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高校校园绿地的生态性调查分析
- 格式:doc
- 大小:122.91 MB
- 文档页数:11
长沙高校校园绿地植物景观调查分析
校园绿地是城市绿地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且与广大师生们的日常生活联系最为紧密,校园环境绿地量的多少、植物配置的合理与否及质量的高低等都会直接影响着师生们的日常生活。
本文通过对湖南大学、湖南师范大学、铁道学院、湖南女子大学、长沙理工大学(云塘校区)五所高校的重要生态节点的植物配置和水体景观现状的深入分析,总结生态校园建设特别是植物配置中存在的典型问题,并提出建设性意见,为实际的生态校园建设提供参考。
1.湖南大学植物景观调查分析
1.1湖南大学的校园概况及地理位置
湖南大学是中央部属高校,也是国家
“211工程”和“985工程”立项重点建设大
学,被誉为“千年学府,百年名校”。
坐
落在湖南省长沙市湘江西岸的国家5A
级风景名胜岳麓山风景名胜区。
前临“漫
江碧透”的湘江水,后倚“万山红遍”的岳
麓山;校园内幽静典雅,景色怡人;自
然景观与人文景观水乳相融,传统文化
与现代文明交相辉映,历来为求学治学
佳境。
学校总占地面积1.396平方公里。
1.2植物种类
植物种类比较丰富多样,大多采用乡土植物,达到了适地适树的生态性原则,生态群落稳定。
常见有雪松、广玉兰、桂花、香樟、杜英、银杏、水杉、栾树、垂柳、玉兰、紫玉兰、碧桃、紫叶李、红枫、海桐、大叶黄杨、银边黄杨、十大功劳、凤尾兰、小叶黄杨、南天竹、八角金盘、小叶女贞、金叶女贞、紫薇、石榴、茶花、迎春、连翅、贴梗海棠、红花继木、沿阶草、白三叶、红花_楽草、麦冬、鸾尾等。
1.3植物的配置
植物配置应按照生态学原理,充分考虑物
种的生态位特征,合理选配植物种类,避免种
间直接竞争,形成结构合理、功能健全、种群
稳定的复层人工植物群落结构。
同时根据生态
学上物种多样性导致群落稳定性原理,植物配
置时应充实生物的多样性。
物种多样性是群落
多样性的基础,它能提高人工植物群落的观赏
价值,增强人工植物群落的抗逆性和韧性,有
利于保持群落的稳定,避免有害生物的入侵。
1.4植物与建筑物的配置
湖南大学既有各种近代建筑焕发出古色古香的气息,又有鳞次栉比的现代化大楼错落有致地排列在岳麓山脚下。
在配置职植物时,设计说者根据建筑的变化而变化。
设计艺术学院孤植的樱花在早春鲜艳开放,象征艺术的张扬活泼。
研究生学院前的紫叶李列植于建筑边缘,整体颜色沉稳,肃静,给研究生们创造沉心研究的氛围。
图书馆前的球状红继木和广玉兰对植于入口前,以乳白色的墙面为背景,颜色鲜艳而明显,给人以很强的指示作用,本土气息浓厚,同时由低到高向两边扩散的入口配置方式寓意走进图书馆去接受那广阔无边的知识海洋。
1.5植物与水体的配置
湖南大学历史悠久,风景优美,有多处水体景
观。
有以垂柳、水杉作为主景树的高大乔木,透
过水面的倒影,显得景色更加柔和动人。
也有以
香樟、紫花泡桐为主景树,树大荫浓,如右图所
示,考虑其较小的水域面积,水面上并没有配置
水生植物,以免造成水面过满,视线阻塞。
红色
的云墙、白色的折桥、古雅的六角亭在水中倒影
和植物的倒影斑驳交错,光影觥筹。
2.湖南师范大学绿地的生态性分析
2.1湖南师范大学的校园概况及地理位置
湖南师范大学创建于1938年,位于历史文化名城长沙,是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的大学、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优秀高校,占地168公顷,建筑面积100余万平方米。
