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式理论与中国英语阅读教学研究二十年
- 格式:pdf
- 大小:325.02 KB
- 文档页数:5
- 99 -校园英语 / 基础教育图式理论在高中英语阅读理解中的应用效果研究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区邵伯高级中学/丁安香在高中教学活动中,英语教学是其中重要部分,而英语阅读理解一直是英语学科中重点与难点,也是对学生的英语水平进行考察的重要手段,因此,提高学生阅读理解的能力显得尤为关键。
图式理论是一种有效提高学生英语阅读理解能力的方法,其在英语阅读教学活动中起着重要作用。
本文重点介绍了图式理论及其和英语阅读理解间联系及其在英语阅读理解中作用。
一、图式理论简介图式主要指复杂的、高级的,且经不断积累的知识结构,而图式理论重点用于对认知的语言学知识框架进行分析,以探讨在阅读理解中作用。
图式理论指出,阅读理解过程即为脑海中各类图示框架进行信息填充,进而使图式得以具体化过程,而填充内容可为读者直接进行理解的信息,也可为读者经过阅读过程而推断出的新信息。
阅读理解全过程同时也是于一定图式引导下开展的,是建构或和激活合适图式且进行新信息填充的过程,当全部阅读空位被填满信息,此时读者阅读的文章即可被理解。
二、图式理论在英语阅读教学中应用1.语言图式。
语言图式主要指学生对阅读理解中材料语言掌握程度,即对语言结构、语法及词汇等把握及运用。
语言图式对阅读理解起基础性指导作用,若无语言图式,结构及内容图式均发挥不出作用。
(1)猜测词义。
学生仅熟知有限词汇为阅读能力增强一大障碍,在遇到生词时,学生无需逐一应用查字典方式,而是需要学会结合图式理论,依据上下文的构词法或语境等对词义进行猜测。
例如:Aspirin could reduce the risk of heart of heart attacks by thinning blood.依据构词法原则可知,学生在以前所学过的thin 这一形容词,即稀薄的意思,可转变成动词,即意思为稀释。
(2)熟知语篇中标识词。
标识词主要指于上下文起连接性作用的词语,以表明句和句间逻辑关系。
其引导从句或主句,也可表明作者或说话者倾向、意图或态度,或者对上下文发挥承启及转合等作用。
图式理论指导下的高中英语阅读教学摘要:本文首先介绍了图式理论,然后探讨了图式理论与阅读的内在关系,最后试图提出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有效应用图式理论的方法,包括如何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运用语言图式、内容图式及形式图式以提高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
关键词:图式理论;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一、引言2017年发布的《全日制普通高中英语新课程标准》将高中英语课程目标由综合语言运用能力转变为培养英语学科核心素养,主要包括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
语言能力构成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基础要素,指在社会情境中,以听、说、读、看、写等方式理解和表达意义的能力,以及在学习和使用语言的过程中形成的语言意识和语感(教育部,2018)。
读是语言能力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英语学科核心素养中的核心。
因此,阅读教学在高中英语教学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本文拟探讨图式理论指导下的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为高中英语阅读教学提供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法。
二、图式理论(一)图式“图式”(schema)一词最早出现在康德著作《纯粹理性批判》中,其本意是“先验想象力的产物”。
他指出在获取信息过程中图式有着重要作用。
20 世纪30 年代,巴特利(Bartlett 1932)在其著作《记忆》中提出“图式理论”。
他认为图式是由人们已有的知识经验组成,任何的学习过程都是在图式的基础上进行的。
