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杖的药理研究和临床应用
- 格式:pdf
- 大小:102.25 KB
- 文档页数:1
虎杖品质及药理研究进展 【编者按】医药论文是科技论文的一种是用来进行医药科学研究和描述研究成果的论说性文章。
论文网为您提供医药论文范文参考,以及论文写作指导和格式排版要求,解决您在论文写作中的难题。
虎杖品质及药理研究进展【摘要】目的:对虎杖药材的品质,包括不同产地药材活性成分含量研究、成分积累动态分析、指纹图谱研究等,以及药理作用研究,包括抗菌、抗病毒作用、抗炎症作用、在心血管方面的作用、抗艾滋病作用、降血糖作用等进行综述。
【关键词】虎杖;品质;药理;进展 虎杖来源于蓼科植物虎杖Polygonum cuspidatum Sieb.et Zucc的根茎及根,具祛风利湿、散瘀定痛、止咳化痰功效,主要用于关节痹痛、湿热黄疸、经闭、癥瘕、咳嗽痰多、水火烫伤、跌扑损伤、痈肿疮毒等[1]。
始载于《雷公炮炙论》,药用历史悠久,主产于江苏、安徽、浙江、广东、广西、四川、贵州、云南等省区。
近代研究发现虎杖中的蒽醌类及芪类成分具有广泛的临床疗效,特别是近年美国天然药物研究所(CNN)研究发现,白藜芦醇具有抗艾滋病的作用,掀起了虎杖研究开发热。
本文就近年虎杖药材品质及药理作用的研究进展作综合报道。
1虎杖药材的品质研究 1.1不同产地药材活性成分含量研究 刘旭等[2]利用HPLC法对来自贵州、四川、江西、陕西、湖北等地的7个虎杖样品的白藜芦醇苷含量进行了测定,结果贵州兴红的样品含量最低(0.86%),四川西昌的样品含量最高(4.54%),有6个样的含量均在1%以上。
周建军等[3]采用HPLC 法分别测定9 省区虎杖中白藜芦醇苷及苷元的含量。
结果表明,不同地区虎杖中白藜芦醇苷及苷元的含量差异较大,陕西汉中地区虎杖中白藜芦醇苷的含量(2.546 %) 和苷元含量(0.449 %) 显著高于其它8 个省区。
不同地区的地理环境影响虎杖中白藜芦醇苷及白藜芦醇成分含量,但虎杖中白藜芦醇苷及白藜芦醇含量并不成比例关系。
衣洪福等[4]用RP?HPLC法对不同产地和加工方法的药材进行了白藜芦醇苷的含量测定,结果在14个产地的虎杖样品中白藜芦醇苷的含量有明显区别,同时比较了产地切段搓洗和不切段刷洗白藜芦醇苷的差异,结果前者白藜芦醇苷的损失率为4.65~20.17%。
虎杖的功效与作用主治1、小便淋。
用虎杖为末,每服二钱,米汤送下。
2、月经不通。
用虎杖三两,凌霄花、没药各一两,共研为末。
每一钱,热酒送下。
又方:虎杖一斤,去头,晾干,研细,在五斗吕中浸一夜,煎取二斗。
加土瓜根汁、牛膝汁各二斗,一起熬浓,状如糖稀。
每服一合,酒送上。
昼两服,夜一服,月经即通。
3、腹内突长结块,坚硬如石,痛如刺。
用虎杖根一石,洗干,捣成末,掺入五升米饭中搅匀,倒好酒五斗泡起来。
每饮一升半,忌食鲜鱼和盐。
4、气奔怪病(皮肤下面发响声,遍身痒不可忍,抓之血出亦不止痒)。
用虎杖、人参、青盐、细辛各一两,加水煎作一服饮尽。
5、消渴。
用虎杖、海浮石(烧过)、乌贼骨、丹砂,等分为末,渴时,以麦让冬汤冲服二钱。
一天服三次,忌酒、鱼、面、生冷、房事。
附方:虎杖的功用是清热解毒、活血通经。
现在临床上用虎杖、木香、枳壳、黄芩配方治肝。
【选方】①治毒攻手足肿,疼痛欲断:虎杖根,锉,煮,适寒温以渍足。
(《补缺肘后方》)②治筋骨痰火,手足麻木,战摇,痿软:斑庄根一两,川牛膝五钱,川茄皮五钱,防风五钱,桂枝五钱,木瓜三钱。
烧酒三斤泡服。
(《滇南本草》)③治胆囊结石:虎杖一两,煎服;如兼黄疸可配合连钱草等煎服。
(《上海常用中草药》)④治五淋:苦杖不计多少,为末.每服二钱,用饭饮下,不拘时候。
(《姚僧坦集验方》)⑤治月经闭不通,结瘕,腹大如瓮,短气欲死:虎杖根百斤(去头去土,曝干,切),土瓜根、牛膝各取汁二斗。
上三味细切,以水一斛,浸虎杖根一宿,明日煎取二斗,内土瓜、牛膝汁,搅令调匀,煎令如饧。
每以酒服一合,日再夜一。
宿血当下,若病去,止服。
(《千金方》)⑥治妇人月水不利,腹胁妨闷,背膊烦疼:虎杖三两,凌霄花一两,没药一两。
上药,捣细罗为散。
不计时候,以热酒调下一钱。
(《圣惠方》)⑦治产后瘀血血痛,及坠扑昏闷:虎杖根,研末,酒服。
(《纲目》)⑧治腹内积聚,虚胀雷鸣,四肢沉重,月经不通,亦治丈夫病:高地虎杖根细切二斛,以水二石五斗,煮取一大斗半,去滓,澄滤令净,取好淳酒五升和煎,令如饧。
虎杖的功效与作用虎杖别称花斑竹、酸筒杆、酸汤梗等,为蓼科虎杖属植物虎杖的干燥根茎和根,具有利湿退黄、清热解毒、散瘀止痛、止咳化痰的功效,用于湿热黄疸、淋浊、带下、风湿痹痛、痈肿疮毒、水火烫伤、趺打损伤、肺热咳嗽等症,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一看虎杖的功效与作用吧!虎杖的药用价值【性味】味微苦,性微寒。
