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英语教学设计
- 格式:doc
- 大小:58.50 KB
- 文档页数:12
高中英语阅读课教学设计一、教学任务及对象1、教学任务本节课的教学任务是基于高中英语课程标准,针对英语阅读技能进行专项训练。
通过精选的英文文章,旨在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快速获取信息的能力,以及对文章深层含义的挖掘能力。
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跨文化交流意识,通过阅读不同文化背景的文章,增强学生的文化意识和国际视野。
2、教学对象本节课的教学对象为高中二年级学生,他们已经具备一定的英语基础,能够理解和使用一些基本的英语词汇和句型。
在此基础上,学生将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进一步提升英语阅读水平,为高考英语阅读理解部分打下坚实基础。
此外,考虑到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认知水平,教学内容和活动将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引导他们主动探索和合作学习。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掌握并运用一定的阅读策略,如预测、扫描、精读等,提高阅读效率。
(2)通过阅读不同类型的文章,扩大词汇量,提高对词汇在不同语境中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3)理解文章的主旨大意,把握文章结构,提炼关键信息,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4)学会分析作者的观点和态度,培养批判性思维,提高对文章深层含义的挖掘能力。
(5)提高英语写作能力,能够就阅读文章的主题进行有针对性的写作练习。
2、过程与方法(1)采用任务型教学法,设计丰富多样的课堂活动,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积极互动。
(2)利用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交流沟通能力。
(3)结合现代教育技术,如网络资源、多媒体课件等,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效果。
(4)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激发学生对英语阅读的兴趣,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提高英语学习自信心。
(2)通过阅读不同文化背景的文章,增强学生的跨文化意识,培养尊重和理解不同文化的态度。
(3)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热点问题,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4)在阅读过程中,注重情感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高中英语教学设计优秀案例一、教学任务及对象1、教学任务本教学任务是基于高中英语课程内容,围绕“优秀案例”展开的一堂英语课。
课程旨在通过精选的案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英语综合运用能力,包括听、说、读、写四方面技能,同时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在实际语境中灵活运用所学知识。
2、教学对象教学对象为高中学生,他们已经具备一定的英语基础,能够理解和使用简单的英语进行日常交流,但需要在英语综合运用能力上进一步提高。
此外,学生具有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精神,但在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方面仍有待提高。
针对这些特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潜能。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掌握并运用本节课所学的词汇、短语和句型,如:形容词比较级、条件句等;(2)提高学生的英语听力、口语表达、阅读理解和写作能力;(3)学会用英语描述和分析案例,提高英语思维和表达能力;(4)通过学习优秀案例,培养学生对英语文化的了解和尊重。
2、过程与方法(1)采用任务型教学法,引导学生通过完成具体的任务,提高英语综合运用能力;(2)运用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3)运用比较法、分析法等教学策略,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案例,培养批判性思维;(4)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创设丰富的语言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和自信心,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2)通过学习优秀案例,激发学生对优秀人物的崇敬之情,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3)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热点问题,培养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4)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的意识,尊重和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价值观;(5)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团结协作、互助互爱的精神,形成健康的竞争意识。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关注学生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的全面发展。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使学生在英语学习上取得实质性进步,同时培养他们的综合素质,为未来的学习和发展奠定基础。
