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机《长歌行》诗词赏析
- 格式:doc
- 大小:32.50 KB
- 文档页数:5
汉乐府《长歌行》赏析
《长歌行》是汉乐府中的一首佳作。
此诗从“园中葵”说起,再用水流到海不复回打比方,说明光阴如流水,一去不再回。
最后劝导人们,要珍惜青春年华,发愤努力,不要等老了再后悔。
这首诗借物言理,首先以园中的葵菜作比喻。
“青青”喻其生长茂盛。
其实在整个春天的阳光雨露之下,万物都在争相努力地生长。
因为它们都恐怕秋天很快地到来,深知秋风凋零百草的道理。
这首诗由眼前青春美景想到人生易逝,鼓励青年人要珍惜时光,出言警策,催人奋起。
在诗的开头,诗人描绘了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
园中的葵菜青翠茂盛,象征着生命的活力和无尽的可能性。
然后,诗人用江河东流、不可复西归的比喻,告诫人们时间的无情和生命的短暂。
这一段虽然有些沉重,但却是必要的警示,提醒人们要珍惜时间,充分地生活。
接下来,诗人用“百川”比喻时间的流逝,用“到海”比喻生命的终点。
这一段充满了哲理,让人们深刻地认识到时间的无情和生命的有限。
同时,诗人也表达了对生命的敬畏和对时间的尊重。
在最后一段中,诗人鼓励青年人要珍惜青春,奋发向上。
这一段充满了激情和热情,让人们感受到诗人的决心和对生活的热爱。
同时,诗人也用“徒悲”和“徒明”的比喻,表达了对那些浪费青春、虚度光阴的人的惋惜和不满。
总的来说,《长歌行》是一首充满哲理和激情的诗歌。
它提醒人们要珍惜时间,充分地生活,同时也表达了对生命的敬畏和对时间的
尊重。
这首诗不仅激励人们要珍惜青春,奋发向上,也提醒人们要珍惜生活中的每一个瞬间,让生命变得更加充实和有意义。
长歌行汉乐府
长歌行
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长歌行》是一首汉族古典诗歌,属于汉乐府诗,是劝诫世人惜时奋进的名篇。
此诗从整体构思看,主要意思是说时节变换得很快,光阴一去不返,因而劝人要珍惜青年时代,发奋努力,使自己有所作为。
全诗以景寄情,由情入理,将"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的人生哲理,寄寓于朝露易干、秋来叶落、百川东去等鲜明形象中,借助朝露易晞、花叶秋落、流水东去不归来,发生了时光易逝、生命短暂的浩叹,鼓励人们紧紧抓住随时间飞逝的生命,奋发努力趁少壮年华有所作为。
其情感基调是积极向上的。
其主旨体现在结尾两句,但诗人的思想又不是简单的表述出来,而是从现实世界中撷取出富有美感的具体形象,寓教于审美之中。
长歌行注释加译文
《长歌行》是一首汉代的乐府民歌,具有深刻的内涵和寓意。
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
园中的葵菜长得郁郁葱葱,晶莹的朝露等待在阳光下晒干。
这就好像我们小时候,充满着生机与活力,等待着成长的机会,不是吗?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春天把希望的光辉普洒大地,世间万物都呈现出一派繁荣的景象。
这多像老师给予我们知识和关爱,让我们的世界变得明亮又美好呀!
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
常常担心瑟瑟的秋天来到,树叶儿枯黄飘落百草也凋零。
这不就像我们害怕失去美好的时光,害怕失去那些快乐的瞬间吗?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
千万条大河奔腾着向东流入大海,什么时候才能再向西流回来呢?这就好比我们的时间,一旦流逝,怎么可能再回来呢?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年轻力壮的时候不奋发图强,到老来只能白白地悲伤后悔。
想想看,如果我们现在不努力学习,将来长大了,面对各种机会却没有能力抓住,那该多痛苦啊!
整首诗用自然景物的变化来比喻人生的短暂和宝贵。
园中的葵菜从生机勃勃到秋天的凋零,就像我们的人生从青春年少到暮年衰老。
河流奔腾不息,一去不返,就如同时间匆匆流逝,无法挽回。
我们就像春天里的花朵,有着最美好的时光去成长和绽放。
如果在这时候不努力吸收阳光雨露,不努力学习知识和本领,等到秋天来临,我们能收获什么呢?难道要等到白发苍苍才后悔当初没有努力吗?
