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林业产业化发展现状及对策
- 格式:doc
- 大小:25.00 KB
- 文档页数:6
国有林场改革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探讨摘要:在国有企业中,林场改革发展有了很大进展,国有林场在我国经济发展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是我国社会经济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近些年,随着国家相关政策的调整和经济水平的快速发展,国有林场在得到进一步发展的同时也逐渐暴露出诸多问题,影响了我国生态经济的发展,因此,国有林场的改革是林业部门的重点工作。
文章首先分析了国有林场特点,其次探讨了发展经济林的意义,然后就当前国有林场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最后论述了国有林场改革发展的对策,以供参考。
关键词:国有林场;改革;发展现状;问题;对策引言林业扮演着维护生态平衡、促进国民经济建设的双重使命,林业可持续发展关系国民经济建设的稳定。
随着经济快速发展,我国林业资源不断减少,生态环境破坏严重。
因此,顺应时代潮流,树立保护自然的生态理念具有重要意义。
当前,国家将生态文明建设放在至关重要的战略地位,将生态理念融入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经济建设等诸多领域。
保护林业生态环境关乎中华民族子孙后代的未来。
我国全方位综合构建生态大局,林业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作用巨大、意义非凡。
国有林场不同于其他单位和部门,其生态功能定位非常明确,在改革过程中,大部分被界定为公益事业单位,由财政全额预算管理,专门从事森林利用、培育、保护以及植树造林工作。
当前,我国已经进入高速发展的转型时期,国有林场存在管理不够科学、功能定位不够清晰、政策不够完善等问题,因而面临着新的要求和挑战,迫切需要进行改革。
1国有林场特点国有林场特点鲜明,主要体现为生产周期长、季节性明显、营林管理的连续性、病虫害或森林火灾发生的突发性,以及整个林业系统各项保障措施相互适应协调的综合性。
公益性国有林场的功能定位很明确,其特点是培育和保护森林资源,使我国森林资源的数量和质量都稳步提升,进而维护国家生态安全。
当前,主要通过种苗培育、优良种质资源筛选、植树造林、施肥管理、抚育管理、森林防火、封山育林、病虫害防治、建立和管理森林公园等措施,不断实现公益林国有林场的工作目标。
林下经济产业现状及发展重点分析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大家对环境保护越来越重视,绿色产业在我国得到了较快的发展,林下经济产业也由此而生。
林下经济产业是新世纪提出来的一种环保、绿色的产业,投入少、见效快、易操作,发展潜力大,而且它对当前的生态环境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并且促进了林业从业者的经济收入。
在这种情况下林下经济产业是我国当前重点发展的产业。
基于此,本文对林下经济产业的现状进行总结,并且对其产业发展的重点进行分析,希望促进我国林下经济产业的发展,在经济发展的同时保护我国的生态环境。
关键词:林下经济产业;现状;重点;发展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绿色经济发展潜力大,国家大力发展林下经济产业,以此保障生态环境。
林下经济产业在21世纪初开始出现,作为环保、绿色的经济产业,它与传统的林业存在着较大的区别[1]。
随着制造业等的迅速发展,我国的生态环境被破坏。
在这种情况下,发展林下经济产业已经成了必然趋势。
从提出林下经济产业到现在,我国在这方面的已经取得了一些成就。
但同时也还存在着一些问题。
希望通过本文对林下经济产业现状和发展重点的分析,能够促进林下经济产业的发展,从而实现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1林下经济产业的含义林下经济是在林业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其主要目的是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对生态环境进行保护。
