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艺娱乐类节目》模式的创新趋势
- 格式:ppt
- 大小:647.50 KB
- 文档页数:66
54基金课题一、我国网络综艺节目内容模式发展历程2007年,我国第一部网络综艺节目《大鹏嘚吧嘚》上线搜狐视频,开启了网络综艺节目时代。
2014年,随着4G 网络的普及、手机的更新迭代,越来越多的人开始用手机收看视频节目。
因此2014年被称为很多媒体形态的“元年”。
从2014年开始,每一年都涌现出许多浏览量高、话题度高、收益高的网络综艺节目。
例如2014年播出的《奇葩说》,到2021年已经播放到第七季。
《奇葩说》开创了以“辩论”为节目模式、以“奇葩”为节目内容的新形式。
七季节目的开播,抛出了很多令人思考、引起讨论、叩击社会痛点的命题,当选手们针对这些命题展开针锋相对的辩论时,能使观众在观看中受到启迪从而映射自身、引发思考。
类似《奇葩说》这样具有新创意且有内容输出的节目还有很多,例如百花齐放的真人秀节目。
从2013年《爸爸去哪儿》第一季开始,湖南卫视也开启了制作真人秀节目的历程,先后制作出了《向往的生活》《妻子的浪漫旅行》《我家那小子》《女儿们的恋爱》《中餐厅》等节目,使“真人秀节目”成为芒果TV 的一个重要标签。
除了辩论类和真人秀类节目模式之外,从2014年至今,还有很多不同内容模式的节目出现,如竞秀类节目《创造101》《青春有你》、文化类节目《一本好书》《圆桌派》《局部》、音乐类节目《中国有嘻哈》等深受观众喜爱的节目模式。
本文就我国网络综艺节目的现状及发展进行具体的论述。
二、2019年网络综艺节目内容模式的现状从2014年开始,网络综艺节目呈现势不可挡的发展趋势,同时带来的问题是节目的数量大幅度增加,但是有口碑、有内容的优质节目所占比重不高。
2019年,在政策引导、市场推动以及行业自我演进的多重作用下,网络综艺节目的创作生产传播在转型中发展、在调整中提升,更加自觉地讲品位、讲格调、讲责任,为网民提供了更加积极健康、丰富多彩的网网络综艺节目内容模式的现状与发展探析时郁婷,桑影影,孟令贤(哈尔滨石油学院,黑龙江 哈尔滨 150000))摘要:2020年的网络综艺市场可谓百花齐放,无论是节目内容还是模式都有创新。
《快乐大本营》节目分析湖南卫视电视娱乐节目的成功模式有三种:1.绝对搞笑模式。
自然不经意不做作水到渠成地,非皮笑肉不笑能让观众自然发出笑声的搞笑。
这种模式收视平稳2悬念连续剧模式:收视会象连续剧一样随着最后高潮的到来逐步走高3明星吸引模式。
收视处决于明星吸引程度这三个模式是受观群体在潜移默化中易接受的快乐大本营:绝对搞笑模式+明星吸引模式《快乐大本营》是湖南电视台于1997年7月11日开办的一档中国早期具有代表性综艺娱乐类节目。
在每周六晚黄金时间播出,这就让更多的观众有机会观看该节目。
在每周的节目中,主持群穿着不同的衣服,不同的造型,给人欢快,愉悦的心情。
每期节目都会有动画配合,画外音。
这些都尽显该节目的口号“快乐大本营,天天好心情”《快乐大本营》由何炅、维嘉、谢娜、杜海涛、吴昕五人组成的“快乐家族”搭档主持。
他们在舞台上表现的都是最本色的自己,从不刻意隐藏自己的缺点,有时甚至挖苦别人,这就更加为节目注入了活泼的氛围。
主持人不再只是“绿叶”,他们在节目当中的参与上升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这也算是一种新的尝试。
主持人各有定位,既烘托了节目主题和气氛,又对各个主持人的特质提供了充分的表现空间,节目主持人也成了节目的一个亮点。
何炅是当中最年长且资历最深的,因此他担当着主持大局的角色,他既幽默又睿智,有着张弛有度的谈话风格。
而谢娜的幽默已经成为她标志性的特色。
而维嘉的幽默总是建立在挖苦别人的基础上,当中的海涛和吴昕为节目的主持人阵营既增添了青春活力的气息也加强了台上热闹快乐的气氛。
他们五个各具特色的主持人满足了各个年龄段和受众的需求,这样的家族形象很好的和节目的风格结合在一起,起到了很大的积极的效果。
