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教学中的文化意识
- 格式:doc
- 大小:34.00 KB
- 文档页数:5
初中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初中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是非常重要的一项任务。
这是因为英语不仅仅是一种语言,还是一种文化载体。
学生只有了解英语所承载的文化,才能更好地掌握语言的应用。
因此,以下是一些在初中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的方法:1. 融入英语国家文化元素学生在学习中逐渐了解英语国家的文化元素,这有助于加深学生对英语语言本身的理解。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入英语国家的文化元素,如英式下午茶、美国的感恩节等,并让学生了解其来源和背景。
通过这些方式,学生可以更深入地学习英语,也可以明白文化对语言的影响。
2. 学习英语国家的历史每一个国家的历史和文化都与其语言息息相关。
因此,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了解英语国家的历史和文化是非常重要的。
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些和英国或美国历史有关的知识,比如学生可以了解伊丽莎白一世在英国的历史地位,了解美国独立战争的历史背景等。
通过这些学习,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所学语言的文化背景,而这对于后续的语言学习和应用也会有很大帮助。
在英语学习的同时,教师还应该注重本土文化的融入。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穿插介绍一些中国文化元素,比如中秋节、春节等,让学生了解中国的传统文化。
这样,学生可以加深对本土文化的理解,同时也能增强他们对英语语言运用的兴趣。
4. 创设真实情境在英语学习中,教师可以借助创设真实情境来加深学生对文化的理解。
比如,教师可以利用游戏、表演等方式,让学生在情景中学习英语。
在学习习惯用语和成语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了解其背后的文化含义。
英语新课标文化意识英语新课标强调了文化意识的重要性,旨在培养学生对不同文化的认识和理解,以及跨文化交流的能力。
以下是一些关键点,概述了如何在英语教学中融入文化意识:1. 文化多样性的尊重:教育学生认识到世界上存在着多种文化,每种文化都有其独特的价值和特色。
通过比较和对照,学生可以学会尊重并欣赏不同的文化传统和习俗。
2. 语言与文化的联系:语言是文化的载体,英语教学中应该让学生意识到语言使用与文化背景之间的紧密联系。
例如,通过学习英语习语和俚语,学生可以更深入地了解英语国家的文化。
3. 跨文化交际技能: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使他们能够在不同的文化环境中有效沟通。
这包括了解不同文化中的非语言交流方式,如肢体语言、眼神交流等。
4. 文化差异的识别与适应:教授学生如何识别文化差异,并学会适应这些差异。
这不仅包括对不同文化行为的理解,也包括如何在多元文化环境中保持开放和灵活的态度。
5. 文化批判性思维:鼓励学生发展批判性思维,评估和分析不同文化现象,包括自己的文化和外来文化。
这有助于学生形成独立的文化观点,而不是盲目接受或拒绝。
6. 文化体验活动:通过组织文化体验活动,如模拟国际会议、文化节日庆祝等,让学生亲身体验不同文化,增强他们的文化意识。
7. 全球视野的拓展:通过阅读、讨论和研究来自世界各地的文学作品、历史事件和社会问题,帮助学生建立全球视野,理解不同文化在全球化背景下的相互作用。
8. 反思与自我提升:鼓励学生反思自己的文化身份和价值观,以及这些如何影响他们的世界观和行为。
通过自我反思,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自己,同时对其他文化持开放态度。
9. 教师的示范作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展示对不同文化的尊重和理解,通过自己的行为为学生树立榜样。
10. 评价与反馈:在评价学生的英语能力时,也应考虑他们的文化意识和跨文化交际能力,提供相应的反馈和指导。
通过这些方法,英语新课标旨在培养学生成为具有全球视野、文化敏感性和有效跨文化交流能力的公民。
初中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
初中英语教学是培养学生英语语言能力的同时,也应该帮助学生具备跨文化意识和文化素养,从而能更好地适应和应对全球化的挑战。
以下是几种帮助学生培养文化意识的方法:
1. 给学生讲解文化背景
在初中英语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讲解相关的文化背景和文化习惯,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英语语言的含义和使用场景。
例如,讲解英语中的美国文化习惯,如感恩节和黑色星期五。
或者讲解英语中的英国文化,如莎士比亚和英国下午茶等等。
2. 鼓励学生了解其他国家的文化
3. 提供文化班级活动
教师可以从课外活动中获得更多的知识,例如舞蹈和音乐,帮助学生了解各种文化,以促进学生的跨文化意识。