《高中英语语法填空》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技能(1)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语法填空的常考考点和清晰的解题思路,掌握分析句子结构的方法。
(2)将句子语法结构分析和句子意义能有机结合去解题。
2.情感态度通过将考点细分逐个突破鼓励学生打破“我不行”的心理暗示,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信心。
3.能力目标通过对考点的细分和总结让学生有更为清晰的解题思路。
二.重点了解语法填空的常考点与解题思路,掌握分析句子结构的微技能。
三.难点将句子语法结构分析和句子意义有机的结合去解题。
四.学生情况学生掌握基本的语法知识。
五.教学与学习过程Step1.介绍语法填空的要求Step2.介绍语法填空的解题思路1.纯空格试题2.给出动词的试题3.词类转换题Step3.介绍语法填空的方法1.根据句子结构,确定词性2.根据上下文意义及语法,确定词性:冠词,代词,连词,介词,谓语动词,非谓语动词,词性变化。
Step4.纯空格试题1.名词前设空:(1)冠词,形容词性物主代词,名词所有格,介词或one,some,any,other等代词(2)常用and,but,or,so等连词(3)缺主语或宾语:名词,代词Step5.给出了动词的试题若是谓语动词,就要考虑时态和语态。
若是非谓语动词,用doing,done,to do等形式。
Step6.词类转换题(1)转换为形容词(2)转换为名词(3)转换为副词Step7.其他常考类型Step8.语法填空做题思路总结。
1.根据语法知识进行填空2.根据逻辑关系进行填空3.根据语片标志进行填空Step9.Let’s practise六作业:完成资料相关练习七.教学反思。
课改论坛球教练郎平和篮球明星乔丹的事迹。
学生通过阅读杂志文章了解郎平和乔丹的非凡成就、主要事迹和精神品质;推断Living Legends的标准并且寻找证据,通过分析、推断和讨论领悟这些体育界传奇人物的精神品质,并以此激励自己。
基于对语篇的分析,笔者提炼出的主题为:Sportsmanship plays an impor⁃tant part in our life,基于该主题的意义的探究包括the achievements,experiences and qualities of Lang Ping and Jordan;the standards of Living Legends以及the inspirations of sportsmanship in our life。
(二)设计基于核心素养的教学目标语言能力目标:学生通过阅读和学习文章内容,应掌握的重点词汇有master、athlete、champion、medals、injury、failure、strength、compete、never lose heart、never give up、determination等;了解郎平和乔丹的非凡成就和主要事迹,学习他们坚持不懈、迎难而上的精神品质,理解体育精神的内涵;学会运用所学词汇表达从郎平和乔丹身上学到的体育精神以及获得的启示。
学习能力目标:学生能够根据杂志中的图片和标题预测文章内容;能够利用思维导图梳理文章结构;能够在小组讨论中学习和领悟体育传奇人物展现的精神品质。
思维品质目标:学生能够借助思维导图梳理语篇中的信息,理解文本内容;能够分析和判断文本信息间的逻辑关系,推断出文中表达的中心思想并找出论据;能够将所学知识迁移至新的情境中,依据Living Legends的标准选出自己仰慕的体育明星,形成个人见解。
(三)设计综合性英语阅读学习活动1.学习理解类活动学习理解类活动主要包括感知与注意、获取与梳理、概括和整合等基于语篇的学习活动。
高一英语教学设计高一英语教学设计引导语:高一英语教学设计,你知道的有多少呢?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推荐的几篇高一英语教学设计范文,希望可以帮到大家。
范文十:高一英语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本课的教学内容是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必修一Module 5 Nelson Mandela—a modern hero 中的阅读部分。
本文主要通过一个普通的黑人Elias 的生平事迹,以及他在接受Nelson Mandela 帮助之前以及之后的生活变化来体现Mandela的高贵品质,以及作为领袖人物的非凡魅力。
经过仔细的阅读课文,我发现本文的重点就是引导学生完全理解课文并在阅读中站在Elias的立场上去感受Mandela的帮助彻底改变了他的命运,即由difficult---hopeful。
而阅读理解的难点就是文中Mandela所说的鼓舞黑人争取自由平等权利的两个长难句。
重难点一确定我的大脑就开始高速运转,怎么突破呢?突破重点比较容易,只要在充分阅读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自主讨论不难实现。
可是难点就真难了,在这样的公开课上,和学生又不熟的情况下,干巴巴的解释?显然不是最好的办法,思来想去,那就降低难点的难度吧。
可是这还不算完,找遍了所有的参考课件,没有哪个里面有这样处理这两句话的练习,在这样的前提下,我只好硬着头皮自己编练习了。
二、教学设计与分析Step 1. Leading in:以Obama访华为切入点,导出关键词black and successfu并提问: Could the black be as successful as Obama in the past?1. 展示图片:白人警察打黑人,有的甚至被殴打致死,但是在曼德拉以及马丁路德金等人的努力下,现在的黑人已经享有了和白人一样的权利。
2. 播放视频:播放曼德拉出狱时的视频,因为视频材料是英文独白,中文字幕的,所以大部分学生可以从中了解到曼德拉的伟大事迹,进而感受到曼德拉为了黑人争取平等权利所付出的代价。
高中英语复习课教学设计Reflection after teaching(教学反思)本节课我通过不同的任务设置,让学生在小组活动中通过合作和探究来完成各个任务,活动既有轻松有趣的中英文谚语互译.优美英文歌曲欣赏和图片讨论活动,又有需要深层思考的单句改错.句型转换和实际练写活动,不同的任务设置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用英语表达的欲望,小组活动在竞赛中进行,使得小组活动既有合作又有竞争,增加了小组活动的有效性。
同时小组竞赛和课堂评价表的非测试性评价手段对学生日常学习过程中的表现、所取得的成绩以及所反映出的情感、态度、策略等方面的发展做出评价,达到激励学生学习,帮助学生有效调控自己的学习过程,使学生获得成就感,增强自信心,培养合作精神的目的。
由于学生的语言基础不扎实,在表达自己的看法和用英语进行讨论时,不时有学生夹杂着汉语,或有的学生不敢大胆说出自己的看法,欲言又止。
