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宁《古代汉语》复习笔记及典型题(含考研真题)详解(汉字形体演变与构形分析)【圣才出品】

  • 格式:pdf
  • 大小:1.02 MB
  • 文档页数:66

下载文档原格式

  / 6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章汉字形体演变与构形分析

1.1 复习笔记

汉字是表意文字,它的形体结构与汉语早期词汇的意义有密切的关系。中国传统语言学解读古代文献的基本方法是形、音、义相结合,也就是通过对汉字的形体分析来了解词的意义;学习古代汉语需要追溯能够显示汉字构造意图的早期形体。因此,首先要了解关于汉字的发展历史和分析方法。

一、汉字形体的演变

(一)文字

1.文字的定义

文字是记录语言的书写符号体系。

2.文字的分类

根据记录语言的不同方法,可以将世界上的文字划分为两大类型:表意文字和表音文字。

(1)表意文字

主要是用形体显示语义信息。

(2)表音文字

用形体显示语音信息。

3.汉字

(1)汉字的定义

汉字是表意体系的文字,也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

(2)汉字的作用

由于汉字最适合汉语的特点,又与本民族的文化特质及民族心理、习惯以至思维方式一致,所以当世界其他民族的表意文字消亡之后,唯有汉字依旧保持着旺盛的生命力,毫不间断地持续发展和完善,成为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中华文化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

(3)汉字演变

①汉字三要素

汉字具有形、音、义三要素,因而汉字的发展变化也表现在字形、字音和字义三个方面。这三者各自有其相对独立的变化规律,但又彼此关联。字形是字义和字音赖以寄存的躯壳,要了解不同时代(特别是上古)汉字的音与义,就离不开对汉字形体的分析;要想全面、历史地掌握汉字,首先要对汉字形体的演变有明确的了解。

②汉字的形体

汉字的形体是其构形、笔道形态和书写体势三个方面的综合体现:

a.演变,就是演化和变革。

b.演化,是指汉字形体的细微渐变,是量的积累。

c.变革,是演化的阶段性总结,是汉字形体的部分质变。

(二)汉字字体的演进

1.按以往的习惯划分

汉字的形体演变可划分为两大阶段,古文字阶段和今文字阶段:

(1)古文字阶段

秦代小篆属于古文字的下限,包括殷商甲骨文、两周金文、战国文字以及秦代小篆。(2)今文字阶段

汉代隶书属于今文字的上限,包括汉隶至今的文字。

2.按各时代官方的正式字体为主干划分

(1)商代的甲骨文。

(2)周代的金文。

(3)战国时代的金石竹帛文。

(4)秦代的小篆。

(5)汉代的隶书(包括草隶和章草)。

(6)魏晋至今的楷书(包括行书和今草)。

表1-1 汉字形体演变简表

3.汉字形体演变代表字体

(1)甲骨文

①定义

甲骨文,又称卜辞、殷墟文字等,主要指商代契刻在龟甲兽骨上的文字。商代统治者崇拜神灵,凡事均要进行占卜以问凶吉。他们把每次占卜的内容都刻在特制的龟甲兽骨上,有时也刻上应验的结果。

②甲骨文主要特点

a.独特的书写风格

甲骨文大部分是用刀刻的,所以甲骨文有“契文”的别名。龟甲兽骨之类的坚硬书写材料,刀刻的书写方法,决定了甲骨文的形体呈现出笔画瘦削、多有方折、刀笔味浓的特点。

b.构形方面

第一,象形、象意字多,形声字只占很小一部分;象形、象意字虽然对所象之物都经过了高度的抽象,与图画已有本质的区别,但还有不少字依然保留很强的图画性。

第二,字无定格,异构特多;甲骨文时代汉字的构形还处于比较活跃的阶段,异体字特多,造成这一时期汉字形体的诸多歧异。

第三,异字同形;即一个字形同时代表两个完全不同的字,而这两个字既没有派生关系,也没有假借关系。这大多是由于象形字追求简单的线条结构而造成形体混同的结果。

c.行款很不固定

行款即字的刻写顺序;甲骨文的行款复杂多样,有直书、横书、左行、右行;有的杂乱无章,颠三倒四,不仔细推敲根本读不通;这也是甲骨文作为早期汉字体系的不成熟表现。

(2)金文

①定义

金文,又称钟鼎文、铜器铭文等,是古代铸(少数是刻)在青铜器物上的文字。在青铜

器物上铸文,始于夏商,盛于两周,延续至秦汉。主要是指鼎盛时期的西周金文,以大盂鼎、毛公鼎、虢季子白盘、史墙盘等重器铭文为代表。

②与商代甲骨文比较

a.直观表意的象形、象意结构形态减弱,便于书写的符号形态增强。

b.字形结构趋向定型化,但异体依然不少。趋向定型化主要表现在:

第一,义符因意义相通而混用的现象大为减少。

第二,偏旁部首有了相对固定的位置。

第三,异字同形、合文、反书等现象大为减少。

从总体上看,西周金文朝着定型化方向发展,但同字异构的现象依然不少。

c.形声字大量增加:

第一,在原独体字上增加形符和声符,使之变为形声字。

第二,新造的字多为形声字。

d.书写形式上,越来越注意字形与铭文整体的协调、美观。

(3)战国文字

①种类

a.战国文字遗迹

第一,用毛笔写在竹简上的简册文。

第二,写在缯帛上的帛书。

第三,写在玉片上的盟书。

第四,铸(或刻)在钢铁器物上的铭文、符节文和货布文。

第五,刻于石上的石刻文,有镌于公私印章上的玺印文等。

b.后人收录

大都是当时人们见到并笔录下来的战国文字:

第一,许慎《说文解字》中所收的古文和籀文。

第二,三体石经中的古文。

第三,郭忠恕《汗简》中所收的古文。

②特点

a.形体歧异多

“文字异形”严重,同一个字不仅在不同的地区构形有歧异,在同一个地区不同书手的笔下也各有不同。

b.上承甲骨文、金文,下启小篆、古隶

某些金石器物上的文字依然保持西周金文的遗风,如新都虎符铭文明显地表现出上与西周的虢季子白盘、史墙盘相接,下与秦始皇时代的泰山刻石、峄山刻石的小篆相通的特点,是古汉字由西周金文演变为秦代小篆的过渡桥梁。

c.某些简册文形体的省变与用笔的特点,已有隶书笔法的影子,为后来汉字形体的突变——隶变准备了条件。

(4)小篆

①定义

小篆是秦始皇统一中国之后实行“书同文”政策时颁行的标准字体。

②由来

a.早在战国末年,小篆就已经基本形成。李斯等人所做的工作,只是对小篆进行整理和加工,使之定型化、标准化,然后书写出标准字样加以推广。

b.当时统一文字的标准是秦文,凡是与秦文不一致的,一概废除;而秦文的标准则是由史籀大篆省改而来的小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