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器装备与作战平台的信息化
- 格式:pdf
- 大小:274.40 KB
- 文档页数:3
信息化什么作战平台作为空空和空地作战的主要技术装备
答案是:信息化空中作战平台作为空空和空地作战的主要技术装备。
发达国家的军队已经或准备多种信息化作战平台,如M-1080型智能坦克、RAH-66“科曼奇”武装直升机、“联合先进技术”飞机、1.42战斗机等。
以1.42战斗机为例,它是俄罗斯研制的第四代作战飞机,机上装有雷达、激光、红外组成的火控系统,相控阵火控雷达的探测距离达400公里,可同时跟踪与识别1520个目标,同时攻击其中的68个目标,挂载的空空精确制导导弹射程达400公里,具有远、中、近距离全向、同时攻击多个目标和“发射后不用管”的能力。
扩展资料
最早的作战平台为双轮战车,几乎所有的早期文明都发明了这样的战车。
苏美尔人最早发明了四轮战车,将之发扬光大的却是巴比伦人。
攻城塔也可以认为是作战平台的一种,在古希腊和我国的三国时期都有出现。
战船的出现很早,迄今已有数千年的历史,中国在战国时代已出现古战船,古希腊、古罗马时期也诞生了许多著名的古战船。
军队信息化的网络作战系统一、引言随着科技的发展和信息化进程的加速,军队的作战方式也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
信息化技术的广泛应用,使得军队具备了更加强大的作战能力。
网络作战系统作为军队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实现信息化战争指挥与作战具有重要作用。
本文将探讨军队信息化的网络作战系统,从其定义、功能和特点等方面进行解析。
二、定义网络作战系统是指运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手段,将军队的作战指挥与作战行动有机结合,形成一套完整且高效的作战系统。
这个系统基于网络的通信平台,通过数据的传输与共享,实现指挥信息的快速传递和作战信息的准确获取,从而提高作战效能。
三、功能1. 指挥控制功能:网络作战系统可以提供实时的指挥控制平台,实现指挥者对战场整体态势的掌控,并能迅速下达作战指令和调度军队资源。
2. 情报获取和处理功能:网络作战系统可以通过网络收集并处理各种情报信息,实现对敌情、友情、地情等的全面掌握,为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3. 信息共享与协同功能:网络作战系统能够快速共享作战信息,并通过协同系统实现不同单位之间的协同作战,提高军队作战的整体效能。
四、特点1. 实时性:网络作战系统能够实现指挥信息的实时传递和作战信息的实时获取,提高了指挥与作战的效率和准确性。
2. 网络化:网络作战系统基于网络架构,实现了多个部队和参战单位之间的信息共享与协同作战,打破了时空限制。
3. 自适应性:网络作战系统能够根据实际情况做出相应调整,适应各种复杂的作战环境和战术需求。
4. 安全性:网络作战系统必须具备高度的安全性,采用加密、认证等技术手段,确保指挥信息和作战信息的保密性和完整性。
五、发展趋势1. 人工智能的应用: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发展,军队的网络作战系统将会更加智能化,能够更好地分析情报、指导作战。
2. 云计算与大数据的结合:云计算和大数据技术可以帮助军队快速处理和存储海量的作战数据,为指挥决策提供更加丰富的信息支持。
3. 虚拟现实与增强现实技术的应用: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技术可以为作战人员提供更加真实的训练与模拟环境,提高实战能力。
信息化条件下装备保障思考一、装备保障信息化概述1、装备保障信息化的定义。
装备保障信息化是指在军队装备保障体系中,综合运用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现代电子科学技术和装备保障理论,融围绕装备全寿命周期展开的装备保障指挥、管理、通信、防卫等活动为一体,使装备保障信息在装备保障整个体系中快速、流畅、有规律地的流动,并通过对装备保障信息的使用和转化,实现对部队快速、持续地实施精确保障,提高装备保障效能的动态发展过程。
对于装备保障信息化这个概念,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理解。
