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伦贝尔大草原ppt
- 格式:ppt
- 大小:4.20 MB
- 文档页数:19
呼伦贝尔大草原第六节分解这里没有任何赞美或攻击大草原的意思。
我只是想说明,在宏大和美丽的大草原上,也存在一些不同寻常的事情。
我想,分解,这个主题,或许能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大草原,甚至是美丽的大自然。
首先,我们得承认,大草原是一个巨大的、复杂的生态系统。
这里有植物、动物、食物链、气候、天气、土地等等。
其中的每一个环节,都有可能出现分解现象。
因此,分解在大草原上是很常见的。
那么,什么是分解呢?分解是指将有机物质转变成无机物质的过程。
在大草原上,这种有机物质常常是死去的植物和动物。
它们也许遭遇了猎食或其他压力,或者自然死亡了。
不过,无论死者是如何死去的,它们都会为大草原做出贡献。
分解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过程。
因为它使得正常的生态系统回到正常状态。
在分解的过程中,细菌、真菌、动物等等,各种生物都会参与其中。
它们会分解死亡的有机物质,将其转化成可供植物利用的无机物质。
这样,大草原上的植物就能得到养分,继续生长,然后成为食物链中的下一个环节。
然而,分解并不总是那么简单。
有时,它还会涉及到一些问题。
例如,如果有过多的死物体,细菌和真菌就可能无法承担它们的分解。
这会导致有机物质在封闭的环境中,累积和堆积,最终产生恶臭和污染。
同时,分解也可能受到一些不良行为的干扰。
例如,一些人会在大草原上丢弃垃圾和废弃物。
这些物质可能会对生态系统造成负面影响,给分解造成麻烦。
总之,分解是大草原上一个非常普遍和重要的过程。
它将大草原上的死物体转化成有益的无机物质,促进了生态系统的循环。
不过,分解也需要我们多加关注,以避免对生态系统造成伤害。
呼伦贝尔大草原的简介
呼伦贝尔大草原位于内蒙古自治区的东北部,是我国最大的草原。
被誉为“世界上最好的草原”,被称为“天下第一曲水”。
是成吉思汗、康熙等历代帝王向往之地。
在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境内,有一个美丽的草原,这就是被称为“世界上最好的大草原”——呼伦贝尔大草原。
面积约134万平方千米,东西长约700千米,南北宽约400千米。
呼伦贝尔大草原在古代称“阿奇克塞”、“阿伦河”、“阿齐克”、“乌兰”等,清朝时称“达赉诺尔”。
公元1658年(清顺治二年)因满语中“达赉”与“大兴安岭”发音相同而改称为“呼伦贝尔”。
清朝时蒙古王公贵族大多在这里驻牧,并于1911年(清宣统三年)在此成立呼伦贝尔骑警营。
新中国成立后曾在此建立内蒙古第一个县级行政机构——呼伦贝尔盟人民政府。
—— 1 —1 —。
介绍呼伦贝尔大草原
呼伦贝尔大草原,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东北部,地处大兴安岭以西的呼伦贝尔高原上,因呼伦湖、贝尔湖而得名,是世界著名的天然牧场,也是世界四大草原之一。
这片广袤的草原以其辽阔无垠、风景如画而著称,总面积约11.3万平方公里,海拔在650~700米之间,东西宽约350公里,南北长约300公里。
呼伦贝尔大草原不仅是一个自然景观的宝库,也是众多古代文明和游牧民族的发祥地,东胡、匈奴、鲜卑、室韦、回纥、突厥、契丹、女真、蒙古等民族曾在此繁衍生息,被史学界誉为“中国北方游牧民族的摇篮”。
12
呼伦贝尔大草原属于中温带大陆性草原气候,四季分明,春季冰雪融化,小草发芽,野花盛开;夏季空气清新,气温凉爽,是避暑度假的胜地;秋季则是金黄的世界,成熟的野果挂满枝头,微风吹来,草原翻卷起层层波浪;冬季则经常大雪纷飞,整个大地变成琼雕玉琢的冰雪世界。
这片草原不仅自然景观丰富,还拥有多样的生态系统,包括3000多条河流和500多个湖泊,形成了丰富的水资源和湿地生态系统。
呼伦贝尔大草原不仅是旅游胜地,也是生态安全屏障和重要的生态系统之一,在防风固沙、保持水土、涵养水源、调节气候、固氮储碳、维护生物多样性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这里还是许多文学艺术作品和歌曲的灵感来源,吸引了无数游客前来探索其美丽的自然风光和丰富的文化。
此外,呼伦贝尔大草原上的活动也是丰富多彩的,游客可以参加那达慕大会,体验蒙古族的民族风情;在草原上骑马畅游,感受驰骋的快感;品尝手把肉、奶茶等特色美食,享受大自然的馈赠。
这片草原不仅是一个旅游胜地,更是心灵的净土,让人在自然的怀抱中找回内心的宁静与满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