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计算机基础第9章
- 格式:ppt
- 大小:1.15 MB
- 文档页数:46
《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大纲一、层次与学制:本科,四年制(含五年制)二、教学时数:56学时/68学时,一年级(上学期或下学期)开设;周学时:4三、适用专业:全院各专业四、课程性质和任务本课程是公共必修课程,是大学各专业计算机教育中第一层次的课程,是当代大学生的公共基础课。
本课程教学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大学生的计算机文化意识,掌握计算机的基本知识和计算机应用技能,以满足和适应信息化社会对大学生基本素质的要求。
五、课程目的和基本要求依据教育部高等学校文科计算机基础教学指导委员会对“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的基本要求制定教学大纲,学生通过学习该门课程,能够熟悉计算机的基本结构、工作原理,掌握Windows、Word、Excel、PowerPoint及Internet的基本操作,了解多媒体的应用和网络的基本知识,以及数据库和程序设计的基本方法。
本课程的具体要求是:(一)了解计算机系统的基本组成及其工作原理。
(二)掌握计算机中的数制与编码。
(三)掌握Windows操作系统的基本使用。
(四)熟练掌握Word文档的建立、编辑和排版等基本操作。
(五)熟练掌握Excel工作簿的创建、工作表的编辑和数据分析等基本操作。
(六)熟练掌握PowerPoint演示文稿的制作方法。
(七)了解多媒体技术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应用。
(八)了解网络的基本概念和组成,熟练掌握Internet的基本知识和相关操作。
(九)了解数据库的基本概念和简单应用。
(十)了解程序设计的思想和基本方法。
六、教学主要内容和学时分配第1章计算机基础知识主要内容:计算机的概念、历史、发展、应用;计算机的基本组成和工作原理;计算机中的数制转换、数据表示与信息编码。
学时分配:4学时(理论)第2章计算机系统主要内容:计算机硬件系统的基本组成、各部件功能及主要性能指标;计算机软件系统中系统软件的概念(操作系统、实用工具程序、语言处理程序),应用软件的概念。
学时分配:第一学期2学时(理论)/第二学期4学时(理论)第3章操作系统概述主要内容:Windows界面及基本操作;利用Windows进行文件管理、程序管理、磁盘管理、用户管理、系统管理。
大学计算机基础课后题答案第1章计算机基础知识一、选择题1.B2.B3.B4.B5.B6.B7.C8.D 9.B 10.D 11.C 12.A 13.B 14.D二、填空题1、1946 美国ENIAC2、4 电子管晶体管集成电路超大规模集成电路3、超导计算机量子计算机光子计算机生物计算机神经计算机4、专用计算机通用计算机5、信息基础技术信息系统技术信息应用技术6、运算器控制器存储器输入设备输出设备7、7445 682 3755 30088、0292 1717 A2FC B1B1 B7D9 E4AE9、500010、72 128三、问答题1、运算速度快计算精度高具有记忆和逻辑判断能力具有自动运行能力可靠性高2、巨型机大型机小型机微型机服务器工作站3、数据计算信息处理实时控制计算机辅助设计人工智能办公自动化通信与网络电子商务家庭生活娱乐4、计算机的工作过程就是执行程序的过程,而执行程序又归结为逐条执行指令:(1)取出指令:从存储器中取出要执行的指令送到CPU内部的指令寄存器暂存;(2)分析指令:把保存在指令寄存器中的指令送到指令译码器,译出该指令对应的操作;(3)执行指令:根据指令译码器向各个部件发出相应控制信号,完成指令规定的操作;(4)一条指令执行完成后,程序计数器加1或将转移地址码送入程序计数器,然后回到(1)。