装备保障信息化是信息技术在装备保障领域广泛应用的产物,是实现装备保障现代化的根本推动力,在一定意义上讲,装备保障的现代化就是在传统机械化战争形态下的装备保障的基础上实现装备保障的信息化。
装备保障信息化的范围涉及到整个装备保障体系的各个环节和各项保障活动。
即涵盖装备从生产到报废的整个寿命周期,又贯穿平时装备的“修、供、训、战备” 的业务管理,理论研管究,人才培养等,还包括战时装备情报侦察、指挥、抢救抢修、防卫等各项保障活动。
装备保障信息化必须有相应的组织保障,使装备保障信息在整个保障体系中快速、流畅地流动,为装备保障信息提供发挥其自身信息优势的平台。
装备保障信息化的实现,重在对保障信息的转化及使用。
只有把信息技术广泛运用于各项保障活动,并把各类保障信息管理好,充分利用数据挖掘等各种信息处理手段,进行处理,最终转化为装备保障的推动力,才能体现装备保障信息化的价值。
装备保障信息化是一个不断深化保障观念、保障模式、保障手段和方法改革的一系列的动态变化的历史进程。
2、信息化条件下装备保障的目标。
信息化条件下装备保障的最终结果是实现信息化装备保障,信息化装备保障是对及信息化战争相适应的装备保障形态的描述,它以充分发挥信息优势在装备保障领域的作用为主线,凭借信息技术完成了传统松散性装备保障结构模式,向全军装备保障高度一体化的保障结构模式的转变,实现从战略到战术全军“无缝衔接”的大量装备保障系统;通过“信息流” 使“物资流”集约化、社会化、远程化、智能化,部队战斗到哪里,装备保障就精确地“适时、适地、适量” 保障到哪里,即实现精确保障;通过装备保障资源及需求的可视化,以“价值链”理念为指导,以作战部队为中心,实施高效的主动配送保障。
信息战、信息作战、信息战争和信息化战争概念区分信息战,就是为夺取和保持制信息权而进行的斗争,亦指战场上敌对双方为争取信息的获取权、控制权和使用权,通过利用、破坏敌方和保护己方的信息系统而展开的一系列作战活动。
信息战这个概念最早出现在1991年的海湾战争后,是由美国军方提出来的。
1992年美国国防部颁发的《国防部指令》提到了信息战。
凡是战争都离不开信息,现代战争是信息主导的战争,信息在战争中具有十分显著的地位和作用。
信息与作战武器平台相结合,产生了信息化武器,可极大地提高武器平台的打击精度和作战效能;指挥官利用信息,可用多种信息化指挥手段及时指挥和调整部队,以夺取作战胜利。
信息战主要包括情报战、电子战、网络战、心理战、精确作战以及信息欺骗、作战保密等。
信息作战的实质是以信息能为主要作战手段,以“信息流”控制“能量流”和“物质流”,剥夺敌方的信息优势,保持己方的信息优势,进而掌握战场的主动权,在一定程度上达成“不战而屈人之兵”或“少战而屈人之兵”的作战效果。
由于信息作战是“信息起主导作用的作战样式”,因此它与机械化战争有明显的不同。
一是作战目的不同。
信息战把控制“信息流”、打击对方的指挥控制系统、信息网络和夺取信息优势作为主要任务和打击的重心。
而以火力打击为主的机械化战争,主要把摧毁和歼灭对方的飞机、坦克、大炮和舰艇等有生力量作为主要作战目的。
二是作战力量不同。
信息战是以全员整体力量进行的整体作战。
任何一个懂信息、网络的人都可以成为信息战战场上的一名“斗士”。
而机械化战争,作战力量主要是以钢铁和火力武装的陆军、海军、空军、导弹和特种作战部队。
三是作战环境不同。
信息战的战场空间除传统意义的陆、海、空、天外,还包括电磁、网络和心理空间,战场是“无疆态”。
而机械化战争主要立足陆、海、空、天等有形的物质战场环境来作战。
四是作战的本质不同。
信息作战是以攻击敌认知能力为本质特征的作战,最终影响敌方人员特别是战争决策者的思想,使其放弃对抗,停止作战。
关于空天作战平台在信息化战争中的应用我们都知道,信息化战争是相对于工业时代的机械化战争而言的。
在机械化战争形态下,兵力、火力和机动力主导着战争,可以这么说,战争双方谁拥有更多的兵力、更强的机动力、更猛烈的火力,谁就可以赢得战争的胜利。
所以,在这种战争形态下,人们往往追求比敌方拥有更多的坦克、飞机和大炮,更多的军队数量,更坚固的工事,通过这种在物质和能量上的优势来摧毁敌方。
但是,只要我们稍微回顾一下这一时期的战争史,我们就会发现,在这种战争形态下,交战双方无论是胜利的一方还是失败的一方,都会在物质上蒙受巨大的损失,有时甚至胜利一方的损失还要高于失败的一方。
这时人们就不禁会问:这是为什么呢?道理其实很简单:用己方的物质和能量去摧毁敌方的物质和能量,其结果必然是即使消灭了对手,自己也会遭受物质和能量的损失。
而信息化战争就不同,信息化战争强调的是“信息制胜”,即敌我双方主要以信息为武器进行攻防作战,通过夺取信息空间的控制权来赢得战争的胜利。
