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燃料化学工艺学-复习提纲
- 格式:doc
- 大小:28.50 KB
- 文档页数:1
高中化学必修2知识点归纳总结第一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一、原子结构________(Z个)原子核________(N个)1.)__________(Z个)注意:质量数(A)=________(Z)+________(N)原子序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熟背前20号元素,画出1~20号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示意图第一周期第二周期第三周期第四周期2.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规律:①电子总是尽先排布在能量最________的电子层里;②各电子层最多容纳的电子数是________;③最外层电子数不超过________个(K层为最外层不超过________个),次外层不超过________个,倒数第三层电子数不超过________个。
电子层:一(能量最低)二三四五六七对应表示符号: K L M N O P Q3.元素、核素、同位素元素:具有相同________的同一类原子的总称。
核素:具有一定数目的________和一定数目的________的一种________。
同位素:________相同而________不同的同一元素的不同原子互称为同位素。
(对于原子来说)二、元素周期表1.编排原则:①按原子序数递增的顺序从左到右排列②将电子层数相同......的各元素从左到右排成一横行..。
(周期序数=________)③把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的元素按电子层数递增的顺序从上到下排成一纵行..。
主族序数=________2.结构特点:核外电子层数 元素种类第一周期 1 2种元素短周期 第二周期 2 8种元素周期第三周期 3 8种元素元 (___个横行) 第四周期 4 18种元素 素 (___个周期) 第五周期 5 18种元素 周 长周期 第六周期 6 32种元素期 第七周期 7 未填满(已有26种元素) 表 主族:ⅠA ~ⅦA 共___个主族族 副族:ⅢB ~ⅦB 、ⅠB ~ⅡB ,共7个副族 (___个纵行) 第Ⅷ族:三个纵行,位于ⅦB 和ⅠB 之间 (___个族) 零族:稀有气体三、元素周期律1.元素周期律:元素的性质(核外电子排布、原子半径、主要化合价、金属性、非金属性)随着核电荷数的递增而呈周期性变化的规律。
第一章 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复习提纲一、原子结构 1、原子构造:2;③最外层电子数不超过8个(K 层为最外层不超过2个),次外层不超过18个,倒数第三层电子数不超过32个。
记住①记住稀有气体的原子序数He-2 Ne-10 Ar-18 Kr-36 xe-54 Rn-86 X-118②会写原子结构示意图。
电子层: 一(能量最低)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对应表示符号: K L M N O P Q 3、元素、核素、同位素元素:具有相 同一类原子的总称。
核素:具有一定数目的 和一定数目的 的一种 。
同位素: 相同而 不同的同一元素的 互称为同位素。
(对于原子来说)如168O和188O判定方法:它反映的是同种元素的不同原子间的关系。
故单质、化合物间不可能是同位素。
二、元素周期表①周期:将 相同的各元素从左到右排成一横行。
周期序数= ②族:把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的元素按电子层数递增的顺序从上到下排成一纵行。
主族序数= 2、现行元素周期表的编排原则与特点:第一周期(共 种元素)种元素) ( 个) 第三周期(共 种元素) 第四周期(共 种元素) 第五周期(共 种元素) ( 个)六周期(共 种元素)第七周期, 种元素( 个) 注意:比较粒子(包括原子、离子)半径的方法: ①先比较电子层数,电子层数多的半径大。
②电子层数相同(同周期)的原子,比较核电荷数,核电荷数多的半径反而小。