此外,英语角活动也可以为学生提供与其他英语母语国家的学生讨论学术方面和本地文化习惯的机会。
4. 组织学生进行文化交流
学校也可以与国外的学校或机构建立联系,组织学生进行文化交流。
这将有助于学生更深入地了解其他国家的文化,增强他们的跨文化意识,建立国际友谊,从而更好地准备他们未来的个人和职业生活。
文化意识是领先于成功的关键因素。
初中英语教学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让学生了解和领会其他国家的文化,增强跨文化交流能力,从而为他们的未来个人和职业发展奠定基础。
一.英语教学中文化意识的核心内涵:文化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综合体,一般把“文化”的概念分为广义和狭义两类。
广义的文化是指人类在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
它包括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心里文化三方面。
狭义的文化指的是人们的社会风俗习惯,生活方式和相互关系等。
而外语教育语言学所研究的文化也就是它的狭义文化。
语言是一种民族文化的表现与承载形式,外语教学不仅要介绍语言知识并进行听,说,读,写“四会”技能训练,更应该把这种学习与训练放到文化教学的大背景中进行,最终使学生具有语言运用能力。
而文化是指目的语所在国家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传统习俗、生活方式、文学艺术、行为规范和价值观念等。
文化对学生学习英语具有重要的影响。
因此,在英语教学中重视文化教学能提高学生的语言技能和文化修养。
如何进行有效的管理和操纵课堂,不仅是一个老师驾驭能力的体现,更是一个老师综合素质的挑战。
如何有效地解决这些问题,首当其冲的就是我们的老师如何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并在了解外国文化背景的前提下,深知内外两种文化的迥然各异,在这种“外来文化意识”挑战“本国文化意识”的过程中,进行文化意识的渗透和教育,达到一种兴趣带动主动学习的景象。
二.文化意识的重要意义:文化作为一种意识形态,具有丰富的内涵,在英语教学中不断渗透,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认知水平并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在这种“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的带动下,学生的敏感性和鉴别力能充分发挥出来。
通过这种文化意识的渗透,可以达到一箭双雕。
在英语教学中注意文化素养的提高,可使学生从深层去理解和把握语言,减轻机械记忆的负担,增强学习的趣味性和逻辑性,这大大有利于其他各项教学目的的实现。
如果我们一味地只重视语言形式,而忽略了语言的社会意义,单纯地把英语看作是一种符号系统而脱离文化孤立地来教学的话,就会给语言教学带来诸多困难。
学生在运用语言时,也就常常会以“中文思维+英文方式”来套用所学词汇,从而出现许多不得体的句子,产生尴尬的局面,甚至会出现很多不必要的误会。
初中英语教学中文化意识的培养论文摘要:随着全球化的不断发展,英语作为国际通用语言,其教学已经不再局限于语言知识的传授,而是更加注重文化意识的培养。
本文旨在探讨初中英语教学中文化意识的培养,分析文化意识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重要性,并提出相应的培养策略。
一、引言语言与文化密不可分,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文化是语言的内涵。
在初中英语教学中,文化意识的培养是提高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重要途径。
然而,当前初中英语教学中文化意识的培养还存在一些问题,如教师文化素养不足、教材文化内容缺乏等。
因此,加强文化意识的培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文化意识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重要性增强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语言学习的最终目的是交际,而交际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涉及到文化的交流。
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有助于学生在跨文化交际中更好地理解和应对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和事物,提高交际的效率和准确性。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文化的多样性使得英语学习变得丰富多彩。
通过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可以引导学生发现不同文化的魅力,提高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
培养学生的全球视野和跨文化理解能力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培养学生的全球视野和跨文化理解能力显得尤为重要。
