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术室护士的职业危害及防护
- 格式:doc
- 大小:17.03 KB
- 文档页数:5
手术室护士的职业危害及自我防护手术室护理人员常暴露于多种职业危害之中,严重的威胁着护理人员的身心健康。
手术室作为一个专业科室,工作繁重,节奏紧张,而且还是高危区,其特殊的工作环境,无时无刻对护士产生着各种各样的影响,其中不乏多种职业危害,如何树立职业安全意识,妥善处理现存问题,同时予以正当防范,以最大程度上保证护士的健康,值得我们探讨。
1 血源性感染的危害因素和防范1.1 危害因素传染源为病毒携带患者的血液。
体液通过皮肤损伤(针刺,刀伤,锐利器械划伤等)渠道感染,最常见的就是乙型肝炎(HBV)丙型肝炎(HCV),还包括艾滋病(HIV),梅毒,疟疾等。
我国是乙肝的高发国,而艾滋病的发病率也呈现着日益增长的趋势,其危险性可想而知。
除了病毒,还有一些细菌,真菌等致病微生物,如:铜绿假单胞菌,破伤风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甚至还有寄生虫,如:疟原虫。
有研究表明,在血液及各种体液中含病毒较多的分别为:血液,血液成分,伤口感染性分泌物,阴道分泌物,羊水,胸腔积液,腹腔积液等。
1.2 防范措施1.2.1 术前做好自我检查手部皮肤有破损者原则上暂不参加手术的洗手工作,尤其是某些感染手术。
1.2.2 勤洗手操作前后要洗手;当接触污染物品或可疑污染物品时,应用肥皂,流动水反复清洗手臂,然后消毒液擦拭。
1.2.3 定期进行健康检查及相关疫苗的接种如:乙肝疫苗。
通常对乙肝表面抗原阴性者进行接种,是目前预防乙肝最有效的措施,且对丙肝也有一定的预防作用。
1.2.4 思想上高度重视,树立自我保护意识参加感染手术时应戴双层手套,佩戴防护镜,不穿漏趾手术鞋,操作中如出现手套破损,衣帽浸湿应立即更换,并消毒污染部位。
1.2.5 加强消毒隔离手术完毕及时处理污染的敷料器械,防止微生物在其内生长繁殖污染环境,污染手术间与普通手术间应分开。
及时,正确处理缝针,刀片,针头等锐利物品,各类敷料以及病人的引流物,冲洗液等,减少危险物的暴露时间。
手术室护理人员的职业危险因素及自我防护措施
手术室护理人员是医院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他们的工作是为医生提
供必要的支持和协助,确保手术过程的顺利进行。
然而,手术室护理
人员在工作中也面临着一些职业危险因素,如何保护自己的安全和健
康是他们必须要考虑的问题。
首先,手术室护理人员需要面对的危险因素包括手术器械的锋利度、
手术过程中可能产生的污染物、手术室内的噪音和光线等。
这些因素
都可能对护理人员的身体健康造成影响,如手部切割伤、感染、耳聋等。
因此,手术室护理人员需要采取一些自我防护措施来保护自己。
其次,手术室护理人员需要正确使用和保管手术器械,避免因器械不
当使用而导致的伤害。
在手术过程中,护理人员需要保持专注和警觉,避免手部误伤。
同时,护理人员需要正确佩戴手套、口罩、护目镜等
防护用品,避免感染和污染物的侵害。
此外,手术室护理人员需要注意手术室内的环境卫生和通风情况,避
免长时间暴露在高噪音和强光线环境下。
护理人员需要定期进行身体
检查,及时发现和治疗职业病。
最后,手术室护理人员需要加强自我保护意识,避免在工作中出现疏
忽和错误。
在工作中,护理人员需要遵守相关的操作规范和安全标准,确保手术过程的安全和顺利进行。
总之,手术室护理人员的工作是非常重要的,但同时也面临着一些职
业危险因素。
护理人员需要采取一些自我防护措施,保护自己的身体
健康和安全。
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为患者提供优质的护理服务。
手术室护士的职业危害及防护探讨手术室的护理工作者,是一个在特殊环境中,从事特殊护理专业的群体。
现代手术室的护士处于多种有害因子之中[1]。
有关护士的职业卫生现象,已成为不可忽视的问题。
国内外早已对护士的职业性危害及防护做了大量的研究,认为护理工作接触面广,不可避免地与各种有害的理化、生物因子接触,从而可能对护士的身体健康造成危害。
标签:手术室护士职业危害防护手术室护士长时间连续工作在密闭环境中,由于工作的需要,每日精神高度紧张,注意力集中;长时间的颈椎前屈位站立;巡回护士经常需快步行走;进食时间的不规律;各种化学药物的接触;浓度较高的有毒气体的污染以及频繁的直接接触血液、分泌物、排泄物等各种体液的因素,使得从事本专业的护士成为高危群体。
因此,如何充分做好护士日常工作中的职业防护,十分重要。
我们结合实际情况,手术室护士的职业危害及防护探讨如下。
1 意外损伤及防护手术配合中常使用的锐利器械较多,如刀、剪、针、钩,传递频繁,极易损伤自己或误伤他人。
Johanet调查指出:约有11.7%的手术室工作人员存在着意外的血液直接接触。
术中意外针刺伤,刀割伤,污血溅到皮肤或眼睛里。
在可经针刺传播的20余种疾病中,最常见也是最可怕的是乙肝、丙肝和艾滋病。
它们通过血液传播的效率最高,一次即可感染。
根据健康报1997年12月5日报道,因职业引起的感染途径中针刺损伤占80%,应采取相应防护措施。
护士抽吸药液时严格遵守用未接触过患者的无菌针头,抽吸后必须立即戴上针帽。
