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生物科技行业)肿瘤如何进行生物治疗
- 格式:doc
- 大小:983.11 KB
- 文档页数:12
肿瘤的发生机制和治疗方法肿瘤的发生机制与治疗方法肿瘤作为一种严重的疾病,近年来在我国发病率呈现上升的趋势。
肿瘤病变的机制复杂,既有遗传因素的影响,也受到环境、生活习惯等多种外部因素的影响。
同时,肿瘤的治疗方法也在不断地更新和变革,针对不同类型的肿瘤,现有的治疗方法也有所不同。
本文将从肿瘤病变的基本机制和常见的治疗方法两个方面,对肿瘤相关知识进行探讨。
肿瘤病变的基本机制肿瘤的病变过程是由一系列基因异常所致,这些基因异常包括基因突变、DNA损伤等。
肿瘤细胞的基因突变包括肿瘤抑制基因的失活与肿瘤促进基因的激活两种情况。
其次,肿瘤细胞的DNA损伤是指细胞因某种原因而导致的DNA氧化、丧失或断裂等现象。
肿瘤细胞由于上述机制的作用,其生长和分化变得异常,与正常细胞失去了控制和平衡。
在肿瘤形成的过程中,基因突变与DNA损伤的作用具有不可分割的关系。
肿瘤抑制基因失活是一种常见的基因突变,它可以使细胞的增殖与存活失去控制,从而导致肿瘤的形成。
而肿瘤促进基因的激活,会进一步加速肿瘤的发展与恶化。
过量的肿瘤促进因子和激素也可引起肿瘤的发生,其中包括LIF(白细胞介素-6),EGF(表皮生长因子)等多种因子。
在肿瘤形成的过程中,肿瘤细胞的体积已明显增大,其表面出现伪足、突解出现,基底膜破坏,侵犯周围组织,出现转移。
肿瘤细胞在由初生肿瘤到进展性肿瘤的演变过程中,涉及到肿瘤细胞内外的多种激素、生长因子等因素。
生长因子例如VEGF,可促使肿瘤细胞特异性地进入各种器官,从而形成转移。
因此,肿瘤细胞的生长、分化失常,又和多种因素紧密相关。
肿瘤的治疗方法肿瘤的治疗方法常常受到肿瘤的类型、病变程度、部位等因素的影响,因此,治疗方法也千姿百态。
肿瘤的治疗方法包括化疗、放疗、手术、生物治疗等。
化疗是采用一种或多种药物杀死肿瘤细胞的治疗方法。
目前,已有多种化疗药物被用于治疗肿瘤,可以有效地杀死癌细胞。
但是,化疗药物对正常细胞也有一定的毒性,会导致不良反应,如免疫抑制、胃肠道反应等。
诱导肿瘤细胞凋亡的方法肿瘤细胞是一种具有高度恶性的细胞,它们具有无限增殖能力和抗凋亡能力,这使得肿瘤细胞在体内不断增殖,最终导致癌症的发生。
因此,诱导肿瘤细胞凋亡是治疗癌症的重要手段之一。
本文将介绍几种诱导肿瘤细胞凋亡的方法。
1. 化学药物诱导肿瘤细胞凋亡化学药物是目前治疗癌症的主要手段之一。
化学药物可以通过干扰肿瘤细胞的DNA合成、蛋白质合成和细胞分裂等过程,诱导肿瘤细胞凋亡。
例如,顺铂、紫杉醇等化学药物可以通过干扰肿瘤细胞的微管聚合和DNA合成,诱导肿瘤细胞凋亡。
2. 光动力疗法诱导肿瘤细胞凋亡光动力疗法是一种新型的治疗癌症的方法。
光动力疗法通过将光敏剂注入肿瘤细胞内,然后用激光照射肿瘤细胞,使光敏剂发生光化学反应,产生活性氧,破坏肿瘤细胞的结构和功能,最终诱导肿瘤细胞凋亡。
3. RNA干扰诱导肿瘤细胞凋亡RNA干扰是一种新型的基因治疗方法。
RNA干扰可以通过特异性地靶向肿瘤细胞的基因,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和增殖,最终诱导肿瘤细胞凋亡。
