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环保纪录片《家园》观后感
- 格式:docx
- 大小:17.82 KB
- 文档页数:4
《家园》观后感《<家园>观后感》在观看完《家园》这部纪录片后,我的内心久久不能平静。
影片中展现的地球的美丽与伤痕,让我对我们所生活的这个星球有了更深的认识和思考。
影片开篇,那一幅幅壮丽的自然景观令人叹为观止。
广袤无垠的草原,成群的野生动物自由奔跑;湛蓝深邃的海洋,波涛汹涌,孕育着无尽的生命;雄伟的山脉,云雾缭绕,仿佛是大地与天空的连接桥梁。
这些画面让我深切感受到地球的美丽与神奇,它是一个充满生机与活力的家园。
然而,随着影片的推进,我看到了地球所面临的严峻挑战。
过度的砍伐导致森林面积急剧减少,曾经郁郁葱葱的森林变得满目疮痍。
那些被砍伐的树木,不仅仅是植物,它们是许多动物的栖息地,是地球的“肺”。
森林的减少,使得二氧化碳的吸收能力下降,加剧了全球气候变暖。
同时,动物们失去了家园,物种灭绝的速度令人揪心。
工业化的快速发展,带来了大量的污染。
工厂排放的废气让天空变得灰暗,污水让河流变得污浊不堪。
曾经清澈见底的小溪,如今散发着刺鼻的气味;曾经可以直接饮用的井水,现在却充满了有害物质。
这不仅影响了人们的生活质量,更威胁到了整个生态系统的平衡。
人口的快速增长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
越来越多的人需要消耗更多的资源,土地被过度开发用于建设城市和农田。
这导致了生态空间的压缩,许多生物的生存空间受到了严重威胁。
而且,为了满足不断增长的粮食需求,大量使用化肥和农药,这进一步破坏了土壤的质量和生态环境。
影片中还提到了能源的消耗问题。
对化石能源的过度依赖,使得能源储备日益减少,同时也排放了大量的温室气体。
而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和利用虽然在不断推进,但还远远不够。
我们需要加快能源转型的步伐,才能为地球的未来提供可持续的能源保障。
看着这些画面,我不禁陷入了深深的反思。
我们常常把地球当作是一个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资源宝库,却忽略了它也是一个需要呵护和关爱的生命共同体。
我们在追求经济发展和生活便利的同时,是否应该更多地考虑到地球的承受能力?我们每一个人的日常行为,看似微不足道,但累积起来却对地球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纪录片《Home》观后感一、简介《Home》是一部由法国摄影师雅克·洛克、编剧坎迪斯·卡鲁等人合作拍摄的纪录片。
该片于2009年上映,以生动而震撼人心的镜头,展示了地球家园的美丽、脆弱和珍贵。
观看《Home》让我深深地反思了我们与地球之间的关系,激发了我对环境保护的重要性的认识。
二、挑战与警示《Home》以空中摄影的形式,展示了地球各个角落壮丽的风景,比如苏丹尼亚沙漠中的沙丘、冰岛上的火山和菲律宾的珊瑚礁。
片中还揭示了随着人类活动的不断发展,地球所遭受到的严重破坏。
我们对自然资源的滥用、大规模的森林砍伐、化石燃料的过度使用等行为正逐渐改变了地球的物理和生态平衡。
纪录片给人们敲响了警钟,提醒我们危机已经迫在眉睫。
片中展示的冰川融化、干旱、洪涝和森林火灾等自然灾害是我们过度开发和污染的结果。
这些灾难已经显著地影响着世界各地的人们。
因此,我们必须改变我们的生活方式,采取可持续的方法来保护地球。
三、人类活动的影响纪录片《Home》让我更加深入地理解了人类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人类的发展和技术进步虽然为我们带来了舒适和便利,但也对地球环境造成了全球性的破坏。
首先,大规模的森林砍伐威胁着地球上的生态系统。
片中提到,全球有四分之一的动植物种类生活在森林中。
然而,为了获得木材和开发土地,我们每年砍伐了数百万英亩的森林。
这种破坏导致了许多物种的灭绝和生态系统的崩溃。
其次,化石燃料的使用不仅导致了大量的空气污染,还加剧了全球变暖的问题。
纪录片中提到,由于工业化和交通运输的发展,温室气体的排放量大幅增加,造成了全球气候变化的加速。
这导致了海平面上升、冰川融化和极端天气事件的增加,给人类社会和生态系统带来了巨大的威胁。
再次,过度捕捞和污染对海洋生态系统造成了严重破坏。
全球上百亿的人依赖海洋提供的食物和经济资源。
然而,过度捕捞和污染导致了多种鱼类和其他海洋生物的灭绝。
纪录片中展示了人类活动对海洋生态系统的破坏,以及这种破坏对生态系统和人类社会的影响。
观看纪录片《家园》有感哎,说真的,最近看了个纪录片叫《家园》,本来以为是那种很严肃,画面灰蒙蒙的环保片,结果……还挺好看的!就是那种看完之后,心里五味杂陈,又有点想哭,又忍不住想笑的那种。