如果学习者头脑中没有相应的图式或不能恰当激活和运用这些图式,就不能达到理解的目的。
20 世纪 80 年代,鲁梅尔哈特(Rumelhart 1977)指出,人脑中所储存的知识或经验都是由一个个图式构成的,图式理论是关于一种怎样激活人的知识以及如何应用这些知识的理论。
程晓堂、郑敏(2013)认为图式是一种基于个人原有经验或经历,不断变化发展的结构。
尽管国内外学者对图式的阐述不尽相同,但他们普遍认为,图式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积累的有组织的知识结构,它能对新知识的认知产生一定的影响,读者总是基于已有知识来理解新知识。
图式理论在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与研究王磊【摘要】阅读能力在英语教学中占据着很大的分量,随着认知研究的发展,图式理论被引进阅读教学中来并有着很好的效果.文章借助"图式"理论,分析了文化知识图式是连贯理解的重要因素之一,从而例证了文化知识背景图式与阅读理解的密切关系,及其对英语阅读教学的启示.如果善于把图式背景知识运用到阅读教学中,接受者的阅读能力就会大大提高.【期刊名称】《金融教育研究》【年(卷),期】2010(023)003【总页数】3页(P145-147)【关键词】图式理论;阅读教学;图式背景知识【作者】王磊【作者单位】商丘师范学院,外语学院,河南,商丘,476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G642.4一、前言阅读理解的教学是英语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阅读理解是读者与作者相互交流的过程,篇章是两者交流的桥梁。
传统的英语阅读教学认为,阅读理解是一个自下而上的被动解码过程,即阅读是一个由字母、单词、词组、句子和段落等语言单位的递进式的辨认过程。
随着认知研究的发展,人们开始注意到非语言因素,即已有知识对阅读理解的作用。
理解是思维的过程,是读者通过文字去捕捉作者意图的过程;理解也是一种社会活动,它受社会文化因素的制约。
本文试用图式理论中的文化知识图式分析其在阅读理解中的作用,并结合具体教学实例探讨这一理论对于英语阅读教学的启发意义,以期待能更好地帮助学生提高英语阅读水平。
二、图式理论Carrell(1983)认为“图式”是一种已获得的知识。
成功的阅读者除了必须利用语言知识、认知技能以外,还要利用相关的客观的背景知识——图式,而且所用的图式知识越多,就越能更好地理解阅读的材料,取得更好的阅读效果。
读者将输入的信息与头脑中已有的图式知识联系起来,当输入的信息与头脑中的图式相匹配时,图式就发挥作用。
图式(schema)即认知结构,是认知心理学的一个术语,最早是由哲学家康得(Kant)提出来的。
浅谈图式理论对英语阅读教学的启示摘要:图式理论认为阅读理解的过程就是新信息与大脑中原有知识相互作用的过程。
分析图式理论与阅读理解的关系和学生英语阅读中的困惑,笔者认为:英语阅读教学应以图式理论为依据,采取帮助学生建立丰富的语言图式、内容图式和修辞图式的方法,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关键词:图式理论;阅读理解;英语阅读一、图式理论概述什么是图式理论?图式理论和英语阅读理解图式(schema)是由哲学家康德(Kant)在1781年首先提出的一个哲学概念。
20世纪70年代后期,心理学家鲁梅哈特(Rumelhart)等作了大量的研究把图式概念发展为一种完整的理论。
鲁梅哈特图式理论认为,新输入信息的译码、编码都依赖于人脑中已存在的信息图式,框架或网络输入信息必须与这些图式相匹配,才能完成信息处理的系列过程。
概括地说,图式是由过去的经验或背景知识组成的。
图式是人们大脑中存在的知识单元。
通俗地说,每个人的大脑中都储存着无数事实,这些事实按情景分门别类组成图式网(schemata),给读者提供一种阅读的参考系数。
当读者把大脑中的图式和语言材料所提供的信息联系起来的时候,就能理解所阅读的材料。
图式理论一般分为三种类型:语言图式(linguisdeschemata)、内容图式(content schemata)、和修辞图式(rhe-torical schemata)。
语言图式是指读者先前的语言知识,即关于语音、词汇和语法等方面的知识,是理解文章文字的基础。
内容图式指的是语言的意义和文化背景知识,是读者对文章涉及的主题的熟悉程度;而修辞图式是读者对文章体裁的了解程度。
在这三种图式中,语言图式是理解文章文字的基础,内容图式是理解文章内容的依据,而修辞图式则是调用内容的能力。
