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开展农村小学美术课教学
- 格式:docx
- 大小:42.69 KB
- 文档页数:11
农村小学美术教学策略谈《美术课程标准》提出:美术课程具有人文性质,也是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们要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引下,选择适应农村学生的美术教学方法,以此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及价值观,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想象力,激发学生对祖国优秀传统美术的热爱。
以此来加强学生的美术素养和动手实践能力,陶冶学生的审美情操,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创新美术教学方法,提高美术教学实效1. 转变家长观念,让家长配合教师进行美术教学。
每学期开两次家长会,以便加强与家长的沟通,更好地了解学生,找到教育学生的方法,使学生进步。
在家长会上增设一点促使家长思想转变的小内容,让家长明白让孩子学好美术的重要性,美术也是实施素质教育不可缺少的一门学科。
2. 让学生了解美术课堂教学常规和学习基本要求。
教学上,我向学生讲解了美术课的常规要求(介绍各种美术工具、绘画工具、美术工具的使用方法和正确摆放位置等等)和上课要求。
从一年级就入手,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保证美术课的有序进行。
3. 改变单一的教学模式,提高教学质量。
当今社会在飞速发展,《美术课程标准》打破了原有的教师死板地讲、学生呆板地画的教学模式和死气沉沉的课堂气氛,所以教师在教学之前就要做好充分的教学准备(范画、课件、资料、视频等),在课堂上创设多个教学情境,让学生选择喜欢的方式去学习。
4. 注重学生个性培养,因材施教。
在教学中,注意观察了解学生的个性差异,因材施教,强化培养他们求变、创新的学习态度,发展学生的特长。
如,在《花鸟画》一课中,大多数同学都是用毛笔来临摹展现花鸟画,可是在学生做画中,有一位同学在画鸟时竟然没用毛笔,而是运用了手指蘸墨的方法勾画出了一只只生动活泼的小鸟,再加上用手指蘸上不同的颜色印出不同大小、五颜六色的花,整体效果太棒了,我及时表扬了他并向全班同学展示了他的作品。
在以后还专门抽时间对他进行针对性指导,让他参加了县里组织的特长生比赛,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成绩。
浅谈农村中小学美术教育的现状及对策摘要:农村地区的教学长期滞后于一些经济较为发达的地区,主要是因为农村地区的教育受到环境以及经济等多方面的影响。
因此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之下,着重提高农村地区的教育水平,是相关教育部门的首要责任。
尤其是针对美术这一类学科,农村地区长期处于滞后状态,因此本文立足于农村中小学美术教学活动的现实情况,进一步寻找农村中小学美术教育质量优化的相关策略。
关键词:小学;美术;农村地区;教育对于大部分农村地区来讲,进行小学美术教学活动,都不是农村地区教育工作的首要任务。
为了进一步提高农村地区的教育水平,所以大部分农村地区的学校都会将教学工作调整到培养学生的专业文化素养方面来。
也正是受到这样的局限性,导致了农村地区的小学美术教学活动长期处于滞后状态。
因此本文将首先梳理农村地区小学美术教学活动的现实情况,然后探究如何进一步提高农村地区小学美术教学的质量策略。
1.农村地区小学美术教学活动的现实情况分析首先制约农村地区小学美术教学活动最大的因素就在于农村地区的资源环境比较闭塞,所以大部分时候都不会有美术教师希望到农村里去任教,因此农村地区在开展美术教学工作的时候,缺乏专业的美术教师,这也是在新课程改革背景是向农村地区的美术课程改革长期滞后的重要性因素。
第二,从农村地区学生的美术素养方面来看,由于农村地区针对美术这一学科的教学成绩处于不重视的状态,所以小学生的美术素养基本上是没有受到过专业化培养的。
于是要想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之下,迅速对小学生进行专业化的美术教学,让小学生迅速提高及美术能力是非常困难的。
第三,从农村地区的美术教学条件来看,由于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较为滞后,所以学校在进行教学资源投入的时候,一般都会注重对主要的文化科目进行投入。
