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座椅结构设计说明
- 格式:doc
- 大小:693.50 KB
- 文档页数:48
汽车车座创新设计方案汽车车座是汽车中最重要的部件之一,直接影响驾驶者和乘客的舒适度、安全性和健康性。
为了提供更好的驾乘体验,各大汽车制造商都在不断进行车座的创新设计。
下面是一个汽车车座创新设计方案的介绍,共计700字。
1. 沙发式座椅设计:传统的汽车座椅都是直立式设计,使得乘坐时身体完全贴合座椅,容易疲劳和不舒服。
而沙发式座椅设计则提供更多的支撑面积和舒适的靠背,使得乘坐者更加放松和舒适。
2. 电动座椅调节系统:传统的座椅调节系统通常是手动的,需要乘坐者自己调节,不仅麻烦,而且操作不方便。
电动座椅调节系统则可以通过按钮或者手机APP控制,自动调节座椅的高度、坡度、角度等,提供个性化的座椅调节体验。
3. 座椅按摩功能:在长时间驾驶或者乘坐中,人体容易疲劳和僵硬。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一些汽车座椅设计了按摩功能,通过独立的按摩装置,提供按摩、揉捏、敲打等功能,促进血液循环,舒缓肌肉疲劳。
4. 座椅通风和加热功能:夏天的高温和冬天的寒冷都对驾乘者的舒适度造成影响。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一些汽车座椅设计了通风和加热功能,通过座椅内置的通风和加热装置,调节座椅的温度,提供舒适的驾乘体验。
5. 座椅人体工学设计:为了提供更好的支撑和舒适度,一些汽车制造商进行了人体工学设计,根据人体曲线设计座椅的形状和材料,使得座椅贴合人体曲线,提供更好的支撑和舒适感。
6. 座椅材料创新:传统的汽车座椅多采用皮革、织物等材料,虽然贵气,但容易装脏、易损。
一些汽车制造商开始使用仿生纤维、抗菌材料等创新材料制作座椅,不仅具备耐用性和易清洁性,而且具备抗菌、防螨、防过敏等功能。
通过以上创新设计方案,汽车座椅可以提供更好的舒适度、安全性和健康性,满足驾驶者和乘客的各种需求。
这些创新设计方案在未来的汽车座椅设计中将起到重要的作用,提升驾乘体验,改善乘坐舒适度。
汽车座椅的人体工学设计汽车座椅是一项重要的人体工学设计,它直接关系到驾乘者的舒适感和健康状况。
合理和科学的人体工学设计可以提高驾驶员和乘客的舒适性,并降低长时间驾驶对身体的损伤。
本文将探讨汽车座椅的人体工学设计原则和相关技术。
1. 形状与结构设计汽车座椅的形状和结构设计是人体工学设计的基础,它直接影响着驾乘者的坐姿和腰背部的支撑。
一个好的座椅设计应该符合人体脊柱的自然曲线,并提供足够的支撑,以减轻背部的压力。
座椅的背部和坐垫应该是符合人体工程学原理的曲线设计,以提供最佳的支撑和舒适感。
2. 材料选择与舒适性座椅的材料选择对于舒适性和人体健康非常重要。
一般汽车座椅所采用的材料包括皮革、织物和合成材料等。
合适的材料应该具有透气性、耐磨性和易清洁等特点。
此外,座椅的填充物也应该符合人体工学原理,既要保证稳定和支撑性,又要有足够的柔软度,以提供舒适的坐感。
3. 调整功能与人性化设计为了适应不同身材和偏好的驾乘者,现代汽车座椅普遍配备了多种调整功能和人性化设计。
例如,座椅的高度、角度和靠背的倾斜度可以进行调整,以满足个人的需求和习惯。
一些高端汽车座椅还配备了按摩功能和加热功能等,提供更高级的舒适性。
4. 安全性设计除了舒适性外,汽车座椅的人体工学设计还要考虑到安全性因素。
座椅应该具备良好的支撑性和稳定性,以确保乘坐者在碰撞或急刹车等紧急情况下不易受伤。
此外,座椅的头枕和安全带的设计也是保障乘坐者安全的重要环节。
5. 前沿技术与创新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汽车座椅的人体工学设计也在不断创新和改进。
一些汽车制造商开始关注于电动调节、记忆功能和智能座椅等方面的技术研发,以进一步提升座椅的舒适性和驾乘体验。
同时,人体工学专家也在不断研究座椅背部的压力分布和乘坐者的生物反馈等信息,以优化座椅设计和改善驾驶员的体验。
