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级医院评审培训
- 格式:ppt
- 大小:52.50 KB
- 文档页数:26
等级医院评审相关知识一、消防安全1.病区火情处置原则判断火情、启动预案;疏散病员、同时报告;视情灭火、保护病历;救命第一、降低损失。
2.灭火器使用程序(演示)一提:提起灭火器;二拉:拉出铅封拉环;三瞄:瞄准火苗根部,灭火人员距火焰1-1。
5米;四扫:对准火苗根部平扫,防止火焰外延;五压:按压手柄,灭溶剂喷出。
二、护士如何保证安全用血1.输血前应当完成的感染筛查项目肝功能、乙肝五项、HCV、HIV、梅毒抗体。
2.输血查对重要环节取血时与发血人员认真核对规定内容;输血前由两名医务人员持患者病历、交叉配血报告单、血袋共同核对规定内容,并让患者(清醒或有自理能力患者)自述姓名和血型;输血过程中严密观察;输血后血袋保存24小时备查。
3.输血不良反应处置立即停止输血,维持静脉通路,严密观察体征,及时处置抢救,保留血袋器皿,做好相关记录,按章逐级上报.4.护士从血库取血以后血液应于多少时间输完护士取血后,全血和红细胞离开血库冰箱应30分钟以内开始输注,4小时内输完。
三、患者的权利受到尊重和周到服务的权利;参与医疗护理过程和决策的权利;接受或拒绝治疗的权利,并对后果有知情权;隐私权;宗教信仰和个人价值观受到尊重的权利;知晓和参与临床研究和临床试验的权利;知晓医疗费用的权利;对服务不满意投诉的权利。
四、患者安全目标正确识别患者;有效沟通;用药安全;手术患者识别;减少医疗相关感染的风险;防跌倒/坠床、防压疮;危急值报告;不良事件处理;患者参与医疗安全。
五、患者转运1.转运要求充分评估、做好准备;事先联系、专人负责;密切观察、及时处置;交接清楚、完善记录。
2.转运中危急情况的处置原则患者在转运中发生危急情况,由负责转运的医生组织现场抢救,待病情稳定后方可移动或待生命体征稳定后尽快完成转运。
转运前后做好交接.六、不良事件管理1.什么是不良事件是指医院运行和各类人员的医疗活动中,任何可能影响患者的诊疗结果,导致增加痛苦、经济负担和可能引发医疗纠纷或医疗事故的因素及事件;或者是影响医务人员人身安全和医疗工作正常运行的因素和事件.2.不良事件处置、报告流程及时报告,评估患者,妥善处置,客观记录,严密观察。
二类指标-麻醉(八)麻醉质量三类指标(评价指标)(十)麻醉与镇痛治疗管理与持续改进附件:麻醉效果评级标准一全麻效果评级标准Ⅰ级:(1)麻醉诱导平稳、无躁动、无呛咳以及血流动力学的变化、插管顺利无损伤。
(2)麻醉维持期深浅适度,既无明显的应激反应,又无呼吸循环的抑制,肌松良好,为手术提供优良的条件。
(3)麻醉结束,苏醒期平稳,没有苏醒过早或延迟,呼吸和循环各项监测正常,肌松恢复良好,拔管恰当,无不良反应。
(4)无并发症。
Ⅱ级:(1)麻醉诱导时稍有呛咳和血流动力学的改变。
(2)麻醉维持期深度掌握不够熟练,血流动力学改变,肌松尚可,配合手术欠理想。
(3)麻醉结束缝皮时病人略有躁动,血压和呼吸略有不平稳。
(4)难以防止的轻度并发症。
Ⅲ级:(1)麻醉诱导经过不平稳,插管有呛咳、躁动,血流动力学不稳定,应激反应强烈。
(2)麻醉维持期深浅掌握不熟练,致使应激反应剧烈,呼吸和循环的抑制或很不平稳,肌松不良,勉强完成手术。
(3)麻醉结束,病人苏醒冗长伴有呼吸抑制或缝皮时病人躁动、呛咳、被迫进行拔管,拔管后呼吸恢复欠佳。
(4)产生严重并发症。
二椎管内麻醉效果评级标准Ⅰ级:麻醉完善、无痛、肌松良好、安静,为手术提供良好条件,心肺功能和血流动力学保持相对稳定。
Ⅱ级:麻醉欠完善,有轻度疼痛表现,肌松欠佳,有内脏牵引痛,需用镇痛剂,血流动力学有波动。
(非病情所致)Ⅲ级:麻醉不完善,疼痛明显或肌松较差,呻吟躁动,用辅助用药后,情况有改善,但不够理想,勉强完成手术。
Ⅳ级:需改其他麻醉方法,才能完成手术。
三神经阻滞效果评级标准Ⅰ级:阻滞范围完善,病人无痛、安静,肌松满意,为手术提供良好条件。
Ⅱ级:阻滞范围欠完善,肌松效果欠满意,病人有疼痛表情。
Ⅲ级:阻滞范围不完善,疼痛较明显,肌松效果较差,病人出现呻吟、躁动;辅助用药后,情况有所改善,但不够理想,勉强完成手术。
Ⅳ级:麻醉失败,需改用其它麻醉方法后才能完成手术。
