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入网技术简介
- 格式:ppt
- 大小:86.00 KB
- 文档页数:18
第一章谁提出接入网的概念:国际电信联盟电信标准化部关于接入网的框架建议(G902)和我国的接入网体制规定,描述了接入网功能结构、接入类型、业务节点及网络管理接口等相关内容,接入网有了一个较为公认的认定。
公用电信网:长途网、接入网、中继网接入网的定义:接入网(AN)是由业务节点接口和相关用户网络接口之间的一系列传送实体(诸如线路设施和传输设施)组成的,它是一个为传送电信业务提供所需承载能力的实施系统。
接入网可以经由Q3接口经行配置和管理。
3个接口界定:网络侧由SNI与业务节点相连,用户侧经由UNI与用户相连,管理方面则经Q3接口与电信管理网相连。
业务节点接口(SN)是提供业务的实体/业务节点接口(SNI)是接入网(AN)和业务节点(SN)直接的接口/用户网络接口(UNI)是用户和网络之间的接口。
参考模型:ITU-T建议G803的分层模型(电路层CL、传输通道层TP和传输介质层TM,TM可划分为段层和物理介质层)模型体现接入网的重要特性:1.接入网对于所接入的业务提供承载能力,实现业务的透明传送。
2.接入网对用户信令是透明的,除了一些用户信令格式转换外,信令和业务处理的功能依然在业务节点中。
3.接入网的引入不应限制现有的各种接入类型和业务,接入网应通过有限个标准化的接口与业务节点相连。
4.接入网有独立于业务节点的网络管理系统,该网管系统通过标准化接口连接电信管理网TMN。
TMN实施对接入网的操作、维护和管理。
接入网主要功能:用户端功能、业务端功能、核心功能、传送功能、AN系统管理功能。
用户端功能UPF主要作用是将特定的UNI要求与核心功能和管理功能相适配。
业务端功能SPF主要作用是将特定SNI规定的要求与公用承载通路相适配,以便于核心功能处理;也负责选择有关的信息,以便在AN系统管理功能中进行处理。
核心功能CF处于UPF和SPF之间,其主要作用是负责将个别用户端口承载童虎或业务端口承载通路的要求,与公用传送承载通路相适配,还包括为了通过AN 传送所需要的协议适配和复用所进行的协议承载通路处理。
接入网的hfc名词解释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发展,人们对接入网技术也有了更多的关注。
HFC (Hybrid Fiber Coaxial,混合光纤同轴电缆)就是一种常见的接入网技术。
本文将对HFC进行名词解释,并探讨其工作原理、应用和优缺点。
HFC是一种将光纤和同轴电缆结合使用的传输技术。
它主要由两部分组成:光纤和同轴电缆。
光纤作为主干线,负责中心局和用户之间的高速数据传输;而同轴电缆则用于将信号引入用户的家庭或办公室。
这种混合的设计,使得HFC在传输速度和成本上都有了很好的平衡。
HFC的工作原理如下:中心局通过光纤将宽带信号传输到分配节点,然后使用光纤配线电缆将信号传输到各个光节点。
光节点利用光纤将信号转换为同轴电缆可以传输的电信号,然后通过同轴电缆将信号送达用户家庭或办公室。
这种设计使得HFC能够实现大范围的覆盖,并且在信号传输过程中保持较低的损耗和干扰。
HFC技术作为一种接入网技术,具有广泛的应用。
首先,它被广泛应用于有线电视网络中。
通过HFC技术,有线电视公司可以提供丰富的视频内容和高质量的图像传输。
其次,HFC也可用于提供宽带互联网接入服务。
通过HFC技术,用户可以享受到高速的网络连接,以满足各种在线娱乐、办公和通信需求。
此外,HFC 还可以用于实现电话和数据传输等应用。
尽管HFC有着广泛的应用,但它也存在一些优缺点。
首先,HFC能够提供高速的数据传输速度,可以满足用户对高带宽的需求。
其次,HFC的网络结构相对简单,不需要改造原有的电视同轴电缆网络,因此降低了部署成本。
同时,HFC 还具有较高的可靠性和稳定性,能够在用户数量较多的情况下仍然保持较好的服务质量。
然而,HFC也存在一些缺点。
首先,由于光纤主要用于主干线传输,信号在进入用户家庭或办公室之后仍然需要通过同轴电缆传输,因此传输速度有一定限制。
其次,HFC的带宽是共享的,随着用户数量的增加,网络速度可能会下降。
此外,HFC对环境的要求较高,特别是电缆的质量和铺设条件需要得到保证。
有线电视网络适用的双向接入技术——EOC接入技术毛亚安摘要:本文介绍了几种有线电视网络适用的EOC技术,综合比较了这几种EOC技术的性能特点,及与其它接入技术在有线电视网络双向接入中应用的区别,希望对EOC技术的网络实际应用有所启发。
关键词:EOC、EPON、综合比较一、引言今天,以太无源光网络EPON技术已经成熟,同轴电缆数据传输EOC技术正在完善。
EPON 技术改变了传统有线电视网络双向建设的基本结构,EOC技术让有线电视双向网络最后的100米用户接入不再成为瓶颈,这两项技术的综合使用为有线电视双向网络进一步发展带来了新的契机。
本文尝试对EOC技术做一全面介绍,希望能够让大家对EOC技术有一个更深入的了解。