五位主持人组成了团体“快乐家族”,这一团体只属于快乐大本营,从包装到宣传都使节目产生了强大的品牌效应。
他们出了自己的专辑,有专属的主打歌,参加了不同的颁奖典礼,在2010年“百度娱乐沸点”颁奖晚会上夺得:内地最受欢迎组合,主打歌《快乐你懂的》也获得了2010年百度娱乐沸点十大金曲之一,在同类节目中具有相当高的辨识度。
视听2021.2|由腾讯视频出品的《德云斗笑社》一经播出就收获了豆瓣8.2分的高分。
这是一档喜剧厂牌真人秀节目。
节目的核心逻辑是“新国潮”,即基于传统又符合当下审美趣味的创新,具体表现为游戏真人秀+相声表演的形式。
传统与现代在节目中碰撞出“逗笑感”的火花,令观众大呼过瘾。
《德云斗笑社》一共10期,最终目标是从9位参加节目的郭德纲弟子中选出新“德云一哥”,这本身就是非常具有吸引力与悬念感的命题。
每期节目都会围绕一个明确的主题,一边展开一段段脑洞大开的故事,一边又在故事中设置众多的游戏关卡。
这种集可看性与好玩性于一体的真人秀环节是时下年轻观众群体较喜爱的综艺形式。
通过游戏环节的比拼,成员们选出自己的新搭档或是决定相声创作的主题,从而自然过渡到接下来的相声创作与比赛。
在相声比拼的环节,又有由郭德纲、于谦组成的专业评审和现场观众组成的大众评审两个评审团分别为9位弟子打分,每期结尾处公布各人的最终排名。
在此基础上,节目实行定期末位淘汰和补位赛制,最终选出新的“德云一哥”。
此外,节目中还增设了“说书人”一角。
“说书人”通过说评书的方式在节目的首尾出现,进行故事的串联,既总结完善了叙事,又很好地连接了相声文化,令节目风格更加明显。
这种“新国潮”喜剧综艺节目的娱乐感更强,笑点也更加密集。
一、《德云斗笑社》的娱乐感(一)专业的相声演员与真实的人物关系成熟的相声演员本就是喜剧人。
参加节目的成员均是德云社内有一定知名度的较成熟的相声演员,他们长年累月地在“说学逗唱”里泡着,喜剧技巧早已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举手投足间自带喜感。
例如,作为德云社内徒孙级人物的刘筱亭在《德云斗笑社》中只是一名“服务员”,但是每个有他的镜头都会带来喜剧“笑果”,这就是相声演员自身独有的特质。
《德云斗笑社》与其他真人秀综艺节目最大的不同在于,其所展现的都是德云社最真实的内部关系。
无论是郭德纲、于谦,还是徒弟、徒孙们,大家都是朝夕相处、知根知底的一家人。
---文档均为word文档,下载后可直接编辑使用亦可打印---摘要 IAbstracts II目录 III引言 1一、当前中国内地歌唱类综艺节目发展概述 1(一)歌唱类综艺节目的发展 1(二)歌唱类综艺节目的定位和目标 2(三)歌唱类综艺节目的成就和影响力 2二、《中国新声代》、《蒙面歌王》、《最美和声》在音乐创作中的突破与创新 3(一)在音乐创作上的突破 3(二)音乐人之间的全新协作方式 3(三)节目流程的创新 4(四)节目走向的不确定性 4(五)歌唱类综艺节目的品牌影响力不断崛起 5三、中国内地歌唱类综艺节目突破与创新的价值 6(一)回归艺术的初衷,做真正的综艺节目 6(二)提升原创性,改革节目模式和具体赛制 7结论 8参考文献 9谢辞 10引言随着经济和科技手段的不断进步,社会公众对精神生活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强,特别是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需要优秀的综艺节目,来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获得优质的精神享受。
与此同时,歌唱类综艺节目也在求新求变,融入更多崭新元素,使节目更具观赏性。
特别是商业化歌唱类综艺节目,实现了社会效益和商业效益的同步发展,呈现出全新的特色与艺术样式。
音乐无国界,也没有年龄身份的限制,流动的旋律可以带来身心的放松与享受。