静脉给药时须去除针头经三通给予。
术后处理必须戴针帽毁去针头等规定确保安全。
医学界根据数万例手术配合体会,总结出一套手术中刀、剪、针摆放及传递的规定,在新护士上岗时,严格带教,规范每名护士的基本操作[2]。
2 生物污染及防护由于在手术过程中,医生和护士经常使用手术刀、剪刀、针等锋利器械,极易造成误伤自己和他人,这样极易感染甲、乙、丙肝、爱滋病、结核、梅毒等,甚至肿瘤的种植及败血症的发生。
手术室护理人员的职业危害及防护措施发布时间:2022-03-18T03:15:54.464Z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2022年2期作者:黄睿[导读] 随着当前医疗的不断改革与发展,手术室护理工作也逐渐受到越来越多的人关注。
黄睿四川省成都市大邑望县中医医院 611330随着当前医疗的不断改革与发展,手术室护理工作也逐渐受到越来越多的人关注。
手术室护理人员的专业素养要求的提高,并且护理人员的职业危害以及对危害的防护措施得到了广泛的关注。
医院手术室肩负着救治危重症患者的重要使命,由于其工作节奏紧张,在开展各项护理工作时,护理人员需要时刻保持着精神高度集中的状态,导致护理人员压力较大,加之护理人员长期处于手术室,手术室中放射线、受到污染的血液、尖锐的利器等,这些情况的出现会增加护理人员的职业危害。
因此需要加强护理人员的防护措施防范意识,从而使手术室护理人员的身心健康得到保障。
本文对手术室护理人员的职业危害以及防护措施进行了整理和分析,具体如下。
1.手术室的职业危害1.1物理危害在手术室护理人员协助主刀医生进行手术的过程中,因不同患者所采取的手术措施不一,一些患者在治疗手术中会应用射线,这些射线暴露在空气中,会形成自由基、氮化物等有害物质,在日常工作中,长期接触射线,会使其蓄积在护理人员体内,久而久之,会导致手术室护理人员癌变,不孕、流产等情况的出现。
除此之外,手术室内使用的手术器械、仪器等设备以及手术室内工作人员工作的交谈,都会造成手术室成为噪音污染较重的场所,护理人员在充满噪音污染的环境中工作,久而久之,其神经、心血、内分泌、听觉系统等都会受到较大的影响。
1.2化学危害在为患者进行相关手术操作时,会使用大量的化学消毒剂、麻醉药物等,会导致手术室内充满残留废气,在密闭的手术室中,无法及时的将废气排除,手术室工作人员呼吸的空气中残留了大量废气,造成健康危害。
护理人员在每次进入手术室工作时,需要对自身进行严格的消毒,以免护理人员衣物上、手上残留的细菌入侵患者,造成患者的感染,这会导致护理人员无可避免与消毒剂接触,如果未引起足够的重视,采取科学、有效的防护措施,会导致护理人员出现鼻炎、角膜炎、接触性皮炎的发生几率增加。
手术室护理人员职业危害和防护措施摘要:手术室护理人员在为手术患者提供护理服务过程中,其也应该重视自身职业危害防护。
由于手术室护理人员长期处于封闭环境工作,而且其所面临的主要是手术患者,为此这部分护理人员会有较大的工作压力,加上手术室设备因素也会对护理人员身体健康带来干扰,所以要求手术室护理人员必须要重视职业危害防护。
本文在观点探讨上,就当前手术室护理人员的职业危害以及对应防护措施进行了观点的阐释。
关键词:手术室;护理人员;职业危害;防护措施手术室护理人员作为护理人员中的特殊群体,长期负责手术室护理工作。
考虑到手术室环境的复杂性,为此导致这部分护理人员会有较高的职业危险发生概率。
一、手术室护理人员职业危害手术室护理人员的职业危害主要包含职业危害包含的内容是:(一)气体危害手术室本身是一个密闭空间,而且由于手术室的作用是进行各类手术操作,所以在手术室日常的环境维系上,必须要做到严格的杀菌消毒。
在手术操作过程中,用于患者麻醉的麻醉剂气体也会聚集在手术室内无法消散,所以导致手术室护理人员在从业过程中,通常会遭遇较为严重的气体危害。
首先是消毒剂危害。
在实验室中,为确保无菌效果,往往会使用大量的消毒剂。
而且从实验室的日常消毒操作来说,在消毒剂使用上,常用的多数是一些含氯的消毒剂,诸如碘、甲醛戊二醛等。
这些消毒剂有较高的挥发性。
对于手术室护理人员而言,若是长期处于这种环境,吸入过多的含氯气体,必然会导致氯气中毒。
在临床症状上主要表现为头痛、头晕以及皮肤出现过敏现象,患者容易罹患结膜炎、肺炎等。
由于含氯消毒剂因素,必然会导致长期处于手术室工作的护理人员的身体健康受到严重影响。
其次是麻醉剂危害。
麻醉剂,顾名思义是临床中用于患者麻醉以便于手术开展的药物。
由于长期的手术操作,且手术室为密闭空间,往往会导致在手术室中有大量的麻醉剂挥发气体残存。
手术室护理人员长期处于该工作环境,吸入大量的麻醉气体,也必然会对护理人员的身体健康带来消极影响。
手术室护士的职业危害与安全防护手术室是医院内最重要、最关键的地方之一,手术室护士在手术过程中承担着重要的工作,他们要保证手术过程的顺利进行,为病人提供细致的、全面的护理服务。
然而,在手术室工作中,护士也面临着一些危害和安全隐患。
本文将探讨手术室护士的职业危害以及需采取哪些安全防护措施。
一、手术室护士的职业危害1.工作强度大手术室护士工作强度大,需要长时间的站立和工作,尤其是在手术紧张的情况下,护士需要长时间保持高度专注并且不能离开手术室。
这样长时间的站立工作会导致护士脚部疼痛和不适,甚至引发脊柱病和关节疾病。
2.空气污染手术室空气经常会被感染、污染的生物颗粒物污染,这些颗粒物散布在空气中,可能会对手术室护士造成危害。
