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版李鸿章
- 格式:doc
- 大小:26.00 KB
- 文档页数:1
读书笔记范文手写摘抄大全(优秀10篇)读书笔记范文手写摘抄大全篇1一本书里一个班,爱的教育就是这样一本书,它讲的是以一个学校其中一个的学生和他的同学之间发生的种种故事。
故事开始,是主角过了一个假期,重新开学的画面,此后这一本书都在讲述着这个学校的一些小事情,以此构成一个大故事。
这本书不能说是一本好看的故事书,但他是一本好的故事书,其中的道理便是做人的道理、基本的道理。
有一段我记得特别清楚,一个军队在学校门口前游行,校长带领全部学生给军人敬礼,那些军人有的比这些学生大不了几岁,却已经参加过战争,而不是在教室里做习题。
之前在读这一段的时候,感觉特别无聊,但了解了其中的道理,就感受到了深意。
这就是我的感受,一个也在经历书中的故事的一个小学生。
读书笔记范文手写摘抄大全篇2在我小的时候,由于不识字妈妈就常常给我读我喜欢的《睡前百问》,《100个经典童话故事》,《古诗三百首》等,每天晚上,我都是在妈妈的读书声中进入梦乡的。
稍长大了一些的时候,我开始认识字了,自己开始会读书了,便渐渐地感觉到了读书的乐趣。
现在我已经上了七年级,马上要升八年级了。
在老师的引导下,我读书的兴趣更加浓厚了。
而且我也不再满足于漫画之类的书了。
我已经读了《水浒传》,《三国演义》,《童年》等中外名着。
我的书很多,在家里,我的书有满满一书柜,桌子上,床上,沙发上,到处都堆放着我的书。
我对书爱不释手,只要一有空,我都会读书。
我还经常到书店里看书,买书,有时在书店里一待就是几个小时。
读书使我增长知识,开阔眼界。
例如:读《上下五千年》使我了解了中国的悠久历史。
读了《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海伦。
凯乐的`毅力,不屈不挠的精神打动了我,读《中国国家地理》中一篇篇优美的*,我仿佛游览了我国的名胜古迹。
古人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平时,凡是我感兴趣的书总是会分享个朋友,让他们也分享快乐。
书,是我的良师益友。
读书使我快乐,读书使我进步,读书伴我成长。
读书笔记范文手写摘抄大全篇3我推荐的这本书名字叫《绝版恭亲王》。
单元检测(五)一、选择题(本部分共12个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1.(2018·黄山高二检测)鸦片战争中国的战败,刺激了地主阶级的有识之士,他们开启了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潮,这一时期他们学习西学的主要意图是()A.制造器物B.仿行制度C.变革思想D.强国御侮答案 D解析鸦片战争中国战败,地主阶级的有识之士如林则徐、魏源,开眼看世界,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
洋务派提出“中体西用”,作为地主阶级,其主要目的在于维护封建统治,强国御侮。
故选D。
2.(2018·兰州高二检测)1842年,魏源的《海国图志》出版,在国内几无反响,印数不过千册。
二十年后,在日本畅销的《海国图志》已在中国绝版。
这突出反映了当时() A.中国近代印刷业滞后B.清政府实行文化钳制政策C.社会变革意识淡薄D.魏源的思想主张脱离中国实际答案 C解析《海国图志》反映了社会变革思想,而这一时期中国却没人重视,说明这一时期中国缺乏社会变革的意识,故C正确。
3.(2018·衡阳高二检测)李鸿章凭淮军实力日渐强盛。
一次,他在游孔林时说道:“孔子不会打洋枪,今不足贵也。
