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别角色差异

  • 格式:doc
  • 大小:15.50 KB
  • 文档页数:2

下载文档原格式

  / 3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影响性别角色发展的因素

综述:

依据我们所学的相关专业知识和社会知识,大致可以了解到影响性别角色发展的因素非常之多,影响力也非常巨大,性别角色的发展具有动态性。在不同的历史时期,由于人的发展本身就是动态的,因此性别角色作为人的发展的一部分必然也在发生变化,所以我将要依据历史顺序来阐述下性别发展影响的大致因素。

不管是西方还是东方,对于性别角色,都有着严格的界定,性别角色也就是简单的社会角色,这方面的研究也非常少。因此,我着重描述下人类对于性别角色的思考和研究以来的一些相关资料。从历史发展的历程来看,男性的性别角色很少有重大的改革,女性角色变革比较大,影响女性角色的因素大致如下:

1)生理因素:

生理因素的不同毫无疑问成为男女性别角色不同的重大因素之一。男性和女性因为生理上的原因,大脑结构略有差异,在某种程度上造成性格和行为上的差异。根据人类的两性的大脑研究,发现男女天生在语言表达上有差异。英国一家媒体报道,女人平均每天说6400-8000个单词,而男人平均每天所说的单词数比女人少一倍,只有2000-4000个。女性比男性更适合交流方面的工作,如公关、售货员等,若家庭或者事业进入一种良好状态,男性就暴露出强烈的强势,他不想自己的领地被侵占,更不想失去自己的领地,而年轻时的女性爱好幻想,若进入良好状态,她比男性更有上进心,在进入较高职位之后,女性跳槽的几率远远高于男性。

2)社会因素:

1、社会对于男女性别角色的界定,不同文化背景下的社会体制对男女的性别角色的期望和态度;对于男性则是给予厚重的期望,远大的责任感培养,做大事为大男子,而对于女性,则只是希望成为窈窕淑女,温柔贤惠,识大体,通情达理,在男人们的背后撑起一片天。

2、家长和学校教育的性别刻板印象,对于男女的一些日常活动以及着打扮也有一定的成文和不成文的约定;男性的行为和女性的也大有不同,女性偏向阴柔,男性则是偏向阳刚。

3、生产方式的变革:性别角色模式变化的动因之一,非常重要。

第一次工业革命之前,即前工业社会阶段由于男女不平等的社会文化和社会体制,大多的女性被剥夺了受教育权,且被指责缺少智慧、感情用事和软弱无能。由此形成了消极、被动、柔弱、自卑的传统性别观念,中国也有“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得言论,此外,与此相对应的是留守家庭,生儿育女和相夫教子的传统型性别角色模式;第一次科技革命使传统农业社会的生产方式改变为生产社会化和机器大工业的生产方式,为女性的社会就业创造了条件。

第二次科技革命后:生产革命带来了电气化和生产过程自动化,因此也减弱了女性的就业劣势。进入20世纪以来,随着女性的社会参预度,在生产领域的作用不断增大,地位也不断提高,与此相对应的是女性的性别观念渐渐转向积极、主动、进取和自信,她们传统的角色模式顺理成章地转变为追求与实现自身价值的自立型性别角色模式。

据国家统计局和妇联联合组织的第二期中国妇女社会地位的抽样调查,现代女性对性别观念和角色模式的认知表现出四大趋势:

1、“男女平等”正在成为我国社会公众的主流意识,女性的工作能力得到普遍认可。

2、挑战传统性别角色的分工,只有18.5%的女性同意“女性应尽量避免在社会地位上超

过她的丈夫”的说法。

3、挑战男性传统家庭角色,87.9%的女性赞同“男人应该承担一半家务”的提法。

4、女性的自立意识较强,88%的女性表示,即使自己家庭富裕,仍然会工作或劳动。随着后工业社会的来临,技术革命更多地打破了许多职业上的生理局限,男女两性在职业上更加接近,甚至是一定程度上的角色互换。

最后,在一定程度上,我们可以了解到,现在的性别角色模式呈现出传统型、自立型、兼性型等多元化的态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