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区域规划发展与现状分析报告

  • 格式:doc
  • 大小:46.00 KB
  • 文档页数:7

下载文档原格式

  / 7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国区域规划的发展及现状分析

摘要:

区域规划是协调人口、经济、资源、环境之间的关系以及地区关系的区域开发与国土整治方案,对明确区域开发战略、认清其发展方向、优化区域空间布局、协调区域矛盾等具有重要作用,是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对区域实施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

区域规划在经济发达国家开展较早,包括德国、法国、荷兰等,成效显著。日本、韩国等一些后发展国家在经济高速增长时期,也通过区域规划工作,有效解决了影响经济发展的许多国土资源开发和环境保护等问题。区域规划作为一种重要的政府干预手段,是同发展市场经济相适应的,也是经济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为解决经济、资源、环境之间矛盾以及协调区际关系应运而生的。我国发展市场经济,须要重视区域规划工作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区域规划,具有长期性和战略性等特点,对发挥地区优势、合理配置资源、改善区域关系有着重要的宏观调控作用:首先能够有效地处理“外部不经济”事件,协调经济发展、国土保护和社会进步的关系;其次能够协调效率与公平的问题,推动共同富裕等社会目标的实现;第三能充分发挥地区优势,加强区域合作,优化资源配置。市场终究要落实到区域,形成若干区域化的市场。区域规划能够根据当前社会经济发展形势和问题,通过生产力布局规划,对经济社会发展的空间结构、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进行宏观调控,协调各部门和各地区利益,协调经济、社会、人口、资源、环境的关系,为实现可持续发展打下基础。区域规划是高层次、全局性和战略性的工作,因而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实现社会、经济、环境持续发展等各方面看,区域规划工作仍需要大力加强。

一、区域规划的概念及其内涵

什么是区域规划?目前还很难下确切的定义。这种不确定性主要是由于区域规划这一具有很强实践性的概念,其外延与内涵在历史发展过程中随着规划实践不断发生着变化。

(一)区域规划的传统定义

区域规划是对某一特定区域在一定时期内的经济建设和发展所作的总体部署。区域的范围有大有小,在我国,可以是跨几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区域,如上海经济区区域,包括上海市和江苏、浙江、安徽、江西、福建等城市;也可以是一个省范围内的区域,如少‘广东省的珠江三角洲经济区区域。’一个地区工农业生产布局和城市发展规划有各种不同的方案可供选择,地区的土地利用方式存在着多种多样的方案,可以出现许许多多的状态和空间景象。区域规划就是要在多种方案的比较和选择中确定适合规划区域未来的发展目标和经济建设的总体蓝图。

土地是人类生存和经济发展的必要条件,是国民经济建设的物质载体。地区的国民经济建设与土地利用密切相关。国民经济建设的空间布局与土地利用的安排不能分割。因此,从规划工作的实施而言,区域规划实际上就是对区域国民经济建设和土地利用进行全面的、轮廓性的部署。正是由于经济建设布局与土地利用紧密相关的缘故,所以在许多国家和地区区域规划与地区性的国土规划两个概念互相通用。例如,在德国、英国、俄罗斯等国称为区域规划的工作,在日本、朝鲜等国却称为国土规划。

从上述不难发现,区域规划就是地区性的国土规划。比较区域规划和国土规划,两者在性质和内容上基本相似,都是属于以国土开发利用和建设布局为中心的地域性综合规划。国土规划与区域规划的关系是整体与局部的关系,区域规划是国土规划的组成部分。

(二)现代关于区域规划的定义

区域规划是根据规划区域的发展条件,从其历史、现状和发展趋势出发,明确规划区域社会经济发展

的方向和目标;对区域社会经济发展和总体建设,包括土地利用、城镇建设、发展产业、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布局、环境保护等方面作出总体部署,对生产性和非生产性的建设项目进行统筹安排,并提出实施政策的比较长远而全面的发展构想,是描绘区域来来经济建设的蓝图。区域规划的目的是发挥区域的整体优势,达到人和自然的和谐共生,促使区域社会经济快速、稳定、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不仅如此。区域规划与国土规划的重大区别在于,两者和与之相对应层次的经济发展规划关系上。国土规划作为国家层次上的整体规划,理所当然具有高度的宏观性,同时需要国民经济发展规划与之配套。国土规划与国民经济发展规划虽然存在着十分紧密的联系,但两者在规划出发点、规划工作方向、规划结果等方面是相对独立的。