总结:汽车座椅的人体工学设计是为了提供最佳的舒适性和保护乘坐者的健康。
合理的形状与结构设计、舒适的材料选择、多功能的调整与人性化设计、安全的设计要求以及前沿技术和创新的引入,都是实现汽车座椅人体工学设计的关键要素。
汽车座位制作方法配方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 引言1.1 概述汽车座位作为汽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制作方法配方对于座椅的舒适性、安全性和耐久性有着直接影响。
本文旨在详细介绍汽车座位制作方法配方,并探讨座位质量要求、行业发展趋势以及所面临的问题和挑战。
1.2 文章结构本文分为五个主要部分:引言、汽车座位制作方法配方详解、座位质量要求与测试标准、行业发展趋势与问题探讨以及结论与展望。
在第二部分中,将详细解释汽车座位制作方法的综述、材料选择与配比要点以及制作过程步骤;第三部分将涵盖座椅舒适性评估要点、安全性能测试要求和耐久性与可持续性考虑因素;第四部分将探讨新技术对汽车座位制作的影响,以及环保和可持续发展面临的挑战和机遇;最后,在第五部分中,总结回顾汽车座位制作方法配方,并提出未来发展趋势的展望及建议。
1.3 目的本文的主要目的是帮助读者理解汽车座位制作方法配方,了解座位质量要求以及行业发展趋势与问题。
通过对这些内容的详细说明和解释,读者能够获得关于汽车座位制作的全面知识,从而为座位制造行业的发展提供指导和建议。
同时,本文也可以为相关领域的研究人员提供参考和借鉴,促进该领域技术的不断创新和进步。
2. 汽车座位制作方法配方详解2.1 制作方法综述汽车座位的制作方法是一个复杂而关键的过程。
它要求在保证舒适性、安全性和耐久性的基础上,选择合适的材料,并按照一定的配比和步骤进行制作。
本节将详细介绍汽车座位制作方法的各个方面。
2.2 座位材料选择与配比要点在选择座位材料时,需要考虑其舒适性、耐用性,以及环境友好型。
对于坐垫部分来说,常用的材料包括聚氨酯发泡体、弹簧和纺织品。
而对于靠背部分,则通常使用纺织品和填充物。
在确定材料时,需考虑到舒适度和价值之间的平衡。
配比是指混合不同原材料以达到理想结果的过程。
具体来说,在制造汽车座位时,根据所需弹性和韧性等特点,需要将不同比例的聚氨酯发泡体、纺织品和填充物进行混合。
这样可以确保座椅具有良好的坚固度和舒适性。
汽车安全座椅中的结构与材料优化设计研究随着汽车文明的发展,汽车安全成为了一个非常重要的话题。
汽车作为靠近人类生活的交通工具,在随时可能发生事故的情况下,增加安全性、保护乘客的生命安全至关重要。
汽车安全座椅作为汽车中最重要也是最受关注的部件之一,材料和结构的优化设计成为汽车安全座椅研究的重点。
本文将对汽车安全座椅中的结构与材料优化设计进行研究,并提出一些建议。
一、结构方面汽车座椅的结构主要分为了头枕、背部、座垫、侧面和安装五部分。
对每一个部分进行优化设计很有必要。
(1)头枕头枕是防止碰撞时头部和颈部的重要支撑部分。
通常为椭圆形的弧形。
为了提高头枕的支撑度和稳定性,可以使用一些动态支撑方法,如可控制的板簧式支撑系统。
(2)背部、座垫汽车座椅背部和座垫对乘客的背部和臀部支撑很重要。
为了有效的减少震动和振动等对于人脊椎的危害,座椅的背部和座垫需要有足够的软性,同时,为了提高支撑度,也需要有一定的硬度。
为了满足这个要求,可以在座椅中加入一些专业的汽车座椅材料,如发泡材料,高分子材料等。
(3)侧面侧面是汽车座椅的重要部分之一,主要负责乘客在发生侧向碰撞时的保护。
侧面的优化设计涉及到材料的选择和结构的设计。
一般来说,使用更加柔软的材料可以减少侧面碰撞对人的伤害。
同时,将座椅侧面设计为弯曲形状,可以更好的隔绝碰撞的冲击力量,从而更好的保护乘客的安全。
(4)安装座椅的安装也是非常重要的。
通常来说,汽车座椅都需要固定,以确保在碰撞时座椅不会移动,保证人的安全。
安装的方式通常分为直接安装和钩子安装。
