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秦皇岛政法干警培训:犯罪主观甄别
- 格式:doc
- 大小:123.00 KB
- 文档页数:2
2014河北政法干警面试经验技巧总结很多没有参加过河北政法干警面试的考生,对于面试会不知所措,今天我们为大家介绍政法干警的面试流程,介绍的过程中穿插整个政法干警面试的经验技巧。
希望帮助大家在面试中取得好的成绩。
1. 在引导员带领下,你会被领到考场门口,考场的门是处于关闭状态还是敞开状态,要看季节、天气、温度等情况,各地习惯也不同,没有统一规定。
到达门口后,应对引导员说:谢谢你,辛苦了等感谢的话。
2. 敲门如果考场门是关闭状态,一般引导员不会为你打开门,需要考生自己敲门进入,敲门是有讲究的,是一个人留下第一印象的第一接触,需要考生务必掌握好敲门的学问。
很多同学不会敲门,不懂得这个规矩和窍门,常常吃亏。
敲门应该是考试的第一道题目。
实际上,不同场合和环境,敲门的声音大小、轻重、快慢缓急、所用的手指等不同。
就公务员面试考场这个严肃的场合,考生应用右手食指弯曲后敲门(左撇子除外),其余手指握在手心,不要用多个手指甚至手背、手掌敲门,声音会很杂乱,不好听。
声音应大小适中,间隔0.3—0.5秒,敲三下,敲门声音要坚定而不紧张,有一定力度,但很谦虚。
不要太快,那样会给考官很轻漫的感觉,不要太慢,那样给人懒洋洋的印象,不要太轻,考官听不到,听到了也认为你胆子太小,紧张过度,过分谦卑。
不能太重,考官受到猛烈惊吓,以为土匪上门,野蛮的感觉是最要不得的。
敲门完毕,等待3—5秒,如果没听到考官说请进的口令,考生应当再次敲门,声音适度提高一点点。
如果没有间隔,连续敲门,考官可能会感觉你象是执法人员上门检查。
连敲4声以上,给人感觉很烦,少于三声,有点傲慢轻薄。
大家可以在自己家里面实地练习一下,让自己的父母、同学听听,直到掌握要领为止。
用心体会以上文字,实际不仅是敲门的学问,扩大到其他方面,也是一个道理。
总之,要给人以良好的感觉和风貌。
这些体会在公务员工作中和其它场合也会受益匪浅。
而这一切,人的一生中,不会遇到谁去校正你敲门的方式,但你给人好与不好的印象是天天在微妙而无声地发生着的。
2014河北政法干警考试专业综合I:刑法学——关于处断的一罪分析在刑法的一罪中,有处断的一罪。
而处断的一罪包括连续犯、牵连犯、吸收犯。
一、连续犯概念:处于同一的或者概括的犯罪故意,连续多次实施数个性质相同的犯罪行为,触犯同一罪名的犯罪。
特征:(1)基于同一的或者概括的犯罪故意:即具有准备实施相同的几个犯罪的预定计划;具有实施相同的几个犯罪的概括故意;(2)实施性质相同的数个犯罪行为(3)数次行为间具有连续性(4)数次行为触犯同一罪名。
对连续犯的定罪量刑:将连续犯以一罪论处二、牵连犯概念:指以实施某一犯罪为目的,而其犯罪的方法行为或结果行为又触犯其他罪名的犯罪。
特征:(1)其于一个犯罪目的(2)实施数个犯罪行为(3)数行为触犯了数个罪名(4)数行为之间存在牵连关系(手段行为与目的行为的牵连;原因行为与结果行为的牵连)对牵连犯的处理刑法分则对牵连犯的不同态度:(1)分则条文对大多数牵连犯的处罚原则没作明文规定(2)某些条文规定对牵连犯从一重处罚(3)某些条文规定从一重从重处罚(4)某些条文对牵连犯规定了独立的法定刑(5)某些条文规定对牵连犯实行数罪并罚刑法理论上可能采取的态度(1)维持牵连犯的概念,并认为牵连犯原则上以一罪论处,但刑法有特别规定的除外。
(2)维持牵连犯概念,并将刑法所规定的以数罪论处的情况,排除在牵连犯之外。
(3)取消牵连犯的概念,将原有的牵连犯所包含的犯罪现象,分别作为想象竞合犯、吸收犯与数罪处理。
三、吸收犯概念:指一个犯罪行为为另一个犯罪行为所吸收,从而失去独立存在的意义,仅成立吸收行为一个罪名的犯罪。
特征:(1)实施数行为(2)数行为触犯不同罪名(3)数行为间具有吸收关系。
前行为是后行为的必经阶段,后行为是前行为的自然延伸。
对吸收犯的处理法学界通常认为有三种情况:重行为吸收轻行为;实行行为吸收预备行为;主行为吸收从行为。
而另一种观点则认为:吸收行为只有重行为吸收轻行为一种形式。