而综艺节目则在音乐的基础上,加上了更加丰富的视听体验。
1984 年央视推出《全国电视歌手大奖赛》, 2004 年的《超级女声》,歌唱类综艺节目开启了商业化的全新模式,其后的十余年间,在商业化的拉动下,歌唱类综艺节目取得一个又一个空前的成功,成为一种全新的文化现象。
本研究从《中国新声代》、《蒙面歌王》、《最美和声》等歌唱类综艺节目的突破与创新入手,对这一现象加一剖析与总结,以期找出其背后成因与创新点,为此类节目提供参考。
在这不断创新、不断发展、不断传播、和不断传承的歌唱类综艺节目的过程中看到了音乐文化的传承和突破,引领观众和许多热爱音乐的人,不断进步和扩大视野,中国内地歌唱类综艺节目的一路走来,引领新时代传递歌唱类综艺节目的发扬光大,中国内地歌唱类综艺节目为观众和热爱音乐的人们带来更具有震撼力的视听享受。
电视综艺节目的发展与演变电视综艺节目的发展与演变一、综艺节目的起源和发展电视综艺节目是指综合了多种娱乐元素、通过电视媒体向观众进行展示的节目形式。
它起源于上世纪50年代的美国,后来逐渐传入其他国家并获得了极大的成功与普及。
在中国,电视综艺节目的发展可以追溯到上世纪80年代,而随着时间的推移,从最初的模仿和借鉴,到现在的大胆创新和多样化,中国电视综艺节目经历了多个阶段的演变。
二、初期的模仿和借鉴时期上世纪80年代,中国电视综艺节目尚处于初期发展阶段,这个时期的节目多是模仿国外的经典作品和借鉴国内的传统文化。
例如,中国的音乐节目《歌曲大旋风》模仿了美国的《星期六夜现场》;讲故事的节目《中国故事》受到了西方的《纪录片时间》等的影响。
这个阶段的特点是节目形式单一,创新欠缺,但为后来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三、逐渐形成的综艺节目体系上世纪90年代开始,中国电视综艺节目开始形成自己的体系,不再局限于模仿和借鉴的阶段。
这个时期的代表性节目有《笑傲江湖》、《光荣绽放》、《快乐大本营》等,它们增加了文艺元素和互动环节,具有一定的创新性。
同时,电视综艺节目也开始分为谈话性、竞技性、纪实性等不同类型,覆盖了更广泛的观众群体。
四、大胆创新和多样化的发展阶段进入21世纪以后,中国电视综艺节目进入了大胆创新和多样化的发展阶段。
这个时期的节目形式更加多元化,已不再局限于单一的类型。
例如,真人秀节目《中国好声音》、《我是歌手》等展现了参赛选手的个人魅力和音乐才华;大型户外竞技节目《奔跑吧,兄弟!》等在节目中加入了悬疑游戏环节,增加了观众的参与感。
此外,网络综艺节目的崛起也带动了电视综艺节目的发展。
《偶像练习生》《创造101》等通过网络平台的直播,吸引了大量年轻观众,成为综艺节目的新宠儿。
五、电视综艺节目的市场与产业化随着电视综艺节目的不断演变和发展,节目的市场化和产业化成为不可忽视的趋势。
节目制作公司、赞助商、广告商纷纷进入这一领域,投入大量资源,希望从中获得收益。
浅谈文化类综艺节目面临的挑战与发展趋势作者:杜思杨来源:《今传媒》2019年第10期摘要:文章主要研究了文化类综艺节目的起源,从实时政策、受众感官、社会因素等方面分析了文化类综艺节目近几年发展迅速的原因,同时针对目前所处的广播电视市场简要概述了文化类综艺节目发展所面临的挑战,最后,针对文化类综艺节目面临的挑战提出建议,展望文化类综艺节目未来的发展趋势,浅谈未来的发展建议。
关键词:文化类综艺;电视节目;发展; 挑战中图分类号:G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122(2019)10-0111-04一、引言《百家讲坛》作为文化类综艺节目的雏形早在2001年就已出现。
该节目选择观众感兴趣的话题,进行生动幽默的讲解,从而达到传播中华文化的目的,但《百家讲坛》在综艺节目市场整体越发壮大的路上,却在当时反而由兴盛走向沉寂。
