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网络媒体的影响力及社会责任
- 格式:doc
- 大小:53.00 KB
- 文档页数:10
新媒体对新闻传播的影响近些年来,随着手机等新媒体的兴起,信息的传播速度越来越快,对传统新闻传播业的影响也越来越显著,如果不与时俱进改变自己,终究会被时代淘汰,一、新媒体特点在当下的手机时代,人人都可以是新闻的收集者、者、评论者,有利于信息的传播和交流,加强了人们之间信息的互动。
甚至这种信息获得方式改变了传统媒体对人员生活习惯的影响。
当下的手机和电脑媒介的使用,让人们的生活与其产生紧密联系,甚至很多人无法离开相关的网络环境。
网络已经成为人们生活的必需品,无论是精神需要还是生活物质层面的需要,网络通过其便捷性深入到人们的生活里。
二、新媒体对新闻传播的影响(一)传播速度快如今,新媒体高速发展,让新闻传播工作的开展变得更加的迅速。
过去电视媒体和平面媒体的时效性都无法比拟新媒体,新闻的传播速度得到了史无前例的提速。
一般情况下,重大新闻可以在一天甚至1小时内得到全国范围的传播。
人们通过抖音、快手、微信朋友圈、微博或者其他转发渠道,或者门户网站的新闻传播,能够让新闻内容得到快速的接收,只要受众具有新媒体工具,信息接收可以即时到达,不需要有延迟性。
这比过去人们等一天的时间或者等一个月的时间才能获取一个节目时间、一份报纸或者一份期刊的时间更为迅速,这种迅速性也改变了人们对新闻传播的要求。
因此,当下的新媒体占据了相对的优势。
由于速度快速,迫使传统媒体在新闻传播上更注重新闻传播的品质,注重新闻的深度、权威,而网络环境由于讲求时效性因此无法在新闻传播中得到有效的深度挖掘。
(二)传播剽窃化、失实化由于新闻传播快速化,导致网络环境中对新闻传播内容的剽窃性更加广泛。
新媒体更多的没有自身的新闻记者群体,因此更多的是通过受众和其他媒体的新闻素材提供来进行编辑再创造,在一定程度上助长了新闻内容剽窃之风。
更多的新媒体并不注重自身新闻的独创性,大部分内容都源于在网络环境中的捕风捉影,甚至导致新闻内容的失实报道,导致新闻传播的错误化引导。
论大众传播的社会责任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在当代社会,大众传播媒介已经成为人与人沟通和交流的重要手段。
随着传播媒介的多样化,大众成为了传播的主要人群。
大众传播包括报纸,电视,广播,以及最近几年新兴起的微博等等。
大众和媒体作为传播的载体,对社会舆论导向起着不可推卸的责任。
良好的传播导向使整个社会充满正能量,因此,传媒要引导大众朝着积极健康的方向发展,这就要求媒体和个人应该严于律己,实事求是。
许多媒体一味的追求轰动效应,不顾事实真相夸大其词,有失偏颇。
正确的舆论导向应该杜绝此类现象。
大众传播有许多社会功能,其中包括:环境监视功能,社会联系与协调功能和社会遗产传承功能。
传播媒介作为中介链接着新闻事实与大众。
大众作为受众者对媒体报道的新闻进行反馈,从而引导传播媒介的趋向。
In these days, the mass media has become the important means of communication. With the diversification of media, the public has become the major population. Mass communication including newspaper,television,broadcast,weibo and so on. ThePublic and the media as a carrier, has responsibility of the social orientation of public opinions. Good public opinion direction makes the whole society full of positive energy. Therefore ,the media should lead the public to the positive and healthy direction, it requires media and individuals should find out truth from