族( 个纵行 个族) 副族( 个;用 表示 )第 族( 个,_____族( 个, 列) 主族( 个;用 表示 )③具有相同电子层结构的粒子,核电荷数多的半径反而小。
性、碱性非金属气态氢化物的形成难易程度、稳定性阳离子半径阴离子半径第ⅠA族碱金属元素:Li Na K Rb Cs Fr(Fr是金属性最强的元素位于周期表左下方)第ⅦA族卤族元素:F Cl Br I At(F是非金属性最强的元素,位于周期表右上方)三、化学键1、化学键是指:。
2、化学反应的实质是指:。
化学必修二-复习提纲(带填空-非常适合复习)Z 高中化学必修2知识点归纳总结第一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一、原子结构________(Z个)原子核________(N个)1.原子( A X )__________(Z个)注意:质量数(A)=________(Z)+________(N)原子序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熟背前20号元素,画出1~20号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示意图第一周期第二周期第三周期第四周期2.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规律:①电子总是尽先排布在能量最________的电子层里;②各电子层最多容纳的电子数是________;③最外层电子数不超过________个(K层为最外层不超过________个),次外层不超过________个,倒数第三层电子数不超过________个。
电子层:一(能量最低)二三四五六七对应表示符号: K L M N O P Q3.元素、核素、同位素元素:具有相同________的同一类原子的总称。
核素:具有一定数目的________和一定数目的________的一种________。
同位素:________相同而________不同的同一元素的不同原子互称为同位素。
(对于原子来说)二、元素周期表1.编排原则:①按原子序数递增的顺序从左到右排列②将电子层数相同..。
(周期序......的各元素从左到右排成一横行数=________)③把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的元素按电子层数递增的顺序从上到下排成一纵行..。
主族序数=________2.结构特点:核外电子层数元素种类第一周期 1 2种元素短周期第二周期 2 8种元素周期第三周期 3 8种元素元(___个横行)第四周期 4 18种元素素(___个周期)第五周期 518种元素周长周期第六周期 6 32种元素期第七周期 7 未填满(已有26种元素)表主族:ⅠA~ⅦA共___个主族族副族:ⅢB~ⅦB、ⅠB~ⅡB,共7个副族(___个纵行)第Ⅷ族:三个纵行,位于ⅦB和ⅠB之间(___个族)零族:稀有气体三、元素周期律1.元素周期律:元素的性质(核外电子排布、原子半径、主要化合价、金属性、非金属性)随着核电荷数的递增而呈周期性变化的规律。
导语:进⼊复习阶段,我们就需要统筹复习过程,合理规划,安排复习时间。
以下是整理的初三化学复习提纲【五篇】,希望对⼤家有帮助。
初三化学复习提纲(1)基本概念:1、化学变化:⽣成了其它物质的变化2、物理变化:没有⽣成其它物质的变化3、物理性质:不需要发⽣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如:颜⾊、状态、密度、⽓味、熔点、沸点、硬度、⽔溶性等)4、化学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如:可燃性、助燃性、氧化性、还原性、酸碱性、稳定性等)5、纯净物:由⼀种物质组成6、混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纯净物组成,各物质都保持原来的性质7、元素: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质⼦数)的⼀类原⼦的总称8、原⼦:是在化学变化中的最⼩粒⼦,在化学变化中不可再分9、分⼦: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粒⼦,在化学变化中可以再分10、单质: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11、化合物: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12、氧化物: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中,其中有⼀种元素是氧元素13、化学式:⽤元素符号来表⽰物质组成的式⼦14、相对原⼦质量:以⼀种碳原⼦的质量的1/12作为标准,其它原⼦的质量跟它⽐较所得的值某原⼦的相对原⼦质量=相对原⼦质量≈质⼦数 + 中⼦数 (因为原⼦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核)15、相对分⼦质量:化学式中各原⼦的相对原⼦质量的总和16、离⼦:带有电荷的原⼦或原⼦团注:在离⼦⾥,核电荷数 = 质⼦数 ≠ 核外电⼦数18、四种化学反应基本类型:①化合反应: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成⼀种物质的反应如:A + B = AB②分解反应:由⼀种物质⽣成两种或两种以上其它物质的反应如:AB = A + B③置换反应:由⼀种单质和⼀种化合物起反应,⽣成另⼀种单质和另⼀种化合物的反应如:A + BC = AC + B④复分解反应:由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如:AB + CD = AD + CB19、还原反应:在反应中,含氧化合物的氧被夺去的反应(不属于化学的基本反应类型)氧化反应:物质跟氧发⽣的化学反应(不属于化学的基本反应类型)缓慢氧化:进⾏得很慢的,甚⾄不容易察觉的氧化反应⾃燃:由缓慢氧化⽽引起的⾃发燃烧20、催化剂:在化学变化⾥能改变其它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本⾝的质量和化学性在化学变化前后都没有变化的物质(注:2H2O2 === 2H2O + O2 ↑此反应MnO2是催化剂)21、质量守恒定律: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成物质的质量总和。
化学高中复习提纲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组成、性质、结构、变化规律以及与能量的关系的科学。
它是一门既抽象又实用的学科,涉及到许多基本概念和理论。
对于高中化学的学习,掌握一定的复习提纲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为大家提供一份1800字左右的化学高中复习提纲,帮助大家系统地复习相关知识。
1. 原子结构和元素周期表a. 原子结构:质子、中子和电子的性质和相互关系b. 原子核:质子和中子的组成、质量和电荷c. 电子结构:能级、轨道和电子分布规则d. 元素周期表:周期表的结构、元素周期性和元素周期律2. 化学键和化合物a. 化学键:离子键、共价键和金属键的形成和特点b. 化合物:离子化合物和共价化合物的命名和化学式c. 分子与离子:分子和离子的性质和相互转化d. 配位化合物:配位键的形成和配位数的确定3. 化学反应和化学方程式a. 化学反应:化学反应的定义、类型和特征b. 化学方程式:化学方程式的写法和平衡原则c. 反应速率:反应速率的影响因素和速率方程式d. 化学平衡:化学平衡的条件、平衡常数和平衡常数的计算4. 酸碱和溶液a. 酸碱理论:酸碱的定义和性质b. 酸碱反应:酸碱中和反应和盐的生成c. pH和pOH:pH和pOH的概念和计算d. 溶液:溶液的组成、浓度和溶解度5. 氧化还原反应和电化学a. 氧化还原反应:氧化还原反应的定义和特征b. 氧化还原电位:标准氧化还原电位和电池电势的计算c. 电解和电解质:电解过程和电解质的分类d. 电化学反应:电化学反应的类型和应用6. 有机化学基础a. 有机化学:有机化合物的特点和命名规则b. 烃类:烷烃、烯烃和炔烃的结构和性质c. 醇和酚:醇和酚的结构和性质d. 醛和酮:醛和酮的结构和性质7. 化学实验和实验技巧a. 实验室安全:实验室安全规范和实验中的安全注意事项b. 实验操作:常用实验仪器的使用和实验技巧c. 数据处理:实验数据的处理和分析方法d. 实验报告:实验报告的格式和要求以上提纲仅涵盖了高中化学的一部分内容,但是对于高中化学的复习来说已经足够全面了。
“高等反应堆工程”课程复习提纲
一.基本概念
1.原子核物理部分
2.静态反应堆物理部分
3.动态反应堆物理部分
4.核燃料管理部分
5.反应堆热工水力部分
二.基础理论
1.原子核物理基础
2.核裂变过程
3.中子慢化
4.反应堆临界与中子通量密度分布
5.核燃料燃耗
6.裂变产物中毒
7.温度效应
8.反应性控制
9.点堆动力学