例如,siRNA可以靶向肿瘤细胞的Bcl-2基因,抑制Bcl-2的表达,从而诱导肿瘤细胞凋亡。
4. 免疫治疗诱导肿瘤细胞凋亡免疫治疗是一种新型的治疗癌症的方法。
免疫治疗可以通过激活机体免疫系统,识别和攻击肿瘤细胞,最终诱导肿瘤细胞凋亡。
例如,CAR-T细胞治疗可以通过将患者的T细胞改造成能够识别和攻击肿瘤细胞的CAR-T细胞,最终诱导肿瘤细胞凋亡。
总之,诱导肿瘤细胞凋亡是治疗癌症的重要手段之一。
化学药物、光动力疗法、RNA干扰和免疫治疗等方法都可以诱导肿瘤细胞凋亡。
未来,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相信会有更多更有效的方法诱导肿瘤细胞凋亡,为治疗癌症提供更多的选择。
基因工程技术在肿瘤治疗中的应用在现代医学领域中,基因工程技术引领着新一轮的医学革命。
随着人们对基因的深入认识和研究,越来越多的基因工程技术被应用于肿瘤治疗中,有效地促进了肿瘤治疗技术的发展和应用。
本文将针对基因工程在肿瘤治疗中的应用进行探讨,并就其优劣及发展前景进行分析。
一、基因工程技术在肿瘤治疗中的应用1、人源单克隆抗体疗法人源单克隆抗体疗法是指利用基因工程技术,通过对人源性单克隆抗体进行改造,并与其他免疫细胞或抗体进行结合,以加强肿瘤克服作用,从而达到治疗肿瘤的目的。
其不仅具有疗效明显,而且副作用小,是目前治疗肿瘤的一种重要方法。
2、基因治疗基因治疗主要是利用基因工程技术,通过向肿瘤患者的体内注入基因修复剂,重建患者的基础遗传信息,使其身体能够产生一种新的抗体杀伤肿瘤细胞,从而达到治疗目的。
该方法不仅能明显提高治疗效果,而且副作用非常小。
3、基因编辑基因编辑是利用基因工程技术,通过对肿瘤患者体内存在的基因进行编辑,以去除其患病的遗传元素,从而达到治疗目的。
该方法不仅可有效治疗肿瘤,而且副作用小,适用于各种类型的肿瘤治疗。
二、基因工程技术在肿瘤治疗中的优劣1、优点(1)可针对性强基因工程技术可根据肿瘤的不同类型和治疗需要,对患者的基因进行针对性编辑和改造,从而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2)安全性高基因工程技术是一种无创性治疗,副作用小,安全性高。
其治疗过程中无需使用激素和毒剂,降低了治疗过程中所产生的疼痛和不适感,更加利于患者的康复。
(3)效果显著基因工程技术能在基因层面上动态干预和调整患者遗传基因信息的传输、表达和调节机制,从而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2、缺点(1)技术不完善目前基因工程技术尚处于初级应用阶段,相关技术仍在摸索中。
这些缺陷包括获得足够的有效干预剂量、控制患者的逃避机制、克服在体内特异性标的的问题等,需要进一步完善。
(2)成本高昂基因工程技术在治疗过程中所需的化学试剂、生化试剂等是非常昂贵的,使得其成本偏高。
肿瘤科新技术新项目
随着医学科技的不断发展,肿瘤治疗也开始出现了新的技术和项目。
本文将介绍一些肿瘤科的新技术和新项目。
1. 免疫治疗
免疫治疗是利用人体自身的免疫系统攻击癌细胞的一种治疗方法。
该技术包括使用一些药物来激活免疫系统,使其对癌细胞产生攻击作用。
免疫治疗的优点在于它有助于抵制肿瘤复发和转移,并且避免了传统治疗的一些副作用。
2. 基因治疗
基因治疗是指利用人类基因来改善肿瘤治疗的方法。
