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量刑建议制度的合理构建
- 格式:pdf
- 大小:201.34 KB
- 文档页数:2
设立量刑建议制度的探讨上(3)
关于设立量刑建议制度的探讨(上)
关于“量刑建议书”的移送方式题目
有的地方在量刑程序改革试点中,对于适用量刑辩论程序的案件,由人民***制作单独的“量刑建议书”,在案件提起公诉时,连同起诉书一并移送人民法院。
人民法院在向被告人、辩护人投递起诉书副本的同时投递人民***的“量刑建议书”;有的地方将量刑建议书作为起诉书的附件一并移送法院。
公诉权,又称“求刑权”,按照通说是国家为确定刑罚权的存在及其内容,在刑事诉讼中由检察官请求法院确定刑罚权而实行的权限,其本身是以刑罚请求权为其对象。
检察机关提起公诉,其内容和目的一为指控犯罪,二为请求法院对被告人处以刑罚。
对于不构成犯罪或者不需要判处刑罚以及免除刑罚的案件,即无提起公诉的必要。
但凡提起公诉的案件,检察官以为被告人构成犯罪,并请求法院处以刑罚,所以起诉书作为提起公诉的法律文书载体,理应既包括指控犯罪的内容,也应当包括请求法院处以刑罚、提出详细量刑建议的内容。
人为地将指控犯罪与量刑建议割裂开来,分别制作起诉书和量刑建议书,本身没有全面熟悉公诉权的性质和内容,人为地增加法律文书的数目,实无必要。
笔者主张,在将量刑程序纳进法庭审理程序后,检察官在起诉书中既要写明指控犯罪的事实和证据依据,明确触犯的刑法条文,同时也要提出详细的量刑建议,并写明量刑的事实与依据,提请法庭裁决。
这样做既符合公诉权的根本理论,又减少了法律文书的数目。
关于构建和完善量刑建议制度的思考刘娟;王继军【摘要】长期以来,我国庭审的核心侧重于定罪而非量刑,量刑一直是法官独事的权力,量刑的不公开化致使一些案件的量刑不公正、不平衡,影响了司法的权威性.量刑建议权是检察机关代表国家行使求刑权的有力途径,也是国家刑罚权运行的重要方面.检察机关行使量刑建议权不仅符合当前司法改革的方向,在实践中也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由于我国当前的量刑建议制度尚处于探索阶段,相关规定亦有一些模糊之处.应当从增强可操作性入手,制定统一的量刑建议规则和量刑标准,规范量刑建议的形式和内容.建立健全监督和测评机制,促进量刑建议制度的构建与完善.【期刊名称】《安徽警官职业学院学报》【年(卷),期】2010(009)001【总页数】3页(P20-22)【关键词】量刑建议;现实意义;制度完善【作者】刘娟;王继军【作者单位】安徽省合肥市人民检察院,安徽,合肥230071;安徽省合肥市人民检察院,安徽,合肥23007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DF613量刑建议权,亦称量刑请求权或“求刑权”,是指在刑事诉讼过程中,公诉人代表人民检察院在法院裁判以前的某个诉讼环节,在综合考虑被告人的犯罪事实、性质、情节和刑事政策等基础上,依法向人民法院提出建议,请求法院对被告人处以某一特定的刑罚,对刑种、刑期、执行方法等方面提出相对具体意见的一种权力。
1.量刑建议权是公诉权的应有之义。
公诉权是检察机关依法代表国家主动追究犯罪,并将犯罪诉至审判机关,请求予以定罪量刑的一种诉讼权能。
而追究被告人的刑事责任就包括定罪和量刑两个部分:一是请求审判机关对其起诉的犯罪予以确认;二是请求审判机关在确认其指控的犯罪的基础上予以刑罚制裁。
[1]与此相对应的就是定罪请求权和量刑建议权,两者都属于公诉权的具体权能,前者是基础,没有前者,自然不会存在后者,后者是请求确认前者的目的,没有后者,对定罪的请求就失去了意义,其请求也就不是完整的请求。
浅析我国量刑建议制度作者:张宇琼来源:《法制与社会》2012年第28期摘要量刑建议制度体现了我国刑事诉讼法从传统的保护、同情被害人转向平等地兼顾、尊重和保护犯罪嫌疑人及被告人。
检察机关行使对定罪、量刑两方面的自由裁量权,更有利于犯罪分子的改过自新、回归社会以及对实现对被害人的补偿或安慰,消除被害人利益受损的不平心理的同时也在根本上起到预防犯罪的作用;能够合理分配司法资源,提高司法效率,实现诉讼效益;促进程序法和实体法更紧密的结合,实现形式正义与实体正义的平衡。
