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科老年患者预防压疮的护理
- 格式:pdf
- 大小:1.10 MB
- 文档页数:2
骨科患者压疮的预防和护理发表时间:2016-01-25T14:18:27.617Z 来源:《医药前沿》2015年第30期供稿作者:马宏霞[导读] 山西省介休市汾西矿业集团公司职工总医院骨科对压疮患者给予科学合理的临床护理措施,可以有效预防压疮的发生与发展,从而促进患者疾病的康复,提升生活质量,值得进一步推广并应用。
马宏霞(山西省介休市汾西矿业集团公司职工总医院骨科 032000)【摘要】目的:探究骨科患者压疮的预防和相关护理措施。
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5月—2015年3月收治的骨科患者80例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通过对其危险因素的评估,制定出相应的护理措施。
结果:所有患者中,3例患者为Ⅰ期压疮,经过临床护理后,已全部愈合;1例患者出现难免压疮,其余患者住院期间未出现压疮。
结论:对压疮患者给予科学合理的临床护理措施,可以有效预防压疮的发生与发展,从而促进患者疾病的康复,提升生活质量。
【关键词】压疮;骨科;护理;预防【中图分类号】R473.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5)30-0307-02本次研究主要对骨科压疮患者的各项危险因素进行评估,同时给予科学合理的临床护理措施,以判断其护理效果,现将相关资料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2年5月—2015年3月收治的骨科患者80例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其中男46例,女34例,平均年龄72岁;19例腰椎骨折,29例股骨颈骨折,25例股骨粗隆间骨折,3例骨盆骨折,4例股骨干骨折,所有患者中包括3例Ⅰ期压疮。
1.2 护理方法1.2.1危险性评估应用Braden评分表评分[1],评分表主要包括感觉、营养、潮湿、移动能力、活动能力、摩擦力、剪切力等指标。
每个指标进行4级评分。
4分表示危险性为零;≤3分表示有危险性,且分值越小的,危险系数越高;总分最高的为24分,最低的为7分;≤12分表示高度危险,13-15表示中度危险,16-18表示低度危险[2]。
压疮预防整改措施六篇第1篇:压疮整改措施压疮整改措施篇一:皮肤压疮不良事件质量持续改善案例分析20XX年XX月份护理安全(不良)事件分析(一)事件简要经过患者陈述初,男,72岁,住院号376019,因胆囊坏疽、感染性休克、MODS 于XX月20日由外院转入ICU治疗,入院时神志模糊,双下肢及背部皮肤呈花斑样改变,全身皮肤黄染,脑梗后右侧肢体活动障碍,入院后予以呼吸机辅助呼吸,抗休克等治疗。
XX月21日4:55急诊胆探术后气管插管带呼吸机回ICU,经一系列生命支持治疗后XX月25日脱机拔管,XX月28日22:00发现臀裂靠左侧5cm 处有1.5×1cm大小水泡,立即予以水胶体敷料保护下抽取水泡等处理,XX月1日患者出院,与家属沟通并告知出院后更换水胶体敷料等护理方法,家属表示理解无异议。
(二)制定计划1.原因分析1.责任护士对压疮风险防范意识不强,交接班制度落实不到位;2.该患者高危评分29分,责任护士未引起重视,未立即上报难免压疮,并采取有力的预防措施;3.责任护士对患者的动态评估不仔细;4.护士长、高级责任护士督导不到位。
2.整改措施1.认真落实交接班内容;2.加强责任护士责任心及对压疮高危患者发生压疮的风险意识,及时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尽量避免发生压疮;3.每班进行压疮高危评分,及时评估和申报难免压疮;4.科内培训压疮预防和治疗的方法,尤其是0.9%生理盐水清洗机更换水胶体敷料时0度撕降的方法;5.护士长、高级责任护士加强督察指导。