在手术室内,手术刀和其他医疗设备使用频繁,若不及时清洗,可能残留大量的细菌和病毒,护士在清洁时不慎接触到污染物,可能会感染某些疾病。
3.化学品污染手术室护士日常工作中,会经常接触一些化学药品,如氯己定和吲哚菊酯等。
这些药品虽然有助于手术的成功进行,但是若不注意安全防护工作,很容易造成手术室护士的伤害。
4.职业习惯手术室护士长期接触手术刀具和机器,常会形成一些不良的职业习惯。
由于习惯性刀具和机器的摆放位置,会降低操作手术工具时的警觉性和谨慎性,从而容易引起切割伤等意外情况。
二、防护措施1. 保护自身安全作为护士,医护精神是必须具备的,自我保护应当是做好本职工作的前提。
在工作中,手术室护士应注意穿戴医用手套、口罩、防护衣等防护用具,尽量避免手术刀具误伤和污染物接触。
2. 健康管理手术室护士需要注意身体健康,避免腰背疼痛、关节疾病等职业病。
可以在日常工作中规律锻炼、按时休息、合理饮食等方式预防职业病发生。
3. 手术刀具消毒清洁和消毒是防范污染传播的基本手段,手术室内各种物品的消毒操作必须得到保障。
手术刀具必须经过高温、压力等消毒方法消毒,防止各种细菌、病毒等造成交叉感染和医源性病。
4. 建立科学的职业习惯手术室护士本职工作需要树立科学的职业习惯,如在使用刀具时,量力而行、小心谨慎,尽量减少误伤事故的发生,建立严格、规范、系统的职业习惯管理,是提高手术室护士工作安全性的有效手段。
手术室护理人员的职业危害及防护探析【摘要】手术室护理人员在工作中面临着各种职业危害,如感染病原体、接触有毒物质和放射线等。
这些危害来源于手术室环境和操作流程,给护理人员的健康造成了一定的风险。
为了保障护理人员的健康,需要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如佩戴防护服、正确使用防护设备等。
加强护理人员对职业危害的认识,完善防护措施,能有效降低职业危害带来的健康风险,提升护士的健康水平和工作质量。
对手术室护理人员的职业危害及防护措施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可以为提高护士群体的职业健康水平提供依据和指导。
【关键词】手术室护理人员、职业危害、防护措施、健康水平、防护意识。
1. 引言1.1 研究背景手术室是医院里重要的工作场所,手术室护理人员在日常工作中面临着各种职业危害。
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手术种类的增多,手术室护理人员的工作强度和职业风险也在不断增加。
研究表明,手术室护理人员长期暴露在手术室的高压、高温、高湿等环境下,易引起身体不适和职业病。
深入了解手术室护理人员的职业危害及防护措施,对于维护护理人员的身体健康和提高工作效率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本次研究,不仅可以探讨手术室护理人员所面临的职业危害情况,还可以提出相应的防护建议,为手术室护理人员的职业健康保驾护航。
1.2 研究意义手术室护理人员是医疗机构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人员,他们负责为患者提供专业的护理服务。
手术室环境复杂,工作强度大,护理人员面临着各种职业危害。
研究手术室护理人员的职业危害及防护措施具有重要的意义。
了解手术室护理人员的职业危害能够有助于提高其工作环境的安全性,保障其健康和生命安全。
通过对职业危害的研究,可以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并制定相应的防护措施,降低职业危害对护理人员身体健康的影响。
研究手术室护理人员的职业危害有助于提高护理人员的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
只有在健康的工作环境下,护理人员才能更好地投入到工作中,全力以赴为患者提供优质的护理服务。
研究手术室护理人员的职业危害还能够为相关管理部门提供科学依据,制定更加合理的政策和规定,规范护理人员的工作行为,保障医疗服务的安全和质量。
脚术室护士的工做妨害及防备之阳早格格创做脚术室护士是一个特殊环境中进止特殊博业的集体.脚术室照顾护士处事是正在一个相对付独力启关的天区中举止的,其特定的处事环境战处事本量,使脚术室护士少暂处于下度紧张的处事环境中,正在央供护士交易的共时,对付其举止工做益伤、工做表露,少暂处事妨害的培养相对付较少,护士对付此圆里的防备意识单薄,果此怎么样灵验天干佳脚术室护士的工做防备是格中要害战有益的处事.一、脚术室护士的工做妨害1.脚术室罕睹的妨害1.1脚术室弥集气体的妨害.①化教消毒剂的挥收.甲醛戊两醛、碘、含氯消毒剂等皆是脚术室时常使用的挥收性化教消毒剂.少暂吸进混有戊两醛的气氛或者直交交触戊两醛简单引起眼灼伤、头痛、皮肤过敏、结膜炎、肺炎战脚部褐色色素重着等症状;甲醛不妨刺激粘膜,引起哮喘的爆收,洪量吸进简单引起肺火肿,还不妨致癌、致突变等;含氯消毒剂对付身体的侵袭也应重视.②麻醒剂.少暂表露正在微量麻醒气体的熏染环境中,麻醒气体对付脚术室护士有没有良的死育了局,对付护士的听力、影象力.明白力、读数字本领以及支配本领等也爆收做用.1.2脚术室仪器东西的妨害①电益伤,随着医教科教的死少,各型电钻、下频刀、激光、隐微镜、电动止血戴、电动脚术床等设备广大应用,大大减少照顾护士人员电打伤、电灼伤的概率.