵌入式微处
理器以及嵌入式系统的操作系统等方面浅谈对嵌入式系的理解。
关键词:嵌入式系统 操作系统 嵌入式微处理器
引言:随着社会的迅速进步,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极大地改变了
人们的生活模式。人们到处可以见到电子设备的存在,而几乎所有的电子设备中都包含着嵌
入式系统。嵌入式应用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经过本学期对嵌入式系统的学习加
深了我对它的了解。
一、 嵌入式系统的概念:
国际电气与电子工程师协会将嵌入式系统定义为:嵌入式是用于控制、监视或者辅助操
作机器和设备的装置。而国内通常将它定义为:嵌入式系统是以应用为中心,以电子技术和
计算机技术为基础,并且软硬件可裁剪,适用于应用系统对功能、可靠性、成本、体积、功
耗有严格要求的专用计算机系统。
从两种定义中我们不难看出国内的定义直接的体现了嵌入式系统的嵌入性、专用性、计
算机特性的基本要素和特征。从定义中可以知道嵌入式系统它一般是由嵌入式微处理器、外
围硬件设备、嵌入式操作系统以及用户应用程序等部分组成,用于实现对其他设备的控制、
监视或管理等功能。嵌入式系统不同于PC系统,它包括硬件和软件两部分。硬件包括处理
器/微处理器、存储器及外设器件和I/O端口、图形控制器等。软件部分包括操作系统软件
和应用程序编程。有时设计人员把这两种软件组合在一起。应用程序控制着系统的运作和行
为;而操作系统控制着应用程序编程与硬件的交互作用。由于嵌入式系统是针对特定用途、
应用于特定环境下,所以它不同于通用计算机系统。同样是计算机系统,嵌入式系统是针对
特定应用而设计的“专用系统“它的硬件和软件都必须高效率的设计,量体裁衣,去除冗余,
力争在较少的资源上实现更高的性能。
二、 嵌入式微处理器
嵌入式系统的核心是嵌入式微处理器。嵌入式微处理器是由通用计算机中的CPU演变
而来的。它具有32位以上的处理器,具有较高的性能。但与计算机处理器不同的是,在实
际嵌入式应用中,只保留和嵌入式应用紧密相关的功能硬件,去除其他的冗余功能部分,这
样就以最低的功耗和资源实现嵌入式应用的特殊要求。主要的嵌入式处理器类型有
Am186/88、Power PC、MIPS、ARM系列等。其中X86系列由于和PC体系软硬件兼容,基
于传统,很多工业控制场合都广泛使用;而ARM系列,由于其成熟可靠的体系结构、日益
低廉的成本和广泛配套的软件体系,在近年来被广泛的用于移动设备上。
嵌入式微处理器对实时多任务有很强的支持能力,能完成多任务并且有较短的中断响应
时间,从而减少内部的代码和实时内核心的执行时间,具有功能很强的存储区保护功能。这
是由于嵌入式系统的软件结构已模块化,而为了避免在模块之间出现错误,需要设计强大的
存储区保护功能。嵌入式微处理器的功耗很低,尤其是用于便携式的无线及移动的计算和通
信设备中靠电池供电的嵌入式系统更是如此,如需要功耗只有mW甚至μW级。
三、 嵌入式操作系统
嵌入式操作系统EOS(Embeddcd Operating System)是一种与我们平时使用的Windows
很类似的多用途软件。嵌入式操作系统实现分配其软、硬件资源,完成调度工作并协调控制
并行处理,处理中断、调度工作任务,同步机制、文件处理等功能。嵌入式操作系统最突出
的特点在于多任务处理、实时高效性、专用性、强实时性、稳定性、环境适应性、软件固态
化等特点。
常用的嵌入式操作系统有:源码开放的Linux、微软的WinCE、Palm公司的PalmOS和
uCJinux。其中嵌入式Linux操作系统是Linux工作小组组织开发的一种开放源码、内核可裁
剪、功能强大的最具有潜力的嵌入式操作系统。Linux操作系统是目前功能强大、设计完善
的操作系统之一,对标准Linux经过小型化裁剪处理之后形成的嵌入式Linux操作系统,只
有几KB或者几MB大,非常容易固化在单片机或处理器的存储芯片中,适合于特定嵌入式
应用场合,同时它还具备模块化程度高、源码公开、支持广泛的硬件并且安全性可靠性好等
特点。
四、 总结
目前嵌入式系统的应用已经渗入到生活中的各个方面,对人们的生活起着越来越重要的
作用。 相信随着科技的进步,生产工艺以及人们科技素养的进一步提高,嵌入式产品必将
在人们生产生活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通过一学期的学习,我了解了嵌入式系统的概念以及基本的设计过程。但在实践性上非
常的欠缺,如果能够做个比较有意义的嵌入式小系统,我想这会对想学好这门课的人有个更
深刻的理解。
参考文献
[1] 魏 忠, 蔡 勇, 雷红卫. 嵌入式开发详解 [M]. 北京: 电 子工业出版社, 2013
[2] 李中奇,张冬波,罗文俊. 嵌入式Linux系统中触摸屏控制的研究与实现[J]. 工业控制计算
机. 2005(02)
[3] 陈长顺,管希萌,洪伟,朱凌,王刚. 嵌入式技术研究进展[J]. 扬州教育学院学报. 2009(03)
[4] 王莉,周伟. 基于ARM的嵌入式Web服务器设计[J]. 计算机工程与应用. 2012(14)
[5] 路后兵. Xilinx FPGA的嵌入式系统开发过程[J]. 单片机与嵌入式系统应用. 2012(11)
[6] 宁宝军,张勇. 嵌入式系统关键技术分析与开发应用研究[J]. 信息系统工程. 2015(05)
[7] 荣国平,刘天宇,谢明娟,陈婕妤,张贺,陈道蓄. 嵌入式系统开发中敏捷方法的应用研究综
述[J]. 软件学报. 201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