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测试卷 初中数学题及答案解析
- 格式:docx
- 大小:23.29 KB
- 文档页数:6
河南初三初中数学专题试卷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_一、填空题1.已知关于的方程的解是,则的值是.2.下面给出了三件事:①纸放在火上,纸被点燃;②电视机不接电源,电视机正播新闻;③一个袋中有9个红球,1个白球,每个球除颜色外都一样,任意摸一个球是白球。
其中是不确定事件,是必然事件,是不可能事件.(只填序号)3.如图,∠AOC和∠BOD都是直角,如果∠DOC=,则∠AOB是__ 度;4.假设有足够多的黑白围棋子,按照一定的规律排成一行:…请问第2010个棋子是黑的还是白的?答:__________.5.我们道:,,……那么。
利用上面的规律计算:……。
6.一个物体从A点出发,在坡度为i=1∶7的斜坡上沿直线向上运动到B,当AB=30m时,物体升高 m。
7.如图,点P是∠AOB的角平分线上一点,过点P作PC∥OA交OB于点C,若∠AOB=60°,OC=4,则点P到OA的距离PD等于。
8.在△ABC中,∠C=90°,若3AC=BC,则∠A的度数是,cosB=9.、在Rt△ABC中,∠C=90°,BC=12cm,BC边上的中线AD=10cm则sinB=10.如图,某建筑物BC直立于水平地面,∠BAC=30°,AC=9m,需建造阶梯AB,使每阶高不超过20cm,则此阶梯最少要建阶。
(取1.732)11.如图,当矩形ABCD变成边长不变的BCEF时,面积变为原来是的一半,则∠FBG= 。
12.、如图,在△ABC中,∠ACB=90°,AC=2,斜边AB在x轴上,点C在y轴的正半轴上,点A的坐标为(2,0),则直角边BC所在直线的解析式为。
二、解答题1.(4分)如图是一些小正方块所搭几何体的俯视图,小正方块中的数字表示该位置的小正方块的个数,请画出这个几何体的主视图和左视图:2.如图所示,是我们常用的一副三角板.请你用一副三角板画出度数分别为15°和135°的两个角.(要求:保留画图痕迹)(2)(3分)在下面的方格纸中经过点C画与线段AB互相平行的直线l1,再经过点B画一条与线段AB垂直的直线l2.3.4.5..6.7.(5分)先化简,再求值:,其中,8.如图∠AOB=120,∠COD=20,OE平分∠AOC,OF平分∠BOD,求∠EOF的度数9.如图,已知点A、B、C、D、E在同一直线上,且AC=BD,E是线段BC的中点.(1)点E是线段AD的中点吗?说明理由;(2)当AD=10,AB=3时,求线段BE的长度.10.(6分)某会议厅主席台上方有一个长12.8m的长条形(矩形)会议横标框,铺红色衬底.开会前将会议名称用白色厚纸或不干胶纸刻出来贴于其上.但会议名称不同,字数一般每次都多少不等,为了制作及贴字时方便美观,会议厅工作人员对有关数据作了如下规定:边空:字宽:字距=9:6:2,如图所示.根据这个规定,求会议名称的字数为18时,边空、字宽、字距各是多少?11.(6分)一家商店因换季将某种服装打折销售,如果每件服装按标价的5折出售,将亏本20元;如果按标价的8折出售,将盈利40元.求:(1)每件服装的标价是多少元?(2)为保证不亏本,最多能打几折?12.(6分)学期结束前,学校想调查七年级学生对数学的喜欢程度,特向初中一年级400名学生作问卷调查,其结果如下:(1)计算出每一种意见的人数占总调查人数的百分比;(2)请作出反映此调查结果的扇形统计图;(3)从统计图中你能得出什么结论?说说你的理由,13.(1)认真观察,并在④后面的横线上写出相应的等式。
初中数学有理数经典测试题含答案解析一、选择题1.12a=-,则a的取值范围是()A.12a≥B.12a>C.12a≤D.无解【答案】C【解析】【分析】=|2a-1|,则|2a-1|=1-2a,根据绝对值的意义得到2a-1≤0,然后解不等式即可.【详解】=|2a-1|,∴|2a-1|=1-2a,∴2a-1≤0,∴12a≤.故选:C.【点睛】此题考查二次根式的性质,绝对值的意义,解题关键在于掌握其性质.2.若a为有理数,且|a|=2,那么a是()A.2 B.﹣2 C.2或﹣2 D.4【答案】C【解析】【分析】利用绝对值的代数意义求出a的值即可.【详解】若a为有理数,且|a|=2,那么a是2或﹣2,故选C.【点睛】此题考查了绝对值,熟练掌握绝对值的代数意义是解本题的关键.3.在﹣3,﹣1,1,3四个数中,比2大的数是()A.﹣3 B.﹣1 C.1 D.3【答案】D【解析】【分析】根据有理数比较大小的方法解答即可.【详解】解:比2大的数是3.故选:D .【点睛】本题考查了有理数比较大小,掌握有理数比较大小的比较方法是解题的关键.4.已知实数a ,b 在数轴上的位置如图所示,下列结论错误的是( )A .1a b <<B .11b <-<C .1a b <<D .1b a -<<-【答案】A【解析】【分析】首先根据数轴的特征,判断出a 、-1、0、1、b 的大小关系;然后根据正实数都大于0,负实数都小于0,正实数大于一切负实数,两个负实数绝对值大的反而小,逐一判断每个选项的正确性即可.【详解】解:根据实数a ,b 在数轴上的位置,可得a <-1<0<1<b ,∵1<|a|<|b|,∴选项A 错误;∵1<-a <b ,∴选项B 正确;∵1<|a|<|b|,∴选项C 正确;∵-b <a <-1,∴选项D 正确.故选:A .【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了实数与数轴,实数大小比较的方法,要熟练掌握,解答此题的关键是要明确:实数与数轴上的点是一一对应关系.任意一个实数都可以用数轴上的点表示;反之,数轴上的任意一个点都表示一个实数.数轴上的任一点表示的数,不是有理数,就是无理数.5.如果实数a ,b 在数轴上的对应点的位置如图所示,那么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A .a b <B .a b >-C .2a >-D .b a >【解析】【分析】根据数轴可以发现a<b,且-3<a<-2,1<b<2,由此即可判断以上选项正确与否.【详解】∵-3<a<-2,1<b<2,∴|a|>|b|,∴答案A错误;∵a<0<b,且|a|>|b|,∴a+b<0,∴a<-b,∴答案B错误;∵-3<a<-2,∴答案C错误;∵a<0<b,∴b>a,∴答案D正确.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的是数轴与实数的大小比较等相关内容,会利用数轴比较实数的大小是解决问题的关键.6.-6的绝对值是()A.-6 B.6 C.- 16D.16【答案】B【解析】【分析】在数轴上,表示一个数的点到原点的距离叫做这个数的绝对值.【详解】负数的绝对值等于它的相反数,所以-6的绝对值是6故选B【点睛】考点:绝对值.7.下列各数中,最大的数是()A.12-B.14C.0 D.-2【答案】B【解析】【分析】将四个数进行排序,进而确定出最大的数即可.【详解】112024-<-<<,则最大的数是14,【点睛】此题考查了有理数大小比较,熟练掌握有理数大小比较的方法是解本题的关键.8.如图数轴所示,下列结论正确的是()A.a>0 B.b>0 C.b>a D.a>b【答案】A【解析】【分析】根据数轴,可判断出a为正,b为负,且a距0点的位置较近,根据这些特点,判定求解【详解】∵a在原点右侧,∴a>0,A正确;∵b在原点左侧,∴b<0,B错误;∵a在b的右侧,∴a>b,C错误;∵b距离0点的位置远,∴a<b,D错误【点睛】本题是对数轴的考查,需要注意3点:(1)在0点右侧的数为正数,0点左侧的数为负数;(2)数轴上的数,从左到右依次增大;(3)离0点越远,则绝对值越大9.实数a、b在数轴上的位置如图所示用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A.a+b>a>b>a−b B.a>a+b>b>a−bC.a−b>a>b>a+b D.a−b>a>a+b>b【答案】D【解析】【分析】首先根据实数a,b在数轴上的位置可以确定a、b的取值范围,然后利用有理数的加减运算即可比较数的大小.【详解】解:由数轴上a,b两点的位置可知,∵b<0,a>0,|b|<|a|,设a=6,b=-2,则a+b=6-2=4,a-b=6+2=8,又∵-2<4<6<8,∴a-b>a>a+b>b.【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了实数与数轴之间的对应关系,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根据数轴上a ,b 的位置估算其大小,再取特殊值进行计算即可比较数的大小.10.已知实数a 满足2006a a -=,那么22006a -的值是( ) A .2005B .2006C .2007D .2008【答案】C【解析】【分析】先根据二次根式有意义的条件求出a 的取值范围,然后去绝对值符号化简,再两边平方求出22006a -的值.【详解】∵a-2007≥0,∴a ≥2007,∴2006a a -=可化为a 2006a -+=,2006=,∴a-2007=20062,∴22006a -=2007.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了绝对值的意义、二次根式有意义的条件,求出a 的取值范围是解答本题的关键.11.已知a 、b 、c 都是不等于0的数,求a b c abc a b c abc+++的所有可能的值有( )个.A .1B .2C .3D .4 【答案】C【解析】【分析】根据a b c 、、的符号分情况讨论,再根据绝对值运算进行化简即可得.由题意,分以下四种情况:①当a b c 、、全为正数时,原式11114=+++=②当a b c 、、中两个正数、一个负数时,原式11110=+--=③当a b c 、、中一个正数、两个负数时,原式11110=--+=④当a b c 、、全为负数时,原式11114=----=-综上所述,所求式子的所有可能的值有3个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了绝对值运算,依据题意,正确分情况讨论是解题关键.12.如图,数轴上每相邻两点距离表示1个单位,点A ,B 互为相反数,则点C 表示的数可能是( )A .0B .1C .3D .5 【答案】C【解析】【分析】根据相反数的几何意义:在数轴上,一组相反数所表示的点到原点的距离相等,即可确定原点的位置,进而得出点C 表示的数.【详解】∵点A ,B 互为相反数,∴AB 的中点就是这条数轴的原点,∵数轴上每相邻两点距离表示1个单位,且点C 在正半轴距原点3个单位长度, ∴点C 表示的数为3.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了相反数和数轴的知识.利用相反数的几何意义找出这条数轴的原点是解题的关键.13.已知实数a 、b 在数轴上的位置如图所示,化简|a +b |-2()b a -,其结果是( )A .2a -B .2aC .2bD .2b -【答案】A【解析】【分析】2a ,再结合绝对值的性质去绝对值符号,再合并同类项即可.解:由数轴知b <0<a ,且|a|<|b|,则a+b <0,b-a <0,∴原式=-(a+b )+(b-a )=-a-b+b-a=-2a ,故选A .【点睛】 此题主要考查了二次根式的性质和绝对值的性质,关键是掌握2a =|a|.14.-14的绝对值是( ) A .-4B .14C .4D .0.4 【答案】B【解析】【分析】直接用绝对值的意义求解.【详解】 −14的绝对值是14. 故选B .【点睛】 此题是绝对值题,掌握绝对值的意义是解本题的关键.15.有理数,a b 在数轴上的位置如图所示,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 .0a b +=B .0a b ->C .0ab >D .b a <【答案】D【解析】【分析】由图可判断a 、b 的正负性,a 、b 的绝对值的大小,即可解答.【详解】根据数轴可知:-2<a <-1,0<b <1,∴a+b <0,|a|>|b|,ab <0,a-b <0.所以只有选项D 成立.故选:D .此题考查了数轴的有关知识,利用数形结合思想,可以解决此类问题.数轴上,原点左边的点表示的数是负数,原点右边的点表示的数是正数.16.如图,将一刻度尺放在数轴上(数轴的单位长度是1cm ),刻度尺上的“0cm ”和“6cm ”分别对应数轴上表示﹣2和实数x 的两点,那么x 的值为( )A .3B .4C .5D .6【答案】B【解析】【分析】根据数轴的定义进行分析即可.【详解】∵由图可知,﹣2到x 之间的距离为6,∴x 表示的数为:﹣2+6=4,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了用数轴表示实数,题目较为简单,解题的关键是根据如何根据一个已知点和两点的距离求另一个点.17.已知a ,b ,c 是有理数,当0a b c ++=,0abc <时,求a b c b c a c a b +-+++的值为( )A .1或-3B .1,-1或-3C .-1或3D .1,-1,3或-3 【答案】A【解析】【分析】根据0a b c ++=,0abc <,可知这三个数中只能有一个负数,另两个为正数,把0a b c ++=变形代入代数式求值即可.【详解】解:∵0a b c ++=,∴b c a +=-、a c b +=-、a b c +=-,∵0abc <,∴a 、b 、c 三数中有2个正数、1个负数, 则a b c a b c b c a c a b a b c+-=+-+++---, 若a 为负数,则原式=1-1+1=1,若b 为负数,则原式=-1+1+1=1,若c 为负数,则原式=-1-1-1=-3,所以答案为1或-3.故选:A .【点睛】本题考查了绝对值的性质,一个正数的绝对值是它本身;一个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0的绝对值是0,难点在于判断出负数的个数.18.下列各组数中互为相反数的一组是( )A .3与13B .2与|-2|C .(-1) 2与1D .-4与(-2) 2【答案】D【解析】 考点:实数的性质.专题:计算题. 分析:首先化简,然后根据互为相反数的定义即可判定选择项.解答:解:A 、两数数值不同,不能互为相反数,故选项错误;B 、2=|-2|,两数相等,不能互为相反数,故选项错误.C 、(-1)2=1,两数相等;不能互为相反数,故选项错误;D 、(-2)2=4,-4与4互为相反数,故选项正确;故选D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相反数定义: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相加等于0.19.1是0.01的算术平方根,③错误;在同一平面内,过定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④错误故选:A【点睛】本题考查概念的理解,解题关键是注意概念的限定性,如④中,必须有限定条件:在同一平面内,过定点,才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20.实数a ,b 在数轴上对应点的位置如图所示,化简|a |+2(a b )-的结果是( )A .2a+bB .-2a+bC .bD .2a-b【答案】B【解析】【分析】根据数轴得出0a <,0a b -<,然后利用绝对值的性质和二次根式的性质化简.【详解】解:由数轴可知:0a <,0b >,∴0a b -<,∴()2a a b a a b =-+-=-+, 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了数轴、绝对值的性质和二次根式的性质,根据数轴得出0a <,0a b -<是解题的关键.。
人教版初中数学七年级上册期末测试卷考试范围:全册;考试时间:120分钟;总分:120分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第I卷(选择题)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共36.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选项中,选出符合题目的一项)1.有理数a,b,c在数轴上的对应点的位置如图所示,有如下四个结论:①|a|>3;②ab>0;③b+c<0;④b−a>0.上述结论中,所有正确结论的序号是( )A. ①②B. ②③C. ②④D. ③④2.观察下列算式:21=2,22=4,23=8,24=16,25=32,26=64,27=128,28=256,用你所发现的规律得出22022+22023的末位数字是( )A. 2B. 4C. 8D. 63.下列说法:①两个数互为倒数,则它们的乘积为1;②若a、b互为相反数,则b=−1;③a 若a为任意有理数,则a−|a|≤0;④两个有理数比较,绝对值大的反而小;⑤若A是一个三次多项式,B是一个四次多项式,则A+B一定是四次多项式;⑥−5πR2的系数是−5.其中正确的有( )A. 2个B. 3个C. 4个D. 5个4.多项式1x|m|−(m−4)x+7是关于x的四次三项式,则m的值是( )2A. 4B. −2C. -4D. 4或-45.一个两位数的个位数字与十位数字都是x,如果将个位数字与十位数字分别加2和1,所得的新数比原数大12,则可列的方程是( )A. 2x+3=12B. 10x+2+3=12C. (10x+x)−10(x+1)−(x+2)=12D. 10(x+1)+(x+2)=10x+x+126.中国古代人民很早就在生产生活中发现了许多有趣的数学问题,其中《孙子算经》中有个问题:今有四人共车,一车空;二人共车,八人步,问人与车各几何?这道题的意思是:今有若干人乘车,每4人乘一车,最终剩余1辆车,若每2人共乘一车,最终剩余8个人无车可乘,问有多少人,多少辆车?如果我们设有x辆车,则可列方程( )A. 4(x−1)=2x+8B. 4(x+1)=2x−8C. x4+1=x+82D. x4−1=x−827.已知∠AOB=70°,以O为端点作射线OC,使∠AOC=42°,则∠BOC的度数为( )A. 28°B. 112°C. 28°或112°D. 68°8.如图,点B为线段AC上一点,AB=11cm,BC=7cm,D、E分别是AB、AC的中点,则DE 的长为( )A. 3.5cmB. 4cmC. 4.5cmD.5cm9.已知,a,b是不为0的有理数,且|a|=−a,|b|=b,|a|>|b|,那么用数轴上的点来表示a,b时,正确的是( )A.B.C.D.10.已知点A,B,C,D在数轴上的位置如图所示,且相邻两点之间的距离均为1个单位长度.若点A,B,C,D分别表示数a,b,c,d,且满足a+d=0,则b的值为( )A. −1B. −12C. 12D. 111.如图,用若干根相同的小木棒拼成图形,拼第1个图形需要6根小木棒,拼第2个图形需要14根小木棒,拼第3个图形需要22根小木棒……若按照这样的方法拼成的第n个图形需要2022根小木棒,则n的值为( )A. 252B. 253C. 336D. 33712.a,b是有理数,它们在数轴上的对应点的位置如图所示,把a,−a,b,−b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A. a<−b<b<−aB. a<b<−b<−aC. a<−b<−a<bD. −b<a<b<−a第II卷(非选择题)二、填空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12.0分)13.《九章算术》是中国古代第一部数学专著,不仅最早提到分数问题,也首先记录了盈不足等问题,在第七章“盈不足”中有这样一个问题:“今有蒲生一日,长三尺;莞生一日,长一尺.蒲生日自半,莞生日自倍.问几何日而长等?”其意思是“有蒲和莞两种植物,蒲第一日长了3尺,莞第一日长了1尺,以后蒲每日生长的长度是前一日的一半,莞每日生长的长度是前一日的2倍,问几日蒲、莞上涨的长度相等.”请计算出第三日后,蒲、莞的长度相差为尺.14.若5x3n y|m|+4与−3x9y6是同类项,那么m+n的值为.15.小红在解关于x的方程:−3x+1=3a−2时,误将方程中的“−3”看成了“3”,求得方程的解为x=1,则原方程的解为.16.如图1是边长为18cm的正方形纸板,剪掉阴影部分后将其折叠成如图2所示的长方体盒子.已知该长方体的宽是高的2倍,则它的体积是cm3.三、解答题(本大题共9小题,共72.0分。