钩子安装可以为汽车座椅的固定提供更高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二、材料方面材料的优劣直接影响到汽车座椅的安全性,所以优化材料的选择和使用也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1)优质钢材座椅骨架是汽车座椅之中最重要的部分之一,一般使用优质钢材生产,在发生事故时能够保证乘客的安全。
同时,钢材还具有较高的强度和耐久性,可以为座椅的使用寿命提供保障。
5类汽车座椅塑料件设计介绍一、旁侧板一般来说,旁侧板为非结构件,主要用于遮挡坐垫骨架。
旁侧板外观面尽量符合STO,符合一定的审美取向。
1 材料选择旁侧板材料一般选用PP或者PP改性,如果有特殊要求可选用ABS等。
2 外观面设计需要考虑问题1)壁厚,推荐壁厚2.5~3.0mm。
2)外观面尽量符合STO,进行运动校核,边界轮廓避免与运动件存在干涉。
3)设计时考虑拔模角度,如果没有客户输入,推荐拔模角度不小于5度。
4)分型线避免设计在A面上。
5)外观面上圆角要求尽量做大,最小圆角为0.5mm。
6)旁侧板与STO面的最小过盈为6mm。
3 B面结构设计注意事项1)尽量减少加强筋,加强筋尽量薄,并且加强筋不能设计的太密集。
2)尽量减少抽芯的设计。
3)B面结构也需要设计一定的拔模角度,最小应该大于0.5度(尤其指高度较大的加强筋)。
4)避免安装位置在近似一条直线上。
5)如果使用boss柱支撑,boss柱应与支撑板有一定过盈,最小1mm。
4 旁侧板联接方式1)螺钉,尽量选用钝头的螺钉。
2)圣诞树卡。
3)金属卡钉。
4)金属钢丝。
5)倒扣、超声波焊接。
二、椅背板一般来说,椅背板为非结构件,主要用于遮挡靠背骨架。
旁侧板外观面尽量符合STO,符合一定的审美取向。
1 材料选择椅背板材料一般选用PP+T20,如果有特殊要求可选用ABS(包附性好)或者TPO。
2 外观面设计需要考虑问题1)壁厚,推荐3.0mm。
2)外观面尽量符合STO,进行运动校核,边界轮廓避免与运动件存在干涉。
3)设计时考虑拔模角度,如果没有客户输入,推荐拔模角度不小于5度。
4)分型线避免设计在A面上。
5)外观面上圆角要求尽量做大,最小圆角为0.5mm。
6)椅背板与STO面的最小过盈为5mm,但是,椅背板边沿与钣金结构件最小距离15mm。
7)背板压边与STO相切线距离至少10mm以上。
8)背板包住靠背圆角时,背板与STO至少有3mm阶差。
3 B面结构设计注意事项1)尽量减少加强筋,加强筋尽量薄,并且加强筋不能设计的太密集。
汽车研发:整车座椅的设计开发方法与流程!看来老司机虽然经历丰富但也有羞涩的一面嘛其实放美女图是为了男女搭配学习嘛这样就不会枯燥呀好啦,言归正传,大家在买车的时候,对座椅的舒适性和实用性都很关注,对人体的感觉最为明显。
今天漫谈君就和大家一起来看看整车座椅的设计开发方法与流程交通事故统计分析表明,疲劳驾驶是造成交通事故的主要原因。
驾驶座椅是影响驾驶与乘坐舒适程度的重要设施,对于减少驾驶员疲劳程度,降低事故发生率有重要作用,汽车驾驶员座椅设计优劣与否直接关系到驾驶质量与安全。
故座椅的设计开发在整车的设计中尤为重要。
一、座椅组成及术语1座椅总成的组成1)座椅(seat)供一个成年乘员乘坐且有完整装饰并与车辆结构为一体或分体的乘坐设施。
它包括单独的座椅或长条座椅的一个座位。
2)固定装置(anchorage)将座椅总成固定到车辆结构上的装置。
包括车身上受影响的部件。
3)调节装置(adjustment system)能将座椅或其部件的位置调整到适应乘员乘坐姿态的装置。
该装置应有如下功能:A. 纵向位移(longitudinal displacement)B. 垂直位移(vertical displacement)C. 角位移(angular displacement)4)锁止装置(locking system)使座椅及部件保持在使用位置的装置。
5)头枕(head restraint)用于限制成年乘员头部相对于其躯干后移,以减轻在发生碰撞事故时颈椎可能受到的损伤程度的装置。
2相关术语1)“H”点(“H”point)二维或三维人体模型样板中人体躯干与大腿的连接点即胯点(HipPoint)。