”李鸿章这样评价孔子,其背景最可能是()A.“师夷长技”思想萌发B.“中体西用”思潮兴起C.“托古改制”思想产生D.“尊孔复古”思潮泛滥答案 B解析据材料“孔子不会打洋枪,今不足贵也”并联系所学知识可知属于地主阶级洋务派的思想,即“中体西用”思潮兴起,故B正确。
4.19世纪90年代末,某著述刊出后,在当时中国的思想界产生了很大影响,但是被守旧顽固派攻击为“明似推崇孔教,实则自申其改制之义”的叛逆之作。
该著述是() A.《海国图志》B.《孔子改制考》C.《变法通议》D.《天演论》答案 B解析从题干材料“明似推崇孔教,实则自申其改制之义”可以判断这一著作利用孔子来宣传自己的思想体系,符合这一情况的是康有为撰写的《孔子改制考》,故选B。
5.针对洋务派的“中体西用”,严复主张“体用不二”,提出“中学有中学之体用,西学有西学之体用,分之则并立,合之则两亡”。
读书笔记精选200字(精品10篇)读书笔记精选200字篇1柔和的月光斜斜地洒在原野上,静谧而又安详,空气中弥漫着玫瑰花般的香味,甜蜜充满爱意。
灵敏的听觉细心地将动物微妙的喘息捕捉,不觉更添幽静。
月光下,我轻轻扣响大自然久掩的门扉,进行一次难忘的探访。
——题记一次偶然的机会,我在书店里读到了《昆虫记》这本书,本是无意,却竟成就了一番美丽的邂逅。
《昆虫记》一书一改以往科普书给我带来的枯燥无味的印象,在说理讲述的同时溶入了一般清新的文艺范儿,让我读后感觉一习古朴的风吹来,爱不释手。
静静地,顺着书往下读,沿着法布尔的足迹探索动物的奥秘。
一步步地,我陷入了他营造的氛围中,好似置身于月光皎洁的夜晚……读书笔记精选200字篇2今天我读了《一年级的小豌豆》的29章《下一班飞机》,小豌豆的妈妈说:“那个穿羽绒服的人将要去现在是冬天的国家,而那个穿真丝裙的人将要去现在是夏天的国家。
”我第一次坐飞机我都忘了,我那时才1岁9个月,从西安到广州。
2012年夏天,我坐了很多次飞机,机场的人很多,人来人往的,妈妈还在机场的商店里给我买过一个背包。
我喜欢坐飞机,一会就能到另一个地方。
读书笔记精选200字篇3我推荐的这本书名字叫《绝版恭亲王》。
这本书的主要内容就是介绍一位满清末代王爷——恭忠亲王。
他是一位有着浓厚传奇色彩的大清亲王,周总理曾在百忙之中多次造访他的王府。
并将王府的开放列入临终嘱托。
难道这只是为了恢复大观园的原型,还是另有深意?有人说李鸿章是晚清改革的总设计师,其实,他才是真正的掌舵人,曾、左、李只不过是浆手而已。
他一自己的翩翩风度征服了美国总统、国务卿,令世界看到了中国的希望……读书笔记精选200字篇4《简爱》是我个人非常喜爱的一本著作,夏洛蒂勃朗特用她女性独特的细腻手法描写了主人公简·爱的一生。
有人说这部书就是一部自传,是作者生平的写照,也包含了她对美好未来的美好憧憬。
我很认可这种说法,书中很多段落的描写都是那么的真实,让我不得联想到夏洛蒂的少年也有这么多的磨难,但是她又是何等的独立、坚强、不屈不挠。
读书笔记150字范文(优秀10篇)读书笔记150字范文(优秀10篇)在写读书笔记的过程中会产生新的思考,这有利于发现新的问题,并对这些问题进行深入研究。
怎样写读书笔记150字范文?这里提供读书笔记150字范文分享,供大家参考。
读书笔记150字范文篇1《简爱》是我个人非常喜爱的一本著作,夏洛蒂勃朗特用她女性独特的细腻手法描写了主人公简·爱的一生。
有人说这部书就是一部自传,是作者生平的写照,也包含了她对美好未来的美好憧憬。
我很认可这种说法,书中很多段落的描写都是那么的真实,让我不得联想到夏洛蒂的少年也有这么多的磨难,但是她又是何等的独立、坚强、不屈不挠。
读书笔记150字范文篇2海燕在茫茫的大海上,狂风卷着乌云。
在乌云和大海之间,海燕像黑色的闪电,在高傲地飞翔。