考察区域规划与地区经济发展规划的关系,尽管这两者也有上述国土规划与国民经济发展规划的区别,并有学者对此作出专门的论证分析。诚然,从理论范式上看,区域规划着眼于“在哪里发展”,而地区经济发展规划着眼于“如何发展’,,两者的确有不同的侧重点。但在实际规划工作中,尤其在对地(市)级、县(区)级区域进行规划时,两者往往是紧密交织在一起的。由于所规划的对象地域范围很小,此时的区域规划,不仅需要解决“在哪里发展”的问题,同时也要将区域发展目标落实到产业、部门,与其将这两个方面截然分开,还不如将两者有机结合起来。基于此,区域规划,尤其是像地(市)级、县(区)级区域这些涉及纵向的部门规划系统较少、横向的地域规划系统较小的区域规划,其内容不仅仅是地区性的国土规划,也应涵括经济与社会发展规划。

二、区域规划的特点

1、规划工作的共同特点

规划工作广泛存在于人类活动和各种社会经济生活之中,如社会发展规划、经济发展规划、学校发展规划、社区发展规划、农田基本建设规划、水利规划、医疗卫生发展规划、绿化规划、城市规划、居住区规划等等。对于不同的部门和不同的行业来说,规划的形式和内容可能千差万别。但是,所有的规划都是指比较长远的、全面的发展目标的发展纲要,是对某种目标的追求或某种状态的设想以及实现某种目标或达到某种状态的途径的构想。因此,规划工作一般具有如下几个共同的特点:

(1)目的性。规划是为了明确方向,制定目标,并为实现某种目标或状态才进行规划。

(2)前瞻性。规划是以构想和安排未来为己任。

(3)动态性。由于人们对未来的预测有一定的局限性,再理想的规划方案往往也难于百分之百地实现。因此随着时间的推移,原来被认为理想的方案和设想要不断地根据实施过程中反馈的信息进行调整。规划不应该是静态的,而应该是不断发展变化的动态过程。规划决策过程本身就是不断对未来进行选择的过程。

2、区域规划的独特之处

区域规划除了具备一般规划工作的共同特点外,还具有自身最显著的特点:地域性,也称作区域性。

区域规划工作的地域性,包含如下两方面的含义:

(1)地方特色。世界上各地区的资源、经济发展条件、原有基础千差万别。各区域未来的发展方向、目标、地域结构、产业结构和布局、各种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的建设也就不会相同。各地区有各自的特殊性,规划便要因地制宜,扬长避短。由于区域发展条件和发展前景的差异性,决定了各区域的经济建设蓝图不可能相同。因此,区域规划从工作方案的拟定至最后的规划成果,各地区也不可能完全相同,而应反映出本地区的特色。不同地区规划的图件和规划报告不能完全一模一样,依样照搬的。

(2)保持完整的规划范围。区域规划作为一定地域范围内国民经济建设和土地利用的总体部署,凡是在规划区范围内的土地都应包括在规划对象之中,都应该作出安排。规划过程中应该把规划区作为一个整体加以考虑,不允许在完整的规划区地域上留出空白,不考虑如何利用。

(3)并非地区性国土规划。区域规划与国土规划在概念上较为接近,但两者仍有重大区别。如上文所述,国土规划考虑的问题更为宏观,往往并不涉及到具体的建设方案和计划安排;而区域规划,从近期考察,它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长期计划在地区层次的继续和空间部署的具体化;从远期考虑,它会影响并指导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长期计划的制订,而并不仅仅“扮演”补充的角色。在特定地域上,区域规划也是区域城市发展规划和各项专业规划编制的基础依据和总体规定。它一般包括了区域开发和建设的具体布局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