该技术包括将基因工程技术应用于肿瘤细胞中,使其产生抗癌基因。
这些基因可以帮助细胞识别和消除癌细胞,并在治疗过程中产生更好的效果。
3. 靶向治疗
靶向治疗是指利用一种或多种特定的药物来减少癌细胞在体内的数量。
这些药物会对癌细胞起到阻碍作用,从而使之无法继续生长和繁殖。
此技术在临床应用中通常与化疗或放疗相结合,以最大限度地提高肿瘤治疗的效果。
4. 肿瘤生物组学
肿瘤生物组学是一种新型的分子诊断技术,它可以为不同类型的肿瘤提供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该技术通过分析肿瘤的分子生物学特征,来实现精准医学的目标。
这些特征包括肿瘤的基因突变、蛋白质异常等等。
5. 高强度集焦超声治疗
高强度集焦超声治疗是一种新的肿瘤治疗技术,它利用能量聚焦技术将高能量的超声波聚焦到癌细胞的特定位置,从而杀死癌细胞。
这种技术的优点在于它不会对周围正常细胞造成损害,并且可以在局部麻醉下进行。
总之,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肿瘤科的治疗技术和项目也会不断发展和改进。
这些新技术和项目使得医学界在肿瘤治疗方面取得了很多的进展,为患者提供了更加优质的护理服务。
肿瘤的免疫治疗
肿瘤的免疫治疗实际上就是调动机体的免疫功能来排斥肿瘤及消灭肿瘤。
肿瘤的抗原性很弱,因此它在体内的生长不像其他异物在体内生长那样能引起强烈的排斥反应。
利用各种方法来提高机体对肿瘤的排斥及杀伤能力就称为免疫治疗。
根据免疫反应的性质,免疫治疗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1、主动性免疫治疗。
利用病人自身的肿瘤组织并经过灭活处理,制成瘤苗再回输给病人以激发毒性T细胞来杀伤肿瘤组织;也可以利用卡介苗及小棒状杆菌菌苗等来激活体内巨噬细胞和杀伤细胞从而消灭肿瘤。
2、被动免疫治疗。
给病人输注肿瘤特异性抗体或行抗体与化学药物结合的导向治疗使药物更多地集中于肿瘤部位,从而提高治疗效果。
3、继承免疫治疗。
将有免疫活性的自体或异体的免疫细胞输给病人,提供现成的免疫力以对抗肿瘤。
如输入LAK细胞及肿瘤浸润细胞等。
4、细胞因子治疗。
一些细胞因子如干扰素、白细胞介素-2及肿瘤坏死因子等均可对肿瘤细胞起到抑制和杀伤作用,有的还可增强机体的免疫功能来对抗肿瘤。
5、免疫基因治疗。
将细胞因子基因导入肿瘤细胞,从而使肿瘤细胞消退。
从理论上说免疫治疗应该是一种理想的治疗方法,它能消灭肿瘤细胞而不损害正常细胞。
但目前免疫治疗的特异性还不强,只能作为一种辅助手段。
只有经过其他治疗消除了大部分肿瘤细胞后,对仅留的少量残余肿瘤细胞,免疫治疗才能取得一定效果。
对晚期肿瘤病人单纯用免疫治疗往往效果不好。
第1页共1页。
什么是生物免疫治疗?肿瘤生物治疗是应用生物技术调节和增强肿瘤患者机体的免疫防御机制以杀伤肿瘤,有效清除病人体内残存肿瘤细胞的一种肿瘤治疗手段。
癌细胞是正常细胞发生变异,并成功逃逸机体免疫系统的监控而到处肆虐,破坏正常组织。
那么人体的免疫系统是否也能产生“抗癌因子”来杀灭癌细胞呢?大连210医院肿瘤生物治疗中心使得这已成为可能。
其实早在本世纪初,国外科学家就发现免疫系统可能清除肿瘤细胞。
1909年,Ehrlich提出,免疫系统不仅负责防御微生物侵犯,而且能从肌体内清除改变了的宿主成分。