在这种形态下,物质与物质、能量与能量的碰撞将会大大减少,更多的将会是信息与信息之间的碰撞,因而这种战争造成的物质损失和人员伤亡也会大大降低。
下面我们就来看一下在信息化战争中如何去作战。
按照目前军事界普遍认同的看法,作战空间可划分为物理域、信息域和认知域。
物理域就是现实的物理空间,它由陆、海、空、天、电磁等多维元素构成,是部队存在、机动和实施物理打击行动的空间。
信息域是信息存在和发展的空间。
这里有必要解释一下信息的概念。
现代信息论认为,信息是对事物运动状态和存在方式的不确定性的描述。
因而信息应该包括主观和客观两个方面。
客观方面,信息必须依赖一定的客观物质载体,主观方面,这种物质载体被赋予可以为人类思维所理解的某种含义,举个例子来说,指挥员向空中打出三发信号弹,命令部队开始进攻,这里“三发信号弹”就是客观的物质载体,而“开始进攻”则是指挥员赋予这但发信号弹的特定含义。
正是信息的这个特点,使信息域成为了连接物理域和认知域的桥梁。
(一)论高技术在军事领域的广泛运用对现代作战行动产生的影响?(一)高技术武器装备将强制性地引起作战方式的变革(1)作战空域扩大,战场向大纵深、高度立体化方向发展,不存在明显的前方和后方。
兵力兵器远距离作战能力的提高使作战空域向大纵深发展,使作战行动更加强调实施大纵深。
同时,武器装备的分布高度增大,使作战空间向高低结合的高度立体化发展,作战行动更加强调"空地一体"、"海空一体"甚至"陆海空天一体"的立体化作战。
(2)由于兵力兵器的快速作战能力的提高,以及在夜间和不良气象条件下作战能力的提高,使作战行动向高速度、全天候、全时域发展。
(二)武器装备的智能化发展 1.信息化作战平台的大量涌现。
2.精确制导武器成为主要打击武器.3.电子战装备更完善。
(三)军事编成的根本性变革。
1.建立新型军事力量体系。
2.建立完全指挥体制。
3.加速推进作战编成一体化。
4积极筹建新兵种力量。
(四)军事理论体系的创新,现在战争形态转变。
由机械化向信息化转变。
未来主要作战方式样式转变。
1精确化作战 2隐身化作战 3无人化作战 4网络化作战5空天一体化作战(二)我国如何应对复杂的周边安全环境?首先,最重要的还是发展,把自己的事情办好。
一个国家特别是大国,它的国际地位最主要的还是取决于其物质实力。
对我国来说,最重要的是,抓住当前的机遇,进一步提升自己的综合实力,提升营造有利的周边环境的能力。
其次,是努力保持中美关系的稳定。
美国是当今世界唯一的超级大国,对全球事务和亚洲地区的事务有着巨大的影响力。
美国的态度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可以影响日本、韩国、澳大利亚以及东南亚很多国家的政策。
在我国周边许多热点问题的背后,都有美国的影子。
由于我国被美国认为是最有潜力在未来挑战其主导地位的国家,美国对华政策中防范的一面在一个相当长的时间内不可能消失。
但美国在保持中美关系的稳定方面也有着重要的利益,在很多国际事务上,美国需要我国的合作。
2021部队装备管理信息化的内涵、现状及发展策略范文 部队装备管理作为装备建设中带有全局性、基础性和经常性的工作,是促进部队战斗力生成、巩固和提高的重要保证。
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推动了以装备管理信息化为主线的装备管理转型。
深入研究和准确把握部队装备管理信息化的规律特点,深化部队装备管理信息化建设,对于切实提高部队装备管理的科学化水平,推动装备管理由人力密集型向科技密集型,由粗放规模型向质量效能型转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基于信息系统的体系作战对部队装备管理的新要求 基于信息系统的体系作战将是未来信息化战争的基本形态,为我军装备管理建设指明了方向。
基于信息系统的体系作战能力是指以信息系统为支撑,利用信息技术的渗透性和联通性,把各种作战要素、作战单元、作战系统融合集成的整体作战能力。
它是信息化条件下战斗力的基本形态,是新世纪新阶段我军核心军事能力的时代体现。
其基本内涵是:信息主导、系统兼顾、体系增能、精确作战,最终提高体系的整体作战能力。
随着基于信息系统的体系作战能力建设的深入开展,其对部队装备管理提出了以下要求。
1)“一体化”管理,实现由分散管向集约管的转变。
信息化条件下的装备管理必须在优化系统结构,加强体系建设,提高整体效能上下功夫。
以综合信息系统为核心,依据信息系统运行模式,结合编制装备及管理实际,建立装备信息管理中心,将部队不同管理层次、不同管理机构连接起来,把装备战备、训练、维修、弹药器材供应及日常管理等业务信息有效整合,实现部队装备管理各层级、各专业的一体化。