这说明,在平时的教学中,我应该多呈现给学生更多的常用句型,让学生掌握常用句型,在让学生进行谈论前,应尽量帮助学生解决语言困难。
在学生进行小组活动时,应尽量给学生更多的帮助,主动了解学生的语言困难。
精编教案--(北师大版)三年级英语上册教案Unit 5Our School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能听、说、认、读playground、garden、teacher’s office、library、canteen等新单词。
2.会运用句型This is my computer/book. That is our playground/garden.来向别人介绍学校校舍的分布情况。
3.能简单说出学校每个场所的不同功能,例如:Go to the garden water the flowers/Go to the playground play the football…技能目标:1.能听懂Let’s do部分中所学的指示语,并能按照指令做出相应的动作。
【教学流程设计】环节一。
热身运动,导入主题Enjoy a group of pictures of robots, and discuss their usage. (industrial robots and household robots) The teacher shows the pictures and students guess what they are, what they do and give their opinions.追问:What is special about Asimove’s robot?Do you think it’s possible for a human-like robot to have feelings? And would it be possible for a human to fall in love with robots?(设计意图)因为这是一个关于机器人的故事,所以在导入部分自然地用机器人的话题导入。
在图片部分,展示了工业用机器人和家庭用机器人甚至最近几年出现的仿真机器人伴侣等。
这些机器人引起了学生的极大兴趣,并且在机器人伴侣这个环节,提问学生这样的机器人是否有情感,人类是否会爱上这种仿真机器人伴侣,这与阅读内容相呼应。
环节二。
阅读前两段,回答三个问题1.Why did the couple bring a household robot in their house?2.What attitude did Claire take towards the idea thatthe robot would go to their house? Why?3.How did Claire feel at the sight of Tony? Why?(设计意图)了解故事发生的背景及女主人公初次听到消息和初次看到机器人的态度,这也为后面处理女主人公感情变化这条主线做好铺垫。
高中英语《写作课》教案教学设计模板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高中英语教材第七册“Writing”章节,详细内容包括:文章结构分析、写作技巧讲解、实践写作训练。
重点学习如何构建清晰的文章结构,运用恰当的写作技巧,以及进行有效的实践练习。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文章的基本结构,能够灵活运用到实际写作中。
2. 学会使用写作技巧,提高文章的表达效果。
3. 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提高写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文章结构的设计与运用,写作技巧的灵活运用。
重点:文章结构的掌握,实践写作训练。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黑板、粉笔。
2. 学具:学生笔记本、教材、写作素材。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篇优秀范文,引导学生分析文章结构,激发学生思考。
2. 新课内容:讲解文章结构,分析写作技巧,举例说明。
a. 文章结构:引言、、结尾。
b. 写作技巧:过渡词、同义词替换、句式变化。
3. 实践练习:根据所学内容,进行课堂写作练习。
a. 分组讨论:小组内讨论写作主题,确定文章结构。
b. 个人写作:学生根据讨论结果,进行独立写作。
c. 互相批改:学生互相交换作品,进行批改和评价。
4. 例题讲解:针对写作练习中的共性问题,进行讲解和指导。
5. 随堂练习:针对讲解内容,进行随堂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文章结构:引言:背景介绍、主题阐述论点阐述、论据支撑2. 写作技巧:过渡词:表示逻辑关系的词汇同义词替换:丰富词汇,避免重复句式变化:多样化句式,提高表达效果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以“我的理想”为题,写一篇不少于100词的短文。
2. 答案:见附件。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学生的掌握程度,以及需要改进的地方。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多阅读优秀文章,积累写作素材,提高写作水平。
同时,可以开展写作比赛,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教学内容中的文章结构分析1. 引言:背景介绍、主题阐述背景介绍:简要介绍与主题相关的背景信息,为读者理解文章主题提供依据。
【导语】教育要使⼈愉快,要让⼀切的教育带有乐趣。
⽆忧考⼩编准备了⾼中英语阅读欣赏课教学设计案例,希望对你有帮助!⼀、案例实施背景任何语⾔的习得和学习都离不开⼤量阅读的实践。
许多教师也意识到⾼中阅读对于学⽣综合语⾔能⼒培养的重要性,⽤尽各种办法来培养学⽣的阅读微技能。
当然这样做的⽬的确实也提⾼了学⽣测试性阅读的能⼒。
如阅读前讲解重点⽣词或词组,阅读中找main idea, 设计不同程度的问题帮助不同层次学⽣理解阅读,呈现表格,运⽤复述,⾓⾊扮演,采访等不同形式来开展阅读任务。
以上虽均衡了话题及功能两⽅⾯,但这些⽅法仍只停留在字,词,句及其他细节的表层理解上。
要想真正让学⽣内化阅读材料,除了表层的理解外,阅读也要关注语⾔⽂字背后的深层理解和⽂化内涵。
这点我们可以从语⽂学习上得到启⽰。
《英语新课程标准》就阅读的知识性和欣赏性上提出了指导思想:语⾔有丰富的⽂化内涵。
英语学习就是要关注说英语国家的历史地理、风⼟⼈情、传统习俗、⽣活⽅式、⽂学艺术、⾏为规范、价值观念等,从⽽加深对世界⽂化的理解。
因此,笔者认为⾼中英语阅读课除了训练测试性阅读之外,需要⼤量的欣赏性阅读材料来补充教学。
教师应该冲破词汇,语法的束缚,在阅读中突出技能渗透的同时,应将课⽂阅读教学提⾼到欣赏性阅读的美学⾼度,真正培养他们的英语学习兴趣。