一、选择题1.下列命题,正确的是( )A .相等的角是内错角B .如果22x y =,那么x y =C .有一个角是60︒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D .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角两边的距离相等 2.下列四个命题中为真命题的是( )A .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内错角相等B .若1∠和2∠是对顶角,则12∠=∠C .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大于任何一个内角D .22a b =,则a b =3.如图,在ABC 中,90BAC ∠=︒, AD 是BC 边上的高,BE 是AC 边的中线,CF 是ACB ∠的角平分线,CF 交AD 于点G ,交BE 于点H ,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 ①ABE △的面积是ABC 的面积的一半;②BH CH =;③AF AG =;④FAG FCB ∠=∠.A .①②③④B .①②C .①③D .①④ 4.下列选项中,可以用来证明命题“若,a b >则a b >”是假命题的反例是( ) A .1,0a b == B .1,2a b ==- C .2,1a b =-= D .2,1a b ==- 5.下列语句正确的有( )个.①“对顶角相等”的逆命题是真命题.②“同角(或等角)的补角相等”是假命题.③立方根等于它本身的数是非负数.④用反证法证明:如果在ABC 中,90C ∠=︒,那么A ∠、B 中至少有一个角不大于45°时,应假设45A ∠>︒,45B ∠>︒.⑤如果一个等腰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是2cm 和5cm ,则周长是9cm 或12cm . A .4 B .3 C .2 D .16.如图,AD 平分∠BAC ,AE ⊥BC ,∠B=45°,∠C=73°,则∠DAE 的度数是( ).A .22°B .16°C .14°D .23°7.下列各命题中,属于假命题的是( )A .若0a b ->,则a b >B .若0a b -=,则0ab ≥C .若0a b -<,则a b <D .若0a b -≠,则0ab ≠ 8.下面命题中是真命题的有( )①相等的角是对顶角②直角三角形两锐角互余③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④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A .1个B .2个C .3个D .4个9.如图,给出下列条件:①∠1=∠2:②∠3=∠4:③AB ∥CE ,且∠ADC =∠B :④AB ∥CE ,且∠BCD =∠BAD .其中能推出BC ∥AD 的条件为( )A .①②B .②④C .②③D .②③④ 10.如图,O 是直线AB 上一点,OE 平分∠BOD ,OF ⊥OE ,∠D =110°,添加一个条件,仍不能判定AB ∥CD ,添加的条件可能是( )A .∠BOE =55°B .∠DOF =35°C .∠BOE +∠AOF =90°D .∠AOF =35° 11.如图,在四边形ABCD 中,要得到AB CD ∥,只需要添加一个条件,这个条件可以是( )A .13∠=∠B .24∠∠=C .BD ∠=∠D .12180B ∠+∠+∠=︒ 1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同位角相等 B .相等的角是对顶角C .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D .互补的两个角一定有一个锐角 二、填空题13.如图,ABC ∆中,60B ∠=︒,55C ∠=︒,点D 为BC 边上一动点.分别作点D 关于AB ,AC 的对称点E ,F ,连接AE ,AF .则EAF ∠的度数等于_______.14.如图,在Rt ACB ∆中,90ACB ∠=︒,25A ∠=︒,D 是AB 上一点,将Rt ABC ∆沿CD 折叠,使点B 落在AC 边上的B '处,则ADB '∠等于_______.15.如图,25AOB ∠=︒,点M ,N 分别是边OA ,OB 上的定点,点P ,Q 分别是边OB ,OA 上的动点,记MPQ α∠=,PQN β∠=,当MP PQ QN ++的值最小时,βα-的大小=__________(度).16.如图,将长方形纸片的一角折叠,使顶点A 落在F 处,折痕为BC ,FBD ∠的角平分线为BE ,将FBD ∠沿BF 折叠使BE ,BD 均落在FBC ∠的内部,且BE 交CF 于点M ,BD 交CF 于点N ,若BN 平分CBM ∠,则ABC ∠的度数为_________.17.如图,在△ABC 中,AD 是高,AE 是角平分线,若∠B =72°,∠DAE =16°,则∠C =_____度.18.下列四个命题:①对顶角相等;②内错角相等;③平行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④如果一个角的两边分别平行于另一个角的两边,那么这两个角相等.其中真命题的是_____(填序号)19.下列命题是假命题的是有____________①内错角相等 ②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③一个角的余角不等于它本身 ④相等的角是对顶角.20.如图,将ABC 纸片沿DE 折叠,使点A 落在点'A 处,且'A B 平分ABC ∠,'A C 平分ACB ∠,若1268∠+∠=︒,则'BA C ∠的度数是______________.三、解答题21.如图,178∠=︒,2102∠=︒,C D ∠=∠.求证://AC DF .22.如图,已知ABC 与ADG 均为等边三角形,点E 在GD 的延长线上,且GE AC =,连接AE 、BD .(1)求证:AGE DAB ≌△△;(2)F 是BC 上的一点,连接AF 、EF ,AF 与GE 相交于M ,若AEF 是等边三角形,求证://BD EF .23.如图①,ABC 中,BD 平分ABC ∠,且与ABC 的外角ACE ∠的角平分线交于点D .(1)若75ABC ∠=︒,45ACB ∠=︒,求D ∠的度数;(2)若把A ∠截去,得到四边形MNCB ,如图②,猜想D ∠、M ∠、N ∠的关系,并说明理由.24.如图,AD ,AE 和AF 分别是ABC ∆的高、角平分线和中线.(1)对于下面的五个结论:①2BC BF =;②12CAE CAB ∠=∠;③BE CE =;④AD BC ⊥;⑤AFB AFC S S ∆∆=.其中正确的是 (只填序号)(2)若66C ∠=︒,30ABC ∠=︒,求DAE ∠的度数.25.如图,在ABC 中,EF AB ⊥,CD AB ⊥,G 在AC 边上,AGD ACB ∠=∠.求证:(1)12∠=∠;(2)90BCD ADG ∠+∠=︒.26.如图,已知直线//AB CD ,100A C ∠=∠=︒,E 、F 在CD 上,且满足DBF ABD ∠=∠,BE 平分CBF ∠.(1)直线AD 与BC 有何位置关系?请说明理由.(2)求DBE ∠的度数.(3)若平行移动AD ,在平行移动AD 的过程中,存在使BEC ADB ∠=∠的情况,求ADB ∠的度数.【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一、选择题1.D解析:D【分析】根据各个选项中的说法,可以利用内错角的定义,数的开方,等边三角形的判定及角平分线的性质进行判断是否为真命题,即可得出结论.【详解】解:A 、相等的角不一定是内错角.故原命题是假命题,故此选项不符合题意;B 、如果22x y =,那么x y =.如()2222-=,但()22-≠,此命题是假命题,故此选项不符合题意;C 、有一个角为60°的三角形不一定是等边三角形,如一个三角形的三个角是60°,50°,70°,此命题是假命题,故此选项不符合题意;D 、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角两边的距离相等,此命题是真命题,故此选项符合题意. 故选:D .【点睛】本题考查了命题与定理,明确题意,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判断出各个选项中的命题的真假是解答本题的关键.2.B解析:B【分析】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对顶角相等、三角形外角定理、乘方的性质逐项判断即可求解.【详解】解:A. “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内错角相等”,缺少两直线平行这一条件,判断错误,是假命题,不合题意;B. “若1∠和2∠是对顶角,则12∠=∠”,是真命题,符合题意;C. “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大于任何一个内角”,应为“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大于任何一个和它不相邻的内角”,判断错误,是假命题,不合题意;D. “22a b =,则a b =,”是假命题,a 和b 也可以互为相反数,不合题意.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了平行线的性质、对顶角相等、三角形外角定理、乘方的性质、真假命题等知识,熟知相关知识是解题关键.3.C解析:C【分析】根据三角形的面积公式进行判断①,根据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判断②即可,根据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求出∠AFG=∠AGF ,再根据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判断③即可,根据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求出∠FAG=∠ACB ,再判断④即可.【详解】解:∵BE 是AC 边的中线,∴AE=CE 12=AC , ∵△ABE 的面积12=×AE×AB ,△ABC 的面积12=×AC×AB , ∴△ABE 的面积等于△ABC 的面积的一半,故①正确;根据已知不能推出∠HBC=∠HCB ,即不能推出HB=HC ,故②错误;∵在△ACF 和△DGC 中,∠BAC=∠ADC=90°,∠ACF=∠FCB ,∴∠AFG=90°-∠ACF ,∠AGF=∠DGC=90°-∠FCB ,∴∠AFG=∠AGF ,∴AF=AG ,故③正确;∵AD 是BC 边上的高,∴∠ADC=90°,∵∠BAC=90°,∴∠DAC+∠ACB=90°,∠FAG+∠DAC=90°,∴∠FAG=∠ACB ,∵CF 是∠ACB 的角平分线,∴∠ACF=∠FCB ,∠ACB=2∠FCB ,∴∠FAG=2∠FCB ,故④错误;即正确的为①③,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了角平分线的定义,三角形的面积,三角形的中线,三角形的高,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等知识点,能综合运用定理进行推理是解此题的关键.4.B解析:B【分析】需要证明一个结论不成立,可以举反例证明;【详解】∵当1a =,2b =-时,1<2-,∴证明了命题“若,a b >则a b >”是假命题;故答案选B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命题与定理,准确分析判断是解题的关键.5.D解析:D【分析】先写出逆命题,进而即可判断;根据补角的性质,即可判断②;根据立方根的性质,即可判断③;根据反证法的定义,即可判断④根据等腰三角形的定义和三角形三边长关系,即可判断⑤.【详解】①“对顶角相等”的逆命题是“相等的角是对顶角”,是假命题,故该小题错误;②“同角(或等角)的补角相等”是真命题,故该小题错误;③立方根等于它本身的数是0,±1,故该小题错误;④用反证法证明:如果在ABC 中,90C ∠=︒,那么A ∠、B 中至少有一个角不大于45°时,应假设45A ∠>︒,45B ∠>︒,故该小题正确;⑤如果一个等腰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是2cm 和5cm ,则周长是12cm ,故该小题错误. 故选D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补角的性质,真假命题,反证法以及等腰三角形的定义,掌握反证法的定义,等腰三角形的定义是解题的关键.6.C解析:C【分析】根据∠DAE=∠DAC-∠CAE,只要求出∠DAC,∠CAE即可.【详解】解:∵∠BAC=180°-∠B-∠C,∠B=45°,∠C=73°,∴∠BAC=62°,∵AD平分∠BAC,∴∠DAC=1∠BAC=31°,2∵AE⊥BC,∴∠AEC=90°,∴∠CAE=90°-73°=17°,∴∠DAE=31°-17°=14°,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三角形内角和定理,角平分线的定义等知识,解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基本知识.7.D解析:D【分析】根据不等式的性质对各选项进行逐一判断即可.【详解】A、正确,符合不等式的性质;B、正确,符合不等式的性质.C、正确,符合不等式的性质;D、错误,例如a=2,b=0;故选D.【点睛】考查了命题与定理的知识,解题的关键是了解不等式的性质,难度不大.8.C解析:C【分析】利用平行线的性质、三角形的内角和、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对顶角的性质分别判断后即可确定正确的选项.【详解】解:①相等的角不一定是对顶角,故不符合题意;②直角三角形两锐角互余,故符合题意;③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故符合题意;④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故符合题意;故选:C.【点睛】此题考查了命题与定理,解题的关键是了解平行线的性质、对顶角的定义、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及三角形的内角和等知识,难度不大.9.D解析:D【分析】根据平行线的判定条件,逐一判断,排除错误答案.【详解】解:①∵∠1=∠2,∴AB∥CD,不符合题意;②∵∠3=∠4,∴BC∥AD,符合题意;③∵AB∥CD,∴∠B+∠BCD=180°,∵∠ADC=∠B,∴∠ADC+∠BCD=180°,由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可得BC∥AD,故符合题意;④∵AB∥CE,∴∠B+∠BCD=180°,∵∠BCD=∠BAD,∴∠B+∠BAD=180°,由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可得BC∥AD,故符合题意;故能推出BC∥AD的条件为②③④.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了平行线的判定,关键是掌握判定定理: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10.C解析:C【分析】根据平行线的判定定理判断即可.【详解】解:∵OE平分∠BOD,∠BOE=55°,∴∠BOD=2∠BOE=110°,∵∠D=110°,∴∠BOD=∠D,∴CD∥AB,故A不符合题意;∵OF⊥OE,∴∠FOE=90°,∠DOF=35°,∴∠DOE=55°,∵OE平分∠BOD,∴∠DOB=2∠DOE=110°,∵∠D=110°,∴∠DOB=∠D,∴AB∥CD,故B不符合题意;∵∠BOE+∠AOF=90°,∴∠EOF=90°,但不能判断AB∥CD,故C符合题意;∵OF⊥OE,∴∠FOE=90°,∠AOF=35°,∴∠BOE=55°,∵OE平分∠BOD,∴∠DOB=2∠BOE=110°,∵∠D=110°,∴∠DOB=∠D,∴AB∥CD,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了角平分线的性质和平行线的判定定理,熟练掌握平行线的判定定理即可得到结论.11.B解析:B【解析】A不可以;∵∠1=∠3,∴AD∥BC(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不能得出AB∥CD,∴A不可以;B可以;∵∠2=∠4,∴AB∥CD(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B可以;C、D不可以;∵∠B=∠D,不能得出AB∥CD;∵∠1+∠2+∠B=180°,∴AD∥BC(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不能得出AB∥BC;∴C、D不可以;故选B.12.C解析:C【分析】直接利用平行线的性质、判定以及对顶角的定义、补角的特征分别判断得出答案.