2)“精细化”管理,实现由粗放管向精确管的转变。
信息化条件下的装备管理强调不断改进和完善管理流程,使精细化管理体现在管理过程的每一个环节。
针对装备日常管理重复性、周期性、综合性等特点,注重对日常维护保养信息的采集、动态动用使用信息的积累和实时传递、存储,为实现保障信息的精确掌控、保障需求的精确预计、保障指挥的科学决策、保障物资的精确配送提供依据。
信息化战争的基本特征所谓信息化战争是指在战争中多维信息化作战力量运用信息、信息系统和信息化武器装备,在网络化战场空间实施一体化联合作战行动的一种战争形态。
它是继机械化战争、核战争形态之后的一种新的战争形态,是信息时代战争的基本形态。
一、高度信息化的武器装备系统科学技术在军事领域的运用,特别是物化为战争“手臂”,是引起战争形态发生深刻变革的根本原因。
工业时代的战争,是以机械化武器装备为物质基础所进行的战争;信息时代的战争,是以信息化的武器装备系统为物质基础所进行的战争。
而信息化武器系统,是以计算机技术为核心、以信息技术为基础的一体化的武器装备系统。
其构成主要包括信息攻防武器系统、单兵数字化装备和指挥控制系统(即C4ISR)。
信息攻防武器系统,包括软杀伤型信息武器和硬杀伤型信息武器。
软杀伤型信息武器,是指以计算机病毒武器为代表的网络攻击型信息武器和以电子战武器为代表的电子攻击型信息武器。
硬杀伤型信息武器,主要是指精确制导武器和各种信息化作战平台。
以精确制导弹药为代表的精确制导武器能够获取和利用目标的位置信息,进行弹道修正和准确命中目标。
信息化作战平台装有大量的电子信息传感设备,并与C4ISR系统联网。
它集侦察、干扰、欺骗和打击功能于一体,既可实施战场探测,为精确打击和各种战场行动提供目标信息,又能实施信息攻防作战,是信息化战争的重要物质基础。
单兵数字化装备,指士兵在数字化战场上使用的个人装备,也称信息士兵系统。
它由单兵计算机和无线电分系统、综合头盔分系统、武器分系统、综合人体防护分系统和电源分系统5个部分组成。
信息化的士兵装备,既是战场网络系统的一个终端,也是基本作战单元,具有人机一体化的远程传感能力、攻击和生存能力,能够实时实地为炮兵和空地作战任务的飞机提供数字化的目标信息。
在阿富汗战争中,美空军准确无误地对地面目标攻击,就是得益于特种作战部队装备的信息士兵系统与整个战场数字化网络连为一体,为其提供了及时、准确的目标数据。
信息化战争的理解信息化战争这个概念是在1995年,由我国科学家钱学森在国防科工委首届科学技术交流大会上的书面发言中首次开创性地提出来的。
信息化战争具体是依托网络化信息系统,使用信息化武器装备及相应作战方法,在陆、海、空、天和网络电磁等多维空间及全认知领域进行的以体系对抗为主要形式的战争。
信息化战争包括一体化联合作战、精确作战、信息火力战、空间战、信息战、网络战、信息心理战等多种作战样式。
其主要特征如下:1、信息化武器装备系统成为战场主导。
信息化战争出现的根本原因,是大量信息化武器装备在战争中的广泛应用。
信息化武器装备系统主要包括软杀伤型信息武器、硬杀伤型信息武器和指挥控制系统。
软杀伤型信息武器包括以计算机病毒为代表的网络攻击型信息武器和以电子战武器为代表的电子攻击型信息武器。
硬杀伤型信息武器主要包括精确制导武器和各种信息化作战平台。
精确制导武器能够获取和利用目标的位置信息,进行弹道修正并准确命中目标。
信息化作战平台装有大量的电子信息传感设备,并与指挥控制系统联网,集侦察、干扰、欺骗和打击功能于一体,既可实施战场探测,为实施精确打击和各种战场行动提供目标信息,又可实施信息攻防作战。
指挥控制系统把作战指挥控制的各个要素、各个作战单元联为一个整体,是军队形成和发挥整体效能的核心部分。
2、信息成为战斗力的倍增器。
在信息化战场上,军队通过信息快速、高效、准确地传递,大大提高了作战指挥、控制、火力打击、后勤保障等各方面的能力,提高了作战效能。
如信息化武器装备效能的提高主要依靠电子信息技术对目标的识别和精确制导,而不再完全依赖战斗部威力的增大。
计算表明,爆炸威力提高一倍,杀伤力提高40%,但是命中率提高一倍,杀伤力提高400%。
信息化战争中,在物质、能量、信息等构成作战力量的诸要素中,信息起主导作用。
3、战场网络化、一体化。
依靠覆盖整个作战空间的通信系统、指挥系统、情报系统、计算机工作站、各级数据库和用户终端构成的综合信息网络系统,将战场的情报侦察、信息传输、指挥控制、部队机动、精确打击、毁伤评估、作战保障等各种作战要素紧密联成有机整体,从各军种、兵种部队的指挥官到单兵都能近实时共享战场信息,各个战斗单元能真正协调一致地实施一体化联合作战行动。