为啥呢?因为它拍得太真实了!那些壮丽的自然景色,看得我啊,恨不得立刻放下电脑,买张机票飞过去!尤其记得有个镜头,拍的是一群企鹅在冰川上,扭着屁股,一摇一摆地走,那憨样儿,我当时就乐了,差点笑出声来,我妈还问我咋了,我说你看企鹅!企鹅那小短腿,那笨拙的步伐,跟我家隔壁老王走路一个样!老王啊,是个修理工,整天穿着脏兮兮的工作服,手里拿着工具箱,走路也跟企鹅似的,晃晃悠悠的,步伐很稳但就是很慢,每次我妈叫他帮忙修个灯,他都说:“哎,这就来!这就来!”然后磨磨蹭蹭半天,就跟那企鹅在冰川上挪动似的。
讲真,这纪录片里展现的动物世界,比我以前看的那些动物世界节目有趣多了!那些动物,不是在镜头前刻意摆pose,而是真真实实地生活着,你看着他们吃喝拉撒睡,就感觉,嗯,这才是真正的生命力!对比一下我家的猫,美短,一只死傲娇!每天除了吃睡就是睡,偶尔还赏赐我几根毛,那眼神,就跟纪录片里那些凶猛的猎豹看着猎物似的,充满了不屑,嗯,它可能是觉得我是它的猎物吧。
我家的猫跟纪录片里的动物,这差距简直是巨大的。
然后,纪录片里那些美丽的风景啊,看得我心都醉了。
广袤无垠的草原,碧蓝清澈的海洋,还有那高耸入云的山峰……我当时就在想,我要是能去这些地方旅游一次,那该有多好!想起前年我去了趟云南,也是为了看风景,具体说是去玉龙雪山。
那次旅游,我的感受就完全不一样了。
人山人海,挤满了游客,拍照的,喊叫的,到处都是人!我费了好大劲才找到一个相对清净的地方,拍了几张照片,结果全是人头!那种感觉,跟纪录片里的那种静谧的自然美,完全是两回事!哎,真是对比太强烈了!所以说,看完《家园》之后,我感觉有点复杂。
一方面被震撼了,被这地球的美景和生命的顽强深深打动;另一方面,又有点沮丧,因为我知道,这些美丽的景色正在逐渐消失,那些可爱的动物也面临着生存威胁。
纪录片《家园》观后感700字纪录片《家园》观后感700字导语:人类的生存已有20万年,聪明的人类在20万年改变了这个地球的面貌,接下来为大家介绍纪录片《家园》观后感700字文章,仅供参考!纪录片《家园》观后感700字地球的存在已有46亿年的历史,在这个奇迹又美丽的世界。
人类的生存已有20万年,聪明的人类在20万年改变了这个地球的面貌。
在看了这部《家园》电影之后,让我真正了解到地球在短短几百年之内多种生物已绝种了。
电影的开始是把地球最美丽的一面展现给我们,表现出一种生态平衡的完美性。
接着就是人类的出现和肆无忌大的扩张。
消失的绿地,融化的冰川,以及多种动物面临的灭绝危机。
温度不断上升,许多地方将遭遇旱灾、饥荒。
森林被砍伐,就像电影里面所说的“森林的多样性被单一品种的棕榈取代”科学越来越发达,工厂也逐渐增多,空气也越将被污染。
人类的需求是无底的炉子,需要更多的燃料,石油终有一天会被采完,以后我们将要面临着怎样的灾难,到2050年会有2亿人沦为难民。
现在,重要的不是我们失去什么?而是我们还拥有什么?更需要的是一种保护的理念和行动。
对未来悲观的预期,我们更需要乐观扎实的行动,而这样的行动才能让我们的未来更幸福而生活。
纪录片《家园》观后感700字最近比较热门的一部环保电影《家园》,昨晚终于昨晚目睹了。
导演和摄影师以无可挑剔的视觉和镜头,以极具震撼力的时事给人类以警示。
开始是把地球最美丽的一面展现给我们,表现出一种生态平衡的完美性。
接着就是人类的出现和肆无忌惮的扩张。
摄影师基本上采用航拍的的方法去俯视这个千疮百孔的家园。
从这个视觉看到拥挤的街道,消失的绿地,融化的冰川,被虐待的动物以及……这些都是人类的杰作。
让我们识得庐山真面目。
旁白者定位于地球母亲的高度树立了一种主人翁的姿态,看到地球已经如此孱弱,我们怎能不动心?就像片中所说的,重要的不是我们失去什么,而是我们还拥有什么。
更需要的是一种环保理念和行动。
少浪费点时间在KTV,在酒席饭桌,在奢侈品店,定下心来看看这类的纪录片,告诉自己,你所需关注的还有自己所在的这个环境,这个地球,尽自己所能,善待它一点。
《家园》观后感在绿色化学课上,我们观看了环保纪录片《家园》。
本片以无可挑剔的视觉和镜头,以极具震撼力的画面给人类以警示。
影片开始先是把地球最美丽的一面展现给我们。
地球不断发展,从尘埃慢慢演变成一个拥有各种各样生命的星球,表现出一种生态平衡的完美性。
从古细菌到蓝藻,原始的地球开始被慢慢净化,氧气开始充沛。
从植物到动物,生命的多样性开始显现,地球开始热闹而富有生机。
海洋、湿地、森林、河流……地球的生态环境的多样承载了其千姿百态的生命奇迹。
我们对它们的了解有多少,每一天都有许多新的物种被发现,而比起极其丰富的地球生命资源来说,我们看到的只是冰山一角。
可以说地球是一个奇迹的星球。
但紧接着就是人类的出现和肆无忌惮的扩张。
地球花费将近40亿年的时间所建立起来的生态平衡,因为人类的出现的二十万年以来,不再井然有序。
我们利用自己的聪明才智,不断向地球索取自己生存所需要的一切,而且越来越变本加厉,为此,我们已经付出了高昂的代价。