而对于美术这一类学科,学校一方面是没有足够的资金进行教学资源的注入,另一方面也是不想在美术教学资源的投入方面耗费太多的资源。
所以,农村地区的小学生在进行美术学习的时候,不仅仅面临着师资力量缺乏的局限,同时也面临着学校美术教学资源缺乏的局限。
浅谈小学美术课堂的情境教学一、情境教学的概念与特点情境教学是指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境和需求,通过设置具有情境感染力的教学环境,激发学生的情感投入和主动参与,以促进学生的学习和发展。
情境教学不仅注重知识的传授,更注重学生的体验和思考,通过情境的创设和引导,使学生在情感、感知和行为上得到丰富的发展。
在小学美术课堂中,情境教学的特点表现为:以生活为材料,以情感为载体,以创意为核心,以实践为基础。
二、在小学美术课堂中运用情境教学的策略1. 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小学生的美术创作需要在感知到美和感受美的基础上,进行审美体验和创作活动。
教师可以通过设计情境化的教学内容和环境,创设与学生生活相关的情境,引发学生兴趣,激发他们的情感投入。
教师可以通过观赏名家绘画作品、参观美术馆等方式,向学生展示丰富的艺术形式和意义,让学生在感受美的过程中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从而激发他们对美术创作的兴趣。
2. 引导体验,增强感知情境教学强调学生的体验和感知,在小学美术课堂中,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亲身参与感知美的过程,提高学生的艺术感知能力。
在教学中可以设置一些与学生生活相关的情境,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感知色彩、形态、材料的特性和魅力,培养他们的审美情感和创造力。
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参与一些实践性的艺术活动,如素描、水彩绘画、手工创作等,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加深对美术知识和技能的理解和掌握。
3. 提出问题,激发思考情境教学强调学生的主动参与和思考,在小学美术课堂中,教师可以通过提出一些开放性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表达,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教师可以针对某一艺术主题或题材,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思考,如“你眼中的家乡风景是什么样子的?”“你喜欢什么样的色彩和形式?”通过与学生进行艺术思考和交流,激发他们对艺术创作的独特见解和想法。
4. 赋予任务,引导创作情境教学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和自主学习,在小学美术课堂中,教师可以通过赋予具体的任务和要求,引导学生进行艺术创作,并在创作过程中给予适当的指导和帮助。
浅谈如何促进小学美术教育教学发展摘要;虽然我国小学阶段的美术课改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但是在我们这种相对比较落后的地区农村美术教育并没有得到普遍的重视。
究其原因,我个人认为主要是一些教师和社会公众对于美术教育的重要性认识不够。
美术教育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和高尚的情操,丰富他们健康向上的审美感情,促进他们的创造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的发展,甚至有助于学生对于其他学科的学习。
现代社会需要“手脑并用”的人,既要善于动脑,又要善于动手。
美术教学活动恰恰为学生提供了动脑又动手的条件,当他们动手画画或者做手工的时候,他们的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创造力和实际操作能力都会得到锻炼和提高。
关键词:小学美术美术教学一、小学美术教育的作用(一)、美术教育有利于培养人道德修养近代鲁迅先生说:“美术可以辅翼道德”,通过美术教育,使人们自觉地服从本阶级的道德规范,并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把道德转化为受教育者的思想品德。
美国教育家艾斯纳认为,美术教育家们不仅日益有志于让孩子们提高鉴赏能力,以培养对美的感受,而且他们也火心通过伟大美术作品讲述的故事对他们进行道德教育。