军队数字化转型的实践与探索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发展,军队数字化转型已经成为当今时代不可避免的趋势。
数字化转型是指将原本依赖于人工操作和管理的传统军队转型为依赖于数字化技术的高度自动化、高度智能化的军队。
通过数字化转型,不仅可以提高军队的作战能力和效率,还可以优化后勤管理、提高军队的信息化水平和效益,从而为保障国家安全、维护世界和平打下坚实的基础。
数字化转型是一项系统工程,它涉及到大量的信息化技术、通信技术、控制技术、人工智能技术等,并需要在各个方面进行大规模的改革和升级。
军队数字化转型的实践和探索已经开始,以下是一些成功案例。
一、信息化作战平台的建设信息化作战平台是数字化转型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实现多个作战单元之间快速、及时、高效的信息通信和指挥协调。
中国人民解放军建立了全军统一的信息化作战平台,包括多个子系统和对应设备,从实战中不断完善和优化系统性能和功能。
二、人工智能应用人工智能是数字化转型中的重要技术之一,可以让情报分析、作战计划、武器系统控制等任务更加智能化和高效化。
中国人民解放军在武器系统控制方面应用了人工智能技术,使得武器控制更加准确和高效。
三、智能化后勤管理智能化后勤管理是数字化转型的重要领域之一。
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后勤管理部门已经开始运用智能技术,将后勤管理自动化和智能化。
例如,使用物流轨迹跟踪系统,可以实时监控物资的流向,方便及时调度和采购。
总的来说,数字化转型的实践与探索,对于提高军队的作战能力、效率和信息化水平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随着新技术的出现和发展,数字化转型的未来将更加广阔。
但是,数字化转型也存在一些挑战和风险,如安全风险、数据泄露风险、技术失误风险等。
因此,在数字化转型的实践中,还需要加强防范措施,保护国家安全和军队机密信息。
总之,数字化转型已经成为当今时代和未来的趋势。
对于军队来说,数字化转型是提高作战能力和效率、促进信息化建设和创新的重要手段。
目前,数字化转型的实践和探索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功,但是面临一些挑战和风险。
信息化战争的基本特征在当今时代,战争的形态已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信息化战争逐渐成为了主流。
信息化战争是指在信息时代,以信息化军队为主要作战力量,在陆、海、空、天、电等多维空间展开的一体化战争。
它具有一系列鲜明的基本特征,这些特征不仅改变了战争的方式和手段,也对国家的军事战略、作战理念和军事力量建设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一、信息资源主导化信息在信息化战争中占据着核心地位,成为主导战争胜负的关键因素。
与传统战争中物质和能量的主导作用不同,信息化战争中谁能获取、控制和利用更多更准确的信息,谁就能够掌握战争的主动权。
信息资源的主导化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信息成为战争决策的重要依据。
通过广泛收集、分析和处理各种情报信息,指挥者能够更准确地了解战场态势、敌方部署和作战意图,从而制定出更加科学合理的作战计划和决策。
其次,信息是作战力量整合的纽带。
信息化战争中,参战的各军兵种、武器装备和作战单元需要依靠高效的信息网络实现互联互通,形成一体化的作战体系。
只有通过信息的实时传递和共享,才能实现作战力量的优化配置和协同作战。
最后,信息对抗成为战争的重要形式。
围绕信息的获取、控制和利用,双方展开激烈的电子战、网络战和情报战等,以削弱敌方的信息优势,保护己方的信息安全。
二、武器装备信息化信息化战争中,武器装备的信息化程度大幅提高。
传统的武器装备经过信息化改造,具备了智能化、精确化和网络化的特点。
智能化武器装备能够自主感知、分析和决策,例如具有自主导航和目标识别能力的导弹、无人机等。
精确化武器能够实现对目标的高精度打击,大大提高了作战效能,减少了附带损伤。
网络化则使武器装备之间能够实现信息共享和协同作战,提高了整体作战能力。
此外,新型信息化武器装备不断涌现,如信息化作战平台、电子战装备、网络攻击武器等,进一步丰富了作战手段,改变了战争的样式。
三、作战空间多维化信息化战争的作战空间不再局限于传统的陆、海、空三维空间,而是拓展到了太空、电磁和网络等多维空间。