为执行下一条指令做好准备,即形成下一条指令地址。
5、计算机自身电器的特性,电子元件一般有两个稳定状态,且二进制规则简单,运算方便。
四、操作题1、(111011)2=(59)10=(73)8=(3B)16(11001011)2=(203)10=(313)8=(CB)16(11010.1101)2=(26.8125)10=(32.64)16=(1A.D)162、(176)8=(1111110)2(51.32)8=(101001.011010)2(0.23)8=(0.010011)23、(85E)16=(100001011110)2(387.15)16=(001110000111.00010101)24、(79)=(01001111)原码=(01001111)反码=(01001111)补码(-43)=(10101011)原码=(11010100)反码=(11010101)补码第2章计算机硬件及软件系统一、选择题1.A2.D3.D4.C5.B6.C7.C8.A9.D 10.B 11.D 12.C 13.C 14.B 15.D 16.A 17.C 18.D 19.D 20.D二、填空题1、系统应用2、运算控制单元存储器输出/输入设备3、数据库管理系统4、1000赫兹5、ROM RAM Cache6.、RAM 数据丢失7、U盘的文件管理系统中密码8、同一部件内部连接同一台计算机各个部件主机与外设9、数据总线地址总线控制总线10、32 6411、图形加速接口12、CPU与内存内存13、控制器运算器14、CPU与内存15、指令数据16、CPU与内存及显存间数据的交换第3章操作系统基础一、选择题1.C2.B3.A4.D5.A6.D7.B8.B 9.B 10.A 11.B 12.B 13.A 14.B二、填充题1、文件管理2、并发性3、EXIT4、Am*.wav5、开始6、Alt+PrintScreen7、PrintScreen8、Ctrl+Z9、全选10、添加/删除程序11、输入法三、问答题1、管理和协调计算机各部件之间的资源分配与运行,它是计算机所有硬件的大管家,是用户与计算机的接口。
习题九一、用适当内容填空1.计算机系统运行和操作的最小功能单位是指令,一台计算机中全部指令的集合称为指令系统。
2.计算机能够直接识别的程序设计语言是机器语言,其直接使用机器指令或二进制格式编写程序。
3.汇编语言是一种低级语言,它是面向过程的语言。
高级语言书写的源程序可以通过解释或编译方式来执行。
4.字符型是一种基本数据类型,一般程序设计语言中都采用8位二进制位来表示,其对应值的范围是0-255。
5.在程序中要处理200名学生一门课的成绩信息,应该定义数组类型变量;要处理200名学生的档案资料应该定义记录或结构类型变量。
6.在程序运行过程中值不可改变的量称为常量,可改变的量称为变量。
7.结构化程序设计的3种基本逻辑结构为顺序、分支或选择和重复或循环,合理使用这3种控制结构可以表现任何复杂的控制关系。
8.过程是功能独立或需要多次调用的程序段,它也可以称为函数或子程序。
9.一段程序代码需要多次反复执行,需要使用重复或循环结构来表达;根据判断条件结果决定是否执行一段程序,应该使用分支或选择结构表示。
10.循环也称为重复,其对应两种类型,分别为当型结构和直到型结构。
11.面向过程程序设计的核心是算法和数据结构;面向对象程序设计的核心是类和对象。
12.结构化程序设计应遵循自顶向下、逐步求精、模块化和限制使用goto语句原则。
13.采用结构化程序设计方法能够使程序易读、易理解、易维护和结构良好。
虽然这种方法具有许多优点,但它仍是一种面向过程的程序设计方法。
14.VB是一个可视化操作界面、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语言;在VB中可以直接创建Access 数据库。
15.在VB窗口中添加的对象都具有若干属性,在窗口设计阶段改变对象属性可以在①属性窗口中操作,在程序运行时改变属性应该在相关对象事件代码中操作。