facts. Many of media in order to seek sensational effects, regardless of the truth. This exaggerated is Inappropriate. The right public opinion direction is ought to put the end to this kind of phenomenon. MassCommunication has many social functions, including: 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function, social contact and coordination function and social heritage inheritance function. Media links the news fact and the public .Mass of media news reports as the audience feedback, so as to guide the tendency of the medium.在当前这个信息爆炸的社会,传播媒介带来的直接影响是信息量的增加。
[标题]1.责任在肩企业方能长远发展2.互联网企业社会责任不能丢3.互联网时代企业应有社会责任使命[开头]示例一互联网信息泥沙俱下、冗杂繁多,很多人依赖搜索引擎来寻找需要的内容。
很大程度上,搜索引擎提供的信息,决定了搜索者的认知和理解。
正因此,在信息真假的鉴别、排序的先后上,搜索引擎不能不谨慎处理、严肃对待。
对于那些“利用网络进行欺诈活动,散布色情材料,进行人身攻击,兜售非法物品”的信息,则需要更加警惕地进行筛选和剔除,才能“让互联网更好造福人民”。
示例二追求最大的经济效益是企业生存的根本。
当前互联网企业深入到生活方方面面的背景下,把商业上的成功和相应社会责任结合起来,平衡好追求利润与社会责任之间的关系,是互联网企业成长过程中不能回避的问题。
互联网企业履行社会责任不仅有助于提升品牌形象,也是互联网发展大潮中的社会使命。
[结尾]示例一互联网企业更该思忖,如何更好地塑造价值观。
如果仍然被动应对质疑,而不能理清责任链条,拧紧责任螺丝,进行彻底的内部整饬,结果就可能让人们对互联网世界失去信任、对技术失去尊重。
唯有“坚持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并重”,才能形塑风朗气清的网络生态,让网络技术回报社会、造福人民。
示例二当前,中国正处于经济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必须更加重视企业发展忽视社会责任的问题。
政府要加强监管,企业要进行自律,人民要进行监督。
魏则西之死给中国敲响了警钟,企业社会责任的回归迫在眉睫。
一、结构不清晰在申论考试的阅卷过程中,时间是比较紧张的,所以阅卷老师会在观察文章的整体逻辑架构,看是否清晰工整的阐述了核心观点。
但是往往大部分不了解的考生随心所欲乱写一通,导致整篇文章结构很散。
一般而言,在考试时建议大家按照五段三分的逻辑结构去写,即开头表明总论点,中间三段分别阐述分论点,结尾再次呼应开头总论点。
这样可以让考官直接清楚地了解文章结构,得分也就相应提高。
二、标题不明确在申论作文的阅卷过程当中,对于阅卷老师而言,标题是首先映入眼帘的,一个好的有文采有吸引力的标题无疑会帮助我们提高分数。
第12卷第8期Vol.12 No.8103一、重大公共事件中自媒体的传播优势在重大公共事件中,自媒体传播的信息源于大众,又反作用于大众,所产生的社会影响已不再单纯化和定向化。
与传统媒介相比,自媒体具有自主化、个性化、便利化、亲民化等特征[1],同时具有两大优势。
(一)事件报道的多元多维自媒体具有多元多维的特征,公众可通过自媒体平台持续追踪事件处理的细则和进度。
重大公共事件发生期间,自媒体可以根据公众对事件信息的多维诉求,多角度、多层面地对事件进行挖掘,同时作出一定的推断与预判,最大限度地保障公众的知情权。
(二)事件沟通的双向互动有效利用自媒体,有益于加强政府与公众之间的互动[2]。
以往重大公共事件发生后,往往由相关机构直接发布事件有关信息及新闻,民众只能被动接收相关信息。