②粉尘吸进、脚术室敷料、棉球、无菌脚套中的滑石粉,粉尘极易加进呼吸讲,日积月乏可制成呼吸系统益伤.③噪音脚术室的仄衡噪音是60至65分贝,但是常交近90分贝,脚术室的噪音常被沉视,如电锯、气钻、器械车轮的磨揩及吸引器、麻醒报警声、骨科脚术时骨锤敲打声等声音,皆市做用人的内分泌、心血管战听觉系统的死理变更,处事易疲倦、烦燥、头痛战听力下落等,④X射线益伤.下科技调理仪器广大应用于中科脚术中,极天里普及了脚术的准确率,然而脚术室的照顾护士人员均受分歧程度的电离辐射妨害,小量多次交触射线可果蓄积而对付人体制成益伤,如自决神经功能混治,制血功能矮下,晶状体浑浊,以至诱收肿瘤.1.3钝器益伤.一再交触患者的血液、体液等使得进止脚术室处事的照顾护士人员时常表露于百般伤害果素中,有熏染某些徐病的潜正在伤害.针刺伤可传播20多种血源性熏染病,有80%——90%的健壮调理人员患熏染病为针刺伤,0.004mlHBV(+)患者的血液便不妨熏染医务人员.钝利东西包罗脚术刀、剪、缝针、脱刺针等.没有当的支配会爆收血源性熏染,脚部为爆收频次最下部位.自尔呵护意识没有强,特天是对付钝器刺伤、割伤后的成果已引起脚够重视,万古间的处事人员疲乏以及医用垃圾处理真施要领没有完备、分歧理、没有宽肃真止等本果引导血源性工做表露屡睹没有陈.2.取工做相关的徐病2.1颈椎病脚术室洗脚护士协共脚术时,脆持颈椎前伸位约15——20度,少暂此姿势处事易引导颈椎徐病的爆收.2.2下肢静脉直张,脚术室护士介进脚术时,往往处于主动的体位,万古间站坐支配,身体重力均集结于下肢,暂之制成下肢静脉直张.2.3腰背肌肉劳益脚术室护士少暂超背荷处理重物,如搬运仪器、器械、病人等,简单引起疲倦,腰肌劳益.2.4胃肠讲徐病脚术室处事具备节奏性,处事任务繁重,连绝性,无顺序性等特性,使脚术室护士简单身心疲倦,万古间空背处事,没有克没有及供给所有饮食,常可爆收矮血糖、以至真脱.万古间饮食没有顺序,还可引导胃或者十两指肠溃疡.2.5情绪果素情绪果素是脚术室做用护士身心健壮的要害果素之一,越去越被人们所重视.脚术室护士每日粗神下度紧张,逢有危重、慢症及搀纯脚术、抢救等更为明隐,另有责任上的压力,轮班等制成护士情绪疲倦,易出现注意力分别,情结没有宁静等使她们情绪包袱较重,爆收没有良的情绪状态,如粗神紧张、焦慢、烦燥等.二、脚术室护士的防备及步伐1.普及护士的部分意识.最先是脚术室护士普及其防备意识,从思维上给于下度重视是格中需要的,果其波及前提医教、临床医教、消毒教等多个教科,应加强照顾护士人员正在任培养,加大免疫注射等相关知识的科普力度,巩固照顾护士人员的监测、统制、伤害果素评估战自己防备意识,必须使护士坚韧竖坐“所有患者的血液及熏染有血液的东西皆存留宽重潜正在熏染”的概念,养成良佳习惯,百般支配前后,上下班、脱脱处事衣前后,均应宽肃洗脚、消毒.凡是有大概交触患者血液、体液仄分泌物时,均应戴脚套举止支配,交触钝利东西时,普及防范意识,没有成存留荣幸情绪.2.脚术室百般伤害果素的防备(1)百般理化果素的防备.正在处事中,有辐射的脚术要加脱铅衣、戴眼睛、戴铅脖套及铅帽,孕期护士预防安插介进制影、透视等含有搁射线的处事.配制消毒液以及浸泡熏染的器械时,应戴心罩战脚套,皮肤有破坏时应戴单层脚套,定时通气换气,主动防备.对付于陈旧的呆板即时革新换代,以巩固照顾护士人员用电仄安;共时缩小噪声熏染,减少脚术历程中的恬静感.(2)钝器伤的防备.典型脚术室护士支配,提供脚够且灵验的器具办法,将护士处事的伤害性落到最矮,一朝爆收钝器益伤,修议坐时按《工做表露处理准则》举止处理.3.工做病的防备脚术室的管制人员应合理安插处事时间,尽管预防疲倦处事,既要包管处事的连绝性,又要注意慢解护士果处事时间过少,处事姿势少期而戴去的身心疲倦、睡眠混治,减少处事压力,预防少暂紧张,应张张有度.共时,对付颈部、腰部、腿部等徐病举止适合的防备,包管顺序饮食,合理安插处事战戚息时间,以搁紧身心,普及处事品量,合理安排自尔心态,以健壮的体魄战健壮心态投身到照顾护士处事中去.。
手术室护士的职业危害因素及自我防护对策一、引言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手术室作为医院中最重要的部门之一,其职责是协助医生完成手术,促进患者康复。
然而,手术室护士在职业生涯中也面临着一系列的职业危害因素,给其健康与安全带来威胁。
因此,本文旨在探讨手术室护士的职业危害因素及其自我防护对策。
二、手术室护士的职业危害因素1. 噪音污染手术室的噪音主要来自于手术设备和手术器械,长期处于高强度的噪音环境下容易引起听力损害,甚至导致失聪。
2. 聚集性感染手术室护士长期处于易感染的环境中,尤其在手术过程中会遭受污染、感染等危险。
细菌和病毒在这种环境中传播较快,容易使护士身体免疫力下降,发生聚集性感染。
3. 电辐射手术设备的使用会产生电磁波辐射,对人体健康造成影响,如护士长期进行观察、调节和操作这些设备会产生电辐射侵害。
4. 化学危害手术室护士在工作过程中接触的药品、消毒剂等化学制品,可能存在化学毒性,引起呼吸、皮肤等各种问题。
5. 重体力劳动手术室护士的工作强度较大,比如搬动病床、患者、器械等大件物品,长期下来会导致骨骼肌肉损伤、腰椎间盘突出等问题。