10.多循环燃料管理
11.单循环燃料管理
12.反应堆热工水力学
三.商用堆的演化与革新
1.商用堆的类型及其分类
2.URD中对第三代反应堆的主要性能及安
全要求
基本概念
基础理论。
一、核燃料(nuclear fuel)可在核反应堆中通过核裂变或核聚变产生实用核能的材料。
重核的裂变和轻核的聚变是获得实用铀棒核能的两种主要方式。
铀235、铀233和钚239是能发生核裂变的核燃料,又称裂变核燃料。
其中铀235存在于自然界,而铀233、钚239则是钍232和铀238吸收中子后分别形成的人工核素。
从广义上说,钍232和铀238也是核燃料。
氘和氚是能发生核聚变的核燃料,又称聚变核燃料。
氘存在于自然界,氚是锂6吸收中子后形成的人工核素。
核燃料在核反应堆中“燃烧”时产生的能量远大于化石燃料,1千克铀235完全裂变时产生的能量约相当于2500吨煤。
已经大量建造的核反应堆使用的是裂变核燃料铀235 和钚239,很少使用铀233。
至今由于还未有建成使用聚变核燃料的反应堆,因此通常说到核燃料时指的是裂变核燃料。
由于核反应堆运行特性和安全上的要求,核燃料在核反应堆中“燃烧”不允许像化石燃料一样一次烧尽。
为了回收和重新利用就必须进行后处理。
核燃料后处理是一个复杂的化学分离纯化过程,曾经研究过各种水法过程和干法过程。
目前各国普遍使用的是以磷酸三丁酯为萃取剂的萃取法过程,即所谓的普雷克斯流程。
核燃料后处理过程与一般的水法冶金过程之最大差别是它具有很强的放射性和存在发生核临界的危险。
因此,必须将设备置于有厚的重混凝土防护墙的设备室中并实行远距离操作以及采取防止核临界的措施。
所产生的各种放射性废物要严加管理和妥善处置以确保环境安全。
实行核燃料后处理,可更充分、合理地使用已有的铀资源。
核燃料-类型核燃料包含易裂变核素、在核反应堆内可以实现自持核裂变链式反应的材料。
核燃料在反应堆内使用时,应满足以下的要求:①与包壳材料相容,与冷却剂无强烈的化学作用;②具有较高的熔点和热导率;③辐照稳定性好;④制造容易,再处理简单。
根据不同的堆型,可以选用不同类型的核燃料:金属(包括合金)燃料,陶瓷燃料,弥散体燃料和流体(液态)燃料等(见表)。
. 1 / 13 Z 高中化学必修2知识点归纳总结
第一章 物质结构 元素周期律 一、原子结构 ________(Z个) 原子核 ________(N个) 1.原子( A X ) __________(Z个) 注意: 质量数(A)=________(Z)+________(N) 原子序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熟背前20号元素,画出1~20号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示意图
第一周期
第二周期 第三周期 第四周期
2.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规律: ①电子总是尽先排布在能量最________的电子层里; ②各电子层最多容纳的电子数是________;③最外层电子数不超过________个(K层为最外层不超过________个),次外层不超过________个,倒数第三层电子数不超过________个。 电子层: 一(能量最低)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对应表示符号: K L M N O P Q
3.元素、核素、同位素 元素:具有相同________的同一类原子的总称。 核素:具有一定数目的________和一定数目的________的一种________。 同位素:________相同而________不同的同一元素的不同原子互称为同位素。(对于原子来说)
二、元素周期表 1.编排原则: ①按原子序数递增的顺序从左到右排列 ②将电子层数相同......的各元素从左到右排成一横行..。(周期序数=________)
③把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的元素按电子层数递增的顺序从上到下排成一纵行..。 主族序数=________ . 2 / 13 2.结构特点: 核外电子层数 元素种类 第一周期 1 2种元素 短周期 第二周期 2 8种元素 周期 第三周期 3 8种元素 元 (___个横行) 第四周期 4 18种元素 素 (___个周期) 第五周期 5 18种元素 周 长周期 第六周期 6 32种元素 期 第七周期 7 未填满(已有26种元素) 表 主族:ⅠA~ⅦA共___个主族 族 副族:ⅢB~ⅦB、ⅠB~ⅡB,共7个副族 (___个纵行) 第Ⅷ族:三个纵行,位于ⅦB和ⅠB之间 (___个族) 零族:稀有气体
