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规制对我国技术创新影响的实证分析
- 格式:pdf
- 大小:280.73 KB
- 文档页数:4
环境规制绩效及其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原毅军;苗颖;谢荣辉【摘要】By employing panel data of China's 30 provinces during the period of 1999 to 2011 , this paper applies DEA model , to measure the efficiency of environmental regulation . Further we use the panel data model to empirically analyze its influencing factors . The results show that during 2000 to 2011 , the efficiency of China's environmental regulation manifests a gradually increasing trend with some fluctuations . Especially after 2006 , this increasing trend tends to be steady . When it comes to the regional level and provincial level , there shows a large difference . The results of panel data regressive analysis indicate that there are many influencing factors which would have a significant effect on the efficiency of environmental regulation . Specifically ,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level and FDI are both posi-tive factors , while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intensity and education have a negative effect on the efficiency .%本文选取1999~2011年中国30个省份的相关面板数据 ,首先运用DEA模型对中国环境规制的绩效进行了测算 ,继而运用面板回归模型实证分析了规制绩效的影响因素.研究结论表明 :2000~2011年间 ,全国样本的环境规制绩效虽有波动 ,但总体呈逐年增长趋势 ,特别是2006年以后 ,增长趋势趋于稳定 ;就区域和省际层面而言 ,则表现出较大的差异性.面板回归分析的结果表明 ,影响环境规制绩效的因素较多 ,其中经济发展水平和外商直接投资成为促进环境规制绩效提高的积极因素 ,而环保力度和受教育水平则不利于规制绩效的提高.【期刊名称】《工业技术经济》【年(卷),期】2016(035)001【总页数】6页(P92-97)【关键词】环境规制绩效;DEA模型;Malmquist指数;人均GDP;FDI;工业污染治理投资;受教育水平【作者】原毅军;苗颖;谢荣辉【作者单位】大连理工大学,大连 116024;大连理工大学,大连 116024;大连理工大学,大连 116024【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F424.1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不同环境规制工具对中国节能减排技术创新的影响作者:叶琴曾刚戴劭勍王丰龙来源:《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8年第02期摘要环境规制对技术创新的影响是当前的研究热点,已有大量基于波特假说的实证研究。
然而对于弱波特假说、狭义波特假说成立与否,学术界还存在争议。
基于2008—2014年中国285个地级市节能减排技术专利申请、综合能源价格、污染物排放等面板数据,采用混合回归模型和系统GMM方法,研究命令型和市场型两类不同环境规制工具对中国节能减排技术创新的影响。
结果表明,环境规制对即期技术创新起阻碍作用,滞后一期起促进作用,弱波特假说成立有时间约束条件。
滞后一期的命令型规制工具对技术创新的促进作用要大于市场型,狭义波特假说不成立,这与国有企业和公共研究机构是中国节能减排技术创新的主要参与主体有关。
分区域看,东部、中部、西部地区命令型规制工具对即期技术创新影响不显著,市场型规制工具起负向作用,中部地区市场型规制工具的负向作用最强,东部地区次之,西部地区最弱,这与区域的能耗水平和市场经济活力相关。
研究发现,对于中国城市节能减排技术创新,弱波特假说成立,狭义波特假说不成立,丰富了波特假说的实证研究,并为分区域节能减排政策的制定提供参考。