所以呀,我们一定要珍惜现在的时光,努力学习,不断进步,让自己的人生像春天一样充满希望和光芒!。
诗词赏析--长歌行《长歌行》,这首流传千年的汉乐府诗篇,如同一缕温柔的春风,穿越时空的长廊,轻轻拂过我们的心田。
它不仅仅是一首诗,更是一幅生动的画卷,一部关于生命、时间与奋斗的哲理剧。
让我们一起走进这字里行间,感受那份跨越时代的温暖与智慧。
《长歌行》汉·汉乐府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
”晨曦微露,园中的葵菜嫩绿的叶片上,挂着晶莹的露珠,仿佛是大自然最精致的珍珠,等待着阳光的拥抱。
这不就像我们每个人的童年吗?充满了生机与希望,每一天都满怀期待地迎接新的阳光,对世界充满好奇与憧憬。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春天的脚步悄然而至,带来温暖与滋润,万物在这恩泽中焕发出勃勃生机,闪耀着生命的光辉。
正如青春年华,是我们人生中最绚烂多彩的时刻,每一份努力都能绽放出耀眼的光芒,照亮前行的道路。
然而,“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
”岁月如梭,转眼间,秋天的脚步临近,花朵凋零,叶子枯黄,大自然进入了沉静与收敛的季节。
这不禁让人联想到人生的老去,那些曾经的辉煌与美丽,似乎也在时间的流逝中渐渐褪色。
但正如老话所说,“岁月不败美人,亦不败英雄”,真正的美与力量,是内心的坚韧与不懈追求。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河流奔腾不息,向东流入大海,一去不复返。
这不仅是自然界的规律,也是人生旅程的真实写照。
时间如同流水,一旦流逝,便无法挽回。
这提醒我们,要珍惜当下,把握每一次选择,因为生命不会给我们重来的机会。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这句诗,或许是最直击人心的警钟。
它告诉我们,在年轻力壮的时候,如果不勤奋努力,等到年老体弱时,只能空留遗憾与悔恨。
这就像我们常听长辈说的,“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
”生活的真谛,往往在于那些看似平凡却深刻的道理之中。
让我们从《长歌行》中汲取力量,把每一天都当作是新的开始,用汗水浇灌梦想,以坚持书写人生。
长歌行汉乐府古诗意思解释
长歌行,是一首汉乐府古诗,描述了乐府诗的特点和含义。
汉乐府是我国古代文化宝藏中的一种形式,体现了古人对生活的热爱和情感的
宣泄。
长歌行以其辞藻华丽、篇幅广阔而著称,被誉为汉乐府中的代表之作。
长歌行通过描绘生动的场景和丰富的细节,表达了大自然的美丽和人类的喜怒
哀乐。
诗中的叙事手法巧妙地展示了作者对生活的感悟和情感的抒发,使读者能够身临其境地感受到文字的魅力。
诗中所表达的情感主要是对生活的热爱和对人类命运的思考。
长歌行以其独特
的视角和深刻的洞察力,向读者传递了一种积极、热情、豪放的生活态度。
它告诉我们,无论遭遇什么困难,我们都应该勇敢地面对,积极地追求自己的梦想和幸福。
长歌行汉乐府古诗,展现了古人对生活的热爱和情感的宣泄,通过具体的描写
和细腻的情感展示了大自然的美丽和人类的喜怒哀乐。
它不仅是一首文化瑰宝,更是我们理解古代文化和感受人类情感的窗口。
《长歌行》原文、译文及赏析—小学必读原文:长歌行汉乐府〔两汉〕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译文:园中的葵菜都郁郁葱葱,晶莹的朝露等待阳光照耀。
春天给大地普施阳光雨露,万物生机盎然欣欣向荣。
常恐那肃杀的秋天来到,树叶儿黄落百草也凋零。
百川奔腾着向东流入大海,何时才能重新返回西境?年轻力壮的时候不奋发图强,到老来悲伤也没用了。
注释:长歌行:汉乐府曲题。
这首诗选自《乐府诗集》卷三十,属相和歌辞中的平调曲。
葵:“葵”作为蔬菜名,指中国古代重要蔬菜之一。
《诗经·豳风·七月》:“七月亨葵及菽。
”李时珍《本草纲目》说“葵菜古人种为常食,今之种者颇鲜。
有紫茎、白茎二种,以白茎为胜。
大叶小花,花紫黄色,其最小者名鸭脚葵。
其实大如指顶,皮薄而扁,实内子轻虚如榆荚仁。
”此诗“青青园中葵”即指此。
朝露:清晨的露水。
晞:天亮,引申为阳光照耀。
”阳春“句:阳是温和。
阳春是露水和阳光都充足的时候,露水和阳光都是植物所需要的,都是大自然的恩惠,即所谓的”德泽“。
布:布施,给予。
德泽:恩惠。
秋节:秋季。
焜黄:形容草木凋落枯黄的样子。
华(huā):同“花”。
衰:一说读“cuī”,因为古时候没有“shuāi”这个音;一说读shuāi,根据语文出版社出版的《古代汉语》,除了普通话的规范发音之外,任何其他的朗读法都是不可取的。
百川:大河流。
少壮:年轻力壮,指青少年时代。
老大:指年老了,老年。
徒:白白地。
赏析:这是一首咏叹人生的歌。
唱人生而从园中葵起调,这在写法上被称作“托物起兴”,即“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也”。
园中葵在春天的早晨亭亭玉立,青青的叶片上滚动着露珠,在朝阳下闪着亮光,像一位充满青春活力的少年。
诗人由园中葵的蓬勃生长推而广之,写到整个自然界,由于有春天的阳光、雨露,万物都在闪耀着生命的光辉,到处是生机盎然、欣欣向荣的景象。
长歌行古诗意思解释
《长歌行》古诗原文
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长歌行》翻译
园中的葵菜都郁郁葱葱,晶莹的朝露阳光下飞升。
春天把希望洒满了大地,万物都呈现出一派繁荣。
常恐那肃杀的秋天来到,树叶儿黄落百草也凋零。
百川奔腾着东流到大海,何时才能重新返回西境?