第2章犯罪概念2.1 考点精讲第一节犯罪的定义一、犯罪的定义概述关于犯罪的定义,不同的定义反映出不同的犯罪观,犯罪主要有以下几种定义:1.犯罪的形式定义犯罪的形式定义,仅从犯罪的法律特征上给犯罪下定义,而不揭示法律何以将该行为规定为犯罪。
总的来说,就是把犯罪定义为违反刑事法律并且应当受到刑罚处罚的行为。
在具体表述上又有如下几种:(1)认为犯罪就是违反刑事法律的行为。
(2)认为犯罪是依法应受刑罚处罚的行为。
(3)进一步以犯罪成立的条件来概括犯罪概念。
(4)结合刑法与刑事诉讼法,把犯罪表述为能够引起刑事诉讼程序的违法行为。
2.犯罪的实质定义犯罪的实质定义,不强调犯罪的法律特征,而试图揭示犯罪现象的本质所在,或者是想说明犯罪行为之所以被刑法规定为犯罪的根据和理由。
犯罪的实质定义包含两层意思:(1)犯罪是一种反抗“统治关系”的斗争;(2)犯罪是“孤立的个人”进行的反抗行为。
3.犯罪的混合定义犯罪的混合定义,是指犯罪的实质定义和形式定义合二为一,既指出犯罪的本质特征,又指出犯罪的法律特征的概念。
二、我国刑法中的犯罪定义1.我国刑法第13条规定的犯罪定义我国刑法第十三条规定:“一切危害国家主权、领土完整和安全,分裂国家、颠覆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和推翻社会主义制度,破坏社会秩序和经济秩序,侵犯国有财产或者劳动群众集体所有的财产,侵犯公民私人所有的财产,侵犯公民的人身权利、民主权利和其他权利,以及其他危害社会的行为,依照法律应当受刑罚处罚的,都是犯罪,但是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的,不认为是犯罪。
”2.“但书”的意义(1)我国刑法条文中的“但书”,所表示的大致有以下几种情况:①前段的补充;②前段的例外;③前段的限制。
(2)刑法十三条中规定的但书的意义将犯罪的情形排除在外,是前段的例外。
第二节犯罪的基本特征一、犯罪是严重危害社会的行为,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社会危害性,即指行为对刑法所保护的社会关系造成或可能造成这样或那样损害的特性。
2014河北政法干警考试专业综合I:刑法——关于法定一罪的分析
法定一罪包括集合犯和结合犯两种,这二者之间是有区别的。
下面就二者之间的区别进行分析。
集合犯:实质行为人以实施不定次数的同种犯罪行为为目的,虽然实施了数个同种犯罪行为,刑法还是作为一罪论处的犯罪形态。
集合犯的主要特征:
(1)主观上行为人以实施不定次数的同种犯罪行为为目的
(2)客观上实施了数个同种的犯罪行为
(3)刑法将可能实施的数个犯罪行为规定为一罪
集合犯的处理原则:
集合犯根据我国刑法的规定为一罪,因此它是法定的一罪,只要依照我国刑法的法定刑进行处断即可,不实行数罪并罚。
结合犯:指原为数个独立的犯罪,依照刑法的规定,集合成为另一个新罪的情况。
结合犯的特征:
(1)结合犯所结合的数罪,原为刑法上数个独立的犯罪
(2)结合犯是讲数个原本独立的犯罪,结合成另一个独立的新罪
(3)数个原本独立的犯罪被结合后,失去了原有独立犯罪的意义
(4)数个原本独立的犯罪结合为另一个独立新罪,是基于刑法的明文规定
结合犯处理原则:
以所结合的新罪论处。
(注意:我国新刑法中没有结合)。
如何识别假装公检法执法人员诈骗识别假冒公检法执法人员诈骗的方法在现代社会,假冒公检法执法人员以欺诈手段实施诈骗的案件有所增加。
这些不法分子通常通过电话、电子邮件或者社交媒体等方式,冒充公检法执法人员,以获取个人财产或者敏感信息。
然而,只要我们注意以下几个方面,就能有效地识别假冒者并保护自己的利益。
下面将为您详细介绍如何识别假装公检法执法人员诈骗。
1. 注重身份核实当接到公检法有关机构的电话或者邮件时,保持警惕。
假冒者通常会声称自己是警察、检察官或法官,并声称您涉嫌犯罪或需要配合调查。
在此情况下,您可以主动要求对方出示相关证件或者询问对方的工作单位以核实身份。
如果对方拒绝提供证件或者回避关键问题,很可能是一起诈骗案件,您应当立即报警。
