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智能聚合物微球
- 格式:pdf
- 大小:3.48 MB
- 文档页数:64
药物传输微球的表面修饰及其效果评价一、药物传输微球概述药物传输微球是一种新型的药物载体系统,旨在通过控制药物的释放速率和方式,提高药物的疗效和安全性。
这种微球通常由生物相容性材料制成,能够将药物包裹在内部或者通过化学键合固定在微球表面。
药物传输微球的研究和应用,对于提高药物的靶向性、减少副作用、延长药物作用时间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1.1 药物传输微球的分类药物传输微球可以根据其材料、结构和释放机制的不同,被分为多种类型。
常见的分类包括:- 聚合物基微球:由天然或合成聚合物材料制成,如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PLGA)、聚丙交酯(PLA)等。
- 脂质体微球:由磷脂和胆固醇等脂质材料构成,具有较好的生物相容性和稳定性。
- 无机微球:如硅酸盐、金属氧化物等无机材料制成的微球,具有良好的机械性能和化学稳定性。
1.2 药物传输微球的制备方法药物传输微球的制备方法多样,主要包括乳化法、溶剂蒸发法、喷雾干燥法等。
不同的制备方法会影响微球的形态、粒径、药物包载量和释放特性。
二、药物传输微球的表面修饰药物传输微球的表面修饰是提高其性能的关键技术之一。
通过表面修饰,可以改善微球的生物相容性、靶向性、稳定性和药物释放特性。
2.1 表面修饰的目的表面修饰的主要目的包括:- 提高生物相容性:通过修饰微球表面,减少与生物体的免疫反应,提高其在体内的安全性。
- 增强靶向性:通过在微球表面引入特定的靶向分子,如抗体、肽段、小分子配体等,实现药物的定向传递。
- 改善稳定性:通过表面修饰,增强微球在体内的稳定性,减少降解和清除,延长药物作用时间。
- 调控药物释放:通过改变微球表面的性质,如亲水性、疏水性,调控药物的释放速率和方式。
2.2 表面修饰的方法表面修饰的方法包括物理修饰和化学修饰两大类:- 物理修饰:如表面涂层、吸附、离子交换等方法,通过物理作用改变微球表面的性质。
- 化学修饰:如共价键合、接枝、点击化学等方法,通过化学反应在微球表面引入新的功能基团或分子。
自乳化法制备光致变色微球∗张婷;符柳娃;陈志康;崔艳艳;刘晓暄【摘要】An acrylic emulsion was prepared by methyl methacrylate (MMA),butyl acrylate (BA),acrylic acid (AA)and 1 ,6-hexanedioldiacrylate(HDDA)via self-emulsifying process.The emulsion paticles had an average diameter of 249 nm and showed narrow polydispersity.The photochromic particles were prepared by doping photo-responsive spiropyran into the emulsion.The photochromism and fatigue resistance of the particles were determined by UV-Vis spectrum at ambient temperature.Owning to the parameter Z50 ,which was the number of cycles required to reduce the initial absorbance atλmax by 50%,the fatigue resistance of spiropyran was deter-mined quantitatively.According to the results,the Z50 of the particles was much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solu-tion.It demonstrated that the spiroyran particles had excellent fatigue resistance as well as photochromism.%以甲基丙烯酸甲酯、丙烯酸正丁酯、丙烯酸等为单体,二丙烯酸-1,6-己二醇酯为交联剂,采用自乳化法制备了丙烯酸酯乳液。