⼆、教学内容分析教学内容为⾼⼀NSEFC Book 1 Unit 4的reading task。
作为地震内容的阅读补充材料,它是作家Jack London的笔下之作。
以⼀个⽬击者的⾝份,介绍了旧⾦⼭⼤地震的所见所闻所感。
语⾔地道优美,描述性较强。
重点是欣赏阅读中训练略读和查读两⼤阅读微技能,逐步加深对旧⾦⼭地震及细节理解,并对地震中发⽣的⼀切形成⾃⼰的观点看法和情感态度,体会⼈们地震后表现出来的勇敢精神。
本课难点是如何引导学⽣paraphrase 课⽂中的⼏个句⼦如A list of the brave men and women would filla library. A list of buildings undestroyed was now only a few addresses.三、学⽣分析教学对象为⾼⼀学⽣,他们的认知能⼒较初中学⽣有了⼀定的发展,有着更强的求知欲。
高中英语词汇课教学设计一、教学任务及对象1、教学任务本节课的教学任务是以高中英语词汇为核心,通过多样化教学策略,帮助学生掌握并运用英语词汇。
具体包括:引入新词汇,解析词汇含义,通过例句和语境展示词汇用法,指导学生进行词汇练习,提高学生的词汇记忆力和应用能力。
2、教学对象本节课的教学对象为高中学生,他们已经具备一定的英语基础,掌握了一些基本的词汇和语法知识。
但在词汇学习方面,仍存在一定的困难,如词汇记忆不牢、应用不灵活等。
因此,本节课将针对这些问题,采取有效的教学策略,帮助学生提高词汇学习效果。
同时,考虑到学生的个体差异,教学中将注重因材施教,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掌握本节课所教授的高中英语词汇,包括单词的拼写、发音、词性和基本含义。
(2)学会运用词汇进行造句,并能将这些词汇运用到实际语境中,提高英语表达能力。
(3)通过词汇学习,拓展学生的词汇量,为今后的英语阅读、写作和口语交流奠定基础。
(4)培养学生查阅词典、自主学习的习惯,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1)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如情境教学法、任务型教学法、合作学习法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参与度。
(2)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实践等途径,发现词汇学习的规律,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3)组织丰富的课堂活动,如词汇接龙、角色扮演、小组讨论等,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词汇,提高应用能力。
(4)注重课堂反馈,及时发现并解决学生在词汇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提高教学效果。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英语词汇学习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内在动力,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
(2)引导学生认识到词汇学习的重要性,使其明白词汇是英语学习的基础,提高学生对词汇学习的重视程度。
(3)通过课堂互动,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学会与人沟通、交流,增强集体荣誉感。
(4)培养学生具有跨文化意识,了解中外文化差异,尊重不同文化背景,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本文档如对你有帮助,请帮忙下载支持! 高中英语教学设计
课 题: Unit 16 Scientists at Work Franklin’s Famous Kite Experiment (Reading) (Senior English for China Student’s Book 1B) 设计教师: 范红梅 工作单位: 太原进山中学校 联系电话: I. Teaching Contents 教学内容 Unit 16 Scientists at Work (SEFC Book 1B) Reading: Franklin’s Famous Kite Experiment (全日制普通中学教科书(必修)人教版高一英语(下)第十六单元《科学家在工作》的阅读部分《富兰克林的著名风筝实验》) II. Design of Teaching Objectives 教学目标设计(三维目标) 1.Knowledge objectives 知识目标 Make the students master the following words,phrases and sentence pattern.(让学生掌握下列单词、短语和句型。) (1)Important words(重点单词): conduct, charge, shock, prove, tear, fasten, explain, appear (2) Important phrases(重点词组): 本文档如对你有帮助,请帮忙下载支持! do an experiment, a great deal, tie…to…,stop…from… (3)Important sentence pattern(重点句型) Having realised that I could use…,I decided to do an experiment. 2.Ability objective能力目标 Improve the students’ reading ability through reading activities.(通过系列阅读活动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3.Affective objectives 情感价值目标 (1)After Learning the passage, the students are expected to know about some famous scientists and their inventions and train the students’ qualities of science.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了解著名科学家及其发明,培养学生的科学品质。) (2)Enable the students to know the serious attitude towards science.(让学生了解科学的严谨态度。) III. Teaching Important Points(教学重点) 1.Learn the words and phrases listed above. (学习上列单词和短语。) 