简单来讲,林下经济,就是利用当前土地和森林资源,在不造成破坏的前提下,发展种植、养殖以及其它的经济产业。
林下经济,有两个最明显的特点。
一是盈利性。
它是一种经济产业,意味着它需要盈利,只有其处于盈利状态,才能保证林下经济的发展。
二是环保性。
林下经济产业的前提,就是要保证当地的生态资源。
也就是说,其产业是绿色的,是不对当地的环境造成破坏的。
只有满足这两个条件,才能称为林下经济产业。
此外由于我国地域辽阔,各地的地形地貌都是不一样的,这也使得各地区的林下经济产业存在着较大的差别,这种差异是良性的。
林业产业发展存在问题及对策作者:陈正伟来源:《绿色科技》2018年第03期摘要:分析了林业产业当前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下一步的发展方向:发展林业产业的目标是助推脱贫攻坚,要发挥林业产业在脱贫攻坚中长线产业的作用,而林业产业横跨一、二、三产业,产业链条长、就业容量大、从业门槛低,是最适宜农民群众发展的产业之一。
关键词:林业产业;问题;建议中图分类号:S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9944(2018)03-0196-021 引言林业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既是一项基础产业,又是一项关系生态环境建设的公益事业,肩负着优化生态环境和促进经济发展的双重使命。
面对新形势的需要,构筑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林业产业发展新格局,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加快林业产业发展,助推脱贫攻坚是大势所趋。
林业产业是脱贫攻坚中发挥重要作用的长线产业,横跨一、二、三产业,产业链条长、就业容量大、从业门槛低,是最适宜农民群众发展的产业之一,是脱贫攻坚的基础和依托,只有把产业真正发展起来,才能让农民彻底摆脱贫困。
2 基本情况正安县地处贵州遵义东北部,辖16镇2乡1街道和1个省级经济开发区,总人口65万人。
国土面积2595 km2,耕地面积110万亩,林地210万亩,森林覆盖率60.09%,森林蓄积767万m3。
以方竹、茶叶、野木瓜等为主的林业产业体系初步形成,现有野木瓜6.8万亩、方竹林22万亩、茶叶35万亩、核桃20万亩,2017年全县实现林业产值26.1亿元。
先后获得中国白茶之乡、中国野木瓜之乡、中国油桐之乡、中国特色竹乡和全国生态文明先进县等荣誉称号。
3 林业产业现状3.1 产业定位不准对发展林业产业没有合理的规划、科学的定位和研判,对发展什么产业没有明确的目标,没有长期发展下去的决心,对发展什么产业能让群众接受,让群众增收较模糊。
由于长期以来营造林思路单一,没有把造林与产业发展紧密相联,资源、基地、市场连接不畅。
林业产业调研报告(共4篇)第1篇:林业产业调研报告林业产业发展调研报告随着国家林业体制的改革,全面停止天然林商业性采伐;林业各级部门都把产业发展纳入到重要的工作日程,只有不断的发展,壮大林业产业工作,才能切实增加林场职工的收入,从而提高职工的人均生活水平,下面就我局的林业产业发展情况做如下说明:一、森林资源现状。
延寿县林业用地面积xxxx.4公顷,林业用地面积中有林地面积xxxx.4公顷,占林业用地面积71.2%,宜林地面积11.6公顷,公益林面积97824.8公顷,商品林面积23534.6公顷,林木总蓄积xxxx立方米,森林覆盖率47.6%。
二、加强领导、积极组建专业合作社。
在年初的林业工作上,针对我局各林场的专业合作社。
各林场相继成立了12个合作社,即将成立的有6个合作社。
从合作社的形式上多以林下养殖、种殖为主的林下经济合作社,规模上看,规模大小不一。
目前,较为成型的有桃山林场的苗木培育专业合作社,吸纳股金170万元,培育各种绿化苗木138万株,占地面积1360亩;再有是胜利林场成立的金成养殖专业合作社,2017年初,新改建猪舍,总投资700万元,预计年出栏生猪两千至参千余头,年纯利润40万元。
另外,其它林场的合作社规模虽小,但现在都以相继成立,总的势头是好的,只有通过这样以点带面的形式才能使各林场合作社的规模逐步得到发展壮大。
三、依靠龙头企业,带动林场职工增收。
延寿县鼎鑫生物工程有限公司于2013年成功入驻延寿工业园区,项目占地27560平方米,计划投资1.18亿元,现以投资1.16亿元,今年林业局已经同鼎鑫生物工程有限责任公司签订了沙棘种植合同,其中五七林场今年已栽植沙棘6千余亩,由于苗木缺乏原因,全局还有3万余亩待明春栽植,全局预计栽植面积4万亩,通过沙棘栽植这项工程而增加了林场和职工的收入,同时,也使林地得到恢复,增加了林地的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可谓双效共赢。