然而在自媒体时代,民众可以就相关事件发表自己的意见,并且能够在第一时间与政府和相关机构互动[3]。
这不仅有利于公众对事件及时作出合理反应,也有利于政府及时掌握基层的舆论动向,为后续工作的有效开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重大公共事件中自媒体存在的问题(一)容易滋生虚假信息,侵害社会公众利益重大公共事件发生后,自媒体的无序活跃导致虚假消息频发,如不合理管控虚假消息,则会衍生各类问题。
在重大公共事件背景之下,自媒体极易滋生很多负面信息和未经证实的虚假新闻,加之自媒体具有传播范围广、传播速度快的特点,所以负面信息很难在第一时间得到有效管控,不良信息随意传播,大大影响了正常的社会秩序[4]。
与此同时,在重大公共事件中,如果对自媒体缺少严格的审查程序,部分自媒体平台及用户会为了吸引流量、获取利益制造不实话题,混淆公众视听,制造舆论,给事件处理带来很大的挑战。
(二)容易传播不实消息,损害政府形象在重大公共事件中,公众极易通过自媒体平台对政府的举措或政策进行评价,如果不能对相关互动的发起者及时进行引导与管理,容易使各类未经证实的消息或负面新闻通过自媒体平台传播出去。
从新浪播客的五大战役看网络媒体的社会责任
吕鹂慷;卢金珠
【期刊名称】《新闻记者》
【年(卷),期】2008()6
【摘要】1923年,美国报纸主编协会制订《报业法规》,提出报纸的责任问题;二战后,美国芝加哥大学校长哈钦斯主持的“新闻自由委员会”发表《自由与负责的报刊》等专著,提出“社会责任论”这一概念;1956年施拉姆等人撰写的《报刊的四种理论》一书系统地阐述了社会责任理论的基本观点。
【总页数】4页(P86-89)
【关键词】社会责任论;网络媒体;战役;播客;新浪;社会责任理论;新闻自由;责任问题【作者】吕鹂慷;卢金珠
【作者单位】清华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新浪视频播客频道高级经理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210;G210.7
【相关文献】
1.由"艳照"事件看网络媒体新闻自由与社会责任 [J], 陈国亮
2.从网络媒体的社会责任看传媒品牌的打造 [J], 刘婷
3.打造城市的网络名片——从杭州城市播客落户新浪看城市营销新思路 [J], 新浪
4.网络媒体在企业社会责任中的议程设置效果\r——基于新浪微博平台的准实验研究 [J], 黄珺;李蕊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浅谈大众媒体的社会责任作者:魏莲子来源:《新闻世界》2013年第08期【摘要】在市场经济浪潮的冲击下,不少媒体迷失了方向,忘记自身的责任与担当。
大众媒体应分析面临的问题,自觉发挥社会功能,承担应有的社会责任。
【关键词】大众传媒社会责任社会功能传媒作为传播信息的载体,承载着激浊扬清、弘扬时代正气、醇化社会风气、弘扬和倡导主流价值观的特殊使命,更应兼顾经济利益和社会效益,恪守社会责任,维护公共利益,为大力弘扬和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发挥主渠道的作用。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的广播、电视、报纸杂志、网络等大众传媒坚持党的舆论宣传的基本原则立场,为积极宣传党和国家的政策方针,激励人民群众勇于实践创新,弘扬社会正气和时代主旋律等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然而,在当代市场经济浪潮的冲击下,不少媒体迷失了方向,忘记自身的责任与担当。
因此,大众媒体应重视所面临的问题,自觉发挥自身的社会功能,积极承担起应有的社会责任。
一、当今大众媒体所面对的问题大众媒体是指面向广大受众,以广播、电视、图书、报刊、音像制品等为载体的传播媒介,是职业传播者使用机械、电子等媒体广泛、迅速和连续地传播信息以期在大量的各种各样的传播对象中唤起传播者预期的意念并试图从各方面来影响传播对象的活动。
然而在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下,不少大众媒体机构和从业人员开始随波逐流,追名逐利,为各种似是而非的庸俗腐朽的价值观推波助澜,造成不良的社会影响。
