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中国艺术电影发展史

  • 格式:doc
  • 大小:19.12 KB
  • 文档页数:4

下载文档原格式

  / 5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中国艺术电影发展史

近日,艺术电影再次迎来了希望!由中国电影资料馆和华夏电影发行有限责任公司等单位牵头,发起了全国艺术电影放映联盟,首批选定了100 个放映厅,为艺术电影提供展示机会,为艺术片观众创造便利观影条件。消息一出,业内人士纷纷表示支持,很多导演与影迷也对此叫好。其实早在几年前,贾樟柯等人就曾提及国内创立艺术影院的问题,文艺片在市场上的“悲情”境遇也引发普遍关注,如何为艺术片提供良好的放映渠道,成为业界普遍关心的话题。

然而,对于艺术电影放映联盟的出现,也有人提出质疑,100 个放映厅的建立,能够从根本上解决艺术片“悲情一跪”的现状?长期以来缺乏广泛的观众基础,会不会让这个举措成为昙花一现的“实验艺术”?更重要的是,艺术电影放映联盟能否走得长远,还有一个决定性因素,就是片源问题。虽然不排除有人愿意去影院把经典艺术片再看一遍,但这类观众毕竟是少数。能够满足观众欣赏与社交欲望的,还是最新创作的艺术片。而国内每年生产的艺术片数量,似乎远远不能支撑起整个联盟放映需求的数字。如果没有大量的新片填充,联盟又该如何焕发活力?

1 塔尖儿上的艺术再“小众”也要扶植

据介绍,按照艺术电影放映联盟的规划,将来全国放映艺术片的银幕将会达到3000 块,如果运转状况比较理想,它为中国电影带来的最直接影响,就是推动一些在商业片上有成就的导演,也有勇气转向艺术片,体会一下拍艺术片也能赚钱的感觉。当然,最直接受益的还是艺术片创作群体,如果通过院线能够收回成本或者盈利,将会坚定一些创作者在这条路上继续走下去的信心。曾经有官员问一位艺术家,为什么非要搞歌剧?这位艺术家回答说,一座城市为什么要建大剧院和音乐厅呢?因为这是城市文化生态建设的标志。歌剧是塔尖儿上的艺术,就算大多数人都喜欢流行音乐,我们依然要让歌剧活下去,而且活得光芒璀璨。因为他是“提纯”的艺术,不仅是一座城市乃至国家文化软实力的体现,更是改善一个地区的文化生态、滋养人心的重要窗口。经典艺术电影同歌剧、交响乐一样,属于塔尖儿上的艺术,位于文化金字塔的顶端,其受众有限、曲高和寡也是必然的现象。对此,确实需要国家给予更多的关注、扶植与推广。省社科院文学所副所长、研究员郭淑梅说,回溯新中国的电影历史,在改革开放以前,中国电.影市场的主流还是主旋律电影,其中也包括一些有反思、有追求的艺术电影。比如《枯木迎春》《北大荒人》,以及后来的《黄土地》《红高粱》等。

当时的导演和编剧是很愿意创作艺术电影的,因为他们还肩负“文以载道”的责任,还信仰艺术的崇高精神,希望通过电影作品,引导人们走向真善美。但是电影市场放开以后,武打片的火爆,直至商业大片的长驱直入,让中国电影市场开始了商业化的市场运作。钱是挣到了,但由此带来的副作用是,艺术电影一下子变成小众电影,排片艰难、票房遇冷、成本难以回收,让文艺片成为中国电影市场的一道难题。特别是当下,商业电影的赚钱方式是一靠热门IP、二靠明星阵容、三靠话题炒作,全面遵循“粉丝经济”的规律和逻辑。而国产文艺片鲜有投资、捉襟见肘的窘境,在这种商业模式中更加生存艰难。所以才有了不久前,导演吴天明的遗作《百鸟朝凤》,因为制片人的悲情一跪,票房从几百万元猛增到八千多万元的现象。乃至于有人质疑,文艺电影一定要争取大众的同情才能活下去么?对此,郭淑梅认为,国家对作为高雅艺术的艺术电影有大力扶植与推广的责任。她说,不是有了艺术电影联盟,有了一百个放映厅就万事大吉了,国家还