三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二、图式理论与阅读理解的关系根据图示理论,无论是口头还是书面语篇本身都不具有意义,意义在读者的脑海里,取决于读者在理解过程中对大脑图式的启动。
图式理论与英语阅读理解[摘要]本文系统介绍了图式理论,简要回顾了外语阅读理论,详细分析了图式理论与阅读理解的关系,旨在引起广大教师对图式理论的重视,将图式理论运用到具体的英语阅读教学中,以提高中国学生的英语阅读水平和阅读能力,提高英语教学效率。
[摘要]英语阅读教学图式理论外语阅读理解一、图式理论的概述“图式”又称“框架”、“摹本”、“背景知识”,最早是由德国著名哲学家、心理学家康德于1781年提出的,康德认为,概念本身并没有意义,只有当它与人们已经知道的事物相互联系时才能产生意义。
1932年,德国心理学家巴特利特在《记忆》一书中对“图式”进行了新的解释。
他认为,图式是过去经验的反应,是一种积极的发展模式。
读者应根据已有知识来理解文章,这种已有知识就是读者所具有的背景知识,背景知识的结构被称为图式。
而现代认知心理学家鲁墨哈特将图式定义为以等级形式储存于长时记忆里的一组“相互作用的知识结构”或“构成认知能力的建筑组块”。
他认为,图式理论是一种关于人的认知的心理组织结构的理论,所有的知识在人的大脑中都被安排到一定的单元中,这些单元就是图式。
所谓图式,就是大脑为了储存信息,将新事物与已有的知识、经历联系起来的一种知识表征形式,是大脑对已有知识、已有经历的积极反映或积极组织,是相互关联的知识构成的完整的知识体系。
图式理论主要是为了解释人是如何运用大脑中的相关图式网来储存图式,既包括反映着知识结构的认知结构,也包含着更为抽象的认知策略、认知框架。
上个世纪七十年代,在鲁墨哈特等人的努力下,图式概念被发展成为一种完整的理论(即现代图式理论)。
现代图式理论的主要观点是:人们在理解、吸收新事物的时候,需要将新事物与已知的概念、已知的经历或背景知识联系起来。
也就是说,人的大脑中储存着大量的已知的图式,这些图式影响或支配着人们对于新事物的理解,因此,人们在认识新事物时,总是设法激活这些图式,将其与语篇所包含的语言文字信息联系起来,以促进对于新事物的理解。
论图式理论在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作者:姚鑫来源:《成功·教育》2012年第10期【摘要】传统的英语阅读理论认为阅读是一个自下而上的被动解码的过程,而图式理论则认为阅读是一个自上而下的主动的预测分析的过程。
本文从语言图式、内容图式、形式图式和阅读理解的关系出发,对阅读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师应在英语阅读教学中帮助学生建立丰富的图式,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关键词】图式;语言图式;形式图式;内容图式一、引言英语阅读能力的培养是英语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英语阅读能力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学生信息的摄入量和准确性。
在经济信息全球化的今天,英语已成为全球性交际语言,大量的英语阅读材料书籍出现在图书馆书店。
要了解世界其他国家的文化和国外的先进技术,这些都需要阅读这一获取信息的重要手段。
那么如何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呢?这也一直是语言学家、心理学家、教师和学生共同关注的问题。
为什么学生在没有生单词和语法障碍的情况下阅读时还会存在理解困难?传统的英语阅读教学是否存在一定的问题?在阅读教学中是否应中引入新的教学理念?二、传统的英语阅读教学与图式理论1.传统的英语阅读教学传统的英语阅读教学认为阅读是一个自下而上(bottom-up或text-based)的被动解码学习的过程,认为阅读是读者通过阅读文字符号来理解句子之间的逻辑关系,理解文字所蕴涵的思想内容的过程,是从具体到抽象,从底层到较高层理解的过程。
这种阅读理论使我们的阅读教学一直停滞在语言层面上,只重视词汇和语法的学习,认为只要有语言能力,就会有好的阅读理解能力,过分强调语言能力在阅读过程中的作用,而忽视了非语言因素的培养,如:背景知识的积累和阅读技巧的掌握。
使传统的英语阅读课更像词汇和语法课,教师满堂灌,这很难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往往也使学生养成只重视词汇语法,阅读中只见树木不见森林,使学生无法完全理解文章并上升到欣赏的宏观层面上。