个体民营企业的发展给林场职工提供了致富增收的新途径。
林下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及对策林下经济发展缓慢是受农户的思想禁锢,政府林地流转政策、林权抵押贷款政策还未落实,林下产品供销链条不稳定,农户投资信心不足的影响。
因此,政府应该提升宣传的力度,制定和落实相关政策,发展示范大户,成立专业合作组织,多管齐下激发农户和企业投资林下产业的积极性和信心,真正实现林下经济促进农村发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标签:林下经济发展;制约因素;对策一、林下经济存在的问题林下经济作为一个新兴产业,发展还处于起步阶段,经济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仍存在诸多困难和问题:1、规模总量不大,缺乏龙头带动。
近年来,林下经济虽然取得了初步进展,但由于缺乏龙头企业带动,林下经济发展规模较小,难以形成竞争优势,不能满足市场批量需求。
2、林下经济模式和品种相对单一。
目前,林下经济仅有“林菌”和“林禽”两种模式,不仅发展模式较少,而且林下种植和养殖品种单一,很难满足市场多样化需求。
3、基础设施条件差。
林地属于涵养水源的生态林,这些地方普遍存在水、电、路等基础设施配套不完善等问题,制约了林下经济规模化发展、集约化经营。
4、群众认识理解有偏差。
农户普遍认为林下种养与普通种养没什么两样,甚至还不如普通种养;部分农户对林下经济发展模式、扶持方式和优惠政策等内容认识不够,缺乏参与热情;有的农户思想不解放,怕吃亏、怕赔本,畏首畏尾,对发展林下经济持怀疑观望态度。
二、发展林下经济的制约因素1、林地流转少,规模化经营无法实施林地流转是指林地承包经营权人按照农村土地承包法的规定,有权将土地承包经营权采取转包、出租、互换、转让或其他方式流转。
林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双方应当签订书面合同。
采取转让方式流转的,需进行林权变更登记;采取转包、出租、互换或其他方式流转的,应当报发包方备案。
林地流转的前提是林地确权。
而林地基本上都可以正常流转。
从农户林地流转意愿来看,多数农户想林地流转,并且主要是通过转包和人股的形式,但是由于政府林权流转中心尚未成立,对林地流转的规范化、合法化运转还不能起到有效的中介作用。
林业经济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近年来,随着全球气候变化的加剧和环保意识的提高,林业产业的重要性逐渐显现。
但是,在林业经济管理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影响着林业经济的发展。
本文将针对这些问题进行深入探讨,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问题一、林业经济发展不平衡我国森林资源丰富,但林业发展地区分布不均,东部地区的林业经济远远超过中西部和一些贫困地区。
同时,由于生态保护的需要,很多地区在林业开发上受到了限制,导致林业经济缺乏可持续性。
对策:应根据各地的自然条件和资源禀赋,制定相应的林业规划,促进各地林业经济的均衡发展。
应尊重生态保护的原则,建设可持续的林业经济,推动林业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
问题二、经济效益低下林木种植周期长,收益周期也比较长,导致林业经济效益低下。
此外,由于产业化程度不高,林业产品的定价难以适应市场需求,也是造成林业经济效益低下的原因之一。
对策:通过产学研联合,加强科技创新和林业品牌建设,推动林业产业的升级与转型,提高林业产品的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
同时,可通过积极开拓市场和加强供应链管理,优化价格和成本结构,提升经济效益。
问题三、林业产业链不完善我国林业产业链条不够完善,主要是由于林业企业之间的合作不够紧密,形成的产业集群也不够成熟,导致生产、流通、销售等环节缺乏协同作用,损失了很多资源和市场机会。
对策:应促进林业企业之间的合作,推动形成产业集群,建立多层次、全方位的合作体系,实现资源共享和优化配置。