赫伯里德认为,教育唯有应用艺术,才能解脱人类心灵所承受的压制,才能真正达到完整人格。
事实上,艺术的教育在完善人的思想品质和伦理道德方面的作用并不弱于说教,而在某种程度上,它又起到成教化,助人伦的作用。
激发学生对我国丰富多彩的民间美术的喜爱之情,从而使学生热爱祖国的传统文化,振奋民族精神。
(二)、美术教育有利于培养人的审美情趣审美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人的美感能力,而美感教育的最先途径是从通过训练人的感觉器官而开始的,或者是首先应该培养人的审美的“眼光”,以审判的眼光去改变实用目的视觉态度。
而要把普通人的眼睛训练成艺术家的眼睛,其重要途径就是美术教育,人们在接受美术教育时,通过对客观形式的比较协调、对称、均衡、各样统一、节奏和韵律等规律的感悟和研究,从而获得对形式美的把握,完善审美心理结构,丰富审美感受力和创造能力,从而提升人的精神境界,使人在理智上受到启示,在精神上得到满足愉悦,达到身心健康、协调和美化社会的效果。
浅谈如何上好一节美术课要上好一堂美术课是非常不容易的,不仅需要做好课前的准备,美术教师还应该具备必要的绘画技能和丰富多样的教学方法,还要懂得更多的人文知识,要有良好的组织课堂教学的能力,否则是很难上好美术课的。
关键字:学生培养学习兴趣美术教学一、小学美术课现状分析1.片面的教学目标:由于长期受应试教育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轻视美育,片面地理解“术”育,为画画而画,忽略儿童参与美术活动的基本素质全面和谐的发展,使学生在美术活动中,缺乏表现的愿望,机械的地画,这就势必造成美术教育上的偏差。
2.落后的教学方式:教师用简单的讲解代替学生的感悟,仍然只重视技能与技巧的训练,而且轻视美术理论的学习;只重视教师的示范演习,教师在上面画,学生在下面画,轻视了学生自主探索的学习过程。
3.单一的评价标准:美术教学评价只强调技能技法,评价只是学生完成作品,教师一个人给与评价就是,因此,评价方式、评价人都是单一的。
作为一名美术教师,如何上好美术课,提高美术课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让每个学生通过美术课的学习,在美术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等所收获、有所提高,是我经常思考的一个问题。
现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并根据美术新课标的要求,谈谈如何上好一节美术课。
二、上好一堂美术课的措施(一)充分的课前准备,是上好美术课的前提上美术课一般要准备的学习用具较多。
教师要有计划,预先布置,以防止学生在上课时匆匆忙忙手忙脚乱。
例如:水彩画课,课前要装水,带水彩颜料;水墨画课要准备好墨汁、毛笔、宣纸,手工课要准备好手工材料等。
如:一年级下册《大嘴巴》《泥捏餐具》都是利用身边的废旧物品,各种纸盒来完成,课前就应该布置学生做好准备。
另外,教具的准备也很重要,比如在上《海底世界》这一课时,教具是制作好的各种各样的手工装饰鱼,为了让课堂更有气氛,我准备了动画片《海底总动员》的片段,在课堂气氛的烘托上起了很大的作用。
除外,教师还应该具备多方面的知识、深厚的文化底蕴。
如何进行农村小学美术课教学 【摘要】人所共知,美术是一种艺术。事实说明,涂涂抹抹、粘、剪、做、贴是儿童的天性,尽管那些太阳画得不圆,房子画得不正,比例极不准确,但充满着天真、纯洁的美,就是说儿童画是一门纯真的艺术,儿童作品是一个神话般的天地,真实地表现了儿童自己已经认识的世界,表现了儿童幼稚的生活感受,上天、入地、下海,在儿童的想像中是那么的容易。可以这样说:世界多大童心就有多大,儿童作品的天地就有多宽广。儿童想象之丰富、构思之大胆、手法之放纵,是成人所不及的。
【关键词】农村 美术教育 想象 美术教育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智力和创造才能,是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的重要手段。但农村小学条件差,农村小学美术教学一直是冷门话题,在美术课堂教学中,不少教师教学中只为完成数量任务,只搞单一的随意绘画,根本不重视基础知识的传授和技能技巧的训练,严重忽视了创造能力的培养。这些倾向必须注意克服,努力上好美术课。在实践中,我认为搞好农村小学美术教学活动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熟悉教学大纲,刻苦钻研教材 要上好美术课首先要认真学习教学大纲,认真阅读教学参考书,把握住本教材的知识点,对教材内容进行教法上的研究,找到教材内容中适应学生创造力发展的因素。