这一发现给癌症治疗医学界带来了震撼,这可能将打破癌症这个“不治之症”的诅咒。
肿瘤生物治疗是通过提高机体免疫功能,增强人体对癌症的防御能力的方法,又被称为免疫治疗。
它可以通过诱导机体主动免疫或过继性免疫法来重新调整被破坏的机体与癌之间的平衡,使癌症患者的免疫功能得到恢复。
肿瘤的细胞免疫治疗与现代手术、化疗和放疗方法联合应用具有很强的互补作用,在清除体内不同部位的微小残留病灶、防止肿瘤复发与转移上发挥着重要作用。
生物治疗是近十余年来分子生物学、分子免疫学、肿瘤学等学科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治疗肿瘤方法。
早在17世纪,有人发现乳腺癌患者如同时发生了其他部位脓肿,可使乳腺癌消退。
直到本世纪50年代才逐渐兴起了生物疗法,如卡介苗、转移因子等在临床上的应用,治疗肿瘤收到一定的效果。
目前普遍采用的生物治疗技术是对癌细胞具有普杀作用的CIK细胞治疗,它常与DC细胞联合应用。
随着越来越多T淋巴细胞、NK细胞等具有更强大杀癌功效的免疫细胞被发现,培养应用杀伤力更强、更有针对性,能更快速、集中歼灭癌细胞的特异性免疫细胞成为细胞疗法的发展方向。
我国自体免疫细胞治疗技术能联合应用多种特异免疫细胞,对不同肿瘤进行更有针对性的个性化治疗,其杀伤肿瘤将更快速有效,从而提高治疗效果。
生物免疫治疗至从研发后,全面投入临床应用后证实,该疗法能系统杀灭肿瘤细胞,有效解决其转移和扩散,通过先进的血细胞分离机提取患者自身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然后在高标准的GMP实验室里用多种细胞因子诱导,用特异性肿瘤抗原致敏,形成活化的DC、CIK 细胞,两者共同培养,可互相促进,使其大量扩增,细胞数量、质量都明显提高;两者有序双回输,又能各司其职,互相配合,大大提高机体识别、杀灭肿瘤细胞的功能,达到更好治疗效果。
生物技术在疾病治疗中的应用,是近年来医学领域的一大进展。
生物技术是指人类利用生物学、化学、物理学和工程学等学科的原理和手段,研制出具有特定功能的生物制品和生物过程的技术。
这些生物制品包括基因、蛋白质、抗体、细胞等,可以用来治疗多种疾病,从而提高疾病治疗的效果。
一、基因治疗基因治疗是指向患者投放一些细胞透支、促殖及分化相关的基因,来解决人类身体的一些疾病。
基因治疗主要有三种方式:基因替换治疗、基因修饰治疗、抗癌基因治疗。
基因替换治疗的实质就是替换掉不正常的基因,从而让正常的基因去运行代替不正常的基因;基因修饰治疗的实质是用基因小分子光谱和某些酶的残余物去修饰基因,提高其功能性;抗癌基因治疗就是让人体产生抗癌物质,可以有效的防治肿瘤。
二、蛋白质药物蛋白质药物是指通过基因工程技术制成的具有特殊功能的蛋白质分子,主要用于治疗疾病。
蛋白质药物的优点在于高度特异性、低毒副作用和疗效可控等。
目前,蛋白质药物广泛应用于免疫系统调节、血液系统、代谢疾病和癌症治疗等领域。
比如,著名的抗体药物赫赛汀,就是通过基因工程技术制成的。
抗体药物具有剂量、疗效稳定、不易产生免疫耐药性等优点,被广泛用于治疗肿瘤、自身免疫性疾病等疾病。
三、干细胞治疗干细胞治疗是指利用干细胞的自我复制和分化能力,替换病毒细胞或组织,从而重建组织功能的一种新型治疗方法。