2. 谨慎提供个人信息真正的公检法执法人员通常不会要求您在电话或者电子邮件中提供敏感的个人信息,比如银行账号、身份证号码等。
如果对方要求您提供这些信息,应保持警觉。
与其提供,不如要求对方提供更多的关于自己的信息,如案件的具体详情或者对方的工作区域等。
如对方拒绝给予相关信息或者回避问题,有可能是一起诈骗案件。
3. 核实要求的缴费假冒者通常会以罚款、纳税等名义要求您缴纳一定金额的钱款。
在此类情况下,您要求对方提供相关法律文件、缴费渠道及准确金额,并主动联系公检法机构核实该要求的真实性。
公检法执法机构是不会要求您通过类似转账、支付宝等非正规渠道缴纳款项的,所以如果对方要求您使用这些方式进行支付,极有可能存在欺诈行为。
4. 学习相关法律知识了解一些基本的法律常识,可以帮助您更好地辨别假冒者。
比如,公检法执法人员处理案件通常需要提供特定的法律文件,而不仅仅是一个电话或者电子邮件。
如果对方要求您按照其所说的内容进行操作,但没有提供任何实质性的法律文件证明,那么它们很可能是假冒者。
总体来说,识别假装公检法执法人员诈骗需要我们保持警惕、注重身份核实、谨慎提供个人信息、核实要求的缴费,并学习相关法律知识。
2014河北政法干警考试专业综合II:法理学——违法的种类在河北政法干警考试法理学中,对违法可以从不同角度进行分类,例如,从主体角度可以分为公民的违法和法人的违法,从主观方面可以分为故意违法和过失违法等等。
根据违法的性质和危害程度,一般可将其具体分为:1.刑事违法刑事违法,也称犯罪,是指危害社会的,违反刑法并应受到刑罚处罚的行为。
犯罪在所有的违法行为中,对社会的危害性最大,是严重违法。
2.民事违法民事违法,是指违反民事法律且应当承担民事责任的行为。
民事违法属于一般违法。
与犯罪不同,法律对民事违法一般不明文详细列举。
民事违法可分为两大类:债的不履行和侵权。
债的不履行,是指债务人“不履行或不按合同履行自己所承担的义务”。
债的不履行又可分为全部不履行和不适当履行。
如买卖合同中买方根本没向卖方付款或卖方根本没向买方交货,就属于债的全部不履行。
买方向卖方支付了一部分货款,或付款的时间、地点、货币品种等不符合合同的规定,或者卖方只向买方交付了一部分货,或货的品种、质量、交货时间、地点不符合合同的约定,都属于债的不适当履行。
侵权是不法侵害他人人身权或财产权。
侵害他人的生命、健康、姓名、名誉等权利的行为属于侵犯人身权,侵害他人财产权利的行为属于侵犯财产权。
侵害他人知识产权或著作权的行为,往往是既侵害了他人的人身权,也侵害了他人的财产权。
3.行政违法行政违法,是指违反行政管理法律、法规而应当承担行政责任的行为。
行政违法也属于一般违法。
大部分行政违法都是指社会关系参加者违反行政法律规范调整和保护的社会关系的行为,这是本来意义上的行政违法。
这种违法的责任由相应的行政机关确认,对其中某些违法的认定,如果行为人不服,可诉诸法院解决。
另一部分行政违法是指国家机关公职人员或法人、组织的成员违反纪律,但尚不构成犯罪的行为。
这种违法的责任,由行政法规和劳动法规分别加以规定。
所以,有些学者根据侵犯的客体和承担责任的程序的不同,认为这种违法是独立于行政违法之外的纪律违法。
2014政法干警考试专业综合Ⅰ真题解读2014-09-21 14:49:46 来源:宁夏中公教育2014年政法干警的考试从总体上来看与去年相比没有多大变化,比如题型、题量都与去年一致,只是在知识点的考查上有所变化。
中公教育专家通过对2014年政法干警考试专业综合I真题的研究与分析,得出今年的考试具有以下特点:1.题型题量保持不变2014年政法干警考试专业综合I考试真题题型题量保持不变,具体题型题量如下:1.单项选择题40小题;2.多项选择题10小题;3.简答题4小题;4.辨析题2小题;5.法条分析题2小题;6.案例分析题2小题。
2.题目难度不大,主要考查知识点的理解与识记如真题第18题:伪证罪的主体是:A.刑事诉讼中的证人、辩护人B.刑事、民事、行政诉讼中的证人C.刑事诉讼中的证人、辩护人、鉴定人、翻译人D.刑事诉讼中的证人、鉴定人、记录人、翻译人【答案】D。