武警部队装备管理信息化建设现状与对策研究摘要:本文对当前武警部队装备管理信息化建设现状进行了分析研究,从多方面论述了加强装备管理信息化的方法措施,为武警部队装备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发展提出了对策建议。
关键词:装备管理,信息化当前,武警部队各项任务日益繁重,各类装备不断列装部队,装备动用愈加频繁,对部队履行使命任务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部队各级装备管理部门硬件配套设施不断完善,各类业务信息系统不断更新,为装备管理信息化建设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但是相较于美军等发达国家,武警部队装备管理信息化水平依旧偏低,在建设过程中也存在许多问题亟待解决。
本文主要探讨了武警部队装备管理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相关对策建议。
1、当前装备管理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1.1对装备管理信息化认识不够深,定位不够准,信息化复合型人才匮乏一是对部队装备管理信息化认识不够深。
对信息化建设的整体性、动态性、长期性认识不到位,导致了信息化建设过程中的分散建设、重复建设等问题,对于建什么、怎么建等规律性问题把握不准,缺乏清晰的建设思路,导致部队装备管理信息化建设始终在低层次上徘徊。
二是对装备管理信息化定位不够准确。
装备管理信息化建设初期,装备管理部门只是把信息化作为一种技术手段,注重信息系统、信息化手段建设,忽略了信息化理念的学习、信息化人才的培养,使得信息化手段不能充分发挥其效能。
三是缺乏信息化方向的复合型人才。
目前装备领域从事信息化建设的工作人员,大部分对装备建设业务不熟悉,难以有针对性地开发业务信息系统,普遍缺乏信息规划、分析、设计能力。
同时,装备建设信息化人才队伍尚未形成梯队,现有人员综合素质与装备建设信息化要求差距较大。
1.2 对装备管理信息化建设缺乏统一规划、顶层设计一是缺乏统一建设规划。
目前装备管理信息化手段还没有形成一套统一的规范标准和运行管理体系,有些信息化手段建设完成后,缺乏后续运行机制的保障,使信息化手段得不到有效利用和持续完善,存在着重复开发、盲目跟进的现象。
对空中信息化作战平台各类飞机功能的认识空中信息化作战平台的各类飞机功能主要包括
侦察与监视:空中信息化作战平台中的侦察机和无人机具备高精度的侦察和监视能力。
它们搭载先进的传感器和监视设备,可以实时获取目标区域的情报信息,包括地面目标、敌军动态和电子信号等。
这些飞机可以在敌后领空执行侦察任务,为指挥官提供准确的情报支持。
打击与攻击:空中信息化作战平台中的战斗机和攻击机具备强大的打击与攻击能力。
它们搭载先进的武器系统,包括空对空导弹、空对地导弹和航空炸弹等,能够对敌方目标进行精确打击和摧毁。
这些飞机可以执行空中战斗任务,实施对敌军目标的攻击和削弱敌方战斗力。
电子战能力:空中信息化作战平台中的电子战飞机具备出色的电子战能力。
它们搭载高级的电子侦察和干扰设备,能够探测和干扰敌方的雷达、通信和导航系统等。
这些飞机可以执行电子侦察任务,收集敌方的电子信号情报,并通过干扰敌方系统破坏其通信和指挥能力。
空中加油与运输:空中信息化作战平台中的空中加油机和运输机扮演着关键角色。
空中加油机可以为其他飞机提供空中加油支持,延长其作战时间和航程。
运输机可以快速运送人员、物资和装备到前线,支持作战行动的展开和持续。
指挥与控制:空中信息化作战平台中的指挥机和预警机具备指挥与控制功能。
指挥机作为指挥部的空中指挥平台,通过搭载先进的通
信和指挥设备,实现对战场的实时监控和指挥。
兵工自动化 Ordnance Industry Automation 2Ol1.04
30(4)
武器装备与作战平台的信息化 余铜辉,付东升,韩林昌 (二炮驻航天4院军代室,西安7l0025)
摘要:在信息化变革的大背景下,从部队体系作战能力建设入手,以武器装备和作战平台的信息化为依托,根 据我国的国情、军情,提出了新时期我军如何实现机械化向信息化同步跨越式发展的方案与建议。通过对军队的信 息化军事变革进行分析和论证,可为实现武器装备与作战平台的信息化提供参考。 关键词:信息化;体系作战;武器装备;作战平台 中图分类号:TP391 文献标志码:A