同时,加强产业链管理,从原材料采购、生产、流通到销售等各个环节,实现资源共享和产业链的无缝连接,提高产业链的竞争力。
问题四、法规落后由于林业资源的特殊性和复杂性,林业法规制定不如其他产业完善,很多问题也无法完全解决,影响了行业的健康发展。
对策:应积极推进林业法规的制定和完善,针对环境保护、林木保护、资源利用等方面的问题,建立完备的法律制度,确保林业产业的健康发展。
加大执法力度,对林业违法行为进行惩处,维护林业产业的规范运作。
林业发展的问题及对策5篇(一)一、林业发展三大主要问题(一)林业职能发挥在现代林业发展中,人员的因素占很大成分,由于林业员工的职业素质参差不齐,在巡山护林方面不到位的清况时有发生,无法从源头上保护好森林资源,没有落实好国家“严管林,‘值用钱,质为先”的方针;在对野生动物白勺保护力度上有所欠缺,频频暴发出有不法分子在森林中猎杀野生动物;在森林防火宣传与保护中没有深入下去,对火灾的隐患部位检查不到位二在集体林己妹」上不主动,无法与农民形成有效白勺互动互利。
(二)林苗质量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对林业的作用更加重视,但对于其的投入却始终无法满足。
资金短缺逐渐成为了制约林业发展的一大因素。
林苗的质量在林业发展中占到十分重要的地位,林苗的质量将会直接关系到它的寿命与作用。
资金无法到位,就会导致林业工作者对于林苗的选择上有所顾虑。
林苗质量问颖后映出来的另一个问题就是林业不书支发展的问题。
我国对于林业发展科州七的口号已经喊了多年,但还是存在着明显的不足。
整体来讲,林业产业化科技水平还处于于低级水平,状态发展较低端,不能适应林业跨越式发展与战略规划要求。
在林业发展中科技研究与生产结合度不够,有一些不泪讲技术无法在生产中得到充分的运用与发展。
而且高新技术严重滞后,导致了林苗在生长过程中无法形成良好的保障。
(三)适合林业发展的环境与土壤林业发展需要的环境与土壤应该旱活应林苗发展的。
这其中一方面是指水分、化学成分是否合适,空气、温度条件等是否符合当地林业的发展另一方面是指林业发展的领域环境主要是指林业发展体制与机制的发展是否健全。
目前仍然有一引起政府没有设立林业科技机构,就无法谈起科技工作的目标与任务;即使有一些已经设立了科技机构,侄多寸于林业不书支工作没有足够白勺动力。
在一般工作人员眼中,公益类的科研机构无法形成良好的经济效益,职工的工资与公共支出无法保障,从而导致林业科技工作开展非常困难。
二、其他基础性问题研究对策1)在林业发展中,应谢巴人才放在第一位,采用先进的技术力量与物资进行整合,安扫厘点工程不泪讲经费,将科技经费列入到年度预算中,积极争取当地的不书支项目,引进地区内外的不书支项目,形成国家与正勿荷投入为主,自身积极争取与创新为辅,制定出优惠的政策,利用更多的力量实现资金的到位。
发展林下经济存在的问题及优化措施摘要:新时代,如何构建以森林为核心,集林下种植、林下养殖和森林景观利用为一体的立体森林经营模式,有效解决林下过程中的各种问题,发展经济,增加林业收入,帮助林农增收成为重要课题,为了更好进一步鼓励新农村建设。
基于此,本文主要介绍了林下经营的发展路径,分析了目前林下经营发展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进一步发展的建议。
关键词:林下经济;林下种植;林下养殖;森林旅游在我国林业快速发展和国家环保产业集约化发展的背景下,大力发展初级林业,真正实现环境保护和协调发展是十分必要的。
1 林下种植经济发展路径1990年代中后期,我国工农业发展逐渐进入高速增长期,国家正式确立了以生态建设为重点的林业发展战略。
此后,党的十七大报告会议制定了建设社会生态文明特别是农林现代化领域的中长期发展规划。
这一时期最大的问题是三村问题,如何增加农民收入,如何建设新村,成为现阶段发展的主要建设内容。
因此,以生态循环利用为核心的基质种植经济模式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满足这一现实需求。
2013年,国民经济进入新常态,各产业领域都偏向可持续发展,经济增长方式和产业结构形态急需转型更新。
正是在这样广阔的背景下,我国林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现代林业、低碳生态等产业活动的新理念相继提出。
亚林农业、亚林水产养殖等新的复合型产业活动相继出现,如亚林培育、土壤生态资源等,其中亚林农业最为突出。
由于森林经营的发展与本地区的自然环境和地理条件密切相关,在开发建设中具有很强的区域特色。
目前,发展地下农业的关键问题已成为充分利用具有地方特色的林下自然资源,特别是在我国中西部广大地区和东北地区。