干细胞被广泛应用于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骨与肌肉系统、消化系统、肝胆系统等多领域。
干细胞治疗的优点在于疗效显著,治疗慢性病效果更突出。
四、CAR-T细胞治疗CAR-T细胞治疗是一种利用T细胞重塑患者免疫系统来抗癌的治疗方法。
该方法的原理是将患者T细胞经过基因操作后,使得T细胞可以识别并攻击癌细胞,从而有效抑制癌细胞的生长。
CAR-T细胞治疗是一种非常新的抗癌疗法,但目前已经在多种癌症治疗中取得了较为理想的效果。
CAR-T细胞治疗的优势在于其高度个体化、有效性和可控性。
总而言之,生物技术在疾病治疗中已经成为了一个应用广泛的疗法,其丰富的疗效、快速的反应时间和较少的副作用使其成为今后疾病治疗的重要一部分。
APDC肿瘤生物治疗技术2008年12月,新华社发表通讯,在国内知名医学专家参加的肿瘤治疗研讨会上,对肿瘤生物治疗给予高度评价,认为生物治疗有望根治癌症。
生物治疗通过调动人体自身的防御机制,阻止肿瘤生长,实现患者自身机体的“自主抗癌”,有望达到完全消灭癌细胞并根治的目的,将成为未来癌症治疗的一个主要方向。
迄今为止,生物治疗已成为继手术、化疗、放疗三种治疗模式后的第四大肿瘤治疗模式。
该疗法明显提高肿瘤组织对放、化疗的敏感性及机体免疫功能,有助于术前减轻瘤负荷和有效解决术后残留、复发、转移等问题。
由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973免疫学项目首席科学家领衔的课题组,经多年攻关研制开发的“肿瘤治疗用抗原致敏的人树突状细胞(以下简称肿瘤治疗用APDC)”及其大容量体外细胞扩增技术培养的“双克隆免疫细胞(以下简称DCCIK)”进行肿瘤生物基因治疗技术,经过6年多的临床使用,结果证明对肿瘤细胞具有特异性杀伤能力,疗效确切显著,且无任何毒副作用,已成为当今国内外最新尖端技术。
“肿瘤治疗用APDC”现已通过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SFDA)批准的61513;61513;期临床,成为目前我国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获得SFDA 批准临床的高科技肿瘤生物治疗方法。
肿瘤治疗用APDC及其大容量体外细胞扩增技术培养的DCCIK肿瘤生物治疗是一种新的肿瘤治疗模式,也称免疫治疗,即利用生物工程的方法,调节机体的防御功能,抑制或消灭肿瘤细胞。
因人的机体内免疫细胞分布广泛,生物治疗可激活免疫细胞,达到杀灭肿瘤细胞的目的。
在正常生理条件下,每一个人的免疫系统具有十分完备的“监视”和“防御”功能。
由于肿瘤患者的免疫系统处于抑制状态,降低了患者自身免疫系统对肿瘤细胞的“战斗力”。
生物治疗因其安全、高效、无毒副作用等特点,被认为是目前肿瘤综合治疗模式中最活跃、最有前途的手段。
本肿瘤生物治疗合作项目是指利用“肿瘤治疗用APDC”及其大容量体外细胞扩增技术培养的DCCIK进行肿瘤生物基因治疗的技术。
(生物科技行业)肿瘤如何
进行生物治疗
肿瘤的生物治疗
选择题
1.机体抗肿瘤免疫的主要机制是:
A.NK细胞的非特异性杀瘤作用
B.体液中非特异性免疫成分抗肿瘤作用
C.细胞免疫
D.体液免疫
E.TIL、LAK细胞杀伤作用
2.下列关于细胞因子的叙述哪些是错误的?