【详解】A 、两直线平行,同位才能角相等,此项错误;B 、相等的角不一定是对顶角,此项错误;C 、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此项正确;D 、互补的两个角不一定有一个锐角,有可能是两个直角,此项错误;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了平行线的性质、判定以及对顶角的定义等,掌握平行线与相交线的相关知识是解题关键.二、填空题13.130°【分析】利用轴对称的性质可知:∠EAB =∠BAD ∠FAC =∠CAD 再求出∠BAC 的度数即可求解【详解】连接AD ∵D 点分别以ABAC 为对称轴的对称点为EF ∴∠EAB =∠BAD ∠FAC =∠CAD解析:130°【分析】利用轴对称的性质可知:∠EAB =∠BAD ,∠FAC =∠CAD ,再求出∠BAC 的度数,即可求解.【详解】连接AD ,∵D 点分别以AB 、AC 为对称轴的对称点为E 、F ,∴∠EAB =∠BAD ,∠FAC =∠CAD ,∵60B ∠=︒,55C ∠=︒,∴∠BAC =∠BAD +∠DAC =180°−60°−55°=65°,∴∠EAF =2∠BAC =130°,故答案是:130°.【点睛】此题考查轴对称的性质,关键是利用轴对称的性质解答.14.【分析】根据翻折变换的性质得出∠ACD=∠BCD ∠CDB=∠CDB′进而利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得出∠BDC=∠B′DC 再利用平角的定义即可得出答案【详解】解:∵将Rt △ABC 沿CD 折叠使点B 落在AC 边解析:40︒【分析】根据翻折变换的性质得出∠ACD=∠BCD ,∠CDB=∠CDB′,进而利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得出∠BDC=∠B′DC ,再利用平角的定义,即可得出答案.【详解】解:∵将Rt △ABC 沿CD 折叠,使点B 落在AC 边上的B′处,∴∠ACD=∠BCD ,∠CDB=∠CDB′,∵∠ACB=90°,∠A=25°,∴∠ACD=∠BCD=45°,∠B=90°-25°=65°,∴∠BDC=∠B′DC=180°-45°-65°=70°,∴∠ADB′=180°-70°-70°=40°.故答案为:40°.【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了翻折变换的性质以及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得出∠BDC 和∠B′DC 的度数是解题关键.15.50【分析】作M 关于OB 的对称点N 关于OA 的对称点连接交OB 于点P 交OA 于点Q 连接MPQN 可知此时最小此时再根据三角形外角的性质和平角的定义即可得出结论【详解】作M 关于OB 的对称点N 关于OA 的对称点 解析:50【分析】作M 关于OB 的对称点M ',N 关于OA 的对称点N ',连接M N '',交OB 于点P ,交OA 于点Q ,连接MP ,QN ,可知此时MP PQ QN ++最小,此时OPM OPM NPQ OQP AQN AQN ''∠=∠=∠∠=∠=∠,,再根据三角形外角的性质和平角的定义即可得出结论.【详解】作M 关于OB 的对称点M ',N 关于OA 的对称点N ',连接M N '',交OB 于点P ,交OA 于点Q ,连接MP ,QN ,如图所示.根据两点之间,线段最短,可知此时MP PQ QN++最小,即MP PQ QN M N ''++=, ∴OPM OPM NPQ OQP AQN AQN ''∠=∠=∠∠=∠=∠,,∵MPQ PQN αβ∠=∠=,, ∴11(180)(180)22QPN OQP αβ∠=︒-∠=︒-,, ∵QPN AOB OQP ∠=∠+∠,25AOB ∠=︒,∴11(180)25(180)22αβ︒-=︒+︒- , ∴50βα-=︒ . 故答案为:50.【点睛】本题考查轴对称-最短问题、三角形内角和,三角形外角的性质等知识,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是解题的关键,综合性较强.16.5°【分析】根据角平分线的定义可得再根据折叠的性质可得再根据平分可得进而可得【详解】解:∵的角平分线为∴又∵与关于对称∴∵与关于对称∴又∵平分∴又∵为折痕∴∵∴又∵∴∴又∵∴故答案为:675°【点睛 解析:5°.【分析】根据角平分线的定义可得1FBE ∠=∠,再根据折叠的性质可得1MBF FBE ∠=∠=∠,NBF FBD ∠=∠,CBA CBF ∠=∠, 再根据BN 平分CBM ∠可得CBN NBM ∠=∠,进而可得318067.58ABC ∠=⨯=. 【详解】解:∵FBD ∠的角平分线为BE ,∴1FBE ∠=∠, 又∵BM 与BE 关于BF 对称,∴1MBF FBE ∠=∠=∠, ∵BN 与BD 关于BF 对称,∴NBF FBD ∠=∠FBE EBD =∠+∠11=∠+∠21=∠,又∵BN 平分CBM ∠,∴CBN NBM ∠=∠,又∵BC 为折痕,∴CBA CBF ∠=∠CBN NBF =∠+∠21NBM =∠+∠,∵NBM NBF MBF ∠=∠-∠211=∠=∠1=∠,∴31CBA ∠=∠,又∵180CBA CBF FBD ∠+∠+∠=,∴3112121180∠+∠+∠+∠=,∴81180∠=,又∵31ABC ∠=∠, ∴318067.58ABC ∠=⨯=, 故答案为:67.5°.【点睛】 本题考查了折叠的性质,角平分线的定义,平角的定义,解题的关键是理解题意,找到31808ABC ∠=⨯. 17.40【分析】根据三角形的内角和得出再利用角平分线得出利用三角形内角和解答即可【详解】是高是角平分线故答案为40【点睛】本题考查了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熟悉直角三角形两锐角互余和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是解题的 解析:40【分析】根据三角形的内角和得出18BAD ∠=,再利用角平分线得出68BAC ∠=,利用三角形内角和解答即可. 【详解】AD 是高,72B ∠=,18BAD ∴∠=,181634BAE ∴∠=+=,AE 是角平分线,68BAC ∴∠=,180726840C ∴∠=--=.故答案为40.【点睛】本题考查了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熟悉直角三角形两锐角互余和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是解题的关键.18.①③【解析】分析:分别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对顶角及邻补角的定义平行公理及推论对各小题进行逐一分析即可详解:①符合对顶角的性质故①正确;②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故②错误;③符合平行线的判定定理故③正确;④如解析:①③【解析】分析:分别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对顶角及邻补角的定义、平行公理及推论对各小题进行逐一分析即可.详解:①符合对顶角的性质,故①正确;②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故②错误;③符合平行线的判定定理,故③正确;④如果一个角的两边分别平行于另一个角的两边,那么这两个角相等或互补,故④错误.故答案为①③.点睛:本题考查的是平行线的性质、对顶角及邻补角的定义、平行公理及推论,熟知以上各知识点是解答此题的关键.19.①③④【分析】根据平行线的判定与性质判断①②利用反证法证明③④即可【详解】①应该是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故①是假命题;②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正确故②是真命题;③直角的余角等于它本身故③是假命题;④相等解析:①③④【分析】根据平行线的判定与性质判断①②,利用反证法证明③④即可.【详解】①应该是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故①是假命题;②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正确,故②是真命题;③直角的余角等于它本身,故③是假命题;④相等的角不一定是对顶角,故④是假命题.故答案为:①③④.【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判断命题的真假,解此题的关键在于熟练掌握各个基本知识点.20.107°【详解】【考点】几何图形翻折变换(折叠问题)四边形内角和定理平角的定义三角形的两条内角平分线所夹的角与顶角的关系【分析】将纸片沿折叠使点落在点处可知根据四边形内角和等于可得而所以所以根据可求 解析:107°【详解】【考点】几何图形翻折变换(折叠问题)、四边形内角和定理、平角的定义、三角形的两条内角平分线所夹的角与顶角的关系.【分析】将ABC ∆纸片沿DE 折叠,使点A 落在点'A 处,可知A DA E ∠=∠' .根据四边形内角和等于360︒,可得360A DA E ADA AEA ︒''∠+∠+∠+∠=' .而1180ADA ︒'∠+∠=,2180AEA ︒'∠+∠=,所以12360ADA AEA ︒∠+∠+∠+='∠',所以12A ∠+∠=∠+2DA E A '+∠=∠ .根据1268︒∠+∠=,可求出68234A ︒︒∠=÷= .根据'A B 平分ABC ∠,'A C 平分ACB ∠ 可知,'BA C ∠是两条内角平分线所夹的角,根据公式有'BA C ∠190902A ︒︒=+∠= 1341072︒︒+⨯= . 【解答】解:根据折叠可得A DA E ∠=∠',根据四边形内角和等于360︒,可得360A DA E ADA AEA ︒''∠+∠+∠+∠=' . 根据平角的定义有1180ADA ︒'∠+∠=,2180AEA ︒'∠+∠=12360ADA AEA ︒''∴∠+∠+∠+∠=122A DA E A ∴∠+∠=∠+='∠∠'A B 平分ABC ∠,'A C 平分ACB ∠∴'BA C ∠1190903410722A ︒︒︒︒=+∠=+⨯= 故答案为:107︒ .三、解答题21.证明见解析【分析】先根据已给的角度判断BD//CE ,从而可得∠ABD=∠C ,再根据等量代换可得∠ABD=∠D ,从而可证//AC DF .【详解】证明:∵178∠=︒,2102∠=︒,∴∠1+∠2=78°+102°=180°,∴BD//CE ,∴∠ABD=∠C ,∵C D ∠=∠,∴∠ABD=∠D ,∴//AC DF .【点睛】本题考查平行线的性质和判定.熟练掌握平行线的性质和判定定理,并能正确识别同位角、同旁内角是解题关键.22.(1)见解析;(2)见解析.【分析】(1)由等边三角形的性质,解得60BAC DAG ∠=∠=︒,,AB BC AC AD DG AG ====,结合GE AC =,可证明ABD ≅()GEA SAS ; (2)由等边三角形的性质,解得60ABC AGD ∠=∠=︒,60ABC AEF ∠=∠=︒继而根据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判定//GE BC ,由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解得EFC GEF ∠=∠,接着由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得到ABD GEA ∠=∠,最后由角的和差解得DBF GEF ∠=∠整理得DBF EFC ∠=∠据此解题即可.【详解】解:(1)ABC 与ADG 均为等边三角形,60BAC DAG ∴∠=∠=︒,,AB BC AC AD DG AG ==== GE AC =∴GE AB =在DAB 与AGE 中,AD AG BAD EGA AB GE =⎧⎪∠=∠⎨⎪=⎩ABD ∴≅()GEA SAS ;(2)ABC 与ADG 均为等边三角形,60ABC AGD ∴∠=∠=︒//GE BC ∴EFC GEF ∴∠=∠ABD ≅()GEA SASABD GEA ∴∠=∠若AEF 是等边三角形,60ABC AEF ∴∠=∠=︒ABC ABD AEF GEA ∴∠-∠=∠-∠即DBF GEF ∠=∠DBF EFC ∴∠=∠//BD EF ∴.【点睛】本题考查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平行线的判定与性质等知识,是重要考点,难度较易,掌握相关知识是解题关键.23.(1)30D ∠=︒;(2)()11802D M N ∠=∠+∠-︒,理由见解析 【分析】(1)根据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以及角平分线定义,先求出∠D 、∠A 的等式,推出∠A=2∠D ,最后代入求出即可;(2)根据(1)中的结论即可得到结论.【详解】解:ACE A ABC ∠=∠+∠, ACD ECD A ABD DBE ∴∠+∠=∠+∠+∠,DCE D DBC ∠=∠+∠,又∵BD 平分ABC ∠,CD 平分ACE ∠,ABD DBE ∴∠=∠,ACD ECD ∠=∠,()2A DCE DBC ∴∠=∠-∠,D DCE DBC ∠=∠-∠,2A D ∴∠=∠,75ABC ∠=︒,45ACB ∠=︒,60A ∴∠=︒,30D ∴∠=︒;(2)()11802D M N ∠=∠+∠-︒; 理由:延长BM 、CN 交于点A , 则180A BMN CNM ∠=∠+∠-︒,由(1)知,12D A ∠=∠, ()11802D M N ∴∠=∠+∠-︒.【点睛】此题考查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以及角平分线的定义的综合运用,解此题的关键是求出∠A=2∠D .24.解:(1)①②④⑤;(2)18DAE ∠=︒【分析】(1)根据三角形的高、角平分线和中线的定义即可得到AD ⊥BC ,∠CAE=12∠CAB ,BC=2BF ,S △AFB =S △AFC .(2)先根据三角形内角和得到∠CAB=180°-∠ABC-∠C=84°,再根据角平分线与高线的定义得到∠CAE=12∠CAB=42°,∠ADC=90°,则∠DAC=90°-∠C=24°,然后利用∠DAE=∠CAE-∠DAC 计算即可.【详解】(1)∵AD ,AE 和AF 分别是△ABC 的高、角平分线和中线, ∴AD ⊥BC ,∠CAE=∠BAE=12∠CAB ,BF=CF ,BC=2BF , ∵S △AFB =12BF•AD ,S △AFC =12CF•AD , ∴S △AFB =S △AFC ,故①②④⑤正确,③错误,故答案为①②④⑤;(2)∵∠C=66°,∠ABC=30°,∴∠CAB=180°-∠ABC-∠C=84°,∴∠CAE=12∠CAB=42°, ∵∠ADC=90°,∠C=66°,∴∠DAC=24° ∴∠DAE=∠CAE-∠DAC=42°-24°=18°.【点睛】本题考查了三角形的高、角平分线和中线的定义,三角形内角和为180°.也考查了三角形的面积.正确的识别图形是解题的关键.25.(1)见解析;(2)见解析【分析】(1)根据同位角相等证得//DG BC ,根据垂直得到同位角相等进而得到//FE DC ,然后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利用等量代换即可证明;(2)根据90CDB ∠=︒,得到190ADG ∠+∠=︒,结合(1)中结论12∠=∠和1DCB ∠=∠,利用等量代换即可证明.【详解】(1)∵AGD ACB ∠=∠∴//DG BC∴1DCB ∠=∠∵EF AB ⊥,CD AB ⊥∴//FE DC∴2DCB =∠∠∴12∠=∠(2)由(1)得1DCB ∠=∠∵CD AB ⊥∴90CDB ∠=︒∴190ADG ∠+∠=︒又∵1DCB ∠=∠∴90BCD ADG ∠+∠=︒【点睛】本题考查了平行的判定和性质,等量代换,熟练掌握平行线的判定和性质是本题的关键. 26.(1)直线AD 与BC 互相平行,理由见解析;(2)40DBE ∴∠=︒(3)存在,60BEC ADB ∠=∠=︒.【分析】(1)根据平行线的性质,以及等量代换证明180ADC C ∠+∠=︒,即可证得//AD BC ; (2)由直线//AB CD ,根据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即可求得ABC ∠的度数,又由12DBE ABC ∠=∠,即可求得DBE ∠的度数. (3)首先设ABD DBF BDC x ∠=∠=∠=︒,由直线//AB CD ,根据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与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可求得BEC ∠与ADB ∠的度数,又由BEC ADB ∠=∠,即可得方程:4080x x ︒+︒=︒-︒,解此方程即可求得答案.【详解】解:(1)直线AD 与BC 互相平行,理由://AB CD ,180A ADC ∴∠+∠=︒,又A C ∠=∠180ADC C ∴∠+∠=︒,//AD BC ∴;(2)//AB CD ,18080ABC C ∴∠=︒-∠=︒,DBF ABD ∠=∠,BE 平分CBF ∠,11140222DBE ABF CBF ABC ∴∠=∠+∠=∠=︒; (3)存在.设ABD DBF BDC x ∠=∠=∠=︒.//AB CD ,40BEC ABE x ∴∠=∠=︒+︒;//AB CD ,18080ADC A ∴∠=︒-∠=︒,80ADB x ∴∠=︒-︒.若BEC ADB ∠=∠,则4080x x ︒+︒=︒-︒,得20x ︒=︒.∴存在60BEC ADB ∠=∠=︒.【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了平行线的性质与判定.解题的关键是注意掌握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与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定理的应用,注意数形结合与方程思想的应用.。