通过文化意识的培养,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接纳不同文化,增强学生的跨文化理解和包容能力。
三、初中英语教学中文化意识的培养策略提高教师的文化素养教师是教学的主体,教师的文化素养直接影响到学生文化意识的培养。
因此,教师应不断学习和提高自身的文化素养,以便更好地引导学生了解和掌握不同国家的文化。
深入挖掘教材的文化内容教材是教学的基础,教师应深入研究教材,挖掘其中与文化相关的内容,通过讲解、展示和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了解不同国家的文化背景、传统习俗、价值观念等。
同时,教师还可以根据教材内容,适当扩展相关文化的知识,加深学生对文化的理解。
对比不同文化的差异通过对比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化的多样性。
关于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文化意识的重要性课程标准核心素养中的文化意识是指对中外文化的理解和对优秀文化的认同,是学生在全球化背景下表现出来的跨文化认知、态度和行为取向。
我们可以看到,即便是简单日常交流,如在西方文化中直接询问对方的年龄等基本信息是不礼貌的。
语言来源于生活,语言对于一个国家而言,它能够诠释出这个国家的文化。
学生在英语学习过程中,所了解到的英语国家文化,不仅包含物质文化,还有精神文化。
文化意识在语言中承担的举足轻重的角色。
根据《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中,我们得知,在义务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目标是学生能够通过英语学习形成初步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促进心智发展,提高综合人文素养。
综合语言能力的形成与发展离不开文化意识的培养,文化意识起着促进学生正确理解语言和得体地使用语言的重要作用。
《英语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求学生对其他国家,其中主要是以英语为主要语言国家的文化有所了解,逐步培养跨文化意识。
在培养学生对自文化了解与热爱的同时,也当增强对其他民族文化的了解,便于日后的交流。
在新课标中,传授文化知识和培养文化意识成为了教师教学中的重要任务。
"文化意识"是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一个组成部分,它在"目标总体描述"和"内容标准"中都是十分重要的内容,都有较为详细的描述。
而从文化角度而言,学生在英语学习中会遇到许多影响英语学习和使用的跨文化交流因素,对英语文化的了解有利于增强中国文化的认识,并且有利于培养青少年的爱国主义精神,提高民族的素养。
英语教学可以使学生更好地利用它进行文化交流,让世界了解中国。
根据《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文化意识体现了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价值取向,它不仅有助于增强学生国家认同感和家国情怀,坚定文化自信,树立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还能够帮助学生学会为人处世,成长为有文化修养和社会责任感的人。
总而言之,在英语教学中,如果忽视了文化意识的重要性,就会影响英语教学质量,影响学生语言运用能力。
谈高中英语教学中文化意识的渗透引言:在全球化的浪潮下,跨文化交流和理解变得越来越重要。
作为一门国际语言,英语教育在高中阶段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在英语教学中,文化意识的渗透对学生的综合语言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起着关键作用。
本文将探讨高中英语教学中文化意识的渗透,并提出一些具体的教学方法和策略。
一、文化意识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重要性 1. 帮助学生理解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跨文化交际中,了解和尊重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是至关重要的。
通过教授相关的文化知识,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其他国家的历史、传统、价值观等,从而避免文化冲突和误解的发生。
2.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高中英语教学不仅要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通过了解和理解其他国家的文化,学生可以更好地与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交流,并以更加开放和包容的态度面对世界。
3.提升学生的综合语言能力文化与语言是密不可分的。
通过教授与文化有关的语言知识,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英语,同时提升他们的听、说、读、写等综合语言能力。
二、渗透文化意识的教学方法和策略 1. 教授文化背景知识在教授英语课程的同时,向学生传授相关的文化背景知识是非常重要的。