从目前来看,我国林下种植经济区的发展形式也多种多样,有林菇模式、野花模式、林草模式、林药模式、林油模式等。
2当前林下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2.1 群众对森林经营认识不足林业目前还是一个比较新的产业发展模式。
积极发展林业可以增加就业、增加收入、保护环境。
但目前很多农民对这种发展模式并不了解。
经济与管理I魁翠囂0;醫浅谈林业经济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解决对策蒋婷摘要: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从国家层面到个人层面上都展现出对生态林业的重视,可持续发展是社会发展和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方向,因此保护生态环境,同时促进经济发展是当前林业发展的重要举措,但是林业经济发展过程中仍面临很多问题,本文通过对当地的林业经济问题进行研究,探索未来林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道路,为广西地区林业经济发展提供理论借鉴。
关键词:林业经济;问题;发展对策林业资源是在生态资源中占有很大的比重,因此,林业经济是生态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党和国家一直以来强调可持续发展,因此,如何统筹协调生态文明与经济发展,是当前林业经济面临的主要问题,一味地追求保护生态环境,而不注重林业的经济效益,会对资源造成极大的浪费,而一味地追求经济效益,而不注重保护植被森林,则会对生态环境造成极大的破坏,因此,各地区应当结合自身的自然资源禀赋情况以及经济发展状况,因地制宜,采取有效的措施,推进林业经济的发展。
一、林业经济的内涵林业经济是将林业资源转化为经济收入的一种发展模式,在城市周边或者乡村地带,林业经济是居民最为主要的经济来源,特别是在山区较多的省份,林业经济占据了主体地位,在广西地区,由于特殊的地理环境,非常适合发展林业经济,依靠林业发展,带动当地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二、发展林业经济的重要性(-)促进地区经济增长林业经济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我国众多行业都离不开林业的支持,林业经济逐步渗透到各个领域,日常用的家具、办公用的纸张、外出就餐时使用的一次性筷子,都是以木材为原材料,因此,整个 社会对林木资源的需求很大。
随着技术进步,林木资源的利用率也在提高,树根、树皮、树叶等都是可利用资源。
在山区,由于工业和服务业不发达,同时土地资源丰富,发展林业无疑是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因此发展林业经济可以促进地区经济增长。
(二)形成良好的生态环境森林植被是人类生存的重要基础,作为天然屏障,可以防风固沙,保持水土,同时又是改善空气质量的重要因素,因此,发展林业经济,可以形成良好的生态环境。
村乡科技XIANGCUN KEJI 54XIANGCUN KEJI 2018年1月(中)云南省林业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张书赫王见(西南林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云南昆明650000)[摘要]本文简要介绍云南省林业资源和产业发展的基本情况,总结出林业产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而提出促进云南省林业产业进一步发展的对策和建议,为我国其他地区林业产业的发展提供经验借鉴。
[关键词]林业产业;发展对策;云南省[中图分类号]F326.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7909(2018)02-54-21云南省林业资源基本情况云南全省林业用地面积0.247亿hm 2,其中,商品林面积占50.3%,公益林占49.7%。
森林面积0.182亿hm 2,森林覆盖率52.93%,活立木蓄积量17.12亿m 3。
在全国约3.0万种植物种类中,云南省约占1.7万种。
2云南省林业产业发展现状云南省地处长江、湄公河、珠江等六大国际国内重要河流的源头或上游,是东南亚地区和我国南方地区的“水塔”,占据着重要的生态战略地位。