中公解析:《刑法》第305条规定,在刑事诉讼中,证人、鉴定人、记录人、翻译人对与案件有重要关系的情节,故意作虚假证明、鉴定、记录、翻译,意图陷害他人或者隐匿罪证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3.考点的重复性在2014年的专业综合I考试中,考点与往年的相似也是其一大特色。
我们先看2013年真题第8题:甲在车站拾得一新生儿,抱回家收养。
7个月以后以三万元的价格将该婴儿卖给他人,甲的行为构成:A.拐卖妇女、儿童罪B.遗弃罪C.拐卖儿童罪D.拐骗儿童罪2014年真题第12题:甲冒充护士从产妇手中骗走新生儿并收养。
一年后,甲发现婴儿患有先天性心脏病,便转予乙收养,并收取乙给付的抚养费3000元。
乙随后将婴儿以10000元出卖。
甲的行为:A.绑架罪B.拐骗儿童罪C.遗弃罪D.拐卖儿童罪【答案】D。
中公解析:《关于依法惩治拐卖妇女儿童犯罪的意见》指出,以抚养为目的偷盗婴幼儿或者拐骗儿童,之后予以出卖的,以拐卖儿童罪论处。
2014年河北政法干警考试《专业综合I》模拟测验(2)一、单项选择题:1、甲将自己收藏的一幅名画卖给乙,乙当场付款,约定5天后取画。
丙听说后,表示愿出比乙高的价格购买此画,甲当即决定卖给丙,约定第二天交货。
乙得知此事,诱使甲8岁的儿子从家中取出此画给自己。
该画在乙占有期间,被丁盗走。
此时该名画的所有权属于下列哪个人?( )A.甲B.乙C.丙D.丁2、某影星甲在一饭店吃饭,经理用饭店的相机为该影星拍照一张,并希望能将该照片悬于饭店大厅,同时表示愿意为影星免单,并支付影星500元。
影星表示同意,后发现某餐饮杂志将这幅照片作为某期的封面。
经调查,原来是饭店经理将其寄送发表。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饭店经理侵害了甲的肖像权B.饭店享有甲照片的版权C.饭店经理的行为构成违约D.餐饮杂志的行为侵害了甲的隐私权3、下列关于聚众斗殴罪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聚众斗殴罪只是处罚聚众斗殴的首要分子。
其他参与者不负刑事责任B.在聚众斗殴的过程中,如果致人死亡,那么聚众斗殴双方所有人都应当按照故意杀人罪定罪处罚C.在聚众斗殴过程中.如果致人死亡。
那么对首要分子一律按照故意杀人罪定罪处罚D.在聚众斗殴过程中,如果致人死亡,那么直接致使被害人死亡的犯罪分子应当按照故意杀人罪定罪处罚4、依据《专利法》的有关规定,下列哪一情况可授予专利权?( )A.甲发明了仿真伪钞机B.乙发明了对糖尿病特有的治疗方法C.丙发现了某植物新品种D.丁发明了某植物新品种的生产方法5、高中生钱某于1980年9月2日出生。
l998年6月1日钱某在校将同学李某打伤,致其花去医药费2000元。
钱某毕业后进入一家炼钢厂工作。
1999年2月,李某起诉要求钱某赔偿医药费。
该民事责任应由谁承担?( )A.钱某承担.因钱某诉讼时已满十八周岁且有经济能力B.钱某之父承担,因钱某在侵权行为发生时未满十八周岁,没有经济能力C.主要由钱某之父承担,钱某适当赔偿D.主要由钱某承担,钱某之父适当赔偿6、对主物和从物的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2014年河北省政法干警录用考试《行政职业能力测验》试卷(专科类)注意事项这项测验共有五个部分,125道题,总时限为120分钟。
各部分不分别计时,但都给出了参考时限,供你参考以分配时间。
请在机读答题卡上严格按照要求填写好自己的姓名、报考部门,涂写准考证号。
请仔细阅读下面的注意事项,这对你获得成功非常重要:1.题目应在答题卡上作答,不要在试题本上作任何记号。
2.监考人员宣布考试开始时,你才可以开始答题。
3.监考人员宣布考试结束时,你应立即放下铅笔,将试题卡、答题卡和草稿纸都留在桌上,然后离开。
4.在这项测验中,可能有一些试题较难,因此你不要在一道题上思考时间太久,遇到不会答的题目,可先跳过去,如果有时间再去思考。
否则,你可能没有时间完成后面的题目。
5.试题答错不倒扣分。
6.特别提醒你注意,涂写答案时一定要认准题号。