主校区西偎麓山,东濒湘江,风光秀丽,是全国绿化“400佳”单位之一。
[1]据《2013中国大学评价研究报告》,湖南师范大学位列2013中国大学排行榜第68位,居湖南高校第三。
2.2植物种类
常见的有雪松、日本五针松、龙柏、侧柏、千头柏、云杉、广玉兰、女贞、水錯、石榴、桂花、石楠、棕榈、水杉、樱花、梓树、梧桐、龙爪槐、栾树、海棠花、垂柳、枫杨、玉兰、紫玉兰、碧桃、杜仲、白錯、合欢、紫叶李、红枫、鸡爪槭、海桐、大叶黄杨、雀舌黄杨、
金边黄杨、铺地柏、十大功劳、八角金盘、小叶黄杨、水錯、南天竹、风尾兰、火棘、含笑、小叶女贞、金叶女贞、紫叶小檗、香荚莲、紫薇、紫荆、杜英、月季、棣棠、茶花、结香、迎春、贴梗海棠、红花继木、夹竹桃、锦鸡儿、枸骨、斑竹、罗汉竹、毛竹、风尾竹、紫藤、中华常春藤、凌霄、沿阶草、麦冬等。
2.3植物的配置方式
孤植
宿舍楼前的石榴,以红色的建筑为背景,孤植于
绿地拐角处,春季红花满树、夏季清新浓绿、秋季硕
果又大又红、冬季枝干优美。
植物的季相变化印证着
一年四季时光流逝,提醒着同学们珍惜时间。
对植
即对称地种植大致相等数量的树木,多应用于园门,建筑物入口,广场或桥头的两旁。
在自然式种植中,则不要求绝对对称,对植时也应保持形态的均衡。
丛生竹对植于小路入口两边,向中间弯曲的枝条搭成拱门状,远看,犹如一框景,把人们引向蜿蜒小路深处,一窥门后究竟,既神秘又幽静。
丛植
湖南师范大学里面植物配置最多的方式,
形态自然,符合艺术构图规律,既能表现植物
的群体美,也能看出树种的个体美。
如右图,
前景是两颗红枫,清扬飘逸;中景是开满硕
大白花的木绣球;背景是常绿的桂花和高耸的
落叶树种水杉。
红枫的红和背景建筑相呼应,
常绿桂花和初春嫩绿的水杉夹在两种红色之
间,色彩拉开了距离,中间的洁白的木绣球令
整个场景亮起来了。
整体色彩感强烈,乔木层
次明显,季相明显。
如若地面的地被再丰富点、
长势再好点则景观效果更佳了。
3.铁道学院绿地的生态性分析
3.1铁道学院的校园概况及地理位置
铁道学院,前身是1953年成立的中南土木建筑学院,现已发展成为一所以工为主,工、理、文、经、管、法、艺术等学科协调发展的多科性高等院校。
地处长沙韶山南路68号,长沙铁道学院占地720亩,建筑面积32万平方米,长沙铁道学院(2000年)已经和中南工业大学及湘雅医学院合并,称之为中南大学铁道校区。
3.2植物种类
常见的植物种类有香樟、雪松、罗汉松、龙柏、侧柏、千头柏、云杉、杜英、广玉兰、小蜡、女贞、桂花、枇杷、石楠、棕榈、银杏、悬铃木、水杉、搜花、猶掌楸、梓树、喜树、乌桕、龙爪槐、栾树、海棠花、旱柳、垂柳、杨柳、玉兰、紫玉兰、碧桃、杜仲、白蜡、合欢、紫叶李、红桝、三角枫、鸡爪槭、海桐、大叶黄杨、雀舌黄杨、银边黄杨、铺地柏、十大功劳、八角金盘、小叶黄杨、水始、南天竹、火棘、小叶女贞、金叶女贞、紫叶小檗、紫薇、紫荆、杜英、石榴、月季、战棠、茶花、迎春、连翅、贴梗海棠、红花继木、紫丁香、夹竹桃、锦鸡儿、枸骨、斑竹、罗汉竹、刚竹、紫藤、中华常春藤、地锦、凌霄、结缕草、沿阶草、白三叶、大花萱草、麦冬。
3.3植物的配置方式
列植,是铁道学院比较常见的植物配置方式。
如下图所示的,单层的悬铃木作为行道树,列植于主干道两侧,从景观效果来讲冬季至早春枝干遒劲有力,如诗如画;夏季绿色浓郁葱葱;秋季红叶漫天。
但是,从生态性角度来讲还是稍有欠缺的。
香樟列植于次干道形成的行道树,树大荫浓,下面配植耐阴杜鹃或者八角金盘,典型的湖南乡土植物乔灌二层搭配。