16.类是一组数据及该组数据能够实现操作的封装体。
在类与对象的关系中,类是对对象的抽象,而对象是类的实例。
17.在面向对象方法中,信息隐藏是通过对象的封装性来实现的;同样的消息被不同的对象接收时可导致不同的行为,这是对象的多态性。
武汉科学与技术学院计算机技术系大学计算机基础实验与习题参考答案供教师参考第1章徐新第2~5章张葵;第6章丁胜;第7~8章李顺新;第9章王思鹏;第10章李琳;第11章吴志芳张葵整理若有建议及意见,请发邮件至zhangkui@,对您提出的建议及意见,将不胜感谢!2012年7月18日目录目录 (2)第1章计算机文化与信息表示基础习题 (1)第2章计算机系统习题 (2)第4章中文Office 2003习题 (5)第5章计算机网络基础习题 (8)第6章程序设计基础习题 (10)第7章数据结构与常用算法习题 (12)第8章软件工程基础习题 (15)第9章数据库技术基础习题 (17)第10章多媒体技术基础习题 (19)第11章信息安全基础习题 (20)第1章计算机文化与信息表示基础习题一、单项选择题1~5 DBBAA二、填空题1. 逻辑上相关的记录的集合某台二级存储设备上的一块已命名的区域2. 一种作为计算机系统资源共享的一组相关数据的集合3. 位、字节和字三、判断改错题1. √2. √3. ×(改正:计算机中存储数据的基本单位是字节。
)4. √5. ×(改正:20B中共有二进制位数为20*8。
)更正:书中P155此题题干修改为:20B中共有二进制位数为20。
四、简答题1. 简述计算机的发展历程答:(1)第一代:1946---1958年,电子管计算机;(2)第二代:1958---1964年,晶体管计算机;(3)第三代:1964---1971年,集成电路计算机;(4)第四代:1971----今天,大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
2.什么是信息?什么是数据?二者有何关系?答:(1)信息是人们按照预先的目的,通过各种不同的渠道、不同的角度观察,以反映客观事物状态和特征的某种概念或经过加工后的数据,是人们进行各种活动所需要的知识。
(2)数据是指存储在某一媒体上可加以鉴别的符号资料。
(3)它们的关系是:数据是载荷信息的物理符号;信息是人们消化理解了的数据,是对客观世界的认识。
1.2. 后序遍历结果是DEBFCA5.结点数最多有32个习题九答案图9.13(b)所对应的二叉树前序、中序及后序遍历序列。
前序遍历序列ABDHIEJCFG中序遍历序列HDIBJEAFCG后序遍历序列HIDJEBFGCA3.该二叉树中有14个叶子结点。
4.该二叉树中有19个叶子结点6.线性表的顺序存储结构和链式结构的优缺点。
答:线性表的顺序存储是指在内存中用地址连续的一块存储空间顺序存放线性表的各个元素,用这种存储形式存储的线性表称其为顺序表。
也就是说只要知道顺序表首地址和每个数据元素所占地址单元的个数就可求出第i个数据元素的地址来。
顺序表能实现按数据元素的序号存取的特点。
顺序表的插入元素则需要先将第i个元素后的每个元素向后移动,为新元素让出位置。
最后修改表的长度。
而链式结构不采用地址连续的存储空间,它是通过“链”来建立数据元素之间的逻辑关系,对线性表插入、删除不需要移动数据元素。
7.数据存储结构的类型答:数据存储结构常用的有两种:顺序存储、链式存储,另外还有索引存储和散列存储。
8.栈和队列的主要特征。
答:栈是插入和删除的操作被限制在某一端进行线性表。
允许插入、删除的这一端称为栈顶,另一端称为栈底。
往栈中插入元素称为进栈,删除元素称为出栈。
栈的特点是后进先出。
队列是限定插入元素操作在表一端进行,而删除操作在表的另一端进行的特殊数据结构。
把允许插入元素的一端叫队尾,允许删除元素的一端叫队首。
队列的特点是先进先出。
9.流程图(1)⑸解法1:结束(7)程序流程图程序N-S图for(n=100;n<1000;n++) 换行开始。