片中最让我记忆深刻的是“温室效应”的不断恶化,上帝将毒害大气层的碳囚禁在地壳,而人类却又亲手打开潘多拉盒子,海平面的上升,不仅对我们自身的生存造成严重的影响,而且还时刻威胁着其他生物的生存。
但这仿佛还不够,人类还要制造出农药,聚乙烯来加速自己的灭亡。
人类一点点将地球毁灭,并且将人类自己也一步步送进坟墓。
《家园》是法国生态学家、著名摄影师扬•阿尔蒂斯-贝特朗(Yann Arthus Bertrand)的杰作,是他那对人类、对地球那宏大的悲悯心的结晶。
20年来,贝特朗坚持不懈地在空中拍摄地球生态的变化。
而《家园》就是他经历了15年的准备,经过18个月共217天,穿越54个国家,120个拍摄点的拍摄之后诞生的。
有人说,《家园》展现的是美国人的理性和法国人的感性,堪称完美。
在这里我不想评论本片的艺术性和文学性,我也有感性和理性想表达。
感性是指我们要以一颗包容之心、一颗悲悯之心去对待我们的地球母亲。
家园纪录片观后感多篇家园纪录片观后感16月5日,地球环境日,地球已追不上人类的欲望。
一部大型环保纪录片《家园》在全球上映。
其上映的场合不止在传统的影院、剧场,还有互联网。
这使得这部《家园》转瞬间传遍全球每个角落。
在第一时间看到了这部《家园》,感觉或许只有两个字可以形容:震撼!人类欲望的无节制膨胀、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地球生态的被破坏,这早已不是新鲜的话题。
各种各样的资料、图片、书籍、电视电影片也早已层出不穷。
然而,何以看了《家园》仍感深深震撼?那是因为片中通过航拍而产生的那种从未有过的对那伤痕累累大地的俯视效果,那以独特女声配以直白解说而产生的直指内心的揭示,还有那以咏叹吟诵般的音乐产生的震荡。
《家园》是法国生态学家、著名摄影师扬?阿尔蒂斯—贝特朗的杰作,是他那对人类、对地球那宏大的悲悯心的结晶。
据说,20年来,贝特朗坚持不懈地在空中拍摄地球生态的变化。
而《家园》就是他经历了15年的准备,经过18个月共217天,穿越54个国家,120个拍摄点的拍摄之后诞生的。
可以想象,片中那一个个精美的镜头,那一句句隽永的解说,都是他和他的团队心血的结晶。
他坦言,"这部纪录片的最大特点就是没有新鲜,没有任何事情不是已知的,不是被人类了解的",而问题只在于,"我们知道一切,但我们不去正视一切,不去相信一切,而现在摆在全人类面前的问题就是行动,我们仅有10年去改变我们的生活方式,转瞬即逝,并且我们也不知道最后是不是能成功,但我们必须这么做,也必须在这一切之前让大家明白,我们抗争的究竟是什么。
"贝特朗和他的合作者为这部片子确立的核心理念便是:"当我们耗尽自然遗产之后,必须面对的是什么?"当然,《家园》展示的远不止是贝特朗那法国人式的澎湃激情。
出于可信度的考虑,为《家园》撰写的所有评论,由诺贝尔和平奖获得者戈尔和美国著名的环保学者莱斯特?布朗阅读、审定。
环保专家们为贝特朗提供了详细的最新数据。
观看纪录片《家园》有感上周六晚上,我窝在沙发里,抱着我的巨型抱枕,准备看个纪录片放松一下。
本来想随便看看什么动物世界之类的,结果不小心点开了《家园》。
说实话,一开始我还有点抗拒,觉得这种环保主题的片子估计会很沉闷,画面灰不溜秋的,解说词也一本正经,看完还得让我反思人生啥的,想想就烦。
但架不住我手已经点了播放键,所以只能硬着头皮看下去。
没想到,这纪录片还真挺有意思的,画面拍得超级美!那些壮丽的自然景色,简直让我下巴都要掉下来了。
尤其记得有个镜头,记录的是一群海豹在冰面上嬉戏,小海豹们滚来滚去的,胖乎乎的,特别可爱。
我当时就忍不住笑出声来,感觉自己像个傻子一样,对着屏幕在乐呵。
这画面和我在动物园看到的海豹完全不一样啊,动物园里的海豹感觉都蔫儿了吧唧的,没精打采的,估计是天天吃饲料吃腻了。
而纪录片里的海豹,在一片洁白无垠的冰原上自由自在,那感觉,跟我的猫在家里的快乐程度简直一个天一个地。
我家那只猫啊,平时就喜欢窝在阳台上晒太阳,懒洋洋的,活脱脱一个大爷。
它有一次差点掉下阳台,把我急得差点没背过气去,那感觉就像纪录片里看到冰川融化一样,心里慌得不行。
想到这里,我和它之间那点猫毛飞扬的日常琐事,和纪录片宏大的环保主题相比,就显得微不足道了却又是真实存在的。
然后纪录片就开始展现一些令人担忧的事情:冰川融化,森林砍伐,污染严重……看得我心里有点沉甸甸的,不过还好,画面依然很美,那些景色太震撼了,以至于那些不好的东西,我看着看着就有点麻木了,然后又沉迷于那些漂亮的画面。
就像我以前去云南旅游,一路上的美景让我完全忘记了旅途的劳累,尽管我全程做了好几天的硬座火车,屁股都坐疼了。
看完纪录片后,我坐在沙发上愣了好久。
说实话,那些环保理念我听得耳朵都起茧子了,但纪录片拍得真不错,那些画面太有冲击力了,让我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地球的美丽和脆弱。