一、选择题1.一个三棱柱的三视图如图所示,其中俯视图为等边三角形,则其表面积为( )A .1223+B .183+C .1823+D .1243+ 2.用棱长为1的小立方体摆成如图所示的几何体,从左面看这个几何体得到的平面图形的面积是( )A .3B .4C .5D .63.如图所示的物体组合,它的左视图是( )A .B .C .D . 4.用大小和形状完全相同的小正方体木块搭成一个几何体,使得它的正视图和俯视图如图所示,则搭成这样的一个几何体至少需要小正方体木块的个数为( )A .13个B .16个C .19个D .22个 5.如图,一个几何体的主视图和左视图都是边长为1的正方形,俯视图是一个圆,那么这个几何体的侧面积为( )A .4πB .2πC .32πD .π6.如图,长方体的底面是长为4cm 、宽为2cm 的长方形,如果从左面看这个长方体时看到的图形面积为6cm 2,则这个长方体的体积等于( )A .36cmB .38cmC .312cmD .324cm 7.如图摆放的圆锥、圆柱、三棱柱、球,其主视图是三角形的是( ) A . B . C . D . 8.如图是一段空心的钢管,则它的主视图是( )A .B .C .D . 9.如图是由5个完全相同的小正方形搭成的几何体,如果将小正方体A 放到小正方体B 的正上方,则它的( )A .主视图会发生改变B .俯视图会发生改变C .左视图会发生改变D .三种视图都会发生改变10.如图是一个底面为正方形的几何体的实物图,则其俯视图为( )A.B.C.D.11.下图是从不同的方向看一个物体得到的平面图形,则该物体的形状是()A.圆锥B.圆柱C.三棱锥D.三棱柱12.如右图所示的是由几个相同小立方体组成的几何体从上面所看到的图形,正方形中的数字表示在该位览的小立方体的个数,则从左面乔这个几何体所得到的图形是()A.B.C.D.二、填空题13.如图,是由一些相同的小正方体构成的几何体从三个不同方向看到的形状图,则构成这个几何体的小正方体有_____个.14.一个圆柱的三视图如图所示,若其俯视图为圆,则这个圆柱的体积为__________.15.某长方体从左面看和从上面看得到的图形如图所示,则此长方体的表面积为________.16.一个正三棱柱的三视图如图所示,若这个正三棱柱的侧面积为,则a 的值为__________.17.如图是一个正六棱柱的主视图和左视图,则图中a 的值为____.18.一个几何体的三视图如图所示,则该几何体的表面积为_____.(π取3)19.在桌上摆着一个由若干个相同正方体组成的几何体,其主视图和左视图如图所示,设组成这个几何体的小正方体的个数为n ,则n 的最小值为__.20.一透明的敞口正方体容器装有一些液体,棱AB 始终在水平桌面上,容器底部的倾斜角为α,(CBE α∠=,如图1所示),此时液面刚好过棱CD ,并与棱'BB 交于点Q ,此时液体的形状为直三棱柱,三视图及尺寸如图2所示,当正方体平放(正方形ABCD 在桌面上)时,液体的深度是__________dm .三、解答题21.在一次数学活动课上,王老师带领学生去测量教学楼的高度.在太阳光下,测得身高1.6米的小同学(用线段BC表示)的影长BA为1.1米,与此同时,测得教学楼(用线段DE表示)的影长DF为12.1米.(1)请你在图中画出影长DF;(2)求教学楼DE的高度.【答案】(1)见解析(2)17.6米【分析】(1)射线AC,过E点作EF∥AC,交AD于点F即可;(2)根据相似列出比例式,求解即可.【详解】(1)画射线AC,过E点作EF∥AC,交AD于点F,DF就是所求画影长.(2)根据题意,∠EDF=∠CBA=90°,∵EF∥AC,∴∠EFD=∠CAB,△∽△.∴EFD CABED DF∴=,CB BA12.11.6 1.1DE =, 17.6DE =(米),答:教学楼DE 的高度为17.6米.【点睛】本题考查了相似三角形的应用和平行投影,解题关键是准确画出图形,根据平行投影证明三角形相似.22.如图,是由一些大小相同的小正方体组合成的几何体.请根据要求完成下列任务: (1)请在44⨯的正方形网格中,用实线分别画出从正面和上面看该几何体得到的形状图;(2)该几何体共有______个小正方体组成【答案】(1)见解析;(2)8【分析】(1)直接利用从正面看以及上面看的观察角度,分别得出视图;(2)直接数出正方体的个数即可【详解】解:(1)如图所示:(2)该几何体共有8个小正方体组成.故答案为:8.【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了三视图,正确掌握观察角度得出视图是解题关键.23.如图所示是一个包装盒从不同方向看到的图形,求这个包装盒的表面积(结果保留π)【答案】600πcm2【分析】首先确定该几何体的形状,然后根据其表面积计算方法求得表面积即可.【详解】解:观察三视图发现该几何体是圆柱,且圆柱的底面直径为20cm,高为20cm,∴表面积为:20π×20+2×π×102=600πcm2,故答案为:600πcm2.【点睛】本题考查了由三视图判断几何体的知识,解题的关键是确定几何体的形状并确定其各个部分的尺寸,难度不大.24.一个几何体由若干大小相同的小立方块搭成,如图分别是从它的正面、上面看到的形状图,请回答以下问题:(1)该几何体至少是用________个小立方块搭成的,最多是用________个小立方块搭成的;(2)请你画出使用小立方块最少时从左面看到的该几何体的形状图,要求画出所有符合要求的形状图.【答案】(1)6,8;(2)见解析【分析】(1)根据主视图可得,俯视图中第一列中至少一处有2层,俯视图中第一列中最多3处有2层,由此即可判断.(2)根据形状图的定义分三种情形画出图形即可.【详解】解:(1)根据主视图可得,俯视图中第一列中至少一处有2层;所以该几何体至少是用6个小立方块搭成的,根据主视图可得,俯视图中第一列中最多3处有2层;所以该几何体最多是用8个小立方块搭成的,故答案为6,8.(2)所有符合要求的形状图如图所示:【点睛】本题考查了由三视图判断几何体,由三视图想象几何体的形状,应分别根据主视图、俯视图和左视图想象几何体的前面、上面和左侧面的形状,然后综合起来考虑整体形状.25.学习投影后,小明、小颖利用灯光下自己的影子长度来测量一路灯的高度,并探究影子长度的变化规律.如图,在同一时间,身高为1.6m 的小明()AB 的影子BC 长是3m ,而小颖()EH 刚好在路灯灯泡的正下方H 点,并测得6m HB =.(1)请在图中画出形成影子的光线,并确定路灯灯泡所在的位置G ;(2)求路灯灯泡的垂直高度GH ;(3)如果小明沿线段BH 向小颖(点H )走去,当小明走到BH 中点B 1处时,请在图中画出此时小明的影长B 1C 1,并求B 1C 1的长;【答案】(1)见解析;(2)路灯灯泡的垂直高度GH 是4.8m ;(3)小明的影子11B C 的长是32m . 【分析】 (1)根据题意,连接CA ,HE 并延长相交于点G ,即为所求路灯灯泡的位置,作出图形即可;(2)根据题意得到△ABC ∽△GHC ,根据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得到AB BC GH HC =,代入即可求出答案,(3)与(2)类似得到△111A B C ∽△GH 1C ,根据相似三角形的性质推出11111A B B C GH HC =,代入即可求出答案,连接G 1A 延长交HC 于点1C ,即得小明的影子.【详解】(1)如图,连接CA ,HE 并延长相交于点G ,即为所求路灯灯泡的位置,作出图形即可;(2)由题意得:易得△ABC ∽△GHC , ∴AB BC GH HC =, ∴ 1.636+3GH =, 解得:GH=4.8,答:路灯灯泡的垂直高度GH 是4.8m ;故答案为:4.8;(3)连接G 1A 延长交HC 于点1C ,则1B 1C 即为小明的影子,在(1)中作图即得,与(2)类似,易证△111A B C ∽△GH 1C , ∴11111A B B C GH HC =, 设11B C 长为xm ,1B 为HB 的中点, 则1.64.83x x =+, 解得:x=32, 即11B C =32m , 答:小明的影子11B C 的长是32m ; 故答案为:32.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了相似三角形的性质,相似三角形的应用,解一元一次方程等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把实际问题转化成数学问题是解此题的关键,题型较好,用的数学思想是转化的思想.26.在平整的地面上,有一个由若干个相同的小立方块搭成的几何体,如图所示. (1)请依次画出从正面、左面、上面看这个几何体得到的图形;(2)现在还有一些相同的小立方块,如果要保持从上面和左面看到的图形不变,那么最多可以添加几个这样的小立方块?【答案】(1)答案见解析;(2)3.【分析】(1)根据题中的几何图形以及从正面看的方向即可解答;(2)保持从上面看和从左面看所得图形不变,可往第二列的小正方体上各放一个小正方体,第3列的小正方体上放1个小正方体.【详解】解:(1)如图所示(2)保持从上面看和从左面看所得图形不变,可往第二列的小正方体上各放一个小正方体,第3列的小正方体上放1个小正方体,∴最多可以添加3个这样的小立方块.【点睛】本题考查作图−三视图.在画图时一定要将物体的边缘、棱、顶点都体现出来,看得见的轮廓线都画成实线,看不见的画成虚线,不能漏掉.本题画几何体的三视图时应注意小正方形的数目及位置.【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一、选择题1.C解析:C【分析】由题意可知,图形为三棱柱,求三棱柱的表面积,即为5个面的面积之和.【详解】解:如图:作EF⊥MN,垂足F.因为底面是正三角形, EF⊥MN所以,S△EMN123=3 2=⨯因为侧面是矩形所以,S矩形ABCD236=⨯=S三棱柱的表面积=5个面的面积之和,=3S矩形ABCD+2S△EMN1323+2232=⨯⨯⨯⨯3.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了通过三视图求表面积,解题的关键是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能通过三视图将原图复原.2.B解析:B【分析】先画出几何体的左视图,再确定小正方形的个数即可解答.【详解】解:几何体的左视图为:面积为:4×1=4故选:B【点睛】考查简单几何体的三视图的画法,主视图、左视图、俯视图实际上就是从正面、左面、上面对该几何体正投影所得到的图形.画三视图时还要注意“长对正、宽相等、高平齐”.3.D解析:D【分析】通过对简单组合体的观察,从左边看圆柱是一个长方形,从左边看正方体是一个正方形,但是两个立体图形是并排放置的,正方体的左视图被圆柱的左视图挡住了,只能看到长方形,邻边用虚线画出即可.【详解】从左边看圆柱的左视图是一个长方形,从左边看正方体的左视图是一个正方形,从左边看圆柱与正方体组合体的左视图是一个长方形,两图形的邻边用虚线画出,则如图所示的物体组合的左视图如D选项所示,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了简单组合体的三视图.解答此题要注意进行观察和思考,既要丰富的数学知识,又要有一定的生活经验和空间想象力.4.A解析:A【分析】由几何体的正视图和俯视图,我们可以判断出这个几何体由一些相同的小正方体构成,其中根据俯视图我们可以判断该几何体共有7摞小正方体组成,然后根据主视图推算每摞小正方体的最少个数,即可得到答案.【详解】根据俯视图我们可以判断该几何体共有7摞小正方体组成,根据正视图,可得:左边2摞,最高层数为3,故小正方体最少有3+1=4个,中间2摞,最高层数为2,故小正方体最少有2+1=3个,右边3摞,最高层数为4,故小正方体最少有4+1+1=6个,故小正方体最少有13个.故选A.【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几何体的三视图,掌握三视图的定义,是解题的关键.5.D解析:D【分析】这个几何体的侧面是以底面圆周长为长、圆柱体的高为宽的矩形,根据矩形的面积公式计算即可.【详解】根据三视图可得几何体为圆柱,圆柱体的侧面积=底面圆的周长⨯圆柱体的高=11ππ⨯⨯= 故答案为:D .【点睛】本题考查了圆柱体的侧面积问题,掌握矩形的面积公式是解题的关键.6.D解析:D【解析】【分析】根据长方体的体积公式可得.【详解】根据题意,得:6×4=24(cm 3),因此,长方体的体积是24cm 3.故选:D .【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了简单几何体的三视图,关键是掌握长方体的体积公式.7.D解析:D【解析】【分析】根据主视图是从物体正面看所得到的图形判断即可.【详解】A.主视图是圆;B.主视图是矩形;C.主视图是矩形;D.主视图是三角形.故选:D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几何体的三种视图,掌握定义是关键.注意所有的看到的棱都应表现在三视图中.8.B解析:B【分析】根据主视图的画法解答即可.【详解】A.不是三视图,故本选项错误;B是主视图,故本选项正确;C.不是三视图,故本选项错误;D.是俯视图,故本选项错误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了由三视图判断几何体,解题的关键是根据主视图的画法判断.9.A解析:A【分析】根据从上面看得到的图形事俯视图,从正面看得到的图形是主视图,从左边看得到的图形是左视图,可得答案.【详解】如果将小正方体A放到小正方体B的正上方,则它的主视图会发生改变,俯视图和左视图不变.故选A.【点睛】本题考查了简单组合体的三视图,从上面看得到的图形是俯视图,从正面看得到的图形是主视图,从左边看得到的图形是左视图.10.D解析:D【解析】【分析】找到从上面看所得到的图形即可,注意所有的看到的棱都应表现在俯视图中.【详解】解:从上面看易得到被一条直线分割成两个长方形的正方形.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三视图的知识,俯视图是从物体的上面看得到的视图.11.A解析:A【解析】【分析】根据图形的三视图特点,进行选择.【详解】由题意图形的三视图可判断图形为圆锥.故答案选A.【点睛】本题主要考查的是三视图的性质特征,熟练掌握三视图的性质特征是本题的解题关键. 12.D解析:D【分析】从正面看,得到从左往右2列正方形的个数依次为3, 3;从左面看得到从左往右2列正方形的个数依次为5,1,依此画出图形即可.【详解】解:由题意知:该几何体为:故从左面看为: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三视图,解题关键是得到每列正方形的具体的数目为这列正方体的最多数目.二、填空题13.6【分析】根据三视图可知:组成几何体的正方体的分布情况进而求出答案【详解】根据几何体的三视图可知:组成该几何体的正方体分布如下:∴构成这个几何体的小正方体有6个故答案是:6【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几何体解析:6【分析】根据三视图可知:组成几何体的正方体的分布情况,进而求出答案.【详解】根据几何体的三视图可知:组成该几何体的正方体分布如下:∴构成这个几何体的小正方体有6个.故答案是:6.【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几何体的三视图,根据三视图想象出几何体的样子,是解题的关键. 14.【分析】由已知三视图为圆柱首先得到圆柱底面半径从而根据圆柱体积=底面积乘高求出它的体积【详解】解:由三视图可知圆柱的底面直径为4高为6∴底面半径为2∴V=πr2h=22×6•π=24π故答案是:24解析:24【分析】由已知三视图为圆柱,首先得到圆柱底面半径,从而根据圆柱体积=底面积乘高求出它的体积.【详解】解:由三视图可知圆柱的底面直径为4,高为6,∴底面半径为2,∴V=πr2h=22×6•π=24π,故答案是:24π.【点睛】此题考查的是圆柱的体积及由三视图判断几何体,关键是先判断圆柱的底面半径和高,然后求其体积.15.38【解析】解:由图知:长方体的长为4宽为3高为1故长方体的表面积=2×4×3+2×3×1+2×4×1=38故答案为38解析:38【解析】解:由图知:长方体的长为4,宽为3,高为1.故长方体的表面积=2×4×3+2×3×1+2×4×1=38.故答案为38.16.【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三视图的有关知识解题关键是理解左视图中的a就是俯视图等边三角形的高学会用方程的思想解决问题属于中考常考题型根据左视图中的a就是俯视图等边三角形的高由此根据侧面积列出方程即可【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三视图的有关知识,解题关键是理解左视图中的a就是俯视图等边三角形的高,学会用方程的思想解决问题,属于中考常考题型.根据左视图中的a就是俯视图等边三角形的高,由此根据侧面积列出方程即可解决.由题意:解得故答案为233. 考点:由三视图判断几何体.17.【解析】由正六棱柱的主视图和左视图可得到正六棱柱的最长的对角线长是4则边长为2做AD ⊥BC 在△ABC 中AB=AC=2∠BAC=120°∴在直角△ABD 中∠ABD=30°AD=1∴BD=解析:3【解析】由正六棱柱的主视图和左视图,可得到正六棱柱的最长的对角线长是4,则边长为2,做AD ⊥BC ,在△ABC 中,AB=AC=2,∠BAC=120°,∴在直角△ABD 中,∠ABD=30°,AD=1,∴BD=223AB AD -=.18.13【分析】首先根据三视图判断几何体的形状然后计算其表面积即可【详解】观察该几何体的三视图发现其为半个圆柱半圆柱的直径为2高为2故其表面积为:故答案为:13【点睛】本题考查了由三视图判断几何体的知识 解析:13【分析】首先根据三视图判断几何体的形状,然后计算其表面积即可.【详解】观察该几何体的三视图发现其为半个圆柱,半圆柱的直径为2,高为2,故其表面积为:211222234334132πππ⨯+⨯+⨯⨯=+=⨯+=. 故答案为:13.【点睛】本题考查了由三视图判断几何体的知识,解题的关键是首先根据三视图得到几何体的形状,难度不大. 19.5【分析】由主视图和左视图可得此几何体有三行三列判断出各行各列最少有几个正方体组成即可得答案【详解】由主视图和左视图可得此几何体有三行三列∵底层正方体最少有3个小正方体第二层最少有2个正方体∴组成这 解析:5【分析】由主视图和左视图可得此几何体有三行,三列,判断出各行各列最少有几个正方体组成即可得答案.【详解】由主视图和左视图可得此几何体有三行,三列,∵底层正方体最少有3个小正方体,第二层最少有2个正方体,∴组成这个几何体的小正方体的个数最少有5个,∴n的最小值为5,故答案为:5【点睛】本题考查了由三视图判断几何体的知识,解决本题的关键是利用“主视图疯狂盖,左视图拆违章”找到所需正方体的个数.20.5【分析】根据水面与水面平行可以得到CQ与BE平行利用勾股定理即可得到BQ的长液体正好是一个以△BCQ为底面的直棱柱据此即可求出液体的体积即可得到液体的深度【详解】解:∵由图知:CQ∥BEBQ=4C解析:5【分析】根据水面与水面平行可以得到CQ与BE平行,利用勾股定理即可得到BQ的长,液体正好是一个以△BCQ为底面的直棱柱,据此即可求出液体的体积,即可得到液体的深度.【详解】解:∵由图知:CQ∥BE,BQ=4,CQ=5,根据勾股定理得:3BQ==(dm),液体的体积为:1344=242⨯⨯⨯(dm3),液体深度为:24÷(4×4)=1.5(dm),故答案为:1.5【点睛】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四边形的体积计算以及三视图的认识,正确的理解棱柱的体积计算是解题的关键.三、解答题21.无22.无23.无24.无25.无26.无。