一会儿翅膀碰着波浪,一会儿箭一般直冲向乌云,它叫喊着——就在这鸟儿勇敢的叫喊声里,乌云听出了欢乐。
在这叫喊声里——充满着对暴风雨的渴望!在这叫喊声里,乌云听出了愤怒的力量,热情的火焰和胜利的信心。
?海鸥在暴风雨来临之前呻吟着,——呻吟着,它们在大海上飞窜,想把自己对暴风雨的恐惧掩藏到大海深处。
读书笔记150字范文篇3《简·爱》是19世纪英国著名作家夏洛蒂·勃朗特的代表作。
人们普遍认为《简·爱》是夏洛蒂·勃朗特“诗意人生”的反映,是一部带有自传色彩的作品。
夏洛蒂·勃朗特、艾米莉·勃朗特、安妮·勃朗特和勃朗宁夫人构成了那个时代英国女性最高荣誉的完美三位一体。
《简·爱》是一部带有自传色彩的小说。
它解释了这样一个主题:人的价值=尊严+爱。
《简·爱》第一次出版时,夏洛蒂·勃朗特用了科尔伯特这个笔名。
以至于她的姐妹们后来把她错当成了那本书。
幸运的是,她在重印的《简·爱》中澄清了事实。
读书笔记150字范文篇4暑假的假期里,我看了一本书,名字叫《爱的教育》。
芜湖古城建筑赏析芜湖早在公元前109年就已设县。
直到东汉末年,魏、蜀、吴三国鼎立,为拱卫都城建邺(今南京)的安全,孙权于黄武二年(公元223年),将芜湖城迁至县内的鸡毛山一带,这也是芜湖作为“城”的最早年代,也是“芜湖古城”的雏形。
北宋政和年间(公元1111-1115年),芜湖建造了宋城。
自宋以后,元、明、清至民国700余年,“芜湖古城”因战火又屡遭焚毁,多次原址重建。
明神宗万历三年(公元1575年)重新建造了“芜湖古城”。
清顺治十五年(1658年)在明代城基上重修,划长街于城外。
至光绪二年,芜湖辟为通商口岸,将残破的城垣拓为环城马路。
城内主要由花街、南正街、薪市街、儒林街和肖家巷等历史街区构成,街两旁店铺林立,多为两层砖木结构的楼房,呈徽派民居风格,前店后场,街面材料一律为青石板和麻石条,下设阴沟,其中形成于明万历年间的南正街是我市最早的商业步行街,至今仍保留着江南历史传统步行街的风貌。
由于芜湖城位于长江和青弋江的交汇处,在以农业为主导产业、以水运为主要运输方式的时代,依托长江黄金水道和沿青弋江的皖南农作区的广阔腹地,芜湖城在唐宋时期得以生存、发展并壮大。
明清时期,尤其是1876年芜湖开埠通商后,以李鸿章家族为背景的“芜湖米市”的兴起,外来文化和芜湖的社会经济迅速交融,进一步发展,使得芜湖城迅速扩张,成为安徽沿江地区最繁华的城市之一。
“十里长街”和现在遗留的“芜湖古城”就是芜湖曾经辉煌的最好见证,它是城市的“年轮”,也是不可多得的城市文脉。
“芜湖古城”内保留着大量的历史信息,有行政、军事、司法、官府、教育、宗教、书院、商业等,建制十分完整,又体现了芜湖水陆交通和商贸的特色,虽然在明末和太平天国时期多次经历兵燹战火,但是始终保留着的完整的布局,行政、军事、司法、宗教等一应俱全。
一、弋江经理部弋江经理部坐落在南正街北端东向,位居古城西南隅,面阔三间7.06米,两进加天井14.60米,建筑占地面积103平方米。
读书笔记免费摘抄简单读书笔记免费摘抄简单篇1季羡林的*在写实中总带着丰富的哲理,他的*总是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和深深的思索遐想。
今天,我就读了一篇他的*——《清塘荷韵》。
它给我留下了十分的印象。
这篇*叙述的是作者在他楼前的清塘中种荷花的过程。
从莲子的发芽到荷叶覆盖满整个清塘再到荷花的开放,最后将到来的便是残荷之日。
整个过程十分地漫长,作者几乎就要在这漫长的等待中放弃对它的希望。
就在作者几近失望的时候,荷花终于绽放了美丽的笑容。
直到那一刻,季羡林才了解了生命的真正意义:天地萌生万物,对包括人在内的动植物等有生命的东西,总是赋予一种极其惊人的求生的力量和极其惊人的扩散蔓延的力量,这种力量大到无法抗御。
是啊,在这个世上,万物都有生长的冲劲。