近年来大众媒体更存在“低俗化、功利化、同质化”的不良倾向。
一是大众传媒在内容题材上存在的低俗化问题。
大众传播低俗化现象主要是指大众传媒在传播活动中放弃自身社会责任,而“对受众中存在的低级趣味的倾向、情绪和要求等迎合,也即对受众低浅层次审美情趣乃至官感刺激的迁就,其传播的功利性和商业性往往很强。
”诸如炒作明星绯闻、迎合猎奇心理、专重感官刺激、渲染色情暴力等种种现象。
流行语形象描述的:“明星取代了模范,美女挤走了学者,绯闻顶替了事实,娱乐覆盖了文化,低俗代替了端庄。
新媒体时代“网络暴力”的成因及应对策略在新媒体时代,信息传播的速度和范围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与此同时,“网络暴力”也成为了一个日益严重的社会问题。
网络暴力是指在网络上发表的具有诽谤、污蔑、侵犯名誉和煽动性的言论、图片、视频等,对他人造成名誉、权益或精神上的损害。
这种现象不仅对受害者造成了极大的伤害,也影响了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因此,深入探讨网络暴力的成因及应对策略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网络暴力的成因1、匿名性带来的责任缺失在网络环境中,用户往往可以以匿名的方式发表言论。
这种匿名性使得一些人觉得无需为自己的言行负责,从而放纵自己的行为,发表攻击性、侮辱性的言论。
他们认为自己可以隐藏在虚拟的身份背后,逃避现实中的法律和道德约束。
2、信息传播的快速与失真新媒体时代,信息传播速度极快。
一条未经证实的消息可能在短时间内传遍网络。
在传播过程中,信息可能被误读、夸大或歪曲,从而引发公众的愤怒和不满,导致网络暴力的产生。
3、群体效应和从众心理当一部分人的言论形成一种主流观点时,其他人往往会受到影响而跟随。
在网络上,这种群体效应更为明显。
一些人可能原本没有明确的立场,但看到多数人的言论后,为了获得认同和归属感,加入到攻击的行列中,从而使网络暴力的规模不断扩大。
4、现实压力的宣泄现代社会中,人们面临着各种各样的压力,如工作压力、生活压力等。
网络成为了一些人宣泄压力的渠道。
他们将现实中的不满和愤怒转移到网络上,对他人进行攻击,以寻求心理上的平衡和释放。
5、法律监管的不足目前,针对网络暴力的法律法规还不够完善,对网络暴力行为的界定和处罚标准不够明确。
这使得一些实施网络暴力的人认为自己可以逃脱法律的制裁,从而更加肆无忌惮。
6、媒体的不当引导部分媒体为了追求点击率和关注度,对一些事件进行过度炒作和片面报道,误导公众的判断和情绪,从而引发网络暴力。
二、网络暴力的危害1、对受害者的身心健康造成严重伤害网络暴力往往会使受害者遭受巨大的精神压力,导致焦虑、抑郁、自卑等心理问题,甚至可能影响其正常的生活和工作。
自由而负责的网络媒体——论社会责任论在网络传播环境下的适用性问题发稿:中国新闻研究中心时间:2004-10-18 23:19:07 来源:中国新闻研究中心作者:唐思阅读1255次作者:唐思单位: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传播学专业2003级研究生地址:北京中关村大街59号邮编:100872【内容提要】网络媒体在新闻传播活动中的正负角色问题一直处于争论之中。
在网络媒体出现之前,报业经历了一个世纪的发展,却因“新闻自由”的滥用而受到公众质疑,在这种背景下“社会责任论”诞生了。
而网络媒体此时也处在一个十字路口之中,如果要获得进一步发展,自由与责任的问题同样是无法回避的。
本文力图论证一个基本的命题,即基于报业的“社会责任论”在网络新闻传播的环境之下同样适用,以此说明网络媒体也应当成为自由和责任兼而有之的媒体。
【关键词】网络传播网络媒体社会责任论新闻自由被公认为“第四媒体”的网络媒体一开始发展壮大的时候就被人们赋予了无上的光环。
由于自身的特性,网络媒体确实给整个新闻传播事业带来了新的机遇,在一些具体的新闻传播活动中,它也无愧于“第四媒体”的称号。
一些传媒评论家如詹姆斯•法洛斯(James Fallows)就意识到:“真正的新闻在(网络)那里实践着。
” 在这个新兴的媒体领域里面,人们普遍认为“新闻自由”这一理想化的境界将得以最大程度的实现。