A.细胞因子包括ILs、IFNs、TNFs、CSFs等
B.细胞经过激活后才能合成和分泌细胞因子
C.细胞因子主要通过自分泌、旁分泌及内分泌发挥作用
D.细胞因子有强的生物学活性
E.壹种细胞可产生多种细胞因子,但壹种细胞因子只作用于壹种细胞
3.NK细胞杀伤肿瘤细胞是通过:
A.特异性识别肿瘤细胞表面的MHCI类分子
B.将肿瘤细胞内化杀伤
C.释放自然杀伤细胞因子
D.释放TNF-β
E.释放TNF-α
4.具有抗肿瘤作用的特异性免疫调节剂有
A.干扰素
B.白细胞介素
C.肿瘤坏死因子
D.香菇多糖
E.之上都不是
5.下列有关LAK细胞说法正确的是:
A.来源于患者自体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B.来源于患者手术切除的肿瘤组织
C.均是特异性肿瘤杀伤细胞
D.均无MHC限制性
E.只在肿瘤早期发挥作用
6.下列有关IL-2的抗肿瘤作用,叙述错误的是:
A.帮助机体恢复放化疗所致的骨髓抑制
B.肿瘤局部使用
C.基因治疗
D.全身大剂量单独使用
E.单独用于恶性黑色素瘤、肾癌等
7.肿瘤疫苗的特点不包括:
A.以激活机体主动免疫功能为基础
B.疗效高
C.特异性强
D.属于非特异性免疫治疗
E.是当今治疗免疫治疗的发展方向
8.对肿瘤细胞不具有杀伤作用的细胞有:
A.CTL
B.中性粒细胞
C.巨噬细胞
D.NK细胞
E.LAK细胞
9.应用IL-2抗肿瘤治疗是扩增
A.抗体产生细胞
B.单核细胞
C.TIL细胞
D.中性粒细胞
E.肥大细胞
10.高水平血清甲胎蛋白(AFP)见于
A.孕妇
B.重度嗜烟者
C.酒精性肝硬化患者
D.结肠癌切除术后患者
E.生殖细胞畸胎瘤患者
11.和人类肝脏肿瘤有关的病毒是
A.HBV
B.HTLV
C.HSV-2
D.EBV
E.HPV
12.下列有关胚胎抗原,叙述正确的是
A.是胚胎组织产生的机体非正常成分
B.是机体胚胎期产生的正常成分
C.有明显的个体特异性
D.属于肿瘤相关抗原
E.作为肿瘤特异性抗原,可用作肿瘤的早期诊断
13.下列哪壹种血清成分和肿瘤的促进作用无关
A.肿瘤抗原
B.抗肿瘤抗体
C.抗原抗体复合物
D.补体
E.之上均不是
14.肿瘤发生的主要机制是
A.免疫防御功能障碍
B.免疫监视功能障碍
C.免疫自稳功能障碍
D.免疫调节功能障碍
E.免疫功能抗进
15.人类机体能发生免疫耐受的肿瘤抗原是
A.HPV蛋白
B.T抗原
C.BAGE
D.MAGE-1蛋白
E.AFP
16.介导ADCC抗肿瘤免疫的抗体是
A.IgA
B.IgM
C.IgD
D.IgG
E.IgE
17.下列能够用于肿瘤过继免疫疗法的是
A.抗癌药物
B.DNA疫苗
C.生物导弹
D.细胞因子
E.BCG
18.NK细胞主要通过哪壹种机制杀伤细胞
A.分泌抗体
B.激活补体
C.吞噬作用
D.直接接触
E.ADCC效应
19.检测下列哪项能够用于辅助诊断某种恶性肿瘤
A.抗EB病毒抗体
B.抗AFP抗体
C.抗CEA抗体
D.抗BCG抗体
E.抗MHC-I类分子抗体
20.能检测出肿瘤特异性抗原的肿瘤细胞是
A.宫颈癌细胞
B.结肠癌
C.肝癌
D.恶性黑色素瘤细胞
E.鼻咽癌细胞
21.病毒诱发的肿瘤抗原的特点是
A.无明显的个体、组织特异性,但有明显的病毒特异性
B.无明显的个体、组织特异性,也无明显的病毒特异性
C.抗原性较弱
D.有明显的个体、组织特异性,也有明显的病毒特异性
E.有明显的个体、组织特异性,但无明显的病毒特异性
22.活化的单核巨噬细胞
A.是细胞介导免疫的非特异性组成成分