少年人如果不及时努力,到老来只能是悔恨一生。
《长歌行》赏析
《长歌行》是一首中国古典诗歌,属于汉乐府诗,是劝诫世人惜时奋进的名篇。
此诗从整体构思看,主要意思是说时节变换得很快,光阴一去不返,因而劝人要珍惜青年时代,发奋努力,使自己有所作为。
全诗以景寄情,由情入理,将“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的人生哲理,寄寓于朝露易干、秋来叶落、百川东去等鲜明形象中,借助朝露易晞、花叶秋落、流水东去不归来,发生了时光易逝、生命短暂的浩叹,鼓励人们紧紧抓住随时间飞逝的生命,奋发努力趁少壮年华有所作为。
其情感基调是积极向上的。
其主旨体现在结尾两句,但诗人的思想又不是简单的
表述出来,而是从现实世界中撷取出富有美感的具体形象,寓教于审美之中。
乐府诗集长歌行原文一、原文:《长歌行》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二、衍生注释:1. “葵”:这里指的是葵菜,一种蔬菜。
在古代诗词中常被用来指代美好的事物。
2. “晞”:是晒的意思。
这里说朝露等待阳光来把它晒干。
3. “阳春”:这里指温暖的春天。
4. “布”:散布、给予的意思。
德泽就是恩泽,春天把它的恩泽给予万物。
5. “焜黄”:草木枯黄的样子。
6. “华”:同“花”。
三、赏析:主题上,这首诗主要是劝勉人们要珍惜青春年少,奋发努力,莫等老来后悔。
诗人通过园中的葵菜起兴,由葵菜上的朝露很快就会被晒干,联想到春天的美好时光虽然会让万物充满生机,可是秋天一到,花草树木就会枯黄衰败。
进而又用百川东流入海,永远不再西归,来比喻时间一去不复返。
情感上,有对时光易逝的感慨,和对世人珍惜光阴的劝诫,整体情感很积极向上。
表现手法方面,运用了比兴手法,比如从园中葵菜着笔,然后逐步引出重点。
同时巧用比喻,将抽象的时间比作河流东去不复返,形象生动地让读者感受到时光的不可逆性。
四、作者介绍:《长歌行》出自《乐府诗集》,《乐府诗集》是一部总括中国古代乐府歌辞总集,由北宋郭茂倩所编。
乐府诗原是汉代专门管理乐舞演唱教习的机构,由于其所搜集的诗歌来源广泛,作者众多,难有确切考证出《长歌行》的准确作者。
但从诗歌内容来看,应该是一位深谙世事,想要劝诫世人珍惜时光的有识之士所作。
五、运用片段:1. 在学校的教室里,老师站在讲台上对着一群打闹的同学嗔怪道:“同学们,你们现在就像园中的葵菜充满生机,正处于大好年华。
要知道‘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啊,现在不把知识学好,等长大后就只能后悔啦。
就像春天的时光美好又短暂,如果错过努力的时间,秋天就只剩下荒废了。
”2. 家庭聚会上,长辈看着家中年轻一代整天无所事事玩手机,语重心长地说:“我给你们讲啊,这大好的时光就像那‘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里的春光,要珍惜啊。
[长歌行汉乐府古诗赏析]长歌行,古诗赏析乐府是自秦代以来设立的朝廷音乐机关,汉武帝时得到大规模的扩建,从民间搜集了大量的诗歌作品,内容丰富,题材广泛。
长歌行是其中的一首。
长歌行汉乐府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今译早晨,园中有碧绿的葵菜,晶莹的朝露等待在阳光下晒干。
春天把幸福的希望洒满了大地,所有生物因此都呈现出一派繁荣生机。
常常担心瑟瑟的秋天来到,花和叶都变黄衰败。
千万条大河奔腾着东流入大海,什么时候才能再向西流回来少壮年华时不发奋努力,到老来只能是空空悔恨了。
注词释义长歌行:汉乐府曲调名。
晞:晒干。
阳春:生长茂盛。
布:散布,洒满。
德泽:恩泽。
焜黄:枯黄。
颜色衰老的样子。
华:同“花”。
衰:为了押韵,这里可以按古音读作cuī。