一、选择题1.如图,点A 、B 、C 在⊙O 上,点D 是AB 延长线上一点,若∠CBD =65°,则∠AOC 的度数为( )A .115°B .125°C .130°D .135° 2.以坐标原点O 为圆心,1为半径作圆,直线y x b =-+与O 相交,则b 的取值范围是( )A .11b -<<B .22b -<<C .20b -<<D .02b << 3.若一个圆锥的底面半径为3cm ,高为62cm ,则圆锥的侧面展开图中圆心角的度数为( )A .120︒B .100︒C .80︒D .150︒ 4.如图,O 的半径为5,3OP =,则经过点P 的弦长可能是( )A .3B .5C .9D .125.探究性学习小组的同学接受了测量同样型号圆柱工件直径的任务.他们使用的工具是有一个角是60°的直角三角板和刻度尺.小明的测量方法如图甲所示.测得PC=12cm .小亮的测量方法如图乙所示.则与QA 的值最接近的是( )A .8cmB .7 cmC .6 cmD .5 cm6.如图,已知,ABC O △为AC 上一点,以OB 为半径的圆经过点A ,且与BC OC 、交于点E D 、,设,C a A β∠=∠=,则( )A .若70αβ+=︒,则弧DE 的度数为20︒B .若70αβ+=︒,则弧DE 的度数为40︒C .若70αβ-=︒,则弧DE 的度数为20︒D .若70αβ-=︒,则弧DE 的度数为40︒ 7.如图,两个正六边形ABCDEF 、EDGHIJ 的顶点A 、B 、H 、I 在同一个圆上,点P 在ABI 上,则tan ∠API 的值是( )A .3B .2C .2D .18.如图,P 是⊙O 外一点,射线PA 、PB 分别切⊙O 于点A 、点B ,CD 切⊙O 于点E ,分别交PA 、PB 于点D 、点C ,若PB =4,则△PCD 的周长( )A .4B .6C .8D .109.如图,AB 为半圆O 的直径,M ,C 是半圆上的三等分点,8AB =,BD 与半圆O 相切于点B .点P 为AM 上一动点(不与点A ,M 重合),直线PC 交BD 于点D ,BE OC ⊥于点E ,延长BE 交PC 于点F ,则下列结论正确的个数有( )①PB PD =;②BC 的长为43π;③45DBE ∠=︒;④BCF PCB ∽△△;⑤CF CP ⋅为定值A .2个B .3个C .4个D .5个 10.下列事件是随机事件的是( )A .一个图形平移后所得的图形与原来的图形全等B .直径是圆中最长的弦C .方程2210ax x ++=是一元二次方程D .任意画一个三角形,其内角和是360︒11.如图,AB 是O 的直径,C 、D 分别是O 上的两点.若33BAC ∠=︒,则D∠的度数等于( )A .57︒B .60︒C .66︒D .67︒ 12.如图,△ABC 中,AB=AC ,∠ABC=70°,点O 是△ABC 的内心,则∠BOC 的度数为( )A .120°B .110°C .115°D .130°二、填空题13.如图,一次函数3233y x =-+的图象与x 轴交于点A ,与y 轴交于点B ,若向ABO 的外接圆C 内随机抛掷一枚小针,则针尖落在阴影部分的概率是_____________.14.如图,点M 为O 的半径OA 的中点,弦BC 过点M 且垂直于AO ,若4AO =,则弦BC 的长为______.15.如图,PA ,PB 是圆O 的切线,切点为A 、B ,∠P =50°,点C 是圆O 上异于A ,B 的点,则∠ACB 等于_____.16.如图,已知AB 为O 直径,若CD 是O 内接正n 边形的一边,AD 是O 内接正()4n +边形的一边,BD AC =,则n =_____.17.如图,菱形ABCD 中,已知2AB =,60DAB ∠=︒将它绕着点A 逆时针旋转得到菱形ADEF ,使AB 与AD 重合,则点C 运动的路线CE 的长为________.18.如图,点A 、B 的坐标分别为()3,0A ,()0,4B ,点C 为坐标平面内一点,1BC =,点M 为线段AC 的中点,连接OM ,则的最大值为________.19.如图,AB 是O 的直径,C 为半圆上一点,且30ABC ︒∠=,点P 为O 上的动点,D 为弦AP 的中点,若2AB =,则线段CD 的最大值为__________.20.在ABC 中,∠BAC =100°,AB =AC ,D 为ABC 形外一点,且AD =AC ,则∠BDC =________°.三、解答题21.如图,ABC 的外角BAD ∠的平分线与它的外接圆相交于点E ,连接BE ,CE .求证:(1)BE CE =;(2)若4BC =,6tan EAB ∠=,求O 的半径.22.如图,在△ABC 中,AB=AC ,以AB 为直径的⊙O 与BC 相交于点D ,且DE ⊥AC ,垂足为E .(1)求证:DE 是⊙O 的切线;(2)∠A=45º,⊙O 的半径为5,求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23.定义:把经过三角形的一个顶点并与其对边所在直线相切的圆叫做三角形的“切接圆”.根据上述定义解决下列问题,在△ABC 中,AB=AC=5, BC=6,设△ABC 的“切接圆”的半径为r .(1)如图1,△ABC 的“切接圆”的圆心D 在边AB 上,求r ;(2)如图2,请确定r 的最小值,并说明理由;(3)如图3,把△ABC 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使点B 与原点O 重合,点C 落在x 轴正半轴上. 求证:以抛物线21(3)28y x =-+上任意一点为圆心都可以作△ABC 的“切接圆”. 24.已知:在O 中,四边形ABCD 的边AD 与O 相切于点A ,点B ,C 在O 上,//AD BC .(1)如图1,求证:AB AC =;(2)如图2,延长DC 交O 于点E ,连接AE 交BC 于点F ,若AD BC =,求证:AF BF =;(3)如图3,在(2)的条件下,连接BO 并延长交O 于点G ,交CD 于点H ,若724GH AD =,求tan ABG ∠的值.25.如图,在ABC 中,点O 是BC 中点,以O 为圆心,BC 为直径作圆刚好经过A 点,延长BC 于点D ,连接AD .已知CAD B ∠=∠.(1)求证:①AD 是⊙O 的切线;②ACD BAD △△;(2)若8BD =,1tan 2B =,求⊙O 的半径. 26.在学了“过任意三角形的三个顶点都可以作一个外接圆”之后,张华同学对“过任意四边形的四个顶点能否作一个外接圆?”进行了探究,下面是他的探究过程,请帮他补充完整. (1)动手实践:张华先画出了3个不同的四边形,如图所示.接着,他在所画出的图①,图②中,分别任选三个顶点用尺规各作了一个圆.请仿照张华的作法在图③中任选三个顶点作一个圆(要求尺规作图,保留作图痕迹,不写作法)(2)观察、发现:观察所作的图形,你发现:过任意四边形的四个顶点 能作一个外接圆;(选填“一定”或“不一定”)(3)测量、猜想:分别测量(1)中3个不同四边形的各个内角,猜想:如果过一个四边形的四个顶点能作一个圆,那么它相对的两个内角之间存在怎样的数量关系?请写出你的猜想.(4)证明你的猜想.【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一、选择题1.C解析:C【分析】求出∠ABC ,再求出它所对的弧对的圆心角,即可求∠AOC .【详解】解:∵∠CBD =65°,∴∠ABC=180°-65°=115°,优弧AC 所对的圆心角的度数为:115°×2=230°,∠AOC=360°-230°=130°,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了圆周角的性质,解题关键是求出圆周角,根据同弧所对的圆周角和圆心角的关系求角.2.B解析:B【分析】求出直线y x b =-+与圆相切时,函数经过一、二、四象限和当直线y x b =-+与圆相切时,函数经过二、三、四象限b 的值,则b 的值在相交时与相切时两个b 之间;【详解】当直线y x b =-+与圆相切时,函数经过一、二、四象限,如图所示:在y x b =-+中,令x=0,y=b ,则与y 轴的交点为B(0,b),令x=b ,y=0,则与x 轴的交点为A(b ,0),则OA=OB ,即△AOB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连接圆心O 与切点C ,则OC=1,∴ △BOC 也是等腰直角三角形,∴ BC=OC=1,∴ 22112BO =+= ,同理当直线y x b =-+与圆相切时且函数经过二、三、四象限,b=2- ,∴ 当直线y x b =-+与圆相交时,b 的取值范围是22b -<< ;故选:B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直线与圆的关系的综合,解题的关键是根据题意找到直线与圆相切时b 的值.3.A解析:A【分析】根据勾股定理求出圆锥的母线长,根据弧长公式计算,得到答案.【详解】解:设圆锥的侧面展开图的圆心角为n °,()22362+9(cm ),∴圆锥的侧面展开图扇形的半径为9cm ,扇形弧长为2×3π=6π(cm),∴9180n π⨯=6π, 解得,n =120,故选:A .【点睛】 本题考查的是圆锥的计算,掌握圆锥的母线长是扇形的半径,圆锥的底面圆周长是扇形的弧长是解题的关键.4.C解析:C【分析】当经过点O、P的弦是直径时,弦最长为10;当弦与OP是垂直时,弦最短为8;判断即可.【详解】当经过点O、P的弦是直径时,弦最长为10;当弦与OP垂直时,根据垂径定理,得半弦长= 2253=4,所以最短弦为8;所以符合题意的弦长为8到10,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了直径是最长的弦,垂径定理,熟练运用分类思想,垂径定理,勾股定理是解题的关键.5.B解析:B【分析】先计算出QA的长,由于图甲测得PC=12cm,即圆的半径等于12cm,在图乙中直角三角形OAQ中利用30度角的三角函数可求得tan30°=33=12AQ,解得AQ的值为43.先估计3的近似值,再求解.【详解】解:如图甲,连结OP,并设⊙O与x轴相切于点D,图乙,连结OQ、OA,并设⊙O与x 轴相切于点E,∴由切线定义及圆性质可得四边形OPCD是正方形,∴OQ=OP=PC=12cm,由题意可知:∠QAO=(180°-∠BAC)÷2=60°,∴∠QOA=90°-∠QAO=30°,∴tan ∠QOA=AQ÷OQ ,即tan30°=3=12AQ , 解得AQ=43.∵1.5<3<2,∴6<43<8.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的是切线的性质,解直角三角形和无理数的估算.估算无理数的近似值在实际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我们应熟练掌握.6.B解析:B【分析】连接BD ,根据直径所对的圆周角是直角,可求得∠ABD =90°,又由A β∠=,可求得∠ADB =90β︒-,再根据∠ADB =∠DBC +∠C ,可得∠DBC =90βα︒--,从而求出弧DE 的度数.【详解】解:连接BD ,∵AD 是直径,∴90ABD ∠=︒,∴90A ADB ∠+∠=︒,∴90ADB β∠=︒-,又∵∠ADB =∠DBC +∠C ,∴()90DBC αβ∠=︒-+,若70αβ+=︒,则()90907020DBC αβ∠=︒-+=︒-︒=︒,∴弧DE 的度数20240=︒⨯=︒,故选B .【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了圆周角定理及推论、三角形外角的性质,熟练掌握圆周角定理、构造直径所对圆周角是解题的关键.7.A解析:A【分析】连接AE ,EI ,AH ,过点J 作JM ⊥EI 于M ,证明90AIH ∠=︒,设HI JI JE a ===,求出AI 即可.【详解】解:如图,连接AE ,EI ,AH ,过点J 作JM ⊥EI 于M .∵ABCDEF 是正六边形,∴∠DEF =∠F =120°,∵FA =FE ,∴∠FEA =∠FAE =30°,∴∠AED =90°,同法可证,∠DEI =∠EIH =90°,∴∠AED +∠DEI =180°,∴A ,E ,I 共线,设HI JI JE a ===,∵JM ⊥EI ,∴EM =MI 3, ∴AI =2EI =3a ,∵∠API =∠AHI ,∴tan ∠API =tan ∠AHI =AI HI 2323a = 故选:A .【点睛】本题考查了正多边形和圆,解直角三角形,圆周角定理等知识,解题关键是正确添加辅助线,构造直角三角形解决问题. 8.C解析:C【分析】由切线长定理可求得PA =PB ,BC =CE ,AD =ED ,则可求得答案.【详解】解:∵PA 、PB 分别切⊙O 于点A 、B ,CD 切⊙O 于点E ,∴PA=PB=4,BC=EC,AD=ED,∴PC+CD+PD=PC+CE+DE+PD=PC+BC+PD+AD=PB+PA=4+4=8,即△PCD的周长为8,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了切线长定理以及三角形的周长,熟练掌握切线长定理是解题的关键;9.B解析:B【分析】①连接AC,并延长AC,与BD的延长线交于点H,若PD=PB,得出P为AM的中点,与实际不符,即可判定正误;②先求出∠BOC,再由弧长公式求得BC的长度,进而判断正误;③由∠BOC=60°,得△OBC为等边三角形,再根据三线合一性质得∠OBE,再由角的和差关系得∠DBE,便可判断正误;④证明∠CPB=∠CBF=30°,∠PCB=∠BCF,可得△BCF∽△PCB相似;⑤由等边△OBC得BC=OB=4,再由相似三角形得CF•CP=BC2,便可判断正误.【详解】解:①连接AC,并延长AC,与BD的延长线交于点H,如图1,∵M,C是半圆上的三等分点,∴∠BAH=30°,∵BD与半圆O相切于点B.∴∠ABD=90°,∴∠H=60°,∵∠ACP=∠ABP,∠ACP=∠DCH,∴∠PDB=∠H+∠DCH=∠ABP+60°,∵∠PBD=90°-∠ABP,若∠PDB=∠PBD,则∠ABP+60°=90°-∠ABP,∴∠ABP=15°,∴P点为AM的中点,这与P为AM上的一动点不完全吻合,∴∠PDB不一定等于∠ABD,∴PB不一定等于PD,故①错误;②∵M ,C 是半圆上的三等分点,∴∠BOC=13×180°=60°, ∵直径AB=8,∴OB=OC=4, ∴BC 的长度=41806043ππ⨯=, 故②正确;③∵∠BOC=60°,OB=OC ,∴∠ABC=60°,OB=OC=BC ,∵BE ⊥OC ,∴∠OBE=∠CBE=30°,∵∠ABD=90°,∴∠DBE=60°,故③错误;④∵M 、C 是AB 的三等分点,∴∠BPC=30°,∵∠CBF=30°,∠PCB=∠BCF ,∴△BCF ∽△PCB故④正确;⑤∵∠CBF=∠CPB=30°,∠BCF=∠PCB ,∴△BCF ∽△PCB , ∴CB CF CP CB=, ∴CF•CP=CB 2, ∵CB =OB =OC =12AB =4, ∴CF•CP=16,故⑤正确.故选:B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切线的性质,圆周角定理,直角三角形的性质,等边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相似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关键是熟练掌握这些性质,并能灵活应用. 10.C解析:C【分析】根据随机事件是可能发生也可能不发生的事件判断即可.解:A 、是必然事件,选项不符合题意;B 、是必然事件,选项不符合题意;C 、是随机事件,选项符合题意;D 、是不可能事件,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了必然事件的定义,解决本题需要正确理解必然事件、不可能事件、随机事件的概念.必然事件指在一定条件下一定发生的事件.不可能事件是指在一定条件下,一定不发生的事件.不确定事件即随机事件是指在一定条件下,可能发生也可能不发生的事件. 11.A解析:A【分析】连接OC ,根据圆周角定理计算即可;【详解】连接OC ,∵33BAC ∠=︒,∴266BOC AOC ∠=∠=︒,又∵180DOC AOC ∠+∠=︒,∴180114AOC BOC ∠=︒-∠=︒, ∴1572D AOC ∠=∠=︒; 故答案选A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圆周角定理,准确计算是解题的关键.12.B解析:B【分析】根据内心的定义即可求得∠OBC+∠OCB ,然后根据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即可求解.解:∵AB=AC ,∠ABC=70°,∴∠ACB=70°,∵点O 是△ABC 的内心,∴∠OBC=12∠ABC=35°,∠OCB=12∠ACB=35°, ∴∠OBC+∠OCB=70°,∴∠BOC=180°-(∠OBC+∠OCB )=110°.故选:B .【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了三角形的内切圆与内心,正确理解∠OBC=12∠ABC=35°,∠OCB=12∠ACB=35°是关键. 二、填空题13.【分析】利用一次函数解析式求出点AB 的坐标即可得由勾股定理求出求出则可得是等边三角形可得根据圆周角定理求出扇形圆心角的度数并由三角形中线将三角形可分为面积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得可求出阴影部分的面积及圆的 解析:13【分析】利用一次函数解析式求出点A 、B 的坐标,即可得6OA =,OB =AB =,求出BC OC AC ===OBC 是等边三角形,可得60OBA ∠=︒,根据圆周角定理求出扇形圆心角的度数,并由三角形中线将三角形可分为面积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得OBC OAC SS =,可求出阴影部分的面积及圆的面积,利用面积比即可求出结论.