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虚,却虚不受补,李东垣升阳益胃汤,一升一降,健脾化湿

  • 格式:docx
  • 大小:2.32 MB
  • 文档页数:17

下载文档原格式

  / 17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肾虚,却虚不受补,李东垣升阳益胃汤,一升一降,健脾化湿

升阳益胃汤

方歌:升阳益胃六君芪,羌独防风柴胡齐,连泽白芍生姜枣,升阳益

胃此方奇。

原方:黄芪30g ,党参,白术,茯苓,陈皮,半夏,白芍,羌活,泽泻各10g ,独活,柴胡,防风,炙甘草各6g 黄连,生姜各3g,大枣3枚

原用法:上药为粗末,每用9g,加生姜5片,大枣5枚,水煎服。

功效:健脾祛湿,升发阳气。

主治:脾胃虚弱,兼夹痰湿。症见肢体酸痛,怠惰嗜卧,口苦舌干,饮食无味,大便溏稀,小便频数,舌淡苔白腻,脉缓无力等。

方解:

君——黄芪甘温,健脾益气。

臣——人参、白术补气健脾,助阳益胃。

佐——半夏、陈皮化痰理气,茯苓、泽泻淡渗利湿,防风、羌活、独活散风祛湿,柴胡升发阳气,白芍和血敛阴,黄连清热泻火。

使——炙甘草健脾兼调和诸药。

诸药合用,共奏健脾祛湿,升发阳气之功。

升阳益胃汤出自李东垣《脾胃论》为脾胃气虚、湿热余邪滞留而设.主治疲乏懒动、四肢无力、食不消化、大便不调等症。本方由人参、黄芪、白术、甘草健脾益气,配以柴胡、防风、羌活、独活升发阳气,使脾胃之气斡旋,湿邪托化;半夏、陈皮和脾燥湿开胃;白芍和营敛阴,兼防风药过燥;黄连以清滞留的余热,泽泻引湿热下行而解.总之本方具有使中州转运,益气升发,冀其湿化而邪退,阳升而泻止.达到补气扶正、健脾固本、祛邪化湿之功.

运用要点:本方主治脾胃虚弱兼见痰湿偏盛之症,以肢体酸痛,怠惰嗜卧,大便溏稀,小便频数,舌淡苔白腻,脉缓无力等为辨证要点。

临证中怎么用?

抓主症:

自觉症状:呼吸时有上气不接下气之感,呼气费力而吸气如常,在体力劳动时尤为明显(脾肺气虚)。

脉象:六脉皆沉细微弱,寸部尤甚,右寸常寻按至骨,始觉搏动,稍举即失,然两尺重按仍搏动有根(下陷脉)。

舌象:舌质淡红不华,苔薄白而润滑,有多量水液笼罩舌面(脾虚痰湿盛)。

临床案例:余某幼郎,因患疮敷药,疮愈发肿,饮食二便如常,延医数手,调治多日,不识为疮蛊之症,无非五苓、平胃之药,渐至下肿尤甚,囊若水晶,形似鱼泡,呼吸不利,求治于余。余思邪气内陷,必当提出于表;又思病甚于下者,当从举之之义,乃与升阳益胃汤。按投二剂,寒热顿起,若有疟状,其家惊怖。余曰:向者邪气内陷,今已提出,乃得表里交争,方有寒热相战,不致内结,正佳兆耳。仍令再进,共计十剂始消。噫!世人但知热退为病愈.抑知发热亦为病愈乎?

原按:二症邪俱在表不在里,故饮食二便无恙。一则表实上壅,一则表虚下陷,表实非发汗不解,表虚非提邪不达,故治尔获效。(《谢映庐医案》)。

今天聊得话题是:

肾虚确实有,补肾不仅无效,反伤脾胃,这是什么原因?