二、EOC技术简述从有线电视网络应用的角度简述,EOC(Ethernet Over Coax)技术就是把IP数据与有线电视信号有机的结合在一起,用同一根电缆接入送入用户,既不影响有线电视信号的传输,又有双向独享的宽带综合业务接入,具有良好的适应性和灵活的组网接入方案,无需对原有有线电视网络进行双向施工改造,或者进行大规模的五类线敷设到户的工程,克服了有线电视网络运营商双向网改过程中入户施工较难、全网覆盖成本高以及改造工程时间周期长的诸多问题。
EOC是一个广泛的概念,各种利用电话、电力、电视电缆传输数据信号的技术都可以称为EOC技术。
早期EOC技术研究主要局限于电话线、电力线传送数据信号的应用,近几年,EOC技术的研究开始侧重基于有线电视同轴电缆传送数据信号的技术应用。
各种EOC技术虽然研究的切入点和技术方法略有不同,但均可应用在有线电视网络领域,通过同轴电缆传输数据信号。
根据技术方法的不同,EOC技术可归纳为无源基带传输、有源调制传输两大类技术。
三、无源基带传输EOC技术无源基带传输EOC其技术原理就是将符合802.3系列标准的以太网信号,在无源EOC设备中通过阻抗变换、平衡/非平衡变换后,在10-25MHz带宽内与有线电视65-860MHz信号混合通过同一根有线电视同轴电缆入户,在户内又通过无源设备将以太信号与RF电视信号分离,从而完成对用户的双向网络综合业务的接入。
接入网概述1.1定义接入网(Access Network,AN)泛指用户网络接口(UNI)与业务节点接口(SNI)之间实现传送承载功能的实体网络,其目标是建立一种标准化的接口方式,以一个可监控的接入网络,使用户能够获得话音、数据多媒体和有线电视等综合业务。
随着通信与计算机整合时代的来到,接入网的数字化、宽带化和智能化已成为未来通信技术发展的方向之一。
1.2技术近几年推出的各类接入网技术和产品归纳起来可以分为以下三类:第一类是在原有铜缆上采用新的数寂解调技术,以提高速率,如以HDSL、ADSL、V ADSL 等为代表的xDSL技术,其优势是可充分利用现有的铜缆资源,缺点是带宽较小,传输速率和距离相互制约。
第二类是以光纤为基础的接入网,如SDH、有源光网络接入(AON)、无源光网络接入(PON)、HFC和可交换的数字图像接入(SDV)等,其中主要以HFC应用最为广泛,其优势是带宽较大,但成本较高。
第三类是无线接入技术,如微波接入、卫星通信和固定无线接入(FWA)等技术,这类技术目前应用还不广泛。
在实际应用中,这些接入技术往往被结合起来使用,并且与网管系统一起组成一个完整的接入网系统。
V接口是接入网的局端设备与交换机之间的一个标准接口。
V接口有V1、V2、V3、V4、V5和VB等。
V1和V3分别与ISDN的基本速率(2B+D)和基群速率(30B+D)相对应。
V2和V4的差别在于V2可用复用设备。
根据速率的不同,V5接口又可分为V5.1和V5.2。
V5.1由一个2048kb/s链路组成,而V5.2最多可支持16个2048kb/s链路。
V5.1对应的接入网无集线功能,V5.2对应的接入网则具备集线功能。
V5.1可支持普通电话用户(PSTN)、ISDN基本速率接入(2B+D)和租用线业务。
V5.2除了支持V5.1的所有业务外,还可支持ISDN 基群速率(30B+D)的业务。
VB接口是宽带接入网与宽带业务节点之间的接口,宽带业务节点是以ATM为基础,宽带接入网多半是以光纤和微波为主。
有线电视宽带接入网技术的应用及发展
有线电视宽带接入网技术是一种将电视传输信号与互联网传输信号相结合的技术,通过有线电视网络传输互联网信息。
它的应用和发展对人们的生活和工作产生了重大影响。
应用方面,有线电视宽带接入网技术可以实现高速宽带接入,更快的网速意味着更好的网络体验。
人们可以较快速度地浏览网页、观看视频、在线购物等。
此外,有线电视宽带接入网技术还可以实现网络电话,人们可以通过互联网进行语音通话,而且还会比传统的电话收费更为低廉。
此外,有线电视宽带接入网技术还可以实现在线游戏,人们可以在互联网上玩各种网络游戏,并与全国各地的玩家进行交流。
在发展方面,有线电视宽带接入网技术具有如下优势:较宽的带宽,可支持高清、4K 等高清晰度的视频流媒体服务;稳定可靠的网络连接,免受频繁断线或网络堵塞的困扰;免费或低价的公共接入,更加普惠的互联网接入服务,提高了居民创新创业能力和娱乐体验的机会。
同时,随着5G等新兴通信技术的兴起,有线电视宽带接入网技术也开始不断完善和发展,逐步具有了更高的用户粘性,更高的用户满意度和更高的市场占有率。
通过这种技术不断发展,网络覆盖率和服务品质不断提升,将进一步满足人们不断升级的宽带需求和高品质的网络体验。
总之,有线电视宽带接入网技术是一种十分重要的技术,它的应用和发展可以有效地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和工作效率。
随着这种技术的不断完善和发展,相信它将会有更多的应用场景,进一步推动信息技术的发展和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