虽说搭配方式简单,但是如图所示的效果,操场边缘的落叶、茂密八角金盘、枝叶繁盛的香樟,既生态又自然。
群植,就是相同树种的群体组合,
树木的数量较多,以表现群体美为主,
具有“成林”之趣。
铁道学院的香樟林组
成的树阵广场,给夏日里乘凉的学生们
提供了良好的场地,美中不足的是缺少
休息设施,人性化的设计同时也体现在
生态性原则里面。
3.4植物与建筑物的配置
由于铁道学院历史悠久,所以其建筑也是年代久远,有点破旧的感觉,主要以白色为主。
在建筑侧面间隔的配置球状黄杨和紫玉兰,紫色玉兰株型小巧,在春季含苞待放,但如图所示,植物单一,球状的黄杨球与小巧的紫玉兰搭配不和谐,并没有改善建筑给人的破旧萧条之感,所以此处植物搭配不合理,造成的景观效果也并不明显。
4.湖南女子大学绿地的生态性分析
4.1湖南女子大学的校园概况及地理位置
湖南女子大学前身是湖南女子职业大
学,湖南女子职业大学是1985年由湖南
省妇联创办,经教育部批准成立的全国第
一所全日制女子普通高等学校,也是全国
妇联和地方省政府共建的唯一一所女子
普通高校。
坐落于湖南长沙市中意一路
160号,是一所规模适中、优势突出、特
色鲜明、在国内外具有一定影响的女子普
通高等学校。
4.2植物种类
常见的植物种类有香樟、侧柏、杜英、马尾松、罗汉松、龙柏、广玉兰、小蜡、女贞、桂花、杨柳、玉兰、紫玉兰、碧桃、杜仲、白蜡、合欢、紫叶李、红桝、三角枫、鸡爪槭、海桐、大叶黄杨、雀舌黄杨、银边黄杨、铺地柏、十大功劳、八角金盘、小叶黄杨、水始、南天竹、火棘、、石楠、棕榈、银杏、悬铃木、水杉、梓树、喜树、乌桕、龙爪槐、栾树、海棠花、旱柳、小叶女贞、金叶女贞、紫叶小檗、紫薇、紫荆、杜英、石榴、月季、战棠、茶花、迎春、连翅、贴梗海棠、红花继木、紫丁香、夹竹桃、锦鸡儿、枸骨、斑竹、罗汉竹、刚竹、紫藤、中华常春藤、地锦、凌霄、结缕草、大花萱草、麦冬、沿阶草、白三叶等
4.3植物的配置方式
常见的孤植树木的要求是:姿态优美,色彩鲜明,体形略大,寿命长而有特色。
一般以树冠为伞形或者圆球行的乔木为主。
在湖南女子大学内却发现丛生竹、灌木类的孤植,也是一种客观的景观。
一丛翠绿的沙地柏孤植于紫色的紫叶李下,颜色对比强烈,竖向空间分层明显。
围墙尽头孤植的丛生竹,像礼花般洒向周围,路已是尽头、但景却不尽。
如若长势良好,则是绝佳的收景之点。
孤植于草坪的物修剪整形的红继木,开春的紫红色花在绿毯上是如此艳丽多彩、阿娜多姿。
列植
湖南女子大学的宿舍入口大道是一条樱花
大道,樱花花形美丽,树姿洒脱开展,盛开时如
玉树琼花,堆云叠雪,甚是壮观。
夏季樱花树叶
繁茂,绿茵如盖。
列植的樱花大道下面是小蜡绿
篱,但是长势并不良好,甚至有空缺。
群植
入口右侧的小山坡上是马尾松和香樟的混交林,也就是香樟和马尾松的群植。
常绿阔叶的香樟与落叶针叶的马尾松,叶形叶色的疏密有致、强烈对比,创造一种很强烈的空间感。
同时香樟、马尾松散发出来的气味令人心旷神怡、都是园林保健树种。
若是下面再配置一些花灌木或者地被,则林下景观会更丰富,整个山地的生态效益都会增强很多。
4.4植物与建筑
湖南女子大学唯一的亭,黄顶红柱,传统的的四角亭,坐落山坡林间。
在马尾松和杜英的混交下若隐若现。
从正面看,以三株大型的香樟为背景,旁边对植俩颗柏树,四周是修剪成球形的红继木和黄杨。
整个给人肃静、沉稳之感。
环绕其周边的密林给亭创造了一个私密空间,适合于进行特定的私密性比较强的活动。
5.长沙理工大学(云塘校区)绿地的生态性分析
5.1长沙理工大学(云塘校区)的校园概况及地理位置