严禁折叠答题卡!7.考生可以在试题本的空白位置及草稿上进行演算。
这项测验要求你必须严格按照监考人员的指示去做,否则,会影响你的成绩!停!请不要往下翻!听候监考老师的指示。
否则,会影响你的成绩。
[]出品第一部分常识判断(共25题,参考时限20分钟)根据题目要求,在四个选项中选出一个恰当的答案。
请开始答题:1.根据《公司法》规定,公司发行记名股票的,应当置备股东名册。
股东名册应当记载的事项,不包括:A.股东的姓名或者名称及住所B.出资证明书编号C.股东取得其股份的样式D.股东的出资额2.下列关于我国行政。
审判和检察机关与人大的关系的说法正确的是:A.各级行政、审判和检察机关有全国人大产生B.行政、审判和检察机关向同级人大汇报工作,受同级人大的监督C.行政、审判和检查机关刑事管理国家的权力D.人民代表大会统一行使国家权力,代表人民利益,对人民负责3.下列生产过程中,不发生化学变化的是:A.三峡水力发电B.北京二锅头酿酒C.中石油炼油D.唐山有色冶金4.钙是人体内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
下列食物中钙的含量最低的是:A.虾B.牛奶C.豆类D.青菜5.最近科学家发现,水在-157°C超低温、正常压力或真空条件下仍呈液态,比蜂蜜还粘稠。
2014河北政法干警考试政治知识解题技巧之--选择题选择题(单选题)单选题知识覆盖面广、题量多,要求考生要全面地掌握所学基础知识。
同时要培养概括、分析、评价等能力,提高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认识问题的水平,这是做好选择题的基础和前提条件。
在具备这些前提条件之后,还要有一定的技巧和方法。
中公教育河北政法干警考试专家为您详细解读选择题的解题技巧和方法。
审题:首先,要明确题目结构。
要仔细推敲题干,搞清题干中的答题项、主干语和条件限定语。
解题:搞清基本题型,并根据各种题型的答题方法“对号入座”。
(1)最佳选择题:这是单项选择题中的基本题型,在各备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题干中多有“主要”、“重大”等表示程度的词语。
解答这类选择题时,要先根据题干要求,确定好题目论点与论据的关系,并在正确理论的指导下,确定最佳答案。
就长期性和根本性而言,我国实行宏观调控的主要任务和目标是()A.经济增长B.物价稳定C.国际收支平衡D.增加就业(2)因果选择题:此类题目主要着眼于对背景、条件、结果、影响等方面的考查。
要审清题意,明确因果关系,搞清命题意图。
同时注意区别根本原因、直接原因、主观原因、客观原因、内外原因等要求。
切忌因果颠倒,互相混淆,不分主次。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商品价格“多变”的原因在于()A.居民收入的变化B.商品更新换代速度快C.市场供求的变化D.商品功能的变化(3)否定选择题(逆向选择题):此类选择题通常要求选出与题目要求不符的选项。
其特点是题干部分采用否定式的提示或限制,如用“不是”、“无”、“没有”、“不正确”等词语,所以要特别注意逆向思维。
解答此类题可采用逆推法,即根据题意,首先找出与题目相符的三个备选项,剩下的备选项就是题目要求的答案。
解答此类题也可用正向思维或排除法。
(排除法)“哲学”一词在西方语言中出自古希腊。
它是由“爱”和“智慧”组成的,意思是爱智慧。
下列对哲学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B.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C.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D.哲学是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
2014秦皇岛政法干警培训:犯罪主观甄别
2014年秦皇岛政法干警考试已经开始要复习了,暑期正是大好的机会。