这种教学模式使学生在阅读中的角色很被动,很难激活学生已有的知识来参与和帮助阅读理解,更谈不上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学习兴趣,从而使阅读能力的提高大打折扣。
浅谈图式理论在中学英语阅读中的运用浅谈图式理论在中学英语阅读中的运用众所周知,目前阅读理解部分在中学考试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但阅读一直是中学生的薄弱环节。
因此作为教师应该有效地培养并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是一个引人关注的问题。
以图式理论为理论框架,探析如何把该理论更好地运用到外语教学中,以提高学生的外语阅读能力,应该是非常有意义的尝试。
一、图示理论的定义“图示”第一次最早是由康德提出来的。
他把图式看作是“潜藏在人类深处的一种技巧。
”图示是人脑中已具有的经验知识网络,是一种包含了有关客体和事件的一般信息的知识结构。
[1]正如Rumelhat所说,图示是认知的基石,一切信息加工都要建立在图示的基础上。
[2]这种理论认为:语言材料本身是不具有任何意义的,它只提供一种指导,如何根据先前已有的知识经验把意思从材料中提取出来。
后来Widdowson等人又进一步丰富了Rumelhat的理论,提出了语言知识图示,包括读者对词汇,语法,句法等方面的掌握。
二、图示理论的三种类别就阅读而言,图示可以分为三种类型:语言图式(linguistic schema)、内容图示(content schema)和形式图示(formal schema)。
(一)语言图式语言图式是指读者在进行阅读材料时已具有的语言知识。
目前在外语学习过程中出现的最主要的问题是缺乏一定的词汇、语法等知识,而一名优秀的学习者是应具备这方面的知识。
这些语言知识可以辅助在阅读中对相关的词汇及语法结构进行更好的解码。
但是作为一名外语学习者,在处理这方面的信息上的能力是有限的。
因此,教师应在教学过程中注意把阅读教学和培养解码的能力同时结合起来。
(二)内容图式内容图式指读者对阅读材料的背景信息、主题的了解程度,它包括风俗习惯、行为方式、文化、政治等内容。
许多研究表明,在阅读过程中,具有一定背景知识的读者要比没有任何背景知识的读者表现得优秀。
因此我们可以看出,图示内容在阅读理解的过程中是至关重要的。
第10卷第4期 辽 宁 工 业 大 学 学 报V ol.10,No.42 0 0 8年8月Journal of Liaoni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Aug .2008收稿日期:2008-02-29作者简介:胡帅(1980-),女,黑龙江双鸭山人,助教,硕士。
图式理论在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局限胡 帅(渤海大学 大学外语部,辽宁 锦州 121013)摘 要:简述了图式理论的概念及意义,并着重探讨了图式理论本身的不足以及教师在英语实际教学运用图式理论时遇到的困难,进而指出广大教师应充分认识到图式理论在英语阅读中的利与弊,从而做到在教学中的正确使用。
关键词:图式;图式理论;英语阅读;局限中图分类号:H319.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4-327X (2008)04-0107-03一、图式理论概述图式是认知心理学的一个术语,是指语义记忆里的一个结构, 它能对一群信息的常规或预期排列做出规定[1]。
图式最早是由哲学家肯特(Kant )提出来的。
后来,巴特莱(Burtlett )把图式应用于心理学研究。
他认为图式是由过去的经验组成的,如果人们反复接触某事或某人,他们的大脑就会对自己的经验进行概括,并形成一定的图式。
20世纪70年代后期, 美国人工智能专家鲁米尔哈特(Rumelhart )等通过大量的研究, 把图式概念发展成为一种完整的理论。
鲁米尔哈特认为人们认识新事物时会将其与已有的知识和知识结构联系起来,从而影响或支配当前认知活动,促进对新事物的理解。
人的知识以图式的形式存储于记忆当中,并形成一个巨大的网络。
阅读理解的成功与否,主要取决于读者对大脑中相关的图式知识的激活程度。
当一个读者读懂了一篇文章,说明读者具备了与该文章相关的图式,并且成功地激活了该图式。
如果读者大脑不具备相关的图式,或者虽然具有了相关图式,但由于各种原因未能激活它,文章对读者来说就是不连贯和不可理解的。