三、手术室护士的自我防护对策1. 噪音污染方面可以降低手术室内噪音,换上降噪耳机,使用噪音防护耳塞等,避免长期暴露在噪音环境下。
2. 聚集性感染方面应该加强个人卫生,洗手、戴口罩等措施,避免手术室感染给自身和众人带来危害,同时加强对细菌、病毒传播的知识了解,拥有充足的防护措施。
3. 电辐射方面在使用手术设备时,应该合理摆放和使用设备,维护设备正常工作状态,对于操作设备多且持续时间长的护士,可佩戴电磁防护服或手套等安全防护措施。
4. 化学危害方面在使用药品、消毒剂等化学制品时应当全程戴手套,对于患有过敏性体质的护士,应该避免接触或研究相关物品。
5. 重体力劳动方面应该定时进行放松、伸展,进行体育锻炼或者瑜伽活动收缩筋骨,加强腰椎、脊柱等保护,避免长时间站立工作等。
四、结语手术室护士作为医院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承担着重要的职责和使命,但其工作也会受到各种职业危害因素的威胁。
仅供参考[整理] 安全管理文书手术室职业危害及自我防护措施日期:__________________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第1 页共5 页手术室职业危害及自我防护措施物理机械因素及意外伤害:手术室电器较多,易发生电击伤。
紫外线消毒,出现机械故障须进行维修时,可对皮肤黏膜、眼睛等产生危害。
手术中,长时间的噪音刺激,可使护士出现失眠、头痛、精力不集中等神经衰弱症状。
不慎被锐利器械、刀、针割伤、刺伤的机会较多,易引起感染。
病原微生物的侵袭:可能接触到各种患者呼吸道分泌物、血液、渗出物等所含致病微生物。
其他因素:手术室工作不规律,工作紧张,所以手术室医护人员患溃疡病、心脏病的风险较一般人群高。
另外,护士手术中长时间站立、走动,易引起下肢静脉曲张、慢性腰腿痛等。
防护措施化学因素的防护:工作中应严格掌握各种化学消毒剂的有效浓度,戴帽子、口罩、一次性手套,必要时戴眼镜,避免直接接触。
取放消毒物品时要及时将容器盖盖好,防止气体挥发污染环境。
如不慎将消毒剂溅入眼内或皮肤上,应立即用清水反复冲洗,尽量减少化学消毒剂对皮肤黏膜的损害。
物理机械因素及意外伤害的防护:手术室护士应严格按照操作规程使用电器,同时制定安全管理措施,掌握一定的用电常识,发生故障及时维修,保证设备完好;使用紫外线消毒时,如出现故障,进行维修时,应戴眼镜及防护面罩,避免皮肤、眼睛直接暴露在紫外线灯光下,引起眼和皮肤过敏;工作中,应选择性能好、噪音小的电器设备,尽可能把噪音降到最低限度。
另外,多安排户外活动,以保证良好的精神状态。
在术前输液、术中传递器械时,要加强自我保护意识,谨慎操作;若不第 2 页共 5 页慎被针、刀片及锐利器械刺破,应立即挤出血液,用碘伏消毒,更换手套,必要时换岗。
微生物因素的防护:主要针对乙肝病毒。
①工作时应严格执行操作规程,对于择期手术的病人,术前应做好乙肝五项的检查,如为阳性,应在通知单上注明,并安排指定手术间。
手术室护士的职业危害与防范手术室是一个专科性很强的科室,工作繁重、节奏紧张,无时无刻对护士产生着各种各样的影响,其中不乏多种职业危害,本文就如何树立职业安全意识,妥善处理现存问题,同时予以正当防范,以最大程度保证护士的健康进行探讨。
1.血源性感染因素与防范1.1 危害因素包括:意外针刺伤,刀割伤,血液体液溅到眼睛里或皮肤黏膜等。
最常见的是乙型肝炎(HBV)、丙型肝炎(HCV),艾滋病(HIV),梅毒,疟疾等我国是乙肝的高发国,而艾滋病的发病率也日益增长。
针刺伤,只要0.004ml带有HBV的血液足以使伤者感染HBV,其概率为6%~30%,感染HIV的概率为0.3%,黏膜接触为0.09%;HCV为1.8%。
2.物理危害因素与防范2.1 危害因素(1)噪声常见的噪声有:电刀、电锯、电钻、吸引器等噪声会引起人的内分泌、心血管和听觉扥生理变化,常导致心率加快、血压升高、反应迟钝、情绪急躁、注意力不集中、失误增多等,不利于自身的健康和工作的开展。
(2)紫外线对人的皮肤和角膜产生刺激。
(3)放射性 x线 x线会对人体各系统产生不同程度的刺激和伤害,使人易产生乏力感,长期接触可导致胎儿畸形,亦可诱发恶性肿瘤。
(4)电器伤。
(5)长时间的站立。
3.化学性危害因素与防范3.1 化学消毒剂如甲醛、戊二醛、环氧乙烷、麻醉废气、化疗药物等都对人的皮肤、呼吸道、眼睛有刺激,长期接触可致畸致癌。
4.其他危害因素与防范4.1 手术过程中持续产生的各种废气,包括:(1)电刀产生的有害烟雾,(2)关节置换使用的骨水泥异味,(3)肠道手术中的粪便味,(4)血腥味等。
5.处理措施5.1 防止针刺损伤如在手术中不懊被刀、针刺伤后,应立即脱掉手套、在伤口旁由近心端向远心端轻轻挤压,尽可能挤出损伤处的血液,再用除菌肥皂液和流动水进行冲洗;禁止进行伤口的局位按压。
受伤部位的伤口冲洗后,应当用消毒液,如75%酒精或0.5%碘伏进行消毒,并及时更换手套,如是特殊感染病人应在1小时内报告院感科,注射疫苗,定期检查。
手术室护士的职业危险因素和防护措施手术室护士的职业危险因素和防护措施一、手术室常见的职业危险因素1.意外损伤手术配合中常使用的锐利器械较多,如刀、剪、针、钩,传递频繁,极易损伤自己或误伤他人。
Johanet调查指出:约有11.7%的手术室工作人员存在着意外的血液直接接触。
术中意外针刺伤,刀割伤,污血溅到皮肤或眼睛里。
在可经针刺传播的20余种疾病中,最常见的也是最可怕的是乙肝、丙肝和艾滋病。