【归经】肝、胆、肺经。
【功效】利湿退黄、清热解毒、散瘀止痛、止咳化痰,主治湿热黄疸、淋浊、带下、风湿痹痛、痈肿疮毒、水火烫伤、经闭、症瘕、趺打损伤、肺热咳嗽。
虎杖的药用功效1、湿热黄疸:虎杖味苦性寒,有清热利湿之功,治湿热黄疸,可每日单用本品30克,水煎分二、三次服,也可配伍茵陈蒿、山栀、黄柏等同用,如为胆囊炎或胆囊结石兼有黄疸者,可配伍金钱草、鸡内金的功效与作用等。
下焦湿热淋浊带下,常配伍黄柏、薏苡仁、萆薢等同用。
若为尿路结石之砂淋、石淋,则常配金钱草的功效与作用、石韦、海金沙等。
带下阴痒,也可单用本品煮水冲洗。
2、热毒痈肿:虎杖微苦微寒能清热解毒,可以内服,也可外用,治疗痈肿和毒蛇咬伤,可煎汤内服,治疗水火烫伤,可用虎杖细末加芝麻油或浓茶的功效与作用水调敷局部,亦可水煎浓汁用纱布蘸了湿敷。
对于热毒诸证引起的大便干结难解,本品有泻火通便之功,大便一通,热证亦易解。
3、肺热咳嗽:虎杖在现代用治急、慢性支气管炎和大叶性肺炎等症,单用大剂量煎服,或与黄芩的功效与作用、杏仁的功效与作用、枇杷叶等同用,有清热化痰,止咳平喘之效。
4、闭经痛经:虎杖味苦入肝经,有活血行瘀作用,治疗瘀血内阻所致闭经、痛经者,可与茜草、马鞭草、益母草的功效与作用、当归的功效与作用等配伍。
治跌打损伤,瘀滞疼痛,可与乳香、没药等配伍。
产后恶露不尽,小腹疼痛拒按者,可单用内服。
对血瘀不行,气机被阻,积结而成之症瘕积聚,可配三棱、莪术等同用。
5、筋骨疼痛:虎杖祛风湿止痛,通经络,对气血郁滞小通,关节红肿灼热之痹证可单用水煎服或浸酒服,也可与防风的功效与作用、防己、羌活、秦艽等祛风湿药同用,如《太平圣惠方》载虎杖散治顽痹关节痛:虎杖配川乌、桂心、当归、赤芍的功效与作用、川芎、秦艽等。
利湿退黄的中药——虎杖利湿退黄药“虎...
利湿退黄的中药——虎杖
利湿退黄药“虎杖”为蓼科蓼属植物虎杖的干燥根茎。
别名土地榆、酸通、雌黄连、紫金龙、黄地榆等。
其味微苦,性微寒;归肝、胆、肺经。
“虎杖”有利湿退黄,清热解毒,散瘀止痛,化痰止咳之功效。
主治湿热黄疸、淋浊、带下、水火烫伤、痈肿疮毒、毒蛇咬伤、经闭、癥瘕、跌打损伤、风湿痹痛、肺热咳嗽等。
煎汤用量10-15g;外用研末调敷或煎浓汁湿敷或熬膏涂擦。
注意:苦寒活血,有碍胎气。
临床常见含“虎杖”的中成药:1.“前列安栓”(处方药)清热利湿通淋,化瘀散结止痛。
用于湿热瘀血壅阻证所引起的少腹痛、会阴痛、睾丸疼痛、排尿不利、尿频、尿痛、尿道口滴白、尿道不适等证,也可用于精浊、白浊、劳淋(慢性前列腺炎)等病。
2.“双虎清肝颗粒”(处方药)清热利湿、化痰宽中、理气活血。
用于慢性乙型肝炎症属湿热内蕴所致的胃脘痞闷、口干不欲饮、恶心厌油、食少纳差、胁肋隐痛、腹部胀满、大便粘滞不爽或臭秽、身目发黄、舌质暗、边红、舌苔厚腻或黄腻、脉弦滑或弦数者;慢性乙型肝炎见上述证候者。
3.“乙肝清热解毒颗粒”(处方药)清肝利胆,解毒逐瘟。
用于肝胆湿热型急、慢性病毒性乙型肝炎初期或活动期;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
4.“烧伤灵酊”(处方药)有清热燥湿,解毒消肿,收敛止痛的功效。
用于各种原因引起的Ⅰ、Ⅱ度烧伤。
(药学科普仅供参考)#健康2021##微头条日签##中药#@头条健康。
中药(虎杖)化学成分根茎含游离葸醌及蒽醌甙。
主要为大黄素、大黄素甲醚和大黄酚,以及蒽甙A、蒽甙B。
根中还含3,4’,5-三羟基芪-3-β-D-葡萄糖甙。
另含鞣质和几种多糖。
茎含鞣质3.3%、异槲皮甙、大黄素等。
细枝含鞣质13.4%。
药理作用①抗菌作用体外实验,虎杖煎液(25%)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卡他球菌、甲型或乙型链球菌、大肠杆菌、绿脓杆菌有抑制作用(琼脂平板挖孔法)。
高浓度(根)对钩端螺旋体也有杀灭作用。
②抗病毒作用用人胚肾原代单层上皮细胞组织培养,虎杖水煎液(10%)对流感亚洲甲型京科68-1株病毒、孤儿病毒、单纯疱疹病毒均有抑制作用。
同法测定,2%煎液对腺病毒3型,脊髓灰白质炎Ⅱ型,肠道病毒柯萨奇A、B组,爱可组,乙型脑炎京卫研1号,单纯疱疹一株等七种有代表性的病毒株,都有明显的抑制作用,有效滴度分别为1:1600,1:400,1:400,1:2560,1:10240,>1:3200,1:51200③其他作用兔静脉注射从虎杖中提得的草酸,可引起低血糖休克。
炮制《雷公炮炙论》:"采得(虎杖根)后,细锉,却用上虎仗叶裹一夜,出,晒干用。
"性味苦,平。
①《别录》:"微温。
"②《药性论》:"味甘,平,无毒。
"③《本草衍义》:"微苦。
"④《滇南本草》:"苦微涩,微寒。
"⑤《医林纂要》:"甘苦辛,温。