徒:白白地。
解题《长歌行》是南朝宋代文人郭茂倩编纂的《乐府诗集》中的一首五言古诗,是劝诫世人惜时奋进的名篇。
此诗选自汉乐府。
乐府是自秦代以来设立的朝廷音乐机关,汉武帝时得到大规模的扩建,从民间搜集了大量的诗歌作品,内容丰富,题材广泛。
本诗是其中的一首。
长歌:长声歌咏,也指写诗;行(某íng):古代歌曲的一种体裁,歌行体的简称,诗歌的字数,和句子的长度不受限制。
长歌行是指“长声歌咏”为曲调的自由式歌行体。
衰:,读cuī.古时候人们读的没有shuaī这个音。
这首诗选自《乐府诗集》卷三十,属相和歌辞中的平调曲。
《乐府解题》说这首古辞“言芳华不久,当努力为乐,无至老大乃伤悲也。
”把“努力”理解为“努力为乐”,显然是一种曲解。
汉代的五言古诗,许多是慨叹年命短促、鼓吹及时行乐的。
这首诗从整体构思看,主要意思是说时节变换得很快,光阴一去不返,因而劝人要珍惜青年时代,发奋努力,使自己有所作为。
其情感基调是积极向上的。
《乐府诗集》是宋代郭茂倩编的一部乐府诗总集,全书一百卷,分十二类。
上起汉魏,下迄五代,兼有秦以前歌谣十余首。
长歌行的解析与注释
《长歌行》是一首著名的古代诗歌,选自《乐府诗集》卷三十,属于相和歌辞中的平调曲。
"乐府"在古代是管理音乐的官署,秦代以来由朝廷设立。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机盎然的春天景象,诗人以园中的葵菜为画笔,描绘出早晨晶莹的朝露等待阳光照耀的画面,形象生动。
诗人用“青青园中葵”来象征生命的活力和生长的力量,通过描述春天给大地带来的阳光雨露,表达了万物生机盎然欣欣向荣的主题。
在这美好的春天景象之后,诗人也表达出了对秋天肃杀气氛的恐惧和担忧。
他描绘了秋天树叶黄落、百草凋零的场景,暗示了生命的无常和短暂。
这种对于生命矛盾的认识,使这首诗不仅仅是对春天的赞美,也是对生命哲理的深入探索。
"长歌行"也是我国古代诗歌的一种体裁,也叫“歌”“行”,有长歌行、短歌行等。
长歌行是指“长声歌咏”为曲调的自由式歌行体。
本篇主要通过借景生情和由情入理的方式,借用百川归海一去不复返的形象比喻韶华易逝,感慨“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劝勉世人珍爱光阴。
陆机《长歌行》诗词赏析
长歌行
魏晋:陆机
逝矣经天日,悲哉带地川。
寸阴无停晷,尺波岂徒旋。
年往迅劲矢,时来亮急弦。
远期鲜克及,盈数固希全。
容华夙夜零,体泽坐自捐。
兹物苟难停,吾寿安得延。
俛仰逝将过,倏忽几何间。
慷慨亦焉诉,天道良自然。
但恨功名薄,竹帛无所宣。
迨及岁未暮,长歌乘我闲。
译文
太阳每天由东到西运行,时间日益流逝。河川日夜流逝,一去不返,真是
可悲。短短的光阴从不停留,尺寸的波浪怎能够自动回流?岁月的逝去和到来
犹如弓箭那样迅速。久远的生命很少人能够达到,能活到百岁的本来就很少。
人的容颜每天都在凋谢,人的体力和精神也无缘无故地自动消耗着。生命本就
难以停留,寿命本就难以延长,人活在人世间,不过是瞬间而逝的事情。即使
对此怨愤不平也无济于事,因为这是自然的规律。只恨我还没有建立功名,不
能留名史册。趁着年岁还没有到晚年的时候,唱一曲长歌来表达自己的情志。
注释
逝矣经天日:是说每天太阳由东到西运行,使时间日益流逝。
悲哉带地川:是说河川日夜流逝,一去不返,所以可悲。
晷(ɡuǐ):日影,此处指时间。
矢:弓箭。
远期:久远的生命。
鲜克及:很少能够达到。
盈数:这里指人生百岁。
体泽:体力和精神。
俛(miǎn)仰:同“俯仰”,比喻时间短暂。
竹帛:均为书写所用,这里代指史册。宣:记载、流传。
简析
《长歌行》属于相和歌辞。这首诗写的是人生短促,应当乘闲长歌,使人
生过得逍遥、欢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