但实际上跟传统媒体的发展一样,在过分强调“新闻自由”的前提下,“新闻自由”却被滥用。
于是戏剧性的是,网络媒体的发展历程映射了传统媒体的发展,自由与责任问题也再度摆在了网络媒体的面前。
经过了几百年的发展,传统媒体的自由与责任问题目前已经得到了较大程度上的解决。
通过“社会责任论”的提出和实践,西方“新闻自由”的滥用得到了一定程度的遏止。
但是,人们对于“社会责任论”的批评也从来没有中止过。
抛开价值判断的因素,这一理论还是具有重大意义的。
在网络新闻传播的环境下,“社会责任论”同样能够发挥指导作用。
Forum学术论坛 2012年7月239论网络媒体信息把关失范与社会责任缺失江西理工大学文法学院 李敏摘 要:本文集中讨论了当下网络媒体信息把关失范与社会责任缺失的问题。
认为网络媒体的信息把关标准模糊、把关地位弱化;网络媒体社会责任的缺失则集中表现为虚假信息泛滥、低俗化的倾向严重以及对于主流价值观的偏离。
其直接后果造成了网络媒体公信力的降低、舆论导向的偏差以及传统教化功能的丧失。
究其原因,一是网络媒体从业者职业素养较低;二是市场竞争混乱无序;三是网络监管滞后。
关键词:网络媒体信息 把关 社会责任 媒体公信力 舆论导向中图分类号:F724.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800(2012)07(c)-239-03随着近十年网络媒体的发展,我们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网络已然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无论是看新闻、购物、办公、社交,网络都是十分重要的途径。
但在网络媒体蓬勃发展的华丽表象背后,是我们无法忽视的信息把关失范与社会责任缺失的种种乱象。
各种信息被精心包装、炒作,吸引受众的眼球,制造噱头和话题,引发关注和讨论,真真假假,难以分辨。
本文拟从分析当下网络媒体信息把关失范与社会责任缺失的现象入手,探寻其产生的不良影响并追溯原因。
1 当下网络媒体信息把关的失范与社会责任的缺失1.1 网络媒体信息把关失范的表现“把关”一词是美国社会心理学家库尔特·卢因从英文的守门人(gatekeeper)一词化用而来,指的是媒体“对信息的筛选与过滤”。
[1]“失范”一词则来自于社会学,指现代化过程中,因传统价值和传统社会规范遭到削弱、破坏、乃至瓦解,所导致的社会成员心理上的无序状态[1],引申为没有或失去社会规范。
网络媒体信息把关的失范,可以从两方面来看待,一是把关标准的模糊,一是把关地位的弱化。
(1)把关标准模糊。
把关标准即是媒体对信息进行取舍选择的标准。
媒体把关的标准通常分为业务标准和市场标准。
1 试论网络媒体的影响力及社会责任 (辛荣钰) 内容摘要:网络媒体正以传播的快捷性、及时性、全球性、互动性等优势锐不可挡地对社会政治、经济、生活和文化多方位地产生巨大影响。影响力越大,社会责任也就越大。因此,网络媒体在信息传播过程中应承担起相应的社会责任。时代要求我们,努力将其打造成传播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沿阵地、提供公共文化服务的有效平台、促进人们精神生活健康发展的广阔空间。 Abstract:Internet media are quick to spread, timeliness, global, interactive and other advantages of strong and unstoppable against the political, economic, and cultural life of a great impact on multi-faceted manner. The greater influence, the greater social responsibility. Therefore, the network media in the information dissemination process should assume corresponding social responsibilities. Requirements of the times we are in an effort to fight spread of socialist advanced culture result in the forefront of providing an effective platform for public cultural services to promote the healthy development of people's spiritual lives of a vast space. 