"功能主治祛风,利湿,破瘀,通经。
治风湿筋骨疼痛,湿热黄疸,淋浊带下,妇女经闭,产后恶露不下,症瘕积聚,痔漏下血。
跌扑损伤,烫伤,恶疮癣疾。
①《别录》:"主通利月水,破留血症结。
"②陶弘景:"主暴瘕,酒渍服之。
"③《药性论》:"治大热烦躁,止渴,利小便,压一切热毒。
"④《本草拾遗》:"主风在骨节间及血瘀。
煮汁作酒服之。
虎杖有什么药用功效跟作用呢?本文是关于虎杖有什么药用功效跟作用呢?,仅供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感谢阅读。
虎杖是一种中草药,药味是苦的、主治活血通络,清热利湿那么虎杖的主要成分是什么呢?虎杖的药用功效具体有什么作用呢?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下有关虎杖的功效及其作用吧。
【传统应用】主治妇女瘀滞闭经、跌打损伤、风湿痹痛、湿热黄疸、石淋等病症。
本药常用于以下传统方剂与单方:①虎杖煎(《备急千金要方》):虎杖根,治疗腹内积聚,月经不通,②虎杖散(《姚坦僧集验方》):苦杖研末,每服二钱,治五淋,③虎杖酒(《滇南本草》):虎杖根、川牛膝、川加皮、防风、桂枝、木瓜,泡酒饮服,治疗手足麻木,筋骨痿软。
【主要成分】主要含蒽醌类大黄素等和芪类衍生物白藜芦醇等成分。
1.蒽醌类衍生物:有大黄素、大黄酸、大黄酚、大黄素一6一甲醚、大黄素一8一氧一D葡萄糖苷(虎杖苷)等。
2.芪类衍生物(酚苷类):有白藜芦醇(3,4 ’,5-三羟基芪)、白藜芦醇苷。
3.多种苷类: 7一羟基一4甲氧基香豆素、决明松一8一氧一D-葡萄糖苷、瑞诺苷、黄酮醇、异槲皮苷、葡萄糖欧鼠李苷、黄酮类化合物等。
4.其他:尚含多糖,游离氨基酸,维生素C,β-谷甾醇,原儿茶酸,(+)一儿茶酸,草酸,鞣酸,无机盐钙、铁、锰、锌等。
【药理作用】(一)有关免疫1.虎杖提取物蒽醌类具有细胞毒作用,对HL-60细胞的生长有明显抑制作用,其中以大黄素最强。
2.对环磷酰胺所致的白细胞减少,虎杖煎剂大鼠灌胃有显著的升高作用。
其升白的效果优于维生素B4和鸡血藤。
3.虎杖对烧伤后小鼠中性粒细胞释放H202,有抗氧化作用,能降低溶酶体分泌,对补体的过度活化有一定的调整或改善作用。
(二)抗凝血和降脂1.抑制血小板聚集,白藜芦醇能明显抑制诱导的兔血小板聚集。
白藜芦醇苷能阻断血小板α2-受体的作用,抑制钙内流,促进PGl2的释放,减少TXA2的生成,可能是白藜芦醇抑制血小板聚集,防止血栓形成的重要机制。
虎杖论文药理作用论文:虎杖的功效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摘要] 虎杖为蓼科植物虎杖polygonum cuspidatum sieb. et zucc. 的干燥根茎及根。
微苦,微寒,归肝、胆、肺经。
具怯风利湿,散瘀定痛,止咳化痰之功。
用于关节痹痛,湿热黄疸,闭经,跌扑损伤,痈肿疮毒,咳嗽痰多等症。
多年来国内外学者对虎杖进行了大量的研究,现综述如下。
[关键词] 虎杖;功效;药理作用1 改善微循环、抗休克作用刘杰等[1]应用膜片钳技术的细胞贴附式观察虎杖苷对大鼠肠系膜细动脉平滑肌细胞atp敏感钾通道(katp)的影响,发现虎杖苷具有激活katp通道的作用,可能通过使细动脉平滑肌超极化而扩张细动脉,从而改善休克动物微循环。
虎杖苷对蛋白激酶c的影响呈现出双向调节特征,可能是虎杖苷改善微循环和抗休克的作用机制之一。
2 强心作用金春华等[2]发现虎杖苷可通过增加心肌游离钙浓度而增强心肌收缩性,其作用可能与钙、钠通道开放有关。
李笑宏等[3]研究发现静脉注射虎杖后,能使缺氧猪的肺动脉收缩压显著下降,而动脉收缩压无变化,说明虎杖可降低缺氧引起的肺动脉高压,而且对肺循环和体循环有一定的选择性。
3 降血脂作用陈晓莉等[4]研究发现虎杖片降脂疗效与辛伐他汀相近,适用于各种类型的高胆固醇血症,且无明显毒副作用。
4 抑制血小板释放作用王怀亮等[5]研究发现虎杖水提液中含有能抑制血小板释放功能的成分,能改善冠心病患者血小板功能亢进的状态。
刘连璞[6]等发现虎杖苷不仅对血小板的变形反应和释放反应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而且存在着量效关系。
5 保肝作用虎杖煎剂能显著降低四氯化碳诱导的肝损伤小鼠的血清alt 、ast值,增强sod活力,降低mda含量。
高毅等[7]研究表明,常温下肝门阻断术引起肝功能损害的原因与氧自由基的产生及损伤作用有关,而虎杖具有抗氧化和肝功能保护作用。
6 抗菌、抗病毒作用樊小容等[8]研究表明,虎杖对绿脓杆菌、复氏痢疾杆菌和雷极一普罗维登菌有良好的抗菌作用,而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克柔念珠菌、b群链球菌、大肠杆菌、摩根菌、表皮葡萄球菌无抗菌作用。