通过介绍其他国家的历史、风俗、音乐、艺术等方面的知识,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增加他们对语言学习的动力。
2.利用多媒体资源现代技术的发展给教学带来了新的机遇。
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资源,如视频、音频、PPT等,向学生展示不同国家的文化现象和特点,使学生更加直观地理解和感受。
3.引入文化活动开展一些与文化有关的课堂活动也是渗透文化意识的有效方法。
例如,组织学生进行英语角活动,让学生展示自己国家的文化特点,同时也可以了解其他国家的文化。
另外,组织学生观看英语电影、戏剧表演等也是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好方式。
4.引导学生思考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提问和讨论的方式,引导学生思考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和联系。
激发学生的思维和创造力,培养学生具有文化敏感性和理解力。
··教学相长谈文化意识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培养江苏省泰州市城东中心小学 吴静静语言从一定程度上来说就是文化的一种独有的表现形式。
小学生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实际上也潜移默化地接受了来自英语国家的文化陶冶。
文化也被视为语言学习中重要的一部分,尤其是对刚接触英语的小学生来说,更具有特别的意义。
因此教师在进行小学英语教学时,不仅需要教授基础知识,也要加强对文化意识的培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一、小学英语教学现状1.被传统教育观念所影响随着新课改的持续深入,很多教师都开始转变自己的教育观念,注重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但是毕竟传统教学方法带来的影响是比较久远的,很难一时就完全转变过来。
这就会出现一个现象:部分教师为了完成任务仍以自己的教授模式,一味地讲授所有的知识点,不注重学生的课堂互动和兴趣。
这虽然顾及到了每一个知识点,但得到的教学效果并不理想。
2.对文化意识培养少在应试教育体系下,学生的英语成绩会被教师过分看重,文化意识培养常常会被忽视。
小学生刚理解知识、转化知识,就必须提升学生的思维水平。
教师在教学中要把培养学生的思维水平当作教学重点,然后结合学生思维水平发展的现状,循序渐进地加以培养。
以学习《有趣的算式》为例。
1.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教师如果希望培养学生的思维水平,首先就要提升学生的观察能力。
教师为学生设计以下算式:1×1=1;11×11=?;111×111=?……教师引导学生在完成计算以后:(1)观察算式,并发现规律;(2)应用规律,推理结果;(3)通过计算,印证结果。
学生通过学习,了解了在学习的过程中,他们需要学会观察数字,发现规律,找到规律应用的方法。
在这一环节的学习中,学生形成了数感。
2.培养学生的数学思想当学生学习了数学理论知识以后,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举一反三,能够把数学理论知识应用到学习中,学会应用数学思想来分析问题。
教师为学生设计以下的问题:不计算,直接写出99×99,999×999,9999×9999的答案。
中学英语教学文化意识培养
中学英语教学是培养学生英语语言技能的过程,但同时也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
以下是中学英语教学中应该注意的文化意识培养方面:
1. 文化背景知识:教师可以通过介绍英语国家的历史、文化、地理等知识,让学生了解英语语言所在的文化背景,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英语语言的使用和表达。
2. 语言交际意识: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交际意识,让他们明白英语语言不仅是表达,还是交际的工具。
在课堂上可以通过角色扮演、对话练习等形式,让学生感受真实的语言交际过程。
3. 多元文化认知:英语是国际语言,在世界范围内有很多地区和国家使用英语。
教师可以通过介绍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文化、习俗、风土人情等知识,让学生了解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文化背景和差异性。
4. 跨文化交际能力:在全球化的今天,跨文化交际能力已经成为很多企业和机构招聘人才的重要条件。
教师可以通过让学生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语言和交际方式,同时通过小组合作、交流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
5. 文化交流与沟通:英语语言的使用不仅仅是为了交流信息,更是为了促进文化交流。
教师可以通过开设文化主题课程,让学生了解不同文化的魅力,促进学生之间的文化交流和沟通。
初中英语教学中的文化意识培养