我琢磨着,以后要尽量节约用水用电,少开车,多坐公交,还能再少吃点肉,为环保事业贡献自己的一份微薄之力吧,当然,前提得先把我家的猫好好伺候着,毕竟它才是家里的小皇帝。
纪录片《家园》观后感700字导语:人类的生存已有20万年,聪明的人类在20万年改变了这个地球的面貌,接下来为大家介绍纪录片《家园》观后感700字文章,仅供参考!纪录片《家园》观后感700字地球的存在已有46亿年的历史,在这个奇迹又美丽的世界。
人类的生存已有20万年,聪明的人类在20万年改变了这个地球的面貌。
在看了这部《家园》电影之后,让我真正了解到地球在短短几百年之内多种生物已绝种了。
电影的开始是把地球最美丽的一面展现给我们,表现出一种生态平衡的完美性。
接着就是人类的出现和肆无忌大的扩张。
消失的绿地,融化的冰川,以及多种动物面临的灭绝危机。
温度不断上升,许多地方将遭遇旱灾、饥荒。
森林被砍伐,就像电影里面所说的“森林的多样性被单一品种的棕榈取代”科学越来越发达,工厂也逐渐增多,空气也越将被污染。
人类的需求是无底的炉子,需要更多的燃料,石油终有一天会被采完,以后我们将要面临着怎样的灾难,到2050年会有2亿人沦为难民。
现在,重要的不是我们失去什么?而是我们还拥有什么?更需要的是一种保护的理念和行动。
对未来悲观的预期,我们更需要乐观扎实的行动,而这样的行动才能让我们的未来更幸福而生活。
纪录片《家园》观后感700字最近比较热门的一部环保电影《家园》,昨晚终于昨晚目睹了。
导演和摄影师以无可挑剔的视觉和镜头,以极具震撼力的时事给人类以警示。
开始是把地球最美丽的一面展现给我们,表现出一种生态平衡的完美性。
接着就是人类的出现和肆无忌惮的扩张。
摄影师基本上采用航拍的的方法去俯视这个千疮百孔的家园。
从这个视觉看到拥挤的街道,消失的绿地,融化的冰川,被虐待的动物以及……这些都是人类的杰作。
让我们识得庐山真面目。
旁白者定位于地球母亲的高度树立了一种主人翁的姿态,看到地球已经如此孱弱,我们怎能不动心?就像片中所说的,重要的不是我们失去什么,而是我们还拥有什么。
更需要的是一种环保理念和行动。
少浪费点时间在KTV,在酒席饭桌,在奢侈品店,定下心来看看这类的纪录片,告诉自己,你所需关注的还有自己所在的这个环境,这个地球,尽自己所能,善待它一点。
家园观后感600字范文7篇家园观后感600字篇1今天我看了纪录片《家园》,它让我感到震撼!地球经过四十亿年的漫长演变,变成一个物种繁多、资源丰富、奇特美丽的蓝色星球。
然而,自人类出现以来В我们只用了二十万年的时间,便将地球的宝贵资源消耗殆尽。
珍稀物种灭绝,原始资源奇缺,污染日益严重,人类以及地球的明天将何去何从?人类自私,贪婪,狂妄,为了满足自己的享受,对大自然疯狂索取。
不但打破了自然的平衡,还打破了自己的秩序。
人类开矿,战争,无时不刻不在挑战自然的和谐和自己的平等秩序。
把地球伤害得遍体鳞伤,把人分成三六九等。
人类的富贵凌驾于自然之上,他们目空一切,不断挑战自然的底限,不断在死亡的道路上狂舞。
人类为了自己几十年的享受可以牺牲数以计万人的生命,为了自己的幸福而剥夺别人的幸福。
人类的历史是一部战争史,人与人之间是不共戴天的关系,视生命如草菅。
人的贪婪是无止境的,他们想拥有一切,为此肆意掠夺。
人的狂妄也是无以复加的,妄想自己是宇宙的主人,无视别人的存在,唯我独尊。
他们将地球破坏殆尽。
人类把最大的生产力都用在了对资源的掠夺上,人成了政治的牺牲品。
石油的泛滥导致能源大战,粮食也遭殃了,一半的粮食用来饲养和加工生物燃料。
这些活动导致了水的污染,气候变暖,冰川融化,海水上涨,陆地减少,地球的灾难已经来临,你我都是罪魁祸首和灾难的受难者!!看了《家园》,只有一个字美。
美得令人自卑,美得令人心痛。
对于一个整天在钢筋水泥的城市角落里患得患失的人来说是自卑。
对于人类糟蹋自己家园的行为是心痛。
家园观后感600字篇2前几天,我看了一部法国纪录片《家园》,看完后,感触很深,有许多想法。
这部纪录片的开头,旁白者定位于地球母亲,就点名了中心,她是这么说的:“请听我说,你跟我一样,是智人。
是一个有智慧的人。
生命是宇宙的奇迹,出现于约四十万亿年前,而我们人类只有二十万年的历史,但是生命却破坏了,地球生命赖以生存的平衡。
请细听这个不寻常的故事,你的故事,然后决定你就应做些什么。
纪录片《家园》的观后感作为一部令人深思的纪录片,《家园》深入探索了人类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复杂关系,引发了我对地球未来的思考与反思。
通过在互联网上学习关于这部纪录片的内容,我对其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下面将分享我的观后感。
首先,令我印象深刻的是《家园》的出色拍摄技巧和引人入胜的叙事方式。
影片精心捕捉了各种令人惊叹的画面,无论是广袤的大自然景观还是被人类活动所改变的城市环境,每一帧都展现出美丽与震撼。