虎杖的功效与作用目录•虎杖图片•虎杖的功效•虎杖的作用•虎杖的治病选方•虎杖的食用方法•虎杖的副作用•虎杖根性微寒;味苦、酸;归肝、胆经。
功效祛风,利湿,破瘀,通经。
治风湿筋骨疼痛,湿热黄疸,淋浊带下,妇女经闭,产后恶露不下,症瘕积聚,痔漏下血。
跌扑损伤,烫伤,恶疮癣疾。
禁忌有孕人勿服。
虎杖也叫苦杖、斑杖等名称,是蓼科多年生草本植物虎杖的干燥根茎与根,春,秋两季采挖。
它不仅是观赏植物,嫩茎还可以做为蔬菜食用,根可以作为冷饮,而且其根状茎通常还可以用于做成中药材面。
虎杖的液汁可染米粉,别有风味。
食用以其味酸故也称“酸汤杆”。
这种植物分布于黄河以南大部分省市。
虎杖性味微苦、微寒。
虎杖有抗菌消炎,抗氧化,抗病毒,抗肿瘤,镇咳平喘,保肝,降血脂,降压,强心,改善微循环,镇痛镇静,抗休克等作用。
虎杖的药材故事在四川历史文化名城———阆中城郊大佛寺旁的石壁上,至今还清晰可见石壁上刻有的“虎溪”两个大字。
据传这与孙思邈用虎杖为老虎治腿病相关。
相传这里曾山势险峻,林密草茂,生长着许多名贵药材。
一天,孙思邈来到这里采药,忽听见呻吟之声不绝于耳。
他急忙跨过山溪,却见对面岩石上有气无力地卧着一只吊睛白额大虎,正眼巴巴地张望着他。
孙思邈走上前去,蹲下身来。
那虎便慢慢地将脚抬起,放在他的膝上。
孙思邈一见这腿又红又肿,就急忙从药囊中掏出药来,捣碎,取山泉调好,一边敷在老虎腿上,一边又将这药喂老虎吃下。
几天后老虎的腿病便霍然痊愈了。
从此,这老虎与孙思邈形影不离,竟成了他的坐骑。
孙思邈骑着它爬山涉水采药,如履平地。
孙思邈为老虎治病的事一下子传开来。
后人为了纪念他,在大佛寺里建了药王殿。
那药因为治好了老虎的腿疾,大家便唤它为“虎杖”,意思是说仗着它治好了老虎的腿病。
孙思邈是否真用虎杖治好过老虎的腿疾,现在已无法稽考。
然而在中药里,虎杖的确是一味治疗关节疾病的良药。
虎杖又名大虫杖、苦杖、血藤、九龙根,为寥科植物虎杖,以根茎入药。
中医学认为,虎杖性味苦、平,有祛风、利湿、破淤、通经的功用。
中医药草药文化之——“虎杖虎杖【别名】花斑竹、酸筒杆、酸汤梗、川筋龙、斑庄、斑杖根、大叶蛇总管、黄地榆【来源】本品为蓼科植物虎杖 Polygonum cuspidatum Sieb. et Zucc.,的干燥根茎和根。
春、秋二季采挖,除去须根,洗净,趁鲜切短段或厚片,晒干。
【炮制】除去杂质,洗净,润透,切厚片,干燥。
【性味】微苦,微寒。
【归经】归肝、胆、肺经。
【功能主治】祛风利湿,散瘀定痛,止咳化痰。
【化学成分】根和根茎含游离蒽醌及蒽配甙,主要为大黄素,大黄素甲醚,大黄酚,蒽甙A即大黄素甲醚(8-O-β-D-葡萄糖甙,蒽甙B即大黄素8-O-β-D-葡萄糖甙,迷人醇,6-羟基芦荟大黄素,大黄素-8-甲醚,6-羟基芦荟大黄素-8-甲醚等。
还含芪类化合物:白藜芦醇即是3,4’,5-三羟基芪,虎杖甙即白藜芦醇3-O-β-D-葡萄糖甙,又含原儿茶酸,右旋儿茶精,2,5-二甲基-7-羟基色酮,7-羟基-4-甲氧基-5-甲基香豆精,2-甲氧基-6-乙酰基-7-甲基胡桃配,决明蒽酮-8-葡萄糖甙,β-谷甾醇葡萄糖甙以及葡萄糖,鼠李糖,多糖,氨基酸12.99%和铜、铁、锰、锌、钾及钾盐等。
【药理作用】1. 抗菌、抗病毒作用虎杖具有广泛的抗菌作用,抗菌谱包括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甲型链球菌等常见病菌甚至医院耐药菌,其主要抗菌成分是二苯乙烯类和蒽醌类,作用机制可能是破坏细菌细胞膜完整性,部分成分甚至可发挥细菌DNA 引物酶抑制剂作用。
此外,虎杖有抗真菌作用,研究证实虎杖可抑制红色毛癣菌、白念珠菌、裴氏色霉菌、苹果腐烂病菌等多种真菌。
10%虎杖煎液对单纯疱疹病毒、流感亚洲甲型京科68-1病毒及埃可Ⅱ型病毒(ECHO11)均有抑制作用。
2. 抗氧化作用虎杖提取物被视为有潜力的抗氧化剂之一,能显著降低细胞活性氧自由基产生和清除氧自由基,具有抗氧化和抗衰老作用。
其中代表性成分白藜芦醇能通过诱导抗氧化基因表达降低MCF-7细胞过氧化氢水平。
虎杖的功效与作用和药用价值介绍【出处】《别录》【拼音名】Hǔ Zhànɡ【别名】蒤(《尔雅》),大虫杖(《药性论》),苦杖(《本草拾遗》),酸杖、斑杖(《日华子本草》),酸桶笋(《救荒本草》),斑庄根(《滇南本草》),鸟不踏(《医林纂要》),酸杆、斑根(《植物名实图考,),酸榴根、土地檎((分类草药性,),酸通、雄黄连(《天宝本萆)),蛇总管(《岭南采药录》),大活血、血藤、紫金龙(《南京民间草药》),酸汤秆、黄地榆、号筒草(《贵州民间方药集》),斑龙紫、野黄连(《中医药实验研究》),活血丹(《江苏植药志》),红贯脚(《陆川本草》),阴阳莲(《南宁市药物志》),活血龙、猴竹根、金锁王(《浙江民间草药》),大叶蛇总管(《广东中草药》),九龙根(苏医《中草药手册》),山茄子、斑草、搬倒甑(《陕西中草药》)。