在初中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是非常重要的,因为文化意识的培养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英语知识,并且提高他们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下面是初中英语教学中培养文化意识的几个方面。
教师可以通过教授一些与英语相关的文化知识来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
在教授一些与英国文化相关的课文时,教师可以简要介绍英国的传统节日、饮食习惯、体育运动等方面的内容,让学生了解英国的文化特点。
同样,教师在教授与美国文化相关的课文时,也可以介绍美国的文化背景。
通过这种方式,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课文的背景,并且对这些文化知识产生兴趣,从而进一步培养他们的文化意识。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深入探究英语国家的文化。
教师可以安排学生进行小组研究,选择一个英语国家进行深入调研,了解该国家的历史、地理、文化传统等方面的内容,并向全班展示研究成果。
通过这样的研究活动,学生不仅可以加深对英语国家的了解,还能够培养他们的研究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教师还可以通过开展文化交流活动来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
可以组织学生表演英美国家的传统节日,或者和其他学校开展英语角活动。
这样的交流活动不仅能够让学生实践英语口语能力,还能够提高他们对英语国家文化的理解和接受能力。
在初中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是非常重要的。
通过教授一些与英语相关的文化知识、与中国文化对比、深入探究英语国家的文化以及开展文化交流活动等方式,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英语知识,并且提高他们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这样,学生不仅能够更好地应对英语学习,还能够在跨文化交际中更加自信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思想。
英语学科核心素养之文化意识在阅读教学中的培养文化意识是英语学科核心素养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它涵盖了对不同文化背景、价值观念、生活方式等的认知和理解。
在英语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是非常必要的,因为只有深入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文字内容,才能真正理解和欣赏其中的意义和价值。
本文将从阅读教学的角度,探讨如何在英语学科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
一、为什么要在阅读教学中培养文化意识阅读是英语学科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它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增强阅读能力,同时也是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的重要途径。
阅读教学中,文化背景和文化差异往往是阅读理解的关键所在。
准确理解和透彻理解英语阅读材料,必须考虑到文化、环境或社会背景因素,且除此之外,学生必须能够掌握并运用专业的阅读策略和技巧以应对广泛的阅读材料。
1.贯穿学科教学,注重语言使用环境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将文化意识贯穿整个教学过程,注重语言使用环境的讲解。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了解英语国家的各种环境,比如:学校、家庭、市区、乡村、节日等,也可以比对不同的文化背景,从而激发学生的兴趣。
通过对听、说、读、写各方面的综合训练,加强学生语言交流能力,为阅读学习提供更多可能性。
另外,教师可以选取与文化相关度高的短篇阅读材料、诗歌等,引导学生注意输入语言使用的背景和情境,提高学生对于语言文化间的理解。
2.开展文化交流活动阅读教学是同学间交流合作的平台,组织学生开展文化交流活动也是培养学生文化意识的好方法。
例如,组织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的文化背景和与英语语言有关的经验,借助此种方式增加学生文化背景和价值观的多元性,培养他们开放的思维方式。
在交流的过程中,学生可以了解不同文化背景之间的差异,使其能够更好地理解阅读中遇到的文化问题,理解和欣赏文化内涵,加深对于不同文化背景的认识和探索。
此外,也可通过文化活动体验,如英语朗诵比赛、民俗展示等形式加强学生情境感知,增强教学的生活化,让学生在活动中理解语言文化的复杂性,并熟悉语言的语法和词汇。
