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立哌唑与利培酮治疗女性首发精神分裂症的临床对照研究
- 格式:pdf
- 大小:215.97 KB
- 文档页数:3
阿立哌唑与利培酮治疗精神分裂症的效果对比摘要:目的:探讨在治疗精神分裂症中应用阿立哌唑与利培酮的效果对比。
方法:抽取2018年1月~2019年1月我院收治的58例精神分裂症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9例,观察组采用阿立哌唑,对照组采用利培酮治疗,比较两组疗效、PANSS评分及不良反应。
结果:治疗后,观察组观察组PANSS总分为(51.2±10.1)分;对照组PANSS总分为(49.8±12.1)分;P>0.05。
观察组治愈9例、显著进步9例、进步8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89.66%;对照组治愈8例、显著进步7例、进步10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86.21%; P>0.05。
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3.79%;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7.59%; P<0.05。
结论:阿立哌唑和利培酮治疗精神分裂症均有显著效果,阿立哌唑不良反应更少,值得临床应用。
关键词:阿立哌唑;利培酮;精神分裂症随着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精神分裂症患者有升高趋势。
精神分裂症患者需要长期用药[1],在选择用药上应尽量选择效果显著且安全性较高的药物。
阿立哌唑和利培酮均为治疗精神分裂症的常见药物,本研究对我院收治的精神分裂症患者采取阿立哌唑和利培酮进行对比,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抽取2018年1月~2019年1月我院收治的58例精神分裂症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符合精神分裂症的相关诊断标准,患者家属对本次研究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协议通知书。
排除严重肝、肾功能不全患者、其他精神疾病患者、药物过敏患者。
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男16例,女13例;年龄35~68岁,平均(50.1±3.6)岁;病程1~35个月,平均(11.8±2.6)个月;对照组男15例,女14例;年龄34~66岁,平均(50.7±3.5)岁;病程1~33个月,平均(11.1±2.5)个月;两组患者在一般资料上比较,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可进行对比研究。
阿立哌唑与利培酮联用方案对精神分裂症的治疗作用探究摘要目的阿立哌唑联合利培酮治疗方案应用于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效果。
方法118例精神分裂症患者,根据临床治疗方案的不同将患者分为单一组和联合组,各59例。
单一组应用利培酮治疗,联合组应用阿立哌唑联合利培酮治疗。
观察临床治疗效果。
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阳性症状、阴性症状、精神病理的评分和总分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联合组患者治疗后不良反应总发生率32.20%明显低于单一组71.1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治疗后两组患者干扰命名、颜色命名、字词阅读和生存质量评分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結论阿立哌唑联合利培酮在精神分裂症治疗中的疗效显著。
关键词精神分裂症;利培酮;阿立哌唑精神分裂症是一种脑部疾病,具有持续性和复杂性,与患者内心易感因素和外部坏境不良因素的关系密切,还会存在注意力、学习、记忆力、信息传递及执行功能等认知功能障碍的表现,降低患者的自理能力和社会功能。
为探讨恰当的治疗方法,本文选取118例患者进行此次研究,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选取2015年10月19日~2017年10月18日本院治疗的118例精神分裂症患者,符合《国际疾病分类》第10版(ICD-10)中的相关诊断标准[1],排除器质性精神病及合并恶性肿瘤、癫痫、心肝肾功能严重障碍、血液系统疾病、研究所有药物过敏史、应用免疫抑制剂治疗、其他神经系统疾病、妊娠期及哺乳期的患者。
根据临床治疗方案不同将患者分为单一组和联合组,各59例。
单一组患者男27例,女32例,年龄最小20岁,最大64岁,平均年龄(43.14±6.95)岁;病程最短1年,最长10年,平均病程(5.64±2.06)年。
联合组患者男29例,女30例,年龄最小20岁,最大65岁,平均年龄(43.16±7.28)岁;病程最短1年,最长9年,平均病程(5.62±2.05)年。