摄影师们通过精湛的技巧将这些画面呈现得栩栩如生,让观众仿佛身临其境,感受到地球的壮丽与无限可能。
其次,纪录片通过展示不同地区的人们与自然环境的互动方式,揭示了人类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从大规模的环境破坏到小型社区的可持续发展实践,影片展示了人类在建设和保护家园方面的积极努力。
然而,它也提醒我们,我们必须更加谨慎地处理我们与自然的关系,以确保地球的可持续发展。
更令我难以忘怀的是,纪录片通过真实而动人的故事,让观众与片中的人物建立了情感连接。
那些为了保护家园而奋斗的人们展现出了无与伦比的勇气和坚持。
无论是在面对自然灾害的挑战,还是在追求环境正义的道路上,他们都展示出了非凡的意志力。
这些故事激励着我,让我深思自己在保护地球方面的责任与行动。
纵观全片,《家园》不仅仅是一部关于环境问题的纪录片,更是一次深入思考人类与地球共同生存的探索。
它提醒我们地球的宝贵,也呼唤着每个人为保护和改善家园而努力。
在这个世界日益变化和环境问题日益严峻的背景下,《家园》让我深感责任重大,并激发了我积极参与环保行动的愿望。
通过观看《家园》,我认识到每个人都有能力为地球创造一个更美好的家园。
无论是节约能源、减少浪费,还是积极参与环保组织和倡导可持续发展,我们的每一个行动都有意义。
只有通过共同努力,我们才能保护和改善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
总之,《家园》这部纪录片通过其精美的画面、深入的探讨以及真实的故事,给观众带来了一次关于人类与自然之间关系的思考和启示。
家园纪录片观后感范文5篇《家园》是法国生态学家、著名摄影师扬阿尔蒂斯-贝特朗(Yann Arthus Bertrand)的杰作,这里给大家整理了一些有关家园纪录片的观后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家园纪录片观后感1前几天观看了纪录片《家园》,感触颇深。
影片开头是以一位故事讲述者的身份,讲述了地球四十亿年的历史与人类二十万年的历史,也深刻地指出人类为了一己之私破坏了四十亿年营造出的平衡。
这部电影深深地拷问着你我:我们应该做什么?接着,影片又以上帝的俯瞰视角,向世人展示了她是如何创造出了这绝美的蓝色星球。
但她却又看着人类一点点将她毁灭,并且将人类自己也一步步送进坟墓。
上帝将毒害大气层的碳囚禁在地壳,而人类却又亲手打开潘多拉盒子,让它来毒害自己的肺,但这仿佛还不够,人类还要制造出农药,聚乙烯来加速自己的灭亡。
“人类的欲望与数量似乎都在无休止的增大。
人类在积极繁殖的同时,剥夺了其他物种存在的权利。
因为人类的存在,现在物种灭绝的速度是正常速度的1000倍;因为人类的存在,海洋将在2050年无鱼可捕;因为人类的存在,北极在随便哪一年的夏天都有可能完全融化,而北极圈各国却早早地投入到了争夺北极航道的斗争中,他们似乎已经迫不及待了。
人类的处境不容乐观,地球变得越来越热,海平面越来越高,那么,马尔代夫、东京、纽约、甚至于广州…它们将要怎么办?环境问题没有疆界,更不要以为他离我们很远,未来并不遥远,只是要看我们选择怎样的未来。
狂热的科学家、军事家、政治家们或是对于数字十分感兴趣的人很多,可是他们却没有注意到这样一组数据,以现在的增长速度,本世纪人口总数将达到90亿;全球花在军备上的资金是援助发展中国家的12倍;每天有5000人因引用受污染的水而死亡;十亿人在饥饿边缘挣扎,而全球一半谷物用以喂养牲口或作饲料。
每年有一千三百万公顷森林消失,到2050年全球将至少有两亿五千万气候难民。
正如影片所说“要悲观已经太迟。
”,是该有所作为的时候了。
家园观后感家园观后感三篇家园观后感篇1地球的存在已有46亿年的历史,在这个奇迹又美丽的世界。
人类的生存已有20万年,聪明的人类在20万年改变了这个地球的面貌。
在看了这部《家园》电影之后,让我真正了解到地球在短短几百年之内多种生物已绝种了。
电影的开始是把地球最美丽的一面展现给我们,表现出一种生态平衡的完美性。
接着就是人类的出现和肆无忌大的扩张。
消失的绿地,融化的冰川,以及多种动物面临的灭绝危机。
温度不断上升,许多地方将遭遇旱灾、饥荒。
森林被砍伐,就像电影里面所说的“森林的多样性被单一品种的棕榈取代”科学越来越发达,工厂也逐渐增多,空气也越将被污染。
人类的需求是无底的炉子,需要更多的燃料,石油终有一天会被采完,以后我们将要面临着怎样的灾难,到2050年会有2亿人沦为难民。
现在,重要的不是我们失去什么?而是我们还拥有什么?更需要的是一种保护的理念和行动。
对未来悲观的预期,我们更需要乐观扎实的行动,而这样的行动才能让我们的未来更幸福而生活。
家园观后感篇2前几天观看了纪录片《家园》,感触颇深。
影片开头是以一位故事讲述者的身份,讲述了地球四十亿年的历史与人类二十万年的历史,也深刻地指出人类为了一己之私破坏了四十亿年营造出的平衡。