(三)具体执行1.组织全科护士进行核心制度的加强学习,考核通过率100%;加强责任护士工作责任心,与绩效考评挂钩。
2.认真落实交接班内容,制定ICU床旁交接班流程。
3.对危重患者及时评分上报压疮高危评估表,登记科室压疮及压疮高危管理登记本,并采取积极有效的预防措施:及时有效翻身、保持皮肤清洁干燥、睡气垫床、压疮高危部位垫凝胶垫等等。
4.制定ICU病人翻身时间段,高级责任护士组织当班人员团结协作,减轻单一责任护士的工作强度,逐一为患者有效翻身。
一、引言骨科术后护理是患者康复过程中的重要环节,良好的护理对患者的恢复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护理诊断和护理措施两方面对骨科术后护理进行探讨。
一、护理诊断1. 疼痛疼痛是骨科术后最常见的症状,主要与手术创伤、切口疼痛、术后药物不良反应等因素有关。
2. 知识缺乏患者及家属对术后康复知识了解不足,可能导致康复进程延缓。
3. 焦虑、恐惧患者因手术、预后等因素产生焦虑、恐惧等心理问题。
4. 生活自理缺陷患者因手术部位限制、功能障碍等原因,生活自理能力下降。
5. 躯体移动障碍患者因手术部位制动、疼痛等原因,活动受限。
6. 皮肤完整性受损患者因长期卧床、术后伤口护理不当等原因,易出现压疮、皮肤感染等问题。
7. 有废用综合症的危险患者因长期制动、活动减少等原因,易出现关节僵硬、肌肉萎缩等问题。
8. 肺部并发症患者因手术创伤、卧床休息等原因,易出现肺部感染、呼吸不畅等问题。
9. 泌尿系感染患者因术后卧床、尿潴留等原因,易出现泌尿系感染。
10. 深静脉血栓患者因手术创伤、长期卧床等原因,易出现深静脉血栓。
二、护理措施1. 疼痛护理(1)评估患者疼痛程度,遵医嘱给予止痛药物。
(2)指导患者采取舒适的体位,减轻疼痛。
(3)进行心理疏导,缓解患者焦虑情绪。
2. 知识缺乏护理(1)向患者及家属讲解术后康复知识,提高他们对术后康复的认识。
(2)指导患者进行功能锻炼,促进康复。
3. 焦虑、恐惧护理(1)倾听患者心声,关注患者心理变化。
(2)给予心理支持,缓解患者焦虑、恐惧情绪。
4. 生活自理缺陷护理(1)协助患者进行日常生活活动,如进食、洗漱等。
(2)指导患者使用辅助工具,如拐杖、轮椅等。
5. 躯体移动障碍护理(1)指导患者进行关节活动,防止关节僵硬。
(2)协助患者进行床上活动,如翻身、坐起等。
6. 皮肤完整性受损护理(1)保持皮肤清洁、干燥,预防压疮。
(2)加强伤口护理,预防感染。
7. 预防废用综合症(1)指导患者进行肌肉力量训练,预防肌肉萎缩。
压力性损伤的预防及护理心得体会【摘要】目的:探究压力性损伤患者的预防及护理的临床疗效。
方法:压力、剪切刀、摩擦力、潮湿是压力性损伤发生的主要外源性主要因素。
压力性损伤也称压疮或褥疮,是指局部组织受压造成缺血缺氧而引起的病理学改变,是发生皮肤和/或潜在皮下软组织的局限性损伤,通常发生在骨隆突处。
压力性损伤病理生理机制为局部组织长期受压,血液循环部分或者完全中断,使局部组织微循环障碍,营养物质供给减少,代谢产物慢性堆积,是由于剧烈和(或)长期的压力或压力联合剪切力可导致的组织损伤。
压力性损伤的发生常见于骨科患者、外科术后、恶性肿瘤、老年慢性疾病长期卧床的患者,也可见于长期局限于坐位的患者。
压力性损伤的发生是一个长期、渐进性的过程。
目前,护理学观点认为,改善压力性损伤重点在于控制局部组织受压,而这也是护理工作中的一个难题。
【前言】压力性损伤被认为是医疗支出较高的身体衰弱并发症之一,是临床护理工作中尤为重要的部分,关系患者治疗,康复和医疗支出等问题.科学判断压力性损伤,并积极预防,治疗和护理,减少压力性损伤并发症的发生,是提高护理质量的一个重要因素,压力性损伤臀部、骶尾部及足跟部多见,在基层医院、社区门诊、养老院等地方,压力性损伤的发病率和患病率可能会更高。
虽然目前关于压力性损伤发病率和患病率统计的方法有所差异,但是毋庸置疑的是,压力性损伤患者已经形成了一个相对庞大的群体。