阿立哌唑口腔崩解片与利培酮治疗女性精神分裂症的疗效对比研究卓子禄;胡俊英【期刊名称】《四川精神卫生》【年(卷),期】2012(25)4【摘要】目的探讨阿立哌唑口腔崩解片与利培酮治疗女性精神分裂症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符合疾病及有关健康问题的国际分类(ICD-10精神与行为障碍分类)中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将80例女性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40例,对照组40例,分别给予阿立哌唑口腔崩解片及利培酮,共治疗8周,采用简明精神病量表(BPRS)≥40分、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60分的女性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评定治疗前,治疗后2、4、8周减分差异.疗效按治疗8周时减分率评定,以痊愈+显效作为有效率评价.用治疗时出现的症状量表(TESS)评定治疗过程中的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为65%,对照组为67.5%,两组总体疗效相当(P>0.05).TESS评定中两组均有头晕、头痛、恶心、呕吐、便秘等症状.但阿立哌唑口腔崩解片组更多发生困倦嗜睡,利培酮组则以静坐不能、肌张力增高,特别是催乳素增高率显著(P <0.05~0.01).两组各时点BPRS、PANSS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5或0.01).研究组用药初期主要不良反应为嗜睡,头晕、头痛、胃肠道反应,1周后可自行缓解或消失.结论阿立哌唑口腔崩解片治疗女性精神分裂症疗效与利培酮相当,但不良反应更轻,无明显体胖、泌乳素升高、溢乳等,是女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首选药物.【总页数】4页(P208-211)【作者】卓子禄;胡俊英【作者单位】643020 四川省自贡市精神卫生中心;643020 四川省自贡市精神卫生中心【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49.3【相关文献】1.阿立哌唑口腔崩解片治疗女性精神分裂症的疗效及安全性分析 [J], 曾昭玮2.阿立哌唑口腔崩解片与利培酮治疗青年女性精神分裂症的对比研究 [J], 李海鸿;张欢;崔鹤馨3.阿立哌唑口腔崩解片与利培酮治疗精神分裂症的疗效和安全性对比 [J], 张卉;朱富新4.阿立哌唑口腔崩解片与利培酮片治疗精神分裂症的疗效和安全性比较 [J],5.阿立哌唑口腔崩解片对女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治疗效果观察 [J], 韩冬梅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阿立哌唑与利培酮治疗首发精神分裂症对照研究发表时间:2016-05-25T15:57:38.783Z 来源:《医药前沿》2016年5月第13期 作者: 李默[导读] 义乌市精神卫生中心 浙江 义乌 322000) 精神分裂症是由一组症状群组成的临床综合征,是临床常见的精神疾病,病情易反复发作,严重降低患者社会质量,给患者家庭带来痛苦。
李默 (义乌市精神卫生中心 浙江 义乌 322000) 【摘要】 目的:探讨阿立哌唑与利培酮治疗首发精神分裂症疗效差异。方法:将60例符合CCMD-3诊断标准的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阿立哌唑组30例和利培酮组30例。分别给予阿立哌唑和利培酮治疗6周,使用阳性与阴性反应量表(PANSS);减分率评定疗效和治疗中出现的症状量表(TESS)评定没有不好的症状出现。结果:利培酮组与阿立哌唑组在痊愈率、显效率、PANS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阿立哌唑组在静坐不能和体重增加等方面低于利培酮。结论:阿立哌唑治疗首发疾病的结果比较可靠,不良反应轻,安全性高,依从性好,可以做为首选药。 【关键词】 阿立哌唑;利培酮;精神分裂症 【中图分类号】R74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6)13-0125-02 精神分裂症是由一组症状群组成的临床综合征,是临床常见的精神疾病,病情易反复发作,严重降低患者社会质量,给患者家庭带来痛苦。因此尽早给予精神分裂症患者药物治疗对于控制病情,提高治疗效率有着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利培酮、阿立哌唑都是临床常见的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在国内外应用广泛,本研究通过对比分析阿立哌唑和利培酮治疗精神分裂症的疗效,旨在为临床提高精神分裂症的医治效果提供理论依据。 本研究对利培酮(商品名:维思通)与阿立哌唑(博思清)治疗首发精神分裂症临床疗效和药物不良反应进行比较研究,现报告如下。 1.对象和方法 对象为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首发精神分裂症病人,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3版精神分裂症判断依据,第一次出现病症,阳性与阴性表现情况(PANSS)≥70分;在没有使用过抗精神病药物;排除怀孕、哺乳期女性、肢体了疾病及嗜酒和药物依赖患者;通过实验室排查没有任何不正常的症状;取得受试者或家属书面知情同意。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情等一般资料上无显著差异,组间具有可比性。 共60个,按照随机性原则划分成两类。阿立哌唑组30例,男15例,女15例;平均年龄(20.2±2.5)岁,平均病程(0.8±1.4)年。利培酮组30例,男12例,女18例;平均年龄(21.8±1.2),平均病程(0.9±1.1)年。两组以上各项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均>0.05)。两组患者都是首次发病,利培酮组患者起始剂量1mg/d,1周内加至6mg/d;阿立哌唑组患者起始剂量5mg/d,并根据病情增加用药量,1周内加至10~30mg/d,疗程6周。治疗中不合并其他抗精神病药,可酌情给予苯二氮卓类药或抗胆碱能药。 疗效评定:用PANSS和治疗中出现的症状量表(TESS)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1、2、4、6周评定疗效及不良反应。痊愈:PANSS减分率≥75%,显著进步:50~74%,进步:25~49%,无效:<25%。治疗前及治疗4、6周末进行血、尿常规,肝肾功能及心电图等检查。
