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教育回家的路基础教育改革发展成就问题与走向完整版

  • 格式:docx
  • 大小:47.35 KB
  • 文档页数:13

下载文档原格式

  / 13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寻找教育回家的路基础教育改革发展成就问题

与走向

集团标准化办公室:[VV986T-J682P28-JP266L8-68PNN]

“寻找教育回家的路”——基础教育改革发展30年:成就、问题与走向

2008-04-26 20:45, 张志勇, 11202 字, 917/21896, 原创 |

今天是一个值得记住的日子,100天前的今天,省政府召开“全省中小学素质教育工作会议”。《寻找教育回家的路》一文是我在“2008年山东中美基础教育研讨会”的演讲稿,仅以此文纪念这一日子。

“寻找教育回家的路”

——基础教育改革发展30年:成就、问题与走向

今年是我国迎来改革开放30年的日子。回顾总结改革开放30年教育所走过的路,在肯定成绩、总结经验和科学把握国内外教育发展大势的基础上,寻找今后一个阶段教育所应走的路,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正是基于这一认识,在这里,我以“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30年:成就、问题志走向”为题,谈谈我的认识和看法,请朋友们批评和讨论。

一、成就巨大:教育长大了

如果用一句话来概括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教育改革与发展所取得的伟大成就,那就是:我国的教育长大了,无论是学前教育、义务教育、高中教育,还是高等教育,都是如此。(一)教育机会扩大了

1986年,我国开始实施九年义务教育,到2007年:

(1)全国“普九”地区人口覆盖率达99%。

(2)过去五年,我国高中阶段教育进入了快速发展阶段,高中阶段教育的普及率大大提高,到2007年达到了66%;山东省达到了81%。

(3)1999年开始,我国加快高等教育发展步,2007年高等教育招生规模达到565万人,高等教育毛入学率由4%提高到23%。

(二)教育保障加强了

1.公共教育体制开始建设,真正免费义务教育开始实施

2001年,开始建立以县为主的农村教育管理体制,将农村教师工资等开始统一纳入地方财政预算。

2003年,国家第一次提出新增教育经费主要用于农村教育。

2005年,开始建立农村义务教育保障机制,在进一步完善农村教师工资发放机制的基础上,各级政府按照分项目、按比例分担的机制,免除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杂费,建立了更加完善的农村义务教育校舍改革机制。

2007年,全国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开始免除课本费。

2.建立了完善的非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习资助体系

从2006年起,国家为了鼓励和吸引更多的学生接受中等职业教育,开始建立对中等职业教育的学生普遍资助制度,凡接中等职业教育的农村学生每年可以补助1500元学费,资助面达到了90%。

从2007年,我省开始建立普通高中贫困学生资助制度,有13万多名学生享受到政府助学金,资助金额为每人每年1000元,资助面为8%。

目前,我国已建立了完善的高等教育阶段学生资助体系,享受各种奖学金、助学金的学生超过了在校生的20%。

(三)办学主体实现了多元化

以山东省为例:

1.民办小学从2001年的83所,占学校总数的%;到2007年发展到232所,占学校总数的%。

2.民办初中从2001年的90所,占学校总数的%;到2007年发展到244所,占学校总数的%。

3.民办普通高中从2001年的140所,占学校总数的%,到2007年发展到164所,占学校总数的%。

4.民办高等教育,在全省111所普通高等学校中,民办高校24所(不含国家行业办学),占学校总数的21.44%。

(四)教育结构得到了优化

以山东省为例,2000年,普通高中在校生108万人,中等职业学校在校生59.41万人,职业学校在校生占高中阶段在校生的比例为35.35。到2007年,普通高中在校生万人,中等职业学校在校生万人,职业学校在校生占高中阶段在校生的比例为45.54。职业教育在校生的比例提高了10个百分点。

更为可喜的是:这几年,职业高中年招生总量不断扩大,2007年职业高中招生达到了6 1.8万人,而普通高中当年招生只有57.8万人,即职业教育当年招生首次超过普通高中,且达到了4万人。

2007年高等职业教育在校生达到861万人。普通高等教育本科生和研究生规模达到1144万人

二、重大挑战:教育迷路了

如果说,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教育事业得到了快速健康的发展,那么,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教育存在的一个重大弊端就是始终没有在实践层面上解决好培养什么人和如何培养什么人的问题。也就是说,我国教育法律和教育方针要求各级各类学校都要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人,但在实践上这一方针却没有得到很好的贯彻和执行。

之所以存在这一问题,并愈演愈烈,不能不谈到改革开放后我国高考制度的恢复与发展。1977年我国恢复高考制度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这一制度的实施为促进我国教育的事业的健康发展,特别是为选拔和培养优秀人才,产生了重大的促进作用;另一方面,这种单纯的以一次性考试分数为依据选拔高校新生的做法,在学校教育层面导致了愈演愈烈的违背国家教育法律法规和教育方针,片面追求升学率的错误做法。这种倾向在简单化的急功近利的“唯升学率马首是瞻”片面的教育政绩观驱使下,使我国的整个教育,特别是基础教育陷入了应试教育的泥潭而不能自拔,教育充满了升学的功利追求,教育离本来的“育人”主旨越来越远。在这种情况下,是“育人为本”,还是“升学为要”本来应该坚守“育人为本”的教育,却无奈地选择了“升学为要”,我们不能说:教育迷路了!

(一)极端功利主义的教育价值观扭曲了基础教育的育人功能

功利主义是道德哲学(伦理学)中的一个理论流派,产生于近代英国,是伴随着英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而形成和发展的。这一思想体系形成的代表人物是边沁和密尔。

不同于一般的伦理学说,功利主义不考虑一个人行为的动机与手段,仅考虑一个人行为的结果对最大快乐值的影响。能增加最大快乐值的即是善;反之即为恶。

教育的极端功利性使教育背离了国家的教育方针,使国民素质教育成了单纯的升学预备教育。

1.考什么教什么——课程开设

2.怎么考怎么教——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

3.怎么有利于升学怎么管理——从分班到师资配备,等等。

4.为了升学可以牺牲学生的健康发展

(二)照搬经济领域的绩效管理理论加剧了教育领域的功利主义倾向

过去30年是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30年,也是我国工业化进程逐步加速的30年。在以经济发展为核心的社会发展战略中,经济领域的管理理念、价值取向对教育产生了广泛而深入的影响,这种影响不能否认其积极有益的一面,但也必须看到其消极有害的一面,这就是:把经济领域的绩效管理模式片面的应用于教育管理之中,加剧了教育领域的以升学为第一要务的功利教育主义教育倾向。

泰勒是美国古典管理学家、科学管理的主要倡导人。泰勒认为管理的中心问题是提高劳动生产率。为了改善工作表现,他提出了“工作定额原理”:

(1)企业要设立一个专门制定定额的部门或机构,这样的机构不但在管理上是必要的,而且在经济上也是合算的。

(2)要制定出有科学依据的工人的“合理日工作量”,即劳动定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