各大卫视为了提高自己的节目收视率,开始突破常规,外国的各类综艺节目诸如选秀类、游戏类、户外竞技类等种类繁多的综艺节目开始被借鉴引进,因其在节目中所表现出的冲突性与游戏性有别于在《百家讲坛》的节目表现形式,迎合了受众需求,使之迅速成为受众的关注焦点,也从而影响了中国人新一轮的视觉消费习惯;除此以外,《百家讲坛》等文化类综艺节目在其他各类综艺节目发展的同时,节目形式上未能有所创新,以讲授形式的节目效果,极容易造成观众视听的疲劳,也容易导致观众参与度不高的问题,同时可供讲授的题材需要不断萃取精华来讲述,节目内容易出现匮乏等不利于长期发展的因素,并且文化类综艺节目也一直难以在娱乐消遣与文化传播上找到一个平衡点,这类节目既不能过于商业化,也不能一味地满足大众口味去追求娱乐化。
因此,电视媒介作为传播信息载体的工具在文化类娱乐节目面前略显捉襟见肘。
文化类综艺节目在进行传统文化传播,提升受众精神层次、文化素质的同时,如何做到节目的推广普及,满足寓教于乐的同时提升收视率,仍然是电视媒体传播者亟待解决的问题。
主流音乐综艺节目的叙事创新探析——以《声生不息》为例主流音乐综艺节目的叙事创新探析——以《声生不息》为例随着娱乐产业的不断发展壮大,音乐综艺节目在中国成为一种受欢迎的娱乐形式。
《中国好声音》的成功引领了一批类似的音乐节目,其中之一便是《声生不息》。
本文将以《声生不息》为例,对主流音乐综艺节目的叙事创新进行探析,旨在揭示这类节目中存在的问题和潜力。
《声生不息》是一档由湖南卫视制作的音乐综艺节目,它以“声音”为核心,通过海选选拔一批独特的音乐才华展示给观众。
与其他音乐综艺节目相比,《声生不息》在叙事上具有一些创新之处。
首先,该节目在选手叙事方面注重个性塑造。
《声生不息》的导演和制作团队将每位选手的故事作为节目叙事的重要一环。
通过讲述选手们的成长经历、人生故事和音乐梦想,节目为观众呈现了一个个具有鲜明个性的音乐人形象。
例如,有的选手是农村出身,靠着自己的努力通过音乐实现了逆袭,这样的故事不仅令人感动,也更能让观众对他们产生共鸣。
这种个性塑造不仅增加了节目的娱乐性,也激发了观众的情感共鸣。
其次,节目在叙事中融入了音乐元素。
由于《声生不息》是音乐综艺节目,所以音乐是其最核心的元素之一。
该节目通过选手的音乐表演,将音乐融入到叙事中,使得故事更加饱满。
音乐不仅仅是选手们表达自己情感的方式,也是叙事中的情感体现。
音乐的力量在综艺节目中得到了充分的发挥,通过选手们的演唱,将情感传递给观众。
另外,《声生不息》还注重叙事的连贯性。
节目通过设计人物关系、线索的交叉,使整个叙事更加连贯。
在节目中,选手们经历了种种挑战和比拼,他们之间的竞争和合作成了一个个叙事节点,通过这些节点,观众可以看到选手们的成长和进步。
同时,导演和编导还会对选手们的表现进行适时的点评和解读,进一步推动叙事的发展。
这种连贯的叙事方式不仅增加了节目的紧凑度和可观赏性,也帮助观众更好地理解选手们的故事。
然而,尽管《声生不息》在叙事方面做出了一些创新,但也存在一些问题。
|RADIO &TV JOURNAL 2021.62018年爱奇艺出品的《偶像练习生》、腾讯出品的《创造101》成为爆款,引发全网的热烈讨论,自此国内选秀类综艺节目更加标准化、专业化。
当前,选秀类真人秀节目存在制作依赖性强、内容同质化严重、精神内涵与深度欠缺的问题,亦存在节目更新换代快、传播意义不明确的弊端,各大卫视及视频网站纷纷寻找新的发展路径。
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出品,并在央视频、西瓜视频同步播出的首档台网互动国风少年创演节目《上线吧!华彩少年》(以下简称《华彩少年》)从2020年12月25日开始播出,播出后以独特的创新呈现、丰富的内容表达、多样的传播手段、鲜明的价值立场引起观众的关注。
一、《上线吧!华彩少年》的节目创新呈现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绽放光彩,必须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不断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