【来源】为蓼科植物虎杖的根茎。
春、秋均可采挖,切断,晒干。
【原形态】多年生灌木状草本,高达1米以上。
根茎横卧地下,木质,黄褐色,节明显。
茎直立,圆柱形,表面无毛,散生着多数红色或带紫色斑点,中空。
单叶互生,阔卵形至近圆形,长7~12厘米,宽5~9厘米,先端短尖,基部圆形或楔形;叶柄长1~2.5厘米;托鞘膜质,褐色,早落。
花单性,雌雄异株,圆锥花序腋生;花梗较长,上部有翅;花小而密,白色,花被5片,外轮3片,背面有翅,结果时增大;雄花有雄蕊8枚;雌花子房上部有花柱3枚。
瘦果卵形,具3棱,红褐色,光亮,包在翅状的花被中。
花期7~9月。
果期9~10月。
【生境分布】多生于山谷、溪旁或岸边。
分布我国中部及南部。
产于江苏、浙江、江西、福建、山东、河南、陕西、湖北、云南、四川、贵州等地。
【性状】根的形状不一,多数呈圆锥形弯曲,或块状,长1~7厘米,直径0.6~1.5厘米,外表棕褐色,有明显的纵皱纹、紫色斑块及散在的须根疤痕;质坚硬不易折断,断面棕红色,纤维性,本质部占根的大部分,呈菊花状放射形纹理。
根茎圆柱形,节明显,通常着生卷曲的须根,折断面中央有空隙,根茎顶部有残存的茎基。
虎杖的功效与作用及禁忌虎杖的功效与作用及禁忌虎杖,中药材。
为蓼科蓼属植物虎杖Polygonum cuspidatum Sieb.et Zucc.的干燥根茎和根。
具有利湿退黄,清热解毒,散瘀止痛,化痰止咳的功效。
主治湿热黄疸、淋浊、带下、水火烫伤、痈肿疮毒、毒蛇咬伤、经闭、癥瘕、跌打损伤、风湿痹痛、肺热咳嗽等。
别名土地榆、酸通、雌黄连、蛇总管大活血、紫金龙、酸汤杆、黄地榆、号筒草、斑龙紫性味归经微苦,微寒;归肝、胆、肺经。
化学成分含虎杖苷、黄酮类、大黄素、大黄素甲醚、白藜芦醇、多糖。
形态特征多年生灌木状草本,高达1m以上。
根茎横卧地下,木质,黄褐色,节明显。
茎直立,丛生,无毛,中空,散生紫红色斑点。
叶互生;叶柄短;托叶鞘膜质,褐色,早落;叶片宽卵形或卵状椭圆形,长6-12cm,宽5-9cm,先端急尖,基部圆形或楔形,全缘,无毛。
花单性,雌雄异株,成腋生的圆锥花序;花梗细长,中部有关节,上部有翅;花被5深裂,裂片2轮,外轮3片在果时增大,背部生翅;雄花雄蕊8;雌花花往3,柱头头状。
瘦果椭圆形,有3棱,黑褐色。
花期6-8月,果期9-10月。
分布区域分布于华东、中南、西南及河北、陕西、甘肃等地。
功能本品具有利湿退黄、清热解毒、散瘀止痛、化痰止咳的功效。
主治1.主要用于湿热黄疸、淋浊、带下、水火烫伤、痈肿疮毒、毒蛇咬伤、经闭、癥瘕、跌打损伤、风湿痹痛、肺热咳嗽等。
2.西医诊为泌尿系感染、黄疸性肝炎、霉菌性阴道炎、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属于湿热者,慢性盆腔炎属于瘀毒内结者,上呼吸道感染属于风热者,闭经、跌打损伤属于瘀血阻滞者。
药理作用1.抗病原微生物的作用:虎杖煎剂、虎杖苷及白藜芦醇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白色葡萄球菌、卡他球菌、甲型或乙型链球菌、大肠杆菌、变形杆菌、绿脓杆菌、伤寒杆菌、福氏痢疾杆菌等有抑制作用。
虎杖水煎液对多种病毒也有抑制作用。
2.对呼吸系统的影响:虎杖有镇咳作用,虎杖煎剂还能明显对抗组织胺引起的豚鼠离体气管的收缩。
中药虎杖的功效作用与附方【虎杖的功效与作用】散瘀止痛,祛风利湿,止咳化痰。
用于治疗:肝炎、肠炎、痢疾、扁桃体炎、咽喉炎、支气管炎、肺炎、风湿性关节炎、急性肾炎、尿路感染、闭经、便秘。
【虎杖的别名】酸筒管、土大黄、花斑竹、九龙根、山大黄、紫金龙根。
【虎杖的形态特征与生境分布】多年生大草本或亚灌木,高可达2米。
根状茎横生,木质,黄色。
茎丛生,空心,表面散生紫红花斑点,节明显,节上有膜质鞘。
叶互生,阔卵形或卵状椭圆形,长5?15厘米。
花小,白色;雌雄异株,复总状花序,生于叶腋。
瘦果卵状椭圆形,红褐色,有宽翅。
秋冬采根茎,切片,晒干。
分布于我国中部及南部。
生于山谷、溪沟边潮湿处。
虎杖【虎杖的性味】微苦、微寒、凉。
虎杖的附方附方1:腓肠肌痉挛(小腿抽筋)方药:虎杖30克,猪脚爪1个,米醋30毫升。
用法:加水将虎杖、猪脚爪同炖烂,去药渣,加入米醋,分次吃之。
附方2:毒蛇咬伤,视力模糊。
方药:鲜虎杖90克。
用法:水煎,分2次服,服至腹泻为度。
附方3:高脂血症。
方药:虎杖500克。
用法:烘干,研细末,每次5克,开水送服,每日3次。
附方4:胃出血。
方药:虎杖60克。
用法:烘干,研细末,每次4?5克,温开水送服,每日2?3次。
附方5:肺炎。
方药:鲜虎杖100克(干品50克)。
用法:水煎2次,分2?3次服,每日1剂,直到肺部炎症完全吸收。
