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 SABCS乳腺癌治疗进展完整版
- 格式:pptx
- 大小:26.91 MB
- 文档页数:377
唑来膦酸治疗乳腺癌的研究作者:钟世洪李文科来源:《中国社区医师》2018年第01期摘要唑来膦酸是一种综合治疗效果最好、临床应用最广的第三代双磷酸盐类药物,是当前治疗乳腺癌骨转移的常用药物。
大量临床研究表明,唑来膦酸能利用其在甲羟戊酸途径对破骨细胞产生作用,也能直接或者间接抑制肿瘤细胞。
多项临床研究显示,唑来膦酸在一定程度上可抑制乳腺癌骨转移,能减缓骨痛,在联合其他内分泌治疗及化疗等辅助治疗时,有协同作用,可明显提高乳腺癌患者术后生存率、防止复发和转移。
本文对唑来膦酸在乳腺癌骨转移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关键词唑来膦酸;乳腺癌;骨转移双磷酸盐类药物是人工合成的、可以和含钙晶体高度亲和的一种焦磷酸盐类似物,抗骨吸收功能强,主要治疗变形性骨炎、骨质疏松症、晚期肿瘤骨转移等代谢性骨病。
当前,双磷酸盐已成为被批准的阻碍乳腺癌骨转移导致骨相关事件的标准治疗药物。
其中唑来膦酸是临床综合应用效果最好、应用最广的第三代双磷酸盐药物,其疗效高、用药少、用药形式便捷、更安全。
近几年的大量相关研究显示,唑来膦酸对卵巢癌、乳腺癌、前列腺癌以及骨肿瘤等多发性骨髓瘤和实体瘤有着与计量相关的抗肿瘤功能。
本文对唑来膦酸的抗乳腺癌作用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唑来膦酸抗乳腺癌作用的临床前研究唑来膦酸调节骨髓微环境:在骨髓微环境中,唑来膦酸可抑制巨噬细胞、成骨细胞、骨髓来源抑制细胞和间充质干细胞,其中的间充质干细胞可分泌白细胞介素-6以及趋化因子,进而提高乳腺癌细胞的迁移及侵袭能力。
Gallo等进行的体外研究表明,唑来膦酸可通过有效抑制间充质干细胞的分泌及迁移来阻碍乳腺癌细胞的侵袭。
唑来膦酸抑制乳腺癌细胞的侵袭及增殖:相关研究表明,和肿瘤相关的巨噬细胞有利于癌细胞侵袭。
Rietk等把乳腺癌MCF-7细胞和巨噬细胞于1μmol/L的唑来膦酸中共同培养,检测96 h后MCF-7细胞的侵袭率表明,唑来膦酸可有效阻碍巨噬细胞,促使MCF-7细胞侵袭的能力。
2018年3月20日,NCCN乳腺癌临床实践指南进行了更新,从2017.4版到2018.1版的更新内容主要包括:1.导管内原位癌●在全乳切除或再次切除时发现有浸润性病变的患者,应视为【临床】I期或II期肿瘤进行处理(包括淋巴结分期)。
2.激素受体阳性、HER2阳性乳腺癌的全身辅助治疗●紫杉醇联合曲妥珠单抗每周给药一次的辅助化疗方案(Tolaney et al.NEJM 2015) 可考虑用于【T1NOMO】(I期),HER-2阳性的乳腺癌患者(特别是原发肿瘤ER阴性)。
对于肿瘤大小接近T1mic(<1mm)的ER阳性乳腺癌患者,当预期复发风险低于5%而内分泌治疗可作为全身治疗的一个可行选择时,基于HER-2的全身治疗的绝对获益可能可以忽略不计。
●对于HR阳性、【HER-2阳性】并认为存在高复发风险(例如II-III期)的乳腺癌患者,在接受含曲妥珠单抗方案的辅助治疗后,可考虑增加来那替尼(neratinib)延伸辅助治疗。
对曾接受过帕妥珠单抗治疗的患者,接受来那替尼延伸辅助治疗的获益或毒性尚不清楚。
3.可手术乳腺癌患者的术前全身治疗:检查●对于一些可能无法行保乳手术,但患者需要化疗的病例,术前全身治疗仍然是一个可以接受的方案。
这可能使一些对治疗疗效好的患者(【T2N1M0、T3N0M0、 T3N1M0】IIB和IIIA期)获益,避免行腋窝淋巴结清扫(ALND)。
4.复发/IV期乳腺癌的检查●新增了一条:【对于适合接受单药治疗的HER-2阴性乳腺癌患者,强烈推荐考虑进行BRCA 1/2检测。
】5.复发或IV期乳腺癌的全身治疗●ER和/或PR阳性、HER2阴性的复发或IV期乳腺癌的全身治疗►对于先前1年内未接受过内分泌治疗的绝经后患者,将其中原来的两个治疗选项“帕博西尼+芳香化酶抑制剂(1类证据)”和“瑞博西尼+芳香化酶抑制剂(1类证据)”,整合并改为“CDK4/6抑制剂+芳香化酶抑制剂(1类证据)”。
治疗乳腺癌药物的研究进展作者:李立夏李一凡胡晓丹来源:《世界家苑》2018年第08期摘要:近50年来,乳腺癌严重地威胁着人们的健康,几乎所有人群的乳腺癌发病率都在上升,平均每年约升高1 %估计全球每年发病患者超过100万,对于乳腺癌的主要治疗手段有手术、放疗、化疗和内分泌治疗,本文就近年来用于化疗和内分泌治疗药物的新进展综述。
关键词:乳腺癌;药物治疗;研究进展乳腺癌(Breastcancer)是起源于乳腺组织、最常见的是乳腺导管或乳小叶的一种癌症;起源于导管的被称为导管癌,而来自小叶的被称为小叶癌[1]。
乳腺癌可发生在人类和其他哺乳动物,尽管绝大多数的人类乳腺癌发生于女性,但也可以发生在男性,女性乳腺癌多于男性100倍,但男性乳腺癌往往因延误诊断而预后较差[2]。
1.化疗药物化疗主要用于 2-4期的乳腺癌,特别是雌激素受体阴性(ER-)及孕激素受体阴性(PR-)的乳腺癌[3]。
化疗药物的给药一般为 3-6个月的疗程,通常是组合用药[4,5]。
其中最常见的一种组合方案被称为“AC”,将阿霉素(Adriamycin)与环磷酰胺(Cyclophosphamide)结合使用。
有时还添加一种紫杉烷类药物,如泰索帝(Taxotere),此时这种方案则被称为“CAT”。
另一种常见的治疗方案是组合环磷酰胺(Cyclophosphamidel),甲氨蝶呤(Methotrexate)和氟尿嘧啶(Fluorouracil),这一方案被称作“CMF”,与前者有相同的治疗效果。
大多数化疗药物可以通过导致 DNA 复制的损伤或其他机制而破坏快速增殖的癌细胞。
然而,这些药物也会损害快速增殖的正常细胞,从而导致严重的副作用,比如,心肌损伤是阿霉素最危险的并发症。
2.内分泌治疗对于ER/PR受体阳性的乳腺癌,内分泌治疗可产生 50%~60%的肿瘤退缩,过去已行内分泌治疗的患者 20%~40%可以再次有效,部分患者可对多种内分泌治疗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