关键词:网络媒体 影响力 社会责任 Keywords:network,Influence,public responsibility 人们按照传播媒介的不同,把新闻媒体的发展划分为不同的阶段——以纸为媒介的传统报纸被称为第一媒体、以电波为媒介的广播和基于视频图像传播的电视分别称为第二媒体和第三媒体。继报刊、广播、电视之后发展起来的、并与传统大众媒体并存的新兴媒体--国际互联网被称为第四媒体。它包含了人类信息传播的两种基本的方式,即人际传播和大众传播,突破了大众传统传播的模式框架。 1998年5月,联合国秘书长安南在联合国新闻委员会上提出,在加强传统的文字和声像传播手段的同时,应利用最先进的第四媒体——互联网(Internet)。自此,“第四媒体”的概念正式得到使用。 计算机网络、移动终端、数字大屏幕等都是看得见的网络媒体形态,受众在网 2
络的海洋获取、搜寻、反馈、交互,感受着多样的新兴传播方式。2008年的北京奥运会开幕式和赛事的全方位播报,使全民对网络媒体的存在与功能有了实实在在、真真切切的认识和理解。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和网友的在线实时交流,使我们在享受到网络媒体的高效和便捷的同时,也感受到了党和国家真切的爱民之情。 一、网络媒体的特点 作为新兴的第四媒体的因特网,它区别于传播文字信息的报刊、传播声音信息的电台、传播动画信息的电视,它传播的是以文字、声音、视频等多种媒体形式所反映出来的综合数字信息。近几年来,因特网作为新兴大众传媒异军突起,并以前所未有的发展速度迅速扩张。网络时代悄无声息的迅速到来并渗透到生活中各个领域,已是无可争议的事实,网络媒体无形中促进着新闻事业和人类社会的飞速发展。对传统媒体来说,第四媒体的出现,既是严峻的挑战,也是难得的机遇。 (一)网络媒体丰富和发展了新闻采访方法。传统新闻采访主要以实时、实地和面对面采访为主。虽然传统媒体有时也采用信函采访、电话采访等其他方式,但这些采访方式都有缺点(如信函时效性差、电话采访不便长谈等),所以用得并不多。据统计,在美国报纸记者中,使用频率最高的采访手段是面对面采访,占到61%。“第四媒体”的出现,丰富和发展了记者的采访方式,出现了电子邮件采访、网上聊天室采访等形式。在网络带宽允许的情况下,网上视频采访也是很多记者常用的手段。这些采访手段将使新闻记者的采访范围呈几何级数扩大,大大减少采访所需人力、物力、财力,提高新闻报道的时效性。 (二)网络媒体丰富和发展了新闻编辑方法。传统媒体由于载体物理特性和模拟式电子传播技术所限,其新闻编辑从本质上讲是线性编排。线性编辑有编辑过程繁复、新闻成品的容量受到线性结构的严重限制、模拟信号的多次复制和长期保存会不断降低信息传播的质量的弊端。网络媒体则采用的是电脑网络编辑系统。采编人员通过因特网或者内部互联网络进行稿件传递和编辑,使得编辑工作变得无纸化、高效化、实时化、高质化。电脑网络编辑系统的采用是新闻编辑方式的一次根本性变革。 (三)网络媒体丰富和发展了新闻传播方式。传统新闻播发方式主要有两种方式:一是以报纸为代表的邮递员上门投递或受众自己购买;二是以广播、电视为代表的通过专门的发送、接收装置获取新闻。网络媒体通过因特网这个发送渠道将新闻传送到家庭、办公室或受众手中的接收终端。无疑,后者在时效性、经济性、 3