《华彩少年》集结了热爱中华传统文化的国风少年们,创新传播中国传统艺术,向世人展示国风艺术魅力,向世界展现中华文化自信。
(一)创新理念:传承、创新中华传统文化的发展需要传承与创新,《华彩少年》将传承、创新中华传统文化作为节目理念。
节目的表演主体是热爱传统文化、擅长传统艺术的少年们,这些少年勇于艺术创新,主动承担起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责任。
少年们的竞演内容需创新性地体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既要符合当下时代发展潮流,让年轻人喜闻乐见,又要起到传播优秀传统文化的作用,做到国风艺术的创新表达。
节目中少年们向观众展示京剧、中国古典舞、唢呐、三弦、笛子、快板、木偶戏等传统文化艺术,将现代流行音乐元素与中国的民族元素完美结合,彰显当代少年的风采。
如曾在抖音爆火的戏曲版《青花瓷》的演唱者张晓涵,有多首“戏曲×流行”原创音乐。
她在节目中演唱京剧《智取威虎山》选段,结合说唱的形式,节奏布鲁斯与京剧完美配合,充分体现出古典与潮流的碰撞。
综艺分析报告1. 引言综艺节目是当前流行的电视节目类型之一,以娱乐观众、增加观众互动性为主要目的。
综艺节目的热门程度往往与明星嘉宾、互动环节以及节目内容的创新有着密切关系。
本报告旨在对当前市场上主流综艺节目的表现进行分析,以了解综艺节目的发展趋势以及受众喜好。
2. 数据分析2.1 综艺节目类型分布综艺节目可以分为真人秀、竞技类、访谈类、生活类等不同类型。
在市场上的综艺节目中,真人秀节目占比最高,达到45%,其次是竞技类节目占比为30%,访谈类和生活类节目分别占比20%和5%。
2.2 综艺节目收视率排行根据最近一季度的收视率数据,分析得出以下综艺节目收视率排行榜:1.《快乐大本营》2.《我是歌手》3.《奔跑吧,兄弟》4.《笑傲江湖》5.《偶像练习生》可以看出,这些节目分别代表了综艺节目中的不同类型,但都取得了较高的收视率,显示了受众对这些类型节目的兴趣。
2.3 综艺节目受众分析综艺节目的受众主要集中在年轻人群体,尤其是90后和00后观众。
通过对观众调查数据的分析,得出以下结论:•90后观众更喜欢搞笑类综艺节目,如《欢乐喜剧人》和《奇葩说》,对互动性强的节目更感兴趣;•00后观众更喜欢明星嘉宾参与的节目,如《偶像练习生》和《创造101》,对竞技类节目更感兴趣。
这些调查结果对综艺节目的制作方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可以更好地满足不同观众群体的喜好。
3. 综艺节目发展趋势3.1 多元化节目内容由于观众对综艺节目的需求不断变化,制作方开始注重节目内容的多元化。
除了传统的真人秀、竞技类节目外,还涌现出许多新颖的综艺节目类型,例如明星亲子节目、旅游体验类节目等。
多元化的节目内容可以吸引更多观众的注意,增加节目的观看度。
3.2 强调明星嘉宾效应明星嘉宾对综艺节目的吸引力不可忽视。
在近年来的综艺节目中,明星嘉宾的参与成为了吸引观众的一大亮点。
制作方会针对观众的喜好邀请当红明星参与节目录制,通过明星嘉宾的影响力吸引观众的关注。
以声传情:文化类综艺节目的叙事创新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娱乐类综艺节目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逐渐成为了一种不可或缺的文化现象。
文化类综艺节目在其叙事上也随之迎来了创新的时代,以声传情成为了其一个重要特点之一。
以声传情指的是通过声音、音乐、声效等手段来表达情感或者气氛。
在文化类综艺节目中,以声传情的运用可以为观众呈现出一个更加真实、生动、感人的叙事体验。
在很多电视节目中,拥有优秀的声音美化与音效组合的作品更容易引起人们的共鸣。
比如,《中国好声音》中的选手们通过声音和音乐表达出自己的感情,给观众带来强烈的音乐感受和情感共鸣。
