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法物权编复习提纲

  • 格式:doc
  • 大小:45.50 KB
  • 文档页数:8

下载文档原格式

  / 21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民法物权编复习提纲

一、物权概述

(一)含义:

物权是指权利人依法对特定的物享有直接支配和排他的权利。

(二)特征:

1. 物权是支配权,以直接支配标的物为内容。

2. 物权是绝对权,又称对世权,指物权的义务人是权利人之外一切不特定的人。

3. 物权具有排他性,即同一物之上不得同时设立两个和两个以上性质和内容不相容的物权。

4. 物权具有有限性,物权优于债权。

5. 物权的客体主要是物,而且是特定物。

6. 物权的设立实行法定主义,即物权的种类、内容、效力、公示方法等均由法律明确规定

而不允许当事人只有创设。

7. 物权为永久性或长期性的权利,只要物存在,所有权就存在;他物权存续期限一般较长。

8. 物权采物上请求的保护方法,当物权人对物的支配早到损害,法律赋予物权人请求返还

原物、排除妨害、消除危害等权利,以恢复物权人对物的圆满支配状态。

(三)基本原则:

1. 物权法定原则

2. 一物一权原则。

(1)一个物权的客体仅为一个物。

(2)一物之上只有一个所有权。

(3)一物之上可以存在两个或者两个以上无不冲突的物权。

3. 公示、公信原则。

(1)公示:指物权的变动必须采取法律要求的方式向社会展示,以获得社会的承认和法律的保护。

(2)公信:指一旦物权变动经过公示,当事人就有理由产生合理信赖,相信公示方法所表现出来的权利人和权利状态是正确的;因信赖这种公示而为的一定行为,即使登记或交付所表现的物权状态与真实的物权状态不相符合,也不能影响物权变动的效力。

(四)物权的客体:

1. 含义:指物权效力所及之对象。

2. 物的特征:有体物、能够为人所支配、有用性、特定化、独立物。

3. 分类:

(1)动产和不动产:以是否能移动以及移动是否会损害其价值为标准。

(2)主物与从物:以一个人所有的两个物各自能否独立发挥作用为标准。

(3)原物与孳息:原物指依其自然属性或法律规定能产生新物的物;孳息指原物所产生的收益,分为天然孳息(依照自然性质)和法定孳息(根据法律关系)。

(五)物权的分类:

1. 所有权和定限物权:根据所有人对标的物支配范围的不同。

2. 不动产物权(不动产所有权、建设用地使用权、土地承包经营权、地役权)、动产物权(动

产所有权、动产抵押权、动产质权、留置权)和权利物权(权利质权):根据物权客体的不同。

3. 主物权(所有权、建设用地使用权)和从物权(抵押权、质权、留置权):以物权是否独

立为标准。

4. 自然权(所有权)和他物权(用益物权、担保物权)

(六)我国《物权法》分类:

1. 所有权:所有人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对其所有的物进行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的权

利,分为国家、集体、私人所有权。

2. 用益物权:指对他人所有物在一定范围内使用、收益的定限物权,分为土地承包经营权、

建设用地使用权、宅基地使用权、地役权。

3. 担保物权:指债权人为了担保债的履行,在债务人或第三人的特定财产上设定的定限物

权,分为抵押权、质权、留置权。

4. 占有:占有人对物在事实上的占领与控制。

(七)物权的效力:指法律赋予物权的强制性作用力和保障力。

1. 排他效力:同一标的物上,不能并存两个或者两个以上性质或内容互不相容的物权,已

存在物权具有排除与之相冲突物权的效力。

2. 优先效力:指统一无上并存两个以上的物权或该物亦为债权给付的标的物时,先设立的

物权优先于后设立的物权,物权优先于债权。

(1)他物权的效力优先于所有权的效力。

(2)用益物权采取“时间在前,权利在先”原则。

(3)成立在先的担保物权一般优于成立在后的担保物权。

(4)用益物权和担保物权成立在先具有优先效力。

(5)所有权、用益物权、担保物权优先于债权。

(6)例外:卖卖不破租赁,经预告登记的债权优先于物权,某些债权优先于物权。

3. 追及效力:物权的标的物不管辗转流落于任何人之手,除法律另有规定,物权人均可追

及物的所在,依法行使物权。

(八)物权的变动:物权的发生、变更和消灭。

1. 发生:物权的设立,为自己设立物权称作物权的取得,为他人设立物权称作物权的设设定。物权的取得:原始取得和继受取得。原始取得指不以他人权利或意思为依据,而是根据法律规定直接取得物权;继受取得指依据他人权利和意思而取得,例如卖卖、赠与。继受取得以继受方式不同,分为转移继受取得和创设继受取得。

2. 变更:广义指物权主体、内容或者客体的变更,狭义指物权内容或客体的变更。

3. 消灭:分为绝对消灭和相对消灭。绝对消灭指物权本身的消灭,相对消灭指物权主体的变更。

4. 变动原因:

(1)基于法律行为而发生的物权的变动:合同、抛弃、遗赠。分为三种模式:意思主义、形式主义和折中主义。

(2)基于法律之外原因而发生的变动:标的物灭失、法定期间的届满、事实行为、法院判决、仲裁裁决或者政府决定。

5. 不动产的登记效力:

(1)物权变动效力。

(2)权利推定效力。

(3)善意保护效力。

6.动产交付:指转移占有,是动产物权变动的公示方法。

(1)简易交付。

(2)占有改定。

(3)指示交付。

(九)物权的保护:依照法律规定恢复物权的圆满状态。

1. 确认无权。

2. 返还原物请求权。

3. 排除妨害权和消除危险权。

4. 恢复原状请求权。

5. 损害赔偿请求权。

二、所有权

(一)含义:指所有人对自己的动产或者不动产,依法享有的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的权利。其中处分权能是所有权最核心的内容,是决定标的物命运的一项重要权能,

也是权利人拥有所有权的根本标志。

(二)特征:

1. 全面性:指所有人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可以对所有物进行概括的、全面的支配。

2. 整体性:指所有权并不体现为占有、使用、收益、处分等各种权利的简单相加,而是整

体性权利。

3. 弹力性:所有权是最完全的权利,所有权人不仅可以自己占有、使用所有物,还可以在

所有物上为他人设置用益物权和担保物权。

4. 永久性:又称永久存续性,指所有权随标的物的存在而永远存续。

(三)限制:

1. 征收:国家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利用公权力强制地、有偿地取得他人财产权利的行为。

2. 征用:国家在紧急状态下,强制使用单位、个人财产的行为。

(四)类型:

1. 国家所有权:

(1)矿藏、水流、海域。

(2)城市土地。

(3)无线电频谱资源。

(4)国防资产。

2. 集体所有权:

(1)农村和城市郊区土地。

(2)宅基地和自留地、自留山。

3. 私人所有权:

(1)合法收入、房屋、生活用品、生产工具、原材料等不动产。

(2)合法储蓄、投资及其他收益。

(3)私人继承权和其他权利。

4. 社会团体所有权:

(1)成员出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