然而量刑建议制度在我国正处于建立初期,并没有在立法中得以系统化,使得其实施与探索处于混乱迷茫之中,因此,对量刑建议制度的建立与完善的理论和实践研究就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量刑建议权起诉裁量权刑事诉讼作者简介:张宇琼,广州市天河区人民检察院助理检察员。
中图分类号:D9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592(2012)10-037-03量刑建议制度是基于检察官起诉裁量权发展而来的,适用于刑事诉讼的起诉阶段,是检察机关的起诉裁量权中“量刑建议权”(在我国台湾地区又称求刑权、科刑意见)的具体化和制度化,是现代刑事诉讼制度发展方向之一。
检察机关在起诉时对犯罪嫌疑人的各种情况也较法院更为了解,对犯罪嫌疑人的社会危害性、个人态度以及犯罪事实有着更为详细全面的认识,其行使量刑建议权能够更为贴合实际的适用刑法规定的量刑情节,为法院裁判提供更为合理具体全面的参考,有利于更进一步的实现一般预防和特殊预防的刑法目的,同时也能够合理分配司法资源,提高司法效益,实现诉讼经济效益和诉讼社会效益。
此外,量刑建议制度通过检察机关的自由裁量可以促进程序法和实体法更紧密的结合,从而实现形式正义与实体正义的平衡。
因此,应当积极对有关量刑建议权的立法、制度建立与完善的理论和实践进行研究。
一、量刑建议制度概述量刑制度改革在近年来在法学界、司法界引起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其正当性已经不存在异议,已成为中国刑事司法改革的重要课题。
浅析量刑建议制度提要:长期以来,刑事审判的量刑权一直被视为人民法院的专项权力。
近些年来,随着刑事诉讼改革的深入,检察机关行使量刑建议权问题,越来越受到理论界和司法界的重视。
赋予我国检察机关量刑建议权,有利于制衡法官的自由裁量权,对于完善公诉权、增加量刑透明度、监督审判权、保障被告人的权利、防止司法腐败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就量刑建议制度的改革和发展方向谈谈自己的看法。
关键词:量刑建议权;理论基础;意义;发展及完善量刑建议权,亦称请求权或者“求刑权”,是指检察机关在量刑裁判前的某个诉讼环节,根据被告人的犯罪事实、犯罪性质、情节、认罪态度和社会危害程度等,代表人民检察院提出建议,对刑种、刑期、罚金数额、执行方法等方面提出的具体要求,请求人民法院对被告人处以某一特定刑罚的权力。
一、量刑建议权的理论基础虽然我国法律没有明文规定检察机关享有量刑建议权,但在法律中却为检察机关行使量刑建议权提供了一定得法律基础。
刑事诉讼法第160条关于“公诉人可以对证据和案件情况发表意见”的规定,可以视为检察机关拥有量刑建议权的直接法律依据之一。
根据“两高”、司法部制定的《意见》第7条第4项规定:“控辩双方主要围绕确定罪名、量刑及其他有争议的问题进行辩论”,根据该规定,量刑是法庭辩论的重点,作为公诉机关的检察机关应该提出量刑建议。
我国宪法第131条规定:“人民检察院依照法律规定独立行使检察权,不受行政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的干涉。
”因为,检察机关是国家惟一的公诉机关,负责对刑事案件提起公诉,即行使公诉权。
而公诉权是一种司法请求权。
当检察机关行使司法请求权时,其请求的内容实际上包括两个部分。
首先,是请求审判机关对其起诉的犯罪予以确认,即定罪请求权;其次,是请求审判机关在确认其指控的犯罪的基础上予以刑罚制裁,即量刑请求权。
检察机关指控犯罪,就是请求法院以裁判的方式同意检察机关对案件认定事实、确认案件性质、认定犯罪,并由法院根据检察机关认定的犯罪中的法定、酌定量刑情节对被告人量刑处罚并确定执行方式。
浅析我国量刑建议制度量刑建议制度是基于检察官起诉裁量权发展而来的,适用于刑事诉讼的起诉阶段,是检察机关的起诉裁量权中“量刑建议权”(在我国台湾地区又称求刑权、科刑意见)的具体化和制度化,是现代刑事诉讼制度发展方向之一。
检察机关在起诉时对犯罪嫌疑人的各种情况也较法院更为了解,对犯罪嫌疑人的社会危害性、个人态度以及犯罪事实有着更为详细全面的认识,其行使量刑建议权能够更为贴合实际的适用刑法规定的量刑情节,为法院裁判提供更为合理具体全面的参考,有利于更进一步的实现一般预防和特殊预防的刑法目的,同时也能够合理分配司法资源,提高司法效益,实现诉讼经济效益和诉讼社会效益。