云南省人均森林面积0.4hm 2,人均活立木蓄积37.24m 3,林分单位蓄积7.04m 3/667m 2。
全省药材、花卉、香料、菌类的种类均居全国之首。
2.1林业产业结构云南省现代林业产业发展规划为“六园区、八项骨干工程、九大产业”。
九大产业分别为特色经济林产业、林(竹)浆纸产业、林产化工产业、竹藤产业、野生动物驯养繁殖产业、森林生态旅游业、木材加工产业、非木材产业和观赏苗木产业[1]。
2.2林业产业发展成就贯彻“生态建设产业化,产业发展生态化”的发展思路,培养了林产化工、特色经济林、森林生态旅游、木材加工等较完整的产业体系。
加大投入与对外开放,逐步扩大林业产业规模,创新发展模式,扩大以核桃、油茶为主的木本油料基地建设[2]。
3云南省林业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虽然近年来云南省林业产业保持着较快的发展态势,但基数小和底子薄的问题一直存在。
2021年26期 (9月中旬)摘要:随着我国经济逐渐由高速发展转变为高质量发展,林业产业也必然需要向高质量发展转型。
因此本文结合当前社会发展现状,分析了当前林业产业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推动林业产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着力点和具体实施路径,旨在以此促进我国林业经济的高质量发展,使其更好地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服务。
关键词:林业产业经济;高质量发展;问题;建议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指出我国的经济已经由高速发展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十九届五中全会中也明确提出要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结合这些理念看我国林业产业经济的发展,必须要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整体理念,以高质量发展为主线,着力推进自然保护地的体系建设和林业资源保护政策,为我国林业经济的高质量发展赋能。
因此,充分研究高质量发展态势下我国林业产业经济发展中的问题并给出具体的对策建议具有至关重要的实践意义。
一、当前林业产业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分析在我国经济结构转型的关键时期,林业经济在高质量发展中还面临着较为严重的突出问题,需要对这些问题进行集中化的分析和处理,以此来保障林业产业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一)对林业产业经济发展创新缺乏重视近些年来,我国林业产业经济发展形势不容乐观,各个地区也结合自身的林业发展条件以经济发展为视角探索了不同的创新发展之路,尽管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从整体来看,林业经济发展创新化程度还是相对较低。
一方面,林业经济的行为主体对创新的概念理解存在较大的偏差,例如政府关注减少木材使用量的基础上提升林业经济,而企业则更多的关注政府经济政策管理下如何通过降低成本来提升经济效益,这种基于经济发展和经济效益之间的偏差使得林业产业经济创新化发展中的实效性较低;另一方面,对林业产业经济的创新发展前景认知不够明确,这就使得发展创新活动的出发点被限定在林业资源范围内,无法与其他产业形成融合发展态势,也就导致创新效果不够理想。
林业可持续发展对策与建议林业是一项重要的公益事业和基础产业,承担着生态建设和林产品供给的双重任务,对涵养水源、调节气候、净化空气、固化土壤、美化环境等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是生态安全的重要保障,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环节。
随着社会对林业的需求不断增长,林业的公益性和社会性更加凸显。
兰坪是一个林业资源大县,实现林业可持续发展,发挥森林资源优势,对改善投资环境,带动地方社会经济持续发展有着深远的意义。
1兰坪县林业资源概况兰坪县位于云南西北部,怒江傈僳族自治州东部,是“三江并流”世界自然遗产地的核心区域。