核燃料循环简介核燃料循环是指将核燃料在核电站中经历一系列的处理和利用过程,以最大限度地利用核燃料资源和减少放射性废物的产生。
核燃料循环通过将已燃用核燃料中的可重复利用的核素回收并再利用,同时将不能再利用的部分进行妥善处理,实现了核能资源的可持续开发利用。
步骤核燃料循环包括以下几个主要步骤:1. 燃料制备核燃料循环的第一步是燃料制备,即将天然铀或过氢化铀等原材料加工成核燃料。
通常情况下,核燃料是以铀氧化物(UO2)的形式存在的,它具有较好的化学稳定性和机械强度。
2. 核燃料使用核燃料使用是指将核燃料装载到核反应堆中进行核裂变或核聚变反应,产生热能以及额外的中子。
在核裂变反应中,核燃料中的铀核经过中子轰击后裂变成两个较小的核,并释放出大量的热能和中子。
核燃料使用过程中,除了热能的产生外,还会产生一些放射性废物。
3. 燃料后处理燃料后处理是核燃料循环的关键步骤之一。
在燃料后处理过程中,燃料中的可重复利用的核素如铀和钚等被提取出来,用于制备新的核燃料。
同时,无法再利用的部分被分离并进行适当的储存和处理,以减少放射性废物的危害。
4. 放射性废物处理与储存放射性废物处理与储存是核燃料循环的另一个重要步骤。
在燃料后处理过程中,产生的不能再利用的核燃料残渣以及其他放射性废物需要进行妥善的处理和储存。
目前,常用的方法包括深地贮存和转运至长期储存设施等。
5. 核燃料再处理核燃料再处理是核燃料循环的最后一步,也是最具挑战性的一步。
在核燃料再处理中,将已使用过的核燃料中的残留可重复利用的核素进行提取和分离,用于制备新的核燃料。
这一步骤的实施需要复杂而昂贵的设备和技术支持。
优势和挑战优势核燃料循环的主要优势包括:•最大限度地利用核燃料资源,减少对天然铀等原材料的需求;•降低核燃料的耗尽速度,延长核能资源的利用寿命;•减少放射性废物的产生,并能够转化部分废物为可重复利用的核素;•降低核电站运行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挑战核燃料循环面临的主要挑战包括:•高度安全性要求:核燃料循环过程中需要严格控制和管理放射性物质,确保安全运行和环境保护;•技术难题:核燃料循环的各个步骤都依赖于复杂的化学和物理过程,需要高度专业的技术支持;•资源和经济因素:核燃料循环需要大量的资金和资源投入,同时还需要解决与废物处理和储存相关的经济问题。
第一章绪论•放射化学研究对象的三个特点:放射性、不恒定性、低浓微量性•天然放射性的发现人:贝克勒尔•质子的发现人:卢瑟福(Rutherford)•中子的发现人:查德维克(Chadwick)•人工核转变的实现人:卢瑟福(Rutherford),核反应:•人工放射性的发现人:约里奥·居里夫妇,核反应:•铀核裂变的发现人:奥托·哈恩(Otto Hahn)•镭和钋的发现人:居里(Curie)夫妇•锕系元素之父:G.T.西博格(G.T. Seaborg)•放射免疫分析创始人:贝尔松(berson)与亚雷(yalow)•中国放射化学的奠基人:郑大章•中国核医学创始人: 王世真第二章原子核和粒子物理•核素:具有相同的质子数Z、相同的中子数N、处于相同的能态且寿命可测的一类原子称为核素(Nuclide)。
•同位素: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不同的核素。
同中子异核素:中子数相同,质子数不同的核素。
同质异位素:质量数相同,质子数不同的核素。
同质异能素:同种原子核的不同状态。
镜像核:质子数与中子数互换的两个核素。
•核素图①β稳定线:稳定核素几乎全部位于一条光滑的曲线或紧靠该曲线的两侧。
β稳定线及附近的狭长的带状区域称为核素的稳定区。
②缺中子核素:位于β稳定线上侧的核素,其边界为质子滴线(质子开始泄露)。
③丰中子核素:位于β稳定线下侧的核素,其边界为中子滴线(中子开始泄露)。
④缺中子核素和丰中子核素经衰变后转变为更靠近β稳定线的核素。
第三章放射性•放射性:原子核自发地发射粒子(α、β等)、光子、俘获核外电子或自发裂变的现象。
•放射性核素:具有放射性的核素。
•放射性衰变:原子核发射出粒子后转变为另一种原子核。
•放射性活度(活度A):单位时间内衰变掉的放射性核的数目。
•指数衰减规律公式•半衰期():放射性原子核的数目衰减一半所需要的时间。
注意:在一般情况下,衰变常数与外界条件(诸如温度、压力、外部电磁场等)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