【详解】解:∵一次函数y x =-+的图象与x 轴交于点A ,与y 轴交于点B , 令0y =,则6x =,∴()6,0A -,令0x =,则y =∴(0,B ,∴6OA =,OB =在Rt AOB 中,由勾股定理得:AB ==,∴23BC OC AC ===,∴BC OC OB ==,∴OBC 是等边三角形,∴60OBA ∠=︒, ∴120ACO ∠=︒,∵OC 是AB 边上的中线,∴OBC OAC S S =, ∴()2120=234360ACO S S ππ==阴影扇形,()22312C S ππ==,∴针尖落在阴影部分的概率41123P ππ==. 故答案为:13. 【点睛】 此题考查了几何概率,掌握几何概率的计算方法及求出阴影部分的面积是解题的关键. 14.【分析】连接BO 先求出OM=2再由勾股定理求出BM 的长即可得到结论【详解】解:连接BO 如图则∵M 是OA 的中点∴∵∴△是直角三角形BC=2BM ∴∴故答案为【点睛】本题考查的是垂径定理勾股定理掌握垂径定 解析:43【分析】连接BO ,先求出OM=2,再由勾股定理求出BM 的长即可得到结论.【详解】解:连接BO ,如图,则4BO OA ==∵M 是OA 的中点∴2OM =∵BC OA ⊥∴△OBM 是直角三角形,BC=2BM∴22224223BM OB OM =-=-=∴222343BC BM==⨯=故答案为43【点睛】本题考查的是垂径定理,勾股定理,掌握垂径定理是解题的关键.15.65°或115°【分析】连接OAOB进而求出∠AOB=130°再分两种情况:当C在劣弧AB上当C在劣弧AB上理由圆周角定理和圆内接四边形的性质即可得出结论【详解】解:如图连接OAOB∵PAPB分别切解析:65°或115°.【分析】连接OA,OB,进而求出∠AOB=130°,再分两种情况:当C在劣弧AB上,当C在劣弧AB 上,理由圆周角定理和圆内接四边形的性质,即可得出结论.【详解】解:如图,连接OA、OB,∵PA、PB分别切⊙O于点A、B,则∠OAP=∠OBP=90°;在四边形APBO中,∠P=50°,∴∠AOB=360°﹣∠OAP﹣∠P﹣∠OBP=360°﹣50°﹣90°﹣90°=130°①当点C在优弧AB上时,∠ACB=12∠AOB(同弧所对的圆周角是所对的圆心角的一半),∴∠ACB=65°;当点C在劣弧AB上时,记作C',由①知,∠ACB=65°,∵四边形ACBC'是⊙O的内接四边形,∴∠AC'B=180°﹣∠ACB=180°﹣65°=115°,故答案为:65°或115°.【点睛】本题考查了切线的性质,圆周角定理,圆内接四边形的性质,求出∠AOB是解本题的关键.16.【分析】连接ODOCBC根据题意首先证明∠AOD=∠BOC再根据题意分别用含n的式子表示出∠AOD和∠COD建立关于n的方程求解即可【详解】如图连接ODOCBC∵AB为直径∴∠ADB=∠BCA=90解析:4【分析】连接OD ,OC ,BC ,根据题意首先证明∠AOD=∠BOC ,再根据题意,分别用含n 的式子表示出∠AOD 和∠COD ,建立关于n 的方程求解即可.【详解】如图,连接OD ,OC ,BC ,∵AB 为直径,∴∠ADB=∠BCA=90°,又∵BD AC =,∴Rt △ABD ≌Rt △BAC (HL ),∴AD=BC ,∠AOD=∠BOC ,∵CD 是O 内接正n 边形的一边, ∴360COD n ︒∠=, 同理:AD 是O 内接正()4n +边形的一边, ∴3604AOD BOC n ︒∠=∠=+, 由180AOD BOC COD ∠+∠+∠=︒, 得:36036021804n n︒︒⨯+=︒+, 解得:4n =,或2n =-(不符合题意,舍去) 经检验,4n =是原分式方程的解,故答案为:4.【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正多边形与圆,理解正多边形与圆的关系是解题关键.17.【分析】连接ACBD 交于点O 由菱形的性质得出AC 的长由旋转的性质∠EAC=60゜再根据弧长公式求解即可【详解】解:连接ACBD 交于点O 如图∵四边形ABCD 是菱形∴AC ⊥BDOA=OC ∠BAC=∠DA23 【分析】连接AC ,BD 交于点O ,由菱形的性质得出AC 的长,由旋转的性质∠EAC=60゜,再根据弧长公式求解即可.【详解】解:连接AC ,BD 交于点O ,如图,∵四边形ABCD 是菱形∴AC ⊥BD ,OA=OC ,∠BAC=12∠DAB=30゜ ∴ 112OB AB == 由勾股定理得,3OA =∴23AC =连接AE , 当AB 与AD 重合时,旋转了60゜,则∠EAC=60゜ ∴602323CE π== 23 【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了旋转的性质、菱形的性质以及求弧长,运用菱形的性质求出AC 是解答此题的关键.18.3【分析】根据同圆的半径相等可知:点C 在半径为1的⊙B 上通过画图可知C 在BD 与圆B 的交点时OM 最小在DB 的延长线上时OM 最大根据三角形的中位线定理可得结论【详解】解:如图∵点C 为坐标平面内一点BC = 解析:3【分析】根据同圆的半径相等可知:点C 在半径为1的⊙B 上,通过画图可知,C 在BD 与圆B 的交点时,OM 最小,在DB 的延长线上时,OM 最大,根据三角形的中位线定理可得结论.【详解】解:如图,∵点C 为坐标平面内一点,BC =1,∴C 在⊙B 上,且半径为1,取OD =OA =3,连接CD ,∵AM=CM,OD=OA,∴OM是△ACD的中位线,∴OM=12CD,当OM最大时,即CD最大,而D,B,C三点共线时,当C在DB的延长线上时,OM最大,∵OB=4,OD=3,∠BOD=90°,∴BD=5,∴CD=6,∴OM=12CD=3,即OM的最大值为3;故答案为:3.【点睛】本题考查了坐标和图形的性质,三角形的中位线定理等知识,确定OM为最大值时点C的位置是关键,也是难点.19.【分析】连结OCOP过C作CE⊥AB于E连接DEAC由B为直径可求AB=60°由OC=OA可得△ACO为等边三角形由CE⊥AB可知E为AO的中点AE=OE=在Rt△OCE中由勾股定理CE=由点D为A31+【分析】连结OC、OP,过C作CE⊥AB于E,连接DE,AC,由B为直径,可求AB=60°,由OC=OA,可得△ACO为等边三角形,由CE⊥AB,可知E为AO的中点,AE=OE=111 OA=AB= 242,在Rt△OCE中,由勾股定理223OC OE-=,由点D为AP的中点,ED为△AOP的中位线,可求ED=111OP=AB=242,根据三边关系在△CED中CD CE ED<+,可得C、D、E三点共线时,CD最大=CE +ED=313+1+=222即可.【详解】解:连结OC、OP,过C作CE⊥AB于E,连接DE,AC,∵AB为直径,∴∠ACB=90°,∴∠CAB=90°-∠CBA=90°-30°=60°,∵OC=OA,∴△ACO为等边三角形,∵CE⊥AB,∴E为AO的中点,AE=OE=111OA=AB=242,在Rt△OCE中,由勾股定理CE=22221312OC OE⎛⎫-=-=⎪⎝⎭,∵点D为AP的中点,ED为△AOP的中位线,∴ED=111OP=AB=242,在△CEP中CD CE ED<+,∴C、D、E三点共线时,CD最大=CE +ED=313+1+=2.故答案为:3+1 2.【点睛】本题考查圆周角性质,等边三角形判定与性质,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性质,中位线性质,勾股定理,掌握圆周角性质,等边三角形判定与性质,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性质,中位线性质,勾股定理,关键是通过引辅助线构造准确的图形.20.50°或130°【分析】以点A为圆心AB长为半径作圆由AB=AC=AD可知点DC 在圆A上由∠BAC=100°点D为ABC形外一点由点D在优弧上时∠BDC=∠BAC=50°由点D在劣弧上时∠BDC=(解析:50°或130°.【分析】以点A为圆心,AB长为半径作圆,由AB=AC=AD,可知点D、C在圆A上,由∠BAC=100°,点D为ABC形外一点,由点D在优弧上时,∠BDC=12∠BAC=50°,由点D在劣弧BC上时,∠BDC=12(360°-∠BAC)=130°.【详解】解:以点A为圆心,AB长为半径作圆,∵AB=AC=AD,∴点B、D、C在圆A上,∵∠BAC=100°,∵点D为ABC形外一点,当点D在优弧上∴∠BDC=12∠BAC=50°,当点D在劣弧BC上时∴∠BDC=12(360°-∠BAC)=130°,故答案为:50°或130°.【点睛】本题考查圆周角定理,点D在优弧与劣弧不同位置时圆周角,解题关键是引辅助元解决问题.三、解答题21.(1)见解析;(2)56 r=【分析】(1)根据圆内接四边形的性质得到DAE EBC∠=∠,根据角平分线的性质得到DAE EAB∠=∠,再根据同弧所对的圆周角相等得到EAB ECB∠=∠,则EBC ECB∠=∠,即可得到BE CE=(2)连接EO,并延长交BC于H,连接OB,OC,可知EH垂直平分BC,根据6tan EAB ∠=,EAB ECB ∠=∠,可求出EH 的长,再设圆O 的半径为r ,利用勾股定理即可求解 【详解】 (1)由题意可得DAE ∠为圆内接四边形AEBC 的外角∴DAE EBC ∠=∠AE 平分DAB ∠ ∴DAE EAB ∠=∠EAB ∠与ECB ∠是同弧所对的圆周角∴EAB ECB ∠=∠∴EBC ECB ∠=∠∴BE CE =(2)连接EO ,并延长交BC 于H ,连接OB ,OC,OB OC BE CE ==∴ EH 垂直平分BC , 4BC =122CH BC ∴== EAB ECB ∠=∠,6tan EAB ∠ ∴在Rt EHC 中,6tan EH ECB CH ∠==62EH ∴= 6EH ∴=设⊙O 的半径为r ,则6OH r =∴在Rt OHC △中,由勾股定理可得:222OC OH CH =+)22262r r ∴=+解得:56r =【点睛】本题考查了圆的内接四边形的性质,角平分线的性质,勾股定理,三角函数等知识,解题关键是正确作出辅助线,构造直角三角形.22.(1)见解析;(2)S 阴影【分析】(1)连接OD ,由题意可得∠B=∠C ,由半径OB 和OD 可得∠B=∠ODB ,从而∠C=∠ODB ,在Rt △DEC 中可知∠C +∠CDE=90º,则∠OBD +∠CDE=90º,从而得出∠ODE=90º,即可得证DE 是⊙O 的切线;(2)连接OD ,过点D 作DG ⊥AB ,垂足为G ,设AC 与⊙O 交于点H ,连接OH ,分别求解OAH S △,OAH S 扇形,OBD S △,OBD S 扇形,然后根据OAH OBD OAH OBD S S S S S ∆∆=+--阴影扇形扇形求解即可得到阴影部分的面积.【详解】(1)证明:连接OD .∵AB=AC ,∴∠B=∠C ,∵OB=OD ,∴∠B=∠ODB ,∴∠C=∠ODB ,∵DE ⊥AC ,∴∠C +∠CDE=90º,∴∠OBD +∠CDE=90º,∵∠BDC=180º,∴∠ODE=90º,∴OD ⊥DE ,∴DE 是⊙O 的切线.(2)连接OD ,过点D 作DG ⊥AB ,垂足为G .设AC 与⊙O 交于点H ,连接OH ,∵∠A=45º,∴∠OAH=∠BOH=90º,∵OH=OA=5, ∴112555222OAH S OA OH ∆=⋅=⨯⨯=, 2905253604OAH S ππ⨯==扇形, ∵OD ⊥DE ,DE ⊥AC ,∴OD ∥AC ,∴∠BOD=∠A=45º,又∵DG ⊥AB ,OD=5,∴DG=52cm , ∴115225252224OBD S OB DG ∆=⋅=⨯⨯=, 2455253608OBD S ππ⨯==扇形, ∴OAH OBD OAH OBD S S S S S ∆∆=+--阴影扇形扇形,=254π+258π-252-252, =751005028π--.【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圆的切线的判定,以及与扇形面积相关的不规则阴影部分面积求解问题,灵活添加辅助线将不规则图形转换为规则图形的面积表示是解题关键.23.(1)209r =;(2)最小值2r =;(3)证明过程见解析; 【分析】(1)作DE BC ⊥,AM BC ⊥,根据勾股定理和相似三角形的性质计算即可; (2)判断出r 的最小值范围,根据等面积法确定计算即可;(3)设抛物线21(3)28y x =-+上任意一点为()00,P x y ,证明P 到x 轴的距离与PA 的距离相等即可;【详解】(1)如图所示,作DE BC ⊥,AM BC ⊥,∵AM ∥DE ,DE r =,AB=AC ,∴3BM MC ==, ∴22534AM =-=,由题可知△△BDE BAM , ∴BD DE BA AM =, ∴554r r -=, ∴2045r r -=, ∴209r =. (2)由几何关系得,当这个图的直径是三角形的一条高时,最短;∵A 到BC 的距离为4,∴124r =,12r =;设C 到AB 的距离是m , 则1122S AM BC CD m =⨯⨯=⨯⨯, ∴24 4.85m ==, ∴22 4.8r =,2 2.4r =,∵2r >1r ,∴1r 为最小值,∴最小值2r =;(3)设抛物线21(3)28y x =-+上任意一点为()00,P x y ,因为抛物线的开口向上,顶点坐标为(3,2),所以对于抛物线上任意一点来说,纵坐标均为正数, 则P 到x 轴的距离为0h y =, ()()22220000003469816PA x y x x y y =-+-=-++-+,∵()2001328y x =-+, ∴220008625y x x =-+, ∴20006825x x y -=-,将上式代入①得,0PA y ==, ∴PA h =,即说明抛物线上任意一点P 均是△ABC 的切接圆圆心.【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与圆有关的计算,结合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勾股定理计算是解题的关键. 24.(1)见解析;(2)见解析;(3)3tan 4ABG ∠=【分析】(1)在O 中,连接AO 并延长交BC 于T ,由AD 与O 相切,可知AO AD ⊥,又因为//AD BC ,即可判断AT BC ⊥,故而即可证明;(2)由题意可知四边形ABCD 是平行四边形,再由=BE BE ,可推出BAE B ∠=∠,即可求证BF AF =;(3)令BH 与AE 的交点为M ,连接CG ,OA ,OC ,OE ,由题意可知AOC BOE ∠=∠,又因为=AB AC ,即可证得AOB BOE ∠=∠,再根据直径所对圆周角为直角可证90GCH BCE ∠+∠=︒,继而再利用锐角三角函数可令24BM m =,则7FM m =,根据BF =25718AM m m m =-=,即可求解;【详解】(1)证明:如图1 在O 中,连接AO 并延长交BC 于T , ∵AD 与O 相切于点A , ∴AO AD ⊥,∵//AD BC ,∴90OAD ATB ∠=∠=︒,∴AT BC ⊥,∴=AB AC ;(2)∵AD BC =,//AD BC ,∴四边形ABCD 是平行四边形,∴ABC D ∠=∠ ,∵//AD BC ,∴D BCE ∠=∠ ,∴ABC BCE ∠=∠,∵=BE BE ,∴BAE BCE ∠=∠,∴BAE B ∠=∠,∴BF AF =,(3)解:如图3 令BH 与AE 的交点为M ,连接CG ,OA ,OC ,OE∵2AOC ABC =∠∠ ,2BOE BAF ∠=∠, ABC BAF ∠=∠ ,∴AOC BOE ∠=∠,∵=AB AC ,∴AOB AOC ∠=∠ ,∴AOB BOE ∠=∠,∵180AOB AOH ∠+∠=︒ , 180BOE EOH ∠+∠=︒,∴AOH EOH ∠=∠,∵AO OE = ,∴OM AE ⊥,∴90EMH ∠=︒ ,∴90EHM MEH ∠+∠=︒,∵BG 为O 的直径,∴90BCG ∠=︒,∴90GCH BCE ∠+∠=︒,∵MEH ABC BCE ∠=∠=∠,∴EHM GCH ∠=∠,∴CG GH =, ∵724GH AD = ,AD BC =, ∴724CG GH BC ==, 在Rt BCG 中,7tan 24CG CBG BC ∠==, 在Rt BFM 中,7tan 24FM FBM BM ∠==, 令24BM m = , 则7FM m =,25BF m ===, ∴25AF BF ==m , ∴25718AM m m m =-=,在Rt ABM 中,183tan 244AM m ABG BM m ∠===;【点睛】本题考查了圆周角定理、切线的性质、锐角三角函数、勾股定理、平行四边形的性质,,正确掌握知识点是解题的关键;25.(1)①见解析;②见解析;(2)3r =【分析】(1)①直接用直径所对圆周角是90°进行解题即可;②找到∠CAD=∠ABD 和∠ADC=∠BDA ,两个角相等即可证明两个三角形相似;(2)利用锐角三角函数和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即可求出半径的长度;【详解】(1)①如图所示,连接AO ,由BC 是直径得90BAC ∠=,∵ OB=OA ,∴∠B=∠OAB ,∵∠CAD=∠B ,∴∠OAD=∠OAC+∠CAD=∠OAC+∠OAB=90°,∴AD 为圆的切线;②在△ACD 和△BAD 中,∠CAD=∠ABD ,∠ADC=∠BDA ,∴△ACD ∽△BAD(2)由(1)知△ACD ∽△BAD ∴DA DC AC DB DA AB==, ∵1tan 2B = ,∴1tan 2AC B AB == , ∴12DA DC DB DA ==, 则2AD CD = , 即182AD AD BD == , 得AD=4, ∴ 122CD AD == , ∴ BC=BD-CD=8-2=6,∴半径3r =;【点睛】 本题考查了直径所对圆周角等于90°,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以及锐角三角函数,正确掌握知识点是解题的关键;26.(1)见解析;(2)不一定;(3)猜想:如果过一个四边形的四个顶点能作一个圆,那么其相对的两个内角互补;(4)见解析【分析】(1)作两边的垂直平分线找到圆心,再以这点到其中一边任意一个端点的距离为半径,作圆即可;(2)通过作图可发现过任意四边形的四个顶点不一定能作一个外接圆;(3)根据度量的对角的度数,进行猜想即可;(4)先写出已知,求证,再根据圆周角的性质证明即可.【详解】解:(1)作图如下:图③(2)不一定(3)猜想:如果过一个四边形的四个顶点能作一个圆,那么其相对的两个内角互补 (4)如图,已知四边形ABCD 的顶点A 、B 、C 、D 均在O 上.求证:180A C ∠+∠=︒.证明:连接BO 、DO . 112A ∠=∠,122C ∠=∠1(12)2A C ∴∠+∠=∠+∠ 12360∠+∠=︒,180A C ∴∠+∠=︒.【点睛】本题考查了过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点作圆,圆周角的性质,解题关键是根据题意准确画图,合理猜想,并能够正确证明.。