而在《爸爸去哪儿》中,则通过亲子之间的声音、对话及背景音乐等方式,让观众感受到亲情与陪伴的重要性。
这些节目的成功也在一定程度上得益于以声传情的手段在其叙事中的应用。
除此之外,一些文化类综艺节目也会通过声音、音效的巧妙运用来呈现出与众不同的创新叙事方式。
比如,《中国诗词大会》中的朗诵、说唱和音效,使传统诗词与当代音乐相结合,打破了古老诗词的沉闷和单调,让诗词不再是一种老古董式的文化形式,而是更加现代化、时尚化的文化形态。
另外,《偶像练习生》这样的综艺节目,通过对选手的声音进行训练和塑造,从而呈现出一种更加完美、华丽的声音效果,让节目中的选手们更加引人注目,更加耳目一新,使其叙事内核与表现形式之间的互动性达到了一个更加完美的平衡点。
综上所述,在文化类综艺节目的叙事中,以声传情的手法可以通过丰富的音效组合,凸显出节目中的人物情感与氛围,通过声音、音效的巧妙运用来创新叙事方式,让人文、艺术、娱乐等元素更加和谐地融合在一起,对于呈现一种更加真实、生动、感人的叙事效果具有重要作用。
新闻研究导刊 Journal of News Research
179第13卷第02期 Vol.13 No.022022年1月 January 2022
在传统媒体市场,电视综艺节目是与电视新闻、电视剧并列的保障电视收视率的三驾马车之一[1]。依托于媒体融合,网络综艺借助新媒体发力,逐渐取得优势。相较于传统电视综艺节目,网络综艺节目占据了更多年轻受众关注的视听娱乐文化消费市场。近年来,网络综艺节目不断发展,在市场趋于稳定的表象下,《明星大侦探第六季》在超越传统电视综艺的同时,在同系列往季内容的基础上迭代产生创新性内容,骨朵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1月17日,《明星大侦探第六季》在2021年度热度指数排行榜全部综艺中位列第五。《明星大侦探》是湖南广播电视台旗下网络平台芒果TV推出的明星推理综艺秀,主打“烧脑剧情”与“悬疑推理”。节目利用新媒体技术手段形成完整传播思路,实现推理类型节目受众抢夺,展开对新圈层、新领域的探索。基于此,文章以《明星大侦探第六季》节目为例,探究其作为网络综艺节目对于传统电视综艺节目的创新之处。一、网络综艺产品的内容创新(一)借力技术驱动,智能分析市场需求与垂类受众目前,网络综艺借力新媒体技术优势,推动内容产品迭代升级,已然成为媒体融合背景下的新议题。网络综艺通过大数据分析精准确定市场需求和受众,调整内容前期制作和后期传播策略,推动由大众传播至垂类细分市场及用户的根本性变革。《明星大侦探第六季》在节目制作阶段会基于互联网调查与数据统计结果,对市场需求与受众画像进行深度分析。芒果TV借助网络平台优势,并通过问卷调研、观测播放数据的方式对受众喜好进行调查。调查结果显示,芒果TV 24岁以下年轻用户占比达38.8%,以95后、00后为代表的Z世代在主流视频平台占比较高。因此,《明星大侦探第六季》借助大数据精准定位,主力受众人群为29岁以下的年轻人,其将主力受众的兴趣偏好与综艺核心概念巧妙融合,所以节目在年轻群体市场中大受欢迎是必然结果。此外,《明星大侦探第六季》在播出之后会进行直观的网络数据监控,借助大数据的优势与同平台其他类型综艺进行横向比较,找准市场空白,采取差异化竞争策略。在芒果TV公众号发布的“指定IP用户画像分布”当中,《明星大侦探第六季》《披荆斩棘的哥哥》等五部头部综艺节目之中,年龄在14~24岁之间的观众占比最高。节目反观数据,并结合现实案例,尝试对下一季综艺发展趋势进行前瞻性观察,旨在为内容创新指引方向。(二)依托网生代青年语态,挖掘Z世代圈层共性表达芒果TV独播的《明星大侦探第六季》作为新媒体节目,需要把握网络综艺节目的社交属性,使节目展现出作为关系产品的价值。有学者指出,互联网文化的代
作者简介:胡潇(1998— ),女,汉族,江西宜春人。
主要研究方向:广播电视。
近几年来,大众对娱乐综艺的狂热追求,电视舞蹈类节目也被不断推出。