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文化意识培养【摘要】The cultivation of cultural awareness in junior high school English reading teaching is crucial for students' comprehensive development. This article explores the importance of cultural consciousness in English reading teaching, emphasizing the role it plays in enhancing students' understanding of diverse cultures. By incorporating multiple cultures into the curriculum, teachers can help students appreciate and respect cultural differences, ultimately improving their overall cultural literacy. Moreover, this cultural awareness not only enriches students' reading experiences but also enhances their overall academic and personal growth. Moving forward, it is essential for educators to continue emphasizing the importance of cultural awareness in English reading teaching to foster students' holistic development and prepare them for success in a globalized world. In conclusion, the integration of cultural awareness in junior high school English reading teaching not only enhances students' comprehension skills but also contributes to their overall growth and development.【关键词】关键词:初中英语阅读教学、文化意识培养、多元文化、文化差异、学生综合素养、综合发展、未来发展方向1. 引言1.1 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文化意识培养In the teaching of English reading in junior high school, the cultivation of cultural awareness plays a crucial role in helping students not only understand the language but also appreciate the rich diversity of cultures around the world. By integrating cultural elements into the reading materials, students are exposed to different customs, traditions, and beliefs, which not only enhances their language skills but also broadens their perspectives.2. 正文2.1 文化意识在英语阅读教学中的重要性In the teaching of English reading in junior high school, cultural awareness plays a significant role in enhancing students' understanding of the language and broadening their horizons.First and foremost, developing cultural awareness in English reading helps students to comprehend the context and meaning of the texts more effectively. By understanding the cultural background of the text, students can grasp the nuances,references, and underlying messages that may otherwise be lost in translation. This not only improves their language skills but also fosters a deeper appreciation for the diversity of cultures around the world.2.2 如何在英语阅读教学中培养文化意识在英语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是至关重要的。
英语教学中的文化意识
在美国有这样一个尽人皆知的句子:“when you’re down, you
are not necessarily out.”但是许多english learners却对其
含义不甚了了。原因是不了解这句话的文化背景。这原是一句拳击
术语,在拳击比赛中拳击手若被对方击倒,裁判数到10还不能起
来则被判输。但在很多情况下不等裁判数到10,倒地的拳击手便能
爬起来再战。因此,这句话的表层意思是:当你被人击倒,并不意
味着输了这场比赛。其寓意为:当你遇到挫折,并不一定丧失了成
功的机会。