2)“R”点“(R”point)GB11551—2003中附录C定义的乘坐基准点。
基准线(referenceline)为GB11551—2003中附录C附件1图C.1中所示的通过三维人体模型的线。
3)加速踏板踵点(AHP)在加速踏板未压缩时,人体模型的踵点在被压塌的地板覆盖件上的点。
载货汽车座椅设计指南目录前言 (III)1 范围 (1)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3 术语和定义 (1)4 设计流程 (1)5 设计输入要求 (2)6 造型可行性分析 (2)6.1 本体尺寸确定 (2)6.2 人机布置尺寸确定 (2)6.3 边界布置尺寸确定 (3)7 部件设计 (4)7.1 座椅组成 (4)7.2 骨架 (4)7.3 头枕 (6)7.4 发泡 (6)7.5 面套 (6)参考文献 (7)前言为了对本公司车身座椅布置设计提供参考,特编制此设计指南。
本设计指南适用于载货汽车车身座椅布置设计。
载货汽车座椅设计指南1 范围本指南描述了载货汽车座椅的基本参数要求、布置与校核方法。
本指南可作为公司N类汽车座椅开发设计参考。
2 规范性引用文件GB 8410—2006 汽车内饰材料的燃烧特性GB 11550—2009 汽车座椅头枕性能要求和试验方法GB 15083—2006 汽车座椅、座椅固定装置及头枕强度要求及试验方法3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指南。
3.1 框架座椅的框架主要指包括座垫和靠背的框架两部分。
3.2 弹性元件主要指弹簧,起缓冲作用,是影响座椅动特性的最大构件。
3.3 衬垫衬垫主要指座椅垫的填充物,也有对框架和框线的角部和棱部成型用的特殊衬垫。
3.4 表皮材料座椅的表皮材料主要指座椅外部的针织、人造革或真皮蒙皮。
3.5 座椅的装备件主要指座椅上的功能件、安全件和功能件,如头枕、扶手、后座椅加热器,座椅角调器,安全带带扣,后装饰板等。
4 设计流程设计流程包括如下几个步骤:a)造型可行性分析;b)跟据驾驶室的造型及空间进行相关布置,该过程包括根据驾驶室总体布置尺寸要求和H点的确定,确定座椅的基本外形尺寸和静态尺寸,人体工学校核,安装固定点的布置等;c)进行座椅总成结构和材料设计,包括对座椅构成的主要部件如座椅框架、弹性元件、座垫填充物、座椅面料、角调器的布置及座椅其它辅助功能件的设计等;d)样件初步工艺分析及制作;e)样件的动态模拟分析及试验,包括对座椅的动态模拟分析,以及完成座椅的强度、刚度、振动耐久性、阻燃性、头枕强度等相关试验;f)根据试验结果对结构及工艺作相应更改至符合相关试验要求;g)零件的试验验证结果。
汽车座椅系统设计DFMEA案例分析DFMEA是指“设计失效模式及影响分析”,也叫做“设计故障模式及影响分析”。
其目的在于在产品设计及制造的早期阶段,通过对设计及制造过程中的可能出现的失效模式及其影响进行分析,从而减少产品和过程缺陷,提高产品可靠性和质量,降低产品成本,提高制造效率。
DFMEA是一种系统性的、能够发现制造过程中所有有可能出现失效的手段,可以广泛地应用于各个领域和各个行业。
一、DFMEA在汽车座椅系统设计中的应用汽车座椅系统是指由座椅骨架、座垫、椅背、头枕、安全带等组成的一个功能系统,它不仅仅是乘坐的舒适性的保证,更是乘员安全的保证。
由于座椅系统失效可能会对乘员的安全产生严重危害,为了保障汽车座椅系统的质量和安全,DFMEA在汽车座椅系统设计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1.对座椅系统进行设计模式分析,挖掘潜在失效模式通过对座椅系统的分解和逐层分析,可以将座椅系统分成座椅骨架、座垫、椅背、头枕、安全带等模块,并对每一个模块进行更加详细的分析。
以座椅骨架为例,可以通过细化到每一个部件和每一个工艺环节的分析,找出可能存在的失效模式并进行排查。
2.评估失效的后果及其风险等级对于找出的所有失效模式,需要对其可能产生的影响进行全面的评估。