曾经一度热映的《舞林大会》 《热血街舞团》 《中国好舞蹈》等节目都运用多种形式以舞蹈为载体短暂地激起了浪花后又重归平静,这也是当下文化产业呈现日趋“平面化、浅薄化”态势中的不可逆。
然而,对整个舞蹈行业而言,并未改变受众面小的局促境地,正如剧场之内,多数演出仍被迫面对一次次不尽如人意的上座率,演员在舞台下排练上千次后上台表演,满心期待观众席的掌声与喝彩却又一次次落空,在“高雅艺术与大众市场”的博弈中举步维艰。
舞蹈艺术和大众仍存在不可逾越的鸿沟和断层。
将舞蹈艺术向大众宣传推广、推动舞蹈艺术“破圈”,仍是舞蹈界迫切需要解决的现实问题。
在传统媒体与新媒体技术的冲击融合下,湖南卫视舞蹈竞技类节目《舞蹈风暴》实现了一次全方面多层次的强有力创新,填补舞蹈市场空白,为助力舞蹈等小众艺术垂类节目破圈提供了可借鉴学习的成功经验。
一、内容美与形式美统一内容始终是每一个节目的核心,《舞蹈风暴》以“内容为王”,不断强化综艺节目的叙事性,引发观众的共鸣,让观众拥有沉浸式体验,触动心弦。
单一的技术无法满足观众多元化的需求,没有情感的技术只是浅层次的技术,并不能打动人心。
犹记得第一季冠军胡沈员的舞蹈《儿时》通过许多动作态势、肢体中的细节将母亲内心对儿子的思念与牵挂表现地淋漓尽致,借外化的肢体动作表达细腻的情感,同时兼具艺术性。
我们不仅能从中感受到艺术的高雅,而且也能触及到具有烟火气息的生活。
主持人何炅热泪盈眶地说:胡沈员的鬼脸,是整支舞蹈最戳心的部分”。
舞蹈本身其实就是表达,而强化了叙事的舞蹈更能触发观众泪腺,感染观众。
《舞蹈风暴》经开播就获得极大关注度与讨论度的原因之一,就是巧用舞蹈叙事性元素来增强可观性,达到与观众间的情感共鸣,抒发人文情怀,这是一大重要创新。
正是这些一个个蕴含温度与深度的故事,给舞蹈注入了真情实感,也让观众看到绚烂技巧之外那些有情感的鲜活的真实的灵魂,让艺术有机会被听懂。
恋爱类综艺节目行业报告随着社交媒体和数字平台的兴起,恋爱类综艺节目已成为当今电视和网络娱乐行业中备受关注的热门话题。
这些节目以其独特的方式展现了恋爱、情感和人际关系的种种复杂性,吸引了观众的目光,成为了娱乐行业的一大亮点。
本报告将对恋爱类综艺节目行业进行深入分析,探讨其发展现状、市场趋势以及对观众和行业的影响。
一、发展现状。
恋爱类综艺节目近年来在全球范围内迅速兴起。
从《非诚勿扰》到《中国式相亲》,再到《我们相爱吧》,这些节目以其独特的方式吸引了大批观众。
在美国,类似的节目如《The Bachelor》和《Love Island》同样备受欢迎。
这些节目通过展现参与者之间的情感纠葛、恋爱挑战和浪漫故事,吸引了大量观众的关注。
在中国,恋爱类综艺节目更是成为了年轻观众的最爱。
这类节目以其轻松、有趣的方式,展现了现代恋爱中的各种问题和挑战,引起了年轻观众的共鸣。
同时,这些节目也成为了一种社交话题,观众们在观看后会积极参与讨论,增加了节目的影响力和传播力。
二、市场趋势。
随着社交媒体和数字平台的兴起,恋爱类综艺节目的市场趋势也发生了变化。
传统电视台仍然是这类节目的主要播出平台,但是随着互联网的发展,许多节目开始通过网络平台进行独家播出,吸引了更多的年轻观众。
这种多平台播出的模式使得恋爱类综艺节目的市场范围更加广阔,观众群体更加多样化。
另外,随着观众对内容质量的要求不断提高,恋爱类综艺节目也在不断创新。
除了传统的相亲、恋爱挑战等内容外,一些节目开始尝试引入更多的情感元素和人生故事,使得节目更加接地气、贴近生活。
这种创新不仅丰富了节目的内容,也提升了观众的观赏体验,使得节目更具吸引力。
三、对观众和行业的影响。
恋爱类综艺节目的兴起不仅改变了娱乐行业的格局,也对观众和行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这类节目成为了观众们的谈资和社交话题,促进了观众之间的交流和互动。
观众们在观看节目后会积极参与讨论,分享自己的看法和感受,增加了社交媒体平台的活跃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