其临床治疗相对困难,治疗周期长,花费高,给患者和社会带来了沉重的经济负担。
本文对压力性损伤预防及护理进行了研究,并阐释了其中的心得体会。
【关键词】压力性损伤;预防; 护理一、压力性损伤形成的因素1、压力是受面上所承受的垂直力,是主要的治病因素,并与持续时间长短有关,高压时形成溃疡比低压时快。
是发生皮肤和/或潜在皮下软组织的局限性损伤,通常发生在骨隆突处或与医疗或其他医疗器械有关的损伤。
可表现为局部组织受损但表皮完整或开放性溃疡,可能伴有疼痛。
骨科压疮患者52例护理体会作者:曹瑞芬来源:《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2013年第05期【中图分类号】R473.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5-0230-01骨科患者大多数卧床时间长,由于治疗需要及疾病的限制,以及创伤导致感觉、运动障碍,部分或全部自理能力丧失等,因而是发生压疮的高危人群。
压疮的发生不仅给患者和家属带来极大的痛苦和心理、经济负担,而且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因此压疮的预防及护理成为骨科基础护理中的一大难题。
2011年10月-2012年10月,我们改进对卧床骨折患者压疮的预防和护理方法,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20l1年10月至2012年10月我科收治了52例压疮高危患者,年龄20-71岁,平均52.5岁。
脊椎损伤合并截瘫3例,股骨骨折30例,骨盆骨折5例,胸腰椎骨压缩性骨折10例,腰椎间盘突出3例,带入压疮l例经过采取综合护理措施,l例发生难免压疮治愈,1例带入压疮好转,其余均未发生压疮。
2 引起压疮的危险因素2.1局部因素传统观念认为压疮发生的局部原因主要有患者长期卧床、经久不变换体位;皮肤经常受潮湿、摩擦刺激造成。
新的观念认为:造成压疮的三个主要物理力是压力、摩擦力、剪切力,通常是2~3种力联合作用所致。
2.2全身因素引起压疮的全身因素包括昏迷、瘫痪、全身营养不良、年老、体弱、长期发热、恶病质、水肿等。
近年来大量临床实践不仅证实了上述全身因素在发生压疮中的作用,而且总结一些的量化指标供临床参考。
2.3重视程度大多数压疮的发生均与护士与患者家属还有患者自身的重视程度密切相关。
3 综合护理3.1正确评估目前常用的评估方法有Norton评分法[1],当患者积分≤14分时,提示易患压疮;Norton评分法,分值越少,发生压疮的危险性越高。
经评估对高危患者实行重点预防,可使有限的医疗资源得以合理分配和利用。
有关研究表明[2],按摩无助于防止压疮,因软组织受压变红是正常皮肤的保护性反应,解除压力后一般30~40min会自动退色,不会形成压疮;如持续发红,则表明软组织损伤,按摩必将加重损伤程度。
骨科护理风险管理分析与安全防范护理质量是护理管理的永恒话题,护理风险管理是对护理工作中存在或潜在的风险事件及预防方法的识别、评价,并寻求处置对策和科学管理【1】,是确保护理质量的核心决策【2】。
针对老年骨科患者存在的护理风险,制定并落实各项风险管理措施,确保了护理质量,有效规避护理风险,其心得休会,现介绍如下:1、护理风险的相关因素分析1.1老年患者的特殊性由于老年患者往往同时患有其他疾病,一旦受到外伤,不但机体防御功能受到破坏,引起病理变化;加上创伤疼痛的刺激,精神紧张,易引起其他组织器官连续性病变。
1.2骨科患者的护理风险1.2.1压疮患者因长期卧床、截瘫或需牵引、全身血液循环差、皮肤抵抗力低下、康复时间长,或护理未剑位,易使患者形成压疮。
1.2.2跌倒、坠床、烫伤因骨折后自理困难,行动不便,易发生跌倒、坠床的危险。
骨折后患肢感觉相对迟钝及年老体弱等原因,使用热水袋保暖时易发生烫伤。
1.2.3肺部感染及便秘因长期卧床和自身疾病,病人活动减少。
饮食不规律或习惯性饮食易造成肺部感染及便秘。
