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社会救助社会工作

  • 格式:doc
  • 大小:46.50 KB
  • 文档页数:14

下载文档原格式

  / 14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十三章社会救助社会工作

教学目的:掌握社会救助社会工作的概念与内容,了解社会救助的基本程序与特征,能够运用社会工作的基本方法和理论开展社会救助社会工作。

教学重点:社会救助社会工作的内涵与特点

教学难点:运用社会工作的基本方法和理论开展社会救助社会工作。

教学方法与手段:情境引导法、案例分析法、讲述法,讨论法。

教学内容:社会救助的基本概念、内容、程序与功能,社会救助社会工作的基本概念和特点,社会救助社会工作的基本方法与主要工作内容。

自学内容:特定领域与特定人群的社会救助政策。

课外作业:

1.什么是社会救助的含义与特点?

2.社会救助社会工作的概念与特点。

3、社会救助的基本程序?

4、社会救助社会工作的主要内容。

5、试述社会救助社会工作的主要工作方法。

参考文献:

社会工作方法实务,邓恩远,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

王思斌,社会工作导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库少雄,社会工作实务,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

王思斌主编,《社会工作概论》(第2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社会工作实务》,2012年全国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考试指导教材初级,中国社会出版社

第一节社会救助社会工作概述

社会救助以家计调查为基础,由政府和社会组织为陷入贫困的城乡家庭提供直接的物质救助和服务,帮助他们解决基本的生存问题。

一、社会救助的概念与内容

社会救助是指在社会成员因个人原因、自然原因或社会原因致使基本生活难以维持时,由政府和社会为其提供基本物质保障的救助制度。社会救助是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受到宪法保障的基本公民权利之一。

社会救助体系一般包括基本生活救助、专项社会救助、灾害救助、生活无着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等内容。专项社会救助主要是指教育救助、医疗救助、住房救助等。

(1)基本生活救助

是社会救助的核心内容,主要解决贫困个人与家庭的吃穿温饱等基本生存问题。目前基本生活救助主要有城乡低保和农村五保供养两个救助项目。城乡低保是一种收入补充型救助制度。农村五保供养主要针对老年、残疾或者未满16周岁的村民。

(2)专项社会救助

①教育救助

政府通过现金或者实物救助的形式,帮助贫困家庭的学生完成学业。救助对象包括中小学生以及大学生和研究生。教育救助分现金救助(如给学生减免学杂费,发放特别奖学金、助学金等)和实物救助(如发给学生学习用品、校服,或提供免费午餐等)两类。

②医疗救助是政府和社会通过提供资金、政策和技术上的支持,帮助贫困人群获得医疗卫生服务,改善健康状况的一种机制。医疗救助能够帮助贫困群体满足最低健康需求,从而避免疾病的困扰,

分两种形式:资助城乡困难家庭的成员参加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农村居民)或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城镇居民);给予城乡困难家庭成员直接的医疗费用补助或减免。

③住房救助

指政府通过发放租房补贴或实物配租廉租住房的方式为城市低收人家庭提供住房方面的帮助,通过现金补助的方式帮助农村贫困家庭改造危旧住房。住房救助目前采用的形式主要有租金减免、租金补贴、廉租住房实物配租、危旧房改造补助等。

(3)灾害救助

指国家和社会对遇到自然灾害而造成生活贫困的社会成员提供一定的物质帮助,使之维持基本生活水平,并逐步恢复和提高生产、生活能力的一项救助制度。灾害救助具有突发性、紧急性、临时性等特点。

(4)流浪乞讨人员救助

对流浪乞讨人员的救助主要采取建立救助站的办法,由救助站为城市流浪乞讨人员提供基本的衣、食、住以及返乡车票等服务。

二、社会救助基本程序

1.测算和公布社会救助标准

《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条例》规定,城市低保标准“按照当地维持城市居民基本生活所必需的衣、食、住费用,并适当考虑水电燃煤(燃气)费用以及未成年人的义务教育费用确定”。

一般情况下,制定社会救助标准考虑的因素主要包括:城市居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或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当地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消费者物价指数(CPI)、当地城镇职工最低工资、维持当地最低生活水平的必需消费支出等。

2.救助申请的受理

城乡困难家庭希望申请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或者专项社会救助的,都需要首先向所在街道或者乡镇人民政府提出书面申请。有些地方的街道或乡镇人民政府委托社区居民委员会或者村民委员会代为受理居民的社会救助申请。基层人民政府在受理居民的社会救助申请后,应当对申请材料是否合格做初步审查,不合格的将要求申请人补充材料。

3.审查申请人家庭收入及财产状况

街道或者乡镇人民政府收到社会救助申请后,将组织人员对社会救助申请人

的家庭收入和家庭财产状况进行审查,以确定其家庭经济状况是否符合某项社会救助所规定的条件。该过程一般被称为“家庭经济状况调查”。

4.救助审批

县级或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民政部门在收到街道或乡镇人民政府送交的申请材料及初审意见后,应在一定的工作期限内进行审核。经审核符合条件的要在社区范围内进行公示,公示无异议或异议不成立的,予以审批。

5.救助款物发放

救助申请批准后,当地社会救助部门就会按规定将各类救助款物及时和充足地发放到城乡困难群众手中,解决他们的生活困难。目前现金救助一般都采取社会化形式发放,即通过金融机构发放。

6.动态管理和日常服务

根据救助对象家庭收入的变化以及社会经济发展状况,社会救助应该是动态管理的。这里的动态包括两层含义:①救助对象有出有进;②救助资金有高有低。

7.申诉

社会救助对象在获得救助的过程中如果感到自身权益没有得到保障,或者发现有漏保、骗保现象时,都可以按规定向当地民政部门、纪检检查部门反映和申诉。社会救助部门要及时查处、纠正,以维护弱势群体的利益,保证救助制度的公平实施。

三、社会救助的基本特征

社会救助的基本特征包括:

(一)权利与义务关系的不对等性;

(二)救助对象的有限性;

(三)救助水平的低层次性;

(四)救助手段的多样性;

(五)救助资格审查的严肃性。

四、社会救助社会工作的定义和特点

社会救助社会工作指在社会救助领域,社会工作者根据社会救助的性质与特点,以社会工作价值理念为指导,以社会工作的专业理论为依据,采用社会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