2.Enable the students to improve their reading compre -hension.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IV. Teaching Difficult Points(教学难点) 1.Understand the following sentence correctly. (正确理解下面句子。) 本文档如对你有帮助,请帮忙下载支持! Having realised that I could use a kite to attract lightning,I decided to do an experiment. 2. How to help the students understand the passage better. (怎样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这篇课文?) V. Teaching Methods(教学方法) 1.Task-based method to make students interested in what they will learn.(任务型教学法) 2. Fast reading to get the general idea of the passage.(略读法) 3. Careful reading to get some detailed information.(细读法) VI. Teaching Aids:(教学辅助手段) 1. A blackboard (黑板) 2. A tape-recorder (收录机) 3. A projector and a computer for multimedia (投影仪、多媒体) VII. Teaching procedures (教学程序) Step I Lead in (3 minutes)(引入,3分钟) 教师活动:呈现四幅学生在实验室作实验的图片让学生观察。 学生活动:Describe what you see in the picture. (描述你在图片中所看到的。) 设计目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主动参与。 Step II pre-reading (3minutes)(读前,3分钟) Today we come to the Reading. It’s about Franklin’s kite experiment. As we all know, Benjamin Frankin is a famous politician. But today we 本文档如对你有帮助,请帮忙下载支持! will read a passage about him as a scientist. We should learn about his serious attitude towards science. Let’s see how Franklin made his famous electricity experiment by flying a kite. 教师活动:老师问学生Do you have the experiences of flying a kite? Have you ever made a kite by yourself? Why do you often go out to play kites? (你放过风筝吗?亲手作过风筝吗?为何经常出去放风筝?) 学生活动:学生分组把自己的想法汇报给组员。 设计意图:(1)激活学生已有的信息,使学生具备摄入新知识的心理定势。 (2)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帮助老师引入课文的主题。 Step III. While-reading(14minutes)(阅读,14分钟) 1. Fast reading(4minutes)(快速阅读,4分钟) Ask the students to read the passage quickly and match the paragraphs with the main ideas(On the screen). 教师活动:教师用投影仪展示出下面问题: Paragraph 1 The Tip of doing the experiment. Paragraphs 2-3 Introduction to Franklin’s experiment. Paragraphs 4-6 The process of the expreiment. 学生活动:学生快速浏览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本文档如对你有帮助,请帮忙下载支持! 设计意图:训练学生快速阅读,归纳各段落的中心意思的能力。(Skimming for the main idea) 参考答案: Paragraph 1 The Tip of doing the experiment. Paragraphs 2-3 Introduction to Franklin’s experiment. Paragraphs 4-6 The process of the expreiment. 2. Careful reading (10minutes)(细读,10分钟) (1)教师活动:要求学生认真阅读课文,寻找相关信息: ① List all the materials that are needed to make a kite. (列出制作风筝所需材料) ② List what are needed to do the same kite experiment as Franklin did.(列出作富兰克林同样的风筝实验所需的物品。) ③ Get the students to read the text and then decide whether the following statements are true(T) or false(F). a. In 1752, scientists already knew what electricity is.( ) b. Franklin was helped by a friend to do the experiment.( ) c. Franklin made the kite of silk because wet silk does not conduct electricity.( ) d. A condenser was used in the experiment to store electricity.( ) e. The key tied to the string was put into the door to stop the kite from flying away.( ) 参考答案: a. T b. F c. F d. T e. 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