此外,量刑建议制度通过检察机关的自由裁量可以促进程序法和实体法更紧密的结合,从而实现形式正义与实体正义的平衡。
因此,应当积极对有关量刑建议权的立法、制度建立与完善的理论和实践进行研究。
一、量刑建议制度概述量刑制度改革在近年来在法学界、司法界引起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其正当性已经不存在异议,已成为中国刑事司法改革的重要课题。
(一)量刑建议制度的含义根据最高人民检察厅于2010年出台的《人民检察院开展量刑建议工作的指导意见(试行)》第一条的内容,量刑建议是指人民检察院对提起公诉的被告人,依法就其适用的刑罚种类、幅度及执行方式等方面向人民法院提出的建议。
量刑建议是检察机关公诉权的一项重要内容。
量刑建议权就是检察机关基于起诉裁量权,在刑事诉讼程序中、量刑裁判前,根据案件情况提出被告人如何适用刑罚之建议的权力,包括刑罚种类、幅度和执行方式等具体方面。
而量刑建议制度,就是围绕这个权力的主体、内容、适用范围、效力等的规则和原则的总和。
(二)量刑建议制度的实践和法理基础1.司法实践基础我国在刑事诉讼程序建立之初就选择了大陆法系的“定罪量刑一体化”的模式,即法院在庭审过程中,将被告人是否构成犯罪、犯何罪和如何量刑的问题结合在一起解决,与英美法系的“定罪量刑相分离”的模式相对应。
对建立检察官量刑建议制度的思考作者:刘怡来源:《商业文化》2011年第05期摘要:本文共三部分,首先从量刑建议权的可行性争议论述在我国建立量刑建议制度的所遭受到的在法官、检察官及律师三方的阻力。
为解决实践中的问题,笔者建议建立符合中国国情的检察官量刑建议制度应遵循的三项基本原则。
最后一部分阐述对量刑建议权的具体程序的构想。
关键词:检察机关;量刑建议;制度构建中图分类号:D92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117(2011)05-0021-01一、量刑建议权的合理性争议及其遇到的阻力(一)量刑建议权的合理性之争检察官量刑建议权是否应在中国推行的不同声音。
1、反对说(1)量刑建议模糊了起诉和审判的界限。
定罪量刑属于审判权,由检察机关提出具体的量刑建议有超越公诉范围之嫌。
(2)量刑建议权缺乏法律依据。
量刑权是法院独享的一种权力,而我国法律并无量刑建议权的规定。
(3)量刑建议在目前的中国司法实践中难以发挥有效作用。
我国《刑法》规定的刑罚幅度较大,缺乏有关量刑情节的具体立法或司法解释,检察机关与审判机关常有分歧。
2、支持说(1)根据我国《刑事诉讼法》第160条、《人民检察院刑事诉讼规则》第281条之规定,检察机关提出量刑建议,完全可以理解为是对适用法律提出的公诉意见。
因此说量刑建议权缺乏法律依据是不确切的。
(2)量刑建议权是公诉权的一部分,是一种司法请求權。
量刑裁判权是审判权的一部分,是一种司法裁判权,只有法院才能决定被告人适用的刑罚。
(二)量刑建议权之实施阻力首先从法官方面:他们认为:“审判案子没有以前舒坦了”。
其一,合议庭的量刑受到量刑请求的制约,刑事自由裁量权行使不如没有实施量刑建议权前方便;其二,量刑说理增大了工作量,对他们的业务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二、检察官量刑建议制度应遵循的基本原则检察官量刑建议权的基本原则是对检察官量刑建议改革的进行具有普遍指导意义,无论是法官、检察官还是辩护律师都应遵循的基本准则。
论量刑建议关键词: 量刑建议;司法改革;量刑公正;诉讼制度完善内容提要: 量刑建议源于起诉权中的量刑请求权,它具有启动量刑程序、制约量刑裁判、明确证明责任、预设监督标尺的效劳,关于提高量刑的公布性、公正性和公信力,保障当事人诉讼权利,强化对量刑裁判的制约监督,提高公诉质量和水平,都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给检察机关带来严峻的挑战。
在对域外量刑建议制度考察分析的基础上,本文对我国量刑建议制度作了设计,并对量刑建议对诉讼制度等方面的阻碍作了研究。
我国的量刑建议自20世纪末发轫以来,已经走过了十余年的历史。
期间,试点地域的检察院开展了许多有利的探讨,积存了相当的体会。