它们通过血液传播的效率最高,一次即可感染。
已有资料显示因职业引起的感染途径中针刺损伤占80%.2.护士的工作姿势、站立时间与处理重物专家们已证实:护士的工作姿势与能量消耗有一定关系,工作姿势与疲劳也有一定关系。
我院手术室洗手护士配合手术时保持颈椎前屈15~20℃。
连续站立均6.5h/日或更长、巡回护士均用240步/min 的急速行走工作,累计时间4h/日或以上。
处理重物,如按20例/日手术计算,需搬动约5kg重的器械包20余次,约为6kg重的敷料包20余次,2kg重的手术衣包50余次,以上合计约为350kg重的物品由夜班两名护士完成。
疲劳、从职业因素比例高的项目看,有心情焦虑、精神紧张等因素。
身体局部症状,如腰疼受工作姿势、处理重物的影响、全身症状中胃症状与心情焦躁、责任感、处理重物、饮食不规律、超负荷工作有关系。
3.麻醉气体的不良影响手术室护士每日工作在其空气中存在低浓度挥发性化学消毒剂和残余吸入麻醉药的环境中,约为6.5h/日或更长,每周工作日5天为32.5h/周。
Cohn指出,麻醉气体对于手术室工作人员有不良的生育结局。
如吸入较高浓度的麻醉气体会引起流产。
1976~1984年间,我院曾有7名手术室护士生育,有4名护士的孩子均在身体不同部位长有海绵状血管瘤或其它问题。
4.燃爆因素手术室内有多种易燃易爆的气体和化学制剂不可忽视。
同时使用多种高频电器也是可能导致燃爆的因素。
麻醉气体,其它挥发性有机溶剂在手术室工作中频繁接触,如酒精、碘酒、乙醚、丙醇、安息香酊及火胶绵,一般都不标有其可燃性而易被忽视,应防止铺巾被这类溶液沾湿而致燃爆。
手术室护理人员的职业危害及防护【摘要】手术室护理人员在医疗环境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但他们面临着各种职业危害。
本文将探讨手术室护理人员的工作环境,职业危害的种类以及因此可能引发的健康问题。
重点讨论了防护措施的重要性,以及常见的防护措施,如佩戴口罩、手套等。
结论部分给出了针对手术室护理人员的建议,强调了职业危害防护的重要性,并探讨了未来发展趋势。
通过本文的阐述,希望提高人们对手术室护理人员职业危害的认识,加强对其健康安全的保护,提升整个医疗团队的工作效率和质量。
【关键词】手术室护理人员、职业危害、工作环境、健康问题、防护措施、建议、发展趋势1. 引言1.1 手术室护理人员的重要性手术室护理人员是医疗团队中不可缺少的一员,他们在手术室内承担着诸多重要的任务。
手术室护理人员负责协助医生进行手术准备工作,如准备手术器械、消毒手术台等,确保手术顺利进行。
他们负责监测病人的生命体征,如心率、血压等,及时发现并处理异常情况。
手术室护理人员在手术过程中还要配合医生进行各项操作,保障手术的安全和成功。
值得一提的是,手术室护理人员在手术中承担着患者生命安全的重要责任,他们的专业素养和细心谨慎至关重要。
手术室护理人员的重要性不可忽视,他们是医疗团队中不可或缺的一份子,为患者的健康和生命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在医疗工作中,手术室护理人员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他们的辛勤工作和专业精神为医疗事业增添了一份坚实的保障。
我们应该尊重和重视手术室护理人员的工作,为他们提供更好的工作环境和条件,共同努力为患者提供更加优质和安全的医疗服务。
1.2 职业危害的存在职业危害是指在工作过程中可能会对从业人员造成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的威胁和危害。
对于手术室护理人员来说,由于其工作环境的特殊性,职业危害的存在是不可避免的。
手术室护理人员在工作中接触各种医疗设备、药品和器械,以及处于手术状态的患者,面临着一系列潜在的健康风险。
职业危害的存在对手术室护理人员的健康造成潜在威胁。
手术室护士职业危害与防护职业暴露是指医务人员从事诊疗、护理工作过程中,意外被感染性病原体携带者或患者的血液、体液等污染了皮肤、黏膜,或者被含有感染性病原体的血液、体液污染的针头及其他锐器刺破皮肤,有被感染的可能。
护理工作目标是促进健康、预防疾病,减轻痛苦和提高生命质量。
手术室护士在手术护理过程中,直接频繁接触手术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是职业暴露的高危人群,了解手术室职业安全与防护基本知识,在给患者解除病痛的同时,保障自身的安全和健康,是对手术室护士的基本要求。
一、手术室职业暴露的危险因素及防护原则1.手术室职业暴露的危险因素(1)生物性或感染性危险因素:手术室是发生感染性疾病的高风险科室,血源性病原体对医务人员最具危险性,其主要传播途径为皮肤暴露或黏膜暴露,包括针刺伤、锐器伤、安甑割伤等。
针刺伤是最常见的职业损伤。
(2)化学药物损伤:手术室护理人员每天接触的各种清洁剂、消毒剂,麻醉废气、外科烟雾,各种医用气体、药品等,有着潜在的不良反应和对健康的损害。
(3)物理学损伤:对手术室工作人员构成职业危害的物理性因素包括放射线、电离辐射、电磁波、负重等,手术室护士长期站立,体位相对固定,加上精神高度紧张,可引起腰部肌肉劳损,局部血液循环不良而发生腰酸背痛,下肢静脉曲张发病率高于普通人群。