图式理论在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摘要】介绍图式理论、阅读理解的内涵和层次,分析图式理论在阅读理解中的作用及对阅读教学的影响,提出教师应利用语篇、文化背景、阅读策略等各种教学资源,设计和开展结构性活动,以加强学习者的语言图式,帮助他们提高阅读理解的水平。
【关键词】图式理论阅读理解教学策略阅读作为学习者接触外语语言输出的主要途径,对外语教学起着重要的作用。
大学英语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帮助学生掌握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语言技能,培养良好的语言综合能力。
然而在阅读教学过程中一个突出的问题是,有些学生即使掌握了足够的词汇量和相当的语法知识,依然难以完成阅读任务。
随着教学理论研究的不断深入,我们知道阅读过程是一个主客体之间不断相互作用的过程,是读者从特定的语言符号(文本)中获取意义的心理过程,是多种心智因素(包括想象、思维、感知、记忆等)、心智技能(包括判断、推理、归纳、综合等)以及各种意向活动(包括动机、情感、意志等)相互作用而形成一个渐进的认知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文本作为代表作者观点的客体,任务是去影响读者这一主体,而主体在吸收作者观点的时候也不断利用自己积累的经验和知识来顺应、同化客体代表的信息。
图式理论则重点强调了已知信息对认知所起的基础性作用,因此对阅读过程和模式具有积极的指导意义。
本文将就如何应用图式理论进行英语阅读教学设计进行探讨。
一、图式理论图式(schema)最早是由德国哲学家康德在1781年提出来的,他把图式看做“潜藏在人类心灵深处的”一种技术和技巧,一种先验的范畴。
提出人类的知性能力是“一切纯粹概念发展的线索”,在这个发展过程中起主要作用的便是“图式”。
1932年,心理学家巴列特(Bartlett)在《记忆》中描述到:“图式是对过去经验的反映或对过去经验的积极组织。
”安德森(AndersonRC)、鲁姆哈特(RumelhartDE)等进一步发展了图式理论。
安德森提出了“图式是一种知识结构”的定义,是联系固有知识和输入信息的纽带;鲁姆哈特认为图式是相互作用和影响的知识结构(knowledgestructure)或构成认知能力的要素,图式中不同的组成部分之间存在着“知识槽(knowledge-slot)”,在学习者接受新信息、新概念时必须和已经储存于头脑中的背景知识即“图式”相联系,并且相互吻合,能够将“知识槽”填上时,便产生了理解。
图式理论式理论认为学生阅读理解的过程就是读者激活头脑中己有图式或建构新的图式,使之与新文本的内容建立联系的过程。
学生在阅读理解中的障碍产生在某种程度上是由于相应图式缺乏或读前相应图式未被激活,从而未能发挥出背景知识的铺垫作用。
为了更好地探索图式理论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实际应用,本文基于真实的英语阅读课堂,以Go for it 9 Unit6 When was it invented 的reading-An Accidental Invention为例,对阅读课堂中图式理论的应用进行分析与探究。
一、图式的分类以及在图式理论在英语阅读教学中的作用所谓图式理论,最早起源于格式塔心理学。
而“现代图式理论”是Carrell(1983)基于阅读过程模式中的“交互模式”提出的。
Carrell认为,“无论是口头的还是书面的,任何篇章文字本身没有意义,而是给读者提供指导,引导他们如何从已有的之中检索和构建意义。
”(Carrel& Eisterhold 1988:76)其实质是在阅读过程中,读者将新信息和头脑中已有的知识与经验建立联系的过程,其联系的程度取决于已有知识与新的知识的相似度。
Widdowson(1983)认为,“在阅读过程中,图式是认知的构架,它使信息有条不紊地储存在长期记忆中,给预测提供依据,赋予阅读材料意义。
”因而合理利用每种图式对于英语阅读能力的提升都有重要作用。
根据图式理论,读者的阅读能力的主要受到三种图示的影响:语言图式(linguistic schema),内容图式(content schema)和形式图式(formal schema)。
这三种图式相互影响,促进读者对文本的理解,缺一不可。
1. 语言图式语言图式是内容图式和形式图式的基础,只有读者在辨别和理解出文章中字、词、句的前提下,才能对输入的新信息进行解编,反之就未能理解甚至误解文章内容,从而达不到对文章框架的解剖。
