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学概论论文

  • 格式:doc
  • 大小:24.00 KB
  • 文档页数:4

下载文档原格式

  / 4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最初的时候,我是怀着一种好奇的心情走进了罗老师的课堂。美是什么?究竟什么样的事物才是美的呢?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不同的人有那么多不同的审美情趣,站在讲台上的X 老师,又讲给我们一个什么样的诠释,一个可以让听课的同学都足以信服的诠释呢?

美,对我们来说并不陌生,但是,我们只是站在一个人们普遍所处的深度去看待,上升到美学这一概念,又该怎么理解它呢?作为当代大学生又该怎么看待美学,认识美学呢?

当我走入X老师的课堂以后,我想我找到了答案。关于美,关于人生的态度,也关于身上的责任和努力的方向,我的思想走出了一个深潭,走入了一片新的田野。

什么是美学? 简单地说,美学是研究人与现实审美关系的学问。它既不同于一般的艺术,也不单纯日常的美化活动。曾经上过许多堂美术课,做过许多名画的赏析,也看到过许多生涩难懂的画面,或抽象或色彩违背常理或主题立意怪异,我只是简单地接受他们是名家之作的想法,以为所有在美术课上所学的东西都是美的。是X老师的课开始让我走出这个误区,让我第一次认识到自己曾经毫不怀疑、全盘接受的东西是可以值得商榷,是可以被辩驳甚至批判的。关于行为艺术,我一直以来只是保持一种保守的态度来看待,只是很冷静地看待那些怪异的潮流,不愿去触及它也不愿意去做任何的评价,那只是

一些有着非正常思想的人的非正常行为,与我无关。更多的时候,他们有很好的初衷但是选择了常人不能理解的方式,因而他们成为了艺术家。而今天当我走出老师的课堂,再来思考这个问题的时候,突然觉得有着那种想法的自己很幼稚。那些违背道德常理的不可理喻的东西,如何谈得上艺术?那些搞自残或把自己脱得精光显出自己的胴体的人,连保护自己的身体的自然之美的意识都没有,谈何制造美?他们只能给公众给社会带来肮脏的视觉污染!是的,使先生的课让我敢于说出这些话,喊出我心中这些批判和控诉的声音!特别是老师对《静夜诗》,我看待美的视野开始开阔起来。

威·布来克说:“富有生机就是美”。无论我坐在这个课堂里听课,还是当我走出教室的时候,我的脑海里都始终记得这句话。

一只蚂蚁搬着一粒大米努力向家的方向前进,大米无数次地从半坡滑落,它毫不懈怠,努力将大米推动前进,这一幕难道不美吗?当树叶枯黄下落,飘飞在空中,盘旋,降落,而依旧有绿叶挣扎着不愿离开,这不是大自然的吗?这就是“我言秋日胜春朝”的原因之一吧。当你站在船头,迎向夕阳,敞开双臂,任凭海风波动你的发,吹动你的衣,你看到海浪奔来,一层高过一层,这不美吗?无论是动物,植物,人类,还是没有生命的事物,通过一种生机让我们折服,让我们倾倒,这不

就是美吗?如果上升到历史的角度,从原始社会,到奴隶社会,到封建社会,再到西方的资本主义社会以及当代的中国,我第一次发现,美是可以用一种历史的方式书写的,而人们审美的情趣也在这历史的车辙中不断更替变换着它的色彩。从强力到暴力,从德行到禁欲……这一切,无论是可以理解的美,还是不可理喻的美,都在人类的历史中存活过,都被当时的人们誉为了“美”,因为它折射出时代的进步,绽放着专属于它的生机。

有位哲人说过,当人们异口同声地称赞某个对象很“美”时,他们说的可能完全不是一回事。每个人的心理感受都有其独特的个人特征,而且同一个人的心理感受,也总是处于不间断的变化过程之中。更何况人们在审美活动中所用以判断对象的价值标准不同,面对同一对象时会产生不同的感受,并不值得大惊小怪。但是,如果我们将这个问题放到更广阔的背景下加以考察,将它放到整个审美发展史中加以考察,我们就会发现,不同个体的审美体验的差异,甚至还不仅仅是因为他们所持的价值标准的不同。我们在观照一片清淡平和的风景时产生的怡然自如的愉悦固然总是被美学家们称之为“美感”,然而我们在剧院里观赏莎士比亚的悲剧《哈姆雷特》时心灵有可能经受到的巨大震撼也可以称之为“美感”吗?我们在阅读《呼啸山庄》时的复杂心情,应该不应该也称之为“美感”呢?

作为当代大学生,我们又应该怎么看待美,树立怎么样的美学观点呢?

马克思指出:“社会的进步就是人类对美的追求的结晶。”社会、自然、艺术,既是美的存在领域,又是美的表现形态,代表着人类实践的进步内容和理想。当代大学生作为特殊的青年群体,具有独特的审美意识。我们的审美态度、审美标准、审美理想反映着历史发展的理性要求。我们的审美价值、审美个性、审美情感丰富多彩,动态变化,影响着民族、时代、青年的审美趣味、风尚和趋向,从一个侧面体现着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发展的进步程度。我们应该树立”真、善、美”统一的社会审观。我们的审美深层,不仅人类性与民族性交互相存,而且外表美与内在美也非求全责备、等量齐观。虽然两者并行不悖,相映生辉,但当两者不可兼得时,仍把心灵美作为美的本质、美的精髓。我们赞美屈原、司马迁、岳飞、林则徐、李大钊等历史人物,我们的审美观主要的不是视觉感受而是心灵感应。美不是音容颜貌而是超越时间的内心世界,至于苏联卫国战争时期的“保尔”、当代的海伦 . 凯勒、张海迪等残疾英雄也将成为永恒的美而长驻在我们的心中。

我的心中难以平复,对美的思考将伴随我成长,成才。约瑟夫·鲁说:“一切精美的东西都有其深沉的内涵。”那就让我在以后的生活中,继续挖掘美的内涵,继续进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