长沙理工大学是长沙交通学院和长沙电力学院的基础上合并组建的,于2004年元月在长沙县暮云镇云塘村征地建设云塘新校区。
校区占地138hm2,学生规模达2万人,新校整体建设本着传承文脉、积淀历史、以人为本、持续发展的原则和指导方针,进行了校阔的整体文化景观规划。
5.2长沙理工大学(云塘校区)的植物景观分析
5.2.1植物种类:
1.常绿乔木及小乔木:雪松、油松、罗汉松、龙柏、圆柏、广玉兰、女贞、桂花、
石捕、香樟、杜英、棕榈。
2.落叶乔木及小乔木:银杏、水杉、楼花、鹅掌楸、龙爪槐、栾树、旱柳、垂柳、玉兰、紫玉兰、碧桃、紫叶李、红枫、七叶树、鸡爪槭。
3.常绿灌木:海桐、大叶黄杨、银边黄杨、十大功劳、凤尾兰、小叶黄杨、小蜡、南天竹、八角金盘。
4.落叶灌木:紫叶小檗、洒金珊湖、小叶女贞、金叶女贞、紫薇、杜英、石榴、茶花、迎春、贴梗海棠、红花继木、紫丁香、夹竹桃。
5.竹类:早园竹、斑竹、罗汉竹。
6.水生植物及藤本植物:凤眼莲、美人焦、香蒲、风车草、卢苹、紫藤、中华常春藤。
7.草评及地被植物:草地早熟禾、结缕草、沿阶草、白三叶、麦冬、鸾尾。
5.2.2植物的配置方式:
植物的配置方式多样,横向上有优美的孤植,规则的列植、自然的混植,纵向上,景观层次丰富多彩,生态而自然。
优美的孤植
孤植,是指主要显示树木的个体美,常作为
园林空间的主景。
对孤植树木的要求是:姿态优
美,色彩鲜明,体形略大,寿命长而有特色。
常绿的阔瓣含笑主干挺秀,枝茂叶密,屹立于
砖红色的教学楼侧方,醒目而惊艳,阳春三月,
硕大而洁白的花像一支支白鸽飞翔于绿叶之间,
红墙之前,犹如莘莘学子展翅翱翔于多彩的世界
中。
规则的列植
列植,也称带植,是成行成带栽植树木,多应用于街道、公路的两旁,或规则式广场的周围。
如用作园林景物的背景或隔离措施,一般宜密植,形成树屏。
南入口处两边的香樟,在以整型红继木和小叶女贞为灌木的基础上整齐排列着。
给入口以很强的导向作用;宿舍区的红继木和小蜡则以条状沿建筑边线而设置,上层的广玉兰等距搭配,整齐而进深感强烈,给居住在一楼的同学创造了隐私空间,同时也创造了一种规则美
自然的丛植
三株以上不同树种的组合,是园林中普遍
应用的方式,可用作主景或配景,也可用作背
景或隔离措施。
配置宜自然,符合艺术构图规
律,务求既能表现植物的群体美,也能看出树
种的个体美。
5.2.3植物与建筑物的配置
耐阴植物八角金盘作为基础种植,使建筑和地面之间有个过渡空间,能稳定基础,同时也能合理利用空间,弥补建筑形式的呆板,但是,只是采用八角金盘一种植物显得单调乏味,色相不明显。
墙角点缀的一株紫红色的紫荆,与其他常绿的整形绿篱配置,软化了硬质的墙角,使得角落也变得活泼俏皮。
爬山虎此类攀援植物是墙面绿化的良好材料,但由于长势原因,在此处并没有达到理想的效果。
5.3长沙理工大学(云塘校区)的水体景观分析
云影湖是理工大学校园内由人工挖掘而成的最大的一个人工湖,云影湖在保留原有自然水塘的基础上,经过自然生态的设计,形成东西走向的宽阔水面,依据原有地形高差设置三级水面,湖水清澈、充满活力。
云影湖通过植物配置也体现了自然生态设计的一面,比如水面分散地放置凤眼莲等漂浮植物,使得漂浮载体分散,固定位置放于水面。
湖体驳岸设计同样也是遵循自然生态法则,驳岸与沿湖道路留有5—10m的绿化生态带,给植物、水体和生物留有足够的栖息空间,形成了一个完整的生态链。
在接近水体的驳岸边上,有以垂柳、水杉作为主景树的高大乔木,透过水面的倒影,显得景色更加柔和动人,底层有适宜于水生的卢華、鸾尾、葱兰等,中间点缀有紫叶小檗、洒金珊瑚、櫻花等乔灌木,层次感比较强。
6. 长沙高校校园绿地植物景观存在的问题