阿立哌唑和利培酮治疗精神分裂症的对照研究作者:苏卫东来源:《中外医疗》 2013年第33期苏卫东江苏省启东市第三人民医院精神科,江苏南通 226200[摘要] 目的探讨阿立哌唑与利培酮治疗精神分裂症的疗效和不良反应。
方法对符合CCMD-3诊断标准的精神分裂症患者70例随机分为两组,分别给予阿立哌唑及利培酮治疗8周,采用阳性症状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价临床疗效,不良反应量表(TESS)评价不良反应。
结果治疗后两组PANSS总分及各因子分减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阿立哌唑组有效率为91.43%,利培酮组有效率分94.29%。
阿立哌唑和利培酮对精神分裂症均有较好的疗效。
阿立哌唑的不良反应较小。
结论两种药物治疗精神分裂症疗效相当,阿立哌唑无明显体重增加、闭经和溢乳等不良反应,较利培酮具有优势,但胃肠反应较多。
[关键词] 精神分裂症;阿立哌唑;利培酮[中图分类号] R749[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674-0742(2013)11(c)-0029-03[作者简介] 苏卫东(1963.12-),男,江苏启东人,本科,副主任医师,研究方向:精神医学和心理卫生,E-mail:jsqdswd1@。
阿立哌唑系第三代非典型抗精神病药,对精神分裂症的阳性、阴性症状均有一定疗效,安全性高[1]。
为验证阿立哌唑对精神分裂症的疗效和安全性,为探讨阿立哌唑与利培酮治疗精神分裂症的疗效和不良反应,将2011年10月—2012年6月期间符合CCMD-3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的70例患者分为阿立哌唑组与利培酮组治疗8周作对照研究,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江苏省启东市第三人民医院精神科住院的7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为研究对象。
入选标准:符合CCMD-3精神分裂症的诊断标准;年龄18~60岁;PANSS量表分>60分;测试前1周内未服抗精神病药;排除严重的心肝肾躯体疾病、智力低下、哺乳期女性患者以及精神活性物质滥用史者。
阿立哌唑与利培酮治疗首发性精神分裂症的疗效比较摘要】目的比较阿立哌唑与利培酮对首发性精神分裂症疗效及安全性。
方法随机将6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分为两组,阿立哌唑组30例,利培酮组30例,疗程8周。
在治疗前及治疗2、4、6、8周末分别测定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定疗效,不良反应量表(TESS)评定安全性。
结果两组治疗后PANSS评分均有显著下降,阿立哌唑组与利培酮组的显效率分别为86.7%和80.0%,疗效相当。
阿立哌唑组锥体外系反应、闭经泌乳现象发生率低于利培酮组。
结论阿立哌唑与利培酮对首发性精神分裂症疗效相当,但阿立哌唑不良反应更少,患者依从性较佳,适宜在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阿立哌唑利培酮首发性精神分裂症疗效安全性【中图分类号】R749.05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2)30-0124-02利培酮是较强的5-HT2A相对弱的D2受体拮抗剂,上世纪80年代末由比利时杨森研制的一种新型抗精神病药[1]。
阿立哌唑是由美国百时美-施贵宝公司和日本大冢公司联合开发的非典型抗精神病药,于2002年11月15日由美国FDA批准上市[1]。
两者均为非典型抗精神病药。
我们以阿立哌唑与利培酮治疗首发精神分裂症,比较二者对首发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现报告如下。
1.对象和方法1.1对象系2009年8月至2010年12月在我院门诊和住院的患者,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3版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
所有患者均为首次发病,均未服过抗精神病药物,共60例,随机进入两组。
阿立哌唑组30例,男,12例,女18例;年龄19~60岁,平均(33.5±6.9)岁。
利培酮组30例,男,13例,女17例;年龄18~60岁,平均(32.7±8.1)岁。
两组以上各项及文化程度、婚姻等方面均无显著性差异。
1.2方法阿立哌唑初始剂量5mg/d,二周内加至治疗剂量15-30mg/d,平均(22.5±6.6)mg/d;利培酮初始剂量1mg/d,二周内加至治疗剂量3~6mg/d,平均(4.5±1.4)mg/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