虎杖附方6:新生儿黄疽。
方药:虎杖3克,白糖适量。
用法:水煎2次,合并2次煎液,加白糖适量调匀,分3次喂服,每日1剂。
附方7:胆囊炎。
方药:虎杖30克,茵陈20克,鲜马蹄金20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
附方8:阴道炎。
方药:虎杖60克。
用法:加水500毫升,煎成300毫升,乘温冲洗阴道。
洗后用鹅不食草粉胶囊(每粒含生药比3克)塞入阴道,每天1次,7天为1疗程。
附方9:急性黄疸型传染性肝炎。
方药:虎杖40克,茵陈30克,败酱20克,栀子30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
附方10:烧伤。
“燕京刘氏伤寒学派三代用药经验,临证用药秘传心法”---虎杖tui'jian虎杖清肝退黄、治湿热痹症、通经止带而通便01性味功效本品为多年生草本植物虎杖的根和根茎。
性味:苦、寒,归肝、胆、肺、大肠经,有活血散瘀,清热利湿,解毒止咳,泻下通便之功效。
02古今文献《名医别录》:“主通利月水,破留血癥结。
”《药性论》:“主大热烦躁,止渴,利小便,压一切热毒。
”《本草拾遗》:“主风在骨节间及血瘀。
”《日华子本草》:“治产后恶血不下,心腹胀满。
排脓,主疮疖痈毒,妇人血晕,扑损瘀血。
”《滇南本草》:“治五淋白浊,痔漏,妇人赤白带下。
”03临证心法退湿热黄疸PART/01虎杖性苦寒,入肝胆经,为清利肝胆湿热退黄之要药。
有资料报道,单用本品煎服治疗传染性肝炎300例,疗效可靠。
黄疸多在两周内消退,而转氨酶也在两周左右降至正常。
笔者对于各型肝炎以及其他原因引起的胆汁排泄不畅所致黄疸,常将本品与茵陈、栀子、大黄等同用,退黄效果明显。
笔者这一用法得之于恩师刘渡舟先生,刘老常用此方治疗各型肝炎,不论有无黄疸,只要转氨酶高者,均可加用。
刘老治疗此类病证,一般用柴胡解毒汤,加用本品30克、垂盆草30克,对于消除肝组织炎症,降低转氨酶效果确实。
笔者曾治疗一例乙型肝炎患者,服用抗病毒药后自己擅自停药,导致转氨酶升高至550以上,出现黄疸,笔者即按刘老经验治之,处方:柴胡10克,黄芩10克,茵陈30克,凤尾草30克,土茯苓50克,草河车10克,虎杖30克,垂盆草30克,五味子10克,服药两周后黄疸消退、转氨酶下降,1月后各项肝功指标降至正常。
止淋浊带下PART/02因虎杖有清热利湿之功,故对于湿热下注引起的淋症、尿浊、带下病也有很好的疗效。
如《滇南本草》载本品可“治五淋白浊”。
《姚僧坦集验方》载以本品研末服具有“治五淋之功”。
临床上对于热淋及湿热引起的淋症,笔者常配伍栀子、瞿麦、车前子;对于湿热蕴结下焦,清浊不分的尿浊,常配伍土茯苓、绵茵陈、萆薢;对于湿热带下病,则配伍黄柏、牛膝、薏仁、车前子、苍术、苦参、仙鹤草、鸡冠花等。
虎杖为蓼科植物虎杖 Polygonum cuspidatum Sieb. et Zucc. 的干燥根茎和根。
味苦,性平。
入肝、胆、肺经。
功能:祛风利湿、破淤定痛、通经、止咳化痰。
主治:风湿筋骨疼痛、湿热黄疸、淋浊带下、妇女经闭、产后恶露不下、癥瘕积聚、痔漏下血、跌扑损伤、烫伤、恶疮癣疾。
内服:煎汤,10~30g;浸酒或入丸、散。
外用:研末、烧灰撒,熬膏涂或煎水浸渍。
【现代研究】主要成分:根和根茎含蒽醌类化合物,如大黄素(Emodin)、大黄素-6-甲醚(Physcion)、大黄酚(Chrysophanol)、大黄酸(Rhein)、蒽甙A(Anthraglycoside A,即大黄素甲醚8-β-D-葡萄糖甙)、蒽甙B(Anthraglycoside B,即大黄素8-β-D-葡萄糖甙)、虎杖甙(Polygonin)。
根中含白藜芦醇(Resveratrol)、白藜芦醇甙(虎杖亭,Polydatin)。
还含有利尿成分黄酮醇甙(Flavonol glycoside)。
亦含鞣质和多糖。
从根中分离出的酚性成分有:迷人醇(Fallacinol)、6-羟基芦桧大黄素(Citreorosein)、大黄素-8-单甲醚(Questin)、6-羟基芦桧大黄素-8-单甲醚(Questinol)、原儿茶酸(Protocatechuic acid)等。
还分离鉴定了槲皮素(Quercetin)、槲皮素-3-阿拉伯糖甙(Quercetin-3- arabinoside)、槲皮素-3-鼠李糖甙(Quercetin-3- rhamnoside)、槲皮素-3-葡萄糖甙(Quercetin-3- glucoside)、槲皮素-3-半乳糖甙(Quercetin-3- galactoside)、木犀草素-7-葡萄糖甙(Luteolin-7- glucoside)、芹菜黄素(Apigenin)、葡萄糖欧鼠李甙(Glucofraangulin)。
鱼腥草虎杖的功效与作用鱼腥草虎杖的功效与作用一、简介鱼腥草虎杖是中国传统中草药中的一味草药,也是一种常见的野生草本植物。