由此我们可以得到启示:在英语教学中要注重语言和文化的关
系,应提高对中西文化差异的敏感性和适应性,应树立文化意识并
注重文化知识的传授。
一、 语言和文化
语言和文化是密不可分的。语言不仅仅是一套符号系统,人们
的言语表现形式更要受语言赖以存在的社会/社团(community)的
习俗,生活方式,行为方式,价值观念,思维方式,宗教信仰,民
族心理和性格等的制约和影响(参见胡文仲:《文化与交际》,1994)。
长期以来,在英语教学中语言和文化的这种关系一直未得到足够的
重视。在教学实践中,似乎认为只要进行听,说,读,写的训练,
掌握了语音,词汇和语法规则就能理解英语和用英语进行交际。而
实际上由于不了解语言的文化背景,不了解中西文化的差异,在英
语学习和用英语进行交际中屡屡出现歧义误解频繁,语用失误迭出
的现象。如:用how much money can you earn a month?来表示
对外国人的关心,殊不知这是一句冒犯的问话,侵犯了别人隐私
(privacy),会激起对方的反感。中国人以谦逊为美德,如当外国
人称赞中国人某一方面的特长时,中国人通常会用you are
overpraising me (“过奖”)来应酬,这往往会让说话者感到你在
怀疑他的判断力;抑或是用“where? where?”来回答,弄得外
国人莫名其妙,不知所云。美国社会学家g.r.tucker 和w.e.lambet
对于外语教学中只教语言不教文化有这样的看法:“我们相信,任
何这类企图都会使学生失去兴趣,使他们不仅不想学习语言符号本
身,而且也不想了解使用这一符号系统的民族。相反,帮助学生在
学习语言时提高对文化的敏感性,就可以利用他们发自内心的想了
解其他民族的兴趣和动力……,从而提供了学习该民族的语言的基
础”。
二、中西文化的偶合现象与文化差异
不同民族的文化有可能存在某些相同或相似的地方,这被称为
文化的偶合现象。这主要是由于不同的民族在与大自然作斗争的过
程中会有相同或相似的生活体验和经历。这种相似性必然会反映到
语言中来。因而在英语和汉语中,我们不难发现许多相同或相似的
表达。例如:“披着羊皮的狼”,英语为wolf in sheep’s clothing;
“同舟共济” ,英语为in the same boat;“破土动工”,英语为
break earth;“三思而后行”,英语为 think twice before you act;
“蓝图”,英语为blue print,等等,这样的偶合现象不胜枚举。
文化的这种偶合现象,可以促进english learners在目的语
(target language)学习中的“正迁移”(positive transfer)。
但是,不同的民族所处的地理环境和历史环境不同,因而对不
同的事物和经历有着不同的编码(code),分类;不同的民族因不
同的宗教信仰,也导致了他们独特的笃信,崇尚和忌讳心态;不同
的民族因其发展的特殊历史过程也产生了本民族自己的历史典故,
传说轶事。如:汉语中的“龙”,“生死轮回”,“八卦”,“阴阳”,“气
功”等,对不了解中国文化的外国人来说必然是云里雾里,不知何
物。同样,当我们看到英语中he is a wolf这个句子时,还以为
是“这个人很凶”,实为“他是个好色之徒”。中西两种文化的差异
还可以从动物的“文化附加义”的差异窥见一斑。
三、树立文化意识,注重文化知识的传授
在英语教学中,应树立文化意识,应在传授语言的同时同步传
授文化知识。这样做的好处是:文化知识加深了学生对语言的了解,
语言则因赋予了文化内涵而更易于理解和掌握。语言教学和文化教
学同步可以在传授语音,词汇,语法等语言知识时进行。如:freeze
这个词的基本含义是“冰冻”“结冰”。而在一个私人拥有枪支的美
国社会中,一位留学生因听不懂美国人的口语freeze!(“站住”“不
许动”)而被枪杀。在美国社会中,freeze!却是人人皆知的日常
用语。假如这位留学生有这点文化知识就不至于付出生命的代价。
又如:教词汇professional时,告诉学生he is a professional
和she is a professional可能会引起天壤之别的联想意义:he is
perhaps a boxer.和she is likely a prostitute. 这是由英美的
文化所触发的定向思维。
除了语言本身所承载的文化涵义外,西方国家的风俗习惯,人
们的生活方式,宗教信仰,思维方式等等都有着深厚的文化背景和
底蕴。因此,在英语教学中还要适时地向学生介绍文化背景知识。
如:在中国称中年以上的人为“老”,是尊敬的表示,可在西方,“老”
却意味着衰朽残年,去日无多,因此西方人都忌讳“老”,都不服
“老”。有位导游讲过这样一件事:在一次带队旅游中,我们的这
位导游看到一位美国老太在艰难地爬山时,便上前去搀扶她,却遭
到了老人的拒绝。为什么会发生这种事呢?因为在美国这样一个老
人普遍得不到尊重的社会里,老人们养成了不服老,坚持独立的习
惯。所以美国的老人都不喜欢别人称其为老人(elderly people),
在美国都用“年长的公民”(senior citizens)这一委婉语来指代
老人。
在英语教学中,还可以将日常生活交往中的中西文化差异进行
总结归纳,这对学生进行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提高能起到积极的促进
作用。如可将中国人与英语国家人士初交时谈话的禁忌归纳为四个
词:i warm where meal。i代表income;第二个词中w代表 weight ,
a代表age, r 代表religion, m代表 marriage。由此而引出“七
不问”:不问对方收入,不问体重,不问年龄,不问宗教信仰,不
问婚姻状况,不问“去哪儿”,不问“吃了吗”。这样可使学生对与
英语国家人士交谈的禁忌有更清楚的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