专门是将“标准自由裁量权,将量刑纳入法庭审理程序”规定为司法体制和工作机制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后,作为该项改革组成部份的量刑建议工作更是在很多检察院展开。
研究量刑建议,关于指导量刑建议工作正确开展,增进量刑标准化,完善刑事诉讼制度和理论,都具有重要意义。
一、量刑建议的理论依据、效劳及意义(一)量刑建议的理论依据量刑建议又称“求刑建议”,是指检察院在刑事诉讼中对被告人应当判处的刑罚依法向法院提出的建议。
从这一概念可知,量刑建议的场域是刑事诉讼;量刑建议的主体是检察院;量刑建议的对象是法院;量刑建议的内容是所起诉的被告人应当判处的刑罚。
“量刑建议”与“求刑”并非是完全相同的概念:量刑建议是求刑的要紧方式,求刑并非都通过量刑建议来表现。
从司法实践情形来看,求刑要紧有以下几种方式:第一种方式是检察院只在起诉书和公诉词中说“被告人的行为触犯了刑法第×条规定,已组成×罪,依法应当追究刑事责任”,并请法院“依法判处”。
第二种方式是在第一种方式的基础上,请求从重、从轻或减轻惩罚。
第三种方式是在前两种方式的基础上,提出比第二种方式更为具体但又有必然幅度或选择余地的量刑意见。
第四种方式那么比第三种方式更为明确具体,在刑种、刑度、执行方式等方面都是确信的,没有幅度和选择余地。
量刑建议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完善【摘要】我国刑事诉讼法中并未明确规定量刑建议制度,以及存在量刑建议适用范围小、量刑标准不一、量刑建议效力不明确等问题,因此需要在我国刑事诉讼法中明确规定量刑建议制度、制定量刑标准的指导性文件、量刑建议适用范围以及明确量刑建议的效力。
【关键词】量刑建议制度;刑事诉讼法;刑罚一、量刑建议制度的意义(一)量刑建议制度有助于规范法官自由裁量权此次刑诉法修正之前,检察机关起诉书中不会提出具体的量刑种类及幅度,也不会有单独的量刑建议书,量刑被认为是法院依据职权独断的领域。
检察机关仅仅将定罪问题纳入公诉的范围会带来法院在量刑上滥用自由裁量权的问题。
因此,量刑建议这一制度的改革可以对法院量刑活动进行全面监督制约,有助于规范法官自由裁量权。
(二)量刑建议制度使得量刑结果更具有公信力刑罚的种类及刑期的长短与被告人的实体权利密切相关,刑期的细微差别就可能会对被告人产生不一样的影响,影响其对判决结果的接受度。
刑诉法修正案规定被告人及其辩护人也可以向法院提出量刑意见,此时,公诉方就更有可能站在国家和社会利益的立场上,兼顾有利于和不利于被告人的全部量刑情节而提出更为公平的量刑建议,使得被告人从心理上更能接受裁判的结果,有助于其接受改造,也使得被害人对最终量刑结果产生强烈的认同感。
(三)量刑建议制度有助于提高检察机关业务素质公诉人不仅要查明与被告人定罪有关事实及证据材料,还要查明与被告人量刑有关事实及证据材料以提出量刑建议,从而促使检查官更加认真细致对影响定罪及量刑的方方面面进行审查,这就要求检察官有深厚的专业知识和精湛的业务素质。
量刑建议最终是否被法院采纳、采纳了多少也会影响外界对检察机关业务能力的评价,从而增强了检察机关人员的责任感,从而不断激励他们提高自身综合素质,使得检察机关的整体水平得到提升。
二、量刑建议制度存在的问题(一)我国刑事诉讼法中并未明确规定量刑建议制度2011年10月1日两高三部联合签发的《关于规范量刑程序若干问题的意见(试行)》在全国开始试行,最高人民法院发布的《人民法院量刑指导意见》也于同日试行,标志着量刑制度改革正式试行,量刑建议纳入了法庭审理程序中。
构建检察机关量刑建议制度的思考的开题报告一、选题背景检察机关在刑事诉讼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其主要职责是负责监督刑事诉讼的合法性、参与审查起诉和提出量刑建议。
量刑建议是一项特殊的职能,涉及到对犯罪行为的评价和对被告人的适当处罚。
因此,建立科学合理的检察机关量刑建议制度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但是当前我国的检察机关量刑建议制度仍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如缺乏细化的量刑标准、建议不及时、建议与法官的判断不一致等问题,这些问题都直接影响到刑事司法实践的公正性与有效性,需要加以解决。