便捷性等方面强于前者,它不仅丰富了新闻播发的方式,最大程度地减少了媒体发布新闻时在人力、物力、时间、资金的支出,还减少了自然资源的消耗、纸张等物质资源的浪费,符合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然而,网络媒体在丰富和发展新闻采、编、播手段的同时,却也暴露出了其缺点和相应的负面社会效应。 (一)信息的选择困难。信息量巨大,甄别困难,不确定信息多,新闻编辑的工作量大,难度也相应较高。比如,电子邮件采访具有不受距离限制,时效性强等优点,但是电子邮件很容易被人伪造、篡改甚至截获,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只要一台可以上网的计算机和一个简单的文本编辑软件,任何人都有可能更改和伪造电子邮件所有部分,然后再假冒原发送人的身份传输出去,这样严重影响着的新闻的真实性原则。 (二)对虚假信息和不良信息的处理非常棘手。由于信息发布者可以采用假名,并且网络信息发布者和浏览者龙蛇混杂,网络论坛的自由性和注册的开放性因素等诸多因素等特点,新闻信息的发布往往会引来众多反动势力的恶意评论和攻击,经常出现反动、色情、暴力分子的负面评论,这些评论混淆视听,破坏着国家和新闻媒体的威信和形象,往往需要编辑花很大力气去处理屏蔽。 (三)版权问题。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视频网站、网络电视等各种新媒体相继涌现,并对知识产权提出了新的要求。我们注意到,由于版权保护意识不断提高,目前视频网站所引发的版权纠纷层出不穷。 (四)安全危机时刻出现。网络病毒和黑客经常把公共信息传播媒体作为攻击的重要对象,此类行为不但影响公众的访问,还直接或间接的影响了媒体的形象和新闻的真实性和权威性。 因此,如何把握机遇,迎接挑战,已成为网络媒体做好大众传播所必须面对的紧迫课题。 二、网络媒体的影响力 2008年,奥运会有史以来第一次通过电子方式、字方式进行转播。以互联网为代表的网络媒体突破了时间与空间、传播者与受众之间的限制,打破了原有的言论生态环境和话语格局。网络媒体自由、开放、互动的传播特点重塑着人们捕捉、接收信息的习惯,同时也对人们的思维方式、行为特点乃至对世界的看法产生着潜移默化的影响。 各国的网络文化形态虽然各异,抛开道德价值取向、意识形态因素不谈,至少有 4
两个特征是共同的:一是鲜明的多元色彩,二是超强的互动性。一个社会不管处于怎样的发展阶段,总是存在着多元利益碰撞,多种思想交汇,多样路径选择。网络文化将这些群体的利益诉求以更便捷的方式呈现给社会。网络媒体的发展进程彰显出思想大活跃、观念大碰撞、文化大交融的鲜明时代特征。 举个大家熟知的事例。在上届美国总统大选中网络媒体有着不可不说的大的影响。民主党总统候选人奥巴马就是利用网络媒体的胜出者,他充分利用互联网加强与草根民众的联系,从筹款、宣传到拉票、竞选,把互联网的优势发挥得淋漓尽致,从而使美国政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新兴媒体对社会生活的影响已经到了不言而喻的地步,就像粮食和水一样成为人们的生活必需品。新兴媒体已经深刻地影响了政治、经济、文化、教育、日常生活等社会各个层面。 网络媒体促进了媒体传播领域的扩展,推动了社会舆论的多元化。由于互联网、手机通信的普及,更多的人可以自由表达意见,促进了不同观点的人更好地进行交流,甚至让不同文化、不同语言背景的人们自由得进行互动。从某种意义上讲,网络媒体促进了社会的多元化,同时也促进了经济全球化进程。网络新媒体的传播交织着个性化和社会化的双重特征。在网络新媒体环境下,信息传播不仅是个人简单的获取与阅读的过程,也是个体与他人互动、融入社会的过程。目前,BBS、网络论坛、个人空间的迅速兴起和多样化,使得个人在参与社会事件、发表言论和影响事件进程方面,显示出对网民的凝聚力和强大的舆论影响力。网络新媒体传播的个性化时代已经真正到来。 另一方面,在新媒体构建的复杂社会交往过程中,其他人、其他媒体的意见和观点左右着个人的判断和选择,也加剧了多元化观念的对立和融合,常常激发“滚雪球效应”和“群体极化”现象。这就出现了很多媒体的跟风、炒作、传播导向偏离、传播品味低俗,甚至丧失一个媒体应该具备的最起码的社会责任的现象。他们将媒体功能的综合化转向片面的单一娱乐化,认为严肃、权威的新闻,不再需要,一些人甚至认为,在新媒体时代,娱乐可以带动一切,媒体就是娱乐。 于是,严肃的新闻往往被娱乐的手法加以软化而包装成“娱乐信息”,新闻越来越故事化、煽情化。表面上看,这种泛娱乐化行为取得了可观的经济效益。但后果是:大众传媒的社会责任感被忽视,严肃的新闻原则遭到了商业逻辑的损害,公众利益也受到市场取向的威胁。 在网络上闹得沸沸扬扬的“杨丽娟追星事件”就是一个典型的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