这部电影深深地拷问着你我:我们应该做什么?接着,影片又以上帝的俯瞰视角,向世人展示了她是如何创造出了这绝美的蓝色星球。
但她却又看着人类一点点将她毁灭,并且将人类自己也一步步送进坟墓。
上帝将毒害大气层的碳囚禁在地壳,而人类却又亲手打开潘多拉盒子,让它来毒害自己的肺,但这仿佛还不够,人类还要制造出农药,聚乙烯来加速自己的灭亡。
“人类的欲望与数量似乎都在无休止的增大。
人类在积极繁殖的同时,剥夺了其他物种存在的权利。
因为人类的存在,现在物种灭绝的速度是正常速度的1000倍;因为人类的存在,海洋将在2050年无鱼可捕;因为人类的存在,北极在随便哪一年的夏天都有可能完全融化,而北极圈各国却早早地投入到了争夺北极航道的斗争中,他们似乎已经迫不及待了。
家园观后感600字家园观后感600字范文7篇家园观后感600字篇1今天我看了纪录片《家园》,它让我感到震撼!地球经过四十亿年的漫长演变,变成一个物种繁多、资源丰富、奇特美丽的蓝色星球。
然而,自人类出现以来В我们只用了二十万年的时间,便将地球的宝贵资源消耗殆尽。
珍稀物种灭绝,原始资源奇缺,污染日益严重,人类以及地球的明天将何去何从?人类自私,贪婪,狂妄,为了满足自己的享受,对大自然疯狂索取。
不但打破了自然的平衡,还打破了自己的秩序。
人类开矿,战争,无时不刻不在挑战自然的和谐和自己的平等秩序。
把地球伤害得遍体鳞伤,把人分成三六九等。
人类的富贵凌驾于自然之上,他们目空一切,不断挑战自然的底限,不断在死亡的道路上狂舞。
人类为了自己几十年的享受可以牺牲数以计万人的生命,为了自己的幸福而剥夺别人的幸福。
人类的历史是一部战争史,人与人之间是不共戴天的关系,视生命如草菅。
人的贪婪是无止境的,他们想拥有一切,为此肆意掠夺。
人的狂妄也是无以复加的,妄想自己是宇宙的主人,无视别人的存在,唯我独尊。
他们将地球破坏殆尽。
人类把最大的生产力都用在了对资源的掠夺上,人成了政治的牺牲品。
石油的泛滥导致能源大战,粮食也遭殃了,一半的粮食用来饲养和加工生物燃料。
这些活动导致了水的污染,气候变暖,冰川融化,海水上涨,陆地减少,地球的灾难已经来临,你我都是罪魁祸首和灾难的受难者!!看了《家园》,只有一个字美。
美得令人自卑,美得令人心痛。
对于一个整天在钢筋水泥的城市角落里患得患失的人来说是自卑。
对于人类糟蹋自己家园的行为是心痛。
家园观后感600字篇2前几天,我看了一部法国纪录片《家园》,看完后,感触很深,有许多想法。
这部纪录片的开头,旁白者定位于地球母亲,就点名了中心,她是这么说的:“请听我说,你跟我一样,是智人。
是一个有智慧的人。
生命是宇宙的奇迹,出现于约四十万亿年前,而我们人类只有二十万年的历史,但是生命却破坏了,地球生命赖以生存的平衡。
观看纪录片《家园》哎,最近看了个纪录片叫《家园》,看完之后吧,感觉整个人都……怎么说呢,有点五味杂陈?不是那种看完悲壮史诗后仰天长叹的五味杂陈,而是那种,一边感叹地球真美,一边默默掏出手机下单买方便面的五味杂陈,哈哈!这片子嘛,画面那是相当的震撼,各种奇观异景看得我眼珠子都快掉出来了!那种广袤无垠的草原,一眼望不到边的蓝色海洋,还有那些奇奇怪怪、长得跟科幻电影里似的植物,简直了!我对着电脑屏幕,就差没流口水了。
尤其印象深刻的是一个镜头,拍的是一群企鹅在冰面上笨手笨脚地走来走去,那小短腿扑腾扑腾的,跟我家楼下那只肥猫走路似的,简直萌翻了!我当时就笑了,对着电脑屏幕“噗嗤”一声,差点把喝的奶茶喷出来。
说到肥猫,让我想起我家那只叫“二哈”的猫,它其实一点也不像哈士奇,就一普通橘猫,肥得跟个球似的。
前几天我买了一盒新的猫粮,是那种小鱼干味的,它闻到味道后,那眼神,简直跟片子里那些企鹅在寻找食物的眼神一样,充满了渴望!然后呢,它就开始各种卖萌,先在我脚边蹭来蹭去,再抬头可怜巴巴的望着我,最后干脆直接躺在我脚边,四脚朝天,露出它粉嫩的小肚皮,简直就是一只披着橘色毛的大型嘤嘤怪!为了不让它失望,我只好把新猫粮倒了一点儿,它那吃相,那叫一个风卷残云,看得我都有点心疼,但也忍不住偷笑,真是一只贪吃的小东西。
你看,这纪录片虽然让我看到了地球的美丽和脆弱,但它也让我想到很多身边的小事情,比如我家那只贪吃又可爱的猫咪。
这感觉就像,你一边在思考着人类对环境的巨大影响,一边又忍不住被自家猫的蠢萌行为逗笑。
这种微妙的对比,反而让我觉得,保护环境,其实没有那么遥不可及,它就在我们身边,就像照顾好我的“二哈”一样,需要细心,也需要一点耐心,甚至…还需要一点幽默感,才能坚持下去,你说是不是?总而言之,《家园》这纪录片,强烈推荐!看完之后,记得也观察一下你身边的小可爱,说不定会有新的感悟哦!。
法国环保纪录片《家园》观后感
2009年6月5日,地球环境日,地球已追不上人类的欲望。一部大型环保
纪录片《家园》在全球同步上映。其上映的场合不止在传统的影院、剧场,还
有互联网。这使得这部《家园》转瞬间传遍全球每个角落。
在第一时间看到了这部《家园》,感觉或许只有两个字可以形容:震撼!