二、细致观察事物,培养观察能力 小学美术教学中,无论是绘画课、工艺课还是创作课、欣赏课,都离不开观察,观察是一种有意识、有计划、比较持久的知觉。几年来,我在美术教学中,不断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大胆进行了一些探索、试验,积累了点滴经验。如教学美术教材第四册《画画自己》、《给老师画张像》等人物画时,由于儿童最初的观察不是系统的,在这些人物画中洋相百出,一看好笑。为了使学生将视角内事物反映到他们的意识里,我便要求学生每人准备一面小镜子,先让他们对着镜子观察自己,再同桌对脸观察,这样困难便迎刃而解了,从而进一步培养了学生认真观察的良好习惯,锻炼了学生的观察力和表现力。
三、按教材内容上课,提高学生素质 1.欣赏教学。欣赏教学主要有民间工艺品、自然景物、少儿美术作品等。重点是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提高审美文化素质,将审美能力的培养有机的融入双基教学之中。草编是我国民间美术百花园中一朵艳丽的小花,看似平常的麦杆、玉米皮等,到了民间艺人们手里就变成一件件精美的工艺品。我国优秀的传统工艺――刺绣,已有近三千年的历史。如在教学《精美的草编和刺绣》时为了提高 农村孩子的感受美的能力,教学前教师可到草编艺术美术公司等处拍些样品照片或购置些真品,搜集一些刺绣品作直观教具,这样精美的茶垫、果盘、名绣上面栩栩如生的图案神话般的出现在儿童的眼前,学生个个仔细观察,尽情欣赏,这样能让孩子更好地感受民间民族艺术情趣,陶冶他们爱家乡、爱人民、爱民族、爱祖国的情感。
浅谈农村小学美术教育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农村小学美术教育是我国基础教育中的重要一环,但是在实践中,仍然存在着许多问题,比如缺乏足够的教育资源、缺乏优秀的美术教师、学生缺乏美术基础,并且很难得到家长的支持等。
这些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农村小学美术教育的发展。
本文将从教育资源、教师队伍、学生基础、家长意识等方面浅谈农村小学美术教育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一、教育资源不足农村小学美术教育教学资料和资源极为匮乏,这对于小学生美术素质的提高形成了很大的制约。
在这种情况下,解决办法是加强农村小学美术教育教学资源的更新和补充,学校应该多购买一些优秀的美术教材和图书,并积极开展美术展览、社区、村级活动等,增加小学生接触艺术的机会。
二、教师队伍的不全面农村小学美术教师相对于城市的同行而言,教学方法和理念落后,往往缺乏教育的知识和艺术修养。
教师队伍缺乏美术水平较高的人才,在知识和实践上有着明显的不足。
对策为培养更多的专业美术教师,通过专业的培训,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激发教师的教学热情。
三、学生美术基础较差学生在美术知识学习方面存在不少的困难,缺乏基本的素描、色彩基础及发散性思维的训练,学生在美术创作时出现了很多问题。
对策应该是通过合适的教学方法,逐步引导学生从基础开始,通过素描、色彩、构图基础训练,逐步提高学生的绘画技巧和艺术修养,激发他们的艺术潜能和创造力。
四、家长意识淡薄现阶段,许多家长对于美术教育的重要性重视不足,对孩子的美术修养缺乏认识。
要改变这种情况,学校可以深入家长群体,普及美育教育的重要性,通过美术家长课堂、美术亲子绘画等形式,使家长了解美育教育的必要性和价值,并积极与学校联手开展美育教育活动。
结论农村小学美术教育要想得到更好的发展,需要在学校、教师、学生和家长四个方面采取一系列措施,切实提高教育资源的质量,在师资力量上进行不断优化,在学生的美术技能和美术修养上进行系统的培养,以及提高家长对美术教育的认知度。
只有指出问题、解决问题,才能够更好地做好农村小学美术教育工作。
浅谈如何开展农村小学美术课教学 【摘要】美术教学就是让学生学到绘画与制作的本领;能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发挥学生在各个方面的才华;能使学生感受美;能使学生热爱学习。如今的美术课不再是以前那样,教师在上面画,学生在下面画;素质教育已进入美术教学,在课堂中以发展学生为本,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在作业过程中,更注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探究,让学生学得轻松,学得快乐。美术课堂就好像一个乐园,让学生乐在其中,那么该如何来培养农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提高美术课堂的创造能力?应该采取些什么措施呢?