第五版《大学计算机基础》思考题(含部分答案)大学计算机基础思考题第一章计算机与信息社会1. 计算机的发展经历了哪几个阶段?各阶段的主要特征是什么?2. 按综合性能指标,计算机一般分为哪几类?3. 信息与数据的区别是什么?第二章计算机系统1. 简述计算机执行指令的过程。
1)取指令2)分析指令3)执行指令一条指令执行完成,程序计数器加1,然后回到1)。
2. 存储器的容量单位有哪些?若内存的大小为512MB,则它有多少个字节?容量单位有KB、MB、GB、TB 。
512MB等于512*220 个字节。
3. 指令和程序有什么区别?4. 简述机器语言、汇编语言、高级语言各自的特点。
5.计算机的硬件系统由哪几部分构成?主机主要包括了哪些部件?6.衡量CPU性能的主要技术指标有哪些?①CPU字长,CPU内部各寄存器之间一次能够传递的数据位,即在单位时间内能一次处理的二进制的位数。
②位宽,CPU通过外部总线与外部设备之间一次能够传递的数据位。
③x位CPU,通常用CPU的字长和位宽来称呼CPU。
④CPU外频,即CPU总线频率,是由主板为CPU提供的基准时钟频率。
⑤CPU主频,也叫工作频率,是CPU内核电路的实际运行频率。
来描述,精度越高表示生产工艺越先进。
⑥CPU的生产工艺技术,通常用m7. 内存和外存有什么区别?若内存大小为1G,则它有多少个字节?内存与外存有很多不同之处:①内存可以直接被CPU访问,外存不能直接被CPU访问;②内存信息是暂时的,外存信息可以永久保存的;③相对来说,内存容量小价格高,外存容量大价格低;④内存速度快,外存速度慢。
(1分)301G=1024M=1024×1024K=1024×1024×1024B=2B8. 系统主板主要包括了哪些部件?1)系统主板主要包括了控制芯片组、CPU插座、BIOS芯片、内存条插槽;2)系统主板也集成了软盘接口、硬盘接口、并行接口、串行接口、USB接口、AGP 总线扩展槽、PCI局部总线扩展槽、键盘和鼠标接口、多媒体和通信设备接口以及一些连接其他部件的接口等。
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总复习(题库)第一章复习题一、选择题5.计算机的发展阶段通常是按计算机所采用的___ B ___来划分的。
A)内存容量 B)电子器件C)程序设计语言 D)操作系统6.从第一代电子计算机到第四代计算机的体系结构都是相同的,都是由运算器、控制器、存储器以及输入输出设备组成的,称为___ D ____体系结构。
A)艾伦·图灵 B)罗伯特·诺依斯C)比尔·盖茨 D)冯·诺依曼14.个人计算机属于___ C)微型计算机___。
A)小巨型机 B)小型计算机 D)中型计算机15.目前普遍使用的微型计算机,所采用的逻辑元件是___ B)大规模和超大规模集成电路___。
16.电子数字计算机工作最重要的特征是__ C)存储程序自动控制____。
19.被称作"裸机"的计算机是指__ B)没安装任何软件的微机____ 。
24.计算机能够直接识别和处理的语言是____ C)机器语言 __。
26.可移植性最好的计算机语言是__ C)高级语言 __。
28.用户用计算机高级语言编写的程序,通常称为___ A)源程序 ___。
31.办公自动化(OA)是计算机的一项应用,按计算机应用的分类,它应属于__ B) 数据处理____。
A) 科学计算 C) 实时控制 D) 辅助设计32.下列选项中最适合信息管理的计算机语言是___ D) 数据库语言34.CAI指的是_ B)计算机辅助教学软件_ __。
38.微型计算机内存储器是___ B)按字节编址___。
44. 信息论的奠基人是____ D.香农(Claude Shannon)________。
45. 世界上第一台微机是_ D.1971__年由美国Intel公司的工程师西安。
霍夫研制而成。
它属于第____代计算机。
46.下列关于计算模式说法不正确的是_____ D.目前,C/S计算模式已经完全将B/S计算模式取代,这也预示了网络时代的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