(4)社会心理因素:手术室护理人员女性居多,因女性特有的生理、心理及工作压力,又经常面对死亡和抢救,易引起负性情绪。
护理人员缺编,加班多,工作紧张,体力消耗大,轮值夜班、进食休息没有规律,都对手术室护理人员健康造成威胁和损害。
2.职业暴露安全防护(1)标准预防的概念:对所有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均视为具有传染性,必须进行隔离,不论是否有明显的血液污染或是否接触不完整的皮肤与黏膜,接触上述物质者,必须采取防护措施。
其基本特点如下:既要防止血源性疾病的传播,也要防止非血源性疾病的传播;强调双向防护,既防止疾病从患者传至医务人员,又防止疾病从医务人员传至患者;根据疾病的主要传播途径,采取相应的隔离措施,包括接触隔离,空气隔离和微粒隔离。
1. 引言手术室是医院内最关键的部门之一,手术室护士承担着保障手术安全和成功进行的重要责任。
然而,手术室工作环境的特殊性使得护士们面临着许多职业危害因素。
本文将全面评估手术室护士的职业危害因素及防护对策,并根据深度和广度的要求撰写一篇有价值的文章。
2. 相关法规及标准我们要关注的是手术室护士的工作环境是否符合相关法规及标准。
根据《医疗卫生机构职业暴露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管理办法》及《医疗机构职业暴露职业病危害因素管理规定》,医疗机构应对手术室工作环境进行定期监测与评估,并制定相应的职业危害防护措施。
3. 职业危害因素接下来,需要深入评估手术室护士面临的职业危害因素。
手术室内细菌、病毒等病原体的存在是护士们最常面临的危害之一。
手术室内需要频繁使用的化学药剂和消毒剂也会对护士的健康造成影响。
手术室内的辐射设备和手术过程中可能产生的气体等也是潜在的危害因素。
4. 职业危害防护对策针对以上可能的职业危害因素,我们需要制定相应的防护对策。
首先是合理使用个人防护装备,如口罩、手套和护目镜,以减少手术室护士受感染的风险。
其次是职业暴露监测和健康检查,定期检测护士的职业暴露情况,并进行健康评估和指导。
另外,加强手术室内的通风设备建设,定期清洁和消毒手术室,以减少护士接触有害气体和细菌的可能性。
5. 个人观点和理解作为手术室护士的职业危害因素及防护对策,个人认为对于手术室内可能存在的各种危害因素,应当重视并且及时采取防护措施。
医疗机构和相关管理部门也应加强对手术室工作环境的监测与管理,确保手术室护士的职业健康得到有效保障。
6. 总结总体而言,手术室护士的职业危害因素及防护对策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话题,需要我们充分重视。
通过对手术室内可能的危害因素进行评估和防护措施的制定,我们可以有效保障手术室护士的职业健康,提高医疗质量和安全水平。
在撰写本文过程中,本人对手术室护士的职业危害因素及防护对策有了更加全面、深刻和灵活的理解。
手术室护士的职业危害及防护手术室护士是一个特殊环境中从事特殊专业的群体。
手术室护理工作是在一个相对独立封锁的区域中进行的,其特定的工作环境和工作性质,使手术室护士长期处于高度紧张的工作环境中,在要求护士业务的同时,对其进行职业损伤、职业暴露,长期工作危害的教育相对较少,护士对此方面的防护意识薄弱,因此如何有效地做好手术室护士的职业防护是十分重要和有利的工作。
一、手术室护士的职业危害1.手术室常见的危害1.1手术室弥散气体的危害。
①化学消毒剂的挥发。
甲醛戊二醛、碘、含氯消毒剂等都是手术室经常使用的挥发性化学消毒剂。
长期吸入混有戊二醛的空气或直接接触戊二醛容易引发眼灼伤、头痛、皮肤过敏、结膜炎、肺炎和手部褐色色素沉着等病症;甲醛能够刺激粘膜,引发哮喘的发生,大量吸入容易引发肺水肿,还能够致癌、致突变等;含氯消毒剂对躯体的侵害也应重视。
②镇痛剂。
长期暴露在微量麻醉气体的污染环境中,麻醉气体对手术室护士有不良的生育结局,对护士的听力、经历力。
明白得力、读数字能力和操作能力等也产生阻碍。
1.2手术室仪器物品的危害①电损伤,随着医学科学的进展,各型电钻、高频刀、激光、显微镜、电动止血带、电动手术床等设备普遍应用,大大增加护理人员电击伤、电灼伤的概率。
②粉尘吸入、手术室敷料、棉球、无菌手套中的滑石粉,粉尘极易进入呼吸道,日积月累可造成呼吸系统损伤。
③噪音手术室的平均噪音是60至65分贝,但常接近90分贝,手术室的噪音常被轻忽,如电锯、气钻、器械车轮的磨擦及吸引器、麻醉报警声、骨科手术时骨锤敲击声等声音,都会阻碍人的内分泌、心血管和听觉系统的生理转变,工作易疲劳、烦燥、头痛和听力下降等,④X射线损伤。
高科技医疗仪器普遍应用于外科手术中,极大地提高了手术的准确率,但是手术室的护理人员均受不同程度的电离辐射危害,小量多次接触射线可因蓄积而对人体造成损害,如自主神经功能紊乱,造血功能低下,晶状体混浊,乃至诱发肿瘤。
1.3锐器损伤。
令狐采学创作
令狐采学创作
手术室护士的职业危害及防护
令狐采学
手术室护士是一个特殊环境中从事特殊专业的群体。手术室
护理工作是在一个相对独立封闭的区域中进行的,其特定的工作
环境和工作性质,使手术室护士长期处于高度紧张的工作环境
中,在要求护士业务的同时,对其进行职业损伤、职业暴露,长
期工作危害的教育相对较少,护士对此方面的防护意识薄弱,因
此如何有效地做好手术室护士的职业防护是十分重要和有益的