很多粉丝朋友咨询:平时总是有腰膝酸软,头晕耳鸣,精神不振,咽干口燥,盗汗潮热,小便黄,便秘,舌质红少苔,或者舌头有裂纹等症。

也有粉丝朋友反馈:经常有腰膝冷痛,手脚冰凉,怕冷,腹泻,小便清长,舌头胖大,水滑等症。

还有说这些肾虚症状都有,也吃了不少补肾药。肾虚症状没有好转,反而出现精神倦怠,四肢无力,食欲减退,饮食无味,饮食不消,脾胃气虚,口干舌干,大便不调,小便频数,舌头齿痕明显,舌苔厚

腻等脾胃虚弱夹湿证,或者本身就有这些脾胃虚弱症状。

这种脾肾两虚的病症,单独补肾容易出现虚不受补、脾胃越吃越差的情况。

主要是由于补肾中药过于滋腻,加重了脾胃负担,影响了脾胃的运化功能。

对于这种脾肾两虚,补肾反伤脾胃的矛盾病症,该怎么办?

应当先健脾化湿为主。

李东垣在《内外伤辨惑论》中云:“脾胃

虚则怠惰嗜卧,四肢不收,时值秋燥令行,湿

热少退,体重节痛,口苦舌干,食无味,大便

不调,小便频数,兼见肺病,洒淅恶寒,惨惨

不乐,乃阳气不升故也,当升阳益气,名之曰

升阳益胃汤。”

明确指出了当出现:倦怠嗜卧,四肢乏力,体重节痛,口苦口干,不欲食,饮食不化,大便不调,小便频数,兼见肺病,微微恶寒,惨惨不乐,面色不和,脉缓,舌淡,苔厚腻等脾虚夹湿的复杂病症时,可用升阳益胃汤加减治疗。

升阳益胃汤出自李东垣的《内外伤辨惑论》中“肺之脾胃虚方”。

《黄帝内经·经脉别论》云:“ 饮入于胃,

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

通调水道,下输膀胱,水精四布,五经并

行……。”

所以,所谓的“肺之脾胃虚”,实质是指脾胃虚弱,不能把脾胃化生的精气游溢至肺,肺失濡养的一种病变,也可简单概括为“土不生金”。

临床上,我们治疗很多肺部疾病,多会从脾胃入手,就是这个道理。

本方主要治疗“脾胃阳气虚弱,湿热停滞中焦,清阳不升,浊阴不降,内生郁热,土不生金”的病症。

有补脾益肺、升举阳气、祛风除湿清热之功。

升阳益胃汤药物组成:人参,黄芪,白术,

炙甘草,陈皮,茯苓,泽泻,半夏,黄连,独

活,羌活,防风,白芍,柴胡,生姜,大枣。

本方制方严谨,用药轻灵,扶正祛邪,标本兼治,以补气健脾、燥湿清热为根本。

根据升阳益胃汤所针对的病机,可将本方拆解成五个部分。(一)健脾益胃,燥湿行气:人参,黄芪,白术,茯苓,炙甘草,陈皮。

这一组药对,其实是补气基础方——四君子汤加减而成。

而四君子汤加陈皮、法半夏,为六君子汤,六君子汤出自《医学正传》。

原文指出:“有气虚夹痰者,书曰,清阳

不升,浊阴不降,则上重下轻也,六君子汤主

之。”

所以,这组健脾益胃,燥湿行气的组合,实际是由健脾化痰湿的六君子汤,加黄芪而成。

《集解·补养之剂》云: “此足太阴、阳明

药也。六君子助阳益胃,补脾胃之上药也( 参、

术、苓、草、陈皮、半夏) ,加黄芪以补肺而

固卫……”

故本组药对功效主治与六君子汤类似,区别在于加了黄芪,补气健脾作用比六君子汤稍微强一些。

本组药对,甘温,健脾,益气,化痰湿,行气滞,主要针对脾虚、生痰、阻气的病机。

改善面色萎白,语声低微,气短乏力,食少便漕,舌淡苔白,白痰多等脾气虚、痰湿阻滞症状。

再来看第二组药对。

(二)风药胜湿,又升清阳:羌活,独活,柴胡,防风。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