【In this paper】Art teaching is to make students learn painting and production ability; Can cultivate students' comprehensive ability, give play to students in all aspects of talent; Can make students feel the beauty; Can make students love learning. Today's art is no longer as before, the teacher in the above picture, the students in the following picture; Quality education has entered the fine arts teaching, to develop the students in the classroom, make students become the master of learning; In the process of operation, pay more attention to students in the process of learning to explore, lets the student is easy to learn, to learn happily. The fine arts classroom is like a paradise, let students enjoy it, so how to develop the rural students' interest in learning art, improve the students' creative ability? Should take what measures?
【关键词】农村小学美术教育现状 分析 对策 【 key words 】The elementary school fine arts education present situation in the countryside Analysis of the countermeasures
我是一位偏远山区的美术教师,美术教学在我的认识中就是教师在黑板上画画,学生在底下跟着画而已。农村虽然有不少学生拥有美术天赋,但往往因为所在学校教学设施简陋、师资力量薄弱等原因而得不到正常的美术教育,一些农村薄弱小学的美术课堂成了名副其实的摆设课。要提高农村薄弱学校的美术教育工作,就应该因地制宜地利用农村的优势(处处发现资源美:田间地头,小河流水,鸡鸭成群等)开展美术教学。美术课程具有人文性质,是学校进行美育教育的主要途径,是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全体学生必修的艺术课程,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农村学校美术教学不但要提高美术教学的实效性,还使农村儿童参与美术实践,获得一定的美术素养,促进农村美术教育发展。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教学中让学生以个人或集体合作的方式参与各种美术活动,尝试各种工具、材料和制作过程,发展美术实践能力,陶冶高尚的审美情操,完善孩子的人格。基于当前农村小学教育的有限条件,师资设备等原因所造成的美术教育问题,针对当前农村美术教学所存在的问题,我从以下几方面来进行阐述:
一、农村小学美术教育的意义 (一)培养少儿的观察力 在引导学生绘画的过程中要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只有让学生在认真观察事物的基础上,才能让学生形象的表现或再现该事物。因此美术课的教学可以直接促进儿童形象思维能力的发展,这种能力在其他课堂教学中是必不可少的。
(二)培养少儿的想象力 美术教育对儿童想象力的培养已经是被大家所证实的。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想象力比世界上的任何知识都重要。”而美术课实践中,学生最需要的就是想象力,在绘画中,学生需要依靠想象力去完善形象,创造形象。
(三)培养少儿的创造力 小学美术有它自身的特殊性,儿童的绘画与成人的不一样,甚至比成人更纯真,更富有创造性。所以小学美术教学也是培养学生创造力的一个过程,学生可以在形象的再现客观事物的过程中,依靠想象力进行主观上的创作。
应该是“美术课”吧 (四)培养少儿的审美能力 美术教育的重要目的正是树立学生正确的、积极向上的审美观。通过对美术作品的欣赏,以及学生对美术作品的创作逐步培养学生对美的感知能力、鉴赏能力以及创造能力,从而使学生树立起正确的审美观并且加强其对美的辨别能力。
二、当前农村美术教学存在的问题 当前,在农村学校,特别是广大山区农村学校,小学美术教育的重要意义并没有得到充分认识,美术学科的开课和教学情况并没有引起正真重视和落实,农村小学美术教育严重滞后,成效甚低,究其原因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落后的经济现状制约美术教学的发展 农村相对于城镇而言,人口以农民为主,经济来源单一,经济基础差、发展速度慢。落后的经济成为制约美术教学发展的一个最主要的原因。在教学实践中具体表现为:学校缺乏相应的美术教学设备,学生买不起学习工具,课堂教学难度大。美术教学至今依然延续着教师在黑板上画,学生在下面跟着画的模式。