Informatization of Weapon Equipment and Operation Base Yu Tonghui,Fu Dongsheng,Han Linchang (The 2 Artillery Representative Office in 4 Research Academy of CASC,Xi an 7 1 0025,China)
Abstract:On the background of the army informatization reform,construction of the system operation ability of the army should depend on the information of the weapon and equipment as well as the army’S action base.According to the present conditions of our army and country,projects and advises about how to realize the idea of our army’S evolution from mechanization period to information period are summarized.Through analyzing and demonstrating army informatization army revolution,it can provide reference to weapon equipment and operation base. Keywords:informatization;system operation;weapon and equipment;operation base
O 引言 进入2I世纪以来,信息技术全面迅速发展,信 息已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目前,世界各国 都在加速部队信息化建设的进程,集中体现在作战 平台及武器装备的信息化,并融合于部队体系作战 能力建设中I 。与欧美等发达国家相比,我军的机 械化和信息化进程均存在较大差距。如何紧跟军队 信息化变革的步伐己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如 果按部就班,则只能是步欧美之后尘:而如果采用 纯粹的“拿来主义”,又会受到欧美国家的限制和制 约。因此,必须探索一条适合我国国情、军情的科 学发展之路。为了应对世界信息化军事变革的需求, 我军提出了实现军队机械化与信息化同步发展的宏 伟目标,以机械化为依托,信息化为龙头,两者相 互促进,共同发展,以最终实现新时期军队的跨越 式发展。
l 作战体系概述 作战体系最初是指由各种技术有机组合所形成 的作战平台,具备浓厚的技术性。机械化时代的作 战体系局限于陆、海、空多维作战,实现多种火力 的有效配合 J。而信息化条件下的作战体系则在原 有基础上加入了诸多电子设备和信息因素,不仅能 够实现各类武器装备的最优组合;而且能实时获取 瞬息万变的战场态势,用于诸兵种协同作战和指挥
决策。部队体系作战能力建设的核心在于武器装备 及作战平台的信息化,对现有武器装备和作战平台 进行信息化更新,以适应未来信息化战争的需要。
2体系作战能力建设的要求 2.1 认清形势、科学发展 伴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欧美一些国家已 经实现了从机械化向信息化的变革,并开始致力于 新型武器的研制和开发【j J。而我国的军事实力和武 器发展水平仍处于机械化的阶段,要想实现军队的 信息化变革,就必须认清当前形势,加快部队建设 的步伐。同时,在发展过程中,坚持科学发展,全 面准确地理解体系作战能力的科学内涵和本质特 征,增强军队信息化建设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并以 需求为牵引,集中优势力量完善薄弱环节,以此带 动军队信息化水平的整体跃升。 2.2借鉴与创新相结合 经过十几年的发展,欧美等国的信息化作战体 系已经基本完善,而我军的信息化建设仍处于起步 阶段,可以通过借鉴国外的先进技术来缩短我军的 信息化进程。同时,欧美等国在构建信息化作战体 系的过程中,也有很多失败的经验和教训,尤其是 美国,在多次战争中,由于过分依赖于其绝对的信 息优势,导致失误频发,但不可否认的是,美军的 信息优势为取得战场主动权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收稿日期:2010 11~23;修回日期:2011—01—25 作者简介:余铜辉(1981一),男,陕两人,学士,工程师,从事新时期武器装备发展研究。 