全县国土总面积437238hm2,其中林业用地面积337638.3hm2,占总面积的77.22%,非林业用地面积99599.7hm2,占总面积的22.78%。
全县森林覆盖率66.32%,全县林木绿化率为73.91%。
兰坪县珍稀动植物资源丰富,有国家Ⅰ级保护树种1种,国家Ⅱ级保护树种3种;有名贵中药材160余种;国家Ⅰ级保护的野生动物有4种,国家Ⅱ级保护的野生动物有14种;国家Ⅰ级保护鸟类1种,国家Ⅱ级保护鸟类18种。
2022年全县林业总产值15282万元,占全县国民经济总产值的26.5%,林业在全县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重要的地位。
2兰坪县林业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2.1发展现状兰坪作为全省林业重点县之一,历届县委县政府对林业发展十分重视,把发展林业作为全县社会经济支柱产业来抓,林业队伍不断壮大,2022年末全县林业职工88人,其中高级工程师8人,工程师42人,助理工程师24人,技术工人14人,天保职工113人,护林员335人,实施各类林业重大项目建设的能力不断增强。
2000年以来,已累计实施国家重点生态公益林建设180233.3hm2,省级生态公益林建设9466.7hm2,完成天然林资源管护221833.3hm2,实施退耕还林32300hm2,陡坡地生态治理2333.3hm2,生态修复660hm2,以核桃为主的木本油料产业基地建设50666.7hm2,完成174586.7hm2集体林确权发证工作,最大限度地解放林业发展生产力,全县林业产值不断提高,生态状况明显好转。
我国林业产业化发展现状及对策
摘要 通过分析目前我国林业产业化的发展现状,揭示了我国发
展林业产业化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相应对策,以推动我国林
业产业化的迅速发展。
关键词 林业产业化;发展现状;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 f326.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3)
11-0217-01
我国是世界森林资源短缺的国家之一,森林覆盖率低,人均占有
量小。从人均占有量看,我国森林资源远落后于世界平均水平。我
国人均森林面积0.132 hm2,是世界平均水平的22%;人均森林蓄
积量9.421 m3,是世界平均水平的14.57%。相对于庞大的人口和
高速增长的经济需求,我国属于森林资源稀缺型的国家。因此,林
业产业化对我国林业的发展至关重要[1-6]。
1 目前我国林业发展现状
1.1 新兴林业产业迅速崛起
近年来,桉树产业、竹产业、森林食品与药材、野生动植物的繁
育利用、苗圃花卉以及森林公园旅游等新兴林业产业发展迅速
[1-4]。常见模式是围绕一种林业资源进行产品开发,然后发展成
大产业,如桉树、杨树、银杏等的经济林产品以2位数速度增长就
是一个很好的例子[1-7]。
1.2 林业的经济、生态、社会效益日渐显著
目前,我国林业发展迅速,缓解了当前的就业压力。我国目前集
体林地达1.7亿hm2左右,如果每户经营3.3 hm2,则可以解决2.5
亿农民的就业问题,对推动农民的就业增收、带动区域经济的发展
具有重要作用[1-7]。
1.3 林业发展迅猛,势头强劲
建国后至今,我国林业发展成效显著。目前,我国森林面积、森
林覆盖率分别达1.95亿hm2、20.36%,且森林面积正以约200万
hm2/年的速度递增,林业发展迅猛,势头强劲[1-7]。
1.4 城市林业发展成绩显著
作为林业的单独分支,城市林业以城市树木绿化的种植与管理为
主要目标,以城市潜在的自然与社会、经济效益的关系为研究内容,
对城市绿化树种进行合理的设计[1-4]。随着我国城市生态环境质
量的日益恶化,城市林业的发展也逐步受到人们的关注。同时,“3s”
和计算机技术等高新技术在城市林业的建设应用中也有所体现
[1-7]。
2 我国林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林业信息化管理平台有待完善
目前,我国林业信息化管理平台已初具规模,但仍存在以下问题:
一是信息资源的整合共享体系还未形成;二是当前的林业信息管理
平台与社会对林业信息的需求还不相融合;三是信息网络的覆盖面
较窄,服务体系不完全;四是由于基础设施建设落后,造成农村信
息服务不到位[1-7]。
2.2 科技含量低,经济效益有待提高
当前,我国林业产业存在的问题主要是工作人员整体素质较低、
科技含量不高、成果转化慢。据统计,从业人员大多是初级技术人