(二)师资力量薄弱 落后的经济使得农村小学师资力量薄弱,专业人才匮乏,业务素质低下。据我了解,大多数农村小学没有配备相应的美
“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改为“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问题” 删除“制约美术教学的发展”
下面改为跟着在纸上画 术教师,有能力的、业务水平强的老师不愿意待在这穷乡僻壤。学校里担任美术老师的多半都是半路出家,有的学校则是由其他学科的教师兼任,对美术教育的基础知识缺乏了解,甚至是一知半解。
(三)对美术教育的重要性缺乏认识 在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大的教育背景下,美术课已发展成为普通中小学的一门基础文化课。然而在落后的农村中小学他们很少接受过专业的美术教育,美术熏陶更是少之又少,所以他门对美术的认知几乎为零。在大多数的农村中小学美术教育没有机子应有的地位,它的存在如同虚设,尽管有教材、有老师、有作业,但是真正落实的美术课堂教学很少。许多农村中小学,把美术课视为“负课”可上不可上,在教学任务紧的时候,美术课就会让位与“主课”摇身变成了“语文课”、“数学课”、“英语课”。
(四)家长的错误认知造成的美术教育问题 在农村,家长在乎的不是孩子是否得到了全面发展,只在乎今天学会了几个字,背会了几首唐诗等,把孩子的爱好当做不务正业,不支持甚至干扰反对。孩子要买一个作业本、一本字典,家长会第一时间买给孩子,如果要一盒彩笔、一袋素描纸,家长就会抱怨:“你们老师不是要这就是要那,没给你们教多少知识,尽带着你们玩了,考试成绩就那么一点儿。”作
删除红色部分
“兼任,”后加入“这些身兼数职的教师”
标题中缺少主语 为启蒙老师的家长存在的这种错误认知,从根本上磨灭了孩子接受美术教育的热情。
三、改变农村小学美术教育现状的对策 (一)利用乡土材料,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 众所周知,上美术课,要准备很多材料,如:橡皮泥、积木等等,要购买这些材料对于农村的孩子来说是一笔不小的花费,如果没有这些材料,美术课便难以开展。为了改变现状,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学习美术的兴趣,我提倡教师可将乡村随处可见的材料引入课堂,没有橡皮泥制作泥塑,可以使用随处可得的黏土,马铃薯、红薯同样可用;没有积木,山上的茅草、高粱杆同样可以做造型;漫山遍野的松果、树皮、稻草,还有鸡蛋壳、毛线、碎布、都可以用来制作手工艺品。于是美术课堂便成为学生的手工作坊,别具一格的装饰画也应运而生,用茅草的花穗做成的猫头鹰,用茅草茎编成的风车,用碎布做成的仕女图,用皱纹纸做成的白雪公主,最精彩的是利用我们生活中各种废弃的玻璃、陶瓷、硬塑瓶子等做的沙瓶画,由于细沙质地粗糙,沙瓶画显示出了丰富的肌理效果,美妙极了!“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每一位美术教师都应做个有心人,善于在纷繁的社会生活中去粗取精,提炼适合于学生的美术资源,潜移默化地培养锻炼学生敏锐的观察力和在平凡的事物中发现美、创造美的能力,让农村孩子参与美术实践。 (二)动手实践,多措并举激发学生美术创作的热情 在农村,人们的生活淳朴而又丰富多彩,农村人民以其独特的方式进行着创造美的活动。在乡土文化中,在劳动过程中,每一个场面都是一幅美丽的图画,这些直接来源于现实生活的艺术源泉,都是美术课很好的写生素材。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身背画夹、手拿画笔,自由大胆地去描绘,去赞美自己的家乡,让学生在熟悉的家乡中寻找美,在取材的过程中欣赏美,在作画的过程中创造美。这样的活动不但使学生兴趣盎然,领略大自然的美,同时还激发他们对家乡的热爱之情。美术教师应鼓励学生进行手工制作,因为,在乡村有着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和独具特色的民间文化资源,就地取材的机会会更多,如开展剪纸、树叶粘贴画、花草粘贴画、泥人捏制等教学。这类教学既经济实惠,又能提高孩子的创新能力。同时也要把乡土美术教育与校园文化建设结合起来,开展各种展览活动,如“乡土景观风景写生作品展”、“家乡美书画展”等,还可以与其他学科联系共同开展校园文化活动。使学科横向联系,从而全面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审美素质,激发学生的美术创作热情,利用美术作品展览,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
心理学家告诉我们,兴趣对人的学习和工作具有重大的促进作用。著名教育家夸美纽斯说的好,“兴趣是创造一个欢乐光明的教育环境的主要途径。”爱因斯坦说过:“对一切来说,只有热爱才是最好的教师”。 一位智者曾经这样说过,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