微纳技术在药物控释系统中的应用研究随着医学科技的不断发展,药物控释系统在治疗和管理疾病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微纳技术作为一种新兴的技术手段,在药物控释系统中的应用研究备受关注。
本文将探讨微纳技术在药物控释系统中的应用,包括微纳载体的设计与制备、药物控释机制以及未来发展的前景。
一、微纳载体的设计与制备微纳载体是微纳技术在药物控释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微纳技术通过调整微纳颗粒的表面形态和物理化学性质,实现精确控制药物的释放速率和方向,并提高药物的稳定性和生物利用率。
目前常见的微纳载体包括聚合物微球、脂质纳米粒子、胶束、纳米纤维等。
聚合物微球是一种常见的微纳载体,通过聚合物材料制备微球,可以实现药物的长期控释。
脂质纳米粒子则利用脂质的生物相容性和包覆能力,实现药物的靶向传输。
胶束作为一种自组装的纳米结构,在药物控释中具有良好的应用潜力。
纳米纤维则具有高比表面积和多孔结构,可用于药物的吸附和释放。
设计和制备微纳载体时,需要综合考虑药物的性质、释放机制和途径,以及患者的需求。
微纳技术的优势在于可以通过微观尺度的调控来实现对药物的精确控制,因此需根据不同的药物和治疗需求选择合适的微纳载体。
二、药物控释机制药物控释系统的核心是实现药物的控制释放。
微纳技术通过调控微纳载体的性质和结构,实现药物的控制释放。
常见的药物控释机制包括扩散控释、溶解控释、降解控释和pH响应控释。
扩散控释是一种常见且简单的药物控释方式。
通过调整载体材料和尺寸,可以控制药物分子在载体内的扩散速率,从而实现药物的持续释放。
溶解控释则通过调节载体的材料溶解度,控制药物的释放速率。
降解控释则是指通过调节载体的降解速率,实现药物的控制释放。
pH响应控释是利用载体对不同pH值环境的敏感性,实现药物的定向释放。
不同的药物控释机制可以根据药物和治疗需求进行选择和设计。
微纳技术为药物控释提供了丰富的手段和方法,可以实现药物的精确控制释放,提高治疗效果和降低副作用。
活性聚合特点及应用活性聚合是一种特殊的聚合反应,其特点是在聚合过程中活化单体,使其在聚合链上生成活性中间体,然后再将其他单体加入到活性中间体上进行进一步的聚合反应。
相比传统的聚合方法,活性聚合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 进行聚合反应的单体通过活化可以控制聚合的速度、分子量和分子量分布。
通过控制活化单体的种类和活化程度,可以实现精确控制单体的反应活性,从而控制聚合速度。
而通过控制聚合反应时间和反应温度,可以控制聚合的分子量和分子量分布。
2. 活性聚合可以实现单体的逐步添加,从而使得聚合反应更加灵活。
传统的聚合方法中,所有单体都被同时加入到反应体系中,导致聚合链的延伸速度很快,很难控制聚合反应的速度和分子量。
而活性聚合中,单体可以逐个加入到活性中间体上,可以根据需要控制聚合的速度和分子量。
3. 活性聚合可以实现多种功能单体的共聚反应。
活性中间体具有较高的反应活性,可以与多种单体反应生成复杂的共聚物结构。
通过控制反应条件和单体的添加顺序,可以实现对共聚物结构的调控,从而获得具有特定功能的材料。
4. 活性聚合可以在室温下进行,反应条件温和。
传统的聚合反应通常需要高温或特殊催化剂的作用,而活性聚合反应可以在室温下进行,反应条件温和,有利于提高材料的质量。
活性聚合在材料科学和化学工程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应用领域:1. 开发新型聚合物材料。
活性聚合方法可以实现对聚合物结构的精确控制,可以合成出具有特定性能的材料。
例如,通过活性聚合反应可以合成具有特定分子量和分子量分布、表面活性基团、孔隙结构的聚合物材料,用于制备纳米材料、吸附剂等。
2. 设计功能性聚合物。
活性聚合反应可用于合成具有特殊功能的聚合物材料,例如温度敏感性、光敏感性、磁敏感性等。
这些聚合物可以应用于药物缓释、智能传感器、生物材料等领域。
3. 制备微纳制品。
活性聚合反应可以在微纳米尺度上控制聚合物的形态和结构,从而实现定向生长、模板刻蚀等制备微纳米结构。