员,专业人才仅占25%,比发达国家低近50个百分点。此外,由于
我国资本密集型与科技型产品生产缺乏相关的知识产权,无法在国
外市场立足,许多企业仅能进行原料与初级产品的简单生产,无法
参与国际竞争[1-7]。
2.3 重视不够,无法充分发挥生态效益与社会效益
我国目前的森林质量不高,无法充分发挥调节空气质量、保持水
土流失、防止沙漠化等生态效益。同时,低效防护林比重较大,森
林人均占有率低,在美化工作、生活环境,提供美好的休闲、旅游
条件,提供国家需要的林业产品等社会效益方面的发挥有待加强。
加上管理不到位等原因,低价值的残次林区较多,林木稀疏,严重
遏制了林业的社会与生态效益的发挥[1-7]。
3 林业可持续发展对策
3.1 提高林业科技水平,加快林业发展
依靠科技进步,改变传统的粗放式发展模式,实现经济与资源、
环境的同步发展。一是加大林业基础研究和应用技术研究力度。首
先是要加大良种壮苗培育技术的研究,提高育苗水平;其次是要加
强木材加工、制造、利用技术等高新技术的研究,提高木材工业科
技水平,提升木材和林产品的经济价值;最后,加强森林生态系统
的研究,做好森林生态系统的监测。二是创建林业科技创新体系。
以科技为核心,以现代信息为手段,推进林业现代化。三是深化林
业科技体制改革。鼓励广大科技人员通过技术转让、技术承包、技
术服务、联合开发、创办经济实体等形式,加快科技成果转化[1-7]。
3.2 优化林业经济结构,促进林业发展
林业经济结构的优化具体而言就是“以二促一带三”,即:第二
产业要大力开发新产品,促进低层次原料加工向高层次综合精深加
工转变;根据市场需求,第一产业要加大短周期工业原料林和其他
原料林、速生丰产林、竹林和名特优新经济林建设力度;第三产业
要加大森林旅游业、花卉业的发展[1-7]。
3.3 加强林业生态和经济效益的综合评价
长期以来人们过度追求经济的增长,忽视了生态环境,在经济高
速发展的同时生态环境受到严重破坏,导致经济发展停滞或萎缩。
为此,必须综合评价林业生态和经济效益,兼顾二者平衡[1-7]。
3.4 注重林业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统一
随着人们经济可持续发展意识的提高,在林业经济发展的实践中
更加注重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统一。一是林业全面化。已流转
林地应因地制宜进行相应的开发,如建立育苗苗圃、速生树种或药
用树种的种植及加工,建立公司加农户合作社、示范基地,生态养
殖,观光旅游的开发等。二是造林多样化。根据不同地区的特点采
用不同的造林方式,包括以苗木为主、以林木加工为主或者以经济
果林为主的方式达到以林养林的目的。还可以采取林果结合、林禽
结合、林菜结合等方式,实现林业经济的多样化,提高经济收益。
三是造林规模化。扩大林地面积、造林规模化能够更大的提高林业
的生态效应、经济效益以及景观效果,实现林业经济的规模化[3]。
四是林农结合式。采用先进的生产、管理方法,以林为主,林农结
合,多种经营,逐步建成具有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的林业发展模
式。具体农林结合的方式包括林草间作、林药间作、乔灌混交等,
农林结合能够增加收入,综合提高林业经济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
益。
4 参考文献
[1] 王利芳.关于我国林业发展现状的分析探究[j].北京农业,
2011(36):110-113.
[2] 牛创民.浅析我国林业发展现况研究[j].科技致富向导,
2012(24):241.
[3] 张辉,卓国庆,吴晓明,等.景德镇市林业可持续发展现状
及对策[j].现代农业科技,2008(7):213,216.
[4] 高万宏,张俨溥.试论我国林业的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j].
安徽农学通报,2009,15(14):13-14.
[5] 王玉贤.浅谈林业的可持续发展战略[j].科技创新导报,
2007(32):124.
[6] 程平.浅论林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j].林业建设,2005(1):
20-24.
[7] 董宏君.浅谈林业的可持续发展[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9
(15):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