因此,探讨如何建立有效的检察机关量刑建议制度,符合刑事司法实践的需要,对于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维护社会稳定和保障公民合法权益具有重要的现实实义。
二、研究目的本研究的目的是探讨如何建立科学合理的检察机关量刑建议制度,以完善我国刑事司法实践的公正性和有效性为目标,具体研究内容包括:1、分析当前我国检察机关量刑建议制度存在的不足之处及其产生的原因;2、探索建立科学合理的检察机关量刑建议制度的重要思路和原则;3、构建科学合理的检察机关量刑建议标准,并在实践中进行优化与完善;4、分析检察机关量刑建议制度的运行机制与效果,进而改善制度。
三、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文献资料法、案例分析法和对比分析法进行研究。
文献资料法是对相关法律法规、司法解释、学术论文等相关文献资料进行综合分析,了解检察机关量刑建议制度的理论与实践;案例分析法通过对一些重要案例的分析,了解检察机关量刑建议制度的实际运行情况;对比分析法是比较不同国家或地区的检察机关量刑建议制度,为我国的检察机关量刑建议制定提供借鉴。
四、研究意义本研究的意义主要有以下方面:1、为完善我国检察机关量刑建议制度提供了参考,促进刑事司法实践的科学化、标准化和规范化;2、为保障公民合法权益,推动维护社会稳定和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3、为深化司法体制改革,提高司法公正、促进依法治国提供了思路和方案。
五、预期成果本研究的预期成果主要包括:1、确立科学合理的检察机关量刑建议制度的理论基础和实践原则;2、构建符合中国国情的检察机关量刑建议标准,并进行实践优化;3、探索检察机关量刑建议制度的实际运作方案,使其合理科学运行,具有显著的效果;4、为我国刑事司法实践的科学标准化提供探索和建设方案。
论我国的建议量刑制度作者:沈婧玉来源:《法制与社会》2011年第13期摘要建议量刑制度作为司法改革的一项新的尝试,有其特定的实施背景,也符合诉讼主体理论、权力制衡理论以及公诉权完整性等理论上的要求。
但由于已有的法律和制度上的规定,使得该制度在实施上面临一些困境。
本文力图将该制度放于中国的具体环境之中,提出改进意见使之更加完善。
关键词建议量刑制度理论基础权力制衡作者简介:沈婧玉,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法学院2009级诉讼法专业研究生。
中图分类号:D9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592(2011)05-118-02随着中国法治建设的发展,刑事量刑过程中的各种问题也逐步突显。
由于量刑环节与被告人的权利息息相关、不容忽视,人们开始考虑实施建议量刑制度,希望通过检察官的介入来规范和解决量刑中存在的各种问题。
一、我国建议量刑制度的实施背景长期以来,我国在量刑程序中存在着一些问题。
很多相似的案件量刑的差异却很大,缺乏一致性和统一性。
出现这样的结果,原因是多方面的。
首先,我国刑罚幅度大,都是“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死刑”这样概括性的规定。
同一个罪名由于判法不一,所出现的结果差别很大。
其次,我国量刑程序不公开、不透明。
绝大部分刑事案件的量刑过程都是由合议庭在庭下完成的,缺乏检察官和被告人的参与,导致量刑过程中可操作的余地大。
随着我国社会的发展和法治的进步,人们对于量刑方面的问题也给予了越来越多的关注。
规范量刑程序,使之被纳入国家法治轨道的呼声不绝于耳。
针对这一现状,最高检于2005年7月出台了《人民检察院量刑建议试点工作实施意见》,正式将量刑建议列为检察改革的项目之中。
中央在关于深化司法改革体制和工作机制改革的意见中也提出了“规范自由量刑权,将量刑纳入法庭审理程序”的要求。
2009年,最高院颁布并试行了《人民法院量刑指导意见(试行)》和《人民法院量刑程序指导意见(试行)》。
规范量刑程序、实施检察官建议量刑制度,已经成为新一轮司法改革的热点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