2. 内容图式内容图式是“有关文本内容的背景知识”(崔雅萍)。
“图式理论”在中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优秀获奖科研论文摘要:在中学英语教学中,有效提升课堂教学质量,帮助学生学习并持久掌握英语技能,除了要优化教学目标、课堂教学设计、课后有效评价体系外,最关键的是教师对学生认知能力的认识以及规律的把握与运用。
图式理论在中学英语课堂教学中有着重要作用,使学生增加了词汇量,提高了阅读理解能力,锻炼了听力能力,有效提高了课堂教学的认知能力,优化了课堂教学质量。
关键词:图式理论英语教学策略一、图式理论的起源与发展德国哲学家、心理学家康德于1781年提出了图式理论,他认为:人一生所获取的知识并不是杂乱无章地储存在人的大脑中的,而是有一定的规律及条理的。
它由一定的主题把知识关联起来,并组成了有规则的知识单元,而这种单元就被称之为图式。
如当我们看到一幅植物图片时,就能很快地想到与之相关联的名称、颜色、气味、特性等,这就说明这些概念性知识在人的大脑中是互相关联地储存在一起的,好像由一条无形的纽带连接在一起。
因此,图式是人们对待知识的某种认知概念。
图式理论研究的是知识的组成形式,以及关于各种组成形式将怎样用其特有方式对知识的应用更有利的理论。
人工智能学家F.C.Bartlett于1832年将图式定义为:人们曾有过的经历在大脑中所呈现出的动态组织形式。
同时,他把图式的概念运用于记忆和知识结构的理论研究中,并进一步发展了图式理论。
后来人工智能学家D.E.Rumehart(1980)和P.L.Carrel(1983)又把这种理论加以完善,并开始把它们运用到外语教学活动中,以此来解释外语学习以及阅读理解时的心理过程。
在1985年之后,人工智能科学就开始了心理学研究,J.Anderson(1985)等人开始把图式理论作为认知心理学的某一组成部分,并进行了进一步的研究,他们认为:图式是人脑中的信息被相互组织,形成了相互之间有联系的信息知识结构。
当新事物出现时,人们总会把其与大脑中相关的事物进行联系,从而激发人们对新信息的记忆。
图式理论在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作者:毛娟玲来源:《西江文艺》2017年第11期【摘要】:面对传统的阅读教学的弊端,为了提高阅读教学质量和学生的阅读能力,本文主要探讨了图式理论与EFL阅读教学的相关知识,将图式理论运用在阅读教学中的初步探讨以及提出相应的教学建议。
【关键词】:图式理论;阅读教学一、图式理论与EFL阅读教学1. 图式理论图式(Schema)是建构主义的分支,是指围绕某一主题组织起来的知识的表征和储存方式为基础的理论。
它的概念是由德国哲学家康德首先提出来的,并首次由英国心理学家巴特莱特将图式概念引入心理学领域,他将图式定义为:图式是对先前反应或经验的一种积极组织,是学习者大脑中原有的信息对新信息起作用的过程及学习者吸收新知识的过程.也就是说,图式是指存在于学习者大脑中的已有的认知结构或知识结构与现有的新知识重新组合的過程。
关于图式的定义,不同领域的学者看法不同,但是简单的说,图示就是指在学习的过程中学习者头脑中已有的知识与新知识进行重组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习者通过原有的知识来理解新知识。
图式理论最重要的因素是,要保证学习者头脑中已有与新知识相关的知识储备,二是学习者可以通过已有知识与新知识建立起联系。
图式主要包括三种模式,即:内容图式,形式图式和语言图式。
内容图式是指学习者对阅读篇章的熟悉度,是理解阅读的关键;形式图式是指学习者对阅读篇章题材和体裁的理解,可以帮助学习者很好地分析文章结构;语言图式是指学习者的语言知识功底及其语言综合运用能力,是进行阅读学习的首要条件,在进行新旧知识整合的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
2. EFL阅读教学在英语听、说、读、写四项基本技能中,读位居第三,且《英语课程标准》强调要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发展阅读技巧和阅读策略,那么要培养学生读的技能则不可忽视英语阅读教学的重要性。
阅读是学习者运用头脑中已有的知识和现有的阅读策略和技巧来理解文章大意的过程。
阅读在外语教学中占有重要比例,对英语教学产生了重要影响且现在的各种英语考试中,阅读理解也占重要的比例,这就使得广大教师不得不重视学生的阅读能力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