1.2.4泌尿系统感染常继发尿潴留,男性老年患者因前列腺肥大,长时间留置导尿,或多次导尿,易造成泌尿系统感染。
1.3护理管理风险因素分析1.3.1护理人员风险意识滞后人们的健康意识和维权意识日益增强,患者及家属对医院及医务人员的要求越来越高,但是由于受传统护理习惯的影响,护士多按医嘱被动工作,对潜在的、高风险的工作重视不够,护士法律意识淡薄,缺乏危机意识、风险意识。
1.3.2护士的责任心不强对于身患各种疾病的老年患者未了解其病史,对其疾病的并发症未做到心中有数,观察不及时。
1.3.3专业理论技术及新知识缺乏由于老年骨科患者存在长期卧床,骨折后限制活动,护理并发症高。
若对病情变化观察不及时,对病情变化无预见性防范,并发症准备不足.就很容易出现并发症或加重病情;骨科手术发展较快,各种新技术和手段不断更新,护理人员业务素质参差不齐,护理人员配置不够,又不能随医生同步学习各种新技术、新业务的护理知识,就会在实际护理工作中出错。
骨科护理中的安全隐患及有效防范对策一、骨科护理中存在的安全隐患1.患者因素:骨科患者多为意外创伤或术后康复,需要长时间卧床休息,易发生压疮、下肢深静脉血栓等并发症。
此外,患者可能因疼痛、焦虑、恐惧等原因,出现不配合治疗和护理的情况。
2.护理人员因素:部分护理人员可能存在经验不足、技能不熟练、沟通能力不足等问题,影响护理质量和患者安全。
3.管理制度因素:骨科护理工作涉及多个环节,如患者转运、医嘱执行、病情观察等,管理制度不完善或执行不力,容易导致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
4.环境因素:骨科病房环境复杂,存在地面湿滑、物品摆放混乱等安全隐患,易导致患者意外伤害。
二、采取的有效防范对策1.加强患者教育:对患者进行全面的健康教育,包括术后注意事项、功能锻炼方法等,提高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
同时,关注患者的心理状态,给予必要的心理疏导和支持。
2.提高护理人员素质:定期进行专业技能培训和考核,提高护理人员的业务水平和应急处理能力。
加强沟通能力培训,提高护理人员的沟通技巧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完善管理制度:建立完善的护理安全管理制度和流程,明确各岗位的职责和要求。
实施严格的护理质量监督机制,确保各项制度和流程的有效执行。
4.环境改善:对病房环境进行全面排查和整改,确保地面干燥、物品摆放有序。
对于存在安全隐患的设备或物品,及时更换或维修。
5.加强安全意识教育:定期组织护理人员学习相关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提高护理人员的安全意识和法律意识。
同时,鼓励护理人员积极发现和报告安全隐患,及时采取措施加以处理。
6.实施风险管理:建立风险管理机制,对骨科护理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安全隐患进行评估和监测。
针对潜在的风险因素,制定相应的预防措施和应急预案,降低不良事件的发生率。
7.强化团队协作:加强护理人员之间的沟通与协作,形成团队合力。
通过定期召开护理工作会议,分享经验和教训,共同提高护理水平。
8.关注细节管理:在骨科护理过程中,注重细节的把控。
压疮的定义:是身体局部组织长期受压,血液循环障碍,持续缺血缺氧营养不良,而致的软组织溃烂和坏死.压疮高发科室:神经内科,脑外科,骨科,ICU,急诊科等。
分期:A淤血红润期、B炎性浸润期、C浅度溃疡期、D坏死溃疡期。
A为压疮的初期,受压部位出现暂时性血液循环障碍,组织缺氧,小动脉反应性扩张,局部充血,皮肤出现红、肿、热、麻木或有触痛,压力持续30分钟后,皮肤颜色不能恢复正常。