其中包括利用DFMEA表格对失效的严重程度进行评分,沿用“Severity(S)”、“Occurrence(O)”和“Detection(D)”三个评分维度,以确定失效风险等级和失效预防的措施。
3.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DFMEA表格所反映出来的失效预防措施,需要通过跟踪监测、检查验证等手段,不断地优化和完善。
特别是,在实现座椅系统设计关键措施的绩效目标时,应该依据风险等级严重程度作加权决策。
二、DFMEA案例分析1.座椅整体结构优化1.1 步骤使用CAD软件,对座椅骨架的结构进行分析和优化。
分析虚拟端口位置,确定合适的结构参数。
确定结构材料和工艺条件,进一步分析结构强度问题,检验设计的可行性。
客车座椅设计及CAE分析引言:座椅是客车上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对于乘客的舒适度和安全性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因此,设计一个优秀的客车座椅并进行CAE(计算机辅助工程)分析是非常重要的。
一、客车座椅设计1.乘客舒适度考虑:乘客舒适度是座椅设计的关键考虑因素之一、设计应该考虑以下几个方面:-座椅角度:座椅角度应符合人体工程学原理,保证乘客能够保持舒适的坐姿,在长时间的乘坐中减少疲劳感。
-座椅材料:座椅材料应该具有足够的柔软度和透气性,以确保乘客在座位上舒适度高的同时,不会感到过于燥热或不透气。
-座垫设计:座椅座垫设计应考虑到乘客的腰椎支撑,通过合适的弧度和材料来保证对腰椎的支撑,减轻乘客腰椎的压力。
-颈椎支撑:座椅的背部设计应该能够提供适当的颈椎支撑,减少颈椎疲劳的可能性。
2.安全性考虑:-安全带设计:座椅上的安全带应该能够有效固定乘客,确保在突发情况下能够最大限度地减少乘客的伤害。
-头枕设计:座椅应该配备适当的头枕,保护乘客的头部免受剧烈碰撞时的伤害。
-座椅结构强度:座椅的结构应该具备足够的强度和刚度,以保证在事故中乘客的安全性。
CAE是一种通过计算机模拟和分析来评估产品的性能和可靠性的方法。
在客车座椅设计中,通过CAE分析可以预测和优化座椅在不同工况下的性能。
1.结构强度分析:通过CAE分析,可以模拟在碰撞情况下座椅的变形和承载能力,以验证是否符合相应的安全标准。
通过对座椅结构的分析,可以识别并修复潜在的结构弱点,以提高座椅的结构强度和安全性。
2.座椅舒适度分析:通过CAE分析,可以预测乘客在使用座椅时的舒适度。
例如,通过评估座椅材料的柔软性和透气性,可以确保乘客在座椅上的体验良好。
此外,使用CAE还可以分析座椅的疲劳试验数据,以评估座椅在长时间使用中的舒适度和耐久性。
3.安全带固定性能分析:通过CAE分析,可以模拟和评估安全带的固定性能。
例如,可以通过模拟安全带和安全带锁的受力情况,评估其在碰撞中的性能。
编制日期:编者:版次:01 第1 页共16页奇瑞汽车有限公司车身部设计指南编制:审核:批准:编制日期:编者:版次:01 第2 页共16页1、简要说明1.1 综述座椅在整车内饰中,无论从功能上还是从体积上,它都占有很重要的地位。
对汽车座椅的设计制造要求一般为以下几点,(1)使驾驶员和乘员的疲劳限制在最小程度。
(2)作为支持人体的部件,应该安全而且触感好。
(3)座椅是整车结构中成本较高的部件,所以应注意采用经济的结构。
(4)座椅占去了大部分车内空间,所以应该有令人满意的美术效果。
(5)座椅的形状和尺寸应与设计的定额乘员相符。
在某些特殊场合,为了便于进出,或是留出放行李的空间,要求座椅可以折叠或是旋转。
所以汽车座椅对于乘员应有良好的坐姿和体压分布,设计与制造应简单而成本低,外形美观,触感好等。
此外,整车中,座椅的布置应使方向盘和其他操纵机构和乘员的空间、视野、头部间隙、腿部间隙等之间的关系能适应各种不同身材的人,座椅应有良好的振动特性,由于它要承受人的各种动作的反应,因此必须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而且它的设计应在车发生撞击时保证安全等等。