人类欲望的无节制膨胀、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地球生态的被破坏,这
早已不是新鲜的话题。各种各样的资料、图片、书籍、电视电影片也早已层出
不穷。然而,何以看了《家园》仍感深深震撼?那是因为片中通过航拍而产生
的那种从未有过的对那伤痕累累大地的俯视效果,那以独特女声配以直白解说
而产生的直指内心的揭示,还有那以咏叹吟诵般的音乐产生的震荡…
《家园》是法国生态学家、著名摄影师扬?阿尔蒂斯—贝特朗的杰作,是
他那对人类、对地球那宏大的悲悯心的结晶。据说,20年来,贝特朗坚持不懈
地在空中拍摄地球生态的变化。而《家园》就是他经历了15年的准备,经过
18个月共217天,穿越54个国家,120个拍摄点的拍摄之后诞生的。可以想象,
片中那一个个精美的镜头,那一句句隽永的解说,都是他和他的团队心血的结
晶。他坦言,"这部纪录片的最大特点就是没有新鲜,没有任何事情不是已知的,
不是被人类了解的",而问题只在于,"我们知道一切,但我们不去正视一切,
不去相信一切,而现在摆在全人类面前的问题就是行动,我们仅有10年去改变
我们的生活方式,转瞬即逝,并且我们也不知道最后是不是能成功,但我们必
须这么做,也必须在这一切之前让大家明白,我们抗争的究竟是什么。"贝特朗
和他的合作者为这部片子确立的核心理念便是:"当我们耗尽自然遗产之后,必
须面对的是什么?"当然,《家园》展示的远不止是贝特朗那法国人式的澎湃激
情。出于可信度的考虑,为《家园》撰写的所有评论,由2007年诺贝尔和平奖
获得者戈尔和美国著名的环保学者莱斯特?布朗阅读、审定。环保专家们为贝
特朗提供了详细的最新数据。因此,有评论说,《家园》展现的是美国人的理
性和法国人的感性,堪称完美。
当然,大千世界,无异不有。即使面对如此严峻的现实,仍然有着不同的
声音。有人说,地球的温度肇因于它绕行太阳的轨道规模及形状、地轴偏向轨
道的角度、放射性衰变及地壳下深埋的重力热,人类不是因素之一;也有人说,
很少有人会因为一件未来有可能发生的灾难而牺牲自己现在的生活质量,因为
这是违反人性的;当然,更有人论证说,正是人的欲望在推动着社会的进步,
让人放弃、哪怕是节制自己的欲望,都无异于饮鸩止渴。
诚然,在造成今日地球"温室效应"的诸多因素中,人类未必是唯一原因,
甚至也可能不是主要原因。就人类对世界的认知而言,对这一现象的探究还刚
刚开始,结论自然不可能准确。然而,有目共睹的事实是,地球正在越来越暖,
由此造成的各种影响正在显现。面对这一变化,作为地球村最有责任的公民—
—人类应该做点什么,而不能旁观,更不应继续造孽。这已经成了越来越多人
们的共识,也是《家园》再次大声疾呼的核心观点。
同样,欲望的确是人类、社会进步的一种动力。许许多多科技发明都是因
满足人类的欲望而推动、而实现的。然而,时至今日,已有越来越多的人认识
到,"一切事物彼此关联"。自然界万事万物都是相生相克,相互关联。任何事
物的衍生、发展都不可能无视他事他物,这就是平衡。一旦打破了这种平衡,
意想不到的变化便会发生,终将给人类自身带来灾难。这正是《家园》所宣扬
的核心观点之一。其实,这也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天人合一理念早已提示了的真
理。
至于追求生活质量是人之天性的看法虽则荒谬,却因其强大的实利价值而
为众多世人固守。其实,即便是眼下人们的生活质量亦已饱受环境污染之苦。
人们正在承受各种各样古怪疾病的折磨,这并不以富裕与贫困为界线。何况,
任何稍有理性的人都会承认,一个人不可能只为自己活着。即使只为自己的后
人考虑,也不应该因为自己的所谓生活质量而让后人们承受那污秽的水质、污
浊的空气,以及因日益提升的海平面而不得不做"气候移民"。人们恢复理性,
以头脑思考、而不再以感官思考,是时候了!