鱼腥草虎杖在中国草药学中具有广泛的应用,被认为具有药用价值。
它具有多种功效与作用,可以用于治疗多种疾病和维护人体健康。
下面将详细介绍鱼腥草虎杖的功效与作用。
二、药理作用鱼腥草虎杖具有多种药理作用,包括抗氧化作用、抗炎作用、抗菌作用、抗肿瘤作用、抗溃疡作用、促进伤口愈合作用等。
1. 抗氧化作用鱼腥草虎杖中的活性成分具有很强的抗氧化作用,可以清除自由基,减少氧化损伤,延缓细胞衰老。
研究表明,鱼腥草虎杖对抗氧化剂引起的DNA断裂有保护作用,可以减少DNA的损伤,对人体健康具有积极的影响。
2. 抗炎作用鱼腥草虎杖中含有多种具有抗炎作用的活性成分,可以抑制炎症反应,减轻炎症症状。
研究发现,鱼腥草虎杖可以抑制炎症介质的释放,减少炎症细胞的浸润,降低炎症反应的程度。
3. 抗菌作用鱼腥草虎杖中的活性成分具有很强的抗菌作用,可以抑制细菌的生长和繁殖。
研究发现,鱼腥草虎杖可以抑制多种致病菌的生长,包括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链球菌等。
它还可以抑制真菌的生长,对于真菌感染的治疗具有一定的效果。
4. 抗肿瘤作用鱼腥草虎杖中的活性成分具有抗肿瘤作用,可以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和增殖。
研究表明,鱼腥草虎杖可以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诱导肿瘤细胞的凋亡,增强人体免疫功能,抑制肿瘤的扩散和转移。
5. 抗溃疡作用鱼腥草虎杖具有抗溃疡作用,可以修复和保护胃粘膜。
研究发现,鱼腥草虎杖可以促进胃溃疡的愈合,减轻胃痛和消化不良的症状。
6. 促进伤口愈合作用鱼腥草虎杖中的活性成分具有促进伤口愈合的作用,可以加速伤口的修复和结疤。
研究表明,鱼腥草虎杖可以促进新生血管的形成,增加胶原蛋白的合成,加快伤口的愈合速度。
三、临床应用鱼腥草虎杖在临床上被广泛应用,具有多种临床疗效。
1. 消化系统疾病鱼腥草虎杖可以治疗多种消化系统疾病,包括胃炎、胃溃疡、消化不良、腹泻等。
《中药学》学习笔记:祛风湿药之虎杖和透骨草虎杖【药用】蓼科草本植物虎杖PolygonumCuspidatumSieb.etZucc.的根茎和根。
【性味与归经】苦,寒。
归肝、胆、肺经。
【功效】祛除风湿,利湿退黄,活血通经,祛痰止咳,清热解毒。
【临床应用】1.用于风湿痹痛:虎杖功能祛除风湿,且能活血通络止痛,用于风湿痹痛,可单用,浸酒服或配伍鸡血藤、西河柳等药。
2.用于黄疸,胆结石及淋浊带下等症:虎杖有利湿退黄作用,用治黄疸、胆结石等症,可配合茵陈、连钱草等同用。
本品亦能清利下焦湿热,治淋浊带下,可与萆薢、薏苡仁同用。
3.用于经闭、跌仆伤痛等症:虎杖有活血通经止痛的功效,适用于瘀阻经闭症候,可配合茜草根、益母草等同用。
跌打损伤、瘀阻疼痛可与当归、红花同用。
4.用于肺热咳嗽、痰多喘咳:虎杖苦降泄热,又能化痰止咳,用于肺热咳嗽、痰多喘咳可单味服用,也可配合黄芩、琵琶叶等药。
5.用于疮疡肿痛、毒蛇咬伤,烫伤等症:本品又能清热解毒,对疮疡肿毒、毒蛇咬伤可内服,或鲜品捣烂外敷。
此外,本品还有缓泻通便的作用。
【处方用名】虎杖根、阴阳莲、花斑筑、大叶蛇总管(洗净,晒干,切片用)【方剂举例】排石汤(《全国中草药新医疗法展览会技术资料选编》):虎杖、木香、枳壳、黄芩。
治干管胆结石症。
【文献摘录】《名医别录》:「主通利月水,破流血症结。
」《本草拾遗》:「主风在骨节间及血瘀。
煮汁做酒服之。
」《滇南本草》:「攻诸肿毒,治咽喉疼痛,利小便,走经络。
治五淋白浊,痣漏,疮痈,妇人赤白带下。
」《岭南采药录》:「治蛇伤,脓包疮止损伤痛。
」透骨草【药用】凤仙花科草本植物凤仙花ImpatiensbalsaminaL.的干燥茎。
别名:山野豌豆。
【性味与归经】辛、温。
有小毒。
归肝、肾经。
【功效】祛除风湿,活血止痛。
【临床应用】1.用于风湿痹痛:本品有祛除风湿作用,并能活血止痛,用治风湿痹痛无论新久,均可应用。
可配合五加皮、忍冬藤、油松节、威灵仙要同用。
◎ 呻MEDIC厦INEM为ODERN现代DISTANCE 薏 第8卷第1期总第9O期2010年05月·下半月刊
虎杖的药理研究和临床应用
康连香王瑛 贾彦超河南漯河市中医院(462000)
关键词:虎杖;药理研究;中药学:综述
doi:10.3969 ̄.issn.1672—2779.2010.10.075 文章编号:1672—2779(2010)一10—0086一O1
虎杖是一种I临床常用的中药材,主要含蒽醌类化合
物、白藜芦醇、蓼苷、有机酸葡萄糖苷 等成分,传统
用于活血散痰,祛风解毒去湿热黄疸等,现代用于肝胆
病的治疗。虎杖[Rhizoma Polygoni Cuspidatix]为