1.2 介绍本文分以下几个部分对座椅介绍:(1)座椅的功能(2)座椅的分类(3)座椅的结构(4)座椅的开发1、座椅前期开发和数模校核需要考虑的问题2、3C认证资料的准备3、座椅与电器相关编制日期:编者:版次:01 第3 页共16页4、座椅的标准(5)座椅的试验(6)座椅的失效模式2.正文2.1.座椅的功能汽车座椅和其他家用、公用座椅的基本功能是一样的,只不过在车这一特定的环境下,附加了许多额外的功能。
现在就其在车中的功能简单介绍一下,座椅可前后、上下调节,靠背角度可前倾、后倾,座椅可360度旋转,后座椅可以折叠、翻转。
头枕可以上下、前后调节,还可以装备DVD显示屏,方便后排的乘客观看。
2.2.座椅的分类汽车座椅可以分为很多种,一般汽车前排座椅必须要求有头枕,而后排座椅的头枕可以选择安装,同时,也可以选择座椅是否具备扶手结构。
汽车座椅设计规范一、范围本标准按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及生产经验规定的汽车座椅设计规范;本标准适用于骐铃牌各系车型座椅的设计。
二、目的规范座椅设计要求。
三、定义3.1 座椅seat供一个成年乘员乘坐且有完整装饰并与车辆结构为一体或分体的乘坐设施。
它包括单独的座椅或长条座椅的一个座位。
3.2 固定装置anchorage将座椅总成固定到车辆结构上的装置。
包括车身上受影响的部件。
3.3 调节装置adjustment system能将座椅或其部件的位置调整到适应乘员乘坐姿态的装置。
该装置应有如下功能:纵向位移longitudinal displacement 垂直位移vertical displacement 角位移angular displacement3.4 锁止装置locking system使座椅及部件保持在使用位置的装置。
3.5 头枕head restraint用于限制成年乘员头部相对于其躯干后移,以减轻在发生碰撞事故时颈椎可能受到的损伤程度的装置。
3.6 “R”点“R”pointGB11551——2003中附录C定义的乘坐基准点。
3.7 基准线reference lineGB11551——2003中附录C附件1图C.1中所示的通过三维人体模型的线。
三、技术要求应包括产品的具体性能指标、技术要求、质量目标,专项试验、整机/整车试验以及国内外公司的匹配要求等内容。
3.1舒适性1)座椅泡沫造型应符合人机工程学的要求,并给出A 面的分析报告。
2)人体乘坐时,最大布置人体与骨架(硬物)间距≥30mm。
3)选用高回弹的优质冷发泡沫,性能指标见附表3.4要求。
4)选用优质复合面料,面料与泡沫采用火焰复合方式,提高面料的舒适度和环保性。
5) 前排座椅的舒适性设计参考应当满足人机工程相关法规和行业标准(根据设计可作相应调整);6)座椅各零部件的外露部分不得有易于伤人的尖角锐边,各部结构不得存在可能造成的挤压、剪钳伤人部分。
.word资料. 0 引言 汽车座椅属于汽车的基本装置是汽车的重要安全部件。在汽车中它将人体和车身联系在一起直接关系到乘员的驾乘舒适性和安全性。一百多年来,随着汽车的发展和人们要求的不断提高汽车座椅已不再是单纯满足乘坐和美观需要的车身部件而是关系到汽车的驾乘舒适性和安全性集人机工程学、机械振动、控制工程等为一体的系统工程产品。 随着我国汽车工业的迅猛发展人们对汽车的乘坐舒适性及安全性等方面的要求越来越高。其中作为影响汽车舒适性和安全性的重要饰部件——汽车座椅的设计、研发已越来越引起汽车业界的重视。 本毕业设计分析了人与座椅的人机关系,并且结合我国国民对汽车座椅的使用要求,以人机工程学、汽车设计等学科的理论为依据,以国家和国际标准为准则,对驾驶座椅进行了设计。,从人的安全、健康的角度,现代人越来越多地的时间在汽车中度过,座椅的安全与舒适直接影响到人们的健康与安全。尤其是对人们脊椎的伤害。 从社会的角度,汽车走进千家万户,人们对汽车的情感也有所转变,从以前的遥远、到现在的占有,将来必将转变为挑剔。因此汽车座椅的发展也要跟上时代的步伐,所以本设计进行汽车八方向座椅结构设计。 .word资料.