在此秦皇岛华图教育的老师特此总结了一些考试中要用到的技巧供同学们轻轻松松复习,少走弯路,可以复习的更加充分。
犯罪主观方面是政法干警考试中比较常考的知识点,很多考生没有深入理解各个知识点之间的区别,导致在做题时往往会与正确答案失之交臂,本文就犯罪的主观方面的考点结合生活中的案例给考生们做一次系统梳理,希望能为考生提供一些借鉴与帮助。
犯罪的主观方面是指犯罪主体对自己所实施的犯罪及危害结果所持的心理态度,主要有犯罪故意、犯罪过失、意外事件。
1.犯罪故意
犯罪故意是指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希望或者放任这种结果发生的一种心理态度。
(1)直接故意。
直接故意是指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希望这种结果发生的心理态度。
(2)间接故意。
间接故意是指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有意放任,以致发生这种结果的心理态度。
案例:张某的妻子红杏出墙,张某盛怒之下想毒死妻子,就在妻子的饭菜里下毒,谁知妻子把碗里的饭匀了一些给自己的儿子。
但张某为了达到毒死妻子的目的,并没有制止儿子吃下有毒的饭菜,结果妻子和儿子双双被毒死。
在这个案例当中,张某对妻子的死是直接故意,而对儿子就是间接故意。
2.犯罪过失
犯罪过失是指行为人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因为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或者已经预见而轻信能够避免,以致发生这种结果的心理态度。
(1)疏忽大意的过失。
疏忽大意的过失,是指行为人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因为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以致发生这种结果的心理态度。
(2)过于自信的过失。
过于自信的过失,是指行为人已经预见到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但轻信能够避免,以致发生这种结果的心理态度。
疏忽大意的过失一般多用于医疗事故当中,例如:护士林某在给病人王某注射青霉素的时候,忘了做皮试,结果王某过敏死亡。
过于自信的过失一般多用于交通肇事罪当中,例如:司机开车在拐弯处应该要减速,司机阿恩某天开车,看到拐弯处有两个小孩在玩耍,但他认为自己有三十年的驾龄,肯定不会撞到这两个小孩,结果导致两个小孩被撞死亡。
好,讲完犯罪故意和犯罪过失,给大家列个表格,便于大家更直观的理解这两个概念。
犯罪主观方面认识因素意志因素
故意直接故意明知+必然希望
间接故意明知+可能放任
过失疏忽大意过失应当预见+没有预见反对
过于自信过失预见+轻信反对
3.意外事件
如果行为在客观上造成损害结果,但主观上并不是出于故意或者过失,而是由于不可抗力或者不能预见的原因(即意外事件)所引起的,则不构成犯罪。
不可抗力:航空飞行员执行航拍任务,结果飞机要失事了。
飞行员尽了最大努力也排除不了故障,飞行员只能强行跳伞,结果飞机撞毁了一幢居民楼。
不能预见的原因:阿恩凌晨3点在高速公路上急速行驶,结果有人翻越栏杆横穿马路,结果被撞死。
刑法里面的很多知识点是可以结合案例进行理解和记忆的,希望本文对考生的备考能有所启发,最后祝广大考生考“事”成功。
秦皇岛2014年政法干警考试辅导班
类别班别科目授课日期学时学费马上报名政法干警决胜特训营D 行测+申论2014.7.19-8.11(24天) 216 6800 马上报名政法干警决胜协议营D 行测+申论2014.7.19-8.11(24天) 216 见协议马上报名
秦皇岛华图教育官方微博:@秦皇岛华图,微信:hebhuatu,回复“秦皇岛华图”即得最新考试复习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