此期皮肤的完整性未破坏,为可逆性改变,如及时去除致病原因,则可阻止压疮的发展.如继续受压,酸性代谢产物增多,血管、神经营养发生障碍,小静脉反应性扩张,局部淤血,皮肤呈现青紫,细胞开始变性,组织呈轻度硬结,此期若能及时处理,短时间内尚能自愈,但不主张局部用热,因加热可使细胞新陈代谢增加,反而使组织缺氧,促使病情加重。
B红肿部位如果继续受压,血液循环仍得不到改善,静脉血回流受阻,局部静脉淤血,受压表面呈紫红色,皮下产生硬结,皮肤因水肿而变薄,表皮有水泡形成,此时极易破溃,破溃后,可显露出潮湿的疮面,病人有疼痛感。
若不采取积极措施,压疮则继续发展.此期为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表皮水泡形成或脱落,真皮及皮下组织肿胀、紫绀加深,硬结明显,若及时解除受压,改善血液循环,清洁疮面,仍可防止压疮进一步发展。
C此期表皮水疱逐渐扩大,水疱破溃后,可显露潮湿红润的疮面,有黄色渗出液流出;感染后表面有脓液覆盖,致使浅层组织坏死,溃疡形成,疼痛加剧。
此期为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表皮水泡形成或脱落,真皮及皮下组织肿胀、紫绀加深,硬结明显,若及时解除受压,改善血液循环,清洁疮面,仍可防止压疮进一步发展.D为压疮严重期。
坏死组织侵入真皮下层和肌肉,层感染可向周边及深部扩展,可深达骨面。
坏死组织发黑,脓性分泌物增多,有臭味,严重者细菌入侵易引起败血症,造成全身感染。
压疮病人易出现全身感染的因素:人体抵抗力下降压疮病人因低蛋白血症、长期营养不良及原发疾病的存在,可导致机体免疫功能明显下降.疮面处理不当较深的压疮,引流一旦不畅,坏死组织存留,细菌大量繁殖可引起急性炎症、局部脓肿、蜂窝织炎等,大量的细菌繁殖进入血液循环而导致全身感染。
36例老年骨科病人带入压疮的护理体会摘要:目的:探讨老年骨科病人压疮预防及院外带入压疮治疗的效果。
方法:自2010年至2011年的36例院外带入压疮进行护理干预。
结果:经过有效的预防及治疗措施,有30例痊愈出院。
体会老年骨科病人体质差、皮肤功能不全、加之多发合并症、骨折后长期卧床等多种因素,造成病人压疮的易发或已发生,经过护理人员的精心护理加上新型敷料的使用,压疮是可以避免和痊愈的。
关键词:老年骨科病人;压疮;护理【中图分类号】r473.7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3783(2012)04-0329-01压疮是一个全球性的健康问题,不仅给患者带来痛苦,而且增加了医疗需求、治疗难度和住院费用[1]力的直接作用联合其他内因、外因共同导致了压疮的发生。
1 临床资料我科为老年骨科,收治的均为老年高龄髋部骨折病人,大多合并内科疾病,加之骨折后长期卧床,大多数病人在家卧床时间已形成压疮。
2010至2011年我科共收治院外带入压疮患者36例,年龄60~90岁,均为股骨颈骨折及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病人,合并高血压、糖尿病的病人有30人,其中ⅳ期压疮2例,ⅲ期压疮26例,ⅱ期压疮8例,经过采取综合处理措施,加强营养,提高抵抗力,控制内科合并症,并结合压疮新型敷料的使用,有30例痊愈出院,还有6例因各种原因未愈出院。
2 护理2.1 正确评估病人:我院成立了压疮小组,小组成员都经过系统培训,每个科室设有联络员。
病人入院后由本科室责任护士及责任组长评估,再经本科护士长审查后上报至压疮小组,压疮小组成员下到科室进行评估及制定护理计划。
2.2 评估方法:我院采取的是改良式诺顿评分表,根据病人的身体状况、精神状况、活动能力、灵活性、大小便情况这五个方面进行评估,每项5分,小于14分为中度危险,小于12分为重度危险,分值越小危险越大。
2.3 制定护理计划,落实护理措施2.3.1 应用气垫床,减轻皮肤局部受压。
因老年人有些合并老年痴呆症,经常大小便失禁,这就增加了护理难度,护理人员要加强巡视,及时进行清洗和更换,保证床单位的干燥、整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