逢涌水闸重建工程初步设计报告

  • 格式:doc
  • 大小:157.00 KB
  • 文档页数:25

下载文档原格式

  / 25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南海区和顺镇逢涌水闸重建工程

设计报告

审定:

审核:

校核:

编写:

二零零四年三月

目录

第一章综合说明 (1)

第二章工程水文与工程地质 (2)

2.1 水文气象 (2)

2.2 工程水文规划 (2)

2.3 工程地质 (3)

第三章工程任务和规模等级 (7)

3.1 工程任务和规模 (7)

3.2 工程等级及设计洪水 (7)

第四章工程总体布置及主要建筑物型式 (8)

4.1 工程总体布置 (8)

4.2 主要建筑物型式 (8)

第五章工程建筑物设计 (10)

5.1 设计依据 (10)

5.2 防渗水力设计 (11)

5.3 闸室结构设计 (12)

5.4 胸墙设计 (14)

5.5 交通桥结构设计 (17)

5.6 外江消力池、内涌反滤段设计 (17)

5.7地基处理 (18)

第六章金属结构设计 (19)

第七章施工组织设计 (20)

7.1施工条件 (20)

7.2 主体工程施工方案及施工设备 (20)

7.3 施工进度计划 (21)

第八章附件 (22)

11.1 附文 (22)

11.2 附图 (22)

第一章综合说明

逢涌水闸位于南海区和顺镇南花郊围1+750桩号处。受益面积6750亩,该工程具有防洪、排水及引水改善水环境等功能。

原逢涌水闸始建于1955年,1990年加建了弧形门,净宽5.0米,长8米。闸底面高程-1.0米。闸身为浆砌石结构,闸顶高程5.84米。工程存在问题是水闸建成运行已久,设施老化,水泥弧形闸门变形,启闭困难,闸门与闸墙漏水严重,原工程设计标准偏低,闸室渗径长度不足,底板高程偏高,外江浆砌石墙有倾斜现象,存在防洪隐患。对水闸进行多次检查,认为该闸经多年运行,表面上看无断裂、错位等现象,但由于建成年份已久,工程老化严重,防洪标准偏低,水闸结构无法满足防洪要求,也与当地的经济发展要求不相适应。研究分析表明,要使逢涌水闸彻底除险,需解决渗径不足的问题,在现有结构基础上进行加固改造,经济上不合算,有鉴于此,对逢冲涌水闸按新标准进行重建。

第二章工程水文与工程地质

2.1 水文气象

南海市地处珠江三角洲中心地带,属季风性亚热带气候,年均降雨量为1460毫米,十年一遇24小时暴雨量为189.8毫米;汛期在4至9月,汛期内降水量约占全年的八成。24小时暴雨资料见表2.1.1。

二十四小时暴雨资料表2.1.1

逢涌水闸位于南海市和顺镇西南涌左岸,根据广东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北江大堤加固工程初步设计报告》中关于芦苞涌、西南涌水面线成果,采用内插法可推算逢涌水闸外江设计洪水位为3.996米。

2.2 工程水文规划

逢涌水闸集雨面积约4.5平方公里,在十年一遇24小时暴雨情况产生的水量为80万立方米,按一天排干的相应流量为9.3立方米/秒。现逢涌水闸净宽5米,闸底板面高程-1.0米,以过流水面高程为0.5米计算,过闸水深1.50米,过闸水头差0.11米,相应流速1.24米/秒。由于该片的引排水全靠逢涌闸,且外

江河床下切,秋冬水位最枯时可达-0.80米,即使春夏季,也会出现-0.27米的低水位,考虑引排水灌溉的需要,将逢涌闸底板面高程由-1.0米降低到-1.50米高程,以利于枯水期引入外江水,同时也可以加大排水过流断面。经核算,新闸在十年一遇24小时暴雨情况下,过闸水头差0.06米,过闸流速为0.93米/秒,属正常流速范围。

2.3 工程地质

岩土工程勘察场地位于南海市和顺镇南花郊围。堤外是南海市逢涌河,堤内是和顺镇内涌,堤内鱼塘、耕地广布。地貌上属于珠江三角洲相冲淤积平原的北部边缘地带,地形开阔平坦。河水水位受潮汐的影响,水位变化较大。

根据“南海市和顺镇逢涌水闸重建工程岩土工程勘察报告”可知:场地地基主要由人工填土(Q s)、第四系三角洲海陆交互相冲淤积层(Q mc)组成。根据钻孔资料,共分成5层,自上而下为:人工填土(Q s)

(1) 筑填土:场地内3孔均有分布。层厚4.80~6.10m,层底高程-0.30~0.90m。土层呈黄灰色、土黄色,主要由粉土(低液限粉土)、碎石、块石、砂砾组成,经压实,已自重固结,为历史堤筑土。

该层取土工样1件(ZK2-1),其主要物理力学指标值为:w=22.8%,e=0.773,w L=28.9%,I p=8.5,I L=0.28,a v1-2=0.291MPa-1,Es=5.86MPa,属中压缩性土层,C=15.0kPa,Φ=4.8°,承载力

基本值f o=188kPa。

该层作标准贯入试验2处,N=5.0击,校正击数N=4.7击。

该层承载力特征值ƒak=130kPa。

第四系三角洲海陆交互相冲淤积层(Q mc)

(2) 淤泥质土:场地内3个钻孔均有分布。层厚0.60~2.40m,顶板埋深4.80~6.10m,顶板标高-0.30~0.90m。土层呈深灰色,流塑,饱和,含有机质。

该层作标准贯入试验3处,N= 4.0击,校正击数N=3.5击。

该层承载力特征值ƒak=70kPa。

(3) 淤泥质粉土(含砂低液限粉土):场地内3个钻孔均有分布。层厚 3.00~4.70m,顶板埋深 6.70~7.20m,顶板标高-1.50~-0.90m 。土层呈深灰色,为淤泥质土与粉砂呈薄层状互层,流塑,饱和,局部含有机质。

该层取土工样1件 (ZK2-2,定名为淤泥质土),w=47.1%,

e=1.223,w L=39.2%,Ip=16.9,I L=1.47,av1-2=0.876MPa-1,

Es=2.36MPa,属高压缩性土层,C=9.38kPa,Φ=4.8°,承载力基本值f o=76kPa。

该层作标准贯入试验3处,N=7~10击,平均8.0击,校正击数N=6.5击。

该层承载力特征值ƒak=85 kPa。

(4) 粉砂(粉土质级配不良粉砂):场地内3个钻孔均有分布。层厚9.20~10.40m,顶板埋深10.20~11.60,顶板标高-5.80~-4.50m 。土层上段呈灰白色、灰黄色,下部呈深灰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