一、选择题1.在《九章算术》方田章“圆田术”中指出:“割之弥细,所失弥少,割之又割,以至于不可割,则与圆周合体而无所失矣”,这里所用的割圆术所体现的是一种无限与有限的转化的思想,比如在234111112222+++++…中,“…”代表按规律不断求和,设234111112222x +++++⋅⋅⋅=.则有112x x =+,解得2x =,故2341111122222+++++⋅⋅⋅=.类似地2461111333++++⋅⋅⋅的结果为( ) A .43B .98C .65D .22.定义运算“*”,其规则为2*3a ba b +=,则方程4*4x =的解为( ) A .3x =- B .3x =C .2x =D .4x =3.下列变形中,正确的是( )A .变形为B .变形为C .变形为D .变形为4.下列各题正确的是( ) A .由743x x =-移项得743x x -= B .由213132x x --=+去分母得()()221133x x -=+- C .由()()221331x x ---=去括号得42391x x ---= D .由()217x x +=+去括号、移项、合并同类项得5x = 5.下列变形不正确的是( ) A .由2x-3=5得:2x=8 B .由-23x=2得:x=-3 C .由2x=5得:x=25D .由x+5 =3x-2得:7=2x6.已知方程16x -1=233x + ,那么这个方程的解是( ) A .x =-2B .x =2C .x =-12D .x =127.已知a=2b ,则下列选项错误的是( )A .a+c=c+2bB .a ﹣m=2b ﹣mC .2a b = D .2ab= 8.若“△”是新规定的某种运算符号,设x △y=xy+x+y ,则2△m=﹣16中,m 的值为( ) A .8B .﹣8C .6D .﹣69.对于ax+b=0(a ,b 为常数),表述正确的是( ) A .当a≠0时,方程的解是x=b aB .当a=0,b≠0时,方程有无数解C .当a=0,b=0,方程无解D .以上都不正确.10.如图,正方ABCD 形的边长是2个单位,一只乌龟从A 点出发以2个单位/秒的速度顺时针绕正方形运动,另有一只兔子也从A 点出发以6个单位/秒的速度逆时针绕正方形运动,则第2020次相遇在( )A .点AB .点BC .点CD .点D11.某工厂一、二月份共完成生产任务吨,其中二月份比一月份的多吨,设一月份完成吨,则下列所列方程正确的是( ) A . B . C .D .12.四位同学解方程,去分母分别得到下面四个方程:①;②;③;④.其中错误的是( )A .②B .③C .②③D .①④二、填空题13.关于x 的方程927x kx -=+的解是自然数,则整数k 的值为________.14.一个“数值转换机”按如图的程序计算,例如:输入的数为36,则经过一次运算即可输出结果106.若输出的结果127是经过两次运算才输出的,则输入的数是_____.15.自来水公司为鼓励节约用水,对水费按以下方式收取:用水不超过10吨,每吨按2元收费;用水超过10吨,超过10吨的部分按每吨3元收费.王老师家三月份水费为50元,则王老师家三月份用水________吨.16.某商品每件标价为150元,若按标价打8折后,仍可获利20%,则该商品每件的进价为______元.17.一个长方形周长是44cm,长比宽的3倍少10cm,则这个长方形的面积是______.18.在方程1322x-=-的两边同时_________,得x=__________.19.完成下列的解题过程:用两种方法解方程:11 (31)1(3) 43x x-=-+.(1)解法一:去分母,得______________.去括号,得_________________.移项、合并同类项,得________________.系数化为1,得_____________.(2)解法二:去括号,得______________.去分母,得________________.移项、合并同类项,得____________.系数化为1,得_______________.20.若关于x的方程3x m-2-m=0是一元一次方程,则m=________,方程的解为________.三、解答题21.某水果销售店用1000元购进甲、乙两种新出产的水果共140千克,这两种水果的进价、售价如表所示:(2)若该水果店按售价销售完这批水果,获得的利润是多少元?22.解方程3232 4343x x-=-.23.松雷中学原计划加工一批校服,现有甲、乙两个工厂都想加工这批校服,已知甲工厂每天能加工这种校服16件,乙工厂每天能加工这种校服24件.且单独加工这批校服甲工厂比乙工厂要多用20天在加工过程中,学校每天需付甲工厂费用80元,乙工厂费用120元.(1)这批校服共有多少件?(2)在实际加工过程中,甲、乙两个工厂按原生产效率合作一段时间后,甲工厂停工了,乙工厂每天的生产效率提高25%,乙工厂单独完成剩余部分,且乙工厂的全部工作时间比甲工厂工作时间的2倍还多4天,则乙工厂共加工多少天?(3)经学校研究制定如下方案:方案一:由甲工厂单独完成;方案二:由乙工厂单独完成;方案三:按第(2)问方式完成并且每种方案在加工过程中,每个工厂需要一名工程师进行技术指导,并由学校提供每天10元的午餐补助费,请你通过计算帮学校选择一种既省时又省钱的加工方案. 24.列方程解应用题:为参加学校运动会,七年级一班和七年级二班准备购买运动服. 下面是某服装厂给出的运动服价格表:已知两班共有学生67人(每班学生人数都不超过60人),如果两班单独购买服装,每人只买一套,那么一共应付3650元. 问七年级一班和七年级二班各有学生多少人? 25.关于x 的方程357644m x m x +=-的解比方程4(37)1935x x -=-的解大1,求m 的值.26.世界读书日,某书店举办“书香”图书展,已知《汉语成语大词典》和《中华上下五千年》两本书的标价总和为150元,《汉语成语大词典》按标价的50%出售,《中华上下五千年》按标价的60%出售,小明花80元买了这两本书,求这两本书的标价各多少元.【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一、选择题 1.B 解析:B 【分析】设2461111333x ++++⋅⋅⋅=,仿照例题进行求解. 【详解】设2461111333x ++++⋅⋅⋅=, 则246224611111111113333333⎛⎫++++⋅⋅⋅=+++++⋅⋅⋅ ⎪⎝⎭, 2113x x ∴=+,解得,98x =, 故选B . 【点睛】本题考查类比推理,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理解题意,正确列出方程是解题的关键.2.D解析:D 【分析】根据新定义列出关于x 的方程,解之可得. 【详解】 ∵4*x=4,∴234x⨯+=4, 解得x=4, 故选:D .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解一元一次方程,去分母、去括号、移项、合并同类项、系数化为1,这仅是解一元一次方程的一般步骤,针对方程的特点,灵活应用,各种步骤都是为使方程逐渐向x=a 形式转化.3.B解析:B 【解析】 【分析】利用等式的性质对每个等式进行变形即可找出答案. 【详解】A. 根据等式性质1,2x+6=0两边同时减去6,即可得到2x=−6;故选项错误.B. 根据等式性质2, 两边同时乘以2,即可得到x+3=4+2x ;故选项正确.C. 根据等式性质2, 两边都除以−2,应得到x−4=−1,故选项错误;D. 根据等式性质2, 两边同时乘以2,即可得到−x−1=1;故选项错误.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解一元一次方程,熟练掌握计算法则是解题关键.4.D解析:D 【分析】根据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步骤计算,并判断. 【详解】A 、由743x x =-移项得743x x -=-,故错误;B 、由213132x x --=+去分母得()()221633x x -=+-,故错误; C 、由()()221331x x ---=去括号得42391x x --+=,故错误; D 、由()217x x +=+去括号得:227x x +=+, 移项、合并同类项得5x =,故正确. 故选:D .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注意移项要变号,但没移的不变;去分母时,常数项也要乘以分母的最小公倍数;去括号时,括号前是“-”号的,括号里各项都要变号.5.C解析:C 【分析】根据等式的性质逐一进行判断即可得答案. 【详解】A.由2x-3=5的两边同时加上3得:2x=8,故该选项正确,B.由-23x=2的两边同时乘以32-得:x=-3,故该选项正确, C.由2x=5的两边同时除以2得:x=52,故该选项错误, D.由x+5=3x-2的两边同时加上(2-x )得:7=2x ,故该选项正确, 故选:C . 【点睛】本题考查了等式性质:1、等式的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或字母,等式仍成立;2、等式的两边同时乘以或除以同一个不为0数或字母,等式仍成立.6.A解析:A 【分析】按照去分母、去括号、移项、合并同类项、系数化为1的步骤解方程即可得. 【详解】两边同乘以6去分母,得62(23)x x -=+, 去括号,得646x x -=+, 移项,得646x x -=+, 合并同类项,得510x -=, 系数化为1,得2x =-, 故选:A . 【点睛】本题考查了解一元一次方程,熟练掌握解方程的步骤是解题关键.7.D解析:D 【分析】根据等式的性质判断即可. 【详解】解:A 、因为a=2b ,所以a+c=c+2b ,正确; B 、因为a=2b ,所以a-m=2b-m ,正确; C 、因为a=2b ,所以2a=b ,正确; D 、因为a=2b ,当b≠0,所以ab=2,错误; 故选D . 【点睛】此题考查比例的性质,关键是根据等式的性质解答.8.D解析:D 【详解】因为xΔy =xy +x +y ,且2Δm =-16, 所以2m+2+m=-16, 解得m=- 6, 故选D.考点:1.新定义题2.一元一次方程.9.D解析:D 【分析】ax+b=0(a ,b 为常数),当a=0时,就不是一元一次方程,当a=0时,是一元一次方程.分两种情况进行讨论. 【详解】A 、当a≠0时,方程的解是x=-ba,故错误; B 、当a=0,b≠0时,方程无解,故错误; C 、当a=0,b=0,方程有无数解,故错误; D 、以上都不正确. 故选D . 【点睛】此题很简单,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正确记忆一元一次方程的一般形式中,一次项系数不等于0.10.A解析:A【分析】设运动x秒后,乌龟和兔子第2020次相遇,根据路程=速度×时间,即可得出关于x的一元一次方程,解之即可得出x的值,将其代入2x中可求出乌龟运动的路程,再结合正方形的周长,即可得出乌龟和兔子第2020次相遇点.【详解】解:设运动x秒后,乌龟和兔子第2020次相遇,依题意,得:2x+6x=2×4×2020,解得:x=2020,∴2x=4040.又∵4040÷(2×4)=505,505为整数,∴乌龟和兔子第2020次相遇在点A.故选:A.【点睛】本题考查了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找准等量关系,正确列出一元一次方程是解题的关键.11.B解析:B【解析】【分析】由题意可知:一月份完成吨,二月份完成()吨,一、二月份共完成生产任务吨,列出方程解答即可.【详解】由题意可知:.故选:B【点睛】此题考查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一元一次方程,找出题目蕴含的数量关系是解决问题的关键.12.D解析:D【解析】【分析】把分母中的根式化去的过程称为分母有理化,所有分母的最小公倍数是6,因此两边同时乘6;把得到的方程去括号得到另一个形式的方程,由此判断.【详解】把分母中的根式化去的过程称为分母有理化,分母的最简公分母是6,则两边同时乘6得:2(x-1)-(x+2)=3(4-x),故③正确;去括号得:2x-2-x-2=12-3x,故②正确,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解一元一次方程,熟练掌握计算法则是解题关键.二、填空题13.0或6或8【分析】先解方程得到一个含有字母k的解然后根据解是自然数解出k的值即可【详解】解:移项得9x-kx=2+7合并同类项得(9-k)x=9因为方程有解所以k≠9则系数化为1得x=又∵关于x的方解析:0或6或8【分析】先解方程,得到一个含有字母k的解,然后根据解是自然数解出k的值即可.【详解】解:移项得,9x-kx=2+7合并同类项得,(9-k)x=9,因为方程有解,所以k≠9,则系数化为1得,x=99-k,又∵关于x的方程9x-2=kx+7的解是自然数,∴k的值可以为:0、6、8.其自然数解相应为:x=1、x=3、x=9.故答案为:0或6或8.【点睛】本题考查解一元一次方程、方程的解,解答的关键是根据方程的解对整数k进行取值,注意不要漏解.14.15【分析】根据题中的数值转换机计算即可求出所求【详解】解:根据题意得:3x﹣2=127解得:x=43可得3x﹣2=43解得:x=15则输入的数是15故答案为15【点睛】考核知识点:解一元一次方程理解析:15【分析】根据题中的“数值转换机”计算即可求出所求.【详解】解:根据题意得:3x﹣2=127,解得:x=43,可得3x﹣2=43,解得:x=15,则输入的数是15,故答案为15 【点睛】考核知识点:解一元一次方程.理解程序意义是关键.15.20【分析】设王老师家三月份用水x 吨根据水费=10×2+超出10吨的部分×3及水费=50即可得出关于x 的一元一次方程解之即可得出结论【详解】解:设王老师家三月份用水x 吨依题意:解得故答案为20【点睛解析:20 【分析】设王老师家三月份用水x 吨,根据水费=10×2+超出10吨的部分×3及水费=50,即可得出关于x 的一元一次方程,解之即可得出结论. 【详解】解:设王老师家三月份用水x 吨.依题意:102(10)350x ⨯+-⨯=,解得20x,故答案为20. 【点睛】本题考查了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找准等量关系,正确列出一元一次方程是解题的关键.16.100【分析】根据利润率(售价进价)进价先利用售价标价折数10求出售价进而代入利润率公式列出关于进价的方程即得【详解】商品每件标价为150元按标价打8折后售价为:(元/件)设该商品每件的进价为元由题解析:100 【分析】根据利润率=(售价-进价) ÷进价100%⨯,先利用售价=标价⨯折数÷10求出售价,进而代入利润率公式列出关于进价的方程即得. 【详解】商品每件标价为150元∴按标价打8折后售价为:1500.8120⨯=(元/件) ∴设该商品每件的进价为x 元由题意得:()120100%20%-⨯=x x 解得:100x =答:该商品每件的进价为100元. 故答案为:100 【点睛】本题考查一元一次方程应用中的销售问题,通常利润率计算公式为销售问题等量关系是解题关键点.17.112cm2【分析】根据长方形的特征对边平行且相等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已知长是宽的3倍少10cm 也就是长=3宽-10再根据长方形的面积公式s=ab 列式解答【详解】解:设长方形的宽为xcm 则长解析:112cm 2.【分析】根据长方形的特征,对边平行且相等,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已知长是宽的3倍少10cm ,,也就是长=3宽-10,再根据长方形的面积公式s=ab ,列式解答.【详解】解:设长方形的宽为xcm,则长为(3x-10)cm,依题意得:2x+2(3x-10)=44解得:x=8∴长方形的长=38⨯-10=14cm.∴这个长方形的面积=14⨯8=112cm 2.故答案为112 cm 2.【点睛】此题主要考查长方形的周长公式、面积公式的综合运用.18.加【解析】【分析】根据等式的性质2方程的两边加即可【详解】方程的两边同时加得:x =-1故答案为:加;【点睛】本题考查了对等式的性质的应用主要检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解析:加12 1- 【解析】【分析】根据等式的性质2,方程的两边加12即可. 【详解】 方程1322x -=-的两边同时加12得:x =-1, 故答案为:加12;1-. 【点睛】本题考查了对等式的性质的应用,主要检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19.【解析】【分析】解一元一次方程的一般步骤是:去分母去括号移项合并同类项系数化1但步骤也并不是固定不变的要灵活掌握【详解】两种方法解方程:解法1:去分母得去括号得9x -3=12-4x -12移项合并同类解析:3(31)124(3)x x -=-+, 9312412x x -=--, 133x =, 313x =, 31111443x x -=--, 9312412x x -=--, 133x =, 313x = 【解析】解一元一次方程的一般步骤是:去分母,去括号,移项合并同类项,系数化1,但步骤也并不是固定不变的,要灵活掌握.【详解】 两种方法解方程:11(31)1(3)43x x -=-+ 解法1:去分母,得3(31)124(3)x x -=-+. 去括号,得9x -3=12-4x -12移项、合并同类项,得13x=3.系数化为1,得313x =. 解法2:去括号,得31111443x x -=-- 去分母,得9312412x x -=--移项、合并同类项,得13x=3系数化为1,得313x =故答案为:(1) 3(31)124(3)x x -=-+(2) 9312412x x -=--(3) 133x = (4) 313x =(5) 31111443x x -=-- (6) 9312412x x -=--(7) 133x = (8) 313x =. 【点睛】 本题考查解方程,熟练掌握解方程的步骤及计算法则是解题关键.20.x =1【解析】【分析】根据一元一次方程的定义得到:m-2=1进而求得M 结合m 的值可得原方程为3x-3=0求解可得方程的解【详解】由题意得:m-2=1解得:m=3所以原方程为3x-3=0解得x=1【点解析:x =1【解析】【分析】根据一元一次方程的定义得到:m-2=1,进而求得M ,结合m 的值可得原方程为3x-3=0,求解可得方程的解由题意得:m-2=1,解得:m=3所以原方程为3x-3=0解得x=1【点睛】此题考查一元一次方程的知识,熟练掌握一元一次方程的定义是关键三、解答题21.(1)购进甲种水果65千克,乙种水果75千克;(2)获得的利润为495元.