1 轿车电动座椅的介绍
轿车的座椅是衡量轿车档次的重要依据,因此轿车设计师十分重视电动座椅的设计,从材料到形状,尽量做得完美无缺。在造型方面,充分考虑人体尺寸、人体重量、乘坐姿势和体压分布等因素,应用人体工程学的研究成果和先进技术,制造出乘坐舒适、久坐不乏的座椅。
1.1桥车的国外研究现状及发展水平的相关介绍
目前国汽车座椅基本上是一种固定的姿势,人长时间保持一种相对稳定的坐姿很容易疲劳,从提高驾乘人员舒适度的角度,给出一种新型电动座椅的设计思路。 对于可以调节的汽车电动座椅的研究,国发现尚少。尤其在目前,国市场上所见电动座椅大多出现在进口汽车上,汽车电动座椅有两向移动、四向移动、六向移动等多种类型。两向电动座椅只能作前后水平移动:四向电动座椅除前后水平移动外,还可以升降:六向电动座椅除了够控制上述移动外,座椅的座位前部和靠背还可以分别升降。大多数电动座椅使用永磁型电动机,通过装在左座侧板上或左门扶手上的肘节式控制开关控制电流路线和方向。可使某一电动机按不同方向转动。大多数永磁型电动机装有断路器,以防电动机过载。许多福特汽车电动座椅的电动机在磁铁外壳装有3个独立的电枢。有的电动座椅使用串激电动机(如通用公司生产的某些汽车),用2个磁场线圈使电动机能作双向转动。这种电动机一般使用继电器以控制电流方向,因此当开关换向时,可以听到继电器吸合的咔嗒声。电动座椅使用的电动机的数量多的可达8个。本方案是一种机械设计制造学、人体工程学与电子技术相结合的八个方向(座椅水平平行前后移动、座椅前端上下升降、座椅后端上下升降、座椅靠背的角度旋转)调节。汽车电动座椅一般由双向电动机、传动装置和座椅调节器等组威。传动装置包括变速器、联轴装置和电磁阀。座椅调节器的主要部件是螺旋千斤顶和齿轮传动机构。传动装置和座椅调节器之间用软轴连接。通过座椅调节器实现对座椅的调节。方案的思路就是电动座椅是利用电动机的动力来调整座椅位置、靠背的倾斜度等,自动适应不同体型的驾驶员与乘员的乘坐舒适性要求。 现代轿车的驾驶者座椅和前部成员座椅多是电动可调的,又称电动座椅。座椅是与人接触最密切的部件,人们对轿车平顺性的评价多是通过座椅的感受作出的。因此电动座椅是直接影响轿车质量的关键部件之一。轿车电动座椅以驾驶者的座椅 .word资料.
为主。从服务对象出发,电动座椅必须要满足便利性和舒适性两大要求。也就是说驾驶者通过键钮操纵,既可以将座椅调整到最佳位置上,使驾驶者获得最好的视野,得到易于操纵方向盘、踏板、变速杆等操纵件的便利,还可以获得最舒适和最习惯的乘坐角度。为了满足这些要求,世界汽车生产大国的有关厂家都竞相采用机械和电子技术手段,制造出可调整的电动座椅。
现代轿车的电动座椅是由坐垫、靠背、靠枕、骨架、悬挂和调节机构等组成,其中调节机构由控制器、可逆性直流电动机和传动部件组成,是电动座椅中最复杂和最关键的部分,可逆性直流电动机必须体积小,负荷能力要大;而机械传动部件运行时要求要有十分良好的稳定性,噪音要低。控制器的控制键钮设置在驾驶者操纵方便的地方;一般在门侧的扶手上面。有些轿车的控制器还设有微电脑,有记忆能力,只要按下某一记忆按钮,即可自动将电动座椅调整到存储的位置上。 可逆性直流电动机一般有三个以上,他们受控制其控制并分别驱动某个调整方向的传动部件。传动部件有蜗杆轴、蜗轮、心轴和齿条等。调整时,主动轴在电动机的驱动下,带动从动轴转动,从而将心轴旋入或旋出,即座椅下降或上升。如果蜗轮又与齿条啮合,蜗轮转动将齿条移动,即令座椅前移或后移。目前调节机构可以调节座椅的水平移动和垂直移动,靠背的角度移动和靠枕的高度移动,即所谓“六向可调式”。现在先进的技术还可调节座椅底座的前后、座椅底座前方的上下、座椅底座后方的上下及座椅靠背的前后摆动,此即“八向可调式”,乘员可以根据自己的身材将座椅调到一个合适的位置。 过去的轿车以交通为唯一目的,今天的轿车设计思想则倡导人与车的融合,座椅就是这个设计思想中极其重要的环节。现代轿车座椅涉及到电子学、人体工程学、工业设计学等方面的领域,随着汽车技术的发展,轿车座椅已从一个简单的部件发展到一个比较复杂和精度程度要求比较高的部件。 现代轿车已经不是一个单纯的运载工具,他已经是“人、汽车与环境”的组合体。座椅作为汽车使用者的直接支撑装置,在车厢部件中具有非同小可的重要性。汽车座椅的主要功能是为驾驭者提供便于操纵、舒适、安全个不易疲劳的驾驶座位。座椅设计适应同时满足以下五点基本要求 (1)座椅的合理布置; (2)座椅外形要符合人体生理功能; .word资料.