6.1 缺乏校园植物景观的整体规划
通过调查发现,长沙高校校园绿化的整体规划设计,基本都是建设一块,设计一块,绿化一块,没有从整体着眼规划,导致校园植物景观布局凌乱,没有与校园的整体环境相协调
6.2 植物景观特色不明显,观花灌木景观欠缺
校园绿地中没有考虑到落叶植物的规划,导致落叶植物选择和应用的杂乱无章现象,处处可见落叶植物,但是总体感觉都差不多,缺少系统性,缺乏特色。
且落叶观花灌木景观欠缺,在许多校园绿地中,落叶观花灌木只有木芙蓉、紫薇、樱花、石榴、紫玉兰等几个树种。
但由于常绿乔木占据绝对的生存优势,使得校园的秋色叶景观并不明显。
6.3 树种间的配置模式单一、重复
通过对五大校园绿地的调查研究,发现校园绿地系统还停留在以量取胜,单纯地追求绿地绿化率的生态建设初级阶段;植物配置相对单一,且较为杂乱,各个区域缺乏鲜明的个性特征,有部分区域的绿化树种种植显得凌乱,没有充分利用现有空间,结果造成了明显的疏密差别,从而导致了显著的生长差异,观赏效果也差、缺乏校园道路特有的个性。
6.4校园垂直绿化和屋顶绿化建设相对薄弱
大学校园垂直绿化和屋顶绿化建设还没有
受到足够的重视,教学楼、行政楼、图书馆等主要建筑都没有应的楼体绿化,对于利用垂直绿化来营造植物景观表现不突出,且随意性较强,而且屋顶绿化也没有得到相应的应用,有待于进一步加强和推广。
6.5 校园绿地养护与管理欠缺
通过对五个大学校园绿地的调查发现,每个校园绿地都
有不同程度的破坏,养护管理方面存在很大的漏洞,尤其是
老校区铁道学院。
如下图所示,长沙理工大学中心广场文化
墙下面的南天竹,由于管理不当,零零碎碎的散落在墙下,
毫无生气,水边植物也萧条凄凉。
铁道学院墙角的八角金盘
由于疏于管理、长势不良,给整个建筑都带来残旧破坏之感。
7.长沙高校校园绿地植物造景建议
7.1要注重植物景观的整体规划,营造与大学校园这一大环境相适应的良好环境景观,提高整个校园景观的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景观性。
7.2校园主体绿化植物应该突出本校特色
学校绿化所选树种、花种要因地制宜,适合本地生长。
树种选择既要适应生态环境,又要能体现传统文化,要顾及到物种的多样性,体现教育特色和地方特色,突出个性化。
同时建议给校内每一树种挂上不锈钢标牌,其上注明:中名、拉丁名、用途、产地等,可以使学生在课余时间能学到树木分类知识
7.3搭配丰富,形成层次清晰又富于变化的景观生态效果
在校园植物配植上,应根据其不同的生态习性,尽量做到
乔、灌、地被相结合,做到春有花、夏有荫、秋有色、冬有绿,使校
园内四季有景可赏。
另外,还需要考虑校园植物的形态、高低、大小、落叶或常绿、色彩、质地等,做到主次分明、疏落有致,形成层次清晰又富于变化的景观生态效果
7.4加强养护与管理,最大限度发挥园林植物的景观效果
俗话说“三分种七分管”,为使校园绿地可持续发展,并能
获得长期的生态、社会和经济效益,就必须加强校园绿地的养
护与管理。
校园绿地,应该是极力打造出的一个安静、幽雅、舒适、风景优美的生态校园。
校园景观要有生气、活力,应建立在生物多样性的基础上。
校园绿化一方面要保护好园内原有的自然资源,并想方设法地充分利用这些资源进行绿化美化。
同时,根据生物的多样性、校园景观的多样性以及生态建设的需要,来建设具有稳定、良好生态环境的自然景观。
我们只有坚持以人为本,挖掘校园文化特色,才能完成经得起推敲的校园环境植物景观设计,保证校园绿化景观效果能持续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