需要出台政策,仿照韩国的成功经验,建立艺术电影创作基金,对优质影片给予强有力的扶植,还要保护和培养艺术电影方面的创作人才。郭淑梅特别提到了对于艺术电影观众群的培养。她说,中国电影观众以年轻人为主,他们看着商业片长大,非常享受电影带来的视觉冲击力,还有无厘头的搞笑和轻松。艺术片显然是不对他们口味的。但是我们也不用对此悲观,可以由国家倡导,多在全国高校举办艺术电影节或论坛,进行关于艺术电影的赏析与讲座活动,邀请主创人员与大学生们互动,发动学生会积极参与,甚至可以作为大学生社会实践课的内容之一。

中国电影的发展空间还很大,我们什么时候开始培养观众都为时不晚,目前中国的观影人群以中青年为主,而在国外,电影拥有大批老年观众。到了大多数人都会走进电影院的时候,包括艺术电影在内的很多类型电影,都会拥有自己特定的观众群体。

2 内容单薄情怀补艺术片尚需修复“硬伤”

6 月,由于新作《山那边有匹马》排片稀少,导演白海滨忍不住于微博发声:他说,从《百鸟朝凤》的逆袭,我仿佛看到了艺?难道艺术片只能靠下跪活下去术片的春天。但我深知方励老师一跪的真正寓意,是为了让中国电影能昂首挺胸起来,挺直腰杆的站着,有尊严的站着,是为了像我这样更多的青年导演,有更好的艺术片生存空间。有业内人士形容,每一部国产文艺片杀入商业电影院线的经历,都像一次危机四伏的丛林冒险。不久前,借着瑞士洛迦诺、台湾金马和法国南特三大电影节的奖杯捧在手中的机遇,“90 后”导演毕赣和他的《路边野餐》登陆商业院线,且仅准备公映10 天。《路边野餐》虽收获强烈关注,却未转变为票房。据悉,上映三天票房不过300 余万元。论其原因,排片比例不足1%是决定性因素。在商业片云集的影院中,文艺片依旧不被看好。对此,毕赣曾淡定地表示“我并不会过度关注票房,毕竟我不是为了资本和票房在拍摄电影。”他认为,艺术电影是“用电影的语言去抵达人们抵达不了的地方,而商业电影则是一种性能合理的产品”,两者并非同类事物。而今天的观众,也可以自由选择观影内容,没有必要用艺术片的情怀绑架观众消费。

受众群体小、院线制度不健全、宣发经费不足,是造成文艺片生存困境的三大难题。口碑很好的文艺片《冬》7 月上线,最终仅收获24 万元票房。据介绍,这是一部相当“极端”的影片,全程采用黑白色调,没有一句对白,长白山的漫天风雪呈现出冷冽而寂寥的气氛。片中只有80岁的“最帅老爷爷”王德顺,再加上一条鱼、一只鸟和一个孩童。导演邢健说:“我想表达一个人和整个世界的关系,天上的鸟、地下的鱼、中间的人,这部电影是关于天、地、人之间的关系。”邢健坦言,我没有营销团队,发行都是自己做,否则也不会这样。他找过很多公司,被多次拒绝后,只能自己来。《妇女之友》杂志资深编辑桃木对记者说,电影不仅是一门视觉艺术,它同时还是一门心灵的艺术。作为艺术电影的关注者,我陆陆续续也看过一些口碑不错的中国艺术电影,怎么说呢?与国际优秀的艺术电影相比,我感觉能够真正震撼到我心灵的作品还是少了些。首先是情节与内容比较单薄,缺少欧美优秀艺术片那样的厚度。其次,一些导演爱打“情怀”牌,不少片子披着“情怀”的外衣让观众埋单,也让“真情怀”在“伪情怀”泛滥的电影市场上“寡不敌众”。此外,艺术电影显而易见的特征是唯美,但是一些中国导演抱着“民族的就是世界的”想法,极力营造乡土气息,甚至把一些落后的东西也当做“唯美”来拍,难免让中国艺术片的创作道路越走越狭窄。桃木说,中国艺术电影想要赢得更多的关注与支持,创作者们要有淡泊!打铁还需自身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