(3)座椅应具有调节机构; (4)座椅有良好的振动特性; (5)座椅必须十分安全可靠。
1.2本次课程设计的提出及相关问题
随着人类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科学技术的蓬勃发展,汽车作为一种更为广泛的交通工具被用于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汽车的种类越来越多,功能越来越齐全,不断地向智能化发展,人们对汽车的便利性、舒适度的要求更是越来越高。过去的轿车以交通为唯一目的,现在的轿车设计思想则倡导人与车的融合,座椅就是这个设计思想中极其重要的环节。现在的轿车的驾驶者座椅和前部成员座椅是电动可调的,又称电动座椅,座椅是与人接触的最为密切的部件,人们对桥车平顺性的评价多是通过座椅的感受作出的。因此,电动座椅是直接影响轿车质量的关键部件之一,现代轿车座椅涉及到电子学、人体工程学、工业设计学等方面的领域,随着汽车技术的发展,轿车座椅巳从一个简单的部件发展到一个比较复杂和精确程度要求比较高的部件。所以我本次课程设计的题目是基于蜗轮蜗杆传动的八向可调式轿车电动座椅设计,本次设计是在轿车普通座椅的基础上,设计一种基于蜗轮蜗杆传动的座椅前后可调、座椅前部高低可调,座椅后部高低可调,靠背部角度可调的八向可调经济型轿车座椅,要求操纵方便,运动平稳,安全可靠,低噪音。 在经过认真思考和查阅相关资料后,我认为本次课程设计主要是解决以下主要问题: 查阅相关资料,了解电动座椅的发展的动态。由于座椅是衡量轿车档次的重要依据,因此电动座椅在具体设计时应该需要引起重视,在工艺结构造型方面,则需要移动,即令座椅前移或后移。充分考虑人体尺寸、人体重量、乘坐姿势和体压分布等因素。方案的关键是基于蜗轮蜗杆传动的结构设计,实现要求的八向位传动。并能合理的安排电动机、各机构在座椅上的布局。座椅是支撑和保护人体的构件,必须十分安全可靠,所以要进行蜗轮蜗杆传动机构的刚度计算。大多数电动座椅采用永磁式电动机,查阅相关资料,合理选用电动机,还要考虑其在座椅中的相对位置。
1.3轿车座椅人体工程学的应用及尺寸参数 1.3.1人体工程学的应用 坐姿是人体较自然的姿势,也是进行各种操作经常采用的姿势。座椅与人们的 .word资料.
生活息息相关,无论是工作、学习、出门旅行、在家休息都离不开座椅。人的坐姿是个相当复杂的问题,虽然座椅伴随人类的生活己经有几千年的历史了,但是关于座椅的设计问题至今仍然是值得研究的课题。 在生物学中,当坐立时,人的身体由脊椎、胯骨、腿和脚支撑。主要用来支撑人体重量的关节为胯骨和腰椎,腰椎的第三、第四腰椎为整个脊椎骨中受力最大的部位。所以腰椎也就比上方的椎骨大而且硬得多。坐姿时,尾椎将受到压力而往前弯,有缓冲震荡的作用。坐骨构成了胯骨最下方的部位,其后下方的坐骨结节为L字母形状,当人们坐着的时候,此处往下顶住来支撑身体的重量。长期的姿势不良、受伤或者疾病,伤害就会发生在脊椎弯曲的地方,如胸弯过分弯曲就会造成圆肩或驼背;腰部脊椎过分弯曲,会造成脊椎的侧弯或是脊椎的前凸症、后凸症。 当人们在椅子上时,若坐姿不良,骨盆很容易下陷,仔细摸骨盆两侧,发现整个骨盆往后倾,整个人会感到胸廓与腰杆交界处造成腰酸背疼、驼背。长期使用电脑的上班族而言,坐姿不良通常是造成腰酸背疼得最主要的凶手。人们的脊椎在坐姿情况下就像是一根杠杆,如果头部向前倾,为了支撑前倾的头部,骨头的韧带就会产生一个拉力,当力量超过韧带所能负荷的围,这个力量就会转移到背后的肌肉上,于是肌肉便持续暴露在力之下。久而久之,就会出现颈部、背部、腰部肌肉酸痛的症状。 坐姿状态下,支撑身体的是脊柱、骨盆、腿和脚。脊柱是人体的主要支柱,由24节椎骨以及5块骸骨(已连成一体)和4块尾骨(己连成一体)连结组成,如图1.1所示,其中椎骨自上而下又分为颈椎(共7节)、胸椎(共12节)、腰椎(共5节)三部分,每两节椎骨之间由软骨组织和韧带相联系,使人体得以进行屈伸、侧曲和扭转动作等有限度的活动。颈椎支撑头部,肋椎与肋骨构成胸腔,腰椎、骸骨和椎间盘承担人体坐姿的主要负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