只是平时的我们看不见,摸不着而已。
这股冲劲就像是一种潜力,他总是等我们即将失望的时候,才爆发出来。
其实,这种模式的生命并不难懂。
比如:我们小时候都喜欢看动画片。
往往在英雄就要战败的时候,奇迹总会出现。
每次总是英雄从哪里获得了能量,又重新站了起来,再经过一番苦斗,最终把坏人给打败了。
拿这个事例作比是十分形象的。
也许我们在表面上只是觉得:啊!英雄真厉害,总是能在危机的关头反败为胜,但是在深层上,它折射出的便是生命的顽强,是任何生物都有的惊人的求生能力。
这也就是这篇*所要揭示的一个中心。
而在我们的生活中,这种精神也是必不可少的。
此刻,我不经意想起一句话“是金子总会发光”。
在我们的身边就有这许许多多的金子,也许现在他们就像文中那尚未发芽的莲子,但是他们都有着惊人的求生能力。
所以,多给别人和自己一些机会,因为总有一天我们会像荷花一样,绽放出全世界最灿烂的微笑。
读书笔记免费摘抄简单篇2我推荐的这本书名字叫《绝版恭亲王》。
这本书的主要内容就是介绍一位满清末代王爷——恭忠亲王。
他是一位有着浓厚传奇色彩的大清亲王,周总理曾在百忙之中多次造访他的王府。
并将王府的开放列入临终嘱托。
难道这只是为了恢复大观园的原型,还是另有深意?有人说李鸿章是晚清改革的总设计师,其实,他才是真正的掌舵人,曾、左、李只不过是浆手而已。
三要适当的政策引导和资金的投入。
运用政府政策和相关的法规,对文化产业与工业遗产进行引导,并对其再利用的资金来源和使用进行多元化和专项化的调整。
打破原有保守封闭状态,使长春工业遗产走向文化产业集群化。
参考文献1 常青.建筑遗产的生存策略—保护与利用设计实验[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032 李之吉.长春近现代工业建筑遗产调查.[J]中国工业建筑遗产保护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083 李百浩,田燕.文化线路视野下的汉冶萍工业遗产研究.[J]中国工业建筑遗产保护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08作者单位: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责任编辑:文爱平“中国文化遗产保护无锡论坛”于2008年4月召开,一致通过了《20世纪遗产保护无锡建议》。
论坛创立于2006年。
前二届论坛的主题分别是工业遗产保护和乡土建筑遗产保护,其通过的相关文件在国内产生了积极影响,有效推动了中国文化遗产保护。
第三届明确了20世纪遗产保护,与会者达成共识,通过了《无锡建议》。
认为这时期的遗产是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份,种类繁多,保存完整,反映了中国历史百年变迁和多元文化。
虽然我国已把20世纪遗产保护列入了工作视野,但由于认定标准的局限、法律保障的缺失、保护经验的匮乏和不合理“利用”的方式,导致大量具有重要价值的20世纪遗产正在消亡。
我们可以从通过的建议中捕捉到一种全新的审视态度,可贯穿到立法中,如合理利用、宣传普及等对乡土建筑保护的专项法规,土地置换、产权转移可列入到各级政策中去。
我们需要警惕文物遗产保护的“厚古薄今”。
然而面对不过百年历史的“20世纪遗产”又如何去界定呢?江苏省文化厅领导称:“面对数量庞大的近现代建筑或建筑群,面对它脆弱易损的现象,我们如何鉴别遴选呢,如何建立起一个行之有效的‘20世纪遗产’的保护框架,形成独具特点的保护体系,使之与传统意义上的遗产保护同步发展,协调一致,成了我们首先需要解决的问题。