第4期 余铜辉,等:武器装备与作战平台的信息化 ・39・ 因此,既要充分借鉴国外的先进技术,也要吸取经 验教训,坚持自主创新,研制适合于我军的信息化 武器装备,从根本上摆脱欧美等国的技术垄断。 2.3整体最优原则 信息化作战体系包括很多因素,既有武器装备 与信息的因素,同时也有人为因素。体系的功能是 由体系的结构决定的,只有将体系中的各分系统进 行优化组合,体系结构才能达到最佳状态,体系效 能也才能够最大限度地释放出来。这就需要信息系 统依据作战需求,将作战体系各要素科学编组、有 序组合,使作战资源的配置实现最优化。构建信息 化作战体系的目的就是为了实现整体最优,即形成 “整体远远大于部分之和的效果”。通过提升部队的 体系作战能力,使得武器装备的性能得以充分发挥, 也为提高指挥员的决策能力和各军兵种的协同作战 奠定基础。 3 武器装备的信息化 所谓武器装备信息化,是指在国家和军队的统 一规划和组织下,以信息化战争的军事需求为牵引, 在武器装备的各个领域广泛应用信息技术,有效开 发和充分利用相关的信息资源,是信息技术在武器 装备及其体系中占据核心和支配地位,在数量和质 量上达到信息化武器装备标准的过程。相对于传统 的武器装备,信息化武器装备具有更高的打击精度 和打击效率,采用更少的武器装备,便可以实现对 敌方目标设施的有效打击。 4作战平台的信息化 作战平台是指现代各种武器系统中,具有运载 功能并可作为武器依托的载体部分,是部队作战体 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发挥效能的重要因素【钔。信
息化的作战平台应具备对战场信息的实时获取、传 递和处理等一系列功能,构建非常复杂,而且耗费 巨大,较为理想的方案是在现有作战平台的基础上, 将机械化作战平台进行信息化改造,使之具备信息 能力,以适应信息化作战体系的需求。 4.1 作战平台信息化改造的方法 对作战平台进行信息化改造包括以下2个方 面:1)对作战平台本身进行信息化改造,其目的是 改善和提高其本身的机动性、防护性、可操作性、 可维修性等。平台自身的信息化是装备发展中信息 化带动机械化的重要措施,能极大地提高平台的作 战效能,比如在武器装备中加入导航定位设备、故 障诊断系统等;2)作战平台信息功能扩展,扩展作 战平台的信息功能是指在平台上加装多种信息传感 设备,增强其信息获取和目标识别能力,使其能准 确快速地获取战场信息,并辅助指挥员作出正确决 策,扩展作战平台的信息功能要根据平台的物理特 性和作战平台执行的任务来进行改造,以适应未来 信息化战场的需要。 4.2 作战平台信息化改造应注意的问题 在作战平台的信息化改造中,应注意以下几个 问题:1)注意统筹规划。作战平台的信息化改造并 不是简单地在作战平台上嵌入或者加装电子设备, 而是形成一套有机的作战平台整体,最终成为作战 体系,为信息化战争服务,因此,必须以提高整体 性能为前提,进行分系统的改造和设计;2)利用现 有的成熟技术。因为作战平台所处的环境较为恶劣, 对平台和电子设备造成较大的影响,采用现有的经 过检验的技术能保证整个作战平台系统的稳定性, 也可减少因重复改造带来的风险和耗费,在保证安 全的基础上,尽可能地多使用民用技术,寓军于民 也是我军未来的发展方向;3)采用分类改造的模 式。不同的武器平台具有不同的特点和不同的应用 环境,应根据作战任务和战场环境确定武器平台应 具有的信息功能,并以此对其进行信息化改造。 4.3 信息化平台系统的构建 现有的武器作战平台具有诸多弊端,如设备较 多、机动性能差以及受环境影响比较大等,虽然具 备一定的情报侦察与抗干扰能力,但在实战应用中 会受到较大的限制[51。对部队作战平台进行信息化 改造,即在现有的基础上,对作战平台的功能进行 扩展,通过利用网络技术、数字化技术、信息技术 等手段,建立一套完善的部队信息化训练与作战平 台。在平时训练中,利用信息化平台进行模拟环境 下的实战演练,不仅具有与战场环境相同的效果, 而且省去了对实际装备的操作和耗费;在战时,信 息化作战平台能实时提供战场信息和敌我态势,帮 助指挥人员做出正确的决策,尤其在诸兵种协同作 战中,信息平台有助于各部队之间的信息沟通,从 而适时调整作战计划,牢牢掌握战争的主动权。通 过对作战平台进行信息化改造,也降低了武器装备 对环境和人为因素的依赖,从而提高了武器装备的 机动发射能力和生存能力。 根据我军的实际情况,构建了一套信息化作战 平台,如图1,该信息化平台同时具备训练平台、 实战平台和保障平台的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