B.杀伤黑色素瘤细胞比结直肠癌细胞效果好
C.表达抗原特异受体
D.不能用于过继性细胞免疫治疗
E.破坏正常组织细胞
23.有关肿瘤免疫错误的描述是
A.肿瘤特异性抗原已在实验性肿瘤中证实
B.血清中抗AFP抗体水平升高有助于原发性肝癌的诊断
C.CEA升高对结肠癌诊断不具有特异性
D.抗EB病毒抗体阳性有助于鼻咽癌诊断
E.乙型肝炎病毒和原发性肝癌有关
24.关于肿瘤被动免疫治疗错误的是给机体输入
A.外源的免疫效应物
B.抗独特型抗体
C.TIL和IL-2的混合物
D.肿瘤坏死因子
E.单克隆抗体和绿脓杆菌外毒素的结合物
25.下列不是通过ADCC效应杀伤肿瘤细胞的是
A.中性粒细胞
B.LAK细胞
C.NK细胞
D.巨噬细胞
E.DC
26.下列不属于肿瘤免疫逃逸机制的是
A.肿瘤细胞表面抗原被封闭
B.肿瘤细胞的“漏逸”
C.肿瘤细胞缺乏协同刺激因子
D.肿瘤细胞MHC-I类分子表达增强
E.肿瘤细胞分泌免疫抑制因子
27.有关CEA叙述正确的是
A.结直肠癌患者血清CEA常会增高
B.随年龄增大,CEA值降低
C.饮酒越多,CEA值越高
D.CEA组成成分是单壹的
E.重症消化道炎症CEA值降低
28.下列肿瘤抗原表现免疫交叉反应的是
A.化学致癌物引起的肿瘤
B.病毒引起的肿瘤
C.遗传引起的肿瘤
D.突变引起的肿瘤
E.所有的肿瘤
29.属于主动免疫治疗的是
A.外源给予IL-2
B.外源给予LAK细胞
C.外源给予TIL细胞
D.外源给予NK细胞
E.外源给予结核菌素
30.关于干扰素用于肿瘤治疗正确的是
A.可增强NK细胞活性
B.IFN-γ已用于治疗毛细胞白血病
C.IFN-α治疗病毒诱发的肿瘤
D.IFN-β不能用于治疗肿瘤
E.可增强骨髓重建功能
31.IL-2抗肿瘤作用正确的叙述是
A.恶性肿瘤患者产生IL-2多
B.IL-2可直接抑制患者体内T细胞
C.IL-2可抑制LAK细胞功能
D.IL-2可增强NK细胞功能
E.IL-2可导致封闭性抗体产生
32.关于肿瘤细胞正确的是
A.只是形态上发生改变,其他和正常细胞相同
B.和肿瘤免疫有关的抗原主要定位于细胞表面
C.肿瘤细胞遗传稳定
D.抗原性强的肿瘤细胞能够逃逸肿瘤免疫
E.肿瘤抗原脱落游离有利于机体识别肿瘤细胞
33.抗肿瘤免疫导向治疗
A.载体为亲肿瘤性物质
B.目前载体只能为抗体
C.针对的靶抗原只能为肿瘤特异性抗原
D.以非特异性免疫反应为主
E.以调节肿瘤患者全身免疫功能为主
34.对肿瘤细胞杀伤作用,需要抗原预先致敏的免疫细胞是
A.CTL
B.NK细胞
C.中性粒细胞
D.嗜碱性粒细胞
E.巨噬细胞
35.NK细胞杀伤肿瘤细胞时
A.不需预先致敏
B.抗瘤谱较窄
C.有MHC限制性
D.通过表面的IgEFc段发挥作用
E.在肿瘤晚期时杀瘤作用较强
36.实验性诱导肿瘤的特点不包括
A.化学致癌剂诱发的肿瘤抗原特异性高
B.物理因素诱发的肿瘤抗原特异性低
C.化学致癌剂诱发的肿瘤抗原较弱
D.壹种病毒诱发的肿瘤具有种属及组织特异性
E.化学、物理因素诱发的肿瘤抗原有明显个体差异
37.用于主动免疫特异治疗肿瘤的物质是
A.酵母多糖
B.卡介苗
C.抗独特型抗体疫苗
D.生物导弹
E.IL-2
38.LAK细胞是肿瘤病人淋巴细胞经下列哪种细胞因子激活的?
A.IL-1
B.IL-2
C.IL-3
D.TNF-α
E.IFN-γ
问答题
1.试述干扰素在肿瘤治疗中的作用机制。
2.试述单克隆抗体治疗的现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