《家园》中倡导的"分享、智慧、节制的生活"特别让人感动。贝特朗认为,
悲观和批判常常无济于事。他说:"我设法把《家园》拍摄成为我们对地球的一
次凝望,希望这是一部有警示意味的电影。不是恐吓人们失去了那50%森林有
多么可怕,而是要人们明白我们该如何对待剩下的一半。同时,我更希望《家
园》能唤起我们心底的爱,建立分享、智慧和节制的生活。"《家园》以融融的
暖意描绘了以色列人用地灌技术在沙漠中种植优质的粮食作物,赞扬了哥斯达
黎加政府成为第一个放弃军队的国家,将全部军费开支用以国民教育和绿色旅
游,展现了韩国通过全民性植树,重建战争中被无情摧毁了的森林,使全国森
林覆盖率达到65%,越来越多的国家和民众开始有节制、可持续、再生地伐木
和捕鱼,通过替代、再生、循环、回收的方式,推动生态环境和国民生活质量
的平衡发展。《家园》试图告诉人们,希望是有的,希望就在于我们的行动。
是的,行动比什么都重要。尤其是在地球早已追不上人的欲望时,我们更
应该早点行动,多点行动!
我们居住的这个蓝色星球已经存在了45亿年,她孕育出来的万千物种长期
一直相互依存。但只有20万年历史的人类,却快速掌控了这个星球并为所欲为,
过度索取资源,打破了亿万年来的固有生态平衡。在《Home》里面,我们了解
到:为了满足日益增长的食物需要,全球一半的谷物用于饲养提供肉类的牲口,
生产1公斤牛肉就需要消耗1万3千升的水;为了生产纸浆而砍伐原始森林大
量种植桉树,生物的多样性被人为破坏,快速生长的桉树,抽干了地下的水分,
快速消耗地球的资源。过去50年,人类对地球的改变,比前面20万年还要多,
令这个美丽的蓝星球千疮百孔:大河断流,资源枯竭;冰川冰冠快速减少,气
温上升,气候反常;森林消失,物种灭绝。
20%的世界人口消耗了80%的地球资源全球军费开支多于援助发展中国家经
费的12倍每天有5千人死于受污染的食水,10亿人没有干净的饮用水10亿人
在饱受饥饿全球超过50%销售的谷物用于喂食牲口与生化燃料上全球40%耕地质
量下降每年有1300万公顷的林地给毁灭1/4的哺乳动物、1/8的鸟类、1/3的
两栖动物濒临绝种,生物品种的死亡率快于自然速度1000倍75%的'渔产品已
耗尽或面临耗尽过去15年的平均温度是有纪录以来的最高冰冠的厚度40年来
减少了40%到2050年,可能导致多达2亿的气候难民。
我们的家,有多美?
杨恩·亚瑟用影像给出了他的答案:
美到令人流泪、美到令人窒息、美到令人惊恐、美到令人无所适从。
在宏大的航拍中,我远望地平线,却望不到半点弧度,才知道我们的地球
是多么的庞大与包容,想要征服他又是多么的可笑——是的,地球不是地理书
上画的那个站满了小人儿的球体,也不是天体物理书上说的那个宇宙中小小的
尘埃——她是我们的母亲,是我们家园,是我们脚下的大地与头顶的天空,是
我们灵魂永恒的故土,是我们的整个世界。
你要美到何时才是终点?
琥珀般的远古火山、翡翠般的森林、珍珠般的湖泊、丝绸般的河流与冰川、
蓝玉般的大海和沁丝般的珊瑚…这是影片的前半部分给我们展现的美景——航
拍,全是航拍,高高的俯视镜头高到让人几乎认不出原本熟悉的景物,一切都
变小了,小到根本无法认出那些在草原上奔驰的、在海面上跃出的、在天空中
飞翔的到底是什么——是的,比起地球的博大,那些自以为高大的生物又算什
么?
是的,我们才是真正的尘埃。
航拍,是本片当之无愧的精魂,也似乎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让人参悟到影片
真正的精髓。
精髓是什么?我们不妨继续看下去:
影片进入后半部分,现代文明粉墨登场——底特律的汽车工厂、布宜诺斯
艾利斯的肉牛市场、太平洋巨轮上的集装箱、迪拜的摩天大楼、中国南方的新
兴工业城、非洲刀耕火种的原始农业、埃及小山般的长绒棉…人类啊!万岁的
人类!这是人类文明演化了几万年的最终成果,这是美国梦的巅峰,是"万物灵
长"的杰作!
纪录片中的音乐是由法国著名作曲家ArmandAmar创作,并由布达佩斯交响
乐团和上海音乐学院打击乐团演绎。影片配乐融汇了蒙古、亚美尼亚、伊朗等
国的吟唱和器乐,犹如冥想般舒缓又带着淡淡哀伤的音乐,以另一种方式,传
达了对地球家园现状的不安及深切怜爱之情。
纪录片《家园》无论画面、音乐、解说都令人叹服,而影片的内容才是最
重要的,值得大家花一点点时间,坐下来静静观看。
看了《家园》,影评只有一个字:美。美得令人自卑,美得令人心痛。对
于一个整天在钢筋水泥的城市角落里患得患失的人来说,是自卑。对于人类糟
蹋自己家园的行为,是心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