”以江苏省为例,据不完全统计,在省内3000多处文物保护单位中有700余处是近现代重要史迹和代表性建筑,其中28处被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68处被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绝版李鸿章
我们将这段被后人称为晚清里程碑折子的话几乎全抄录在此。想说明,李鸿章骨子里是有维新想法的。这也是60年代早期
开始,慈禧太后重用他的原因。李鸿章内心是把日本眼下的改革当成中国由弱变强的楷模和榜样看的。当时不仅是李鸿章,连恭亲王奕
、慈禧太后等也在平“长毛”后的一段时间里曾经励精图治“搞建设”。
第一斧:中日建交的蛮缠
历史吊诡的地方出现了。李鸿章“暗恋桃花”地恋着日本的变法维新,却恋来了一个李鸿章的“掘墓人”。更有甚者,当
我们翻看李鸿章和日本维新的大事记表,却发现两个日后的死对头几乎在一个时期“崛起”。李鸿章以1862年带淮军进入上海为开端,
此后进入了八年的上升期。最后于1870年从一个曾国藩帐前的“秉笔幕僚”(最多相当于一个部级领导的机要秘书,而且还不是正式公
务员,最多只能算是曾国藩私人聘来的“合同工”,每月薪水才6两银子),“一路扶摇”到大清正一品的直隶总督兼北洋通商大臣。
而恰恰这个时期,也是日本人赤脚奔跑,国力极速上升的八年。
日本是个小事精明的海洋民族,当其基本“脱贫致富”,而且是“小富”的时候就在“周边有事”上下功夫了。他携着新
交的“男朋友”——美国来现炒现卖那些“文明国外交”的货色。至此大清国遇上了一个“难缠”的家伙。这个东瀛的“程咬金”三斧
头杀向大清国。
第一斧:中日建交的蛮缠。1870年10月,日本派明治天皇的小舅子柳原前光前来商谈中日通商立约之事。满清王公大臣
没几个拿正眼瞧一下这个昔日的“蕞尔小国”,恭亲王和文祥自然将这事儿交给在天津的李鸿章办。
柳原前光在李大架子面前着实地将中日友谊发挥了一番,他说:“目下我国文化大开,交际日益广泛,近年来与西方各国
订约,通商往来频繁,但与邻邦贵国,尚未通情好,结和亲。两国虽有商舶往来,但未修邻交之礼,这岂不是一大缺陷?愿中堂大人尽
邻邦之友谊,为共同之利益修盟订约,以敦千秋睦邻友好。”
李鸿章看着这位老弟,做起了联合东方,共同反对西方的美梦。他在给恭亲王的折子里这样写道:“日本距苏浙仅三日程,
精通中华文字,其兵甲较东岛各国差强,正可联为外援,勿使西人倚为外府。”恭亲王虽然官比李鸿章大,但是去年的“天津教案”,
李鸿章办得四面讨巧,八面玲珑,着实让成立了9年的各国总理衙门长了脸,开了大清国外交的新局面。所以受李鸿章的影响,他修改
了前些日子定的政策底线:“允许通商,但不订条约”改为“日本于明年特派使臣来华”,“会议章程,明定条约”。柳原高高兴兴地
经由上海归国。
他高兴,我们也高兴。可是高兴得太早了。第二年,1871年6月,日本派遣大藏卿伊达宗城为正使、柳原前光为副使来天
津商议条约时,李鸿章作为全权大臣仔细看了日本带来的草案后大吃一惊。他拉下脸来说:“去年送来的约章,均以两国立论。此次章
约,全改为一面之词,而且综合西方各个条约择优采用。这岂非自相矛盾,将前稿作为废纸不成?未订交先失信,以后的事怎么办呢?”
伊达宗城和柳原前光马上解释一番。最后,李鸿章提出了中国自己的草案,对伊达宗城说:“自主之国,应有自主之权,何必遵循他人
呢?何况条约中无可使西人生疑之处。两国有来有往,与有来无往的西方不同,故立约绝不可与西方完全相同。”伊达宗城要求日商和
日货均入内地。李鸿章说:“华人前往西国,随处通行,并无限制。今日本系以八个口岸与中国通商,华人既不能到日本内地贸易,日
本岂应入中国内地贸易?此系两国一致,确乎公允,何得引西约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