蓼科(Polygonaceae]植物虎杖的干燥根茎和根。我国大
部分地区均产,主产于江苏,江西、山东、四川I等地。
别名花斑竹、酸筒杆、穿筋龙、大叶蛇总管、黄地榆等,
味微苦,性微寒,归肝、胆、肺经,功效为:利湿退黄,
清热解毒,散瘀止痛,化痰止咳 。用于活血化痰,祛
风解毒,消炎止痛,去湿热黄疸,降血脂,外用于烧烫
伤,跌打损伤等。
1传统应用
1.1湿热黄疽。淋浊,带下本品苦寒,有清热利湿之
功,治湿热黄疸,可单用本品煎服即效,亦可与茵陈、
黄柏、栀子配伍,效力更佳;治湿热蕴结膀胱之小便涩 痛,淋浊带下等,单用即效;治五淋,亦可配利尿通淋 药同用。 1.2水火烫伤,痈肿疮毒,毒蛇咬伤本品入血分,有 凉血清热解毒作用。若水火烫伤而致肤腠灼痛或溃后流 黄水者,单用研末,香油调敷,亦可与地榆、冰片共研 末,调油敷患处;若湿毒蕴结肌肤所致痈肿疮毒,以虎 杖根烧灰贴,或煎汤洗患处;若治毒蛇咬伤,可取鲜品 捣烂敷患处,亦可煎浓汤内服。 1_3经闭,瘢瘕,跌打损伤虎杖有活血散瘀止痛之功。 治经闭、痛经,常与桃仁、延胡索、红花等配用:治瘢 瘕,跌打损伤疼痛,可与当归、乳香、没药、三七等配 用。 1.4肺热咳嗽本品既能苫降泄热,又能化痰止咳,治 肺热咳嗽,可单味煎服也可与贝母、枇杷叶、杏仁等配 伍使用;本品还有泻热通便作用,可用于热结便秘。 2药理作用 2.1保肝作用 PD、白藜芦醇(Resveratro1)对口饲过 氧化玉米油所致大鼠肝损害有治疗作用 ,主要结果为: 部分制止大鼠肝中过氧化类脂化合物的堆集(TC、TG、Pc、 LPO的蓄积)。 降低小鼠血清中的GOT和GPT的水平, 降低LPO和减少血清FFA、血清中的TC、TG、HDL—ch水 平不变; 阻止过氧化物在鼠肝内微粒体ADP和N—ADPH 所诱导。对饮用玉米油一胆固醇一胆酸酸性混合物的小鼠 的实验结果表明,PD、白藜芦醇影响类脂新陈代谢为: 服用白藜芦醇对TC TG在肝中积聚有一定抑制作用;PD 对血清TG和LDL—ch的提高有一定抑制作用;减少了致 动脉粥样硬化指数。白藜芦醇和PD减少了在小鼠肝中的 “c一软脂酸的脂肪生成。虎杖、小田基黄煎剂能明显降低 血清肝红素量和降低血清谷丙转氨酶活力的作用,但无 利胆作用。 2.2抗菌、抗病毒作用 大黄素、7一乙酰基~2一甲氧基 6一甲基一8一羟基一1,4一萘醌具有抗菌活性。白藜芦醇体 外抗菌试验表明:其对导致顽癣、汗疱状白癣的深红色 发癣菌、趾间发癣菌具有强力抗菌性能,并对枯草杆菌、 藤黄八迭菌等有较强的杀菌作用。大黄素、PD、大黄素 8一葡萄糖苷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肝炎双球菌有抑制作 用。虎杖中含有的一种黄酮类物质对金黄色葡萄球菌、 白色葡萄球菌、变形杆菌有抑制作用。10%虎杖煎液对单 纯疱疹病毒、流感亚洲甲型京科68—1病毒及埃可II型病 毒(ECHO1 1)均有抑制作用。3%煎液对479号腺病毒3型、 72号脊髓灰质炎II型、44号埃可9型、柯萨奇A9型及 B5型、乙型脑炎(京卫研I株)、140号单纯疱疹等7种
代表性病毒株均有较强的抑制作用。虎杖单体I和II可
使乙型肝炎抗原滴度降低8倍。
2.3 镇咳平喘作用 用电刺激猫喉上神经法实验表明
大黄素、PD、复方阴阳莲、虎杖、十大功劳、枇杷叶煎
剂均有镇咳作用。用小鼠恒压氨雾法也显示PD有镇咳作
用。虎杖7.5%煎液能对抗组胺引起的豚鼠气管收缩加药
5分钟后,对抗强度为75%,故有一定平喘作用,但其作
用强度不如氨茶碱。对乙酰胆碱引起的气管收缩无对抗
作用。
2.4降血糖作用 家免静脉注射从虎杖中提得的草酸,
可引起低血糖性休克。虎杖可降低实验性动物糖尿病的
发生率和死亡率。
2.5降血脂作用白黎芦醇苷给正常大鼠灌胃200mg/
kg,连续7d,能明显降低血清胆固醇,而虎杖煎剂无明
显作用,可能因煎剂中白黎芦醇含量较少所致。
2.6止血作用 虎杖煎剂,对外伤出血有明显止血作
用,内服对上消化道出血也有止血作用。
中药虎杖作为一种传统药物,应用广泛,在临床应
用中,还多以汤剂和散剂为主,中成药制剂不是很多,
在本单位作为治疗乙型肝炎的两种成药制剂,效果明显。
希望在以后的应用中虎杖能发挥其更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常章宫中药学[M】.北京:中国医药出版社,2001:108.
[2]丁建忠.中药化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6:387.
[3】诸丹虎.益气养血祛湿益肝方治疗慢性乙肝36例fJJ.中国医药指南杂志,
(本文校对:方文贤收稿日期:20100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