工作。
一、 手术室护士的职业危害
1.手术室常见的危害
1.1手术室弥散气体的危害。①化学消毒剂的挥发。甲醛戊
二醛、碘、含氯消毒剂等都是手术室常用的挥发性化学消毒剂。
长期吸入混有戊二醛的空气或直接接触戊二醛容易引起眼灼伤、
头痛、皮肤过敏、结膜炎、肺炎和手部褐色色素沉着等症状;甲
醛可以刺激粘膜,引起哮喘的发生,大量吸入容易引起肺水肿,
还可以致癌、致突变等;含氯消毒剂对身体的侵害也应重视。②
麻醉剂。长期暴露在微量麻醉气体的污染环境中,麻醉气体对手
术室护士有不良的生育结局,对护士的听力、记忆力。理解力、
读数字能力以及操作能力等也产生影响。
1.2手术室仪器物品的危害①电损伤,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
各型电钻、高频刀、激光、显微镜、电动止血带、电动手术床等
令狐采学创作
令狐采学创作
设备广泛应用,大大增加护理人员电击伤、电灼伤的概率。②粉
尘吸入、手术室敷料、棉球、无菌手套中的滑石粉,粉尘极易进
入呼吸道,日积月累可造成呼吸系统损伤。③噪音 手术室的平
均噪音是60至65分贝,但常接近90分贝,手术室的噪音常被
忽视,如电锯、气钻、器械车轮的磨擦及吸引器、麻醉报警声、
骨科手术时骨锤敲击声等声音,都会影响人的内分泌、心血管和
听觉系统的生理变化,工作易疲劳、烦燥、头痛和听力下降等,
④X射线损伤。高科技医疗仪器广泛应用于外科手术中,极大地
提高了手术的准确率,然而手术室的护理人员均受不同程度的电
离辐射危害,小量多次接触射线可因蓄积而对人体造成损害,如
自主神经功能紊乱,造血功能低下,晶状体混浊,甚至诱发肿瘤。
1.3锐器损伤。频繁接触患者的血液、体液等使得从事手术
室工作的护理人员经常暴露于各种危险因素中,有感染某些疾病
的潜在危险。针刺伤可传播20多种血源性传染病,有
80%——90%的健康医疗人员患传染病为针刺伤,0.004mlHBV(+)
患者的血液就可以感染医务人员。锐利物品包括手术刀、剪、缝
针、穿刺针等。不当的操作会发生血源性感染,手部为发生频率
最高部位。自我保护意识不强,特别是对锐器刺伤、割伤后的后
果未引起足够重视,长时间的工作人员疲乏以及医用垃圾处理实
施方法不完善、不合理、不认真施行等原因导致血源性职业暴露
屡见不鲜。
2.与职业相关的疾病
令狐采学创作
令狐采学创作
2.1颈椎病 手术室洗手护士配合手术时,保持颈椎前屈位
约15——20度,长期此姿势工作易导致颈椎疾病的发生。
2.2下肢静脉曲张,手术室护士参加手术时,往往处于被动
的体位,长时间站立操作,身体重力均集中于下肢,久之造成下
肢静脉曲张。
2.3腰背肌肉劳损 手术室护士长期超负荷处理重物,如
搬运仪器、器械、病人等,容易引起疲劳,腰肌劳损。
2.4胃肠道疾病 手术室工作具有节奏性,工作任务繁重,
连续性,无规律性等特点,使手术室护士容易身心疲惫,长时间
空腹工作,不能供给任何饮食,常可发生低血糖、甚至虚脱。长
时间饮食不规律,还可导致胃或十二指肠溃疡。
2.5心理因素 心理因素是手术室影响护士身心健康的重
要因素之一,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手术室护士每日精神高度紧
张,遇有危重、急症及复杂手术、抢救等更为明显,还有责任上
的压力,轮班等造成护士心理疲劳,易出现注意力分散,情结不
稳定等使她们心理负担较重,产生不良的心理状态,如精神紧张、
焦虑、烦燥等。
二、 手术室护士的防护及措施
1.提高护士的个人意识。
首先是手术室护士提高其防护意识,从思想上给于高度重视
是十分必要的,因其涉及基础医学、临床医学、消毒学等多个学
科,应加强护理人员在职教育,加大免疫注射等相关知识的科普
令狐采学创作
令狐采学创作
力度,增强护理人员的监测、控制、危险因素评估和自身防护意
识,必须使护士牢固树立“任何患者的血液及污染有血液的物品
都存在严重潜在感染”的观念,养成良好习惯,各种操作前后,
上下班、穿脱工作衣前后,均应认真洗手、消毒。凡有可能接触
患者血液、体液等分泌物时,均应戴手套进行操作,接触锐利物
品时,提高防范意识,不可存在侥幸心理。
2.手术室各种危险因素的防护
(1)
各种理化因素的防护。在工作中,有辐射的手术要加穿
铅衣、戴眼睛、戴铅脖套及铅帽,孕期护士避免安排参加造影、
透视等含有放射线的工作。配制消毒液以及浸泡污染的器械时,
应戴口罩和手套,皮肤有破损时应戴双层手套,定时通气换气,
积极防护。对于陈旧的机器及时更新换代,以增强护理人员用电
安全;同时减少噪声污染,增加手术过程中的舒适感。
(2)
锐器伤的防护。规范手术室护士操作,提供足够且有效
的器具设施,将护士工作的危险性降到最低,一旦发生锐器损伤,
建议立即按《职业暴露处理原则》进行处理。
3.职业病的防护
手术室的管理人员应合理安排工作时间,尽量避免疲劳工作,
既要保证工作的连续性,又要注意缓解护士因工作时间过长,工
作姿势持久而带来的身心疲劳、睡眠紊乱,减轻工作压力,避免
长期紧张,应张弛有度。同时,对颈部、腰部、腿部等疾病进行
适当的防护,保证规律饮食,合理安排工作和休息时间,以放松
令狐采学创作
令狐采学创作
身心,提高工作质量,合理调节自我心态,以健康的体魄和健康
心态投身到护理工作中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