【分析】(1)设购进甲种水果x 千克,则购进乙种水果(140)x -千克,根据表格中的数据和意义列出方程并解答;(2)总利润=甲的利润+乙的利润.【详解】解:(1)设购进甲种水果x 千克,则购进乙种水果(140﹣x )千克,根据题意得: 5x+9(140﹣x )=1000解得:x=65∴140﹣x=75;答:购进甲种水果65千克,乙种水果75千克;(2)3×65+4×75=495(元)答:获得的利润为495元.【点睛】本题考查了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解题关键是要读懂题目的意思,根据题目给出的条件,找出合适的等量关系列出方程,再求解.22.1x =【分析】方程去分母,去括号,移项合并,将y 系数化为1即可求出解.【详解】 解:原方程可化为332204433x x ⎛⎫⎛⎫-+-= ⎪ ⎪⎝⎭⎝⎭,即32(1)(1)043x x -+-=. 将(1)x -看作一个整体进行合并,得32(1)043x ⎛⎫+-=⎪⎝⎭,所以10x -=,移项,得1x =.【点睛】本题考查了解一元一次方程,其步骤为:去分母,去括号,移项合并,将未知数系数化为1,求出解.23.(1)960件(3)方案三【分析】(1)由题意设这批校服共有x 件,并根据题意建立一元一次方程进行求解即可;(2)根据题意设甲工厂加工a 天,则乙工厂共加工(24)a +天,并根据题意建立一元一次方程进行求解即可;(3)根据题意分别计算三种方案所需的时间与费用,并进行比较即可得出答案.【详解】解:(1)设这批校服共有x 件. 由题意,得201624x x -=.解得960x =. 答:这批校服共有960件.(2)设甲工厂加工a 天,则乙工厂共加工(24)a +天.依题意得 (1624)24(125%)(24)960a a a ++⨯++-=.解得12a =.2424428a +=+=.答:乙工厂共加工28天.(3)①方案一:需要耗时9601660÷=(天),费用为60(1080)5400⨯+=(元); ②方案二:需要耗时9602440÷=(天),费用为40(12010)5200⨯+=(元); ③方案三:甲工厂耗时12天,乙工厂耗时28天,故需要耗时28天,费用为12(1080)28(10120)4720⨯++⨯+=(元).综上,方案三既省时又省钱.【点睛】本题考查一元一次方程的实际应用,读懂题干并依据题干条件建立一元一次方程求解是解题的关键.24.七年级一班有37人,七年级二班有30人;或者七年级一班有30人,七年级二班有37人.【分析】首先根据题中表格数据得出有一个班的人数大于35人,接着设大于35人的班有学生x 人,根据等量关系列出方程,求解即可.【详解】解:∵67604020⨯=40203650>∴所以一定有一个班的人数大于35人.设大于35人的班有学生x 人,则另一班有学生(67-x )人,依题意得5060(67)3650x x +-=6730x -=答:七年级一班有37人,七年级二班有30人;或者七年级一班有30人,七年级二班有37人.【点睛】本题考查了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解题关键是要读懂题目的意思,根据题目给出的条件,找出合适的等量关系列出方程,再求解.25.623m =-【分析】 分别求出两方程的解,根据题意列出关于m 的方程,然后求解即可.【详解】 解:357644m x m x +=-, 整理得:2(310)321m x m x +=- 313x m =- 解得:331m x =-, 4(37)1935x x -=-4747x =1x = 由题意得:31131m --= 解得:623m =-【点睛】本题考查了一元二次方程的解和解方程,关键是能先用含有m 的式子表示x ,然后根据题意列出方程.26.《汉语成语大词典》的标价为100元,《中华上下五千年》的标价为50元.【解析】试题分析:首先设《汉语成语大词典》的标价为x 元,则《中华上下五千年》的标价为(150﹣x )元,然后根据两本书的售价总和为80元列出一元一次方程,从而求出x 的值,得出答案.试题设《汉语成语大词典》的标价为x 元,则《中华上下五千年》的标价为(150﹣x )元, 根据题意得:50%x+60%(150﹣x )=80,解得:x=100,150﹣100=50(元).答:《汉语成语大词典》的标价为100元,《中华上下五千年》的标价为50元.。
浙教版初中数学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实数》单元测试卷考试范围:第三章;考试时间:120分钟;总分:120分第I卷(选择题)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共36.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选项中,选出符合题目的一项)1.下列各数中没有平方根的是( )A. 0B. −82C. (−14)2 D. −(−3)2.平方根是±14的数是( )A. 14B. 18C. 116D. ±1163.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 0.01是0.1的算术平方根B. 4是16的算术平方根C. −3是9的一个平方根D. 25的平方根是±54.下列四个数中,其中最小的数是( )A. 0B. −4C. −πD. √25.如图,数轴上A,B,C,D四点中,与数−√3的对应点最接近的是( )A. 点AB. 点BC. 点CD. 点D6.下列各数中,属于无理数的是( )A. 12B. 1.414C. √2D. √47.√−273的值是( )A. 3B. −3C. 13D. −138.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512的立方根是8,记做√5123=8B. 49的平方根是−7C. 8是16的算术平方根D. 如果一个数有立方根,那么这个数一定有平方根9. 有下列说法: ①平方根是它本身的数有1,0; ②算术平方根是它本身的数有1,0; ③立方根是它本身的数有±1,0; ④如果一个数的平方根等于它的立方根, 那么这个数是1或0.其中正确的个数是( )A. 1B. 2C. 3D. 410. 已知√20n 是整数,则满足条件的最小正整数n 为( ) A. 2B. 3C. 4D. 511. √293的小数部分是( ) A. 0.07B. √293−3C. √293−4D. √293−512. 下列各组数中互为相反数的是( ) A. 3和√(−3)2 B. −13和−3 C. −3和√−273D. |−3|和−(−√3)2 第II 卷(非选择题)二、填空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12.0分)13. 平方根等于本身的数是 ,算术平方根等于本身的数是 . 14. 一个数的一个平方根是−9,那么这个数为 . 15. 实数−32,√18,−|−6|,√643中最大的数为______ . 16. 不大于√5的所有正整数的和是________.三、解答题(本大题共9小题,共72.0分。
人教版初中数学八年级上册期末测试卷考试范围:全册;考试时间:120分钟;总分:120分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第I卷(选择题)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共36.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选项中,选出符合题目的一项)1.如图,在△ABC中,∠A=52°,∠ABC与∠ACB的平分线交于点D1,∠ABD1与∠ACD1的平分线交于点D2……依此类推,∠BD5C的度数是.( )A. 56°B. 52°C. 118°D. 59°2.下面说法正确的有.( )①如果三角形三个内角的比是1:2:3,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②如果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与它相邻的一个内角,那么这么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③如果一个三角形的三条高的交点恰好是三角形的一个顶点,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C,那么△ABC是直角三角形;④如果∠A=∠B=12⑤如果三角形的一个内角等于另两个内角之差,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⑥在△ABC中,若∠A+∠B=∠C,则此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A. 3个B. 4个C. 5个D. 6个3.如图,在△AOB和△COD中,OA=OB,OC=OD,OA<OC,∠AOB=∠COD=36°.连接AC,BD交于点M,连接OM.下列结论:①∠AMB=36°,②AC=BD,③OM平分∠AOD,④MO平分∠AMD.其中正确的结论个数有个.( )A. 4B. 3C. 2D. 14.如图,ΔAOB的外角∠CAB,∠DBA的平分线AP,BP相交于点P,于E,PF⊥OD 于,下列结论:(1)PE=PF;(2)点P在∠COD的平分线上;(3),其中正确的有( )A. 0个B. 1个C. 2个D. 3个5.如图,AD是△ABC的角平分线,,垂足为F,DE=DG,△ADG和△AED的面积分别为60和35,则△EDF的面积为( )A. 25B. 5.5C. 7.5D. 12.56.在4×4的正方形网格中,以格点为顶点的三角形称为格点三角形,在图中画出与△ABC关于某条直线对称的格点三角形,最多能画的个数是( )A. 5个B. 6个C. 7个D. 8个7.如图,∠AOB=60°,OC平分∠AOB,如果射线OA上的点E满足△OCE是等腰三角形,那么∠OEC的度数不可能为( )A. 120°B. 75°C. 60°D. 30°8.在直角坐标系中,O为坐标原点,已知A(1,1),在x轴上确定一点P,使△AOP为等腰三角形,则符合条件的点P的个数共有( )A. 8个B. 4个C. 3个D. 2个9.已知m,n均为正整数且满足mn−2m−3n−20=0,则m+n的最小值是( )A. 20B. 30C. 32D. 3710.已知实数m,n满足m3−9m2+29m−18=0,n3−9n2+29n−48=0,则m+n等于( )A. 6B. 8C. 10D. 1211.若关于x的不等式组{13x+2>3,x+34−a−13>−x−112的解集为x>3,且关于x的分式方程x+ax+3−ax−3=1的解为非正数,则所有符合条件的整数a的和为( )A. 11B. 14C. 17D. 2012.已知实数a,b,c满足a+b+c=0,abc=6,那么1a +1b+1c的值( )A. 是正数B. 是零C. 是负数D. 正、负不能确定第II卷(非选择题)二、填空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12.0分)13.若计算一个多边形内角和时,粗心的小明将其中一个内角没有加上去,而是加上了这个内角所对应的外角,这样计算出来的结果是600°,则小明计算的这个多边形的边数为____.14.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AB=BC,AD=CD,我们把这种两组邻边分别相等的四边形叫做“筝形”.筝形ABCD的对角线AC、BD相交于点O.已知∠ADC=120°,∠ABC=60°,小婵同学得到如下结论:①△ABC是等边三角形;②BD=2AD;③S四边形ABCD=AC⋅BD;④点M、N分别在线段AB、BC上,且∠MDN=60°,则MN=AM+CN,其中正确的结论有.(填写所有正确结论的序号)15.如图,△ABC中,AB=AC,∠BAC=54°,∠BAC的平分线与AB的垂直平分线交于点O,将∠C沿EF(E在BC上,F在AC上)折叠,点C与点O恰好重合,则∠OEC为______度.16.若关于x的分式方程1x−4+mx+4=m+3x2−16无解,则m的值为__________.三、解答题(本大题共9小题,共72.0分。
1
一、下面四组词,其中有两组是全对的,另外两组有用错的字。
全对的在括号里打上“√”,有错的,先用横线把用错的字画出,
再把正确的写在括号里。
(4分) (1) 松懈 打搅 忧闷 审阅( ) (2) 杰出 颤抖 珊
蝴 精确( ) (3) 推测 拍摄 鞭策 综合( ) (4) 堡垒 简朴 魁
悟 师傅( ) 二、判断下面每组词中带点字的读音是否全对,全对的
在它后面的括号里打上“√”,不全对的打“*”。
(4分) 三、按要求填表。
(4分) 四、把下面的成语补充完整。
(4分) 前( )后仰 救死( )伤 崇山( )岭 盛气( )人 口
若( )河 精兵( )政 天( )地暗 好意难( ) 五、给下面带点
的字选择恰当的解释,把序号写在括号里。
(4分) “张”的解释有: ①使合拢的东西分开。
②陈设;铺排。
③看,望。
④量词。
六、选词填空。
(6分) 虽然……但是…… 不但……而且…… 与其……不
如…… 无论……都…… 一……就…… 因为…… 所以 (1)我们( )
走到哪里,( )不能忘记人民的嘱托。
(2)( )坐在那里说空话,( )实实在在地去干。
(3)张老师( )没有担任我们的班主任,( )却关心着我们班
2
的每一个同学。
他( )有空儿,( )到我们班问这问那。
七、修改病句(在原句上改)。
(8分) (1)我高兴得坐立不安。
(2)妈妈烙(l4o)的饼和馒头很好吃。
(3)我遇到困难的时候,同学们总是虚心而热情地帮助我。
(4)河南省的名胜古迹有开封的相国寺,登封的少林寺,郑州的
黄河公路大桥。
八、读下面的句子,哪些是打比方的话,在句后的括号里打“√”。
(3分) (1)又是几千年过去了,那些松脂球成了化石。
( ) (2)兔妈妈精心照料着自己的一双儿女。
( ) (3)夜空的繁星,仿佛碧玉盘中撒满的宝石。
( ) (4)打了败仗的敌人,成了没头苍蝇,到处乱撞。
( ) (5)老虎张开大口,好像要一下子把山羊吞进肚里似的。
( ) (6)马晓红是我们班的百灵鸟。
( ) 九、读下面两组句子,在括号里注明每组的意思“相同”
或者“不同”。
(4分) 十、读下面的句子,联系有关课文,选择正确的答案,
在括号里打上“√”。
(6分) (1)“桂林山水甲天下。
”的意思是: ①桂林山水的美天下第一。
( ) ②桂林的山水很美。
3
( ) ③桂林山水的美值得称赞。
( ) (2)“遇到困难,他总是想:这是中国人自己修筑的第一
条铁路,一定要把它修好。
否则,不但那些外国人要讥笑我们,而且会使中国工程师失掉信
心。
” 这两句话的含义是: ①说明京张铁路是中国人自己修筑的第
一条铁路。
( ) ②说明詹天佑不怕困难。
( ) ③充分表现了詹天佑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和为祖国争气的
决心。
( ) 十一、判断下面的说法,对的在括号里打上“√”,不对的
打上“*”。
(6分) (1)《书的故事》一课,作者的写作目的是表达青年对
鲁迅先生崇敬和感激的思想感情。
( ) (2)《林海》一课中讲的“大兴安岭美得并不空洞”,主要
是因为大兴安岭有岭、林、花。
( ) (3)《高尔基的童年》是写高尔基小时候,在一家裁缝店
里当学徒,在店主人百般阻挠的情况下,刻苦读书的事。
( ) (4)古诗《前出塞》,作者通过士兵之口,表达了自己对
战争的看法。
( ) 十二、阅读下面的文章,按要求完成作业。
(17分) 1 今天晚上的电视是中日女排决战。
4
放学后,我飞快地往家跑,想看看这场最(引诱 吸引)人的排球
赛。
街上的行人也都是那么急匆匆的,仿佛生活的节奏一下子加快了。
2 快到家门口时,突然想起今天不是星期六,我沮丧极了。
妈妈不让我在星期六以外的时间看电视,不管遇到什么情况,都
不准破例。
看样子这场球赛看不成了!除非…… 3 回到家里,妈妈正在厨房
里忙着,我(亲热 热情)地叫了声:“妈妈。
” 4 “哎,你回来了!”妈妈正从网篮里往外拿面包,(显然 果
然)是刚买的。
要是平时,我早就……可今天我无心瞧它。
5 “咱女排赢美国队了!妈妈,可真帅!”我转弯抹角地采取“迂
回战术”。
“你呀,就知道赢,赢,赢!除了这个,你就看不到别的更重要
的东西?”妈妈笑了笑说。
6 更重要的东西?今天晚上,对全国人民来说,还有什么比中日
女排争夺世界冠军这场球赛更重要的呢?也许,妈妈的话里(隐藏 隐
含)着另一层意思,我思索着。
看着妈妈,我突然发现她今天的声音有点特别,神色也与往常不
同。
我来不及细想,说:“妈妈,今晚电视,嗯,卫星转播的比赛实况,
唔,是……”心一急,舌头也不听使唤了, 7 “噢,是咱们女排对日
5
本决战!我,嗨!” 8 妈妈扑哧一声笑了,笑得那么开心,眼角上细
密的鱼尾纹也一下子舒展开了。
“别我我我的啦,去,去看吧。
” 9 我的天,这么爽快!这反而使我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我一把抓住妈妈的两只手,好像怕她一动就会变卦似的。
“真的?”妈妈点点头。
我乐得一句话也说不出,拔腿就往放着电视机的套间跑去。
“慢着。
”妈妈却伸手一拉,我心里忽地一沉:“嗯?”“别光顾高兴,想
想今天为什么破例。
”妈妈说着,塞给我两个面包。
破例?是呀,为什么呢?我似乎明白了其中的道理。
原来妈妈也一样关心着这场比赛的胜负,这真是一个小小的排球,
牵动着十亿人民的心啊! (1)下面几个词语,哪个作文章的题目最
恰当,填在文章前的横线上。
(1分) 决战 关心 破例 (2)划掉文章中括号里不恰当的词...
初中语文辅导网 www.yuwenfudao.cn初中数学辅导网
www.shuxuefudao.cn初中英语辅导网 www.yingyufudao.cn去下载吧
免费的~
http://www.czst.cn/http://www.hrexam.com/index.htmhttp://www
.zhongkao.cn/default.htmhttp://www.edu8844.cn/cmore.asp#http
6
://www.ywshj.nease.net/http://www.gjgx.com/
解:∵AB∥EF∥CD ∴∠B=∠BEF,∠DEF=∠D(两直线平行,内错
角相等)∵∠B+∠BED+∠D=192°(已知)即∠B+∠BEF+∠DEF+∠D=192°
∴2(∠B+∠D)=192°(等量代换)则∠B+∠D=96°(等式性质)∵
∠B-∠D=24°(已知) ∴∠B=60°(等式性质) 即∠BEF=60°(等
量代换) ∵EG平分∠BEF(已知)∴∠GEF=∠BEF=30°(角平分线定
义)希望你能给我一个好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