第36卷 第4期 2021年12月 西 南 科 技 大 学 学 报 JournalofSouthwestUniversityofScienceandTechnology Vol.36No.4 Dec.2021 收稿日期:2021-07-23;修回日期:2021-10-20 基金项目:中国海洋石油有限公司科技攻关项目(YXKY-2019-ZJ-03);四川省科技计划项目(2021YJ0348) 作者简介:第一作者,吴绍伟(1983—),硕士,高级工程师,研究方向为采油采气工艺技术,E mail:wushw1@cnooc.com.cn;通信作者,任先艳,博士,副教授,研究方向为功能高分子,E mail:renxianyan@swust.edu.cn持久疏水超低密控水微球的制备和性能吴绍伟1 龚云蕾1 周泓宇1 万小进1 袁 辉1 任先艳2(1.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湛江分公司 广东湛江 524000;2.西南科技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四川绵阳 621010)摘要:具有持久疏水能力的控水型超低密度支撑剂是应对石油开采中高含水井或压裂施工中后期产出液高含水问题的关键材料。
首先制备了结构致密和尺寸可控的轻质高强交联聚苯乙烯(CPS)微球,再通过氟树脂在CPS表面进行疏水覆膜改性,获得了疏水能力强且持久的、兼具高强度和超低密度的智能控水(LWC)微球。
通过接触角测量仪监测LWC微球的疏水性和疏水稳定性,通过压力试验机和裂缝导流能力测试仪分别评价LWC微球的抗压强度和其对水、油的导流能力。
结果表明:LWC微球的表观密度约1.047g·cm-3,60MPa闭合压力下的破碎率低至2.25%,表面静态水相接触角约135.9°;LWC在有机清洗剂和煤油中热处理48h,乃至在土酸和10%的盐酸中热处理30d后,该接触角仍保持在80%以上,疏水能力稳定;纯水在100cm的LWC填砂管中的渗透率较常规陶粒填砂管降低了86.1%,在50MPa以下的闭合压力下,油测裂缝导流能力显著高于水测导流能力。
智能高分子材料的研究进展大学材料学院高分子1201摘要:智能高分子材料是材料研究的新领域,本文综述了智能高分子材料的分类及研究现状。
主要介绍了形状记忆高分子材料、智能高分子膜、智能药物释放体系、智能高分子凝胶、智能纤维织物的研究现状及应用,并展望了智能高分子材料的前景。
关键词:智能高分子;薄膜;形状记忆;药物释放;凝胶;纤维织物;应用前言:智能高分子材料又称机敏材料,也被称为刺激-响应型聚合物或环境敏感聚合物,是智能材料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
它是通过分子设计和有机合成的方法使有机材料本身具有生物所赋予的高级功能:如自修与自增殖能力,认识与鉴别能力,刺激响应与环境应变能力等。
环境刺激因素很多,如温度、pH值、离子、电场、磁场、溶剂、反应物、光(或紫外光)、应力和识别等,对这些刺激产生有效响应的智能聚合物自身性质会随之发生变化。
它的研究涉及到众多的基础理论研究,波及信息、电子、生命科学、宇宙、海洋科学等领域,不少成果已在高科技、高附加值产业中得到应用,已成为高分子材料的重要发展方向之一。
1.智能高分子材料的类别及应用智能材料按材料的种类可分为金属类智能材料、非金属类智能材料、高分子类智能材料和智能复合材料。
其中,智能高分子材料的研究最广。
其不完全类别及应用如下表:2.智能高分子材料的研究进展2.1形状记忆高分子材料形状记忆高分子材料是利用结晶或半结晶高分子材料经过辐射交联或化学交联后具有记忆效应的原理而制造的一类新型智能高分子材料。
高分子材料的形状记忆性,是通过它所具有的多重结构的相态变化来实现,如结晶的形成与熔化、玻璃态与橡胶态的转化等。
迄今开发的形状记忆高分子材料都具有两相结构,即能够固定和保持其成型物品固有初始形状的固定相以及在一定条件下能可逆地发生软化与固化,而获得二次形状的可逆相。
这两相结构的实质就是对应着形状记忆高分子部多重结构中的结点和这些结点之间的柔性链段。
故形状记忆过程可简单表述为:初始形状的制品-二次形变-形变固-形变回复[1]。
纳米微球用途
纳米微球是一种具有微小尺寸和高表面积的微粒子,其用途非常广泛。
以下是纳米微球的主要用途:
1. 医疗领域:纳米微球可以被用于制备药物载体,以便将药物直接输
送到患者的细胞内。
此外,它们也可以被用于制备医疗设备和诊断工具。
2. 环保领域:纳米微球可以被用于去除水中的污染物,例如重金属、
有机化合物等。
它们还可以被用于制备高效的太阳能电池和储能设备。
3. 材料科学领域:纳米微球可以被用于制备高性能陶瓷、金属合金、
聚合物等材料。
它们还可以被用于制备智能材料和生物材料。
4. 食品工业:纳米微球可以被用于改善食品的质量和口感。
例如,在
饮料中添加一定量的纳米微球可以使其更加清爽可口。
总之,纳米微球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其应用
范围还将不断扩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