文档序号:XXYY-ZWK-001文档编号:ZWK-20XX-001XXX医院“三甲”评审继续教育培训相关知识编制科室:知丁日期:年月日“三甲”评审继续教育培训相关知识(一)继续医学教育1、继续医学教育的概念:继续医学教育是继毕业后医学教育之后,以学习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和新方法为主的一种终身教育。
2、继续医学教育的形式(方法和途径)继续医学教育的形式要灵活多样,以短期培训、业余学习和自学为主,主要有:培训班、进修班、研修班、学术讲座、远程教育、业务考察、临床进修、实地指导和有计划、有组织、有考核的自学等,为继续医学教育提供教材、学术报告,以及发表论文、出版专著,获得科研立项、奖励等也视为参加继续医学教育。
继续医学教育项目是继续医学教育的重要形式之一。
3、继续医学教育考核成绩:与卫生技术人员年度考核、技术职务晋升、聘任和执业再注册挂钩。
4、继续医学教育对象受处罚的情形(1)不服从本单位继续医学教育工作安排的;(2)未达到学习目标的基本要求,修业不合格的;(3)学习期间违反本单位有关规定和制度,造成不良影响的;(4)未获得规定学分的;(5)在学分登记、年度和任期考核中弄虚作假的。
5、继续医学教育项目分类市级项目:市继教委员会负责评审。
省级项目:省级继教委员会负责组织专家评审。
国家级项目:国家级继教委员会负责组织专家评审。
国家级、省级项目有效期为3年,市级项目有效期为2年。
6、医院继续医学教育的组织管理医院继续医学教育实行二级管理:(1)医院继续医学教育委员会,是全院继续医学教育工作的指导、协调和质量控制组织,院长为委员会主任。
(2)医院继续医学教育办公室(设在教育培训处,办公室主任由教育培训处长担任)。
(3)科室继续医学教育领导小组(各科室以二级或三级学科为单位设立,科主任为组长)。
7、继续医学教育评估指标(1)我院卫生技术人员继续医学教育合格率100%;我院卫生技术人员继续教育覆盖率100%;我院在岗卫生技术人员“三基”训练培训覆盖率100%,考核合格率100%。
三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一、目的由于国民健康需求日益增长,医疗资源供需矛盾比较突出,对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提出更高要求。
新医改方案中明确要求建立医院评审评价制度,作为政府履行监管职能的有效抓手,医院评审工作必将逐步实现标准化、规范化、常态化。
二、方针质量、安全、服务、管理、绩效。
三、遵循原理PDCA循环原理。
P即plan,D即do,C即check,A即action。
分成“C”、“B”、“A”三个层次来体现,逐步递增。
四、评审标准中重点标准的条目数量及其在各章节中的分布情况章节核心条款章节核心条款第一章坚持医院公立性4 第二章医院服务5第三章※患者安全 4 第四章医疗质量安全管理与持续改进27第五章※护理管理与质量持续改进2第六章医院管理6五、第三章※患者安全目标一)确立查对制度,识别患者身份。
二)确立在特殊情况下医务人员之间有效沟通的程序、步骤。
三)确立手术安全、核查制度,防止手术患者、手术部位及术式发生错误。
※四)执行手卫生规范,落实医院感染控制的基本要求。
五)特殊药物的管理,提高用药安全。
六)临床“危急值”报告制度。
七)防范与减少患者跌倒、坠床等意外事件发生。
八)防范与减少患者压疮发生。
九)妥善处理医疗安全(不良)事件。
十)患者参与医疗安全。
※执行手卫生规范,落实医院感染控制的基本要求。
评审标准:一按照手卫生规范,正确配置有效、便捷的手卫生设备和设施,为执行手卫生提供必需的保障与有效的监管措施。
评审要点:1、根据《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有手部卫生管理相关制度和实施规范。
2、手卫生设备和设施配置有效、齐全、使用便捷。
3、手卫生依从性≥95%。
评审标准:二医务人员在临床治疗活动中应严格遵循手卫生相关要求(手清洁、手消毒、外科洗手操作规程等)。
评审要点:1、对医务人员提供手卫生培训。
2、有对手卫生相关要求(手清洁、手消毒、外科洗手操作规程等)的宣教、图示。
3、手术室、新生儿室等重点科室,医务人员手卫生正确率达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