关键词环境规制;命令型工具;市场型工具;节能减排;技术创新中图分类号F429.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04(2018)02-0115-08DOI:10.12062/cpre.20170915加强节能减排,实现低碳发展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是促进中国经济提质增效的必由之路。
然而,作为节能减排行动参与主体的企业往往无法在注重发展自身的同时自觉肩负起环境保护的社会责任,环境规制就不可或缺。
环境规制是指政府对于环境污染行为的直接和间接干预,以控制污染程度和改善生态环境,规制方式包括命令型的行政法规手段和市场型的经济手段[1]。
中国自“十一五”以来,加强对化石能源消耗和温室气体排放的政策约束力度,并逐步形成了2030年的节能减排路线图。
研发投入、环境规制与企业绩效——基于面板门槛模型的实证分析研发投入、环境规制与企业绩效——基于面板门槛模型的实证分析引言在当今全球经济竞争日益激烈的环境下,创新已经成为了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关键。
研发投入作为创新的重要驱动力之一,对企业绩效起到重要作用。
同时,环境规制作为一项宏观政策工具,旨在保护环境和促进行业可持续发展。
本文旨在通过实证分析,探讨研发投入、环境规制与企业绩效之间的关系,并进一步分析环境规制在这一关系中的调节作用。
研发投入与企业绩效研发投入被广泛认为是促进企业创新能力和技术进步的重要因素。
通过增加研发投入,企业可以开发出更具竞争力的产品和技术,提高市场份额和企业绩效。
研发投入可以帮助企业不断提高产品质量和技术创新能力,从而实现差异化竞争的优势。
一些研究表明,企业的研发投入与企业绩效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
然而,研发投入对企业绩效的影响并非线性的,而是存在一定的门槛效应。
低于一定水平的研发投入往往难以产生对企业绩效的显著影响,反之,只有超过一定门槛水平的研发投入才能带来较大的绩效提升。
在门槛水平以下,研发投入可能因为规模太小而无法发挥有效作用;而在门槛水平以上,研发投入的增加可能会带来更多的创新收益,从而提高企业的绩效。
环境规制对研发投入与企业绩效的调节作用环境规制作为一种政府宏观政策工具,旨在保护环境和促进行业可持续发展。
然而,环境规制对企业的影响并非单一,同时具有促进和阻碍企业研发投入及绩效的双重作用。
首先,环境规制可以促使企业加大研发投入,以适应环境法规的要求。
环境法规对企业的排放限制和固定污染控制设施的安装等要求,使得企业必须进行技术创新以满足环境规制的要求。
这种压力可以激发企业增加研发投入,以开发出环保技术和产品,从而提高企业绩效。
然而,环境规制对企业的研发投入和绩效也具有负面的影响。
环境规制的严格程度和成本,往往会增加企业的经营负担,限制了企业的现金流和利润空间,从而影响了企业的研发投入水平和绩效。
第22卷第5期2022年5月创新科技Innovat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Vol.22No.5 May.2022环境规制对企业绿色创新的影响——基于中国重污染行业上市A股企业的研究马骏,管雨昕(江南大学商学院,江苏无锡214122)摘要:为应对形势严峻的环境问题,国家逐渐增加了环境规制强度,加大了环境治理力度。
在这样的背景下,企业绿色创新产出会受到何种影响呢?基于2012—2019年中国重污染行业上市A股企业数据,探讨环境规制对企业绿色创新的影响及其内在机理。
研究发现:当期及滞后一期的环境规制显著抑制了重污染企业的绿色创新,印证了“遵循成本说”,其中,环境规制对探索性绿色创新的抑制效果更为显著;进一步,非国有企业的绿色创新活动明显受到环境规制的约束,而国有企业虽也产生了同样的效应,但并不显著;此外,环境规制对企业绿色创新的影响具有单门槛效应,一定强度内的环境规制促进企业绿色创新,超出该门槛值则抑制企业绿色创新,两者呈现倒“U”形关系。
建议政府从多个角度入手支持重污染企业的绿色创新活动,给予非国有企业更大的支持力度,倡导国有企业在创新活动中起带头模范作用。
同时,企业可在政策允许的范围内将环境规制的强度降低至门槛值以下,倒逼企业开展绿色创新,最终实现环境和经济的双赢。
关键词:环境规制;企业绿色创新;产权性质;门槛效应中图分类号:F272.5;X196;X32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1-0037(2022)5-71-12DOI:10.19345/j.cxkj.1671-0037.2022.5.0071引言改革开放四十多年来,中国经济总额持续增长,GDP总量位居世界前列。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并提出要坚定不移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
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2020年9月,习近平主席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提出“力争2030年前二氧化碳排放达到峰值,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目标。